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 课后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习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孙权劝学习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即更刮目相待更: (2)及鲁肃过寻阳过: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和。

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答案1.(1)重新。

(2)到。

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3.孙权劝学鲁肃惊赞4.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二)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今:现在当涂:当道,掌权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自以为大有所益益:好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邪:通“耶”,语气词”吗”但当涉猎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卿今者才略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擦擦眼2.翻译以下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3.用原文回答(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课后练习答案

孙权劝学的课后练习答案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

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 及鲁肃过寻阳。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 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 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益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加)B.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但当涉猎(只,只是)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只)卿言多务,孰若孤(人称代词,你)D.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蒙乃始就学(这样,如此)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肃与吕蒙“论议”后“遂拜蒙母”,只是单纯出于礼貌。

B. 课文通过“孙权劝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言简意丰,生动传神。

C. “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后来泛指学识浅陋的人。

D. 课文主要通过鲁肃的反应和语言,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5.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该书是__________ 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 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 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 家、_________ 家。

6.默写填空。

(1),不可不学!(2),见往事耳。

(3)及鲁肃过寻阳,。

(4)成语“刮目相看”出自《孙权劝学》中的“ ,”两句。

(5)《孙权劝学》中,表现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充满关爱和期待的句子是:,。

(6)《孙权劝学》中,表现鲁肃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的句子是:,。

7.学习了《孙权劝学》一文后,七年级某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孙权劝学习题答案

孙权劝学习题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
今:现在
当涂:当道,掌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自以为大有所益益:好处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邪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邪:通“耶”,语气词”吗”
但当涉猎但: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耳见:了解
往事:历史
耳:罢了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经过
卿今者才略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

即更刮目相待更:另外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2. 翻译以下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
(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 《孙权劝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 《孙权劝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4 《孙权劝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参考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脱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脱,“乃始就学”。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写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

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关于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参考答案: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参考答案: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3.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积累·感知】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孤(古)_________(今)_________治(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但(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三.解释下列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体验·探究】五.课内语段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①谓:②若:③益:④遂:2.释句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①孙权:②吕蒙:③鲁肃:4.用原文回答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实践·拓展】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负:②题:③易:④终: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以记其事(书上的)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D:虽死犹存(还,仍然)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部编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后问题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后问题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后问题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答——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昌蒙以“军中多务”为由推托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乃始就学”。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二人“友”一事,从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昌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

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启示: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反问语气,可以翻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示限止语气,可以翻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反问语气,可以翻译为“呢”。

积累拓展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属于哪种情。

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其他如令尊(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寡人(君王的自称)、汝(称对方,你)等。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课后作业(附答案)1.《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体例)通史,编著者是北宋的史学家。

2.解释下列画线词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当涂掌事;③刮目相待;④及鲁肃过寻阳;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用“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既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又饱含对吕蒙的关心和寄予的厚望。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映证了孙权读书劝学吕蒙的话——自以为大有所益。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揶揄打趣,显示了二人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和交代孙权劝学的结果。

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旷劝学[刘向]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②炳烛,点燃蜡烛。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⑴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⑵翻译句子。

①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②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⑶孙权劝学与师旷劝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⑷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简洁的话概括。

6.阅读课文,然后回答【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习题(含答案)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读音。

卿.() 岂.( ) 涉.猎()孰.() 才略.()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当涂..掌事当涂:(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蒙乃始就.学就: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卿.言多务卿.今者才略B.但当.涉猎门当.户对C.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D.即更.刮目相待更.上一层楼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C.见往事..耳D.与蒙论议..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B.本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C.本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且学有所成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

D.“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后来泛指缺少学识与文才的人。

6.(宁夏中考)观察下面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

(1)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能力题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阿: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长兄,这里是对自家兄长的尊称)8.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用原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______, ______!”(2)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10.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1.学习本文后,你从孙权或吕蒙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提升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5篇模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5篇模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5篇模版)第一篇: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孙权劝学》练习题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三个成语及它们的意思分别是ABC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

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推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 研究;4、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耳见:了解。

6、蒙乃使就学乃:于是,就;7、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8、即更刮目相看。

刮:擦;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D)。

A.{但当涉猎( 应当) {门当户对( 相当)B.{自以为大有所益( 好处) {多多益善( 更加)C.{见往事耳( 历史) {往事不堪回首( 过去的事)D.{卿今者才略( 您) {卿今当涂掌事( 您)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C )A.把B.被C.用2.即更刮目相待(A )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 )A.于是B.却C.只,仅仅4.结友而别(C )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

7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4课《孙权劝学》(含答案)

7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4课《孙权劝学》(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D.及鲁肃过寻阳3.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B.但当涉猎但: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过:到4.《孙权劝学》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

A.动作描写B.心理描写C.语言描写D.神态描写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五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长江畔,或戏水玩沙,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黄晓明担任“中国梦之声”选手的导师,招来诸多质疑,韩红却劝大家不要吹毛求疵,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

C.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其小说塑造的上官鲁氏、孙眉娘等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惟妙惟肖。

D.泸州的区位优势毋庸置疑,它是沟通川、滇、黔、渝的一个重要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语言表达6.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除夕到初六,家中成了麻将“赌窝”,南京初三学生小魏认为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于是在小区门口贴出一副“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的讽刺对联,希望父母能给他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结果对联劝父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父亲认为丢了脸,将对联揭去,并将儿子的脸打肿。

居民们一起指责老魏不该打儿子,有什么话好好说,有居民还报了警。

《南京晨报》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可以从材料中找)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带答案

《孙权劝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带答案

《孙权劝学》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今异义,古义:很。

今义:形容词。

⑪蒙乃始就.学:古今异义,古义:从事。

今义:就。

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今异义,古义:知晓。

今义:看见。

2、一词多义: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②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当:①但当涉猎:应当②当涂掌事:掌管见:①见往事耳:了解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大:①与蒙论议,大惊:副词,十分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的3、判断文言句式: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访,拜见。

⑪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新)部编版语文七下《4 孙权劝学》课时练(附答案)

(新)部编版语文七下《4 孙权劝学》课时练(附答案)

4孙权劝学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2)见往事..耳()(3)非复.吴下阿蒙()(4)即更.刮目相待()2.以下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B.{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及鲁肃过寻阳及其家穿井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2)孙权教吕蒙的学习方法是:“。

〞(3)鲁肃对吕蒙学习成果的评价是:“!〞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有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6.这则历史小故事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从吕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张咏①劝学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缺乏尔。

〞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宋朝初年名臣。

②准:寇准,宋初宰相。

③学术:学问。

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

⑤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7.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谓.其僚属曰()(2)及.准出陕()(3)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4)准莫.谕其意()8.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初一语文《孙权劝学》课后练习答案

初一语文《孙权劝学》课后练习答案

初一语文《孙权劝学》课后练习答案
课后练习答案如下文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多多益善( )
 C.{见往事耳( ) {往事不堪回首( )
 D.{卿今者才略( ) {卿今当涂掌事( )。

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解释词语的意思。

(1)权谓吕蒙曰谓:(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务:(4)但当涉猎但: 涉猎:(5)见往事耳见: 往事:(6)孰若孤孰: 若:(7)蒙乃始就学乃:(8)及鲁肃过寻阳及: 过:(9)卿今者才略才略:(10)非复吴下阿蒙非复:(11)即更刮目相待更: 刮:(1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13)肃遂拜蒙母遂: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①古义: 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②古义:_研究今义:③古义: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1)当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资治通鉴》是由_ _(朝代)政治家、史学家_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体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的“经”指《易》《_》《书》《礼》《_春秋_》等书。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课内精读5.课内理解。

(1)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和_。

(2)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当涂掌事,_,但起初吕蒙以_军中多务为理由加以推辞。

(3)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二)课外阅读与鉴赏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2,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删改)【注释】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傅永因不能回复友人的书信,遭到了叔父的责备。

B.“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直接表现出傅永有“气干”。

C.傅永在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后,刻苦学习,有了惊人的长进。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后作业(公开课定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后作业(公开课定稿)

《孙权劝学》课后作业
一、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该书是 _________(朝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共1362年间的史事。

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他是著名的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

二、重点字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 8.卿今者才略()()
9.即更刮目相待()()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四、古今异义词
1.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
五、一词多义
1.谓:权谓吕蒙曰()谓为信然()
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
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3.过: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过故人庄()
4.益: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5.更:即更刮目相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肃遂拜孟母,结友而别。

七、成语积累
①. “吴下阿蒙”
②. “刮目相待”。

(最新整理)《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

(最新整理)《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初,权谓吕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1)给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①谓:②博士:③涉猎: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 ”,而吕蒙却以“”为由推托了。

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 ”.(2)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 ”。

(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3.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

当; ①但当涉猎②卿今当涂掌事D.今;①卿今者才略②卿今当涂掌事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蒙/乃始就学C。

自以为/大有所益D。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讨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孙权劝学
01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qīng)涉(shè)孰(shú) 遂(suì) 岂(qǐ)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
..掌事(当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3)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4)见往事
..耳(历史)
(5)自以为
..大有所益(认为)
(7)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8)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9)大兄何见事
..之晚净(知晓事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解析:A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吴下阿蒙)
(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相待)
6.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卿.今当涂掌事。

(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
..。

(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D.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长兄。

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解析:“卿”指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
7.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

孙权坐在龙椅上,示例:微皱眉头。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示例: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书。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我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啊,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和关怀。

(设计人物语言)
8.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

(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

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示例:读书可以益智。

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

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

(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示例: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02课内精读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
B.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
C.见.往事耳(见:了解)
D.但.当涉猎(但:然而,却)
(解析:D项中的“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
10.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当博士啊!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译文: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1.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

)(意思接近即可) 03拓展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

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不然,则徒劳费。

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

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②膝下:这里指父母。

③汩:搅乱,扰乱。

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

⑤乡党:家乡的人。

⑥无忝:不要辱没。

忝,辱。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
(2)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3)然今遣.汝者(派)
(4)力改故.习(旧的,原来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太晚了吧!
(2)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译文: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15.【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

【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16.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甲】【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

【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附【乙】文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

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

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

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

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

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

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