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制度 - 制度大全

合集下载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1.目的为了及时了解和研究职工的伤亡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与之有关的伤害和损失,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发生的工伤事故报告。

3.职责各部负责制造现场伤亡事故的报告处理。

死亡事故有综合科按规定的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并协助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4.工作程序4.1事故的分类4.1.1一般事故a.轻伤事故:人员造成轻微上海或财产损坏不超过____元的事故;b.重伤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各种重伤事故或财产损失在____元以上,____万元以下的事故。

4.1.2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按《工程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____号令)的规定划分。

4.2事故的报告4.2.1如有伤亡事故发生,最先发现的人应立即向部门安全员报告,部门安全员向部长报告,部长向主管安全的经理报告,企业负责人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门、人员姓名、事故的损失程度、事故的原因分析、处理步骤等。

并按照程序和部门逐级上报。

4.2.2一般事故,部长必须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填写事故报告书,在事故发生后两天内送总经理和综合科。

4.2.3重大事故,由综合科按照《工程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____号令)的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分析,重大事故的事故报告书在____天内分送总经理和主管单位。

4.2.4劳务人员及其他相关方人员的事故报告由本单位进行报告,但应说明伤亡者单位、姓名、事故原因等。

4.3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后,由工程部根据制造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并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对伤亡者家属进行妥善安置。

各级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应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对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事故隐患不整改不放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4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4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是企业为了防范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而制定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下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的内容:一、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因素导致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件。

-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按照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 发现事故:任何员工在发现事故后都应立即报告给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

- 初步评估: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对事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和应采取的措施。

- 事故报告: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将事故报告上报到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并形成正式的事故报告。

三、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 紧急措施: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应立即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如组织人员疏散、灭火救援等,确保事故不进一步扩大。

- 事故调查: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找出事故的直接和根本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 整改措施:通过事故调查报告,确定事故责任人,并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 事故报告和通报:将事故报告和调查结果及时上报给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并对内部员工进行事故通报。

四、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和处罚- 责任界定:对于因违规操作、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事故,相关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进行追责处理。

- 处罚措施: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相关法规,对违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如罚款、罚款、停产整顿等。

五、生产安全事故的记录和分析- 事故记录:对每起生产安全事故都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责任人等。

- 事故分析:通过对事故记录的分析,总结事故的共性和规律,并提出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

六、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培训- 安全培训:对所有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 安全审查:定期对生产设备、工作流程和环境进行安全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事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一)、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必须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

1、立即停车。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人首先采取制动措施停车,避免交通事故损害的进一步扩大,也有利于交通事故的处理和现场证据的固定。

2、保护现场。

发生交通事故时,要注意保护现场,有利于查清事故原因和认定相关方的责任。

事故现场的范围通常是指机动车采取制动措施时的地域或停车的地域,以及受害人进、终止的位置。

对于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立即撤离现场或者报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3、立即抢救伤员。

机动车驾驶人如果发现受害人受伤,应立即抢救伤员。

如立即止血,防止失血过多。

紧急情况下,可拦截过往车辆或事故车辆直接将伤员送往医院,但注意保护好现场和有关证据。

4、及时报案。

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应及时报案,报案时讲清楚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车辆类型、号牌、伤亡和损失情况等。

5、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交通运输部制定《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或安全部门报告,公司接到报告后必须在____小时内向行业管理部门报告,如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应同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报告,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车辆牌号、车型、运行线路、核载(实载)人数,驾驶员姓名、驾驶证、从业证号);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以及采取的措施;6、事故报告出现的新情况(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____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5篇)

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5篇)

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强化事故管理工作,全面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研究分析事故发生规律,防止同类事故发生,减少企业财产损失,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报告程序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安全员、班组长、跟班管理人员等)要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安全信息值班室。

调度室值班电话:3。

2.不论矿井还是地面只要发生伤亡事故,现场人员必须及时将事故情况(事故时间、地点、经过、伤亡情况、采取措施)上报矿调度室,并立即采取得力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不及时或处置不当,造成事故扩大者,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3.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重伤、涉险事故、伤亡等重大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报告集团公司总调度,然后逐级上报。

伤亡事故报告应当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上报。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队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初步原因分析等。

4.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及时汇报有关单位。

由安监处组织,分管领导参加,相关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调查,事故单位必须设法保护好现场,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分析的准备工作,对故意破坏现场,拒绝接受调查或拒绝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的单位负责人或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5.地面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与工作有关)的汇报,由事故责任人汇报到本单位负责人及值班人员做好记录,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到调度室,安监处组织分析处理。

6.地面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与工作有关)的汇报时间执行相关规定,超出时间固定的上、下班途中行径路线不符的,相关手续不全以及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律不予办理工伤审批。

二、事故处置1.轻伤、重伤事故,由安监处组织,生产、调度、保卫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发生二、三级非伤亡事故,由矿调度室组织生产、机电、通风、地测、安监处等部门参加进行事故调查。

调查处理结果及时上报煤业公司安监部。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一、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1、工作中发生事故,应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态的扩大,并保护好现场,立即向站领导报告。

2、站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对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急情况的,迅速进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3、对各类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即: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造成的损失危害程度,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4、工作人员不准以任何理由,隐瞒事故,若隐瞒事故,一经发现,按相关规定从重处罚。

5、对需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的事故,按规定时效以单位名义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1、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后,应认真接受并配合有关人员的事故调查,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应积极配合有关人员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的经过、原因、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2、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结束后,应认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后的处理工作,有关资料归档保存。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危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司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工作。

第二章报告制度第三条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故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公司报告,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人员,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第四条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事故类型、事故现场的情况、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第五条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分为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

内部报告应第一时间上报企业相关负责人,外部报告则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监督机构进展事故情况。

第三章统计制度第六条公司应建立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对各类事故进行分类统计和总结。

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5篇)

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5篇)

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1、伤亡事故、行车事故、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最先发现人应当立即将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经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方案及初步原因等,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调度和安全质量监察部。

2、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保护事故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为抢救人员或恢复生产,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好标志,采取摄像、摄影、绘图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重要痕迹、证物等。

3、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作业队应积极协助公司等上级有关部门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提供事故的有关证据、证词证言,制定并落实事故预防措施。

(2)、作业队应极时协助调查组提出事故调查报告和有关报表。

(3)、急性中毒事故的调查可同时参照《铁路急性职业中毒调查处理规程》(TB/T2320-92)办理。

4、事故处理结案(1)、轻伤事故由作业队____日内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报公司批复结案。

(2)、重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行车事故、火灾事故按上级有关规定办理。

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2)是企业或组织内部制定的一套流程和规定,用于处理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事故并进行调查。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的步骤:1. 事故报告:任何员工或目击事故的人都有责任及时向主管或安全负责人报告事故。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受伤程度以及目击者的证词。

2. 紧急处理:如果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或危险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拨打急救电话、疏散人员等。

3. 调查组成: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组成专门的调查组进行调查。

调查组应由经验丰富的安全专家、工程师、监督员等人员组成。

4. 调查目的:调查的目的是确定事故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

直接原因可能是人为失误、设备故障等,而潜在原因可能是工作流程、安全培训不足等。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七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七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工伤保险企业按国家规定为所有从业人员参加以上事故率控制指标为0。

2.事故报告2.1发生事故后,负伤者、职业中毒受害者本人或事故现场员工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领导和企业安全环保部,必要时应按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和本单位应急预案进行事故现场扑救和抢救人员,把事故规模、事故损失、人员伤亡程度降到最低程度。

同时应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或送医院处置。

2.2企业安全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视事故情况会同企业安全环保部报告上级主管及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安、工会组织等。

3.事故分类及调查、分析3.1事故按严重程度通常分为。

(1)轻伤事故;(2)重伤事故;(3)死亡事故;(4)重大伤亡事故;(5)特大伤亡事故;(6)特别重大伤亡事故。

3.2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公正、公开和“四不放过”的原则。

3.3重伤事故由公司主要领导组织技术、生产、安全、工会等有关部门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分析,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

3.4死亡事故由企业、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等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5重大伤亡及其以上事故企业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及有关部门等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事故处理4.1事故主要责任者和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行政或经济处罚按企业规定执行。

4.2重、特大伤亡事故的责任处罚,按国家或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4.3对事故调查组提出的防范措施,企业主管领导组织审核后,由事故单位负责全面落实,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

5.事故伤亡人员处理5.1由人力资源部会同工会对死亡人员按国家工伤保险标准赔偿并做好善后工作。

5.2受伤人员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到安全部门开具工伤休假证明和工伤治疗证明,受伤人员需人员陪护时,由事故发生单位安排。

____公出外地发生工伤事故人员的差族费、补助费由财务部按文件规定执行。

5.4工伤人员的伤残评定,由本人提出申请,人力资源部按国家规定报请伤残鉴定。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3篇)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3篇)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第一条各施工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重要设备损害及急性中毒事故,在施工中活动中发生的和人身伤害事故,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处理、统计和上报。

各施工单位必须遵照执行。

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事故调查分析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反对草率从事,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严禁隐瞒事故。

第三条事故分为:记录事故、轻伤及轻伤事故、重伤及重伤事故、伤亡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特别重大伤亡事故。

第四条记录事故(不含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向班组长报告,由班组长主持调查、处理并登记后向工地主任或工地专职安全员报告。

第五条轻伤事故由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向班组长报告,由班组长报告工地现场负责人或工地专职安全员,工地现场负责人或工地专职安全员应在当日分别报告单位安监部门。

轻伤事故由工地现场负责人主持调查、处理并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事故发生后三日内报送到本单位安监部门。

第六条记录事故中的严重未遂事故,事故有关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工地现场负责人或工地专职安全员,由工地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立即报告本单位(施工单位)领导和安监部门。

第七条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单位主持,指挥部安监部门、监理单位参加,进行调查、处理并填写“严重未遂事故报表”报送指挥部安监部门。

第八条重伤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给本单位负责人和安监部门。

本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用快速办法(最迟不超过____小时)报告给指挥长和安监部门、监理单位、再由指挥部报彭水县海天水电开发公司、或当地劳动部门。

第九条重伤事故由事故单位经理或副经理主持调查、处理并且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一个月以内,报送彭水县海天水电开发公司、或当地劳动部门。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2)是一项关键的管理措施,旨在确保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调查、处理、统计和报告,以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三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三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一、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是指对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的一套程序和规定。

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及时掌握事故信息、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报告范围和内容1. 报告范围:包括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事故、伤亡、火灾、泄漏、爆炸等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 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基本情况;(2)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3)事故可能引发的后果和社会影响;(4)事故的原因和责任;(5)事故的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三、报告程序和责任1. 报告程序:(1)发现事故后,立即通知生产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2)安全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填写报告,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3)上级主管部门收到报告后,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制定处理方案。

2. 责任划分:(1)生产部门负责事故的现场处理和初步调查,并提供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原因;(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起草事故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3)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四、报告的机密性和信息共享1. 机密性:事故报告涉及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机密性。

报告流程中,各部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报告的机密性。

2. 信息共享:事故报告的目的是及时、全面地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共享事故信息,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五、事故的处理和防范措施1. 处理措施: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人员救援、现场隔离、灭火等,并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2. 防范措施:对于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六、后续工作和责任追究1. 后续工作: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四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四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一、目的为建立并保持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调查、分析,落实防范设施,并按法规要求逐级报告,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事故报告、调查与应急处置。

三、职责1、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处理工作,确保该制度的有效运行。

2、事故单位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故,要根据本制度要求尽可能迅速地进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以确保工作效率。

四、事故调查工作原则1、事故报告(1)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2)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当事人并需在____天内填写好《安全生产事故调查表》,交于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单位负责人接到重伤以上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用电话、电报、电传等快速方法报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当地安监部门和公安等部门。

(3)在报告事故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制度》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及事故损失扩大。

(4)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发生生产、设备、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职能部门报告,并尽快通知公司有关领导和其他相关部门。

2、事故的调查和分析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和责任,坚持‚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受不到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措施不放过、职工不受教育不放过。

(1)一般性事故由保安部调查。

(2)遇有与机械设备技术有关的轻伤事故或一次重伤____人事故,由经理、保安部及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3)一次重伤____人以上事故的,按照隶属关系由安监局视情况进行调查、处理、结案。

(4)重大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____第____号令,____年____月____日)进行调查和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等文件精神,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公司将内部事故分为: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较小事故。

1.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2人重伤, 或者死亡, 或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或者造成停产15小时以上, 或者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或者造成(市级及以上)社会负面影响的事故;2.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人重伤, 或者2人以上轻微伤, 或者造成停产5小时以上15小时以下, 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或者造成相当(县级)社会负面影响的事故;3.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1人轻伤, 或者2人以上轻微伤, 或者为火情事故, 或者为爆燃事故, 或者造成停产3小时以上5小时以下, 或者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或者造成局部社会负面影响的事故;4.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1人轻微伤, 或者2人以上擦伤, 或者造成停产3小时以下,或者1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未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事故;5、较小事故:是指造成1人擦伤, 或者造成停产1小时以下, 或者3千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未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事故。

本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 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四条事故最先发现者, 除根据应急预案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处理外, •应在半小时内向所属领导和有关部门(安监部、调度室。

夜间报调度室)报告, 而后由调度室向公司领导报告;对特别重大事故,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第一时间, 向公司安全监察部、调度室报告, 需要上报的事故经公司领导批准后, 由安全监察部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的规定上报。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一、目的:为保护员工人身安全,确保在意外情况发生时,抢救队员和全体员工能有条不紊地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及时地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伤害程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属范围内及项目经理部伤亡、伤害的应急处理。

三、依据的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建设工程安全条例条例》等四、应急响应预案:1、公司机关由安全部负责,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负责组织成立义务抢救小组并进行业务学习,训练防火知识,培训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及应变和处理能力,每年进行一次伤亡、伤害事故演习。

2、工伤事故发生后,需做到有组织处理,妥善处理被伤害对象,尽量养活伤害程度。

3、当发生伤亡、伤害事故时,一般的磕、碰工伤类可采取自救,由当事人报告工长,工长安排专人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4、当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除执行应急预案外,主管领导应组织抢救小组进行抢救,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将中毒者抬到临近道路的房间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5、当发生触电事故时,依据自救原则,发现人首先要切断电源,挑断电线,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如伤害严重,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6、当发生高出物品掉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时,依据自救原则。

观察伤情、避免二次伤害,将受伤害者抬至平坦处进行处理,采取切实可行的医疗保护措施,以免伤势加重,伤害严重的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7、当发生坍塌事故时,依据自救原则,先组织人力进行抢救,抢救时不能使用工具,只能人为用手搬、扒、刨,以免二次伤害,伤害严重的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8、发生重大伤亡、伤害事故时,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1)最先发现情况的人员马上进行呼叫并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

(2)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作为总指挥,进行抢救。

(3)安全员拨打120急救电话,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伤亡情况、联系电话、报警人姓名,并派专人接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三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三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制度》。

二、定义和范围1.生产安全事故:指在工作场所及其周边范围内,因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人的伤亡、财物损失、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2.申报单位:指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或部门。

三、报告义务及程序1.报告义务(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申报单位,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上级主管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与处理。

(3)如发生较大的生产安全事故,申报单位还应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2.报告程序(1)申报单位应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损失情况等。

(2)上级主管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与处理。

(3)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汇报事故的情况、处理措施等。

四、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1.事故调查(1)上级主管部门应责成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的原因、过程及责任人。

(2)事故调查应全面、客观、公正,依法进行。

2.责任追究(1)对于导致严重后果的事故,应依法追究责任,并进行公开曝光。

(2)对涉及责任人员,应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加强监督。

五、事故处理和救援措施1.事故处理(1)事故发生后,首先要采取紧急措施以阻止事故扩大和减少损失。

(2)对事故进行分类处理,对轻微事故,及时处理,以免发展成为严重事故。

(3)对严重事故,应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和处置。

2.救援措施(1)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事故现场的救援和处置。

(2)指导申报单位进行一线救援,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装备。

六、事故报告登记和档案管理1.事故登记(1)申报单位应设置事故登记簿,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登记,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处理结果等。

(2)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事故登记制度,对上报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登记。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三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三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为保障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以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对生产事故进行申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急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事故的损失。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报告程序(1)事故发生后,涉及到事故处理的责任人员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涉及到生命安全和大型事故的,还需要立即报告公司领导。

(2)接到报告后,现场负责人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3)现场负责人要将事故发生的情况、人员受伤的状况、财产损失情况等详细记录,并及时向公司总部进行报告。

公司总部要根据报告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置,并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2. 事故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损失情况等详细记录。

(2)人员伤亡情况的详细统计,包括人数、受伤程度等信息。

(3)财产损失的具体情况,包括设备、原材料、产品等损失的估计金额。

(4)事故处理措施的具体内容,包括采取的紧急措施、应急救援等情况。

(5)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等相关资料。

3. 事故报告的时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涉及到事故处理的责任人员应立即进行报告,包括报告给现场负责人和公司总部。

现场负责人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公司总部进行详细的报告。

公司总部在接到报告后,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二、应急救援制度应急救援制度是为了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应急救援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和权限,并指定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负责人。

(2)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组织结构,包括总指挥部、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等,并明确各组的职责和人员编制。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范本(5篇)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范本(5篇)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工作,提高事故的防范和预防能力,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发生的一切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

第三条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追求真相,确保事故的处理结果合理和公正。

第二章事故调查第四条发生事故后,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

调查组成员应由单位内的相关人员组成,包括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五条调查组应有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调查工作,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六条调查组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调查:1. 收集证据:调查组应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种证据,包括现场勘查、照片、录像、文件等。

2. 访谈证人:调查组应与事故相关的证人进行必要的访谈,记录他们的陈述和观点。

3. 数据分析:调查组应对所有收集到的证据进行系统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第七条调查组应完成调查工作后,应编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应包括事故的起因、过程、责任人以及对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等内容。

报告应经过调查组成员共同签署,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三章事故处理第八条根据调查结果,对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理。

对责任人的处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

第九条处理结果应通知相关责任人,并根据需要课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处理结果应记录在事故处理台账中,以备日后查询和参考。

第四章事故统计和报告第十条统计部门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事故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应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的数量、类型、责任人等内容。

第十一条统计部门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统计情况。

报告应包括详细的数据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第五章事故报告制度第十二条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原因等。

第十三条事故报告应由事故调查组负责编制并签署。

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五篇)

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五篇)

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制定中铁一局向莆铁路fj-4标安全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

一、事故等级划分:(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____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上____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上____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报告:2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各工区、班组和个人对发生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项目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于____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同时采用最快捷的传递手段,在最短时间内向向莆铁路公司指挥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二)事故的简要经过;(三)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四)已经采取的措施;(五)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六)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项目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文【引言】生产安全事故是对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事件,对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发展和员工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完善的报告制度、应急救援制度和调查处理制度,对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制度和调查处理制度进行探讨。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 目的和意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上报生产安全事故,以便企业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和汇总,为后续的调查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该制度的意义在于,能够迅速发现并解决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报告的内容(1)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2)伤亡情况:包括人员伤亡数目、受伤程度等;(3)事故影响范围:包括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生产中断、环境污染等;(4)现场应急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后采取的紧急措施、救援情况等;(5)事故原因分析:就事故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3. 报告的流程(1)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2)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应急处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3)同时,相关部门向企业内部各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全面配合调查和处理事故;(4)在事故后的7个工作日内,形成详细的事故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

4. 报告制度的评估和改进对于事故报告制度的运行情况和效果,企业应定期进行评估,包括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等。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制度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报告意识。

【应急救援制度】1. 目的和意义应急救援制度的目的是保障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制度的意义在于提前规划和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保障员工和企业的生命安全。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一、概述安全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事故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统计和分析事故情况,并有效推动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企业应制定健全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

二、报告统计1. 事故报告的对象范围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和临时工,以及外来承包商,都需要遵守事故报告制度。

2. 事故报告的内容要求(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2)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3)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的后果及影响;(5)已采取的应急措施;(6)事故的救援和处置措施;(7)事故善后工作的展开情况。

3. 报告统计方式(1)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进行事故报告,并在24小时内报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报告内容进行初步核实和录入,形成记录和统计。

三、调查处理1. 调查组成和功能(1)调查组应由各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确保调查全面、客观和准确。

(2)调查组负责调查事件的原因和相关责任人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2. 调查的程序和方法(1)调查应按照科学、全面、客观、准确的原则进行,把握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采用与事故性质相适应的调查方法。

(2)调查过程中要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排除人为偏差和个人口舌之争。

3. 调查结果的处理(1)调查结果应及时向企业负责人和相关部门报告,供其进行分析和决策。

(2)对事故责任人员应依法依规进行惩处,并采取必要措施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调查报告应在企业内进行宣传,宣传事故原因和调查结果,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预防事故的发生。

四、优化和完善1. 定期检查和评估企业应定期检查和评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对制度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

2. 培训和宣传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急救知识,使他们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正确地报告和处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例文(4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例文(4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例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和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严肃事故处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四条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中毒、溺水、坍塌、侵害他人人身安全等突发事件。

第五条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确保事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二)公正公平、客观真实,确保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公正进行;(三)严格依法、依规办理,确保事故处理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第二章报告制度第六条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进展报告和终报三个阶段。

第七条事故当事人发现生产安全事故或者相关人员发现事故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向本单位上级报告。

第八条初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发生地点、时间、起因等基本情况;(二)人员伤亡情况和物质损失情况;(三)初步应急救援措施和效果;(四)是否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第九条进展报告应当及时进行,内容包括:(一)事故损失的进一步统计和评估;(二)调查取证的情况;(三)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第十条终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的详细调查报告;(二)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处理措施;(三)事故的教训和防范措施建议。

第十一条初报、进展报告和终报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报告格式进行填写,并抄送相关部门和单位。

第三章调查处理制度第十二条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成立事故调查组,由有关部门确定调查组成员;(二)调查组根据事故的性质和情况,制定调查方案;(三)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和取证;(四)调查组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和调查;(五)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证;(六)调查组编写事故调查报告,认定事故责任,并提出处理措施;(七)事故处理决定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执行。

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四篇)

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四篇)

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制度名称: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制度目的:1. 确保生产事故及时报告、迅速处理,减少事故对生产环境和生产效益的影响;2. 通过调查处理,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改进建议,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3. 加强对生产事故的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意识。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场所、部门以及相关人员。

制度内容:1. 生产事故报告1.1. 生产事故的定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故障、环境污染等;1.2. 事故报告的要求:- 发生生产事故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 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设备、物资,以及事故简要经过等信息;- 报告应及时、准确,不得故意隐瞒事实;- 报告应由报告人员签字确认。

2. 生产事故调查2.1. 生产事故调查的目的:确定事故原因,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改进建议;2.2. 事故调查的程序:- 在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应立即成立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应对事故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包括收集证据、询问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等;- 调查小组应及时完成调查报告,向上级主管提交。

3. 生产事故处理和改进3.1. 根据调查报告,确定事故处理和改进措施;3.2. 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伤亡人员的救治和善后处理、设备的修复或更换、环境的清理等;3.3. 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改进操作流程、完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加强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等。

4. 相关责任与奖惩4.1. 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故意隐瞒事实或不如实提供信息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4.2. 在事故调查中,经调查确认存在过失或违规行为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4.3. 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可给予适当奖励或表彰。

5. 追加制度说明本制度如有需要,可酌情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修改、补充和完善经公司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以上为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实施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度细化和操作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制度-制度大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包括招用的农民工)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主席令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工伤保险条例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AQ9007-2011 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演练指南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3.1.1 轻微事故是指造成皮肤、软组织挫伤且面积较小的伤害。

3.1.2 轻伤事故是指一般伤害不太严重,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者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轻伤事故也可以表现为一般休工在一个工作日或一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

3.1.3 重伤事故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为重伤事故:(1) 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2) 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3) 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的灼伤、烫伤或非要害部位的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的1/3以上。

(4) 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5) 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

(6) 手部伤害。

大拇指轧断一节,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自由伸曲,残废的。

(7) 脚部伤害。

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的。

(8) 内部伤害。

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9) 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几种情形,由企业行政部门会同工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主管部门审查确定。

3.1.4 死亡事故指包括在劳动场地当场死亡或伤后一个月内死亡的事故,同时伤亡3人或3人以上的故事是多人事故3.2 火灾事故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

3.3 资产(设备)损失事故设备资产损失万元以上的事故。

3.4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3.5 其他事故4 职责工伤事故管理的归口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案工作。

事故及时报告、救治伤员、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配合事故调查等工作。

5 管理内容要求5.1 总则伤亡事故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的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5.2 工伤事故认定5.2.1 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等意外伤害的;d)患职业病的;e)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f)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辆伤害的;g)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5.2.2 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同工伤: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b)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c)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d)职工符合(1)、(2)情形的,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5.2.3 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a)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b)醉酒导致死亡的;c)自残或者自杀的;5.3 工伤事故分类5.3.1 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5.3.2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作为重伤处理;a)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b)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手术才能挽救的;c)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者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d)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e)眼部受伤较剧、有抢眼可能的;f)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展的残废可能的;g)肢部伤害:脚趾轧断三节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由如和残废可能的;h)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5.3.3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一人以上的事故。

5.3.4 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事故。

5.3.5 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疾病。

5.3.6 未遂事故;指发生了事故但没有出现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5.4 事故的应急处理和上报5.4.1 紧急处理a)发生事故的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拨打医疗机构急救电话或者派专人护送伤员到医疗机构进行紧急处置、急救过程中应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配合组织抢救。

b)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需要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进行拍照、做出标志和详细记录,并绘出事故现场图。

同时采取措施,稳定职工的情绪。

5.4.2 报告a)发生轻伤或重伤事故,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的人员要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单位领导及安技部,并在48小时内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经审批后,两份与医生诊断证明一并存档,一份退回原单位保管。

b) 发生死亡事故及三人以上(含三人)重伤事故,单位领导及安技部要立即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立即将事故概况上报政府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工会。

c)单位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5 事故的调查处理5.5.1 事故的调查程序1 、轻伤事故由1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0天内填写事故报告表。

2、死亡事故、一次三人以上(含三人)重伤事故由政府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单位内部人员协助配合调查,以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3、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执行。

5.5.2 事故调查要点a)物证搜集(1)现场物证包括:破坏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4)对健康有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的原始证据的安全防范措施。

b)事故事实材料搜集(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形式。

(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4)受害人的受伤部位和程度。

(5)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度、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c)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1)事故发生前的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2)使用的材料在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施与分析。

(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6)出事前受害人或者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5.5.3 证人材料搜集a)现场摄影(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可能被消除或残骸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痕迹、火灾引起的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

(3)事故现场全貌。

(4)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b)制作事故图报告中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须的信息,如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5.5.4 事故分析要点事故原因的确定是在事故调查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5.5.4.1 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a)不安全行为包括(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以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分散注意力。

(11)未用个人防护用品。

(12)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

b) 不安全状态包括(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现场环境不良。

c) 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结构、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懂得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性错误。

(5)没有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预防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分析事故的时候,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d) 事故调查报告内容(1) 事故单位基本情况(2) 事故经过(3) 事故原因(4)事故的责任分析(5)事故性质和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6) 事故教训和今后的防范措施。

(7)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如对规程、制度等的修改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