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中的社会行为的种类和原因。

2.理解社会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意义。

3.掌握振动、鸣叫、化学信号等社会行为的表现方式。

4.能够识别和分析生物中的社会行为。

二、教学重点1.社会行为的种类、表现方式和原因。

2.社会行为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与生物个体、种群的关系。

2.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社会行为视频,比如大猩猩互相理毛、企鹅结伴而行等,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社会行为的奇妙和多样性,并引导他们思考社会行为的作用。

2. 学习社会行为的种类和表现方式通过PPT的呈现、教师的表述和互动讨论等方式,介绍社会行为的种类和表现方式,包括振动、鸣叫、化学信号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识别、分类等方式进行学习。

3. 听取案例解析社会行为的意义通过讲解一些社会行为案例,如狼群协作抓食物、昆虫群体防御外敌等,让学生理解社会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意义。

4. 分组设计动物社会行为调查实验学生分组设计一项动物社会行为的调查实验,包括选定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等方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归纳,并让学生识别和分析生物中的社会行为,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通过作业、小组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检验学生对生物社会行为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作业内容包括描述一些生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分析社会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作用等。

六、教学反思生物中的社会行为是一个十分有趣和复杂的课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实验性学习,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其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特别是其适应性和规范性的内涵。
2.掌握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形式及其在生存和繁衍中的作用。
3.深入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道德观念,并将其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行为的能力,特别是在设计实验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技能。
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社会行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5.能够运用图表、文字、口头表达等方式,清晰、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生物的社会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生物的社会行为。
2.利用实例、案例、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形式和规律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学生选择一个动物群体(如蚂蚁、蜜蜂、狮子等)进行观察,记录其社会行为的特点和形式,尝试分析这些行为对其生存和繁衍的作用。要求观察细致,记录详实,字数不少于300字。
2.思考作业: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物社会行为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利用互动式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行为的适应性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分工协作中体验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社会行为的概念,强调其群体性、互动性、规范性等特点。

5.2.3 社会行为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2.3  社会行为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什么是社会行为,并列举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种类。

学生能够理解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动物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如领导者、跟随者等)及其行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社会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社会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社会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行为的概念及其在动物界的普遍性。

动物社会行为的种类及其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分析动物社会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动物社会行为的视频和图片素材(如蚂蚁、蜜蜂、狼群等)。

多媒体课件,包括知识点、案例分析、图片和视频等。

实验探究所需的材料(如模拟动物社会行为的道具、计时器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概念。

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课堂要点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动物社会行为的图片或视频,如蚂蚁协同搬运食物、蜜蜂跳舞传递信息等。

提问学生:“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它们的行为有什么特点?”过渡语:“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动物的社会行为,了解它们是如何在群体中生活和繁衍的。

”【新课讲解】(25分钟)1. 社会行为的概念及意义(5分钟)讲解社会行为的概念: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

强调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如提高防御能力、提高捕食效率、促进种群繁衍等。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 动物社会行为的种类(5分钟)列举并讲解不同动物的社会行为,如蚂蚁的协同合作、蜜蜂的分工协作、狼群的等级制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社会行为是如何帮助动物适应环境和提高生存机会的。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a.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请举例说明你了解的动物社会行为,并分析其特点与适应意义。”
b.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社会行为,进行交流、分析;
c.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与评价;
d.教师点评、总结,强调生物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关于社会行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和验证社会行为的规律,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行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社会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
4.创作作业: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漫画、海报、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所学的社会行为知识。作品需包含对社会行为特点、适应意义的阐述,以及生动形象的描绘。
5.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生物社会行为相关的书籍、文章,如《动物世界的社会行为》、《蚂蚁的奇妙世界》等,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作业评价:
1.观察报告:关注学生的观察过程和思考深度,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知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初二是学生生物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社会行为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动物的社会行为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希望通过学习深入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特点及其适应意义。但受限于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学生在对社会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生物八年级《社会行为》教案.doc

生物八年级《社会行为》教案.doc

本章课标要求1、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木质特征。

2、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形成的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4、弓I导学生在周阳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新I口教材的区别III教材:侧重于对动物的衿种行为的描述、罗列。

新教材:提供分析和实验用的索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特征,这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白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由此确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 •学习目标⑴能说出本节的知识要点:(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G)与同学交流动物群体屮信息交流的意义。

(4)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重点和难点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川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3>课前准备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I韦I环境屮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行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木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四、教学设计为了全面地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根据新课稈理念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

已不是从前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从知识的传授者屮解脱出来,引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 •来源。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白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的教学屮,我把这一点作为我要突破的重点来处理,在教学屮我主要进行如下:1、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

人教版八级生物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X页.doc

人教版八级生物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X页.doc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平泉四中王辉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种行为。

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目标: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

依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2、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初步拟定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难点。

3、课前准备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4、课时分配2课时5、教学设计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白蚁的社会分工: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舷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问题: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一个关于社会行为的实验或调查,制定实验方案或调查问卷,实施并分析结果,撰写一篇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
3.拓展作业:
-阅读一篇关于社会行为的科普文章或观看相关视频,总结文章或视频中的主要观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查等,关注人类的社会行为特点,分析其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
-社会行为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物界的多样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社会行为的定义,了解社会行为在生物界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能够列举并解释不同生物的社会行为特点。
-能够分析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生存的意义。
2.学习群体生活的特点,掌握群体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结构。
-能够描述群体内分工、合作、竞争等社会现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评价任务,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过类似的社会行为吗?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功能。
2.学习并掌握动物社会行为的分类,了解社群生活的优势。
3.掌握动物社会行为中的等级制度、通讯方式及其对生存的作用。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动物的社会行为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动物社会行为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社会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中深入理解社会行为的特点和功能。同时,通过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社会行为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对动物社会行为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参与度不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类似动物社会行为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以书面形式进行阐述,不少于300字。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动物的社会行为》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升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3.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社会行为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何作用?
-人类社会行为与动物社会行为有哪些异同?
-你认为合作与竞争在人类社会行为中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课堂笔记整理:请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笔记,以便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5.预习作业: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律。
4.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社会行为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阅读:推荐同学们阅读关于社会行为的科普书籍或文章,如《自私的基因》、《社会性动物》等,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社会行为在生物界的重要作用。
3.作业设计:
-布置观察类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并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个动物社会行为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社会行为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物界的普遍性,特别是动物社会行为的组织结构、通讯方式和分工合作。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社会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动物行为的基本知识,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一般动物行为混淆。
2.对社会行为类型及其适应性意义的理解不够明确,难以分析社会行为在动物生存和繁衍中的作用。
3.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缺乏耐心和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1.加强课堂讲解,结合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意义。
2.灵活调整课堂节奏,确保讨论和分享环节的顺利进行,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能够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此外,学生对动物行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喜欢观察和讨论动物生活现象。
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尚需培养,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依赖教师引导。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鼓励学生收集与动物社会行为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社会行为为核心,向外延伸出特点、类型、适应性意义等分支。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核心概念:社会行为
2.主要特点:群体生活、合作、竞争等
3.类型:群居生活、社会等级、合作狩猎等
3.教师评价: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找到改进的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2.3社会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2.3社会行为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社会行为定义、特点的掌握程度。
在学生对社会行为有一定的理解后,可以进行一些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或者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些题目可以涉及社会行为的定义、特点、动物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例子等方面,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社会行为的理解和记忆。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完成后,可以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强调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或者讨论人类社会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课堂练习
四、教学评价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社会行为定义、特点的掌握程度。
2.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5.2.3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人教版)

5.2.3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人教版)

5.2.3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生学习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

本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社会行为的特征,二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让学生先观察教材的图片再讨论总结,易于学生接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认真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

(重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重点)“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难点)四、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检测,激趣导入,激发热情蜜蜂跳舞同巢工蜂通知蜜源存在的报信的一种形式。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明确教学目标1.PPT展示以白蚁为例描述社会行为的特征同学们对蚂蚁类群比较熟悉,有浓厚的兴趣。

以白蚁群体为例,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

2.以狒狒为例来描述社会行为的特征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狒狒之间会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分成等级次序。

从社会行为的组织和分工,又加上某些群体中等级。

3.共同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三)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资料分析1.同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生活的,狼却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这两种动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答: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

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

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

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虎。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行为对生物生存、繁衍的影响。
3.课堂讲解,巩固知识:
-对社会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实例,讲解社会行为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
4.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观察校园内的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行为。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社会行为的定义,理解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在生物界的普遍性。
2.掌握动物社会行为的分类,如群居生活、合作狩猎、社会等级等,并能举例说明。
3.学会分析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生存、繁衍的影响,理解社会行为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社会行为的精彩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行为现象。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社会行为的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设计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任感。
6.教学评价,促进发展: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活动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社会行为现象,学以致用,提高生物学素养。

人教版八级生物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级生物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案设计平泉四中王辉1、教案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种行为。

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目标: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

依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2、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初步拟定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难点。

3、课前准备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4、课时分配2课时5、教案设计6、板书设计白蚁群体:工蚁、后蚁、雄蚁、兵蚁群体组织 蜜蜂群体狒狒群体 社 组织会社会行为的特征分工 等级 行 定义为 群体之间的通讯 声音:黑长尾猴群体 方式 气味:蚂蚁群体 动作:蜜蜂群体7、练习设计 1、基础过关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这是社会行为的特征。

2)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工蚁的职能是();兵蚁则专司();雌蚁是专职的(“”);雄蚁的职能是()。

3)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这种现象叫做()4)阿尔卑斯狒狒群体中,根据个体()、力量()、()状况和()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三、社会行为的特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动物才具有社会行为?(举例说明)(一)像蚂蚁就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它们既然在一起生活,那么在群体内部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一定的分工.蚁后——体形最大,是专职的“产卵机器”,庞大的腹部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不能移动,但能产很多卵,使种族得以延续。

雄蚁——腹部较长,个体较大,专与雌蚁交尾,完成受精过程。

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大颚结构,强悍擅斗,护巢御敌。

工蚁——个体最小,筑巢、喂养其他各种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二)观看图片有的群体中形成了等级如狒狒.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三)通过以上两种动物的群体生活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社会行为有以下几个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存在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细致的(分工);(如: 蚂蚁、蜜蜂)3.有的群体中还存在(等级)。

(如:狒狒)四.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物种的生存和繁殖)1.极地生活的企鹅,常常是成千上万聚集在一起,这样它们在寒冬可以相互取暖,这种集群对御寒有好处。

2. 有些动物,它们的本领不足以使自己与其他动物有一对一的抗争能力,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这就是集群捕食的好处。

五.小结1.社会行为的概念2.社会行为的特征3.社会行为的意义六.作业布置“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大雁的这种行为是不是社会行为?为什么?答案:是社会行为,因为大雁在飞行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大雁在栖息时,也有分工合作的行为。

板书设计第三节社会行为社会行为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白蚁)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

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前准备
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节 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节 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基于此,本节课通过探究式学习,构建一个互动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动物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重点:1.信息交流的意义。

2.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难点:1.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2.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4.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5.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评价量化表小结和反思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生物学知识掌握较好,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如探究气味是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时,学生认为书中用纸片搭一条通道,在移动纸片的过程中,蚂蚁很容易受到惊扰,影响蚂蚁的行为,不容易观察,因此他们大胆创新,设计出比教材的实验更简便易行、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平泉四中王辉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种行为。

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目标: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

依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2、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初步拟定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难点。

3、课前准备
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4、课时分配
2课时
5、教学设计
6、板书设计
白蚁群体:工蚁、后蚁、雄蚁、兵蚁
群体组织蜜蜂群体
狒狒群体

组织
会社会行为的特征分工
等级

定义
为群体之间的通讯声音:黑长尾猴群体
方式气味:蚂蚁群体
动作:蜜蜂群体
7、练习设计
1、基础过关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这是社会行为的特征。

2)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工蚁的职能是();兵蚁则专司();雌蚁是专职的(“”);雄蚁的职能是()。

3)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这种现象叫做()
4)阿尔卑斯狒狒群体中,根据个体()、力量()、()状况和()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首领”优先享有()和(),优先选择(),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动,与其他()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5)群体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

动物的()、()、()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6)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正是由于()、()、()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
7)动物行为有很多具体的恶类别,如繁殖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贮食行为、社会行为等,你能判断出下列动物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种吗?
A 雄海豹为争夺一群雌海豹而发生血战属于()行为
B 母鸡发现天空出现老鹰时,发出一种警戒的鸣叫声,让小鸡躲避起来属于()行为
C 雄鸟占领了巢区,造好了鸟巢,引诱雌鸟的到来属于()行为
D 美洲狮捕到猎物后,先饱餐一顿,然后把剩下的部分藏在树丛中,第二天在回来吃,一连数日,吃完为止。

这属于()行为
E 群居的蚂蚁具有()行为
2、达标提高
1)下列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是()
A 蜻蜓、蝴蝶
B 蝗虫、蟋蟀
C 蜜蜂、白蚁
D 苍蝇、蚊子
2)下列动物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动物的“语言”()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B狗沿途撒尿C蜜蜂的“8”字摆尾舞D萤火虫发光
3)下列不属于蜜蜂社会行为特点的是()
A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
B每个成员对于维持群体的生活都是必需的
C如果各个个体分开,将都嫩提高独立生存下去
D 各成员因适应不同的职能而出现了形态、结构的差异
4)下列不是狒狒群体中首领行为的是()
A 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 负责指挥整个社群行动
D 首领狒狒一般是雌性
5)以下现象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 羊群跟着头羊走
B 养鸭场里成千上万只鸭
C 一窝蜜蜂彼此分工合作
D 一群狼围捕一只羊
6)鸟类起传递信息作用的主要方式是()
A 声音
B 动作
C 气味
D 性外激素
7)群体组织中的通讯联系是()
A 由群体中的“首领”发号施令
B 由雌性个体分泌的物质来联系
C 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
D 群体中成员分工明显,密切配合,不需联系
8)下列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①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②鸟类自阿逃跑时发出鸣叫声
③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④动物筑巢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拓展提高
1)蜜蜂告知蜜源的信息方式是()
A 声音
B 动作
C 气味
D 性激素
2)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
A 个体间彼此平等,不分贵贱
B 身体形态几乎没有差别
C 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D 多数个体是最占优势者
3)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达到控制蛾蝶害虫数量的目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之间的()
A 通讯
B 摄食
C 运动
D 产卵
4)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A 母鸡带领一群小鸡觅食
B 蜂王从小到老全由工蜂喂养
C 山洞中居住着一大群蝙蝠
D 草原上生活着大批食草动物
5)某人做了如下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俗称“臭大姐”)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也能引起其他椿象的逃跑。

椿象的联系方式是()
A 椿象放出的气味
B 椿象发出的声音
C 椿象发出的亮光
D 椿象的挣扎动作
6)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作用的是()
A 鸟类的各种鸣叫
B 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C 黑长尾猴的各种叫声
D 蚂蚁在爬过的地方留下的分泌物
7)下列各项中,可用于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是()
①动物的体温②动物的动作③动物的声音④动物的气味⑤性外激素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8)下面措施中,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的是()
A 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有毒藻类死亡
B 把大片的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C 在菜地里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D 在田间释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答案:
1、基础过关
1)组织分工等级 2)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蚁穴的保卫产卵机器与雌尾交尾 3)行为反应通讯 4)大小强弱健康凶猛食物配偶筑巢场地雄狒狒 5)动作声音气味 6)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统一的整体 7)攻击、防御、繁殖、贮食、社会
2、达标提高
1)C 2)A 3)C 4)D 5)B 6)A 7)C 8)D
3、拓展提高
1)B 2)C 3)A 4)B 5)A 6)B 7)C 8)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