21桃花源记导学案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桃花源记》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一.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了解陶渊明所处朝代的社会背景。
三.感受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1、《桃花源记》作者,又名,字是(朝代),世称。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选择归隐.2、《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原是中的“序”。
它虚构了一个的美好境界,寄托了,反映了的意愿。
3、本文以为线索,以为顺序。
按照________桃源,________桃源,________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便要.还家()与外人间.隔()此中人语.云()诣.太守()【合作探究】以默读为主,探讨下列第1、2段中加点的词语意思。
1.缘.溪行()2. 芳草鲜美..() 3.渔人甚异.之()4.欲穷.其林()5.仿佛..开朗()..若有光()6.豁然7.屋舍俨然..()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9.阡陌交通..()10.悉.如外人() 11.黄发垂髫....()12.并.怡然自乐()【成果展示】反复诵读。
充分感受第1、2 段中作者所描写的美好境界。
1.作者极力表现渔人怎样的感觉?借用文中词语回答。
2.写下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
3.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
4、渔人发现桃源的过程可以借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来表现。
【点评小结】(略)【目标检测】一.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
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今义: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今义:三.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A. B. C. D、四.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21.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难点: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学法指导1.本文文字较为简易,且故事性较强,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对于难懂的字词,可请老师作点拨。
2.多收集资料,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3.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及知识积累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作者),名______,字____,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________”。
2、桃花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作者希望人们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二、预习成果展示1、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
huò( )然 yǎn()然 qiān( )mò( ) yì( )太守 bīn( )纷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 语()云便要()还家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为业:____________ 夹岸:__________ 杂: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穷:________ 平旷:_________ 属:_________ 悉:_____________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从来:_________ 咸:_____________ 问讯:_________ 先世:_________ 邑人:_________ 不复出焉:_________间隔:_________ 皆:______ 语云:_________ 不足:________既:_________ 诣:_________ 遣:_________ 欣然:_________3、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缘: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向:寻向所志()耽耽相向()5、朗读课文,翻译下列句子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第21课 桃花源记 导学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审批: 班级: 姓名: 组名: 2017年 月 日课题21课 桃花源记 课时1课型新授课【合作探究】4、本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一个 、 、 的桃花源。
5、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后见到了怎样的景象?6、“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7、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会能实现吗?8、深入探究: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当堂检测】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 朝代 著名诗人(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芳草鲜美..( ) (4)屋舍俨然..( ) (5)便扶.向路( ) (6)寻. 病终( )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重点 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含义,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难点 了解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这种社会理想。
考点 导学流程 【旧知回顾】背诵长歌行【自主预习】1、解释加点的词。
(1)缘.溪行( ) (2)屋舍俨然..(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 ) (5)延.至其家( ) (6)此中人语.云( ) (7)诣.太守( ) (8)欣然规.往( ) (9)未果.( )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桃花源记(导学案)
21、桃花源记(导学案)主备人:肖刚审核人:李蕊、魏雪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
2.领会本文按渔人行踪记叙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且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感受桃花源美好的社会生活。
3.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及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布置预习:自读课文,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全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成诵,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1.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2.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山水田园派创始人。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这时作者归隐田园已经16年了。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1.桃花源记一、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朗诵、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4)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二、预习要点(1)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
(2)熟悉作者通过描述“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情感。
3、达标练习(1)解释加点字缘.溪行 落英..缤纷 甚异.之: 豁然..开朗 俨然.. 阡陌交通..黄发垂髫.... 具.答之 咸.来问讯 率妻子..邑人 绝境..无论魏晋 延.至其家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2)一词多义舍: 便舍.船 ( ) 寻: 寻.向所志( ) 屋舍.俨然 ( ) 寻.病终 ( ) 志: 处处志.之 ( ) 其:复前行,欲穷其.林( ) 寻向所志.( ) 得其.船 ( )为:打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古今词义。
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如此:古义:今义:二、探讨案一、要点回顾(1)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答:(2)翻译下列句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⑤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⑥其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问题展示(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2)作者如何描述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答:(3)作者如何描述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答:(4)作者如何描述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答:(5)桃源人见渔人为何“乃大惊”?答:(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何“皆叹惋”?答:(7)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何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答:(8)为何说桃花源是那时的理想社会?咱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答:3、方式总结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获,选一名同窗课上做总结汇报。
4、拓展交流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非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述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答:达标练习(1)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惊讶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织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间的地方无论魏晋:更没必要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寻向所志:标记(2)略(3)略要点回顾(1)按渔人行踪分三部份(2)第一部份(第1节):写渔人打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通过。
21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三、文言文翻译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抓住关键字词。2、不译的字词。3、用现代汉语的句式代替古代汉语的句式。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
陶渊明:
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形式上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
延至其家: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4、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寻:寻向所志
屋舍俨然寻病终
志:处处志之其:复前行,欲穷其林
寻向所志’得其船
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古今词义。
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
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
无论:古义:今义;如此:古义:今义:
六、检测
3、翻译重点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⑦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诵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沿着2.落英缤纷:落花3.甚异之:诧异4.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2一、《桃花源记》学习目标一、积存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二、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
3、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学习进程:第一课时前置作业一、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梳通课文,完成以下各题。
一、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
huò( )然 yǎn()然 qiān( )mò( ) yì( )太守bīn( )纷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 语()云便要()还家二、对照注释,说明以下词语。
为业:夹岸:杂:异:穷:平旷:属:悉: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问讯:先世:邑人:不复出焉:距离:皆:语云:不足:既:诣:遣:欣然:课堂探讨3、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不管:古义()今义()如此:古义()今义()缘:古义()今义()延:古义()今义()津: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向:寻向.所志()耽耽相向.()5、了解作者6、翻译以下句子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世隔。
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⑨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⑩其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堂检测背诵课文,提出学习中存在的疑问,以便在下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
温馨提示:将你以为子难以明白得词语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
擅长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第二课时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形,并选代表展现预习功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21 桃花源记【导学目标】1.理解本文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了解“世外桃源”的故事,并能加以复述。
3.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体会文章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的特点,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4.发挥想象,改写文章,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课时计划】2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授课,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茂盛的桃林中,一位诗人迎面走来,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心系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
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济与悲哀。
今天,让我们循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 阡陌..交通(qiān mò) 无人问津.(jīn)间.隔(jiàn) 诣.太守(yì) X子骥.(jì)此中人语.云(yù)2.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21.桃花源记-教案导学案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探究的结果。
教师归纳小结:多媒体展示(七)
①“忘路之远近”迷路了,怎么办?——忽逢桃花林
②“欲穷其林”继续走,会怎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没路了,只身一人,返还是入④“便舍船,从口入”等待他的是什么?
⑤“豁然开朗……”正是一派洞天福地的景象。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源人祖先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粮食,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复始,自成岁月。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21、《桃花源记学》导学案.doc
21.《桃花源记学》导学案【学习目的】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难点: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学习过程】一、导入。
二、预习成果展示。
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d ( )然yan ( )然qian( )mo () yi()太守bln()纷垂tiao() 叹wdn( )刘子ji ( )便要()还家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为业:夹岸:杂:异:穷:平旷:属:悉: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问讯:先世:邑人:不复出焉:间隔:皆:语云:不足:既:诣:遣:欣然:世外桃源:落英缤纷:黄发垂看:鸡犬相闻:豁然开朗:无人问津:阡陌交通: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欣然规往() ⑤诣太守( ) ⑥未果,寻病终()4.写出下列句屮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鲜美:古义()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妻子:古义()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无论:古义(厂今义( )不足:古义( )今义()如此:古义()今义( )仿佛:古义( )今义()5、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 寻:寻向所志( ) 志:处处志之() 屋舍俨然() 寻病终() 寻向所志()为:捕鱼为业() 并:黄发垂看,并怡然自乐()出:不复出焉( ) 不足为外人道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既出,得其船() 6、了解作者。
作者,字,又名,世称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今江西人。
_______ 朝著名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作者喜爱农村的田园躬耕牛活,归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作文,描绘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
所做诗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巩固检测
一、背诵课文,默写相关语句
(1)默写突出桃花林优美自然景色的句子。
(2)默写表现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21桃花源记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
4.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
§自主学习
1.了解陶渊明
陶渊明,名,字,(朝代)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向:寻向所志()耽耽相向()
7.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叙述的这个故事,注意渔人从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三个阶段。
8.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你不懂,你可以写在下面,上课时认真同老师或同学是怎么说的。
§合作探究
1.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广东省台山市新宁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寻向所志( )寻病终( )
补充:
文言词语4——找出文中的同义词
要—
悉—
文言词语5——其他
屋舍俨然()豁然开朗( )
怡然自乐()欣然前往()
1、句子翻译(先解释重点词)
初极狭才通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背诵全文。
21《桃花源记》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理解作者的理想。
3.背诵全文。
【学习重பைடு நூலகம்点】
学习重点:常见的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理解作者的理想。
【使用说明】
1、利用读书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文言词语1——通假字: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
芳草鲜美: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文言词语3——一词多义
1、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
2、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
3、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
2、预习课中熟读课文,且做到当堂背诵。认真研究学案,运用好双色笔,圈点勾画故事的主要信息,对关键句子作好批注。
3、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独立思考。
4、展示中交流合作、质疑。最后思考问题总结本课知识,完成检测题。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21、桃花源记备课人: 饶峰备课时间:2013年10月12日【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
2.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语言形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表现力。
3.了解文学家陶渊明,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俨.然()阡陌..()诣.()垂髫.()2.解词。
为业:缘:夹岸:杂:鲜美:异之:欲穷:舍船:豁然:开朗:平旷:属:悉: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问讯:先世:妻子:邑人:不复出焉:焉:间隔:皆:叹惋:延:语云:不足:既:志:诣:如此:遣:欣然:落英:缤纷:才:俨然:绝境:无论:便扶向路:寻向所志:规:未果:寻病终:问津:3.古今词义。
鲜美古义: 今义:交通古义: 今义:妻子古义: 今义:绝境古义: 今义:无论古义: 今义:不足古义: 今义:4.一词多义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5.通假字:便要还家:6.找出文中的成语解释并造句:7.翻译:1)林尽水源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便扶向路9)寻向所志第二课时一、回顾检查上节课的内容二、课文解读: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
请以此为线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2.用原文语句作答: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2)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3)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象的?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5)由“豁然开朗”我们能联想到陆游的诗句:6)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什么?7)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什么?)8)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生活宁静的句子是什么?9)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什么?(第二段中最能表达作者理想的句子是什么?)10)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什么?11)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什么?12)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哪些?3、探究问题:1)课文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3)桃花源中的人定居此处的原因是:(用四个字)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桃花源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能够翻译课文。
3、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准确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资料助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本文写作年代在约是宁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奠定本课根基!)1、作家作品我知道!陶渊明,名,字,(朝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别号。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
2、生字生词我能读!豁.然()俨.然()阡陌..()垂髫.()便要.还家()刘子骥.()诣.()3、重点词语我会释!⑴.落英缤纷..若有光:....:⑵.仿佛⑶.屋舍俨然..: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⑸.阡陌....:..交通:⑹.黄发垂髫⑺.来此绝境..魏晋:..:⑻.无论⑼.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⑽.皆叹惋⑾.便扶向..路:⑿.诣.太守:⒀.欣然规.往:⒁寻.病终:⒂.后遂无问津..者:4、疑难句子我会译!⑴.见渔人,乃大惊。
⑵.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⑶.未果,寻病终。
【小组合作】(合作形成真知!)小组分工,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眼看字、口发声、心明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⑴.缘溪行:⑵.忽逢桃花林:⑶.渔人甚异之:⑷.复前行:⑸.欲穷其林:⑹.仿佛若有光:⑺.阡陌交通:⑻.咸来问讯:⑼.处处志之:⑽.寻向所志:2.翻译下列句子.(1)后遂无问津者。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俨然(yǎn ) ②黄发垂髫(tiáo) ③诣太守( yì)④刘子骥(jì)⑤捕鱼为业(wéi)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落英缤纷..(整齐的样子)..(繁多的样子)②才.通人(仅)③屋舍俨然④阡陌交通..(交错相通)⑤皆.叹惋(都)⑥便扶.向路(沿,顺着)⑦寻向.所志(从前的,旧的)⑧欣然规.往(计划)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朝代)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世外桃源。
②根据原文填空。
A、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
B、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
③根据下列句子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无人问津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怡然自得二、交流展示(一)自读课文:1、结合课下注释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
2、组内核对校正字音。
(二)听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三)朗读练习:组长组织朗读(形式组长依情况可齐读可轮流读)。
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朗读展示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全班齐读。
三、合作探究1、掌握课文注释中的词语。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桃花源记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设计】一、创设情景,走入新课1.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
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2.作者相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名,世称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3.本文相关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授课: 21、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
会的思想感情。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1、 积累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解释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作家作品简介
①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由于出身庶族,受人轻视,辞官。
②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辞职。
③元兴三年(404),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入幕不久,看到刘裕
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
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
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
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于是辞官。
④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不满官场黑
暗,挂印去职。
2、 研读理解课文
(1) 整体感知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2、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
渊明的《桃花源记》,你知道它的意思吗?请解释。
世外桃源: (2) 深入探究
★感受美好
3、文章那些段落写出了桃花源的美好?在文中圈划出来。
摘抄一处描
写,并作分析。
摘录: 分析: ★探究虚幻
4、文章那些段落写出了桃花源的虚幻?在文中圈划出来。
摘抄一处描
写,并作分析。
摘录: 分析: (3) 拓展延伸
5、陶渊明为何要做这样的一个“虚幻”而“美好”的梦?请结合下面
的背景链接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背景链接:①义熙七年(411),江州刺史刘毅上表陈述当地状况:
(江州)(陶渊明故乡)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
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晋书。
刘毅传》
②自晋中兴以来,治纲驰紊,权门兼并,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
产业。
③“宋民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因“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宋书·荆州蛮传》)
6、假如你是桃源人,走出了这“世外桃源”,面对诸多记者的提问,你会如何回答?假如你是记者,你会提什么问题?请选择一角色实景模拟。
【课后作业】
●完成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