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程》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
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英法的经济学说
4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西尼尔在萨伊之后主张把政治经济学改造为“纯经济学”。他把政治 经济学划分为两类:理论政治经济学和应用政治经济学。认为理论政治 认为理论政治 经济学所依据的应当是少数几个一般性的命题, 经济学所依据的应当是少数几个一般性的命题,这些命题是观察或意 识的结果, 识的结果,是人人熟知的,其结论由逻辑推论导出,具有普遍的真实 性。经济学的方法应是抽象演绎法,从最一般的命题推理建立起整个 经济学理论体系。 西尼尔为纯经济学建立并提出了四个基本命题:(1)每个人都希望以 四个基本命题: 四个基本命题 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尽可能多的财富。这是从人的经济本性引出的功 利主义原则;(2)人口原则。他认为,限制世界上人数的,不是精神 上或物质上的缺陷,而是各阶级中各个人对于在既有习惯下担心财富 会不能满足需要的顾虑;(3)工业生产力不断地无限扩大的倾向。他 认为,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此所生 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制地增加;(4)农业报酬递 减倾向。他认为,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不断增 加劳动,所得到的报酬会按比例递减。 在上述四个基本命题中,第一个命题被他看做是意识的问题,是一切 经济学推论过程中的基本假设,而其余三个命题则是观测的问题,是 对第一个基本命题的注解。
第十章 19世纪30—60年代英法的经济学说
5
3.价值理论
西尼尔对价值的论述是同对财富的说明联系在一起的。 在他看来,财富或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效用、供给 财富或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三个: 财富或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三个 效用、 有定限、可转移性。 有定限、可转移性。在西尼尔那里,效用已是一种人对 于物品的主观心理感受。所谓供给有限是指事物相对于 人的需要而言具有稀缺性,他把供给有限和相对稀少性 看做是价值的最主要条件。 西尼尔把价值看做物品交换的一种比例关系 把价值看做物品交换的一种比例关系,他认为, 把价值看做物品交换的一种比例关系 确定这种关系取决于两方面原因:(1)这种商品的需 求与供给;(2)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使某一种 商品有效用,并使它的供给有定限的那些原因,称为商 品价值的内在原因。使和它交换的那些商品有效用,并 使其供给有定限的那些原因,称为商品价值的外在原因。 财富或价值的生产有三种要素:劳动、资本和自然要素。 供给受这三种生产要素或手段的制约。在这三种要素中, 劳动是对劳动者安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是资本家对自 己欲望的节制,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两种牺牲 生产出来的。劳动者牺牲的报酬是工资,资本家牺牲的 报酬是利润,这二者构成生产成本,价值也就是由这种 6 第十章 生产成本构成的。 19世纪30—60年代英法的经济学说
第十章 19世纪初-60年代的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
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
经济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教程
1
第十章 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
•本讲重点 •第一节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 萨伊的经济学说
经济学说史教程
2
本讲重点
19世纪初期英、法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马尔萨斯、 萨伊、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等。他们从不同的 角度考察当时社会,将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生产领域 转向分配领域。马尔萨斯对人口问题的研究使人口理 论成为一个新的学科。萨伊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使用 三分法(生产、分配和消费),为以后西方经济学沿 用。否认经济危机的“萨伊定律”成为西方经济学的 教条。
经济学说史教程 20
四、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工人的收入不足以购买他们所生产的物品。那怎么办?他认为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非生产性的消费。具体的做法就是希望 王公贵族地主把收到的地租,通过配偶、子女、情妇、仆役, 花费在奢侈品与非生产性的用途,这样才能刺激消费、鼓励生 产。但是要如何鼓励有闲阶级花钱救经济呢?那就要保障地主 的收益,不能废止谷物法,因为地主是唯一能累积资本、投资 产业、 雇佣劳动的阶级。 另一个消除过剩物资的办法就是对外战争,不但能刺激各种产 业,还能解决失业问题。 还有个办法就是政府扩大支出,做公共建设(修桥造路盖学 校)。这项原则后来被凯恩斯吸收,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 能快速复苏就是这么做的。 另一个办法就是政府花钱养失业者,干领薪水后去购买库存商 品。凯恩斯也学到这个观念,建议政府聘雇失业者每人发一把 铲子和50英镑,各自找个地方把钱埋在地下。再雇一批失业者, 也发给铲子,告诉他们埋钱的方向,挖到就算他们的救济金。
12
引伸出以下几点结论
1、失业和贫困并非社会制度造成,而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 任何社会改革和农业条例,都不可能消除人口法则的压力。废除 财产私有制,实行婚姻自由,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势必刺激人 口增加,但生活资料增长总是有限度的,即使建立起平等的社会 制度也必然很快陷于瓦解。 2、马尔萨斯极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反对社会改革他认 为济贫法使无力维持家庭的人,也要结婚,生育子女,结果是使 得贫民制造贫民。 3、财产私有制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因为财产私有制使人 们不致因纵欲而生殖过多的子女。它是发展人类的能力和智慧, 培养和提高人类德性的最良好制度。 4、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进退。这一 理论后来一直被资产阶级经济学所沿袭并形成为工资基金学说。
最新习题及参考答案《经济学说史》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经济学说
第十一章19世纪30-60年代的经济学说一、填空题1、西尼尔最著名的理论是——,以此解释资本收入的合理性。
2、西尼尔认为价值的三个构成要素是——、——、——3、约翰穆勒深深同情劳动人民,被称为资产阶级的“———”4、穆勒的最重要代表作是《——————》5、穆勒的国际价值理论实质是——的延续。
6、凯里在外贸问题上主张————7、巴师夏的价值理论被称为“————”8、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最浅薄也是最成功的代表是———9、凯里反对的对象是——,巴师夏反对的对象是——10、庸俗经济学主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理论。
二、名词解释1、节欲论2、服务价值论3、约翰·穆勒三、问答题:1、凯里和巴师夏的学说有何异同点?2、叙述并评价西尼尔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命题。
四、辨析题1、约翰穆勒和巴师夏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者。
2、西尼尔的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3、凯里和李嘉图对地租现象分析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
第十一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节欲论”2、效用;供给有定限;可转移性3、人道主义者4、政治经济学原理5、萨伊定律6、关税保护7、服务价值论8、巴师夏9、李嘉图学说;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0、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二、名词解释1、节欲论:由英国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西尼尔提出,是指人们节制欲望,即主动放弃现阶段的收益,以期得到未来更多收益的行为。
2、服务价值论:由法国学者巴师夏提出,认为人类社会是交换的社会,价值产生自交换过程中人与人彼此提供的服务,即获得他人提供的直接的享受或可以由此免除的痛苦。
3、约翰穆勒:19世纪中叶英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接受了经济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试图调和相互矛盾的各阶级,其经济理论体系是折衷主义的。
三、问答题1、相同点:(1)两者都以反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作为自己理论的对立面(2)两人都炮制了“阶级和谐论”不同点(1)凯里的理论主要是反英国的李嘉图主义,巴师夏主要是反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一.西方经济学的渊源以及发展:经济学,在西方社会被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所谓当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产生并流行于当今西欧、北美和受其直接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学说,它是以往西方经济学说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就不需首先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和历史概貌。
(一)古代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5世纪),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自认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和交换不发达,经济联系不密切,人们的经济活动比较简单,那时人们还没有把经济关系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但是,在古代中世纪的许多著作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在考察物质资料生产等经济活动时曾探讨过经济问题,并发表过许多杰出的见解,这些杰出的见解就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学者的经济学说都产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后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时期。
因此,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想渊源的考察,一般也就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
(二)近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世纪—19世纪60年代),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14—15世纪,商品市场关系已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开始稀疏地出现;重商主义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产生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的真正来源是对外贸易的顺差。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把政府一切经济活动统统归结为攫取金银。
重商主义者的这种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英、法等国,从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这200年左右时间内一直占统治地位。
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英、法等国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重商主义的社会经济思潮,强调从生产领域来研究财富增长,主张自由放任,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西方经济学说这门学问, 从16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到现在, 根据20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 归纳地讲, 在经济学说史上经过了六次革命, 当然这不是指政治上的革命, 而是指理论学术观点上的革命。
西方经济学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的。
重商主义产生于海盗式的帝国主义时代, 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 与毫无节制地剥削殖民地相联系, 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 与长期濒于战争边缘的状况相联系。
所以重商主义作为一个体系, 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按照熊彼特的意见, 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出口垄断主义, 外汇管制和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君主有权统治经济和铸造货币, 有权控制对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 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要干预经济, 国家要参预经济活动, 对它进行广泛调节;认为国家财富的关键就是金银, 输入金银可以润滑工商业的齿轮;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 他们鼓励生产出口品, 实行补贴, 发展商品输出, 限制进口, 多搞顺差贸易, 以此来换回金银, 金银积累的增加, 也反映国内财富的增加。
重商主义者蔡尔德(Josiah Child)说过, “对外贸易产生财富, 主张上, 不是自由贸易, 而是建立高度关税壁垒, 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可见, 重商主义的思想集中在供给方面, 是最早的供给学派的经济学。
但是, 重商主义的这种指导思想与政策的实施, 并没有带来他们所说的那么美妙的景象, 而是出现了生产力的危机。
这样, 作为重商主义的整体不能不垮台。
比如法国, 它出口的制成品越多, 换回的金银越多, 结果越穷。
而在非重商主义流行的国家, 比如英国, 反而民富国强。
经济生活的实践预示着经济学说将面临一次革命。
重商主义的研究对象必然在流通过程, 而“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 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一、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经济学说史》讲义4
第十一章边际效用学派第一节边际革命和边际效用学派概述一、边际革命1、西方经济学史上三次转折点的演变按照西方经济学界的一般意见,在最近200多年西方经济学史上,出现过三次较重要的“转折点的演变”,或者说“较重要的变革过程”。
就是:①亚当·斯密革命即自由放任革命;(已讲)②杰文斯革命即效用革命或边际革命;(正要讲)③凯恩斯革命即宏观经济学革命。
(后面讲)所谓革命就是对过去的传统的反叛。
(提问:亚当·斯密革命是革什么的命?)我国的权威经济学家也归纳了西方经济学史上6次理论学术观点上的革命:①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②边际主义革命;③凯恩斯革命;④货币学派的产生;⑤斯拉法革命;⑥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
2、什么是边际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了重大变化,“边际革命”兴起。
19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的瓦尔拉,他们三个人生长在不同的国家,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但几乎同时而又独立地提出了效用价值论或边际效用价值论,即提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劳动的耗费量,而是取决于人对效用的主观评价。
以此为标志,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发生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它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称边际革命。
二、边际效用学派的发展历程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参与创建、发展、宣扬边际效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的为数众多的人物和学派的统称,也包括运用边际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经济学家。
该学派以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面目出现,并很快得到传播,最后成为正统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边际学派的发展经历了先驱、产生、发展、归宿四个阶段。
1、边际学派的先驱实际上在亚当·斯密之前,作为主流的古典经济学形成的过程中,边际主义也已开始萌芽。
(经济学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单行线)。
实际上,效用价值的思想,在近代大致与劳动价值思想同时出现。
经济学说史
分配规律: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 的法律和习惯,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 题 。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则,是依照 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情感而形成的, 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 的。
评价: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规律和分 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原因:①、他没有认识到生产规律和分配 规律具有不同性质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不 懂生产和分配规律都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产物,是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它们 的性质是一致的。绝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下,随意改变分配的形式。 ②、他把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割裂开 来,幻想通过改善分配方式来调整资本主 义矛盾,为他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理论纲 领提供理论依据。
坎蒂隆:人口增长必然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主张对人口增长采取预 防性抑制
3、工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规律:劳动的力量和生 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此生产的 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增加。(继承
萨伊生产三要素论,物品的价值由劳动,自然力,资本协 同生产;是其价值理论和生产成本论的前提和基础)
朱宇婷
崔红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叶倩
谭曙艳
朱文杰
殷美娜
周海蓉
沈袁圆
穆勒
凯里
1110220018
朱宇婷
19世纪30-60年代社会背景
一、经济: 19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比较繁荣发展的时期。 第一次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巩 固和扩大了英帝国作为当时头号工业强国和殖民大国的地 位。 二、政治: 英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自然是在激化,宪章运动标志着英 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劳动 生产手段 自然要素(土地) 节制(资本)——节欲论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概述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
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
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
按照天赋本性分工;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
经济学说史章节课后答案及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西尼尔的价值论西尼尔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效用、供给有限性和可转移性三个因素构成。
效用是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能力。
一种物品随供应量增加,效用越来越小。
价值生产三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供给是有限的。
劳动者的劳动是对快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家的资本是资本家欲望的节制,个人消费的牺牲价值就由这两种牺牲生产出来。
他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
2、节制论西尼尔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节制论。
节制是指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当前的生产。
因此,西尼尔认为,“所谓生产成本,我们说的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与节制的总和”,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决定的,它包括劳动得到工资,节制带来利润。
3、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
他说:“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
它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论人类生产什么,都必须按照外界物品构成人类身心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的方式和条件来生产。
”“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
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
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4、工资基金论约翰·穆勒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人数的比例。
最低工资的规定,不能超过平均工资水平。
由于工资基金的数量是一定的,因而总会有一部分失业工人存在。
除了增加用于雇佣劳动的总基金数量以外,工资率是不能上升的。
5、凯里的再生产费用价值论凯里认为,在一切发展的社会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良,降低了再生产的费用。
再生产一种产品所需要费用的减少,已经不可能交换到比再生产时所需费用更多的价值量。
《经济学说史》教程11十九世纪30-60年代资产阶级的经济学
巴师夏出在法国巴荣纳,九岁时就成为孤儿,但仍受到过良好 教育,读书甚多。他在24岁时继承了祖父的遗产后,经过商、务过 农,但都没成功。1830年波旁王朝逃出法国,但还招集了600名青 年勇敢冲进一个波旁王朝的堡垒。结果里面的人不战自降,请他们 共进美酒,英雄主义行为变成了笑谈。他一直住在乡下,被巴黎人 称为“外省人”。1844年,他在《经济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 为《法国和英国的关税对两国国民前途的影响》的文章,抨击关税 保护,倡导自由贸易,引起轰动,自此进入经济学界。此后,他发 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文章与小册子。他犀利、幽默、冷嘲热讽的文章 在社会上比那些严肃学者的规范论文影响大得多,并于1848年当选 为议员,可惜天不假其年,他患肺结核病,并于1850年去世,年仅 49岁。据临终时在他身边的牧师说,他最后喃喃自语的话是“真理, 真理……”。
(三)分配理论
1、在工资问题上,把李嘉图的自然工资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结合起来。接受工资基金理论。
2、在利润上,接受西尼尔等人的观点,把利润分为利息、保险 费和管理工资,采用节欲、风险报酬和资本家劳动报酬来说明。
3、在地租问题上,基本上沿袭了斯密和李嘉图的观点。
改良主义的经济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穆勒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学者,他对劳动人民 抱有同情,反对私有制。
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 资产阶级经济学
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生平和著作
纳索・威廉・西尼尔(Nassau William Senior,17901864) 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 。受教于伊顿公学和牛 津大学,1812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担任过律师、 高等法院院长等职。1852年时,他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 位政治经济学教授。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经济学说史是一门研究经济理论发展历史的学科,通过对各个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传承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思想演进。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内容包括古典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以及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等。
首先,古典经济学派是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经济学派。
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
亚当·斯密是现代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劳动分工”和“比较优势”等重要经济学原理。
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土地边际生产力理论”等观点,则使经济学从道德哲学转向了近代科学。
穆勒则进一步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并注重对社会学和政府干预的研究。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经济学说史中的又一个重要派别。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了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接下来是边际效用学派,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学思想史上的重要经济学派别。
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杰文斯提出了“需求曲线”和“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从个体的效用需求出发,分析了价格和消费选择的关系。
马歇尔则针对边际效用学派提出了“需求曲线”和“提供曲线”的分析框架,并将边际效用学派方法应用于整个市场交易体系,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最后是现代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思想和理论的主流。
其中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两大流派。
西方经济学说史(11章)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反映在他的大量的关于现实社 会经济问题的文章和演说中,这些思想在他的主要经 济著作中得到了系统阐述。他些著作包括:《美国政 治经济学大纲》(1827年)、《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 系》(约写成于1837年,1961年正式出版),《政治 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年)、《农业制度、小农 经济和国外移民》、《德国政治经济的国民统一》 (1846年)等。《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其代表 作。
德国历史学派还受到历史主义思潮的影响。历史 主义是19世纪上半期德国产生的一种以黑格尔的历史 哲学为核心的普遍的历史主义思潮。这种历史主义的 特点就是,一方面主张发展德国的资本主义,另一方 面又主张维护封建的关系。 德国历史法学派对德国历史经济学派也有着直接 的影响。该学派反对启蒙时代的自然法权学说,强调 各民族制度的相对性和特殊性,他们致力于从法律和 制度的角度,用历史传统即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历史 传统,为德国的现状进行辩解。德国的历史主义经济 学正是上述精神在经济学中的体现。
李斯特按照生产力理论的逻辑,提出了重视科学 技术和充分估计到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 很有远见的观点。 李斯特还提出了精神资本的概念,也是他的生产力 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李斯特认为,将一国生产力局限 在其物质资本上的说法太狭窄了,因为生产力的更大 的组成部分在于个人的智力和社会条件。他说:“各 国现在的状况是在我们以前许多世代一切发现、发明、 改进和努力等等累积的结果。这些就是现代人类的精 神资本。” 正因为此,李斯特特别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使 一国精神资本得以延续的主要手段,“一国的最大部 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 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的。”而且,他也看到,工业 发展对人们智力的普遍要求。他说:“假使我们把工 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那就立刻可以看出,这种 工作能够唤起
《经济学说史》讲义19世纪30-60年代英法的经济学说
最后一小时理论。西尼尔为了实际斗争的需要, 还曾提出过与节欲论相背离的观点。1837 年当 英国纺织工人要求将每日劳动时间由11.5小时限 定为10小时的运动兴起的时候,西尼尔依据曼彻 斯特工厂主的授意,在《论工厂法对棉制造业的 影响的书信》中,提出了“最后一小时”论,宣 称资本家的纯利润是工人在11 个半小时中的最 后一小时的劳动所创造的,如果工作日缩短到10 小时,利润就会消失,工厂就会倒闭,工人也就 会找不到工作,以此抵制工人的要求。
他提出交换是按以服务换服务、以价值换 价值的规律进行的;两种交换着的服务是 等价的,等价交换是平等互利的,因而整 个交换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必然是和谐的。 因此,他给政治经济学下的定义是:政治 经济学可以定名为交换的理论或价值的理 论。
三、经济和谐的理论体系
人性是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基础。人性是 复杂的,他借用神的力量把这两种相互矛 盾的人性调和起来,断定这两种人性是可 以互相补充的,而善良最终会战胜邪恶。 所以现时的社会是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 巴师夏不仅证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和谐的社 会,还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利 益也是和谐的。
第三节 巴师夏的经济学说
一、生平与著作 巴师夏(Claude Frédéric Bastiat,1801-1850)
法国经济学家。1801年6月29日出生于 法国巴约讷附近的米格龙一个大商人 家庭。早年学习经商,1825年继承其 祖父遗产成为一个酿酒业资本家。乐 观主义劳资利益调和论者的突出代表。
穆勒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规定为财富的生产 和分配。同时,他把关于社会经济繁荣与衰退原 因的探讨也列入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并且进一步 把精神、心理、社会关系和人类天性等也列入政 治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他说:“政治经济学把这 些有关外部世界的事实同有关人类本性的其他真 理结合起来,试图探索出一些次要的或派生的规 律,这些规律决定了财富的生产,可用来解释现 在和过去贫富的差异,以及预言财富会有什么样 的增加。”
姚开建《经济学说史》(第二版)_考研笔记(下)
第三编 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1830s-1860s,庸俗经济学⑥)第九章 19世纪初期英法的经济学说一、评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马尔萨斯是第一个专门研究人口理论的经济学家。
资本主义人口快速增长和前人对人口问题的探讨为马尔萨斯提供了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前提与条件。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两个“公理”或规律出发: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②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根据这两个公理,马尔萨斯得出一个论断,即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他认为,人口增长,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须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现实人口得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在《人口论》第2版中,马尔萨斯提出了道德抑制,即降低人口出生率以保持人口和生产资料之间的均衡,他从他的人口增长“规律”基础上引申出三点结论或命题:①人口必然地为生产资料所限制。
②只要生产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③这些抑制,和那些遏制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归结为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并以此反对把资本主义罪恶归结为社会政治制度的观点和理论。
马尔萨斯把工人工资看做是受人口规律支配的,根据他的看法,在人口增长超过一国维持人民生活的生活资料时,必然引起工资下降和工人生活恶化,从而使人口减少。
工人工资水平和生活状况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进退,并不断重复这种过程。
这种理论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发展为工资基金学说。
马尔萨斯依据人口理论反对英国济贫法。
他认为,济贫法不仅不能增加维持人口的食物,而且增加人口,有害而无益,应予以取消,而代之以“贫民习艺所”。
马尔萨斯用适用于一切社会的“一般规律”否定社会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曲解工人工资变动的规律,并把资本主义罪恶归结为人口过多,特别是贫苦人民过多生育,因此,他的人口理论发表以后就遭到猛烈的批判。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
第一章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一、色诺芬:《经济论》(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别人对话的形式写成。
最早使用“经济”一词)、《雅典的收入》二、柏拉图:《理想国》、《法律论》,曾创办“阿卡德弥亚”哲学学院三、亚里士多德:《政治论》、《伦理学》,创立逍遥学派生财之道(家务管理、货殖)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1.社会财富观念;2.财富源泉观念;3.强调国家的作用;4.奖励增加人口。
二、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一)早期(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英的海尔斯、法的博丹和孟克列钦)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
①提倡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②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国家积累起充足货币财富的目的。
(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二)晚期(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英的托马斯·孟、法的柯尔培尔、意的塞拉)1、认识到①必须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②主张改变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扩大从事外国商品的买卖;③为了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
2、特点: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或称重工主义)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威廉·配第1、方法:经济分析中采用的政治算术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是科学抽象方法的初步运用。
2、评价:不完全科学。
只是在科学地阐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方面迈出了最初的几步。
①没有区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而是把二者等同起来;②对于抽象方法的运用也不够,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能够揭示经济范畴的实质。
二、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1、洛克:1691《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观点继承配第;“一切形式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2、诺思:1691《贸易论》;自由贸易、货币和利息;借贷资本与货币;第一次资本概念;“配第线路的第三个代表”3、孟德维尔:1705《蜜蜂的寓言,或个人路劣行即公共利益》;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社会经济问题4、范德林特:1734《货币万能,或试论怎样才能使各阶层人民都有充足的货币》;商品价格货币;重农主义先驱5、马西:1750《论决定自然利息的原因》;第一次利息归于利润的一部分;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6、休谟:1752《政治论丛》;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货币价格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
第十一章 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经济思想论战及其后果 《西方经济学思想史》PPT课件
第十一章 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经济思想论战及其后果
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经济思想论战
论战的焦点是李嘉图理论体系的两大矛盾。
李嘉图学说体系中两个不可克服的矛盾是:
李嘉图的理论中没有劳动与劳 动力的区分,因而不能说明剩余价值在价值规律内的合理来源。当然,李嘉 图本人的理论重点并不在这里。
。李嘉图混淆了价值和生产 价格,混淆了剩余价值和利润,跳过了一系列中间环节和转化过程,因此不 能解决这个矛盾。
贝利较全面地攻击李嘉图的价值学说和利润学说。他主要是从价值的绝对意 义和相对意义上来反对和攻击李嘉图。从而先否认价值为劳动所创造,再否 认利润与工资的对立。
贝利反复强调价值的相对性,说它只是商品间的交换关系,反对李嘉图把价 值看做实体,看做绝对的东西。
托伦斯主要是以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原始状态的社会那种观点来 反驳李嘉图。
对于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相交换的矛盾,穆勒是以预支工资加以说明的。
对于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应得到等量利润间的矛盾,穆勒仍以资本是蓄积劳 动加以解释,把利润说成是蓄积劳动的工资,从而否认这一矛盾。
第十一章 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经济思想论战及其后果
二、论战双方的主要观点
麦克库洛赫在论战中,将理论矛盾更向形式上的勉强一致发展。马克思说他 “不仅是李嘉图的庸俗化者,而且是詹姆斯·穆勒的庸俗化者”李嘉图学派 在他那里完全解体了。
(1)麦克库洛赫把价值分为“真实价值”和“相对价值”,前者由耗费劳 动决定,后者取决于“商品所换得的劳动量或任何一种商品量”。他认为, 在自然市场内,二者一致,劳动与资本也是等价交换。这样,就不存在李嘉 图体系的第一个矛盾了。在现实中,二者不一致,“相对价值”大于“真实 价值”,差额即利润。麦克库洛赫在这里完全把资本与劳动的特殊性淡化和 普遍化,最后走到了马尔萨斯的立场上。
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第11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官房学派实际上是重商主义在德国的变种,着重于国家的财政管理方面。
2、生产力理论李斯特指出,要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以外,还必须考虑到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
他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得多,它不仅可以使原有价值得到保存,而且可以使已经消耗掉的价值得到补偿和增殖。
3、社会发展阶段李斯特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一般必须经过以下五个发展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实行不同的政策。
罗雪尔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作了划分,即社会经济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
因而,整个发展阶段具有上升的和下降的不同趋势。
他认为,国民经济在其发展的所有阶段都要受三种主要经济因素的支配,即自然、劳动和资本。
在较低的文化阶段,自然要素占支配地位,到了中等文化阶段,劳动的地位逐渐增强,发展到高级文化阶段,资本开始占优势地位。
4、历史学派历史学派是西方民族学学派之一。
亦称“批评学派”(CriticalSchool)或“历史批评学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其创始人为人类学家博厄斯。
因属于这一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皆为美国学者,都出自博厄斯门下,故又称“博厄斯学派”(“鲍亚士学派”)或“美国历史学派”。
这一学派主要盛行于1890年至1930年间,但其观点和方法一直影响到当代美国民族学界。
5、屠能圈屠能在《孤立国》这本书里,用排除付次的因素,找出本质的抽象方法。
对各个事务间除了因果关系,他还留心注意均衡关系,并从中引申演绎出普遍妥当的法则来。
他假定有一个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孤立之国,全国土地都是肥沃的地力均一的平原,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就是全国农民出售农产品和购买工业品的唯一市场,运输条件则只限于陆路,运输工具是划一的都用马车。
在这样的假定条件下,屠能就进一步研究由于距离市场远近的不同,对农业经营会带来的影响和农业经营可能发生的变化。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西方经济学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阶段和变革,逐渐形成了如今丰富多样的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经济论》是最早探讨经济问题的著作之一。
在那个时候,经济活动主要围绕农业展开,对于财富的理解也相对简单。
中世纪时期,宗教在欧洲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思想受到神学的深刻影响。
经院学派的学者们在宗教教义的框架内探讨经济问题,强调公平价格和道德规范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到了重商主义时期,随着商业和贸易的逐渐兴起,国家开始重视积累金银财富,通过贸易顺差来增加国家的财富。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托马斯·孟等。
17 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开始崭露头角。
威廉·配第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则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里程碑。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他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强调了地租、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诞生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19 世纪 70 年代,边际革命的兴起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
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等经济学家引入了边际分析的方法,关注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和生产者的边际成本,从而改变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重点。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爆发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面临巨大挑战。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新纪元。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积极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
第11章十九世纪3060
第十一章19世纪30-60年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第一节西尼尔的经济学说一、西尼尔生平简介1790-1864,英国,文学硕士。
二、政治经济学的大体命题(书上所述的四个大体命题)三、价值理论一物成为财富,或具有(互换)价值应具有的三种性质:效用、供给有定限和可转移性。
决定两种商品的彼此价值的两个原因四、利益协调的分派论五、西尼尔的“最后一小时理论”---重点(西尼尔的经济政策主张).下这句话对吗?那么,上面西尼尔的分析呢?对吗?第二节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一、约翰.穆勒生平简介约翰.穆勒,哲学家、经济学家,1806-1873,英国,詹姆斯.穆勒之长子。
约翰.穆勒是一个原则性很强而且始终如一的人,他的道德风貌值得尊重。
正如有学者以为的那样,这是一个不幸的人,而他自己却感到很幸福。
(谁定??)他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智力活动的世界,并感觉在这个世界里生活比较安静。
二、生产规律和分派规律财富的生产规律……。
财富的分派规律……。
决定分派法则的人是……。
三、价值和国际价值理论商品划分为三类:(1)(2)(3)。
总的,D和S。
有效需求;必需品与否;需求曲线的峻峭平坦程度。
国际价值规律,需求与供给方程。
主张自由贸易,反对保护政策。
四、分派理论工资、利润、地租五、改良主义的经济政策思想(客观发现)GREAT!!!约翰.穆勒的主要经济政策思想:……第三节凯里的经济学说一、凯里的生平简介凯里,1793-1879,美国,阶级利益和谐论。
二、再生产费用价值论三、分派理论(great!)社会产品分派,在相对量上存在的观点对立。
第四节巴师夏的经济学说一、巴师夏的生平简介巴师夏,1801-1850,法国,阶级利益和谐论。
阶级利益和谐论,可能也反映了经济学家的一种和谐思想。
二、服务价值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两种服务的互换(GDP含义里所谓的商品和劳务的区分)三、分派论劳动者相对量的增加谁对谁错?一、价值-价钱,本钱论,财富观;二、收入-分派理论:工资、利润和地租等;3、货币理论;4、利息理论;五、互换、流通、销售和贸易理论;六、政治经学的研究对象;7、其它:自由和干与;人口论;经济危机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