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12位皇帝列表及顺口溜
![清朝12位皇帝列表及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2b8c7a0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f.png)
清朝12位皇帝列表及顺口溜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接下来分享清朝12位皇帝列表及顺口溜。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
清十二帝记忆顺口溜
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1.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天命;
2.太宗皇帝皇太极-天聪;
3.世祖皇帝福临-顺治;
4.圣祖皇帝玄烨-康熙;
5.世宗皇帝胤禛-雍正;
6、高宗皇帝弘历-乾隆;
7.仁宗皇帝颙琰年-嘉庆;
8.宣宗皇帝旻宁-道光;
9.文宗皇帝奕詝-咸丰;
10.穆宗皇帝载淳-同治;
11.德宗皇帝载湉-光绪;
12.溥仪-宣统。
清朝皇帝传承顺口溜
努尔哈赤建后金,皇太极才立大清。
顺治出家或可信,康熙大帝有盛名。
雍正刻薄但辛勤,乾隆六次江南行。
嘉庆平安靠祖荫,道光无奈英国兵。
咸丰慈禧夫妻情,同治初期小中兴。
光绪变法难维新,宣统重为老百姓。
清历代
![清历代](https://img.taocdn.com/s3/m/d35c550ae87101f69e319522.png)
南京(六朝古都):三国吴(建业) 东晋(建康) 南朝宋齐梁陈(建康) 明太祖(应天) 太平天国(天京) 北京:春秋战国时燕国 金 元 明 清
西安(十一朝古都):周、秦、汉、新、前赵、前秦、西魏、北周、隋、唐 开封:战国时魏、五代时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 洛阳: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 杭州:五代、吴越、南宋(临安)
清十二帝、十三朝
姓名 努尔哈赤 皇太极 福临 玄烨 胤祯 弘历 颙琰 旻宁 奕詝 载淳 载恬 溥仪 年号 天命 在位 1616-1626(11) 庙号 清太祖 清太宗 清世祖 清圣祖 清世宗 清高宗 清仁宗 清宣宗 清文宗 清穆宗 清德宗 清恭宗 谥号 武皇帝 文皇帝 章皇帝 仁皇帝 宪皇帝 纯皇帝 睿皇帝 成皇帝 显皇帝 毅皇帝 景皇帝 末皇帝清逊帝 备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天聪、崇德 1627-1643(17)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1644-1661(18) 1662-1722(61) 1723-1735(13) 1736-1795(60) 1795-1820(25) 1821-1850(30) 1851-1861(11) 1862-1874(13) 1875-1908(34) 1909-1921(4)
清朝历代皇帝的名字
![清朝历代皇帝的名字](https://img.taocdn.com/s3/m/9ac21dde3186bceb19e8bb15.png)
努尔哈赤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天命 1616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聪 1627 太宗 皇太极
崇德 1636
顺治 1644 世祖 福临 崇德八年八月(1643.10) 6 18 24 皇太极之第九子
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fc384e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7f.png)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清朝皇帝顺序清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2018-06-03 16:01:37来源:一点奇闻网作者:admin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朝皇帝顺序表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 清圣祖康熙→ 清世宗雍正→ 清高宗乾隆→ 清仁宗嘉庆→ 清宣宗道光→ 清文宗咸丰→ 清穆宗同治→ 清德宗光绪→ 宣统帝溥仪1.清太祖努尔哈赤简介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
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
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2.清太宗皇太极简介清太宗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
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
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3.清世祖顺治简介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
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
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清朝12位皇帝 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268年
![清朝12位皇帝 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268年](https://img.taocdn.com/s3/m/dd9791fa700abb68a982fb99.png)
清朝12位皇帝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268年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努尔哈赤的儿子有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皇太极生有11子14女。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1609年—1647年爱新觉罗•洛格,早殇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天聪元年1627初封镇国将军。
康熙8年,晋封辅国公。
1690去世,时年64岁。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27岁亡,谥曰裕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三十七年,授辅国公品级。
明年,卒。
第八子,早殇。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a208be4524de518974b7d04.png)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1、顺治(1638—1644—1661)爱新觉罗.福临,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1644)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
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
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
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
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
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
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
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1654—1661—1722)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
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
3、雍正(1678—1722—1735)爱新觉罗.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
康熙六十一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
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清朝历代皇帝、皇后
![清朝历代皇帝、皇后](https://img.taocdn.com/s3/m/3229620279563c1ec5da719e.png)
清朝历代皇帝、皇后简介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清朝历代皇帝
![清朝历代皇帝](https://img.taocdn.com/s3/m/ce8c190b866fb84ae55c8d13.png)
辽宁新宾人\满族
陵寝:沈阳昭陵
第九子福临继位
爱新觉罗·福临
第三任
清世祖-顺治帝
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1643.09-1661.02
6-23岁
1638.03.15-1661.02.05
享年23岁
沈阳出生\满族
陵寝:清东陵-孝陵
第三子玄烨继位
爱新觉罗·玄烨
第四任
清圣祖-康熙帝
伟大的政治家
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
陵寝:清西陵-泰陵
第四子弘历继位
爱新觉罗·弘历
第六任
清高宗-乾隆帝
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
1735.10-1796.01
25-86岁
1711.09.25-1799.02.07
享年89岁
北京出生\满族
陵寝:清东陵-裕陵
第15子顒琰继位
爱新觉罗·顒琰
第七任
清仁宗-嘉庆帝
1796.01-1820.09
36-60岁
1760.11.13-1820.09.02
享年60岁
北京出生\满族
陵寝:清西陵-昌陵
第二子旻宁继位
爱新觉罗·旻宁
第八任
清宣宗-道光帝
1820.09-1850.02
38-69岁
1782.09.16-1850.02.25
享年69岁
北京出生满族
陵寝:清西陵-慕陵
第四子弘历继位
爱新觉罗·奕詝
第九任
清文宗-咸丰帝
陵寝:清东陵-惠陵
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
爱新觉罗·载湉
第11任
清德宗-光绪帝
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
1875.01-1908.11
4-38岁
历任清朝皇帝介绍
![历任清朝皇帝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b64415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6.png)
清朝12帝清朝的12位皇帝都有: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颙琰、旻宁、奕詝、载淳、载湉、溥仪。
1、努尔哈赤: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
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西南),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受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
其后,经过二十余年征伐,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女真诸部。
随着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
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反明。
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原则,大败明军。
在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于天命六年(1621年)迁都辽阳。
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沈阳,占领了辽东大部地区。
天命十一年(1626年)病死,年68岁。
2、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抚顺新宾县西老城)。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
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
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
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
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
崇德元年(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次年迫使朝鲜臣服。
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
崇德七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
3、福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
清十二帝的顺序和名字
![清十二帝的顺序和名字](https://img.taocdn.com/s3/m/47869cb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f.png)
清十二帝的顺序和名字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1、努尔哈赤(天命);2、皇太极(天聪);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8、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清朝历史介绍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
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
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
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清朝皇帝顺序及年号及年份
![清朝皇帝顺序及年号及年份](https://img.taocdn.com/s3/m/ecc3c76327d3240c8447efb8.png)
清朝皇帝顺序及年号及年份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祖,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满族人,在位11年。
在战争中为火炮击伤而死(一说为患痈疽而死),终年68岁。
葬于沈阳福陵(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30里处的东陵清太宗——皇太极清太宗,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公元1592-164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太祖死,他被推举为汗。
在位17年,病死,终年52岁,火葬,墓在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顺治皇帝——福临清世祖,名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8-1661年),太宗皇太极第九子。
皇太极病死后继位。
在位18年。
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因爱病殁忧伤过度而死(另一说为出家后病死)。
终年24岁。
葬在河北孝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昌瑞山)康熙皇帝——玄烨清圣祖,名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
顺治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后第二个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病死(另一说为大臣隆科多害死),终年69岁,葬于景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雍正皇帝——胤祯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
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清高宗,名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
在位60年,病死,终年89岁。
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嘉庆皇帝——颙琰清仁宗,名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乾隆禅让给他而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在位25年。
病死,终年61岁。
葬于昌陵(今河北省易县西)道光皇帝——旻宁清宣宗,名爱新觉罗·旻宁(公元1782-1850年),嘉庆皇帝次子,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
清朝历代皇帝、皇后
![清朝历代皇帝、皇后](https://img.taocdn.com/s3/m/3229620279563c1ec5da719e.png)
清朝历代皇帝、皇后简介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大清十二帝
![大清十二帝](https://img.taocdn.com/s3/m/122d9ca7d5bbfd0a7856734a.png)
清朝皇帝顺口溜: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清朝一共12帝,最后宣统很悲伤!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清朝12位皇帝列表庙号,,在位时间,年号,皇陵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天命福陵(11)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天聪(1)/ 崇德(8)昭陵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顺治孝陵(18)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康熙景陵(61)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雍正泰陵(13)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乾隆裕陵(60)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嘉庆昌陵(25)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道光慕陵(30)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咸丰定陵(11)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祺祥/ 同治惠陵(13)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光绪崇陵(34)(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宣统华龙陵园(3)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
在位11年。
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清朝皇帝顺序和各个皇帝的详细简介
![清朝皇帝顺序和各个皇帝的详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26ed5883186bceb18e8bb0f.png)
清朝皇帝顺序和各个皇帝的详细简介清朝(1636 —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享国268 年。
在这268年里,从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有十二个皇帝统治这个国家,小编辑想,无论哪个皇帝,都有他的历史使命,哪怕是溥仪,也有他注定的使命。
清朝地图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清朝各个皇帝的简介吧。
努尔哈赤代号: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 —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功绩:在位11年。
统一女真各部的产业,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皇太极代号: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 —1643 年),满族。
功绩:在位17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清朝,他在位期间,我们应该注意发展生产,为清王朝的建立和中国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代号: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功绩: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战胜一切阻力,民族团结。
康熙代号: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
功绩:平定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俄罗斯军队的驱逐和蒙藏地区动乱的平息,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得到加强。
开创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雍正代号: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 —1735年)。
功绩:在位13年。
改善了吏治,财政收入增加,繁荣奠定基础。
乾隆代号: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 —1799 年)。
功绩: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他是影响中国历史十八世纪后的一个重要皇帝。
嘉庆代号: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 —1820年)。
功绩:即位后,诛杀和珅,多方采取措施,但很强大的国内麻烦和外国入侵是很难摆脱命运的下降。
高三历史常识: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高三历史常识: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ff2be345901020207409c4d.png)
高三历史常识: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一清太祖: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02.21-1626.09.30),享年67岁,葬福陵{沈阳东陵},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后金首位可汗,1625年迁都沈阳,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八旗制度,创满文,摆脱奴隶制度。
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高皇帝。
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武皇帝二清太宗: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享年51岁,葬盛京昭陵。
崇德8年9月21日入葬,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温宽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简称文皇帝努尔哈赤第八子,生母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三清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林(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享年24岁,陵寝:清东陵之孝陵,火葬,在沈阳即位,年号顺治,1644年迁都北京,诏定天下,六岁登基,14岁亲政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简称章皇帝皇太极第九子,生母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昭圣皇太后)四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5.4-1722.12.20),在位61年,葬景陵,1661年2月17日8岁即位,年号康熙,平定三藩,遏制俄国确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维护和加强了民族国家统一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福临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五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58岁,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加强君主专制,屡兴文字狱,创建军机处平定青海和蒙古贵族发动的叛乱,签订中俄两国中段边界。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玄烨第四子,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六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89岁,葬清东陵裕陵,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年号乾隆彻底平定蒙古叛乱,加强政府对边疆的管理,编辑《四库全书》(也因此销毁和删改了大量对清朝不利的书籍)自称“十全武功”以十全老人自居,1796年,禅位皇太子,自称太上皇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简称“纯皇帝”)胤禛第四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七清仁宗:嘉庆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61岁,原名永琰,后为避免避讳扰民,改称颙琰,年号嘉庆,葬昌陵(清西陵) 在位时间(1795年-1820年)在位期间清朝已经开始走向衰,土地高度集中,政府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1813年天理教起义,北京的一只起义军一度攻进皇宫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弘历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八清宣宗:道光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在位31年(1820—1850年),终年67岁。
清朝历代皇帝顺序
![清朝历代皇帝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c0dd2e2aa21614791611281e.png)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1616年-1626年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太祖福陵皇太极天聪1627年-1643年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太宗昭陵福临顺治1644年-1661年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世祖孝陵玄烨康熙1662年-1722年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圣祖景陵清朝历位皇帝姓名、年号、在位时间、谥号、庙号、陵墓名清朝皇帝列表年号在位时间谥号庙号陵墓名胤禛雍正1723年-1735年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世宗泰陵弘历乾隆1736年-1795年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高宗裕陵颙琰嘉庆1796年-1820年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仁宗昌陵旻宁道光1821年-1850年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宣宗慕陵奕詝咸丰1851年-1861年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文宗定陵载淳同治1862年-1874年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穆宗惠陵载湉光绪1875年-1908年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德宗崇陵溥仪宣统1908年-1911年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恭宗献陵。
【历史知识点】清朝12位皇帝列表 清朝时期的政治特点
![【历史知识点】清朝12位皇帝列表 清朝时期的政治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7e34c1dd36a32d727581a7.png)
【历史知识点】清朝12位皇帝列表清朝时期的政治特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时刻以史为鉴鞭策自己。
下面介绍的是清朝相关历史,仅供参考。
第一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年号—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总共10年)第二位: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与崇德,1626年~1636年(总共10年)第三位: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1661年(总共17年)第四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总共61年)第五位:爱新觉罗·胤禛,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总共13年)第六位: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1796年(总共60年)第七位:爱新觉罗·颙琰,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总共24年)第八位:爱新觉罗·旻宁,庙号—清宣宗,年号—道光,1820年~1850年(总共30年)第九位: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清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1861年(总共10年)第十位:爱新觉罗·载淳,庙号—清穆宗,年号—同治,1861年~1874年(总共13年)第十一位:爱新觉罗·载湉,庙号—清德宗,年号—光绪,1874年~1908年(总共34年)第十二位:爱新觉罗·溥仪,庙号—清宪宗,年号—宣统,1908年~1912年(总共4年)一、制度与“家法”相联。
清朝“家法”森严,其宗旨是严密防范一切侵犯皇权、威胁国家安全的举动。
家法成为第一大法。
针对明末的诸种社会弊端,清廷各种制度凸现“家法”精神。
二、糅入周边民族的多种文化。
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就借鉴了契丹的“八部大人”,金朝的“猛安谋克”制,以及明代卫所的总旗、小旗等;部分机构名称又吸纳朝鲜称谓,例如,崇德时期设立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它们的名称及其职掌均参酌了朝鲜王朝承文院、承政院、弘文院等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
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
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
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
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
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
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
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
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注释: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
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
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大事记(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间:2005-8-11 10:15:01点击:2290明15世纪江阴与靖江以东长江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潮汐顶托,泥沙淤积,水下孕育起点点沙洲。
16世纪江阴与常熟两县长江水域交界处,由西北向东南显露出几片沙洲。
时人依其形状、位置和洲上植被特点称之为紫鲚沙、横墩沙、关丝沙、蕉沙。
其中横墩、关丝两沙属日后的锦丰地区。
17世纪境内水域又出现刘海沙。
因这众多小沙洲地处江阴和常熟两县之间,日后连片时统称常阴沙。
地理位置上称之为北沙。
锦丰地区北片属常阴沙。
天启年间(1621~1627年) 南沙与北沙之间汊江水域积涨起盘篮沙和东兴沙(两沙并连后称中沙)。
构成日后锦丰地区的主体。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江阴长山以东长江南侧水域中的大小沙洲逐步并连成南沙、中沙、北沙三大块。
道光年间(1821~1850年) 江北沿江民众因土地坍江而登上北沙、中沙割芦苇、青草、垦殖谋生。
咸丰年间(1851~1861年) 海门顾七斤、鹿苑钱友芝、塘桥庞钟璐等在北沙、中沙围垦、筑圩造田。
顾七斤在刘海沙首次围圩成功,圩名叫佳境庄。
随后钱友芝在关丝沙围成砚秀庄,庞钟璐在东兴沙围得庞家圩。
同治元年(1862年) 东兴沙西港边形成集市,有日杂店、茶馆、烟铺等,这是日后西港镇雏形。
同治三年(1864年) 境内开始大规模围垦,至1874年江北岸一带农民大批迁来定居。
中沙的店岸、郁家桥、西港从西到东形成一条居民带,北沙以南兴、德安为中心形成居民点。
同治四年(1865年) 西港东建造关帝庙,正殿5间,侧殿2间,庙前栽银杏树两棵,庙祝为刘长寿。
同治十一年(1872年) 开凿十一圩港。
同治十三年(1874年) 开凿常通港,将九龙港以东的北沙地区一分为二,南属常熟,北隶通州。
光绪初年(1875年) 西港成为私盐贩子转运站和帮会啸聚之地,其时有两个帮会组织,一伙是自称“运粮帮”的青帮,一伙是自称“码头帮”的红帮。
泗港闸上人吴林宝在西港收授门徒,成立反清秘密组织“安清同盟会”。
是年,清政府在西港建立水上汛哨(相当于今水上公安局),缉查走私,维持水上交通秩序,弹压帮会械斗纠纷。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农历12月,江阴富绅赵佩荆呈请江苏巡抚院核准,在常阴沙毛竹镇建常阴沙育婴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后塍天主教总堂朱季球神甫,在西港镇和南兴镇各建分堂一所。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境内尚未围垦的草滩经丈量,东兴沙1 322.83公顷,盘篮沙952.59公顷。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杨同时在西港镇首创境内新学——敬业初等小学堂。
民国元年,改称沙洲市立第二初等小学校(西港小学前身)。
光绪年间(1875~1908年) 长江北岸靖江、如皋、通州、海门等地民众大批迁居境内。
在渡口、民工集散地、交通要道和大居民点出现众多集镇。
其中钱友芝在九龙港西侧建造南兴镇,太学生丁兆庭等集资在盘篮沙去南沙渡口建造雁鸿镇。
宣统二年(1910年) 庆凝、盘篮等13沙实行地方自治,称沙洲市。
自治公所先设在青屏沙合兴镇,后迁东兴沙西港镇。
秋,沙洲市乡董局董事曹钧培(字挹芬)在郁桥创办初等小学堂。
是年,沙洲市自治议会选举,周秉中为议长,由议事会选举曹森培为总董,钱祝三为副董,黄炳南、戴惕真、俞元中等为名誉董事,由以上人员组成董事会。
宣统三年(1911年) 雁鸿镇商店遭海盗抢劫,在民众的围击下,18名海盗全部落网。
中华民国民国5年(1916年) 曹钧培在店岸镇北市梢创办沙洲市乡董局第十一国民学校(店岸小学前身),首任校长陈育贤。
民国7年(1918年) 鹿苑钱姓士绅在南兴镇创办南兴小学,首任校长张锡麒。
民国8年(1919年) 汤静山、张渐陆、徐韵琴等建办鼎丰垦殖公司,围垦北夹涨滩。
是年,汤静山、黄承祖等主持兴筑北夹第二条海坝(第一条海坝即老海坝,在大新境内),坝址在小盘篮沙的时畴圩西北与常阴沙龙太庄东南,堤长1公里左右。
民国9年(1920年) 广业垦殖公司到北夹围垦沙滩。
民国10年(1921年) 西港镇设置境内第一个邮政代办所。
是年,鼎丰垦殖公司兴筑北夹第三条海坝,坝址在盘篮沙惠民圩与常阴沙关丝圩之间。
民国11年(1922年) 沙洲乡董局委托董事曹钧培疏浚七圩港,直达福前镇。
民国16年,国家土地局命名其为一干河。
2月,常州冯益、赵陶怀,江阴祝丹清,常熟徐韵琴等组建福利垦殖公司兴筑新海坝(段山南夹海坝),翌年春筑成。
秋,鼎丰垦殖公司兴建北夹第四条海坝,坝址在盘篮沙扁担圩与常阴沙协兴圩之间,南北长1公里许。
秋,福利垦殖公司在小盘篮沙耕乐圩与带子沙合仁圩之间,兴建南夹二海坝。
民国12年(1923年) 曹钧培在店岸北市梢创办境内第一所慈善机构——保嫠局,收养孤苦寡妇,俗称“老人堂”。
是年,十一圩港成立保坍委员会,采石构筑十一圩港东西丁坝。
民国13年(1924年) 鼎丰垦殖公司在东兴沙和盘篮沙之间的浃漕五圩到蕉沙永盛圩,兴建北夹第五条海坝。
是年,福利垦殖公司兴建南夹第三条海坝,坝址在大盘篮沙盈济圩与带子沙耕辛圩之间,堤长1.5公里。
民国14年(1925年) 开掘、拓宽、疏浚十一圩港,北段接通十一圩港港口,南段接通新庄河,全长6.5公里。
翌年,国土局命名其为二干河。
是年,店岸镇遭火灾后重建,在东巷门刻有“福兴镇”三字。
民国15年(1926年) 7月31日,气温高达40.5℃,时疫严重流行。
是年,锦丰地区围垦沙田总计5.72万亩。
民国16年(1927年) 西港、郁桥等地一些知识青年投身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国民党。
民国17年(1928年) 长江缉私营统领杨在田(杨老九)独资兴建锦丰镇,历时三年竣工。
3月1日,店岸福利垦殖公司农民暴动,焚毁福利垦殖公司房屋。
4月,西港镇建立商团,有枪200支左右。
9月2日凌晨,西港镇发生火灾,焚毁街房40多间,杨在山(杨老二)的5间楼房也被烧毁,损失巨大。
冬,锦丰群众起来吃大户,并与军警发生冲突。
是年,沙洲市改为沙洲行政局,后行政公所由鹿苑迁至西港“永善堂”办公。
常熟县建设局集资筹建西港乡村电话。
沙洲乡董局委托杨老二开浚西港,串通桥北港,南抵南中心河,北通北中心河。
西港富绅钱祖赓、何有文合办西港至无锡的锡北轮船公司开业。
民国18年(1929年) 西港镇设公安分局。
是年,西港镇设电信交换点,有10门小交换机。
民国19年(1930年) 春,南兴镇街北李老大家失火,殃及全镇,烧毁房屋40余间。
是年,境内首次出现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西港通津桥和锦丰小洋桥。
是年,锦丰镇二干河西侧创办一所发电间,供镇上照明之用。
民国20年(1931年) 国民党常熟县党部在西港镇建立区分部,严朝佑任书记。
民国22年(1933年) 杨在田在锦丰镇南市梢创办锦丰小学。
民国23年(1934年) 西港镇东设变电所,用常熟发电厂电力,供西港镇机关、商店和居民用电。
4月,锦丰地区设西港、雁鸿、福兴、关丝、横墩五乡。
民国24年(1935年) 秋,螟害严重,收成锐减,灾民时有去常熟县城闹荒。
民国25年(1936年) 筑九龙港丁坝。
民国26年(1937年) 8月至10月,西港镇附近回乡学生30余人,自发组成战时后方青年服务团,团长杨知方,服务团到锦丰、乐余、店岸等地巡回演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8月,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寓居上海的杨在田命侄儿杨行方返乡组建自卫队,有200多条枪。
秋,国民党政府修筑东界港至江阴要塞的军用公路,途径西港、雁鸿两乡(现元兴、锦西、郁桥三村)。
后因日军入侵被毁。
10月,南兴镇遭日本飞机轰炸,镇上李永昌花行等50余间房屋被毁,死1人。
民国27年(1938年) 4月至5月,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在锦丰改编杨行方自卫团,建立“忠义救国军”第二纵队第六支队,杨行方任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