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提示与建议1.掌握分析评价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2.初步掌握合理进行农业布局的思路与方法。
3.认识提高地区粮食生产商品率的做法和措施。
4.掌握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依据。
【互动探究】◆◆知识梳理一、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1.依据:、区位条件、、市场需求。
2.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实现区域内、和效益的统一。
二、地理条件1.气候:气候,雨热同季,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的影响。
2.地形:包括、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平原面积广阔,易发展,山地丘陵地区易发展林牧业。
3.土壤:、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三、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地貌、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1)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包括平原、平原和平原。
②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和长白山区,全国最大林区是大小兴安岭②特产区:盛产珍贵药材,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南盛产苹果。
(3)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区:、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②畜种:三河牛和,东北红牛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特点:大规模生产,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经营类型:国营农场,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5
《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2.能够结合具体的农业进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的进展方向.自主学习区一、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①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生产的突出特点⎩⎪⎨⎪⎧③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④地区专业化生产【思维活动】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答案 ①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②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③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④运输便利. 二、农业进展方向 1.进展问题及影响(1)问题:⑤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后果:农业⑥生态环境退化. 2.进展方向与重点区域进展方向进展重点平原区面对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⑦粮食需求a.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b.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c.建设⑧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进展⑨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a.强化人工草地建设,进展草业经济;b.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进展⑩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⑪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进展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⑫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思维活动】2.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的优势.答案 有效爱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 商品粮基地建设【探究活动】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A 区域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缘由是什么?(2)B 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假如借鉴美国“玉米带”的阅历,该地区今后的进展策略应当有哪些?(3)C 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进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4)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3)C 区域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整气候、爱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把握人口增长等. 【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分析探究点二农业进展方向【探究活动】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D区为耕作农业区, ________为林业区,________为畜牧业区.(填字母)(2)A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爱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简要说明D区农业进展的举措.(4)简析图中B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爱护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进展.答案(1)B C(2)湿地(沼泽地) 建立湿地爱护区;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还湿,实行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3)强化商品粮生产;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4)①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促进贵重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爱护区建设,爱护生态环境;⑥进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加工业.【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进展[思维拓展] 中国农业进展的“锦囊妙计”①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③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④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步伐;⑤提高农产品加工条件,实现农产品增值;⑥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切实爱护耕地.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结合材料,回答1~2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渐渐转移.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分,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分,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缘由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第2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削减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削减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分析.对应训练二农业进展方向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完成3~4题.3.该地区可能位于(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4.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A.提高抗御自然灾难的力量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进展D.形成良性进展的农业生态系统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第4题,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进展,促进了沼气工程的建设,而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供应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提升5.下图是“吉林省改造西部沙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中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增加粮食产量B.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C.喂养牛、羊D.提高经济效益E.粪肥(2)该系统的建立,减轻了当地受____________气团把握时的________________等灾难.(3)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加工业.(4)关于东北地区中、西部的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一模式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B.加大了西部草区的负担,不利于生态爱护C.中部产粮区粮食转化为饲料,影响商品率提高,减弱了商品粮基地的地位D.对西部地区有利,但对中部产粮区产生消极影响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B、E、A、C、D(2)冷风沙和暴风雪(3)木材加工造纸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4)A[基础过关]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1.该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C.林业D.养殖业2.该区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缘由主要是 ( )A.耕地多 B.人口多C.熟制高 D.无灾难3.图示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爱护黑土和大力开垦沼泽地B.禁止采伐自然林,大力进展人工林C.河流的综合治理D.土地资源开发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答案 1.A 2.A 3.D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5.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便利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进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进展B.向专业化方向进展C.推动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动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长答案 4.C 5.D解析第4题,虎林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第5题,虎林市农业进展的方向是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链条的延长.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6~7题.6.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B.沼渣、粪肥、塘泥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D.菌渣、沼渣、塘泥7.该地农夫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有利于爱护植被,削减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削减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夫需要依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答案 6.B 7.A解析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指向大田农业的箭头有粪肥、沼渣、塘泥等,即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这三种.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某地区农业进展的方向.杂草填入沼气池削减了秸秆还田,但是通过沼气池产生的沼渣又可以增加农田肥料;该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有利于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解决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振兴东北要从进呈现代农业开头”.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22年使全省粮食总产量登上1 000亿斤的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8~9题. 8.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峻,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快速,人均耕地面积削减9.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产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需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需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8.C 9.D解析东北地区农业进展中存在着沼泽地破坏等生态问题;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对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1)西部草原区农业进展方向围绕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主题.(2)西部草原区牧业进展的重点是什么?(3)图中所示生产模式对西部草原区、中部产粮区各有什么影响?答案(1)生态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2)强化人工草场建设,进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当实施,进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3)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地爱护了西部草原区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力量提升]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11.图中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缘由是( )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C.水分太多,土壤透气性差D.植被破坏严峻,水土流失严峻12.下列措施利于甲地区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是( )A.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B.进展立体农业C.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D.大力进展经济林木——苹果答案11.A 12.B解析第1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推断,该图所示区域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形区,是我国主要红壤分布区,红壤有机质含量少.第12题,甲地区是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可以因地制宜,在适当的地形区支配相应的生物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同时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利于可持续进展.读图,回答13~14题.13.制约两地农业进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地形B.水源C.热量D.光照14.两地农业进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A.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D.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答案13.B 14.C解析第13题,由图知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农业进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第14题,河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类大量使用地下水浇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而河西走廊地处沙漠地带,由于人类过度地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地沙漠化现象严峻. 15.阅读下列材料及“三江平原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 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1)关于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两次汛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含沙量较小,结冰期长C.两河流均不行能消灭凌汛D.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2)简要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多沼泽的自然缘由?东北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3)东北地区水稻的种植面积、产量呈上升趋势,并刷新了世界上水稻种植的最北界记录,试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材料分析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B (2)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问题:①水土流失;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3)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分(4)①夏季暖和,日照时间较长,雨热同期;②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③土地宽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浇灌水源充分.。
(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冬季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低温对于农业发展是否“百害而无一利”呢?提示:不是。
例如,气候寒冷,形成冻害导致农作物减产,但同时低温使作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农产品的品质比较高。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 F长白山。
[连一连]将三大区域与对应的分布地区连线。
[辨一辨]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农产品,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
(1)耕作农业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2)兴安落叶松、红松、荔枝、鹿茸等是林业和特产区的主要农产品。
(×)(3)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是畜牧业区的主要农产品。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1)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提示: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农业生产基础好,运输方便。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课本知识,设计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走进农田,观察农作物生长状况,与农民交流,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3.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通过讨论农业发展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图片,如金黄的麦田、丰收的果实等,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农业产生直观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如农业环境污染,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1.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概括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问题及对策。
2.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农业观念。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积极为家乡农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的特点。
2.介绍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及其生长周期、产量、分布特点,分析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优化方向。
3.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1.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课堂讲解法,系统地传授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分析能力。
4.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情怀和民族认同。
2.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并掌握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并学会分析这些条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字数充足、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径。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第1讲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进展的方法与途径。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方法和途径。
微专题一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条件分析1.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深度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答案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打算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接近海洋,打算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打算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考向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1~2题。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基础梳理
地理条件
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特点
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2~3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必修③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GCHENGXIAN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4
《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进展的地理条件.2.结合材料,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自主学习区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①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②东部.(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③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3)地位:我国重要的④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⑤畜牧业生产基地. 2.地理要素与农业进展地理因素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条件气候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暖和,雨热同期有利⑥雨热同期不利纬度高,⑦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易受⑧低温冷害影响地形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宽敞;西部高原;四周山地环绕农业生产类型:多种经营平原—⑨种植业山地、丘陵—林牧业高原—⑩畜牧业土壤⑪黑土和黑钙土广布,河湖众多土壤肥沃,浇灌便利,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为农业供应⑫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供应原料发达的交通对外联系便利,为发展⑬外向型农业供应机遇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⑭规模化【思维活动】1.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答案劣势主要表现为很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溶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二、农业布局特点1.区域划分依据: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⑯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⑲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⑳长白山.3.畜牧业区:○21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思维活动】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降水量相差不大,但选择的农业类型却有所区分,缘由是什么?答案松嫩平原耕作农业和畜牧业均有分布,而三江平原只有耕作业,这是由于三江平原上有多条河流汇合,低洼过湿,不适合牧草的生长和牧业的进展.通过对沼泽的整治和改造,三江平原可以成为优质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有名的“三大荒”,后来变为“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材料二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材料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表示:具有年产360亿公斤粮食生产力量的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1)“北大荒”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缘由.(2)简述“南大荒”进展橡胶生产、“西大荒”进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3)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进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4)“北大荒”已成为我国有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5)“北大仓”走向“北大商”主要靠什么?答案(1)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时间长;地形较平坦;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凹凸纬度间气压差大.(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分,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3)“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4)平原面积宽敞,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5)加大科技投入,面对国内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反思归纳】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进展方向、进展重点和进展状况受进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进展农业.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如下所示:(1)自然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热量条件打算了积温存生长期,从而打算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季节安排和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力量、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季节安排不均,年际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打算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进展种植业,丘陵适合进展林牧业,坡度<25°可适当开垦梯田,山地适于进展林业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打算枯水期农业产量,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绿洲农业产量稳定(2)社会经济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供应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凹凸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和美国工业进展使农业规模化提高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打算了商品农业的进展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时间准时人口人口数量和密度打算人均土地拥有量,影响商品率凹凸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技术投入打算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政策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夫生产的乐观性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加提高了农夫生产乐观性市场信息供求打算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往往对农产品价格加以影响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思维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进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进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分,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宽敞;水、陆、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分,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浇灌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进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探究点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探究活动】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4)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哪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2)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4)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水热条件协作好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贵重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山地丘陵地区适宜进展林业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课堂小结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一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读下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四周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缘由B.热量是农业生产进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宽敞,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缘由答案 1.C 2.B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区,东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东北河流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其中夏汛水量较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该地区一些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流存在凌汛现象.从等温线推断甲地气温最低,从年等降水量线看丙地降水最多、甲地最少.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宽敞,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峻,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该区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其农业进展的限制因素.对应训练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渐渐削减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渐渐削减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4.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其次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贵重药材产区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有名全国的优良品种答案 3.D 4.D解析第3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渐渐增多.第4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贵重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综合提升5.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城市月份甲乙1月7月1月7月气候指标气温(℃) -27.3 19.4 -19.7 22.71降水量(mm) 3.6 90.8 4.3 176.5(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个更强?请用数据加以说明.(2)下列四图中表示乙城市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 )(3)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当,为什么?(4)据图文信息推断C山脉的名称.(5)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进展的主要农业部门.答案(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为46.7℃,年降水量少,约为280毫米;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约为42.4℃,年降水量也比甲城市大,约为420毫米.(2)D(3)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因此接受的太阳辐射与乙城市相当.(4)大兴安岭.(5)A——畜牧业;B——种植业;C——林业.解析第(1)题,大陆性的强弱可以用气温存降水两个气候要素来衡量.温差大、降水量少是大陆性气候的典型特征,依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甲城市大陆性更强.第(2)题,结合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规律可以推断选D项.第(3)题,太阳辐射总量取决于两地的纬度、天气状况、昼夜长短等因素.此题中剖面图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则乙城市比甲城市纬度更低,正午太阳高度角乙>甲,但由于甲城市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同时甲城市大陆性比乙城市强,也即甲城市的阴雨天气比乙城市少得多,综合上述因素,甲、乙两城市年辐射总量相当.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山脉东侧为平原,西侧为高原,结合距海距离、年降水量、积温等因素可推断为大兴安岭.第(5)题,A地降水少,积温低,为草原区,进展畜牧业较好;B地为平原,积温较高,降水也较多,可进展种植业;C地为山地,应进展林业。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大地形单元的分布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土壤特性,认识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及土地开发的措施及状况。
3、学会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①范围:②基本特征:③气候类型:④植被类型:2、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是什么?是如何分布的?3、如何理解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4、如何合理开发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5、为什么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6、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布局的?6、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该采取什么措施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①黑土的开发②林业的发展③湿地的保护【互动探究】1,山脉ABC河流12345地形区abc根据东北地区河流、分布,征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ABC123 4abc53、把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建成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何有利条件?(思路点拨:结合预习知识,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思考不利条件)【迁移应用】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分析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不大2.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D.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学习过程:一、阅读下列文字,了解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原理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东北地区农业产部门齐全,是我国的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下面以东北地区为例学习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二、土地条件分析,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读图填图:1、在“东北地区地形图”上,绘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描出“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2、在“东北地区地形图”中用阴影找出“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4题。
高三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案
高三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及商品粮基地建设。
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对家乡农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2. 难点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 讲授新课东北地区的地理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地图展示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为后续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做铺垫。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等。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根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介绍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如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山区以林业为主,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介绍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如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
分析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意义,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水土流失、黑土退化、湿地减少、环境污染等。
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合理利用黑土资源,保护湿地,治理环境污染等。
学案13
翼城中学高二(地理)导学案时间:周次:编号:主编:张俊年审核:刘巧霞课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目标引领】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1、理解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和形成原因。
认识到人类应以积极的态度改造、利用和保护自然,其结果应是能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2、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3、明确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学习重点:1、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目标:1、理解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和形成原因。
认识到人类应以积极的态度改造、利用和保护自然,其结果应是能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2、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
自主学习内容: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和特点(1)地位:(2)表现:(3)特点:2.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意义(1)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2)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意义:①建设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条件;②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作用;③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
【阅读指导】:P66阅读材料:“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1.地区专业化生产的概念2.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3.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4.发达国家的农业分区专业化5.农业分区专业化的深入二、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类型问题成因对策耕地林地、草地沼泽地其他(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原则2.不同区域农业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自我检测题:1.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特点,正确的是()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种植比例逐步减少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C.水稻种植尚未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2.东北的西部高原区是()A.舍饲养畜业区B.放牧畜牧业区C.柞蚕茧产区 D .苹果产区3.东北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地④三江平原⑤松嫩平原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5.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①黑土冲刷②使用化肥③耕作管理不善④不合理排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探究问题】:1、P66的活动题。
4.1区域农业发展(2)
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编制:聂振学于海萍刘宝经审核:审批:使用时间:2012.10.11 班级:小组:姓名:等级: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NO.9[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提高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
必须熟练掌握:东北商品粮的分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东北地区农业能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原因是什么?2.商品粮基地种植的作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四、农业发展方向1.自20世纪以来,东北存在的问题及后果是怎样的?2.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3.不同区域发展方向及重点是怎样的?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①提高和竞争力;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③建设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畜牧业山区以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并举的转变Ⅱ.预习自测: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我 的 舞 台 我 做 主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 迅速提高的条件? 2、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 进程的两个阶段?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珠江夜景
图说天下
四川
走进珠江三角洲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澳门
香港
海南
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讨论内容:
1、自学中的疑点 2、探究一、二、三 3、预习自测:CBAC
要求:
6分钟
1、小组长首先安排任务,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3-5分钟), 然后组内共同讨论,做到全员参与,高效讨论,克服假讨论和不用心讨论。 讨论完毕教师对讨论情况做出评价。 2、边讨论边做记录,注意总结本组好的答题方法,学科组长反馈未解决 问题。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展示、点评的准备。 4、讨论完毕坐下整理完善导学案或按自己的计划学习。
导 学 案 反 馈
小 组 1组★★★
2组 ★★ 3组 ★ 4组 ★★★ 5组★ 6组★★★ 7组★★ 8组 ★★
优 秀 个 人 任萍 王倩 赵林香
陈裕鑫 任锦 陈纪玉 陈梦雪 邓婕 刘杰 丰孜轩 பைடு நூலகம்廷清 宋天婵 刘清华 李志超 刘璐 杜文丽 刘凤
9组★★★★ 周立芳 秦新倩 王孝禹
存在问题: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归纳的不准确;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两个阶段的优劣势 分析不到位。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市场
自 然 条 件
气候 气候 土壤 地形 农 业 区 位
生产技术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水源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利用、改造
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 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的基本特点。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 的农业布局。 3、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4、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理解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6、掌握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相邻 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
二、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分析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该从哪些方面进行?
(一)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评价
(二)社会经济条件:从工业、交通、人口等方面分析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农业生产品种、耕 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地 理 条 件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二、农业布局特点:
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 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 主要分布地 区域 区
农业生 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 区
主要作物、树种、畜种等分布
畜牧业 区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及部分林 区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 三河地区 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
4.1区域农业发展 学案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学案---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本特点。
2.依据东北地区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的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
3.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自主学习】1.范围:、、三省和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原理:因地制宜,根据、、和等农业生产1.目前是全国、比较稳定的基地2.商品率:商品率达以上,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⑵1.存在问题:(1)产生原因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退化。
(2问题表现:和黑土退化严重,、盐碱化和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治理(1)原则:从改善农业人手,坚持、与、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问题探究】完成课本的活动及思考题【习题演练】1.下列有关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B.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冬小麦为主C.玉米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 D.小麦分布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2.易使东北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的是AA.低温冷害 B.春早 C.伏早 D.洪水3.“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B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4.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CA.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 B.东北区域跨三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带C.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林区 D.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5.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D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6-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1)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建坑口电站B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 .加强水运D .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2)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A .煤炭的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A .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B .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 .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D .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探究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生态环境建设:在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主要交通现建设区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土地复垦等工作,简历集约经营的搞笑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调整产业结构 4、治理“三废”【典型例题2】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A.原料工业B.加工工业C.采煤业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班级: 姓名: 考号:高二地理教学案 编号:9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编写人:郭竹青 审核人:高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10月6日【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看课本找到以下问题,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2、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状况和面临问题与解决措施【回顾知识】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对农业的影响:(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差异、雨热配合)—决定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2、商品粮基地基本条件:(1)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商品率高;(2)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3、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技,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商品率。
4、在图中填注美国农业带(参考地图册)第4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看课本图4.3回答:4、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思考分别发展什么农业类型5、看上图回答东北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二)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发达、开发晚且地广人稀等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东北三大农业地区划分标准2、耕作区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3、林业区的主要树种与分;特产区的特产与分布区4、畜牧区的分布及优良畜种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1、在全国的地位2、基地的突出特点 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目标3、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的农业发展的重点与方向【自主检测】1、关于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量和水利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求 B 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北部的180天左右C 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旱的影响D 气候条件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 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东北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B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C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D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3、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劳动力缺乏,人均耕地少 B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C 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在农业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有明显优势D 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业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4、东北农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大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潜力较大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热带热带垂直温度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6、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原因是()A 地形多种多样B 气候条件的制约C 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D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7、水稻多种植在()A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B 松嫩平原C 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 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课内探究案】【学习目标】1. 学会结合区域图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 掌握区域农业布局的特点、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一、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基地的地理条件1、东北热量不足对农业的优缺点2、延伸——我国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其主导因素: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地理位置新疆南部(南疆)——棉花生产基地—光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热量云南省昆明——花卉种植—气候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地形【典型例题1】读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示意图,分析回答1、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不属于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的是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冬季寒冷,夏季温暖C.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D.属于季风气候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气候决定了热量条件不够好,因此,东北地区粮食品质差B.东北地区气候雨热同期,决定了农业生产活动只能在夏季进行C.东北地区气候决定了热量高,因此,东北地区不宜种植喜凉作物。
D.东北地区气候雨热同期,热量条件不高,决定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为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图中a处应该填写的文字为()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式训练1】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冬季的气候特征。
简析该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的主要条件。
(6分)(2)图示区域是俄罗斯东部城市主要的蔬菜供应地,简析其主要原因。
(4分)(3)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辽河下游地区成为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4分)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催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典型例题2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①④处均有小麦种植,但品种不同,原因是什么?(2)③处与⑤处农业地域类型各是什么?为什么两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3)低温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也有人认为低温是其优势,你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1)①处为春小麦区,④处为冬小麦区,二者的区别源于纬度不同,热量条件的差异。
(2)③处为商品谷物农业区,⑤处为畜牧业区,③处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所以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⑤处为呼伦贝尔草原,气候较干旱,草类茂盛,适合发展畜牧业。
(3)①低温使害虫难以生存,农药用量少,适合发展绿色农业;②低温使冬雪延续到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利播种;③低温使冻土层深厚,春季表层融化而下层不融,水分不下渗,利保墒;④低温使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利于有机质积累,作物品质优良。
【式训练2】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D为耕作农业区,__________为林业区,__________为畜牧业区(填字母)。
⑵A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简要说明D区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简析图中B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⑴B;C⑵湿地(沼泽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⑶防止黑土的冲刷;黑土培肥(增施有机物料,秸秆还田)⑷①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当堂检测】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2.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正确的为()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7~8题。
7.该地形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A.青稞和油菜B.水稻和柑橘C.大豆和甜菜D.小麦和棉花8.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B.人均耕地面积广C.水热条件好D.单位面积产量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中,正确的是()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13.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我国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据此回答12~13题。
12.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见证了当地(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③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④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是( )①禁止砍伐树木②产业走向多元化③大力发展建材业④保护和培育森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课后拓展案】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