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冠状动脉疾病
【儿童疾病常识】冠心病1
冠心病的症状及预防(coronaryartery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guānxīnbìng),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
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
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心血管内科症状体征多在活动时出现胸痛、胸闷,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多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疾病分类(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2)心绞痛型(3)心肌梗死型(4)缺血性心肌病型(5)猝死型身体检查心电图动态平板实验64排双元CT冠状动脉造影疾病用药辛伐他汀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卡托普利阿托伐他汀钙片薯蓣皂苷片冠心病分类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类如下:(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心绞痛型:是指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相关整本阅读:/ebook/adac620283c4bb4cf7ecd131.html心肌梗塞(死)型:是指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缺血性心肌病型: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猝死型:目前认为,该病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所致。
【儿童疾病常识】冠心病3
冠心病的并发症一、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最常见并发症,尤以室性心律失常居多,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塞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
三、冠心病并发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指直接由于心室泵功能的损害而导致休克的综合征。
预防1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
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
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多喝茶,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 1.4%。
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
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经动物体外实验均提示有显著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5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6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7预防冠心病应积极降压。
下列病人达标血压应为130/80mmHg,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冠心病(CAD)等危状态、颈动脉病(颈动脉杂音、超声或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异常)、周围动脉病、腹主动脉病。
Framingham危险评分≥10%。
无以上情况达标血压为140/90mmHg。
有心肌缺血表现病人,血压应慢慢下降,糖尿病人或>60岁者舒张压(DBP)低于60mmHg要小心降压。
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大者,收缩压(SBP)下降时,DBP也会降得很低(<60mmHg)。
要密切注意心肌缺血症状。
很老的老年人(>80岁者),降压治疗能减少脑卒中危险,但是否能减少CAD,还不肯定。
冠心病患者莫忘常补水水有止渴、镇静、稀释血液、散热、润滑、利尿、运送营养等功效,已有研究证明,水与老年人冠心病发作密切相关。
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研究进展
-
.
2 i 篓
i
篓
:
;: ! : j !
妻
小 儿 川 崎 病 冠状 动脉 损 伤 的研 究 进展
陈 萍( 综述) 李 小敏 ( 校) 审
【a e ̄ -R 2 ] 76 【 文献标识码】 D 【 文章编号】O 6— 99 2 1 }8— 33— 2 10 15 (0 1o 07 0
表达 , E一选择 素 、 管 细胞 黏 附分 子 一1 V A 一1 、 如 血 (C M ) 细胞 间黏 附分 子 一1 IA 一 )l 。进一 步研 究 表 明 CMO (C M 1 _ 4 J I L—C 4 D 0能 引 起 趋化 蛋 白 表达 。 如单 核细 胞趋 化蛋 白 一1 巨噬 细胞炎 症 蛋 白 一1和趋 化 因 子 R N 、 A - E ,I O信号 已经 与慢 性 炎 症 性 疾 病 的发 病 机 制 有关 , 括 自身 免 疫 包 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而成为小儿主 T S CM 变 肿 D0 要 的后 天性 心脏 病 【 。K D会 多侵 犯 冠 状动 脉 导 致 冠 状 动 脉损 伤 (oo c1 性 疾 病 、 应性 脑脊 髓膜 炎 、 瘤 和 动脉 粥 样硬 化 。研 究 表 明 C 4 L " - nr r s n A s , 分 患 儿形 成 冠 状 动 脉瘤 ( A , 中少 部 分 a a yei sC L )部 y lo C A)其 C4 D0可 能是 K D冠 状 动脉 扩张 免疫 机制 的 重要 通路 之 一 ,D C 4+ T细 IO 患 儿冠 状动 脉可 发生 狭 窄或 血栓 。现 将 国 内外 有 关小 儿川 崎病 及 冠状 动 胞 表 面 CM L的表达 可能 更关 键 。 4 K D冠状 动脉 损伤 的影 像学 诊 断 脉 损伤 的进 展综述 如 下 : 诊 断 冠状 动脉 损 伤 (ooa rr i sC t ) cr r atyl o As 的金 标 准 是 冠 状 动 ny e e n s 1 I) 发病率 u 的 但 有创 伤性 、 度 复杂等 原 因 , 难 在儿科 开 展 少 。 目前 川崎 病 即皮 肤粘 膜 淋 巴 结综 合 征 , 自从 16 97年 发 现 第 一 例 K 至 脉 造影 , 由于风 险 大 , D T E) 检 无 然 今 , 界各 地均 有报 道 , 洲 高发 , 年我 国 的 K 世 以亚 近 D发 病率 逐 渐上 升 。 常 见 的诊 断方 法是 二维 超 声心 动图 ( D , 测方 便 、 损 伤性 , 而 对 l T 由于其病 因不 明 ,J 4 D多年 来 K 尚无 可 以早 期确 诊 的检验 手 段 , D 目前 该 病 于 冠状 动 脉 远 端 病 变 的观 察 受 到 限 制 。 陈媳 等 _ 开 展 多 层 螺 旋 c MST) D并 C A 诊 断 , C Ls MST可 清 晰 显示 冠 状 动 脉 近 端 及 远 端 病 的诊 断方 法仍 然 需 要 依 靠 临床 表 现 , 近 年 不 完 全 K 而 D有 增 多趋 势 。 ( C 对K 精 钙化 部 位 , 评 价 K 患 儿 对 D 部分 K D患 儿可 出现 冠 状动 脉损 伤 , 国内报 道 K D发生 冠状 动 脉病 变的发 变 情况 , 确测量 和 了解 冠 状 动脉 扩 张程 度 、 生率 为 1 .% 一 6 86 2 % J D并发 的冠 状动 脉瘤 可造 成 冠状 动 脉狭 窄 引 并 C L 。K A S治疗 疗效 的随访 有主要 意 义 。国外 也 有大 量 报 道 M C S T适 用 诊 尤 有 0 ; r T 起缺 血性 心脏 病 , 致 心 肌梗 塞 和猝 死 。小 于 6个 月 或 大 于 7岁 的 K 断 阻塞 性冠 状 动脉疾 病 , 其 是 冠 状 动 脉 钙 化 , 效 率 达 9 % L ] 与 传 导 D 所 发生 冠状 动脉 瘤 的发病 率 高 , 因与该 年 龄段 患儿 临 床症 状不 典 型 , 断 统 冠状 动脉 血 管造影 显 像基 本相 同 , 以在一 定 程 度 上 可替 代 冠 状 动 脉 原 诊 治疗 时 间相对 较 晚有关 l 。而 男 性 患 儿冠 状动 脉扩 张 及 冠 状 动 脉 瘤 的 造影 术 , 用 M C 6 J 采 S T方 法观 察 K D随 访 患 儿 , 有助 于预 测 预 后 , 出 现冠 若 状 动脉 钙化 则 预 示 不 久 有 冠 状 动 脉 阻 塞 可能 , 及 早 采 取 措 施 预 防 。 可 发生 率均 明显 高 于女性 患 儿 。 MS T是 目前 一种 新 型的非 侵 人性方 法 。 C 可准 确测 量 冠 状 动脉 内径 , 显示 2 K D冠状 动脉 损伤 的特 点 精确 反 映冠 状 动 脉 夸 张程 度 、 化 部位 , 钙 K D病 理过 程是 以血 管 内皮 细胞 的免 疫激 活 为特 征 , 致系 统性 血管 冠状 动 脉近 端及 远端 病变 情况 , 导 D患 儿和 C t 治疗 疗效 的 随访有 价值 。 A s 炎 或冠 状动 脉 瘤。事 实 上所 有 的归 于川 崎病 的发 病与 死 亡都 与心 血 管系 对评 价 K 临床应 用 现状 统 有关 。最 常 见的异 常 涉及 冠 状动 脉 , 中在 未 经 治疗 的急 性 期 患儿 中 5 丙种 球 蛋 白的 I 其 自 19 年丙 种球 蛋 白作 为川 崎病 的首选 治疗 方案 被 广泛 应 用 后 ,i 91 J I 有 将 近 2 %发 生冠 状 动脉 瘤 。C A的病理 包括 早 期 (O天 内 ) 5 A 1 动脉 周围 % 巨 炎 及动 脉 内膜炎 , 着全 血 管炎 和 血管 周 围炎 伴 随着 由于 内膜 增 生 性 崎病 冠状 动脉 并 发症 的发 生 率 降 至 5 以下 , 大冠 状 动脉 瘤 的发 生 率 紧接 % 川崎 病死 亡率 亦 由 2 %降 至 0 1 一 .% , 具 体药 理 机 .% 0 2 其 炎 症形 成 的动脉 瘤及 狭 窄 。差不 多在 第 1个月 肉 芽肿性 脉 管炎 为 主要 改 降至 1 以下 , D9日之 内使 用 丙 种球 蛋 白可 有效 地 防 止 变 , 逐 渐地发 病第 2个 月 转变 为 纤 维 变性 瘢 痕 。 修复 过 程 产生 的血 管 制至今 尚未 阐明 。通 常认 为 K 但 内壁狭 窄通 常导 致冠 状 动脉 堵塞 和 心 肌梗 塞 。持 续 存 在 C A者 3 % 发 冠脉瘤 的形成 。超 声心 动 图证 实早 期应用 丙种 球蛋 白可预 防冠 状动 脉 受 A 9 但 0日后 有 症状 者 治 疗 仍 有 效 。临 床 已证 明 , K 在 D早 期 生 心肌 梗 塞 。Mah w等 跟 踪 研究 发 现 12 K 患者 及 2% 持 续 存 累 , 给予 发病 1 te t .% D 5 5 2% 在 C A及狭 窄者 做冠 状 动脉 搭桥 术 后 的总 死 亡率 为 0 8 。 巨瘤 ( A .% 内径 静脉 输注 丙种 球 蛋 白可 以使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的 发 生 率 1% 、0 下 降 至 % 但其 机制 仍不 十 分清 楚 。研究 表 明 静脉 丙 种 球 蛋 白使 用 时  ̄8 m) C A中最 严 重 的 , 些 损 伤 一 般 不 可 能 消 散 , 可 能 形 成 血 5 左右 , m 是 A 这 更 剂量 与 C L相关 , A 使用 丙种 球 蛋 白越 晚 , 量 ≤l/g发 生 C L的可 剂 gk A 栓 、 裂 或最终 变 成狭 窄 , 后 较差 。K 破 预 D心 梗 患 儿 有典 型 心 电 图及 心 肌 间 、 0 m / g. d 连 用 4—5 1 , 3较 酶 变化 。尽 管某 些 临床 因素 可 以预报 冠 状疾病 增 高的危 险 性 , 没有 K 能性 越大 。 国 内应用丙 种 球蛋 白一 般 以 4 0 s k 但 D 多 。而 国外 多用 丙 种 球 蛋 白 单 剂 每 日 2/ g治疗 K 疗 效 优 于 分 次 给 gk D, 急性 期足 够 敏感 的评 分 系统基 于其危 险性 选择 性 治疗 。 药 。最 近 的报 道 _ l 提示 对 大剂 量丙 种球 蛋 白无反 应 者 加用 甲基 泼 尼 松 3 K D实验 室检 查 与冠 状动 脉 损伤 的相 关性
【儿童疾病常识】冠心病2
临床症状根据其临床症状,冠心病可分为5型: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
有时可累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
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
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
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
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
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
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
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
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相关整本阅读:/ebook/9bc439f34028915f814dc235.html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
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检测结果分析
20 0 2年第 4 2卷第 9 山东 医药 期
・
临床 研 究 ・
川 崎 病 患 儿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检 测 结 果 分 析
庄建新 汪 翼 于永 慧 韩秀珍 韩 波 ( 山东省 立 医院 山 东济 南 2 0 2 ) 5 0 1
川崎病 ( KD) 称 皮 肤 粘 膜 淋 巴 结 综 合 征 又 ( L ) 是一种 以全身 血管 炎 为 主要 病理 改 变 的急 Mc s , 性 发热 性 出疹 性小 儿疾 病 , 主要 累及冠 状动 脉 ( A) c , 急性 期 可致 冠 状 动脉 扩 张 、 冠状 动 脉瘤 , 后期 可引 起 冠状 动 脉 狭窄 、 栓性 梗 塞 , 血 甚至 心 肌 梗死 。 我们 采 用 超声 心 动 图技 术对 7 O例 KD患 儿 的 心脏 结 构 ( 特 别是 C 内径 ) A 进行 检 测 , 旨在 探 讨 KD 患 儿 C 病 A 变 的发 生情 况 , 临床早 期 诊断 和治疗 提供依 据 。 为 1 资料 与方 法 l l 临床 资料 _ 本 组男 5 例 , 1 l 女 ; 9例 年龄 1 月 个 至 l 1岁 , 均 3 1 平 . 8岁 , 中 4岁 以内 5 例 ; 程 3 其 O 病 天至 3个 月 , 中 3 7 3 其 ~ 天 2例 , 2 ~1 5天 3例 , 3 ~ O 天 l 例 , 个 月 3 。0例 均符 合 日本 川 崎病研 究 2 ~3 例 7 委员 会 1 8 9 4年修 订 的 KD 诊断 标 准 , 中具 备 诊 其 断标准 中主要 表现 6项者 4 3例 、 项 者 1 5 8例 、 项 者 4 7例 、 者 2 ; 备主 要表 现 4项 和 3 的 9 患 3项 例 具 项 例
般 的临床检 查方法 多不 能发 现 , 冠状 动脉 造影 术最
川崎病并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
越 长 ,并 发 巨大 动 脉 瘤 的 可 能 性越 大 ,造成 长时 间 发 热 的原
因系 未 及 时诊 断和 早 期 应 用 静 脉丙 种 球 蛋 白 ,而 出现 严 重 冠
脉瘤 进 行 研 究 分 析发 现 :延 误 诊 断 、确 诊 前 单 独使 用 糖 皮 质
激素 和血 沉 ≥ 1 0 mm/ 0 h为 J 崎 病并 发 巨大 动 脉 瘤 的 独 立 危 I I
热 病 容 ,稍 疲 乏 ,全 身 皮 肤 未 见 皮 疹 ,无 “ 疤 反 应 ” 卡 ;浅
表 淋 巴 结无 肿 大 ;球 结 膜 充 血 ,无 明显 分 泌 物 , 口唇 皲 裂 ,
状 ,伴 有 胸 、腹 部 皮 疹 , 于 当地 医 院按 “ 炎 ”经 输 液 抗 感 咽 染 治 疗 ( 应 用 “ 皮 质 激 素 ” 后 上 述 皮 疹 消 退 ,仍 反 复 未 糖 ) 发 热 。2d前 出 现 口唇 皲 裂 、 舌 红 ,为 进 一 步 治 疗 转 我 院 。 既 往 无 特殊 病 史 。人 院查 体 :体 温 3 . 8 0℃ , 神 志 清 楚 ,发
1 8 7
福建医药杂志 21 年 8 00 月第 鲞箜 塑 !
』 ! !垒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病 例 报 告・
川 崎 病 并 巨大 冠 状 动 脉 瘤 1例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 漳 州 市 医院 儿 科 ( 州 3 3 0 ) 漳 6 0 0 何金水 谢 扑松 林 伟 华 周 冰新
C反应 蛋 白 、低 蛋 白血症 和低 钾 血 症 等 可能 是 巨大 动 脉 瘤 发
儿童冠状动脉疾病32例临床分析
治疗 1 , 2例 介入治疗 1 , 例 术后 随访仅 1 例存 在少量残余分 流 ;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 6例 ( 88 ) 出现左心扩大 、 1. % , 心肌
缺血征象 , 予长期抗凝等治疗 ; 家族性 高胆 固醇血症 3例 ( . %) 表现为 冠状 动脉粥样硬 化性 心脏病 , 降胆 固醇 、 善 94 , 予 改
Ano a i s o o o a y a t re n c i r n: na y i f 2 c s s m l ft c r n r re i s i h l e a l s s o 3 a e e he d
C N HO GMe.A L g LU Yn — n l iG l n .H N e,UJnw , E Yn0 eatetfP dar ado g , iH N i I igl g J Me,U - g C E GP i u —u H a D p r n o eitcC rioy n o N l o S m i l
冠状动脉扩张
所患疾病:川崎我家宝宝刚满一岁,2月15日开始发高烧,2月19日确诊川崎,当天检查心脏彩超左右冠状动脉都扩张到4mm,经过住院治疗,掉丙球,服用阿斯匹林和潘生丁,28号出院,3月3日复查心脏彩超,左为4mm,右又扩张到6mm,现在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和潘生丁,一天两次一次1粒。
我现在很担心冠状动脉继续扩张,不是说一般恢复期很少再会扩张吗,向我宝宝这种情况冠状动脉还有可能恢复吗?大夫:冠状动脉属于中度扩张,需要继续服用抗凝药物,长期门诊随访心脏超声和心电图.还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问:沈大夫,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给我留言。
我还想问几个问题:1、阿司匹林和潘生丁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是碾碎吃还是整片吃效果好,另外,我孩子比较小,不愿意吃药,用果汁,糖水带药可以吗?2、我宝宝1岁,现在吃阿司匹林和潘生丁需不需要再加点肝泰乐。
3、向我家孩子的情况,冠状动脉中度扩张一般恢复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恢复的慢或者不恢复,会不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期待您的答复,谢谢。
答:阿司匹林和潘生丁是饭后吃比较好,尽量整片吃,可以和在稀饭或米糊中喂下去。
实在不行可碾碎吃。
一般需加用肝泰乐。
冠状动脉扩张恢复时间因人和病情而异,无法准确估计,对孩子影响一般不大。
需要随访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问:沈大夫,您好,感谢您每一次的耐心答复。
我宝宝发病一个月后又复查的心超,现在两边冠状动脉都是4mm,和出院时相比(左为4mm,右6mm),一边恢复了2mm,一边仍然没有恢复。
请问沈大夫,怎么治疗了一个月左边的冠状动脉一直都没有恢复呢?接下来我们还要多久复查一次比较合适呢?答:冠状动脉恢复的时间因人而异,有时候会很长时间,您孩子的恢复应该还是不错的,可以1个月后继续复查超声。
问:沈大夫,我们家孩子今天又做了彩超,右边上次做是4,隔了20天再去复查,现在又扩张到5了,(从发病到现在检查的时间和情况分别是:2月18日,左4右4;3月3日,右6左4;3月6日,右5左4,3月13日,右4左4;4月2日,右5,左3.4)。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方便、快速、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川崎病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影响全球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如高热持续不退、口腔黏膜炎、手足红肿、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症状。
然而,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常用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通过实时成像和多普勒技术,直观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川崎病患儿而言,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关于冠状动脉内径的重要信息。
根据正常儿童的冠状动脉内径,我们可以计算出Z值,以评估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冠状动脉内径Z值是通过将患儿的冠状动脉内径与正常儿童参考值进行比较,得出一个标准差得分。
通常,Z值在-2到+2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Z值小于-2表示冠状动脉内径明显狭窄,而Z值大于+2则表明冠状动脉内径明显扩大。
因此,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可以评估病变的程度。
根据研究结果,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可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未破裂囊肿、动脉壁增厚、动脉壁脱落、动脉瘤和动脉瘤闭塞。
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并在不同阶段的病变中提供定量化的信息,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此外,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在长期随访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监测患儿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趋势,并提醒医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这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非常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并不是单一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工具,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小孩冠状动脉z值计算公式
小孩冠状动脉z值计算公式冠状动脉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血管,它负责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心脏肌肉中。
冠状动脉的健康状况对人体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孩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了解和监测小孩冠状动脉的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在医学领域中,冠状动脉z值是一个用于评估冠状动脉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孩冠状动脉z值的计算公式及其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冠状动脉z值。
冠状动脉z值是通过测量小孩冠状动脉内径和体表面积来计算得出的一个指标。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小孩冠状动脉的健康状况,以及预测小孩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冠状动脉z值的计算公式如下:Z = (X μ) / σ。
其中,Z代表冠状动脉z值,X代表小孩冠状动脉内径的实际测量值,μ代表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儿童群体中的平均值,σ代表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儿童群体中的标准差。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将小孩冠状动脉内径的实际测量值转化为冠状动脉z 值,从而更好地评估小孩的冠状动脉健康状况。
冠状动脉z值越高,意味着小孩的冠状动脉内径与正常儿童相比越大,这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而冠状动脉z值越低,意味着小孩的冠状动脉内径与正常儿童相比越小,这也可能会对小孩的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通过计算冠状动脉z值,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小孩的冠状动脉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同时,冠状动脉z值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小孩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为小孩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冠状动脉z值需要依靠专业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小孩的年龄和性别来选择相应的正常儿童群体数据,以确保计算出的冠状动脉z值能够准确地反映小孩的实际情况。
总之,冠状动脉z值是评估小孩冠状动脉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冠状动脉z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孩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和专家关注小孩冠状动脉健康,并加强对冠状动脉z值的研究和应用,为小孩的健康保驾护航。
冠状动脉 诊断标准
冠状动脉诊断标准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标准。
首先,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心绞痛、呼吸困难、乏力等,其中以典型的心绞痛为主要表现。
心绞痛通常发作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饱餐后,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闷痛或压榨感,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也可放射至左肩、臂、颈部或下颌部。
此外,冠状动脉疾病还可表现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
因此,对于有典型症状的患者,可初步怀疑为冠状动脉疾病。
其次,冠状动脉疾病的体征包括心脏听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异常、心脏杂音等,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心力衰竭可表现为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不全。
这些体征对于医生来说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最后,辅助检查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电图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能够发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病变,但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对于评估心功能和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收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能够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对于指导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因此,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医生和患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最新: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缺血评估
最新: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缺血评估摘要合并冠状动脉瘤的川崎病患儿需定期接受心肌缺血的评估。
血液标志物和静息心电图在有心肌缺血症状的儿童中可能异常,而负荷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儿童,其选择取决于不同医疗机构的经验和患儿的年龄。
运动平板试验在国内应用广泛,但敏感度不及其他负荷影像学检查。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和药物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均有较高敏感度,后者在儿科临床实用可行,值得广泛推广。
负荷磁共振心肌显像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技术。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期常见的病因不明的血管炎[1]。
KD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若未得到及时评估和干预,可能进展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最终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
对于有严重心肌缺血症状的儿童,血液标志物和静息心电图有助于诊断,同时也能反应疾病的动态变化;但大多数儿童发生心肌缺血时通常无症状或一过性症状被家长忽视,血液标志物和常规心电图也无显著异常,因此为做到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并及时干预,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均建议CAA的患儿应定期接受负荷试验(负荷心电图或负荷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患儿是否存在可诱导的心肌缺血[1-3]。
本文介绍儿童常用心肌缺血的评估方法,希望帮助临床医生认识到心肌缺血的评估,尤其是负荷试验在CAA患儿随访中的重要性并正确选择应用。
1 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血液标志物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相关血液指标主要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I(TnT和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血清TnT和TnI是心肌损伤坏死的标志物,数值越高,损伤范围越广,分别在心肌损伤后12~18 h和90~120 h达峰值,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0~15 d和5~7 d。
TnT检测心肌梗死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很高,而且释放时间早,为首选的检测指标。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儿,3~6 h开始释放,如果6 h内检测阴性需在发病后8~12 h重复检测。
【儿童疾病常识】冠心病4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再灌注治疗、心脏移植。
具体的治疗措施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目的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
主要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单用或者联合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1.心绞痛发作时治疗:发作时应该迅速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的现状,防止心肌因缺血发生坏死。
服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1片(每片0.3~0.5毫克)嚼碎后舌下含服,1至2分钟后心绞痛即可缓解,如5分钟后疼痛仍无缓解可再含服1片。
服用心痛定:可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发作、抗心律失常作用。
用法为每次1至2片,每日3次症状减轻后改为1片。
2.常规药物治疗:缓解期的治疗。
a)硝酸酯类和中药合剂等扩张冠脉。
b)应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组织剂缓解冠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
c)应用ACEI类减低心脏后负荷。
再灌注治疗即采取办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主要有三种方法。
1.溶拴治疗:是通过静脉滴注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达到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目的。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起病12小时内,费用低于介入治疗,但血管再通率稍低,存在一定的出血危险。
2.介入疗法: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将球囊导管通过血管穿刺置入狭窄的血管内,在体外将球囊加压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血管恢复畅通。
这一技术应用于人体冠脉,可保证冠脉的通畅,增加了心肌的血供,降低心肌梗塞等引起的病死率。
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CABG的主要原理是使用自身血管(乳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大隐静脉)在主动脉和病变的冠状动脉建立旁路(“桥”)使主动脉内的血液跨过血管狭窄的部位直接灌注到狭窄远端,从而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运动治疗相关整本阅读:/ebook/10d5893dba1aa8114431d937.html体育锻炼是冠心病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和死亡率。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1.PCI:适应证:有明显缺血症状、体征,或各种负荷试验有缺血 表现,或者虽无缺血表现,但冠状动脉重度狭窄≥75%),有进展成 严重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患儿。
禁忌证:多发性冠状动脉病变,或对侧冠状动脉有显著狭窄或闭塞, 或冠状动脉开口部位病变,或冠状动脉长段病变。
PCI 技术包括:血管内溶栓、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 架植入术和旋磨消融术。PCI 术后3~6个月需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 治疗效果,且必须继续抗血栓和抗血小板治疗。目前其术后再狭窄 率、远期效果的数据均有限。
Kobayashi 评分法 2006 年 Kobayashi 等提出关于KD的高危评分体系。
1、血钠≤133 mmol/L (2分);
2、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0 U/L(2分);
3、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2分);
4、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开始治疗时间在病程 4 d 内(2 分);
1.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计数在川崎病急性期可出现轻度降低,但恢复期升高,这 种血小板高聚集性状态持续至少3个月,偶尔持续1年,因此,对即使没有冠状动 脉病变解剖形态异常的患儿也建议应用小剂量抗血小板药物3个月。对有冠状动脉
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形成者,应持续服用小剂量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缺血性心脏病 及血小板激活引起的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移植手术比较稳定的年龄为学龄期或
以上,对幼儿施行手术要慎重考虑,最好药物
维持到学龄期且运动水平有所提高时再手术。
但对严重病例也可在婴幼儿期选择手术治疗。 日本资料显示,移植血管的10年通畅率可达 90%以上,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川崎病冠脉病变的高危因素 Harada评分法 Harada评分包括以下几方面: 1、年龄<1 岁; 2、男性患者; 3、血浆白蛋白<35g/L; 4、红细胞压积(HCT)≤0.35; 5、 C反应蛋白(CRP)≥+++; 6、 外周血白细胞 (WBC) 计数≥12 × 109/L; 7、 血小板计数<35 × 109/L。 满足以上 7项中的 4项 (即 4分以上) 为高危人群。在国内进行的一项研究中 发现, Harada评分的相关因素中, WBC计数、 HCT、 CRP均与川崎病合并 冠脉病变密切相关, 其中主要危险因素是 CRP。研究中还发现评分大于 4 分者, 冠脉病变的发生率较高, 提示 Harada评分可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 病变的一项预见性指标。
表3 冠状动脉疾病筛查表
测试项目
标准值
得分 备注
年龄 男≧45岁,女≧55岁
1
父亲或男性亲代中有人在55岁前
家族史 母亲或女性亲代中有人在65岁前
1
发生心肌梗塞,接受过冠状动脉重建术或猝死。
吸烟 的运动,至少三个月内每周锻炼三天,
生活方式
1
运动强度达到40%~60%最大摄氧量/心率储备)
血清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 >60mg/dl(1.55mmol/L)
-1
醇水平高
总分
风险级别:低危(≦1) 中危(≧2) 高危(出现症状或已知心脏病、肺病或代谢疾病)
体重指数 BMI≧30
肥胖 男腰围>102cm(40英寸)
1
女腰围>88cm(35英寸)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
1
分两次测试或口服降压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130mg/dL(3.37mmol/L)
血脂异常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40mg/dL(1.04mmol/L)
1
或目前服降脂药或血清总胆固醇>200mg/dL
空腹血糖:
100mg/dL(5.50mmol/L)≦空腹血糖<126mg/dL(6.93mmol/L)
前驱糖尿病 或葡萄糖耐量降低(IGT):
1
140mg/dL(7.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
(OGTT)值<200mg/dL(11.00mmol/L)至少需测2次
儿童冠状动脉疾病32例临床分析
儿童冠状动脉疾病32例临床分析崇梅;韩玲;刘迎龙;金梅;顾虹;程沛;苏俊武;贺彦【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冠状动脉疾病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和治疗儿童冠状动脉疾病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儿(不包括复杂心脏畸形合并冠状动脉异常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3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儿进入分析,男20例,女12例,年龄1个月至18岁.经ECG、超声心动图、64排CT和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0例(31.2%),8例以心力衰竭起病,其中长期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均行外科手术移植左冠状动脉,1例术后死亡,余9例术后随访临床症状好转,左室缩小,二尖瓣反流减轻;冠状动脉瘘13例(40.6%),9例以心脏杂音、4例以心力衰竭起病,外科手术行瘘缝扎或补片治疗12例,介入治疗1例,术后随访仅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6例(18.8%),出现左心扩大、心肌缺血征象,予长期抗凝等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3例(9.4%),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予降胆固醇、改善心肌缺血等药物及饮食控制治疗,随访病情尚稳定,无明显加重.结论儿童冠状动脉疾病少见,先天性包括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和冠状动脉瘘,后天性以高胆固醇血症和川崎病累及冠状动脉多见,对于有左心扩大和心肌缺血表现者,应重视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Objective To study the etiological spectrum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ldren. 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32 children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not including complex cardiac mal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abnormalities )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Thirty-two childre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20 males and 12 females aged from 1 month to 18 years. The diagnosis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ECG,echocardiography, 64-slice CT or angiography. Anomalous origin of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 with heart failure was found in 10 cases( 4 cases misdiagnosed as 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 1 case as dilated cardiomyopathy, 2 cases as severe mitral regurgitation ) and needed immediat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left coronary artery reimplantation;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was found in 13 cases, onset with heart murmur ( 9 cases ) and heart failure ( 4 cases ), 12 cases underwent surgery for ligation or pericardial patch of the fistula, and 1 case was given transcatheter closure. Kawasaki disease( KD ) with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was found in 6 cases, the patients appeared as left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with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Familial hypereholesterolemia was iound in 3 cases with manifestation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pharmaceutic drugs for lowing lipids and improving myocardial ischemia as well as diet therapy. Conclusions Anomalie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in children are rare.Congenital coronary anomalies include anomalous origin of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 and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acquired abnormalities of the coronary vessels in children are KD and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The clinical background of children with left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and/or myocardial ischemia indicates thepossibility of suffering from the diseases above. Early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y may be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prognosis.【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12(007)003【总页数】5页(P216-220)【关键词】儿童;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瘘;川崎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作者】崇梅;韩玲;刘迎龙;金梅;顾虹;程沛;苏俊武;贺彦【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冠状动脉疾病在儿童中少见,或以孤立性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或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存在(如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等合并冠状动脉异常)。
冠状动脉病的危害
冠状动脉病的危害
冠状动脉病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脏,导致心脏的供血出现问题,所以患上冠状动脉病这种疾病以后患者时常都处于危险的状况,如果心律不齐或是心力衰竭的话是非常危险的,这样导致死亡的人有很多,所以这种疾病也需要重视起来,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冠状动脉病的危害。
当冠状动脉较大的分支完全或几乎完全堵塞时,相应的心肌因得不到血液的供应而坏死,就会发生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时有胸痛,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更加剧烈。
与心绞痛不同的是没有一定的诱发因素,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达几小时甚至1~2 天,范围也较广,可波及前胸与中上腹部。
严重的可有休克、心力衰竭、心律不齐、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心肌梗塞发生时有一系列特殊的心电图变化,同时血清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与肌酸磷酸激酶等含量增高,这两项检查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很有价值。
冠状动脉硬化时,心肌缺血,心功能减退,甚至心力衰竭。
此外,也常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如果患了冠状动脉疾病而不予治疗,动脉阻塞情况会日益严重。
接着,供应心脏的血液会大量减少,会有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而且可能因此死亡。
不过,即使是在心脏病大发作之后,心脏还是可能恢复到相当健康的程度。
但有时候由于心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使得它的泵血功能减弱了,这会造成心力衰竭。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冠状动脉病的危害的介绍了,治疗冠状动脉病的方法比较多,严重者是需要接受手术的,但是任何一种手术都会有风险出现,所以在手术之后也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降低风险,患冠状动脉病以后也需要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
Z值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价值(全文)
Z值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价值(全文)众所周知,川崎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之一,主要为中等血管的血管炎表现,故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是其最严重的临床并发症[1]。
韩疆[2]探讨24例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时发现,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占58.3%,说明小儿川崎病时心血管损害占首位。
日本自1970年以来,对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每两年调查1次,并更新数据,最新的第22次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川崎病发病年龄66.2%小于3岁,其中9~11月龄为发病高峰期;4.6%患儿在首诊时就发现了CAL;在疾病急性期CAL的发生率为6.99%,瓣膜损伤为1.66%;冠状动脉瘤为0.91%,心肌梗死率为0.004%[3]。
目前对CAL最普遍的检查为非侵入性的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但ECHO不能探及冠状动脉的远端扩张,探测右冠状动脉敏感性较低,无法显示冠状动脉侧支的小动脉瘤[4],且与超声设备、技术水平及经验有关[5]。
Singh等[6,7]报道,由于诊断方法问题,也许大多数病例仍然被遗漏。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可以达到无创性准确诊断,但需要较高的技术及设备要求[8]。
冠状动脉MR造影可无创性评估川崎病CAL时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近端,成为研究焦点[9,10],但检查时间长,技术还不成熟。
经导管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目前被认为的诊断金标准[11]。
然而CAG为有创性检查方法,操作风险大,且需要麻醉配合、技术要求及费用均较高。
200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用冠状动脉内径所得到的Z值来判断CAL 得到认可,定义为任何冠状动脉,只要内径Z值≥2.5即为异常[12]。
而我国2012年《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提出Z值≥2.0则判断为异常[13]。
Ronai等[14]指出Z值评分常用于川崎病CAL的临床决策,包括治疗、抗凝,以及随访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儿童冠脉内径标准
儿童冠脉内径标准儿童冠状动脉内径的大小和形态在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了解儿童冠脉内径的标准对于评估儿童心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冠脉内径的标准,包括内径大小、正常范围、异常标准、诊断意义、治疗干预、随访监测和预防保健等方面。
一、内径大小儿童冠状动脉内径的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一般来说,新生儿冠状动脉内径较小,大约在1-2mm之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内径逐渐增大,到青春期时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正常范围正常儿童冠脉内径的大小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段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各年龄段中,冠状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是:左冠状动脉主干2-3mm,前降支2-3mm,回旋支2-3mm。
如果冠状动脉内径在这个范围内,通常认为属于正常范围。
三、异常标准如果冠状动脉内径超出正常范围,就可能提示异常情况。
一般来说,冠状动脉内径大于正常范围的1.5倍以上,或者冠状动脉扩张超过邻近部位,或者冠状动脉与相邻血管的比例失调,就可以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
四、诊断意义儿童冠脉内径的测量对于评估心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量冠脉内径的大小和形态,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的发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扩张等异常情况,为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依据。
五、治疗干预对于确诊为冠状动脉扩张的儿童,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轻度扩张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随访观察;对于中度或重度扩张,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等干预措施。
六、随访监测对于存在冠状动脉扩张或其他心脏疾病的儿童,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
通过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了解病情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预防保健预防心血管疾病要从儿童期开始。
家长应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保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孩子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
2020年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完整版)
2020年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完整版)摘要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已成为发达国家及我国许多地区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之一。
2012年"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的发表对我国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
2020年修订版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进展,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川崎病于1967年被首次报道,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已成为较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之一。
2012年我国专家首次发布"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对我国川崎病患儿CAL的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川崎病CAL的临床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日本循环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亦相继更新了川崎病冠状动脉后遗症的诊断和处理相关指南。
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川崎病CAL的临床诊治水平,改善患儿预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19年6月启动了"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的修订工作,多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讨论,提出此修订版建议。
一、川崎病CAL的病理特点川崎病存在3种相互关联的血管病变过程:急性自限性坏死性动脉炎(necrotizing arteritis, NA)、亚急性或慢性(subacute/chronic, SA/C)血管炎和管腔肌成纤维细胞增生(luminal myofibroblastic proliferation, LMP)。
NA是与川崎病发病同步的血管内皮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呈自限性过程,开始并结束于发热的2周内。
NA开始于内皮,并依次破坏内膜、内弹力层、中膜、外弹力层和外膜,形成囊状动脉瘤,可导致动脉瘤破裂或血栓形成,是川崎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分子肝素经皮下注射给药安全,无 需定期监测。部分学者提倡在婴儿治 疗中可运用低分子肝素代替华法林。
Takayasu动脉炎
1.又称高安血管炎、无脉症、特发性主动脉炎,是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主要侵犯大动脉及其分支,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 炎症闭塞性疾病。可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的缺血 性症状及无脉症;
辅助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表现
1. 冠状动脉瘘因瘘管粗细不等、瘘口大小不一、血管走行复杂多 变等原因,有时对于超声诊断具有一定困难。
2. 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瘘起始部位,形态及血液分 流部位和分流程度,从而对本病作出准确的诊断,因此冠状动脉造影 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金指标。其主要表现为异常的冠状动脉及其分 支增粗、迂曲,严重者可以呈瘤样扩张,通过异常的通道,血流可 分流入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心脏大静脉及冠状静脉。
• 临床分型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 种类型: 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 — 头部、上肢受累 胸-腹主动脉型 — 下肢受累 广泛型 — 广泛受累 肺动脉型 — 肺动脉受累为主,单纯者少见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非特异性
1. ESR:反映TA活动的重要指标,疾病活动时,ESR增快 2. CRP:临床意义同ESR,为反映疾病活动指标之一 3. ASO:部分近期有链球菌感染者可出现阳性反应 4. PPD:部分患者有结核感染或活动性结核,PPD可呈阳性 5. 其他:少数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白细胞增高或血小板增高,也为炎
体征
心前区可闻及Ⅱ-Ⅲ级连续性杂音,有时可伴有局 部震颤,杂音最响部位与动脉瘘口部位有关。如冠 状动脉-右室瘘,杂音以胸骨左缘第4、5肋间为著; 冠状动脉-右房瘘,杂音以胸骨右缘第2肋间为著。
辅助检查
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三分之二患 儿有心电图改变,包括心肌缺血、心 梗、心脏大、心律失常
胸片:三分之二患儿可见心脏肥大, 16.5%患者肺血增多
辅助检查
心电图显示:Ⅰ、avL、 V5、V6出现异常Q波。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
1. 左冠状动脉与主动脉无正常连接,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可 正常或轻度增宽;
2. 肺动脉左侧或后侧近肺动脉瓣处探及异常血管开口或异常注入 肺动脉的连续分流信号,以舒张期为主,流速一般不超过 2.5m/s;
3. 左冠状动脉内血流逆向灌注;
临床表现
球结膜充血 草莓舌
口唇皲裂 颈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
肢端膜状脱屑
肢端硬性肿胀
皮肤多型红斑
卡介苗接种处红斑
辅助检查
典型川崎病超声心动图表现
1. 冠状动脉炎:二维上可见冠状动脉壁的灰度增强、扩大、发生率 约为50%。
2. 冠状动脉瘤:可单发或多发,远端动脉瘤常与近端动脉瘤并存, 孤立性远端动脉瘤罕见,动脉瘤可呈囊状、梭状或管状,严重 者可发生血栓,管腔闭塞及心肌梗死,少数发生瘤体破裂。
结构性异常
冠状动脉瘘
1. 指左、右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
直接与心腔或大血管异常交通。
2. 由Krause于 1865年首次描述, 占 先天性心脏病的0.4%,是冠状动脉 先天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几乎占 一半。
3.该病主要为先天性,也可为获得 性,如外伤、感染或医源性等。
冠状动脉先天畸形
先天性冠 状动脉瘘
3. 缺血性改变:可表现为节段性或整体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心脏射 血分数下降。
4. 其他:可显示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及乳头肌功能不 全。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增宽
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增宽
治疗
对于轻度冠脉病变,在运用小剂量阿 司匹林时,可联合运用其他抗血小板 药物,如潘生丁、氯吡格雷等。
右冠状动脉-右室瘘
辅助检查
冠状动脉CT表现
1. 受累的冠状动脉和/或其发出的侧支血管瘤样扩张或局限性狭窄, 迂曲走行形成血管网,并最终汇入异常心腔或血管;
2.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可出现“射血征” “射血征”指异常分支血流经瘘口呈柱状喷射入背景呈低密度的肺
动脉内。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1. 图1 A-C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A、B示左、右冠状动脉圆锥支发出侧枝血管于肺动脉周围形成畸形血管团;C示迂曲血 管团末端形成局限性瘤样结构在肺动脉主干内形成典型“射血征”。 2. 图2 A-C示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A示右冠状动脉圆锥支分别向后、前发出两支,向后者迂曲走形,末端向前膨大形成 瘤样结构;向前者血管分支增多,迂曲走形,形成畸形血管团,注入肺动脉主干;B、C示迂曲血管团末端形成瘤样结构 并以窄束血流汇入肺动脉主干,形成典型 “射血征”。
临床表现
1. 持续5d以上的发热、球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弥漫 性潮红、颈部淋巴结 肿大、指(趾)端硬性水肿及膜 样脱皮为主要表现;
2. 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较为突出及严重,主要累及 中等大小的血管
3. 冠状动脉受累较为突出:冠状动脉扩张、瘤形成 、狭窄、血栓及心肌梗死等
4. 有一定病死率,甚至导致患者猝死。
3. 主要类型: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最为常见; 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双侧冠状动脉均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附加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常见临床表现
婴儿在出生后2-4个月即可出现喂奶或排便时呼 吸困难、烦躁、哭闹、面色苍白、大汗,甚至意 识丧失等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表现,易被误认为 为婴儿胃肠绞痛。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最常累及右冠
状动脉,约占60% ;累及左冠状动脉, 约占40%;累及双侧者不足5% 。
瘘口开口最常位于右心室,约占45%; 其次为右心房,约占25% ;肺动脉约占 15% ; 开口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不足10 %。
临床表现
症状
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大小及方向。 一般在儿童期多无症状,成年后可出现心悸、乏力、 心绞痛,活动后气促和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 表现。
尖部室壁瘤; 4. 可继发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表现为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超声心动图检查
辅助检查
CT及冠脉造影可直观显 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 动脉;右冠状动脉扩张, 血流经侧枝循环流入左 冠状动脉。
Hale Waihona Puke 治疗冠状动脉异常起 源患者明确诊断后 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分布与走形 异 常
冠状动脉心肌桥:
后天性-冠状动脉疾病
Takayasu动脉炎
川崎病
儿童超重与肥胖、 吸烟、遗传等高危 因素与成人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
家族性高胆 固醇血症
川崎病
川崎病
1.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2. 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 尤其是冠状动脉,可引起冠状动脉瘤以及冠状动脉狭窄、 血栓、闭塞,从而进展为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等; 3. 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冠状动脉疾病。
➢ 部分冠脉走形于心肌内,心肌收 缩时这部分冠脉受压
➢ 根据狭窄程度可分为三级: <50%—Ⅰ级,50%—75%—Ⅱ级, >75%—Ⅲ级
➢ Ⅰ级不需要治疗; Ⅱ级可用β-受 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 若效果不好,可行手术治疗;Ⅲ 级需行手术治疗
数目异常
-单—冠状动脉 ➢ 最罕见的冠状动脉变异之一; ➢ 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03%; ➢ 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符合上述6 项中的3项者可诊断。 此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 别是90.5%和97.8%。
2006年,欧洲风湿病联盟 及欧洲儿科风湿病学会诊 断标准
主动脉或者其主要分支的影像学 检查结果异常,同时伴有至少下 列4条诊断标准中的1条: (1)外周动脉搏动减弱伴有或不 伴肢体间歇性跛行; (2)双上肢收缩压差大于10 mm Hg; (3)大动脉及(或)其主要分支听 诊区可闻及血管杂音; (4)高血压(以儿童的正常参考范 围为依据)。
治疗
• 治疗应首先判断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根据病情轻重选择用药 • 活动期病例--激素+免疫抑制剂
强的松0.5-1.0mg/(kg·d),逐渐减量至5-10mg/d后维持一段 时间;甲氨蝶呤,10-15mg/(m2·次)口服,每周1次。 • 病情难予控制且反复活动者(如高热不退、动脉阻塞症状加重者) 甲泼尼龙+环磷酰胺 以控制活动,延缓进展,对大多数患儿有 效 • 控制感染--抗结核/抗链球菌/抗病毒 • 对症治疗--扩血管/强心/利尿/抗凝/溶栓等 治疗 • 慢性静止期且阻塞症状严重影响功能者
3. 20%累及冠状动脉。
临床表现
• 全身:发热、食欲不振、多汗、体重下降、肌痛、关节炎、结 节红斑等,可急性发作,也可隐匿起病
• 局部: 病变近端高血压,远端缺血。按受累血管不同有头痛、 头晕、晕厥、视力减退、四肢间歇性活动疲劳,肱动脉或股动 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锁骨、下腹部、肾区血管杂音,两 下肢收缩压差>10 mm Hg
4. 室间隔内无或有少量冠状动脉侧支血流 —— 由于幸存至1岁以后的患者均已拥有足够的侧支循环,因 此该征象可作为1岁以后患者超声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最 显著标志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非特征性表现
1. 左室乳头肌(主要是前外侧乳头肌)缺血性纤维化,回声增强, 增厚率降低,可伴二尖瓣脱垂和反流;
2. 左室扩大,心功能低下; 3. 室壁运动异常,尤以左室前壁、侧壁明显,部分患者可合并心
分类
冠状动脉疾病
先天性 冠状动脉变异
后天性 冠状动脉疾病
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变异
起源
分布与走形 数目
结构
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1. 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先天畸形,发病率在新生儿约1/30万,占 先天性心脏病的0.24% —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