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总汇合集
最新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优秀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一【教学目的】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3、品析诗中的美句.【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2、品析诗中的美句.【教学难点】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描述导入(出示预先画好的彩图,如下)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图.师:描述得很好.的确,“神密”,很多人都喜欢探索,但神密的路有许多危险,常人走了会后悔,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看看作者的选择和反思.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透过课外资料可获得相关知识.请两位学生分别简介.三、配乐朗读播放迟志强的《愁啊愁》曲乐.学生怀忧愁之情读诗,体会诗中流露的感情.点评:读得很有感情.迟志强误入歧途,走进了监狱.那么,诗中作者的选择如何呢?四、整体把握诗意分小组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小组长汇报结果.板书: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选择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点评:同学们归纳得真不错,简洁准确.五、问题探究1、第一节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2、诗人为什么要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路?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二教学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只要大体了解一下,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就可以了.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他一生热衷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沙俄统治者极端的不满,曾两度被流放,最终死于沙皇政府的阴谋之下.这首诗歌就是写于流放期间.三、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思考题: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可采用课堂发言的形式,互相补充指正,作出解答,并说明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明确: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2、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四、问题探究这首诗歌虽文字不多,但却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采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答疑解难.问题(教师备案):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明确:1、必须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这句话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它与违背生活规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2、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到来.3、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4、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明确地说明道理.一般诗歌的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而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五、朗读背诵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二)能力目标: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三)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二)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三、教学设计思路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步骤《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作者及写作背景: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二、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一)读准字音:忧郁向往瞬息(二)解词:忧郁:忧伤,愁闷.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瞬息:一眨眼、一次呼吸的短时间.三、学习本诗.(一)思路:第一节,开宗明义,否定了面对生活的欺骗而产生的消极态度:“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说明了正确的态度:“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第二节:说明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从欺骗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要向前看,相信未来是光明的,是幸福、美好的;艰难困苦、痛苦悲伤带来的忧郁只是暂时的.(二)思考: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交流自己读诗的体会:提示(总结时):诗人在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心急,不要悲伤,苦恼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应永保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善待生活,善待人生.2.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提示: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向未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未选择的路》一、关于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们喜爱.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总汇合集★ 关于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范文★ 关于高考语文复习教案范文大全★ 著名学家/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初中新生自我评价介绍怎么写。
关于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
关于《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未选择的路》。
(2)能够分析并欣赏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风格。
(3)能够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自己选择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未选择的路》的背景知识及内容理解。
(2)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分析。
(3)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手法的学习和应用。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3)诗歌情感的表达和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罗伯特·弗罗斯特及其作品《未选择的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面临过选择?你是如何选择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未选择的路》。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欣赏诗歌的美,体会诗人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未选择的路”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未选择的路》。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中“未选择的路”的理解和感悟。
3. 推荐一位你喜欢的诗人,简要介绍其作品风格,并分享一首你喜欢的诗歌。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未选择的路》教案(通用10篇)
《未选择的路》教案《未选择的路》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未选择的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未选择的路》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幻灯机或实物投影仪,自制胶片或卡片一张。
(如果没有教具也可以板书到黑板上)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 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
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
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
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
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二.作者和有关背景简介“作者和有关背景”这一问题,谁能帮大家解决?师作小结即可。
三.诗文理解:1.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
注意字形 (学生演板)弗涉足伫立萋萋幽寂延绵2. 理解诗意首先整体把握(1). 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2023年最新的《未选择的路》教案9篇
2023年最新的《未选择的路》教案9篇一、导入课文,解读诗歌1、导入。
我们还记得上期学过的散步吗?一家人走到田野的时候,碰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
大路怎么样?小路又是什么样子?最后怎么做出的决定?我们看,这一家人为了走那条路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他们最后都满意吗?2、弄清可供选择的两条路。
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也向我们展示了两条路,我们来看,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两条什么样的路呢?林中的两条路,一条选择的路,一条未选择的路。
一条大路(未选择的路),一条小路(选择的路)。
大路: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尽头(可见其平坦,笔直,树木夹道)小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这是一条景色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路,但是人迹罕至,更具挑战性)3、理解选择的痛苦。
如果是你,会选择哪条路呢?诗人选择了哪条?他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艰难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久久伫立”、“极目望去”。
理解“伫立”和“极目”,体会诗人决策的艰难。
————还有“可惜”一词也可以看出这种决策的勇气和痛苦。
4、体会选择后的惆怅。
诗人这么慎重地做出决定选择了小路,按理,他应该对自己的决定满意了吧?就如《散步》中的一家人那样。
诗人的心是惆怅的。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我将轻轻叹息将往事回顾”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另一条路的向往和对放弃的不舍。
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是自己慎重地选择,为什么还会惆怅呢?————这也许就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这山望见那山高。
5、体会诗人写作的目的。
写这首诗,难道诗人就是号召人们在选择后就后悔,然后“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就是要人们“这山望见那山高”吗?诗人真实的目的到底是干什么呢?小组讨论。
诗人通过选择的艰难,尤其是选择后的惆怅,告诉人们,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草率,但是,一旦已经决定,就没有办法反悔,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一旦决定就无法反悔呢?“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未选择的路》教案【优秀3篇】
《未选择的路》教案【优秀3篇】《未选择的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2、能力目标: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3、情感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三、教学难点: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四、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以回顾写“路”的句子或文导入了解作者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
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
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二、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
注意字形弗涉足伫立萋萋幽寂延绵3、思考: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①伫立(思索)②决定(选择)③选择后的惆怅④多年后的回顾,叹息4、讨论: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未选择的路》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未选择的路》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课文的主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未选择的路》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讨论题纲。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
4. 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程产生期待。
2. 简介课文《未选择的路》的作者及背景。
3.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未选择的路》,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根据问题讨论题纲,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未选择的路》的主要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通过课文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在生活中做出明智选择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分享在面临选择时的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借鉴,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强调在生活中做出明智选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勇于面对选择,做出正确的决定。
六、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课文《未选择的路》探讨人生中的选择与放弃。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小组讨论的成果。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语文文学的多样性,认识文学中的思想和人生价值,探讨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文学中的思想和人生价值,探讨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段文学片段的朗读,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探讨文学的欲望。
二、理念解读通过名家名作的解读,讲解文学中的思想和人生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从而深化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三、艺术探讨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体验,让学生明确文学中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体验能力。
四、实践演练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让学生实践文学思想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人文情怀。
五、教学归纳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加深对文学思想和艺术性的理解,从而提高对文学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通过导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对学生进行多方位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和名家名篇的选读2. 文学评论和文学著作的引导3. 网络、图书馆等资源的利用六、教学评价1. 课后暗示作业:设计一篇小说或散文作品,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表达自己对生命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2. 课中答辩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成长和进步。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育人们要具备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的愈发重要,学好语文文学是非常必要的。
在语文文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借助各种资源和方法,深化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未选择的路》。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勇于面对困难,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1)学生合作学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4. 讨论课文中所的人生哲理:(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勇于面对困难,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5. 创意写作:(1)学生发挥想象,以“我选择的路”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深入思考课文中所的人生哲理,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3.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一次户外徒步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1【教学目的】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品析诗中的美句。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品析诗中的美句。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描述导入(出示预先画好的彩图,如下)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图。
师:描述得很好。
的确,“神密”,很多人都喜欢探索,但神密的路有许多危险,常人走了会后悔,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看看作者的选择和反思。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透过课外资料可获得相关知识。
请两位学生分别简介。
三、配乐朗读播放迟志强的《愁啊愁》曲乐。
学生怀忧愁之情读诗,体会诗中流露的感情。
点评:读得很有感情。
迟志强误入歧途,走进了监狱。
那么,诗中作者的选择如何呢?四、整体把握诗意分小组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小组长汇报结果。
板书: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点评:同学们归纳得真不错,简洁准确。
五、问题探究1、第一节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2、诗人为什么要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路?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2教学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共3篇
《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共3篇《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1《未选择的路》是一篇名篇散文,同时也是一篇非常值得我们引导学生阅读的优秀篇目,本文将围绕此篇文章为中心进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本文,能够理解故事情节,领会文章的主旨。
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加深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塑造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以学生平时喜欢的名言为例,如“人生的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此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选择和决策对自己的影响。
2. 阅读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如:1)故事的情节和结局。
2)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文章整体表达的意义和主旨。
在阅读完文章后,请学生自己复述故事情节和灵魂呼唤这个主题。
3. 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让学生识别文章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的观点和主旨的理解。
4. 思考基于上面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分析自己的人生需求与人生价值如何相互契合。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情况做出最佳选择。
5. 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和本文类似的作文,探讨生活中与自己相关的关键选择,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体会。
6. 总结引导学生对此次阅读和思考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讨论下面问题:1)本次活动中最有收获的方面是什么?2)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人生的选择和决策有什么更深的认识?3)你对于未来人生的规划和选择有了什么不同的想法?三、教学实施方案1. 教学时间:1.5 至 2 课时。
2. 教学资源: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展示本文中的情节和语言表达;PPT,包括文章篇章结构、重点词汇和主题探讨。
3. 评估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作文或班级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水平进行评估和反思。
同时,教师应该对教案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总汇大全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总汇大全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未选择的路》,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弗罗斯特想要传达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罗伯特·弗罗斯特及其作品《未选择的路》诗歌主题分析:人生抉择与追求诗歌语言特点:象征、隐喻、对比诗歌情感表达:孤独、坚定、惋惜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未选择的路》的内容和主题分析诗歌中的象征、隐喻和对比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2.2 教学难点诗歌中象征和隐喻的深层含义独立思考和判断诗歌价值的能力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主题分析和情感表达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隐喻和对比手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拓宽学生视野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黑板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信息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文学作品和评论,进行深入分析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及其作品《未选择的路》引发学生对人生抉择的思考,导入新课4.2 讲解诗歌内容解读诗歌文本,分析诗歌主题和作者的人生哲理讲解诗歌中的象征、隐喻和对比手法4.3 分析诗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孤独、坚定、惋惜讨论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效果第五章:课堂实践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隐喻和对比手法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5.2 作业布置分析诗歌中的象征、隐喻和对比手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思6.1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作业提交情况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分析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满意度6.2 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第七章:拓展阅读与推荐7.1 拓展阅读提供其他关于人生抉择和追求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生问题,提高文学素养7.2 推荐书目《两条路》:奥斯卡·王尔德《人生若只如初见》:林徽因《边城》:沈从文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提出改进措施8.2 教学展望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继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第九章:教学辅助材料9.1 教学PPT提供教学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包含诗歌文本、图片、相关视频资料和教学环节设计9.2 参考资料弗罗斯特生平和作品介绍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与诗歌主题相关的人生哲理故事和案例第十章:课后服务机构与资源10.1 服务机构学校图书馆:提供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借阅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和作业要求,方便学生学习和提交作业10.2 资源提供相关文学网站和在线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学活动和比赛,提高文学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解读诗歌《未选择的路》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弗罗斯特想要传达的人生哲理,即在面对人生抉择时,要有勇气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坚定地走下去。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总汇大全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总汇大全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1.2 教学内容《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著名诗作。
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哲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诗歌的内涵。
3.2 教学步骤课前预习,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课堂讲解,详细解读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提供弗罗斯特的生平和作品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推荐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
提供在线资源和讨论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
6.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
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讲解和自己的想法。
第七章: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导入新课。
7.2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引导学生理解“未选择的路”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7.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诗的感受和理解。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
7.4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创作背景。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发思考。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主查阅字典,学习生字词。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表达效果,体会作品的美感。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欣赏之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3.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创作背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欣赏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充满活力。
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
2. 通过诗歌《未选择的路》激发学生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内容:1. 介绍诗人弗罗斯特及其代表作品。
2. 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弗罗斯特及其诗歌作品。
2. 通过朗读和翻译《未选择的路》,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如象征、比喻等。
教学作业:1. 让学生阅读弗罗斯特的另一首诗歌,如《路不拾遗》或《雪夜停马在林边》,并写一篇短文,分析其主题和表现手法。
第二章:诗歌内容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未选择的路》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
2. 探讨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选择。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
2. 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让学生表达对诗歌中人生哲理和价值选择的看法。
教学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选择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诗歌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2. 通过诗歌创作,加深学生对《未选择的路》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 分析并讨论学生创作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
教学步骤:1. 向学生提供诗歌创作的指导和素材,如诗歌主题、情感表达等。
2. 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分享。
3. 分析并讨论学生创作的诗歌,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教学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首诗歌创作,以表达自己对《未选择的路》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课堂互动与讨论教学目标:1.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通过课堂讨论,深化学生对诗歌主题和人生价值的选择的思考。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懂得珍惜时间,勇于面对挑战。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 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体会诗人情感,抒发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未选择的路》。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投影仪、黑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投影仪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诗歌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抒发自己的感受。
4. 练习与拓展(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延伸:1.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培养他们观察和表达能力。
关于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未选择的路》。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认识人生的选择重要性,培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未选择的路》。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未选择的路》,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写作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关于人生选择的作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文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未选择的路》2.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生平介绍3. 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视频等资料4. 写作练习模板和评价标准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未选择的路》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诗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眼前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价值观念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
3. 价值观念的引导和践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引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简介:介绍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教师讲解:深入剖析诗歌的内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引导。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的练笔。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未选择的路》。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选择”的作文。
3.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并结合诗歌中的价值观,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于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教案大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生的选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分析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提问:你们认为人生的选择重要吗?为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要求学生标记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汇和短语,进行小组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手法。
(2)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等。
5.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旨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巩固重点词汇和短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质量: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学作品。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未选择的路》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来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自然环境和人生选择的关注和思考。
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选择和人生道路,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未选择的路》是一首描述一个人在森林中面临选择诗歌。
诗中通过描绘两条路和一个人物的内心挣扎,表达了人生中的选择和后果。
2.2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
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森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曾经面临的选择和后果,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未选择的路》。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3.3 写作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人生选择的作文。
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人生选择的理解和感悟。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和展示。
学生通过展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2 教学资源: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背景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教案标题:未选择的路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诗歌《未选择的路》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分析并讨论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意识。
教学重点:1.诗歌《未选择的路》的主题和情节。
2.隐喻和象征意义的分析。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意识。
2.理解隐喻和象征意义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PPT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通过一张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对未选择的路的思考。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或音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
Step 2: 阅读和分析(15分钟)教师将诗歌《未选择的路》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
然后,学生可以将他们的理解和想法与同桌或小组成员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2.诗歌中有哪些隐喻和象征意义?它们代表着什么?3.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是什么?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选择一种人生选择情景,例如选择大学专业、未来职业、结婚对象等。
每个小组从诗歌《未选择的路》中找到相应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情景中,然后讨论并展示给全班。
Step 4: 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和评论。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生中选择的重要性和后果。
Step 5: 个人写作(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未选择的路》和小组讨论的理解,写一篇个人文章,探讨自己对于人生选择的看法和态度。
学生可以在文章中引用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用自己的话语来阐述。
Step 6: 班级分享(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文章朗读给全班,让其他学生听取并互相交流。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建议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总汇合集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一
【教学目的】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品析诗中的美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品析诗中的美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描述导入(出示预先画好的彩图,如下)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图。
师:描述得很好。
的确,“神密”,很多人都喜欢探索,但神密的路有许多危险,常人走了会后悔,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看看作者的选择和反思。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透过课外资料可获得相关知识。
请两位学生分别简介。
三、配乐朗读
播放迟志强的《愁啊愁》曲乐。
学生怀忧愁之情读诗,体会诗中流露的感情。
点评:读得很有感情。
迟志强误入歧途,走进了监狱。
那么,诗中作者的选择如何呢?
四、整体把握诗意
分小组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小组长汇报结果。
板书:伫立(思索)决定(选择)
选择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点评:同学们归纳得真不错,简洁准确。
五、问题探究
1、第一节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2、诗人为什么要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路?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
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只要大体了解一下,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就可以了。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
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
他一生热衷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
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沙俄统治者极端的不满,
曾两度被流放,最终死于沙皇政府的阴谋之下。
这首诗歌就是写于
流放期间。
三、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思考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可采用课堂发言的形式,互相补充指正,作出解答,并说明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
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
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问题探究
这首诗歌虽文字不多,但却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究。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采用四人小组
讨论形式答疑解难。
问题(教师备案):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
1、必须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这句话表明正义被
沙皇专制所扼杀。
它与违背生活规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
2、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到来。
3、可从多角度理解。
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
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
4、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明确地说明道理。
一般诗歌的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而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
读者。
五、朗读背诵
语文文学未选择的路教案有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能力目标:
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二)难点
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
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
当
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
五、教学媒体
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
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
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
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二、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读准字音:
忧郁向往瞬息
(二)解词: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次呼吸的短时间。
三、学习本诗。
(一)思路:
第一节,开宗明义,否定了面对生活的欺骗而产生的消极态度:“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说明了正确的态度:“忧郁的日子里需要
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第二节:说明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从欺骗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要向前看,相信未来是光明的,是幸福、美好的;艰难困苦、痛苦悲伤带来的忧郁只是暂时的。
(二)思考: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交流自己读诗的体会:
提示(总结时):
诗人在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心急,不要悲伤,苦恼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应
永保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
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善待生活,善待人生。
2.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提示:
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向未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选择的路》
一、关于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
他的
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
常生活。
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