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最新-功和能教案3 精品

合集下载

功的物理教案5篇

功的物理教案5篇

功的物理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取教材《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功和能”部分,具体包括:2.1节“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2节“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以及2.3节“动能和势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物理过程中的功率。

3. 引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及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计时器、演示用滑轮组等。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是如何使物体发生位移的”。

2. 教学新课:(1)讲解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定义。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介绍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4)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3. 随堂练习:(1)计算给定物理过程中的功。

(2)计算给定物理过程中的功率。

(3)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实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计算公式。

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

3. 动能和势能的含义、转化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功。

(2)计算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功。

(3)根据给定条件,计算功率。

(4)分析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答案:(1)W = F × s(2)W = ∫F × ds(3)P = W / t(4)动能转化为势能,势能转化为动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探讨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实例。

(2)研究动能和势能的守恒定律。

(3)了解现代科技中与功、功率相关的研究成果。

功的教案高中物理

功的教案高中物理

功的教案高中物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3. 能够理解功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功与能量的转化。

教学准备:
1. 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装置,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功的计算方法;
3. 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功的理解程度;
4. 复习资料,让学生对前期学习内容有所回顾。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视频或动画引入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力和位移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物理量。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功的定义和公式;
2. 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功;
3. 引导学生思考功与能量的关系。

三、实验(20分钟)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力在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作的功,并让他们计算功的大小。

四、练习(15分钟)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检验他们对功的理解程度。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让学生讨论功的应用场景,并总结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理解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

在复习和巩固阶段,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功的理解。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教案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功和能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理学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1.1.2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1.3 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功的定义与计算2.1.1 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

2.1.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为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1.3 功的单位:焦耳(J),1J = 1N·m。

2.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2.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 = 1/2mv²,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

2.2.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2.3 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教学内容3.1 功的概念和计算3.1.1 讲解功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功的计算过程。

3.1.2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练习题,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3.1.3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3.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2.1 讲解动能、势能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2.2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练习题,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2.3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4.1.2 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原理,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4.1.3 学会运用动能、势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4.2.1 通过实验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

4.2.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高中物理能量和功教案

高中物理能量和功教案

高中物理能量和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能量和功的概念及关系
2. 掌握能量和功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能量和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能量的概念和分类
2. 功的概念和分类
3. 能量和功的关系
4. 能量和功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量和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能量和功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简明扼要地介绍能量和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示例分析,通过实例演示能量和功的计算过程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加深对能量和功的理解
4. 讨论交流,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能量和功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能量和功的概念
2. 讲解:介绍能量和功的概念、分类及关系
3. 分析:通过示例分析能量和功的计算方法
4. 实验: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和功的关系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能量和功的理解
6. 总结:归纳能量和功的关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教学评估
1. 口头提问: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能量和功的理解
2. 练习测试:设计一些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能量和功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能量和功的概念及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能量和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功》。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的单位;3. 功的正负;4. 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5. 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及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2. 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学中的功;2. 新课讲解:介绍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功的性质,通过示例讲解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4. 练习巩固: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讲解;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的单位;3. 功的正负;4. 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5. 功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a. 一个人用10N的力提起了1kg的水,高度为2m;b. 一个人用6N的力推了一辆自行车,行驶了10m。

2. 答案:a. 功= F × s = 10N × 2m = 20J;b. 功= F × s = 6N × 10m = 60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功的概念,通过课堂讲解、互动、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及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设备、运动训练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功》。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第一篇: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功和能一、教学目的:1.知道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

3.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为后面定量地描述动能和势能及机械能做好准备二、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

2.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本节的难点。

3.能源问题是本节课对学生的一个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方法:演示、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具:滚摆、皮球、重物、弹簧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关于能的初步知识,请说出学过哪几种形式的能?(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由什么量来量度呢?板书课题:第三节功和能(二)进行新课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物体能够做功的例子。

(1)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做功,说明流动的河水能够做功。

(2)人们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把木桩打入地里,说明被举高的重锤能够做功。

(3)风吹着帆船航行,流动的空气能够对帆船做功。

(4)运动着的钢球打在木块上,能把木块推走,运动的钢球能够做功。

(5)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弓能把箭射出去,说明拉弯的弓能够做功。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能够做功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做功的本领-----能)1.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提问:我们知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那么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讨论:(1)只有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把一个滚摆悬挂在框架上,用手捻动滚摆使悬线缠在轴上,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放开手,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放开手,在下落过程中,滚摆的动能增加,同时滚摆的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对滚摆做了功.重力对滚摆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同理,在上升过程中,滚摆克服重力做功,滚摆的重力势能就增加,滚摆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2)只有弹力做功时,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演示]拿一根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另一端上放一小球并压缩.待静止后放手,小球将被弹出去.观察小球离开弹簧前弹簧的形变及小球的运动情况,并思考弹性势能和动能的变化.分析说明:被压缩的弹簧放开时把小球弹出去,小球的动能增加,同时弹簧的势能减少.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3)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实例]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分析说明: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列车的机械能增加,同时机车的热机消耗了内能.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机械能与化学能的转化. [实例]用手抛出一个皮球.分析说明:你用手抛出一个皮球,对皮球做功的时候,皮球获得动能,同时贮存在你体内的化学能减少,你抛球时做的功越多,皮球获得的动能就越多,你体内的化学能减少的也就越多.实际上,皮球获得的动能是由体内减少的那部分化学能转化来的,而且你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皮球的机械能.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实例]起重机提升重物。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和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功和能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能够分析物体的机械能转化过程。

教学内容:
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3. 功和能的关系;
4. 机械能守恒原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功的概念,并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2. 介绍能的概念及能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讲解功和能的关系,并进行实例分析。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对功和能的疑问;
2. 讲解机械能守恒原理,并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
3.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课堂小测验。

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举例子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和课堂小测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多媒体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和图片。

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和课后思考题;
3. 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功和能的掌握情况。

最新高一物理功教案5篇

最新高一物理功教案5篇

最新高一物理功教案5篇最新高一物理功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学科结构体系;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一物理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二)新课讲述————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高一物理功教案(篇2)【学习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功能关系导出动能的定义式,并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功能关系导出势能的定义式,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3.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阅读指导】1.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它在某时刻的速度为v1,那么它在该时刻的动能Ek1=__________,某时刻这个物体的速度变为v2,那么它在该时刻的动能Ek2=________,对于同一物体,速度的大小变化动能就会变化,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动能也是描述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动能是_______量(填“矢”或“标”)。

2.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功和能 教案

高中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功和能 教案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知道概率波的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总结前面所学知识,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并进一步指出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分析二:教材中内容要求较低,学生掌握部分以记忆为主。

教法建议
建议:可以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教学设计示例
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重点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教学难点
: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示例:
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光波能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那么光波到底是波还是粒子呢?),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思考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探究活动
题目:光学发展史
组织:个人
方案:科普
论文
评价:科普性
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功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3.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相关示意图。

2.准备教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功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功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10分钟)
1.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介绍功的单位和量纲。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1.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功。

2.学生根据示例练习计算功的方法。

四、教学实验(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移动的功。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做功的大小。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功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意义。

六、总结复习(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实验的设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功和能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功和能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功和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掌握动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定理。

3.能够运用功和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动能的概念及动能定理。

2.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动能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机械能概念,如:机械能包括哪两部分?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和能。

2.功的概念(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其中F为作用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的夹角。

(3)讨论功的单位:焦耳(J)。

3.功的计算(1)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恒力做功。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变力做功?4.动能的概念(1)讲解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的计算公式:E_k=1/2mv^2,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5.动能定理(1)讲解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6.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错误。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并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8.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功和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动能定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五、教学拓展(1)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2)引导学生运用功和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跳高运动员要助跑?为什么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会越来越快?(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动能定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 7.2《功》教案3 新人教版版必修2

高中物理 7.2《功》教案3 新人教版版必修2

第二节功教学设计
提出两种处理方法既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求弹簧弹力的功目的是为了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但是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需要教师
引导到位。

通过例1主要是为了引入第二部分的教学。

功是标量,学生很容易回答,但理解并不深,所以需要学生说
明原因并证明。

通过例2引入第三部分的教学。

设置练习1为了说明力F对物体做功,只跟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以及两者的夹角有关,而与物体受力后通过这段位移做什么运动、是否还受其他力等因素无关,且力F与l必须具备同时性。

设置练习2强调对功的正负的理解。

设置练习3为了练习求解总
功。

高一物理教案 功和能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功和能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功和能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功和能教案
功和能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了解功的性质和作用,学会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人提水、斜面推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功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教学新课:(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解析。

(3)分析正功和负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实质。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有关功的实例,并计算功的大小。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斜面推物体时的功。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

3. 正功和负功的概念: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力做正功;方向相反时,力做负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情况下力所做的功:一个人用50N的力向上提10N的物体,移动了5m。

(2)一个物体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已知斜面高1m,斜面长2m,求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1)W=FS=50N×5m=250J。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第一章:功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1.2 教学内容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1.3 教学步骤1. 引入功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功的存在2. 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功的计算方法3. 介绍功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功的量纲4.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第二章:能量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守恒定律2.2 教学内容能量的定义和分类能量的单位能量的守恒定律1. 引入能量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能量的存在2. 讲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能量3. 介绍能量的单位,让学生了解能量的量纲4. 讲解能量的守恒定律,让学生了解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第三章:动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动能的应用和实际意义3.2 教学内容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动能的单位动能的应用和实际意义3.3 教学步骤1. 引入动能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动能的存在2. 讲解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动能的计算方法3. 介绍动能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动能的量纲4.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动能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第四章:势能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势能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势能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势能的定义和分类势能的单位势能的应用和实际意义4.3 教学步骤1. 引入势能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势能的存在2. 讲解势能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势能3. 介绍势能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势能的量纲4.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势能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证明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5.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证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5.3 教学步骤1. 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机械能守恒的现象2.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证明,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原理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4.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能量转化的概念能量守恒定律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6.3 教学步骤1. 复习能量转化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能量的转化过程2.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原理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能量转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第七章:生活中的能量守恒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能量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7.3 教学步骤1. 引入能量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与生活的关系2. 提供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能量守恒现象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实例中的能量守恒原理及其应用和实际意义第八章:功和能的综合应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功和能的综合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运用功和能知识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功和能的综合应用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8.3 教学步骤1. 讲解功和能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 提供实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例中的功和能问题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互相学习和提高第九章: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9.2 教学内容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原理实验和问题解决9.3 教学步骤1. 复习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守恒过程2.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现象3. 提供问题,让学生运用机械能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巩固所学的功和能知识让学生通过复习,提高对功和能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0.2 教学内容总结和巩固所学的功和能知识复习题目的讲解和讨论10.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功和能知识,巩固对功和能概念的理解2. 提供复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3. 讲解复习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解析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量的定义、分类和守恒定律动能、势能的定义、计算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概念及应用生活中的能量守恒现象观察和分析功和能的综合应用问题解决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原理及实验验证总结和巩固功和能知识,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能量的概念及转化和守恒定律3. 功和能的关系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难点:功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和能的概念。

3. 运用例题解析,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能量转化守恒定律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

3. 讲解能量的概念,阐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 分析功和能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功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5. 运用例题,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和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

10. 定期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对功和能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功和能的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功和能知识的长期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力学实验器材,如杠杆、滑轮等。

3. 多媒体课件:功和能的相关动画演示。

4. 网络资源:有关功和能的案例分析、拓展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功优质课教案优秀

功优质课教案优秀

功优质课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中的“功”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使学生了解功与能的关系,为后续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性质及其与能的关系。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物体受力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 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3. 实践情景引入:(1)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小车移动距离,让学生直观感受功的计算;4.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典型例题,逐步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移动一定距离的功;(2)分析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如何计算变力对物体所做的功?2. 功与能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哪些?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与应用2. 功的计算公式的掌握与运用3. 功与能关系的深入理解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与应用实践情景引入是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抽象出物理概念的重要环节。

在引入环节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提起重物、推动小车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功和能●本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二、能力目标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问题.2.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教学重点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教学难点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具体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教学方法实验法、举例法●教学用具投影片、CAI课件●教学过程首先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功来量度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一、复习导入1.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引入初中我们已初步学会功和能的有关知识,对功和能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二、新课教学(一)能的概念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并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画面上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板书)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5.结合学生所举的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例如:有形变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等.6.①演示:把弹簧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物体,用力向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②分析:拉下物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松手释放后,弹簧缩短,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具有了动能,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即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③总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7.用多媒体展示几种现象,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①水冲击水轮发电机发电.机械能→电能②太阳出来,照耀森林.太阳能→生物能③傍晚,电灯亮了.电能→光能(内能)过渡引言:上边我们分析了几个能量转化过程,并且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做功.那么:功和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二)功和能的关系1.用多媒体展示下边几个过程①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②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冲击水轮机,带动水轮机转动.③火车在铁路上前进.2.师生共同分析①中人对重物做功的过程中,人的生物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对水流机冲击,带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而做功,水流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火车前进而做功,把油和煤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把内能转化为火车的机械能.在上述过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且都伴随着做功过程并板书,做功使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过渡:那么在能量转化中,能量的转化和所做的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举例说明①举重运动员把重物举起来,对重物做了功,重物的重力势能增加,同时,运动员消耗了体内的化学能,且运动员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②被压缩的弹簧放开时把一个小球弹出去小球的动能增加,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且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归纳得到: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板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过渡:通过上述分析:功和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4.老师概括功和能的不同①功是和物体的运动过程有关的物理量,是一个过程量.能是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的物理量,是一个状态量. ②做功可以使物体具有的能量发生变化,而且物体能量变化的大小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的.但功和能不能相互转化.三、巩固练习1.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功就是能,功可以转化为能B .做功越大,物体的能越大C .能量转化中,做的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多D .功是物体能量的量度2.运动员将质量为150 kg 的杠铃举高2米:①运动员做了多少功?②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重力势能?[1.C 2.①3×103 J ,②3×103 J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并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运用功和能的观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作业(一)阅读课文,掌握功和能的关系(二)思考题1.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形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长为2a ,宽为a ,若要把它从图中所在的位置直立起来,外力至少要做多少功?2.挂在竖直墙壁上的长1.80 m的画,画面质量为100 g,下面画轴质量为200 g,令将它沿墙缓慢卷起,g取10m/s 2,需做_____J 的功. 参考答案: 1.mga 2)15( 2.45 六、板书设计。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73功和能动能 精品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73功和能动能 精品

第三节功和能动能[教学目标]本节是过度性的一节,目的在于阐述本章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知道如何定量的研究机械能,为后面两节定量地讲述动能和重力势能作好准备。

[教学难点]功和能的概念都比较抽象,特别是有关能量的概念。

[新课教学]功和能的关系揭露了功的本质,可使学生对功的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这一规律非常抽象,所以学生接爱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要通过一些简单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明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动能的表达式就顺理成章了。

为了巩固学生对功和能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可再初步研究各种做功的物理情景下,物体动能的变化。

这就为以后深入研究功能关系的转化,打下良好基础。

1.功和能:⑴能的最基本性质:在初中我们就已经研究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能,也研究了各种能量的转化。

如水流的机械能,带动水轮机发电,这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能电后,把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大力发电是把热能转化成电能,电热取暖则又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你能再举些其它能的转化吗?)这些现象都告诉了我们各种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在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是守恒的。

这就是能的最基本性质。

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功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利发电是通过水流对水轮机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火力发电是通过蒸汽膨胀推动蒸汽轮机做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汽车刹车是磨擦阻力做功,使汽车动能减小的;……(你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而这些能量的转化的多少,都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

因此功是物体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动能: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必须受有外务的作用,那么这个外力做了多少功,就表示了有多少其它形式能量转化为物体的动能了。

我们利用这个办法可求出物体的动能。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静止物体,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开始运动,经过一段位移S,达到速度为 。

在此过程中:SF W E E S F W k k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物体动能外力做功 a S asma F 22;22υυ=∴==而 22212υυm a ma E k =⨯=则. 即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和能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的问题;
2、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五、案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新课教学
1、能的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幅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
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
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
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

(板书)
(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
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
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

例如:有形变的弹
簧具有弹性势能,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等。

(6)、①演示:把弹簧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物体,用力向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

②分析:拉下物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松手释放后,弹簧缩短,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具有了动能,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即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总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过程中守恒。

(7)、用多媒体展示几种现象,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①水冲击水轮发电机发电。

机械能—电能;
②太阳出来,照耀森林。

太阳能—生物能。

③傍晚,电灯亮了。

电能—光能(内能)
过渡引言:上边我们分析了几个能量转化过程,并且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做功,那么,功和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2、功和能的关系
(1)、用多媒体展示下边几个过程
①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
②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冲击水轮机,带动水轮机转动;
③火车在铁路上前进。

(2)、师生共同分析
①中人对重物做功的过程中,人的生物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②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对水轮机的冲击,带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而做功,水流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③火车前进而做功,把油和煤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把内能转化为火车的机械能。

在上述过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且都伴随着做功过程并板书。

(三)、巩固训练
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就是能,功可以转化为能;
B、做功越大,物体的能越多;
C、能量转化中,做的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多;
D、功是物体能量的量度。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并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运用功和能的观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功和能
1、能量是表示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的大小的物理量;
2、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3、功和能的联系:
①功和能都是标量;
②功和能的国际单位都是焦;
③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功的过程量,能是状态量。

功的大小等于转化的能量,但功不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