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第六章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2664)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
其特点是理论基础坚实、实践性很强,与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十分广泛。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多个专业必修的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和分析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与环境因素关系、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必要准备。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自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农业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较全面地掌握光、温、水、气、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意义、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物的关系;初步弄清天气与农业天气、气候与农业气候的基本知识,掌握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调节原理,学会基本的农业气象要素和小气候的观测原理、方法及气象资料的分析整理方法,明确气象条件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分析农业生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调节和改善农业气象环境条件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农业气象学基础。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大气是农业生物最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之一,农业生物的各种生命生命活动与与气象条件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研究大气与农业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生物生态生理过程、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
因此,农业气象学是学习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造林学、林木种苗培育等课程的基础和前导课程。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数学、物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光、温、水、气、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物的关系;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的变化规律;气候的形成因素;中国农业气候的特征和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调节原理。
农业气象学:第六章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灾害性天气
② 冻害 0℃以下的低温使植物遭受的危害,叫 做冻害。
③ 冷害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温度下降到植物的生
物学零度以下、0℃以上使植物遭受的危害,叫做 冷害。
④ 寒害 特指热带作物所受的低温危害。
原因:稳定的大型环流背景下,冷暖气流交汇而成。 高原南北两支气流位相不一致,它们输送的冷暖气 流正好在长江流域交汇,地面形成准静止锋。
阻 塞 高 压
阻塞高压
(2) 梅雨天气
① 梅雨 每年初夏(6至7月),我国宜昌以东(26至34°N)
的江淮流域地区有一段连阴雨天气,又称为“霉雨”。
进入梅雨称 入梅,梅雨结束称 为出梅,各地入、 出梅的时间有很大 的差异,大体上南 部早、北部迟。
从“气象万千”网站的电子万年历中可以查询入梅 和出梅日期。
② 梅雨期的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以南的西风急流消失,高原以北为西风急 流,在中国北方形成宽广的低槽,其中不断有小股冷 空气经河西走廊南下;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在20至25°N之间,其西北侧 的偏南暖湿气流与西风带的气流在江淮流域相遇,形 成静止锋; •在50到70°N一般有两个阻塞高压,一个在乌拉尔山, 一个雅库茨克,这两个阻高使东亚的环流形势变得十 分稳定。
§4 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气象灾害 一 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二 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三 气流异常导致的气象灾害
一、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1.干旱
(1)干旱的概念
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生物正常生长发育 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最 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
⑤ 霜冻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或植物
2008农业气象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10014课程名称:农业气象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对象:园艺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二、课程简介《农业气象》是一门农业与气象相结合的边缘课程,主要介绍影响农业生产的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规律以及灾害性天气和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状况等,从而为农业气候区划、农作物生产栽培等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充分发挥我国的气候资源优势,使农业生产趋利避害,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
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气象学定义及研究对象2.掌握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各含量变化规律3.大气的垂直分层4.对流层的特点(二)教学内容1.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2.大气概论(三)实践环节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2.对流层的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一章太阳辐射(一)目的与要求1.辐射地一般知识,辐射地基本定律,变化规律2.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二)教学内容1.昼夜、季节和二十四节气2.太阳辐射3.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4.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太阳及地面辐射的观测实验一、辐射度、光照度和日照度时数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作用3.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二章温度(一)目的与要求1.地表面热量平衡方程及其各项的意义2.土壤、大气的温度分布特点以及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的变化特点3.积温的用途和计算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土壤温度2.空气温度3.温度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空气及土壤温度的观测实验二、地温与气温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2.空气、土壤温度的变化特点3.积温的意义及计算方法4.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三章水分(一)目的与要求1.空气的表示方法2.水面蒸发、土壤蒸发的特点3.降水的条件4.水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空气湿度2.蒸发与蒸散3.水汽凝结4.降水5.水分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空气湿度的测量实验三、空气湿度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2.空气湿度的描述方法有哪些?3.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4.降水的条件是什么?5.空气湿度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是什么?6.如何提高水分利用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四章气压和风(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气压的变化规律2.掌握风的成因及摩擦风的变化3.掌握风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气压2.风及其变化3.大气环流和地方性风4.风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风速、风向的测定2.风是如何形成的?3.风对植物的影响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五章天气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气团、锋的概念2.掌握气团、锋面天气的特点3.掌握气旋、反气旋的天气特点(二)教学内容1.气团和锋2.气旋和反气旋3.天气预报(三)实践环节1.我国冬、夏主要受哪些气团影响,天气特点如何?2.什么叫副高?它的天气特点如何?3.花副高的变化对我国天气有何影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六章灾害性天气(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2.掌握灾害性天气危害机制及预测和预防方法(二)教学内容1.寒潮和霜冻2.低温冷害3.干旱和水涝4.梅雨5.干热风6.冰雹7.风害(三)实践环节1.什么是灾害性天气?影响你所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些?2.梅雨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天气特点?3.简述台风的结构及天气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六章灾害性天气(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2.掌握灾害性天气危害机制及预测和预防方法(二)教学内容1.寒潮和霜冻2.低温冷害3.干旱和水涝4.梅雨5.干热风6.冰雹7.风害(三)实践环节1.什么是灾害性天气?影响你所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些?2.梅雨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天气特点?3.简述台风的结构及天气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七章气候概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气候的形成因素2.掌握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划分及特点(二)教学内容1.气候的形成2.气候带和气候型(三)实践环节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子有哪些?2.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和季风性气候有何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八章中国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2.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3.了解中国气候的生产潜力(二)教学内容1.中国气候形成原因2.中国气候特征3.中国气候与哦年工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有哪些?2.简述中国气候的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九章农业气候资源(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2.了解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二)教学内容1.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2.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3.农业气候区划(三)实践环节1.气候资源有何特点?2.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如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十章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小气候形成的原因及特点2.掌握农业小气候的特点(二)教学内容1.小气候的基本概念2.农业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3.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4.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5.地形、水域小气候6.果园小气候7.防护林带的小气候效应(三)实践环节1.小气候的概念及特点?2.农田小气候的特征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十一章保护地小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保护地小气候的特征2.掌握保护地小气候的调节方法(五)教学内容1.地膜覆盖小气候2.改良阳畦3.塑料大棚4.温室小气候(六)实践环节1.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温室小气候的特征分别是什么?2.如何调节保护地小气候?(七)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六、考核(一)考核成绩闭卷考试成绩占70%(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测验、学习态度、考勤、试验。
农业气象学
(3)春分日和秋份日, δ=0 °,太阳 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照时间均为 12 小时。
(4)赤道上, φ =0 °,全年的日照时 间均为 12小时。
日照时数简表(各月15日值。单位:小时)
纬度
0o
月份
20 o
30 o
40 o
50 o
70 o
1
12.08 11.04 10.25 9.39
8.33
0
红外线
10
无线电波
波长(μm)
电磁波谱的划分
二、太阳辐照度
大气上界:地球气层外界。 太阳辐照度(E):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垂直投射的太阳能量(J/m2s)。 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 的太阳辐照度。常数为1367.69 J/m2s。 地面太阳辐照度:E’ =E0sinh⊙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作用
一、太阳辐射光谱
短波辐射 0.475 (波长0.15-4um) 包括紫外线、可 见光、红外线。 0.4 波长(um) 0.2 0.8 2.0 3.0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而变化,出现最大值时波 长为0.475um。
太阳辐射
X射线
γ射线
紫外线
大气辐射
可见光
10-5 10-4 10-3 10-2 0.4 0.76
= 1367 W . m-2
= 1.4 . 105 Lux (lx)
S0
So =1.96卡.厘米-2分-1 = 1367 W . m-2 =1.4 . 105 Lux (lx)
四季的划分
四季 天文学
二、季节
气候学 农业科学 古代民间 10-22℃ >22 ℃ 10-22℃ <10 ℃ 立春至谷 雨 立夏至大 暑 立秋至霜 降 立冬至大 寒
气象学
绪论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天气学: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称为天气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就是天气学。
气候学: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的规律,综合分析与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光热水汽等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气象学基本任务:1.农业气象监测2.农业气象预报与情报3.农业气候分区,区划,规划与展望4.农业气象措施,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手段的研究5.农业气象指标,规律,机制与模式的研究。
平行观测与联合观测法:除应用一般的科学方法外,对栽培作物而言需在进行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构成观测的同时在同地进行主要气象要素,农业小气候要素,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和田间管理工作的记载等,称为。
地理播种法能达到缩短观测年限的目的;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在确定某些作物越冬性的气候指标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组成干洁空气由氮,氧,氩,和含量不定的二氧化碳组成臭氧在20—25km浓度最大在1.5—2km的高度上空中水汽含量减少为地面的1/2,到5km高度减少为地面的1/10.水汽不仅引起大气湿度的改变,同时引起热量的转移。
气溶胶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的这些固态或液态的粒子称为。
空气污染物: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使大气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人体健康,影响或危害各种生物的生存直接或间接损害设备建筑物的现象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气象学 第六章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综合状况。 天气学:研究天气变化规律、并用于预报 天气的一门科学。 农业天气: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出现的 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对农业有一定 影响的天气过程。
天气系统
指对天气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在气 压、风、温度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上具 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如高压、 低压等。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热带海洋气团逐渐减弱, 极地大陆气团迅速增强,只需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就 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占优势。但在高空,南方仍为副 热带高压,两种高压重叠,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二.锋(front)
1. 锋的概念
锋:大气中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区,称
为锋。过渡区的厚度与气团的水平尺度相比是 很小的,可看作一个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 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有
利
西伯利亚
于
形
成
蒙古高原
蒙
古
青藏高原
高
压
的
地
形
蒙 古 高 压 实 例
§3 常见的高空天气系统
一 西风槽、脊和东风波 二 高空切变线和低涡
一.西风槽(trough)、脊(ridge)和东风波
1. 西风槽脊 在副高北侧 地区,3km 以上的西风 带。西风气 流中常常产 生波动,形 成槽和脊。
冷性锢囚锋
暖性锢囚锋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更冷气团 冷气团
更冷气团
2006.11.30天气实况图
§2 气旋和反气旋
一 气旋 二 反气旋
一.气旋
气旋的概念
在北(南)半球,大气 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 旋转的大型涡旋称为气旋 (cyclone) 。气旋一般是与低 压相联系的。
农业气象学
绪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的各项要素。
主要有温度、湿度、大气经理静力稳定度3、温室效应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4、温度直减率: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用气温垂直梯度表示,简称气温直减率。
二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某一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气候:某地或某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区别:天气是一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极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
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2、大气的组成现代大气是由一些永久气体、水汽、雾滴、冰晶、尘埃等物质混合组成。
一般分为三类: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分层:(由下至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外层)对流层特征:P14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辐射通量密度:指自然界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发射或吸收的辐射能量。
2、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3、太阳常数: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4、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5、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叫光合有效辐射。
6、短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而延长光照时间就不开花结实的一类植物。
7、长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大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而缩短光照时间就不开花结实的一类植物。
8、光能利用率:把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包含的能量与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的光合有效辐射能量叫光能利用率。
农学类《气象学》名词解释
绪论:气象学:专门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有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液体微粒= 大气干洁空气:除掉水汽、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的混合空气。
水汽:其来源于下垫面,因而越靠近地面水汽含量越多。
固杂:尘埃、尘土、污染粒子等。
液微:主要以云、雾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包括过冷却水滴、冰晶、云滴,对流层:为云、雾、雨、雪发生的主要层次,是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层次,但不足大气厚度的1%,平均厚度为十几km。
三大特征:①气温随Z升高而降低,气温直减率γ= -dT/dz;②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③对流运动强。
气象要素:是指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的物理量。
如: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云、能、天、降水、日照等。
温度: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气压:任一高度的气压就是在这个高度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大气柱重量:P=Mg/A=Mg。
大气静力学方程:条件是在铅直方向上大气无运动。
dP= -ρgdz湿度:表示空气潮湿程度或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所具有的压强。
单位同气压,mb、mmHg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压强。
相对湿度f:f=e/E×100﹪,e与E要在同温下的比值才是f。
f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饱和差d:d=E – e 在温度相同时,E与e的差值。
d也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露点温度Td: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降低温度,使空气饱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就叫Td。
第二章:辐射:自然界所有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形式称为辐射,放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又称辐射。
黑体:能全部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的物体我们称之为黑体:辐射差额(R):在一定时段内,物体吸收的辐射能量与放出的辐射能量的差值。
R=收入-支出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一定波长的放射能力与吸收率之比为一常数。
农业气象学天气
锋前产生旺盛积雨云,锋线过境时, 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但时间短暂。 自西北向东南推进的冷锋多属于这一类。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很少移动或来回摆动的锋面。 准静止锋大多是冷锋演变而成,它的天气与缓行冷锋天气相似。 锋面坡度:1/1501/200; 降水宽度:400-600公里 锋面天气:云区、降水区比缓行冷锋宽。降水强度较小,长时间连绵小雨。
锋的水平长度:几百几千公里 过渡带宽度:
近地面:几十公里 高空 : 200 400公里 过渡带(锋面)斜率 1/501/300
2.锋的分类 根据锋的移动情况,可分为暖锋、冷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
(1)暖锋:暖气团推动着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时的锋称为暖锋。 锋面坡度:1/150; 降水宽度:300-400公里 锋面天气:降水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雨区宽广。
春涝及春夏涝: 主要发生在华南及长江中下流。 农田淹没后常引起小麦、油菜的烂根、早衰、病害流行。
夏涝: 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发生频率较高。 影响夏收夏种,造成小麦倒伏,发芽霉烂,旱粮作物的烂根,结实率的降低。
秋涝及夏秋涝: 西南和陕西中南部多发生。 影响秋收作物生长、发育。
Δ 洪涝的防御措施
夏季:在我国北方出现 冬季:在我国南方出现
b. 急行冷锋:坡度1/401/80;
降水宽度100公里 特点: 锋的坡度比缓行冷锋陡,移动速度快 在底层冷空气推进速度大于暖空气后退速度,促使暖空气产生强烈上升运动。 暖空气中水汽充足时,在靠近地面的锋上出现积雨云和高积云。
冬半季: 暖气团比较干燥,锋面上只出现高云、 中云。锋后常有大风和风沙天气。 多见于北方春、冬季。
南方伏旱: 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束后,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朗,蒸发强所引起。
农业气象学
绪论1 大气、大气科学的概念大气是包围在地球的空气的总称,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 叙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及大气圈与地球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其它圈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相互作用。
3叙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气象监测(2)农业气象信息服务(3)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4)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手段的研究(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4 叙述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
5 叙述农业生产与气象学的关系(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2)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物质、能量基础(3)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全过程和农业设施等的影响(4)大气对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5)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第一章大气1 大气的组成包括悬浮集中的液体和固体质粒在内的气体混合物。
气体混合物干结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2 什么叫干结大气?干结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称为干结大气。
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氩气,但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
(1)氮是地球生命体的基本成分,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2)氧是维持人类及动物生命极为重要的气体,因为动植物都需要呼吸,并在氧化作用中获得能量,以维持生命。
氧还决定着有机质的燃烧、腐败及分解过程。
(3)臭氧可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总紫外C的全部和紫外B的绝大部分。
臭氧层因吸收紫外线而引起的增暖,可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4)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3叙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特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不均匀的。
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天气和灾害性天气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而气象对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了解农业气象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方法,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天气
定义
影响因素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某一地区大气 状态的表现,主要以气温、降水、 风向风力等天气元素为主要表征。
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主要 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相对湿 度、雪冰天气、干旱等。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1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气象数据来进行农业气象信息预报,可帮助农业工作者及 时采取应对措施。
2
气象灾害应急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及时组织各种救援力量, 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3
气象灾害防范技术
如覆盖材料保护、灌溉、排水、引种培育、特殊栽培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预防和 减轻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结语
重要性
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 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农业生 产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气象学也 在不断发展,农业气象预测模型 及技术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展望
未来,在农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支持下,农业气象学将为更加高 效、节水、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 新的思路。
意义
天气预报是天气变化的预测,充 分利用天气预报信息将对农业生 产的决策与管理提供一个可靠的 参考。
气象灾害
定义
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现象。如暴雨洪涝、冻害、雾霾、干旱、寒潮、台 风等。
灾害类型
气象灾害主要分为洪涝、霜冻、干旱、暴风雨和台风五种类型,其中洪涝最为普遍。
影响
气象灾害会导致耕地水浸、山体滑坡、冻害冰害等破坏,进而导致作物死亡、农村经济恶化 等后果。
农业气象学文章
农业气象学文章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利用的学科。
气象因素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气候与作物生长、气象灾害与农业防灾减灾、农业生产与气象服务、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其中,气候与作物生长是农业气象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降水、光照、风速等因素上。
其中,气温是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对作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
降水对作物的生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光照和风速也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它们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蒸发,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管理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品质。
同时,农业气象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参考,预测气象灾害的发生和趋势,帮助农民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气象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农业气象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 1 -。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天气和灾害性天气
天气对农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本课件中,我们将研究各种天气现象以及它 们对农业的影响。
定义天气
1 气象要素
大气压强、风力、风向、温度、湿度、降雨量、云量和能见度
2 影响
天气现象可以对人类活动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和天气预报有着特殊的重要 性。
3 测量单位
影响
风可以为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对水汽交换产生影响。旱风可以 导致土壤湿度下降,损害农作物。
降水形式及其影响
雨
对于大多数农作物来说,雨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降雨过多也会引起洪水,破坏作物和环境。
雪
雪,并不像雨水那样常见,但在一些农业盆地或高纬度地区,雪在农作物的生命周期中起着 重要作用。
冰雹
该形式的降水是在高度冷却的云层中形成的;在不同农业作物的生长周期中,冰雹可能会对 农作物造成重大的破坏。
农业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灾后救援
农业灾后救援应该包括足够的食 物、药品和安全饮用水等物资。 拥有良好的通讯系统和人员培训 至关重要。
风暴准备
撤离计划
农民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初步准备 措施如在风暴到来之前采取措施, 如装上风险适应性较好的防撞杆、 保护其作物和机器。
在极端情况下,撤离计划可能是 唯一的选择。在严重天气和气象 灾害事件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农 民的指导和安抚。
气温和热岛效应
大城市中的混合股(公路、建筑和工业)导致的热岛效应可以通过实现城市林业、刺激自然 风的通风等方式来缓解。
覆盖物和土地利用变化
森林、草原、湖泊等地形对局地气温湿度等有着显著影响。
各种气象灾害的表现形式
1
洪水
场地内和周围的自然水元素过多造成的大规模水害。
气象学试题6
第六章天气一、名词解释题: 1. 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2. 天气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
3. 气团:大范围内水平方向上各种物理属性比较均匀,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4. 暖锋:由暖气团推动冷气团并向冷气团一方移动的锋。
5. 冷锋:由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并向暖气团一方移动的锋。
6. 静止锋: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势均力敌,或由于地形的阻滞作用,移动缓慢或在原地来回摆动的锋。
7. 气旋:又称低压,是一个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气旋内气流反时针自外向内辐合。
8. 反气旋:又称高压,是一个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反气旋内气流顺时针自内向外辐散。
9. 霜冻:在作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表气层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引起作物遭受的冻害。
10. 平流霜冻:由于寒潮或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的霜冻。
11. 寒露风:我国南方双季晚稻抽穗开花时所遇到的低温冷害天气。
12. 寒潮:是指势力强大的冷高压南下,使所到之处产生剧烈降温、冻害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国家气象局对寒潮的一般定量标准:一次冷空气入侵,使该地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在5℃以下。
13. 干旱:是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作物需水量与土壤供水量在相当长时间内失去平衡,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危害,造成产量下降的灾害性天气。
14. 干热风:是指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
15. 梅雨:平均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我国宜昌以东的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天气,此时正值江淮梅子成熟,故称这时期的降水为梅雨。
二、填空题: 1. 一气团移往某地后,本身温度逐渐升高,这个气团被称为(1) 气团。
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2) 、(3) ,夏季除此之外还有(4) 、(5) 。
2. 在(6) 系统长期稳定控制下易发生干旱。
按季节划分,长江中下游的干旱主要有(7) 和(8) 。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河北农业大学)
第六节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第七节 气候要素的一般表示方法
第八节 季节与物候
第八章 小气候
第一节 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 农业小气候环境的改善
第三节 农田小气候
第四节 设施农业小气候
第五节 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绪 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一、气象学概念、研究内容与气象要素
1气象学(概念: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包括:水滴、冰晶、燃烧产生的烟粒、植物花粉、微生物等。
2.多集中在:大气底层。
3.含量:随时间、地点、高度而异。随高度增加迅速减少。
城市>农村,陆地>海洋,冬季>夏季。
4.产生:大气气溶胶可以作为颗粒物(初生源)直接被排放出来,也可以由气态前体物通过化学反应(如光化学反应)间接形成于大气中(次生源)。
2.按照温度和空气特点可分为
上层:6km-对流层顶。特点:气温常年0℃以下,此层水汽少。
中层:2~6km。特点:受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很小,空气的垂直运动比下层小,云雨降水主要发生在此层。
下层:自地表向上延伸1~2km。特点:受地面影响大,空气的对流和湍流运动很强。
3.主要特点:
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5℃。
第四节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一节空气湿度
第二节 蒸发
第三节 水汽凝结
第四节 降水
第五节 人工影响天气
第六节 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
第七节 水分与农业生产
第四章 气压与风
第一节 气压和气压场
第二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天气和灾害性天气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天气和灾害性天气一、引言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利用气象知识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天气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灾害性天气则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本课件将介绍天气和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以及相关预警措施。
二、天气对农业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合理利用气象数据,可以根据作物的温度需求进行适时的种植和管理措施。
2. 降水降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适宜的降水量和分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干旱或过多的降水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通过气象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调整灌溉和排水措施,保证农作物的水分供应。
3. 光照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合理利用气象数据可以根据作物的光照需求进行适时的种植和管理措施。
4. 风速风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传粉起着重要作用。
过大的风速会导致作物倒伏、花粉传播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气象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防风措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5.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高湿度环境容易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大量繁殖,而低湿度环境则会导致农作物蒸腾过快,影响水分供应。
通过气象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1. 干旱干旱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干旱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根系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从而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通过气象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干旱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2. 暴雨暴雨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严重破坏。
暴雨导致土壤侵蚀、水浸等问题,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农业气象学第六章
植物燃烧 光合固定 呼吸分解
碳循环简图
土壤圈
大气圈 CO2 生物圈
径流携带
化石燃料燃烧、火山爆发、 岩石风化
水圈
岩石圈
小麦叶龄积温模式
X = a + bΣT 式中,X为叶龄,ΣT为大于0℃的积温,a、 b为待定系数。
水稻叶龄积温模式 N = a + b Ln(ΣT)
式中,N为水稻叶片数,ΣT为播种到该叶片出 现时大于10℃的积温,a、b为待定系数。
● 用系统资料估算必要的参数; ● 调试程序; ● 检验模式对各种参数和因素的敏感性; ● 设计并进行模式试验,检查其结果; ●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模式; ● 用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2、模型的应用
输入
天气数据 土壤数据 作物数据 管理措施
运行
农业气象 模型
输出
生育期 器官干重
叶面积 产量与品质
实例
2、农业气象模式 ● 农业气象模式是表示农业生产对象 或过程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文 字逻辑图式,是农业气象系统的高度抽象 和简化。 ● 农业气象模拟就是把农业气象系统 中的各种问题模型化。
门司 — 佐伯公式: I = I0 exp(-kF)
式中,I0为冠层(群体顶部)的光强;I为各层 的光强;k为群体叶层光强衰减系数或群体消光 系数;F为各层次以上部分的叶面积之和。
致受最最最受致
死害低适高害死 低低温温温高高 温温度度度温温
三基点 五基点 七基点温度
温度
作物三、五或七基点温度范围示意图
有效积温
活动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Ti– B)称为有 效温度 。作物在某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 效积温(Ae),用下式表示:
n
Ae Ti B i 1
农业气象学笔记总结
农业气象学绪论一、气象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1、气象学的概念与产生、发展2、气象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内容3、气象学的研究方向a、根据研究范畴分:b、根据研究方向分:4、应用气象学的发展与划分二、气象学的应用1、防灾减灾人类所面临的灾害,大部分属于气象或气候灾害,有效和准确地预报、预测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发展的规律,有助于防灾减灾。
灾害主要与水分条件有关,如干旱、洪涝、阴雨等,其次与温度(热量)有关,如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冻害等,还有大风等灾害。
2、美化环境与各种规划气候条件决定生态环境特点,对环境规划、城市规划以及生态规划等均有用处。
3、提高经营效益良种选育与引种、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的收获储存与运输,等第一章大气一、大气层在气象研究范畴中的地位二、大气的组成1、干洁大气和正常大气干洁大气是指除去大气中的可变成分后的大气。
大气中可变成分包括水气、固体杂质、液体杂质、气溶胶等,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包括CO2等成分。
正常大气是指在自然状况下的大气。
正常大气中的可变成分会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一定,从而使得大气也存在微小变化。
干洁大气随高度的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变化,但组分稳定,可以作为“单一成分”的气体对待,近似于理想气体。
干洁大气中影响人类活动的成分:O2、N2、CO2、O3,等2、大气中的重要成分水蒸气、温室气体(如CO2、CH4等)、颗粒性杂质(如粉尘、液滴、气溶胶等)、O3等a、CO2CO2的温室效应:CO2的循环:CO2的变化:日变化、年变化、多年变化趋势(Mauna Loa站的资料,夏威夷19.5°N,155.6°W)b、水蒸气:此处略,放第四章中讲述c、大气中的杂质气溶胶:作用有作为凝结核、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污染,等d、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分类:从形态分:气体、固体、液体污染从形成过程分:自然污染、人为污染从化学性质分:酸性、碱性、中性气象在环境污染中作用:气象条件对污染的发生、发展、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三、大气的分层大气层在中立作用下分为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暖层、散逸层1、对流层高度分布:与地理纬度有关,低纬地区约18~20km,中纬地区约10~18km,高纬地区约8~10km。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天气:天气是指某地短时间内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况。
气候:气候是指某地长时间的大气物理状况,包括正常年份和特殊年份出现的天气状况。
辐射: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能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合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其光谱为0.38~0.71um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h=0~90°。
活动积温(Y ):生物某生育期或全生育期活动温度总和。
有效积温(A):生物某生育期或全生育期有效温度的累积。
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部分产生的压力,单位为hPa。
饱和水汽压(E):饱和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就称为饱和水汽压,单位为hPa。
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呈指数律增大。
相对湿度(r):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即:r=100%*e/E露点温度(τ或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温度下降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单位为℃。
露点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就是实际水汽压,即 E(td)=e(t) 。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的,以一年为周期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通常指冬季风和夏季风。
陆风:由于海陆受热不同所造成的以一天为周期,风向随昼夜交替而改变的风,称为海陆风。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气团:指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且垂直方向上变化很小的大块空气。
锋面: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称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锋线,锋线简称为锋。
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
反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
寒潮:入秋以后,自北方向南爆发的强冷空气势如潮涌似的南下,称为寒潮。
霜冻:是一种低温灾害,是植物在0℃以下低温时体内冻结而产生的伤寒。
干燥度: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称干燥指数,又称干燥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现代天气预报方法
现代天气预报是综合运用天气学方法、 数值预报方法、统计预报方法,并充分利用 卫星、雷达等现代化手段所获取的信息而作 出的。
数值预报方法:根据气象学、大气物理学、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的微分方程 描述大气的运动变化,用高速计算机对方程 进行求解,预测未来全球的气压和各种气象 要素的变化规律。
目前,数值预报方法主要用于作气压和 天气形势预报。
数 值 预 报 图 实 例
数 值 预 报 图 实 例
02-12-2作出12-5的海平面气压和12hr降水量预报
数 值 预 报 图 实 例
04-06-01UCT12作出24hr气压和18-24hr降水量预报
数 值 预 报 图 实 例
04-06-01UCT12作出36hr气压和30-36hr降水量预报
数 值 预 报 图 实 例
04-06-01UCT12作出240hr气压和228-240hr降水量预报
2. 统计预报方法
统计预报方法就是在分析历史气象资 料的基础上,找出天气气候变化与前期各 种气象要素或其它环境因素之间的定性的 或定量的关系,建立经验统计预报模式。
目前,统计预报方法主要用于作中长 期天气预报。
公众预报服务: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传达给公众的天 气预报。目前,公众预报服务的内容在不断拓宽,近 年来新增了空气质量、火险等级、紫外线强度、花粉 浓度、人体舒适度、可能中暑等预报内容。
天气预报分类
专项预报服务:为重点工程、重要的庆典活动 等所作的专门天气预报。如为三峡工程等重 大项目、第十一届亚运会、第四次世界妇女 大会、第三届亚冬会、中国抗日战争50周年 和迎香港回归等所作的天气预报。
二、天气学预报方法
1. 天气学预报方法的基本工具─天气图
天气图是 反映一定时刻 广大地区的天 气实况和天气 形势的地图。
右图为 2004年4月13 日UTC03时 (北京时间11 )的地面天 气图。
天气图实例─2004年6月1日08时─ 2日05时
天气 图可 以直 观地 反映 各种 天气 系统 的移 动和 变化 过程
天气图实例─2004年6月1日08时─ 2日05时
天气 图可 以直 观地 反映 各种 天气 系统 的移 动和 变化 过程
高空天气图─2004年2月23日UTC00时500hPa图
高 空 天 气 图
天气图中的信息来源
天气图中的气象信息来源于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气 象台站。
气象信息的传输
世界各地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通过覆盖全球的 气象讯网传输到各台站,用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
专业预报服务: 针对各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特 殊需要所作的天气预报。目前有工业、农业、 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环保、海洋、保险、 旅游、体育等100多个行业的专业气象预报。
天气预报分类
按预报时效可分为: 临近(即时)预报:2小时以内 短时预报:几个小时 短期预报:1至3天 中期预报:3至15天 长期预报:15天以上至一年 气候预报:一年以上的预报
2002年4月7日沙尘暴监测图像
气象卫星雾监测图象
4.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
多普勒雷达图象
2003.7.24台风 伊布都广州多普勒雷达图
利
(
用
一雷
九达
九 九 年 第 十 八
制 作 的 台 风
号立
台体
风结
)
构
图
全 球 气 象 观 测 与 分 析 预 报 系 统
气象卫星
风云2号-D星 于2006.12.08号发射成功
风云二号地面应用系统
气象卫星应用成就展
卫星云图
根据 使用的波 长的不同, 卫星云图 可分为红 外云图和 可见光云 图.
红外云图
气象卫星获取的可见光云图
气 象 卫 星 获 取 的 红 外 云 图
D
风 云 一 号 红 外 云 图
020615
天气图实例─2004年6月1日08时─ 2日05时
天气 图可 以直 观地 反映 各种 天气 系统 的移 动和 变化 过程
天气图实例─2004年6月1日08时─ 2日05时
天气 图可 以直 观地 反映 各种 天气 系统 的移 动和 变化 过程
天气图实例─2004年6月1日08时─ 2日05时
天气 图可 以直 观地 反映 各种 天气 系统 的移 动和 变化 过程
例:
用前期的海温预测未来的温度和降水的变 化趋势;
用太阳黑子数预测下一年的旱涝趋势;
3.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的两种轨道
极轨气象卫星
地球同步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C星”气象卫星是我国的第一颗三轴稳 定太阳同步极地轨道业务气象卫星,高度900公里 。 24小时内卫星绕地球运行14圈。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天 气预报、气候研究及环境监测。
“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将定位于105°E赤道 上空距地面358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扫描辐射 仪每半小时可获取一幅全景原始云图信息。包括可 见光(0.55--1.05um)、红外(10.5--12.5um)和水汽 (6.2--7.6um)三个通道。利用可见光通道可得到白 天的云和地表的反射辐射信息,红外通道可得到昼 夜云和地表的红外辐射信息,水汽通道可得到对流 层中上部的水汽含量信息。利用这些原始云图信息, 可加工处理出各种图象和气象参数.
天气图实例─2004年6月1日08时─ 2日05时
天气 图可 以直 观地 反映 各种 天气 系统 的移 动和 变化 过程
天气图实例─2004年6月1日08时─ 2日05时
天气 图可 以直 观地 反映 各种 天气 系统 的移 动和 变化 过程
天气图实例─2004年6月1日08时─ 2日05时
天气 图可 以直 观地 反映 各种 天气 系统 的移 动和 变化 过程
§5 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与预报服务
一 天气预报及其分类 二 天气学预报方法 三 现代天气预报方法
一、天气预报及其分类
天气预报就是在分析全球气象信息的基础上,根 据气象学原理对未来天气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技术。
按服务对象可分为:
决策预报服务:为各级领导机关的决策所作的预报。中 国气象局为国务院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省(区、 市)气象局也为省(区、市)政府建立了气象服务终 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