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308
《求医问药 半月刊SeekMedicalAndAskTheMedicine 2011年第 9卷 第 10期
2 结 果 治疗 组与对 照组有显 著差异性 (P<0.05=,治 疗组术后 并发症 的明显
小于 对照组 (见 下表 ),并且 在拔 牙所耗 的 时间上 ,治疗 组 比对照 组 明显缩 短,治疗组拔牙平均耗时lO分钟,对照组拔牙耗时2O分钟 。
【关键 词 】 胃恶性淋 巴瘤 ;诊 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 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l672—2523(201 1)10-0308—02
胃恶 性淋 巴瘤 是发生 于胃牯膜 下层淋 巴组织的恶性肿 瘤 。临 床发病率 较低 ,占胃恶性肿 瘤 的r5o4 ̄。I。其临 床特 异性表 现较 缺乏 ,需要进 行严格 的 术前 诊断 。
[J】,第三 军 医大 学学报 ,2007,29(8):71 3-7I 6. 【2 ] Quek SL,Tay Kh,eta1.Pattern of thi rd molar impaction in a Singapore
Ohinese population:a retrospective radiographic survey 【J】l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5,32(5):548-552. 【3】 杨擎天,胡开进 ,薛洋等.阻生下颌第三磨牙2种拔除方法的比较【J],实 用 口腔 医学杂 志 .2010,26(I):71-74.
胃恶性淋 巴瘤 的诊 断与治 疗
董 旋 孙 乐斌
(庄河市 中心 医院普外科 1 1640)
【摘要 】 目的:探讨 胃恶性淋 巴瘤 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I 995年3月到200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 的1 2例 胃恶性淋巴瘤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 胃恶性淋巴瘤诊断标准。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 、消瘦、发热 、消化道 出血 、贫血和恶心呕吐等。所有 人 群均采用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的治疗方案,研究患者均符合Dawson胃恶性淋巴瘤诊 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 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对研 究人群进行手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临床常见的非何氏杰金 氏淋巴瘤。进行有针对性的化疗后进行5年随访 ,1年死亡病例为l倒,生存率为91.67%;3年 内死 亡病 例 为 1例 ,生存 率 为83.33%;5#-内死 亡 病例 为2例 ,生存 率为66.67%。其 中 I EⅡE 期 5#- 生存 率为 87.5 (7/8),IIIEⅣE期5#- 生存 率为25.0 1/ 4 o结论:对 胃恶性淋 巴瘤的临床诊断率较低 ,临床表现特异性低 ,早期诊 断采取手术化疗治疗效果较好 。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MC-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CHL(LD-CHL)
是HL中最少见的亚型。 临床进展快,可累及全身淋巴结及脏器。 多数有全身症状,预后最差。80%患者在三 年内死亡。 背景反应细胞减少,而R-S或变异型R-S细胞 相对较多。
LD-CHL
各型HL预后从好至坏分别为:
NL PHL LR-CHL NS-CHL MC-CHL LD-CHL
结节硬化型
临床特点
常表现为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累及 纵隔和/或临近肺组织。 较常见。 好发于年轻女性。 治疗恰当80%以上能获长期缓解。
结节硬化型
组织病理学变化
以胶原纤维束将肿瘤分割成境界清楚的结节为 特征。 特征性的肿瘤细胞为腔隙型R-S细胞(胞体大, 浆丰富而透明。胞界不清楚,染色质稀疏,核 仁较小),伴不同数量的反应细胞(小淋巴、 组织、嗜酸和浆细胞)。 免疫表型:瘤细胞CD30阳性。
光镜下HL 的淋巴结结 构可完全或 部分破坏, 其细胞成分 可由肿瘤细 胞(R-S细 胞)、反应 性炎细胞及 间质组成。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NLPHL
临床特点 最常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 很少累计纵隔或其他结外部位。 男性多见。 存活期较长。 晚期复发较其他类型HL多见。 5%可进展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依据WHO淋巴瘤分类,在日常工作中 又可将其分为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 性淋巴瘤两大类。所谓惰性淋巴瘤指 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和疾病进展相对缓 慢的一组NHL。侵袭性NHL为肿瘤细 胞生长迅速,疾病进展快的NHL。
惰性淋巴瘤
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B-SLL ) 滤泡型淋巴瘤(FL),1-2级
B细胞型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结外(MALT型)
HL与NHL受侵部位比较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淋巴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孤立或散在,后期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

对于胃淋巴瘤,应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对于NK/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EBV相关淋巴瘤,应行外周血EBV DNA定量检测。

淋巴瘤护理诊断及措施

淋巴瘤护理诊断及措施

淋巴瘤护理诊断及措施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组织,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

因其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护理诊断对于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淋巴瘤护理诊断的目的和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管理和照顾淋巴瘤患者。

淋巴瘤护理诊断的目的护理诊断是对患者整体状况的综合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的过程。

在淋巴瘤护理中,护理诊断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缓解疾病的症状和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淋巴瘤护理诊断的措施1. 体征观察和评估淋巴瘤患者的体征观察和评估对于制定护理计划和监测疾病进展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重变化、淋巴结肿大、皮肤病变、贫血和出血等症状。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2. 疼痛管理淋巴瘤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

这包括使用药物控制疼痛、配合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等)来缓解疼痛。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及时记录疼痛程度和疼痛缓解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 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淋巴瘤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提供心理咨询和教育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心理负担。

4. 营养支持淋巴瘤患者常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营养不良。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合的饮食。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5. 感染预防淋巴瘤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保持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和感染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症状。

6. 安全护理淋巴瘤患者常常因为疾病症状或治疗的副作用而导致身体虚弱。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骨髓等淋巴组织中。

由于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在临床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在鉴别诊断淋巴瘤时,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包括疾病的发病时间、持续时间、症状的表现和发展过程等。

特别是询问有无淋巴结肿大、晚间发热、进行性贫血等症状。

2. 体格检查淋巴瘤的患者常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无痛等特点。

在体格检查中,应重点观察淋巴结的体积大小、质地、是否有粘连、是否可动、局部有无压痛等特征。

3. 影像学检查3.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鉴别淋巴瘤和其他疾病。

在超声检查中,淋巴瘤通常显示为混合回声、均匀的结节状肿块,边界清晰、质地坚实等特点。

3.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

在CT检查中,淋巴瘤通常呈不规则形状、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等特点。

4. 实验室检查4.1 血液学检查淋巴瘤患者的血常规常可显示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异常。

此外,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常可检测到淋巴细胞、原始淋巴细胞等异常细胞。

4.2 生化检查淋巴瘤患者的生化检查结果通常会显示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如乳酸脱氢酶(LDH)等。

5. 活检检查对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组织活检检查。

通过淋巴结活检、骨髓活检等方法获取组织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级,从而确诊淋巴瘤。

综上所述,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活检检查等多种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L5 22 结节 硬 化 型 ( ) 多 见 于 女 性 , 伴 有 纵 膈 病 变 . . .. s 常 纤维 组 织 增 生 明显 , 巴结 被 膜 增厚 , 量 胶 原 伸进 淋 巴结 内 淋 大 分 成 分 隔 状呈 不 规 则 团块 . . R s细胞 易 见 , 后 亦较 好 。 预 152 3 混 合细 胞 型 为 典 型 的 k 相 当于 旧分 类 的 肉 芽 . i d,
全 破坏 , 典 型的 R S细 咆 R s细 胞 是 诊 断 k 必要 条 件 , 有 - - i d
但并 不 是 H D所 特 有 , 可 见 于 传 染性 单 核 细 胞 增 多 症 、 霍 也 非 奇 金 淋 巴瘤 、 转移 性 肿 瘤 ② 被 膜周 围组 织 被 淋 巴细 胞 组织 细 胞 、 酸 细 胞 细 胞 所 提 润 ③ 瓣 膜 或 被 膜 下 窦 也 被 破 嗜 浆
坏。 病 毒 有关 ,90年 美 、 18 日学 者 已 从 病 人 分 离
种 病 毒 , 戚 人 T细 胞 淋 巴 瘤 、 与 白血 病 病 毒 有 关 即 }r v. rL
此外也证实了 B r u 什淋 巴瘤与 E B病 毒感 染有关 免疫 功能 异常与淋巴瘤有关 , 环境及接 触化学药 品、 染料、 放射、 电辐射 等均有相当关联。
维普资讯
2/ ・ " 2
国 莲虽 医 药 2 0 0 2壁 月 苤 卷 鞋 王捌
血型_ 坐 l
型 丛

盟竖
坚 垫 蝗


医药新进 展 ・
恶性淋 巴瘤诊 断与治疗进 展
王 勇 郭 良耀
恶 性淋 巴瘤 是 由淋 巴 或组 织 中的 } 巴细 胞 发 生 克 隆 性 恶 } } 性增生 所形 成 的 恶 性 肿瘤 , 为 霍 奇盅 瘸 (  ̄k 蝴 分 I g/ r n , 15 2 1 淋 巴细 胞 为 主 型( P 各 种年 龄 均 可 发 病 , 多 于 . . L) 男

霍奇金淋巴瘤实验报告

霍奇金淋巴瘤实验报告

霍奇金淋巴瘤实验报告霍奇金淋巴瘤实验报告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

本实验旨在探究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征、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

一、病理特征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瘤细胞的Reed-Sternberg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

Reed-Sternberg细胞是巨大的、多核的B淋巴细胞,其形态特征为大而异形的核,富含嗜碱性的核仁。

炎症细胞浸润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组成,形成病变组织的背景。

二、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持续性的淋巴结肿大、疲劳、发热、体重减轻等。

这些症状常常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诊。

2.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病变范围和有无转移。

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常常伴有周围组织的受压或浸润。

3.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通过活检样本的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Reed-Sternberg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从而确诊霍奇金淋巴瘤。

三、治疗策略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

1. 化疗:化疗是霍奇金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ABVD(阿得利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和BEACOPP(博莱霉素、依托泊苷、长春新碱、长春碱、长春新碱、硼替佐米、前列腺素E1)。

化疗的目标是消灭瘤细胞,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效果。

2. 放疗:放疗主要用于局部病变的治疗,如淋巴结区域的肿瘤。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瘤细胞的DNA,达到抑制瘤细胞生长的效果。

3.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

四、预后与复发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23.0901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王刚刚,王先火,张会来Research Progress on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for Malignant LymphomaWANG Ganggang, WANG Xianhuo, ZHANG HuilaiDepartment of Lymphoma,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he Sino-US Center for Lymphoma and Leukemia Research, Tianjin 300060,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ANGHuilai,E-mail:**************张会来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血液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淋巴瘤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Leukemia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Blood Advance 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著90余篇。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或者出现发展迅速的面颈部肿胀、呼吸困难,经检查可发现有纵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应考虑到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被误诊,例如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诊断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

恶性淋巴瘤应与下列疾病鉴别: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假性淋巴瘤、巨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以上各病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虽有许多不同之处,可进行鉴别诊断,但关键仍应尽可能早取得病理或细胞学证据,明确诊断。

与这些疾病的鉴别最终应该依靠病理诊断。

恶性淋巴瘤完整的诊断应该包括病理检查,分期检查和预后评价。

1、病理检查确诊恶性淋巴瘤必须依靠病理诊断,除了根据组织及细胞形态学特点,还要结合免疫组化检查,有条件的还应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目的是尽量明确病理类型,这将对制定治疗计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推荐采用2001年的WHO分类)。

完整的淋巴结活检是确诊和进一步分型的首要方法,进行淋巴结活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取表浅淋巴结活检,要选择肿大,而且有丰满、质韧等淋巴瘤特点的淋巴结,最好完整切除,以便观察到淋巴结结构,除非不得已,才做部分淋巴结切除活检。

(2)尽量选择受炎症干扰较小的部位的淋巴结活检,如滑车上淋巴结、腋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而颌下淋巴结肿大大多与口腔炎症有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则与下肢感染有关,如足癣感染等。

(3)纵隔淋巴结肿大,特别是无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病人,也要在全面检查后,用纵隔镜,甚至不惜开胸取活检,因为纵隔淋巴结肿大,可为良性,也可为恶性。

(4)活检术中,注意勿挤压组织,以免影响诊断结果。

仅有结外部位受侵时也应尽量获取到足够的结外组织标本。

例如胃的淋巴瘤胃镜取活检时需要深达粘膜下层,多点取材。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相关治疗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6 年2月至2011年7月经诊断患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已有的报道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

结果术前内镜活检确诊15例,其余33例经过手术和病理得到确诊,误诊率达68.75%;48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I、Ⅱ、Ⅲ和IV期分别为20例、18例、8例和2例,46例采取手术切除,2例Ⅳ期采取单纯活检;随访1年内I~Ⅲ期患者生存率达100%,Ⅳ期只有50%;3年后的总生存率是79.2%。

结论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内镜活检和手术检查可提高诊断率,I、Ⅱ、Ⅲ期病例应选择手术治疗,术后给与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Ⅳ期病例应采取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结合的治疗方式。

标签: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有文献报道,该病一般约占消化道肿瘤的3%左右,但该肿瘤却是最常见原发于淋巴结外的一种恶性淋巴瘤,约占结外淋巴瘤的30%[1]。

和全身性的淋巴瘤不同,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发生在成人,儿童少见。

发病部位主要是胃和小肠,在就是大肠和回盲部,很少发生于直肠或食管中。

该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明显,它的术前诊断也相对困难,经常会被误诊成胃肠癌,且容易造成漏诊。

该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还不成熟,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我院48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和相关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以后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在我院选取2006 年2月至2011年7月患有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患者48例,男性患者占3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0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58.3岁。

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全部并Dawson标准[2]:没有纵膈淋巴结肿大;全身没有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及引流區域淋巴结;肝脾正常。

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诊断新进展

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诊断新进展

• 滤泡性淋巴瘤(FL)
4(6.1%)
51.5
•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
5(7.6%)
52.5
• 浆细胞瘤
39.4 • 套细胞淋巴瘤(MCL)
1(1.5%)
38.0
2(3.0%)
• T细胞淋巴瘤
19(28.8%)
• 外周非特异T细胞淋巴瘤(PTCL)
7(10.6%)
• 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NK/T)
(3)骨骼 临床表现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继发性神经压迫症 状,胸骨的淋巴瘤/白血病可形成绿色瘤外观。 (4)皮肤 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瘙痒 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占85%)。
(5)扁桃体和口、鼻、咽部 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 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衄。 (6)其他 淋巴瘤尚可浸润胰腺,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肿瘤
B -C L L /SL L ,FL ,M C L ,D L B L ,B L
M ZL ,M C L ,D L B L
M ZL
B -C L L /SL L ,M C L
B -C L L /SL L ,M C L
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B细胞
• 前驱B细胞肿瘤
前驱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
• 表1 66例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组织分型构成比及发病年龄。
• 类型
例数,百分比(%) 平均年龄(岁)
• B细胞淋巴瘤
44(66.7%)
47.4
• 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MZL) 22(33.3%)
46.6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10(15.2%)
48.7
• 成熟(周围)B细胞肿瘤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

淋巴瘤患者在发现淋巴结肿大前或同时可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病理、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转归等将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两类。

HL的病理学形态特征为多种非肿瘤性炎症细胞增生的背景中见到诊断性的里-斯(Reed-Steinberg,R-S)细胞。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NHL是一组具有较强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远高于HL。

NH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淋巴结结构消失,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淋巴窦及淋巴滤泡或淋巴结包膜受侵,整个淋巴结呈弥漫性,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淋巴细胞代替。

根据NHL 的自然病程,可以分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

根据淋巴细胞起源的不同,又可分为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淋巴瘤。

二病因淋巴瘤是在机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发育阶段的免疫活性细胞发生分化和增殖异常引起的疾病。

淋巴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发展涉及遗传、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等理化因素及免疫状态等诸多发面。

三临床表现ML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基本上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

因此,ML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1998–2000 1975–1977
5 5–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
Age at diagnosis (years)
Ries LAG, et al. (eds). 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 2003. NCI Web site. Available at: /csr/1975_2000, 2003.
恶性淋巴瘤 症状与体征
60%
6-20%
6-12%
24
25
症状与体征 — 结外病变
肝大 肝功能异常
骨骼病变(0-15%)可 伴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骨髓侵犯
26
神经系统
颅神经瘫痪 头痛 癫痫发作 颅内压增高 脊髓压迫及截瘫
症状与体征--- 结外病变
27
症状与体征—皮肤损害
➢ 特异性病变:真皮内, 多样化:肿块、结节、 浸润性斑块, 溃疡、 丘疹、斑疹,称为蕈 样霉菌病
2000年的WHO分类 • 将HD正式改称为霍奇金淋巴瘤(HL) • 基本沿用了REAL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的旧分类
Rye分类(1966年): (1)淋巴细胞为主型(LP)--- 预后好 (2)结节硬化型(NS)----预后较好 (3)混合细胞型(MC)---预后较差 (4)淋巴细胞消减型(LD)---预后差
巴瘤
•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 DLBCL
• 原发于皮肤的DLBCL,腿型 • 老年性EB病毒阳性的DLBCL • 与慢性炎症相关的DLBCL • 淋巴样肉芽肿病 • 原发于纵隔(胸腺)的大B细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Ann Arbor分期原则
I期: 一个淋巴结区域或淋巴样结构受侵(I); 或一个淋巴结外器官/部位受侵(IE)。
II期: 横膈一侧两个或两个以上淋巴结区域受侵(II);或一个 淋巴结外器官/部位伴横膈同侧区域淋巴结受侵(IIE).
III期: 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域受侵(III),可合并局部结外器官/ 部位受侵(IIIE);或合并脾受侵(IIIs);或结外器官和 脾受侵.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 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 瘤。在我国按发病数计, 居恶性肿瘤第11-13位。
组织病理
●霍奇金氏病
(Hodgkin disease, HD)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霍奇金氏病(HD)
流行病学与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与临床分期 治疗 放射治疗技术
HD: 历史
1832年Thomas Hodgkin首次描述 1865年Samuel Wilks在显微镜下描述 肿瘤细胞形态 1898年和1902年Sternberg和Reed描述 HD肿瘤细胞形态,并命名为R-S细胞。
90年代认为HD来源于单一B细胞克隆
HD: 流行病学
美国: 2000年有7500人新病人 中国: HD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 10.9%. 发病率: 发展中国家低于发达国家 男性略多于女性, 男:女=1.4:1
Ann Arbor分期中 几点注意事项
韦氏环和脾脏属结内器官; 对称部位考虑为不同的区域或部位; 膈上原发HD伴脾受侵为III期 膈下原发HD伴脾受侵为II期
Cotswolds分期建议
(1989年)
淋巴结受侵: CT大小>1.5 cm 阳性
脾受侵: 可触及的明确脾肿大; 或可触及的明确脾肿大+影像学脾大; 或脾缺损

恶性淋巴瘤诊治指南

恶性淋巴瘤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年)2006年12月霍奇金淋巴瘤一.WHO分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DHL)混合细胞型(MCHL)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富含淋巴细胞型(LRH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二.分期(COTSWALDS)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E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E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E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SI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E+S区受累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肿瘤细胞(L&H细胞)表达CD45、CD20、CD79a、BCL6,Oct2+/BOB.1+,不表达CD15、CD30(少数病例CD30弱阳性),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还表达EMA、J链、CD75、及免疫球蛋白轻、重链。

肿瘤细胞常被CD3+、CD57+的反应性小T细胞所围绕而形成花环样结构。

但肿瘤细胞所在的淋巴样大结节基本由反应性小B细胞(CD20+、CD79a+)所构成。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NLPH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EMA+/-、CD15-、CD30-/+、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背景细胞多为CD20+的小B细胞和散在分布的CD57+的T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和进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和进展
推动医药创新
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加速将推动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医疗 行业带来更多的治疗手段和商业机会。
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随着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患者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心理支持 来应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并发症与风险
感染
机会性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容易感染各种机会性病原体,如细菌、 病毒和真菌等。
脓毒症
严重感染可引发脓毒症,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需要紧急 治疗。
感染相关性死亡
感染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第二肿瘤
治疗相关性第二肿瘤
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可能增加患者罹患第二 肿瘤的风险,如急性髓系白血病、肺癌等。
全身症状
如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常见于疾病进展期 。
结外病变
可累及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如胃肠道、骨骼、中 枢神经系统等,引起相应症状。
实验室检查
01
血常规
常有轻至中度贫血,白细胞可增 多、正常或减少,血小板可减少 。
血生化
02
03
免疫学检查
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与肿瘤 负荷有关,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 一。
免疫抑制与第二肿瘤
免疫抑制状态可能促使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监测与预防
定期监测和及时干预是降低第二肿瘤风险的关键。
其他并发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进而引发自身免疫 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代谢综合征
淋巴瘤及其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代谢状态,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如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
用药指导
教育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包括化 疗药物、免疫调节剂等,并告知 可能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淋巴瘤肿瘤评估标准

淋巴瘤肿瘤评估标准

淋巴瘤肿瘤评估标准
淋巴瘤肿瘤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理学诊断: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淋巴瘤的类型、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等指标,是评估淋巴瘤肿瘤的基础。

2. 临床分期: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程度,将淋巴瘤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

临床分期是评估淋巴瘤肿瘤的重要指标,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3.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是反映淋巴瘤肿瘤活性的重要指标,其水平高低对于评估淋巴瘤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4. 淋巴结肿大程度: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肿瘤的主要表现之一,肿大程度也是评估淋巴瘤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5. 其他检查结果: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辅助评估淋巴瘤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等情况,为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总之,淋巴瘤肿瘤的评估标准需要根据病理学诊断、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淋巴结肿大程度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准确的评估对于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内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血管内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血管内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血管内淋巴瘤(intravascular lymphoma,IVL)是一种少见但极具侵袭性的恶性淋巴细胞疾病,它一般表现为恶性淋巴细胞在血管内侵犯脑、皮肤、肾脏、肺等组织,而不形成肿块或肿瘤。

IVL起源于内皮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衍生的恶性淋巴细胞。

因为其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

然而,随着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诊断和治疗的进展为其提供了更良好的预后。

诊断方面,血管内淋巴瘤主要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来确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活检或穿刺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基于DNA测序技术的肿瘤异质性研究成为新的方法之一,可帮助识别疾病的特异性。

同时,对于皮肤和肺部表现,经皮穿刺和胸腔镜检查已成为较为可行的诊断方法。

治疗方面,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方案,IVL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好。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关键,化疗是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

然而,IVL对化疗的敏感性不太清楚,且存在许多化疗药物抗性问题。

经典的化疗方案包括CHOP和M-BACOD。

另外,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对于那些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免疫治疗在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包括细胞因子和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特别是rituximab)已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

此外,被视为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是免疫细胞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虽然这些方法在IVL治疗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研究表明免疫细胞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很有希望的。

总的来说,血管内淋巴瘤是一种难以诊断和治疗的恶性肿瘤。

虽然IVL的病理生理学还没有完全了解,但近年来对其治疗手段的研究和改进使人们对其预后更加乐观。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精确地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纵隔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与治疗PPT

纵隔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与治疗PPT

PART FOUR
化疗药物:包 括烷化剂、抗 代谢药、抗生
素等
化疗周期:通 常分为诱导化 疗、巩固化疗
和维持化疗
化疗副作用: 包括恶心、呕
吐、脱发等
化疗效果:对 于早期霍奇金 淋巴瘤,化疗 效果较好,但 对于晚期患者, 化疗效果有限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源: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等 治疗方式: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
适应症:适用于早期、中期和部分晚期 患者
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骨髓抑制等
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提 高生存率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缓解症状 手术方式:开胸手术、纵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等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等
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化学治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定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
化学物质等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饮 食均衡、适量 运动、充足睡
眠等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遵循医嘱,按 时服药,定期 复查,积极配
合治疗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免疫学等检查, 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等异常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 可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增宽等异 常
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可发现霍奇 金淋巴瘤细胞浸润和组织学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我国:男1.39/10万, 女0.84/10万 欧美:男16.6/10万,女11.2/10万 城市高于农村,上海4.52/10万; 逐年增加趋势 好发年龄: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随 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
HL / NHL构成比

我国HL 8%-11% /NHL 89%-91%
2001WHO-NHL分类
惰性NHL------------低度恶性
侵袭性NHL---------中度恶性 高侵袭性NHL------高度恶性
2001WHO-NHL分类:
• ( 一) B细胞淋巴瘤 • 1、前驱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LL/LBL) 2、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3、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 4、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 5、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绒毛状淋巴细胞(SMZL) 6、毛细胞白血病(HCL) 7、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PCM/PCL) 8、MALT型节外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MALT-MZL) )(5%) 9、淋巴结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 单核细胞样B 细胞(MZL) 10、滤泡淋巴瘤(FL)(22%)* • 11、套细胞淋巴瘤(MCL)(6%) 12、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DLBCL) (31%)* • 13、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BL)


1 结节硬化型 2 混合细胞型 3 淋巴细胞为主型 4 淋巴细胞减少型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S细胞,
CD20+(40%),EMA-, CD15+/-, CD30+)
LCA-,


结节硬化型(60-80%) 混合细胞型 (25-30%) 富淋巴细胞的经典型(5%) 淋巴细胞减少型 (1%)

国外 HL 25%40%/NHL 60%-75%
HD
HD NHL
NH
HL的病理分类

1965年Rye分类

2008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5%):L&H型
R-S细胞,爆米花样肿瘤细胞,LCA+,CD20+, EMA+.不表达CD15-,CD30-。年轻男性,10年生存 期>80%

辅助检查
一、化验: 三大常规 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心肌酶--LDH、ESR、 AKP(AKP升高或血钙增加,提示累及骨髓; ESR、LDH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免疫学检查: 乙肝、丙肝、HIV、EBV、 HTLV(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
二、影像学检查
2001WHO-NHL分类:
• (二) T/NK细胞淋巴瘤 • 1、前驱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T-LBL) 2、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3、慢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CLL/T-PLL) 4、颗粒T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 5、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 6、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ATCL/L) 7、节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 8、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 9、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10、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11、菌样霉菌病/赛塞里(Sezary)综合征(MF/SS)* 12、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T和非T非B细胞, 原发性皮肤型 13、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6%) 14、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CL) 1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T和非T非B细胞, 全身型*
脾脏的侵犯(IIIS),或两者
都有侵犯(IIIES)。
IV期:在淋巴结,脾脏,咽淋巴
结环之外,一个或多个结
外器官或组织的广泛侵犯 (如骨髓,肺,胸膜,肝脏, 骨骼,皮肤)。
A组:无周身症。
B组:体温38度以上,连续3天以上, 排除感染因素;6个月内体重减轻 10%以上;盗汗
临床表现
霍奇金病 首见症状: 淋巴结肿大(60%-80%)无痛性、 进行性肿大,表面光滑,质地较韧,触之如 乒乓球感,或像鼻尖的硬度。以颈部和锁骨 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 压迫症状: 疼痛、纵隔压迫 咳嗽、胸闷、 气急、上腔静脉压迫症等 全身症状: 发热、乏力、全身瘙痒等 浸润症状: 肺、胸腔积液、胸腰椎骨质破坏
非霍杰金淋巴瘤
局部表现

淋巴瘤最典型的表现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 肿大。 纵隔\肺\胸膜 肝与脾, 消化道:食管、胃、小肠、大肠 皮肤 骨髓、甲状腺、乳腺#、胸腺、肾上腺 神经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骨骼系统
非霍杰金淋巴瘤
全身表现
约半数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盗汗、
乏力、消瘦、食欲缺乏、皮疹、瘙 痒、贫血等全身症状。 出血、贫血、感染 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瘤分期 (1970年Ann Arbor分期):
I期:病变涉及一个淋巴结
区 (I)或一个淋巴结
外器官或组织的局 限病变(IE)
II期:病变涉及膈肌一侧 的两个或更多个淋 巴结区(II),或一个
以上淋巴结区及一
个结外器官或组织 的局限病变(IIE)。
III期:病变涉及膈肌两侧淋巴结 区(III),或膈肌两侧淋巴 结病变伴发结外器官或组 织的局限病变(IIIE),或有
图1 Reed-Sternberg细胞
NHL的分类
NHL工作分类方案(NCI,1982) 低度恶性 1 小淋巴细胞性 2 滤泡型小裂细胞为主性 3 滤泡型小裂细胞和大细胞混合性 中度恶性 4 滤泡型大细胞为主性 5 弥漫型小裂细胞性 6 弥漫型小和大细胞混合性 7 弥漫型大细胞性 高度恶性 8 免疫母细胞性 9 淋巴母细胞性 10 小无裂细胞性 杂类 蕈样肉芽肿,组织细胞性,髓外浆细胞瘤,其他
诊断
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形态学+免疫组化# 初诊不行穿刺! 以下情况下应高度重视恶性淋巴瘤的可能,及早淋 巴结活检 (1)不明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 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淋巴瘤特点; (2)“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经正规疗 程的抗结核或一般抗炎治疗无效时; (3)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特别是伴 有皮痒、多汗、消瘦、及淋巴结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