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该诗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游到天姥山,赞美了山景的壮丽和秀美,并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以下是对该诗的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梦游天姥吟留别底起可以看到全诗共三十四个字,分为十一句。

首先,底起:“吟”,表示诗人在游山时唱歌吟诗;“留别”,表示离别。

整个诗歌的主题就是在诗人梦中游览天姥山时,除了欣赏美景之外,还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第一句:“海客轻访万年筹”,以“海客”开头,表示天姥山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描写人的动作“轻访”意味着他们谦虚谨慎的态度。

而“万年筹”则指的是山上的观光设施,寓意山上的建筑物历经万年,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

第二句:“更把鸾镜对波流”,诗人继续描绘天姥山上的美景。

其中,“鸾镜”指的是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事物。

而“对波流”则形容山上的景色如同对着波浪般流动起伏。

第三句:“人间时候在峰头”,表示诗人置身于山顶,观赏美景。

这句话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忧愁情感。

第四句:“霞湾一笑拂山眉”,描绘了山上的云雾和霞光,通过“一笑”来形容山上的景色美丽动人。

第五句:“目送云髻羞锦衣”,这句话暗指的是诗人的友人,通过“云髻”和“锦衣”来描绘她的容貌和仪态。

目送则表示诗人正以离别的心情目送着她离去。

第六句:“琅琊倚势翠微低”,琅琊指的是名山之一,表示友人的身份非凡。

而“倚势翠微低”则是形容她在山下向诗人告别的情景。

第七句:“挥手去去何须臾”,友人挥手告别,即将离去。

第八句:“丹凤眼应雨初晴”,丹凤眼是指友人的明亮美丽的眼睛,与前文提到的“云髻”形成对比,更加凸显其美丽。

这句话中的“应雨初晴”则是比喻她眼中的泪水。

表示她正在离别的时候,泪眼婆娑。

第九句:“悔教夫婿觅封侯”,友人留下的是后悔之情。

她后悔教诗人寻求官位,而不是和她共度一生。

第十句:“万事休从长信封”,这句话是友人对诗人的忠告。

告诉诗人不要在追求功名利禄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应该好好生活。

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1《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战栗(lì) 澹然(dàn) 剡溪(shàn) 青冥(mín)B.木屐(jī) 渌水(lù) 訇然(hōnɡ) 天姥(lǎo)C.霓红(ní) 石扉(fēi) 瀛洲(yínɡ) 长嗟(jiē)D.鸾鸟(luán) 悸动(jì) 霹雳(lì) 恍然(ɡuā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崩摧荡漾折腰啼叫B.层颠列缺丘峦枕席C.吴越浩荡倾倒半璧D.照耀微茫青涯龙吟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实在B.天姥连天向天横横:横亘C.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D.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虎鼓瑟兮鸾回车B.云青青兮欲雨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D.对此欲倒东南倾5.下列各句中“之"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因之梦吴越(代词,指代前面越人的话)B.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助词,的)C.失向来之烟霞(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音节助词,无实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余因得遍观群书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年且九十D.①迷花倚石忽已暝②是亦不可以已乎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与之相似的有“歌”“行"。

B.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歌,全文可以分为三个段落,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法和知识点:
1. 开头部分,诗人通过引子来引出天姥山的描写。

引子部分主要描述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遭遇,他希望能够通过神仙世界来摆脱困境。

而他对于海上仙山的描绘,其实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

2. 中间部分,诗人开始详细描绘天姥山的景色。

这部分采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天姥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3.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描述梦醒后的感受,来结束全诗。

这部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感慨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韵脚的变化和对比手法。

例如在开头部分,诗人采用了“烟涛微茫信难求”和“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对比,突出了天姥山的神秘和壮丽。

综上所述,《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歌,主要采用了引子、描绘和结尾三个段落,以及意象、比喻、韵脚变化和对比等手法。


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文学常识李白:字(),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唐代伟大诗人,有“()”之誉。

李白众体兼善,但最擅长写古风及绝句。

前者多用乐府古题而自出新意,后者多为七绝。

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

现存诗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2、文化常识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二、重要文言词语释义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二)古今异义1.今义:细微、相信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今义:消灭古义:()今义:或者3.今义:选拔4.古义:()今义:照片5.今义:清洁6.今义:楼梯今义:数字、岩石、转弯今义:忽然9.今义:殷切10.今义:层次11.今义:生气12.青冥浩荡不见底古义:()今义:冥想古义:()今义:底层13.日月照耀金银台古义:()今义:台子14.今义:君王15.今义:回归16.今义:出去17.今义:摧残、眉毛18.使我不得开心颜古义:()今义:得到古义:()今义:开关(三)一词多义1.欲我欲因之梦吴越()云青青兮欲雨()2.行世间行乐亦如此()须行即骑访名山()3.忽忽魂悸以魄动()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4.事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5.青云青青兮欲雨()青冥浩荡不见底()且放白鹿青崖间()6.来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失向来之烟霞()古来万事东流水()7.之我欲因之梦吴越()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8.忽迷花倚石忽己暝()忽魂悸以魄动()9.行世间行乐亦如此()须行即骑访名山()10.摧丘峦崩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1.开訇然中开()使我不得开心颜()(四)词类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2.云青青兮欲雨()3.虎鼓瑟兮鸾回车()4.訇然中开()5.栗深林兮惊层巅()()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7.半壁见海日()8.空中闻天鸡()9.古来万事东流水()10.天姥连天向天横()(五)特殊句式1.()2.()3.()4.()5.()6.()7.()翻译:一夜之间,(我就)飞过(那)月下的镜湖。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及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及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及答案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姥(mǔ)殷岩泉(yǐn)漂白(piāo)刨床(páo)B、溪(shàn)木(jī) 威吓(xià) 呼号(háo)C、(dàn)水(lù)起哄(hōnɡ) 泡货(pāo)D、恍然(huǎnɡ) 然(hōnɡ)伎俩(liǎnɡ)拘泥(nì)解:A、“漂”读piǎo,“刨”读bào;B.“吓”读hè;C.“哄”读hònɡ。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水荡漾清猿啼:清澈B、失向来之烟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洞天石扉,然中开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解:C、因:依据。

答案: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文明发达,经济活动也曾跻身于世界的前列。

B、指挥控制台上,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正密切地关注着发射前的各种状态和异常声音。

C、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D、《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而编写的自传体小说。

解:A、“活动……跻身……前列”搭配不当;B.“状态”包括“声音”;D.句式杂,改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作者根据……”。

答案:C阅读下列诗段,回答4~5题。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且放白鹿青崖间……开心颜?”一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体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复习知识点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复习知识点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复习知识点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复习知识点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复习知识点【原文欣赏】《山居秋暝》梦游天姥吟留别(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一作《别东鲁诸公》。

选自《李太白全集》)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翻译: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习题及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习题及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习题及答案梦游天姥吟留别》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天姥(mǚ)天台(tāi)渌水荡漾(lǚ)B.剡(shàn)溪熊咆(páo)訇然中开(hōng)C.XXX(yíng)洲虹霓(ní)XXX(yǐn)D.魂悸(jì)长嗟(jiē)水澹澹(dàn)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依据B.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C.XXXXXX:震动D.XXX惊层巅惊:惊动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列缺霹雳③烟涛微茫信难求②仙之人兮列如麻④自可断来信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B.脚/著/XXX,身/登/青云梯C.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D.XXX/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向天横(遮断)势拔(超出)五岳B.因(因为)之梦吴越清(凄清)猿啼C.列缺(缺少)鸾回(回旋)车D.觉(睡觉)时向来(助词,不译)6.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A.栗深林兮惊层巅B.云青青兮欲雨C.列缺霹雳,XXXD.虎鼓瑟兮鸾回车7.下列对XXX《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8.下列对XXX《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基础知识及训练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基础知识及训练

《梦游天姥吟留别》基础知识及训练一、关于作者李白(70l——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约在二十五、二十六岁时出蜀东游。

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

不料永王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

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狱,不久流放夜郎。

后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讨伐安史叛军,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他被称为“诗仙”,现存九百多首诗,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二、关于背景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吴筠、贺知章的推荐被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由于当时的封建统治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李白最后看清留在唐玄宗身边,不过是一个词臣,帮他解闷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

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

唐玄宗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李白一笔钱,送他回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译文: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

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

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课堂练习(附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课堂练习(附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课堂练习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月”烘托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梦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10.《梦游天姥吟留別》中,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人梦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试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试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试题第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试题《梦游天姥吟留别》1.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A、烟涛微茫信难求()B、云霞明灭或可睹()C、势拔五岳掩赤城()2.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1)虎鼓瑟兮鸾回车()(2)云青青兮欲雨()(3)列缺霹雳()(4)对此欲倒东南倾()(5)訇然中开()(6)古来万事东流水()(7)栗森林兮惊层巅()3.《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古代诗歌中的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特点是:多数通篇是___________句或___________;平仄___________,用韵比较自由,可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

4.表现全诗主旨和诗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天姥山高大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梦境转到现实,仙境倏忽消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随堂检测参考答案1.A信:古义指的确、实在,副词;今义指书信,名词。

B灭:古义指暗,形容词;今义指消灭,动词。

C拔:古义指超出,动词;今义指抽出,动词。

2.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名词“霹雳”作动词,意思是电闪雷鸣;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向东南;“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向东;栗,使……战栗;惊,使……惊。

3.古体诗古诗古风五言七言一韵到底中途换韵。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1、诗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汇总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汇总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汇总引言:《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李太白全集》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下面是学习时间啦!小编整理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会有所帮助。

一、实词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梦游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仙之人兮列如麻列:排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伺候,侍奉二、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三、通假字列缺霹雳列:同“裂”,分裂。

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打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云青青兮欲雨下雨2.名词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向东南訇然中开:从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向东3.使动用法: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惊熊咆龙吟殷岩泉:使……震响五、句式省略句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对此欲倒(于)东南倾一夜飞渡(于)镜湖月(我)脚著谢公屐(我)且放白鹿青崖间六、赏析文意自首句至“对此欲倒东南倾”为第一段。

写梦前,梦游天姥山的缘由。

从战国以来,就相传东海中有三神山。

战国时燕、齐之主和秦始皇都曾派人入海相求,自然毫无结果,因为它本是不存在的东西。

诗人把它拉来做陪衬,创造了一个跌宕有致的开端,并且一开始就带上点神话气氛。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海客”指海上来的客人。

“瀛洲”是传说中东海三神山之一。

“信”是诚然。

“烟涛”指烟波海涛。

“微茫”是模糊不清的样子。

海客谈说瀛洲,只是虚幻的传言,烟水迷茫实在难以求索,越人谈天姥,是人间的实言,是可以攀上云霞明灭的峰头一览真颜的。

这是用对句写出两个虚实相映的形象,用瀛州的烟波渺茫难求来衬托天姥山的客观存在。

有了瀛洲的反跌,天姥更加突出了。

仙山瀛州虽好,但涉虚幻,即不可求,因而一笔带过。

天姥可睹,并且云霞明灭,故可一游。

下面描写天姥的.奇伟:“天姥连天向天横”。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篇一:7.下面哪一句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E.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8.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安与项伯有故B.沛公安在?C.安得广厦千万间D.风雨不动安如山9.表现诗人游览天姥山的急切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_________。

答案7.A.8.B9.答案]: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10.答案]:反衬现实的黑暗腐朽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例句与C项都是用衬托的手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篇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mǔ)殷岩泉(yǐn)漂白(piāo)刨床(páo)B.剡溪(shàn)木屐(jī)威吓(xià)呼号(háo)C.澹澹(dàn)渌水(lù)起哄(hōnɡ)泡货(pāo)D.恍然(huǎnɡ)訇然(hōnɡ)伎俩(liǎnɡ)拘泥(nì)解析:A.“漂”读piǎo,“刨”读bào;B.“吓”读hè;C.“哄”读hònɡ。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解析:C.因:依据。

8.1《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整理与强化训练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1《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整理与强化训练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C.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 清澈
• D.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 震动
• 6、摧眉折腰:指低眉弯腰。形容没有 骨气,巴结阿谀。
• 7、风雨晦暝: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 如黑夜。
• 8、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 了,回想起来还感到畏惧。
• 四、文学、文化常识总结 • (1)文学常识 • 吟,不是吟诵,而是一种古代诗歌的文体,比如歌、
引、行,都是这种文体,称为歌行体.如《琵琶行》 《梦游天姥吟留别》《兵车行》《李凭箜篌引》等 等.这种诗歌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有韵即可. • 文体特点: • 1、从词调上来看,“歌”、“行”、“吟”、“引” 均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 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
• 二、各种文言现象积累
• (1)通假字 • 列缺霹雳。(列同“裂” )
• (2)古今异义 • 1、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确实,实在:
今义:书信。)
• 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暗;今义: 熄灭。)
• 3、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超出;今义: 抽出。)
• (3)词类活用 • 1、对此欲倒东南倾(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 2、訇然中开。(名词作状语, 从中间) • 3、古来万事东流水。(名词作状语, 向东) • 4、云青青兮欲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 5、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 • 6、栗深林兮惊层巅。(使动用法。使……战
• 2、“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 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 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 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 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 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 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的悲伤。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 万言不值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文言挖空+文言知识汇总+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文言挖空+文言知识汇总+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文言挖空+文言知识汇总+理解性默写原文(注解版)梦游天姥(mb)吟留别1李白2海客谈瀛(yi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3;越人语4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5, 势拔五岳掩赤城6。

天台(口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8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物(shGn)溪。

谢公10宿(si)处今尚在,潦(G)水11荡漾清13猿啼。

脚著(Zhu6)谢公屐(jT)14,身登青云梯15。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6。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7o熊咆龙吟殷(yin)岩泉18,栗深林兮惊层巅19。

云青青兮欲雨(yii)20,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21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匍(hdng)然中开22。

青冥23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4。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5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luGn)回车26,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hu玄ng)27惊起而长嗟(jie) o惟觉(ju6)28时之枕席,失向来29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

访名山30。

安能摧眉折腰31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翻译】海外航行之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确实难以探寻。

吴越之人谈起天姥山,在或明或暗的云霞中有时尚能看见。

天姥山接连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过五岳,遮盖了赤城山。

一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对着这天姥山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吴越人之语梦到了天姥山,梦中的那个夜晚,我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一直到了劄溪。

山水诗人谢灵运游历天姥山的住所如今还在,清澈的炎U溪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的啼叫凄清。

我穿上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在直上云霄的山路上攀爬。

在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声音。

无数的山岩重叠,山路曲折,无法辨别方向。

我迷恋奇花,又依倚着石头休憩,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深刻记忆。

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以及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注解: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天空。

横,直插。

”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拔,超出。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赤城,和下文的“天台”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

”对此“句: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

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

因:依据。

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

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

剡溪:水名,在浙江嵊州南面。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喜欢游山。

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渌:清。

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谢公屐: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

”迷花“句: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

暝,日落,天黑。

”熊咆“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

“殷岩泉”即“岩泉殷”。

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

”栗深林“句: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栗、惊,使动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

列缺:指闪电。

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

扉:门扇。

一作“扇”。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青冥浩荡:青冥,指天空。

浩荡,广阔远大的样子。

金银台: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风:一作“凤”。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鸾回车:鸾鸟驾着车。

鸾,传说中的如凤凰一类的神鸟。

回,旋转,运转。

魂悸:心跳。

恍:恍然,猛然。

觉时:醒时。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向来,原来。

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

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

青崖:青山。

须:等待。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

摧眉,即低眉。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天姥天台觉时暝色B、脚著訇然澹澹渌水C、剡溪殷雷层巅战栗D、木屐鸾鸟魂魄霓裳提示:A项觉时jué。

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势拔五岳掩赤城B、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C、天姥连天向天横虎鼓瑟兮鸾回车D、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提示:D.暝:天黑、夜晚。

答案:D3、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觉时之枕席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C、恍惊起而长嗟D、云霞明灭或可睹提示:D.或:有时。

答案:D4、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A、云青青兮欲雨B、栗深林兮惊层巅C、越人语天姥D、虎鼓瑟兮鸾回车提示:B项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B5、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安在B、尔安敢轻吾射C.既来之,则安之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提示:B项语气副词“怎么”。

答案:B6、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指如削葱根提示:A、C、D三句为比喻。

答案:B7、《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参考答案:不能。

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

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

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8、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两句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提示:D项“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是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

答案:D9、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

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A、渌水荡漾清猿啼B、一夜飞度镜湖月C、一唱雄鸡天下白D、天生我材必有用提示:A项,渌水荡漾猿啼清。

B项,一夜月飞度镜湖。

C项,雄鸡一唱天下白。

答案:D10、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D、唯见江心秋月白提示:A项,喜爱之情。

答案:A1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

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提示:D.“逃避现实”,有;“消极”,也说得上。

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答案:D1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句话,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综合拓展提升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根据题材分类,这首诗是诗。

“六朝如梦鸟空啼”中的“空”字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其中妙处。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参考答案:怀古“空”在诗中指“徒然、白白地”。

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只有鸟儿依旧在那里徒然鸣叫。

着一“空”字,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昔盛今衰的伤感。

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台城堤柳,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7题。

梦天李贺老兔寒蟾①□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团光,鸾佩②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③三山④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⑤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

注:①老兔寒蟾:古代传说,月宫里住着玉兔和寒蟾。

②鸾佩: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

③黄尘清水:即黄尘变成了清水。

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

④三山:指传说中东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三山下”即指东海。

⑤齐州:即中国。

14、填到诗中空缺处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A、迎湿倾B、泣湿泻C、泣染倾D、迎染泻提示:“泣”写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宫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湿”字结合整句来理解,意思是: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碾过,所发生的一团光辉都给打湿了。

“泻”字结合整句来理解,“一泓”等于说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答案:B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兔寒蟾”句中的兔和蟾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这句表现了秋月初出,普照大地,自然界光影和谐的空寂之景。

B、“玉轮”一句指所乘车轮为冷露所沾湿,已是黎明时分了。

C、“桂香陌”指月宫里的大路,因为传说月宫里有桂树,所以一路上桂子飘香。

D、“遥望齐州”二句是指齐州有九座岛屿,在茫茫大海中宛如九点烟尘。

提示:A句中的“老兔”和“寒蟾”代指月亮。

B句中的“玉轮”是指月亮。

D句中的“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从天上下望人间,感觉大地上的九州犹如九点“烟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