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合集下载

常见血液学图谱

常见血液学图谱
鉴别诊断
对于形态相似的细胞,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 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
动态观察
对于可疑病例,需多次取材进行动态观察,以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 效果。
06
血液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 的鉴别诊断
血液肿瘤的鉴别诊断
急性白血病 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或降低,出现幼稚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液肿瘤的鉴别诊断
将血液学图谱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如超 声、MRI等)进行多模态融合,提供更全面 、准确的诊断信息。
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
个性化诊疗
开发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血液学图谱的技 术,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基于血液学图谱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 诊疗,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血液学图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 液学图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章节将介绍常见血液学图谱 的种类、应用和重要性。
血液学图谱的重要性
血液学图谱能够提供直观、准确的血 液细胞形态信息,有助于医生快速准 确地诊断疾病。
血液学图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 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血液学图谱,医生可以了解患者 的血液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等方面 的信息,从而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自身免疫性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自身抗体阳性,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
非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铁缺乏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出现病态造血。
07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血液学图谱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多模态融合

第11章血液生化(生物化学)

第11章血液生化(生物化学)
- - - - - - - - - + +
注: “+”,“-” 分别表示该途 径有或无 *晚幼红细胞 为“-”
目录
(一)糖代谢 1. 糖酵解和2, 3-二磷酸甘油酸(2, 3-BPG)旁路
2. 磷酸戊糖途径, 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
目录
葡萄糖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1, 3-BPG
3-磷酸甘 油酸激酶
目录
血液中的电解质则大部分为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无 机盐

正离子有:Na+、K+、Ca2+、Mg2+; 负离子有:Cl-、HCO3-、HPO42-和SO42-; 血浆中Na+、Cl-的含量最多;细胞内则含K+、HPO42最多。 体液的电中性是由于各种体液内的正、负离子荷电总 量相等 在血浆中,Na+是维持血浆量和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在红细胞中,K+是维持细胞内液量和渗透压的主要离 子。 血浆中Na+、K+、Ca2+保持适当比例,维持着神经肌肉 的正常兴奋性。
因CO2形成的H2CO3,解离后使H+浓度增高,故CO2对O2饱和度 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H+浓度的改变而实现的。 CO2和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时,也能解离出H+以影响Hb 对O2的亲和力。
2GSH
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
H2O2
6-磷酸 葡萄糖酸
NADP++H+
GSSG
2H2O
目录
(二)脂 代 谢

成熟红细胞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通过主动 参入和被动交换不断的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 维持其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和功能。
目录

血液、体液细胞以及有形成分形态图谱

血液、体液细胞以及有形成分形态图谱

所有分类共有11 个相册,230 张相片。

细菌图谱|16张红系统|39张粒系统|53张血小板|5张淋巴细胞系|11张尿液图谱|64张粪便图谱|5张精液图谱|18张关节腔积液|5张脑脊液图谱|3张其它体液图谱|11张最新更新情况,截止到2010-7-23 11:26:37 血液图谱共有5 个相册。

细菌图谱|16张红系统|39张粒系统|53张血小板|5张淋巴细胞系|11张尿液图谱白细胞管型(SM染色)白细胞管型(未染色)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草酸钙结晶胆固醇结晶胆红素结晶非晶性尿酸盐非均一性血尿红细胞胱氨酸结晶含铁血黄素颗粒含铁血黄素阳性细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尿液图谱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酪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粗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宽大管型蜡样管型(未染色)肾上皮细胞管型透明管型(染色)透明管型(未染色)细颗粒管型脂肪管型尿液图谱磷酸钙结晶尿酸结晶三联磷酸盐结晶药物结晶(吡哌酸)药物结晶(磺胺甲基异造影剂结晶(碘番酸)造影剂结晶(泛影葡胺造影剂结晶(泛影酸)鳞状扁平上皮(SM染色)鳞状扁平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层移行上皮细胞马耳他交叉现象尿白细胞(未染色)尿液中巨噬细胞尿液中巨噬细胞尿中酵母菌(未染色)尿中酵母菌(SM染色)尿液白细胞白细胞管型扁平上皮细胞草酸钙结晶大圆上皮细胞胆固醇结晶尿液图谱胆红素结晶滴虫非晶体尿酸盐胱氨酸结晶尿红细胞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酪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尿酸结晶肾衰竭管型尿液图谱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透明管型尾形上皮细胞鲍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图谱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柰瑟氏菌淋病柰瑟氏菌新型隐球菌荚膜(脑脊液标本墨汁负染色)红系统红系统图谱。

靶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棘红细胞巨红细胞卡波环泪滴形红细胞缗钱状红细胞球红细胞嗜多色红细胞嗜碱点彩红细胞椭圆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系统图谱。

血液生化PPT医学课件

血液生化PPT医学课件
3. 营养作用
血浆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参与氨基酸代谢池, 用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参与维持体内蛋白质的动态平衡。 清蛋白对组织细胞的营养具有较高的价值,
Summary 血浆蛋白的分类汇表
种类
载体蛋白
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凝血和纤溶蛋白

蛋白酶抑制剂 激素 参与炎症的蛋白APP
举例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2~4g/L )等
2、电泳法分:
(A/G=1.5~2.5)
清蛋白、α1、α2、β和γ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
A 清蛋白 1 2
B

染色后图谱

光密度扫描后的电泳峰
清蛋白 1 2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血浆蛋白质的主要组分见表11-2
血浆蛋白质的特性:
1、绝大多数血浆蛋白质在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自肝细 胞内合成部位到血浆的时间为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Hb铁占60~70% Mb铁占4%
体内储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
铁代谢
铁的摄取与 排泄
食物
胃黏膜脱落、皮肤落屑、
泌尿道失铁等
红细胞释放
铁的吸收
胃肠道内,吸收率10% (酸性条件有利);主要在十 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铁的运输 由血浆铜蓝蛋白氧化成 Fe3+而运输(游离铁有毒)
铁的贮存
铁蛋白(肝星形
2、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含N-和O-连接的寡 糖链。糖分子参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组成;增加 糖蛋白溶解性;具有识别特性;二硫键维持血浆蛋 白质稳定和亚基聚合。
3、许多血浆蛋白成多态性。
4、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 些血浆蛋白水平会增高,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 时相蛋白质”(acute phase protein, APP)

血液简介

血液简介
无细胞核,无细胞器
成熟红细胞 红细胞
细胞内残留核糖体可以合成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胞
二、血细胞组成(白细胞)
1.白细胞: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
粒白细胞两类。有粒白细胞又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 种。
嗜碱性粒细胞
2.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
四、血液各组分功能
3.血小板
止血、伤口愈合 血小板
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
四、血液各组分功能
血浆大约占血液的百分之五十五。
运载血细胞 血浆 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谢谢!
免疫
2、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
3、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 4、效应细胞样作用 5、促进吞噬作用
四、血液各组分功能
2.白细胞
1.巨噬细胞前身,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
老的细胞及其碎片 2.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 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性反应。 3.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 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三、血细胞来源
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图谱
红母细胞 髓样祖细胞 巨核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肥大细胞 髓系祖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多能干细胞 中性粒细胞
粒-单核祖细胞
单核细胞
树突状细胞
胸腺
T细胞 B细胞 淋巴样祖细胞 NK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三、血细胞来源(红细胞)
1.红细胞:红细胞主要在人体的骨髓(bone marrow)内生成(特别是
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功能的 细胞
体液免疫
淋巴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课件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课件
非特异颗粒到有特异的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 红细胞常无颗粒.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8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9
红细胞系统的形态
红细胞系统在瑞氏染色片上可见到原始红 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 成熟红细细胞.
总的特点
细胞很圆,
核也很圆,
核居中,
无颗粒.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嗜碱性颗粒 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成 深紫色,颗粒较大,较少,有时复盖于细胞核上. 在染色过程中有些颗粒可溶于水而成为空 泡.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3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4
嗜碱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5
嗜碱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6
单核细胞的形态
总的特点 胞体 大而不规则,核也不规则. 胞质 有菲薄半透明感.
•35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6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 大部分为圆形,直径10-13微米. 胞核 呈分叶状,少者分2叶,多者可达5 叶.各
核叶间以膜或细丝相连.其中不见染色质. 胞质 内亦布满中性颗粒.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7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8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9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0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1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2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 体积较中性粒细胞及 嗜酸粒细胞为小.也分为中幼粒细胞,晚幼粒 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所不同者 为胞质内颗粒为嗜碱性.

血液生化

血液生化

目录
血红素合成的调节
目录
(三). 铁的来源
铁是人体Hb的重要组成成份,也是肌红蛋白、 铁是人体 的重要组成成份,也是肌红蛋白、 的重要组成成份 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的组成成份。 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的组成成份。 正常成年男子体内含铁总量约3~ ,女子稍低。 正常成年男子体内含铁总量约 ~4g,女子稍低。 其中Hb铁约占 ~ 其中 铁约占60~70%,肌红蛋白铁约占 铁约占 ,肌红蛋白铁约占4% 人体内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 人体内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
目录
3.铁的储存 3.铁的储存
储存形式为:铁蛋白(90%) 储存形式为:铁蛋白(90%)和铁血黄素
储存部位: 储存部位:肝(星形细胞)、脾、骨髓 星形细胞)、脾 )、
目录
(四). 血红蛋白的合成
血红素合成后与珠蛋白结合成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珠蛋白的合成同一般蛋白质的合成, 珠蛋白的合成同一般蛋白质的合成,其合成受 血红素调控。 血红素调控。
血红素合成的特点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 ①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 不能合成; 胞不能合成;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 2+ ②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 、甘氨酸Fe 等小分子物质; 等小分子物质; 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 ③ 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间 过程在胞液。 过程在胞液。 关键酶:ALA合酶 辅助因子: 合酶, ④ 关键酶:ALA合酶,辅助因子:磷酸吡哆醛
目录
正常人
血液比重为1.050~1.060, 血浆比重为1.025~1.030, 血清比重为1.024~1.029, 红细胞的比重约为1.090。 全血和血浆pH值为7.40±0.05([H+]35.5~ 44.7nmol/L), 静脉血pH值比动脉血稍低; 血浆渗透压在37℃时相当于7.6个大气压,即 7.7×105Pa,或约300mOsm/L。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网织红细胞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正常成熟红细胞浆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 的淡红色,如呈灰兰色(整个红细胞或其 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这种红 细胞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 积多较大,其染成灰兰色的嗜碱性物质是 胞浆中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完全成熟 而消失。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 油兰染色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异型红细胞大全
某贫血患者的血涂片,可以见到许多种异 常形态的红细胞。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Mickey Cell--米奇细胞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Mickey Cell--米奇细胞。这种来自肾小球的 变形的红细胞,因其形态特征与米老鼠有 点类似,所以被这样称呼。其实这种红细 胞叫做G1形细胞,如果尿液中红细胞中这 类细胞超过5%,对诊断肾小球肾炎非常有 价值。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红细胞聚集分布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 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病症: 1.多种抗体暴露;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 性);3.非典型肺炎;4.金葡菌感染;5.冷 凝集疾病。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缗钱状分布红细胞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四个以上成熟红细胞如缗钱状堆叠,主要 常见于高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 蛋白血症以及感染或怀孕时出现的纤维蛋 白原增高症。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早幼红细胞
血液图谱之红细胞系
胞体:直径12-24μ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 偏位,核膜明显,紫色,染色质可浓集或 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 原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 围,无颗粒。

第16章血液生化

第16章血液生化
目录
2,盐析法 , 清蛋白:饱和硫酸铵 清蛋白: 球蛋白: 球蛋白:半饱和硫酸铵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半饱和NaCl 半饱和硫酸铵 + 半饱和 清 : 球 = 1.5 ~2 : 1 肝病比值降低或倒置. 肝病比值降低或倒置.
目录
清蛋白 1,含量:3.8 ~ 4.8 g/dL, 占血浆总蛋白的60%以上 ,含量: 占血浆总蛋白的 以上 分子量小: 分子量小:6.85万 万 pI = 4.7 2, 合成:肝, 12 g/天 合成: g/天 3,功能: ,功能: 1)结合运输:胆色素,脂肪酸 )结合运输:胆色素, 2)维持胶体渗透压: )维持胶体渗透压: 营养不良,肝功↓, 营养不良,肝功 ,肾炎 3)营养功能,缓冲作用 )营养功能,
第 十 六 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目录
血 液 概 况
血液(blood)的组成 的组成 血液 血浆(plasma) 血浆 红细胞,白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清(serum)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清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液的固体成分 无机物: 无机物:以电解质为主 有机物: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 有机物: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糖 类和脂类等
目录
球蛋白 1, α, β球蛋白:运输功能 , 球蛋白: 球蛋白 2, γ球蛋白:抗体 球蛋白: , 球蛋白 3,胶体渗透压 , 4,血浆酶 ,
目录
2. 依据生理功能分类
人类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种类
1.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 2.免疫防御系统蛋 免疫防御系统蛋 3.凝血和纤溶蛋白 凝血和纤溶蛋白 4.酶 酶 5.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6.激素 激素 7.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 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

血液学图谱(基础部分)

血液学图谱(基础部分)

血液学图谱(基础部分)常见血液学图谱红系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15-20μ,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整个细胞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

胞浆: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常在核周围形成淡染区。

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0-18μ,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整个细胞2/3以上,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紫色小块,核膜明显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浆:量多,深蓝色,不透明,仍然可见瘤状突起和核周淡染区。

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整个细胞1/2,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形成条索状或块状深紫色小块,其中有明显的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成车轮状排列,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为副染色质,核膜明显核仁:消失。

胞浆:量多或中等,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

因含不等量的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有蓝绿色、蓝红色、淡红色等。

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10μ,圆形。

胞核: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位,占整个细胞1/2以下,可呈车轮状,核染色质粗糙致密坚实,聚集成数个结构不清的大状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核膜明显。

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

溶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核仁:消失。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不透明,浆内含多量的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色或极淡的蓝色。

嗜多色性红细胞正常成熟红细胞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的淡红色,如果呈灰蓝色(整个红细胞或其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积多较大,其染成灰蓝色的嗜碱性物质是胞浆中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完全成熟而消失。

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油蓝染色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7-7.5u)成熟红细胞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原巨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u)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一系统,也分早、中、幼、晚。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卟啉症 铁卟啉合成代谢异常而导致卟啉及其代谢物排出增多
❖ 先天性卟啉症
❖ 遗传缺陷 ❖ 某血红素合成酶系缺陷
❖ 后天性卟啉症
❖ 铅中毒/药物引起铁卟啉合成障碍 ❖ 铅中毒的标志:血红素合成的抑制
2. 血红蛋白的合成:
❖ 血红素合成后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 珠蛋白的合成受血红素调控。
高铁血红素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血液概述
具有黏滞性的循环于心血管系统中的流动组织。与淋巴液、 组织间液一起组成细胞外液,是体液的重要部分。
❖ 全血=血浆+有形成分(加抗凝剂) ❖ 血清=全血-有形成分-纤维蛋白原
❖ 正常人血液的含水量约为77%-81%,比重为1.050-1.060。 ❖ 血液的固体成分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② 二个不同部位:起始与终末阶段在线粒体中,而中间阶段合成在胞浆内 进行
③ 三个合成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④ 四个反应过程:
δ-氨基- -酮戊酸(ALA)的生成; 胆色素原的生成:进入胞液的两分子ALA脱水缩合成一分子胆色素原 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生成在胞液中进行 血红素的生成:胞液中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
❖ 在成熟过程中,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的 改变。
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代谢能力 DNA 合成 RNA 合成 蛋白质合成 血红素合成
脂类合成 三羧缩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 磷酸戊糖途径
有核红细胞 +* + + +
+ + + + +
网织红细胞 - - + +
+ + + + +
成熟红细胞 - - - -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

1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正常骨髓象】112

1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正常骨髓象】112
色,以后染成兰色,最后染成橘红色.嗜酸颗粒 大小一致,有立体感,有折光性,如剥开的石榴 子状.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 体积较中性粒细胞及 嗜酸粒细胞为小.也分为中幼粒细胞,晚幼粒 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所不同者 为胞质内颗粒为嗜碱性.
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变来。 总的特点 浆细胞呈椭圆或瓜子形, 核偏在, 胞浆呈紫丁香色,或偏兰或偏红。近
核处有淡染区。
原始浆细胞
胞体 椭圆形,直径15-25微米。 胞核 圆。常偏于细胞一侧, 染色质 紫红色,呈粗颗粒网状。 核小体 有清淅的核小体1~2个。 胞质 灰兰色。无颗粒。近核处有一半圆形
概述 1
1骨髓是一种海绵状,胶状,脂肪性的组织,封 闭于坚硬的骨髓腔内.成人骨髓的重量为 1650G-3748G,占体重的3.4-5.9%.平均4.6%.骨 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人初生时,红骨髓充 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出现黄 骨髓,从远处开始向心性发展.到成人,红骨髓 退到肱骨的上1/3和股骨的上1/3.而颅骨,胸 骨,肋骨,肩胛骨,脊椎及髂骨仍是红骨髓.红骨 髓重量约1000G.红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原始粒细胞
胞体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20微米. 胞核 位于中央或稍偏一旁,椭圆或圆形. 染色质 紫红色,纤细的粒状.有时排列如筛状,
非常均匀非常平坦而薄. 核小体 有3-5个淡兰色清晰的核小体. 胞质 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围. 无颗粒.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胞体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25微米. 胞核 圆或卵圆形,偏于细胞一侧. 染色质 呈粗粒网状.紫红色. 核小体 较大,有1-4个,较不清楚. 胞质 稍多,淡兰色,近核凹处有一不着色区.

血液学检验典型细胞图谱PPT

血液学检验典型细胞图谱PPT

白血病病例
总结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详细描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白血病类型,血液学检验显示大量异常 淋巴细胞增生。治疗以化疗为主,部分患者需进行骨髓移植。
总结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详细描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慢性白血病,血液学检验显示粒系增生,以 中、晚幼粒细胞为主。治疗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主。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血液学检验典型细胞 图谱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红细胞系统 • 白细胞系统 • 血小板系统 • 典型病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血液学检验典型细胞图谱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直观的参考,帮助病理学家、医生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更好地理 解和识别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类型。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红细胞压积降低与贫血程 度呈正相关;增高可能提 示脱水、大面积烧伤等。
PART 03
白细胞系统
正常白细胞形态
中性粒细胞
胞体直径约10-15μm,呈圆形或 卵圆形,核呈杆状、分叶状或23叶状,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
列,胞质丰富,呈淡红色。
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约6-15μm,呈圆形、 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呈圆形或 卵圆形,染色质多聚集在核膜下
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学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由于血液中细胞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准确识别各种细胞类型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因此,典型细胞图谱的编制和推广对于提高 血液学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 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块。可见车轮状痕迹, 核膜明显,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 密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色的一团。有时 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血性贫血时,核有 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多量血红蛋 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色或带极 淡的兰色。
球形红细胞
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心
区的血红蛋白比周围多,呈小球形状。常见 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等)。
双淡染区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胞
正常小于4%,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急性 酒精性中毒时可大于5%。
胞体:直径12-24μ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 位,核膜明显,紫色,染色质可浓集或粗密 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原 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围, 无颗粒。
中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8-15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 小,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其中有空白出现 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列,深紫色,核 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付染色质,核膜明显, 无核仁。 胞浆:中等量或多量,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 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因含 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可呈兰绿 色,兰红色,淡红色等。
裂红细胞
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和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症; 其它常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衰竭、血栓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红细胞
小红细胞
点彩红细胞
又名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片中有时可见在
染色正常的或胞浆嗜多色性红细胞内出现大 小不等、多少不一的深兰色颗粒者称为点彩 红细胞。在正常人血片中极少见,约占 0.01%。此种细胞出现表示再生加速并有紊 乱现象。有人认为它是由于在铅、铋、锌、 汞中毒时红细胞膜被金属破坏,而嗜碱性物 质在染色时被沉淀所致。铅中毒病人此种细 胞明显增多,为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棘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的红细胞,刺呈针刺
状或尖刺状。这种红细胞见于:棘细胞增多 症(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 其它也见于肝病及制片不当时,正常红细胞 也会变成棘细胞。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色深,外周以苍白圈,在近红细
胞边缘处又较深。形同射击之靶,在正常情 况下靶形细胞极少见。但在黄疸、肝病、脾 切除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在地中海贫血 的血涂片上颇为常见。
红细胞聚集分布
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
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病症: 1.多种抗体暴露;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 性);3.非典型肺炎;4.金葡菌感染;5.冷凝 集疾病。
缗钱状分布红细胞
四个以上成熟红细胞如缗钱状堆叠,主要常
见于高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 血症以及感染或怀孕时出现的纤维蛋白原增 高症。
检验图谱
血液图谱脑炎。血常规:WBC8.4×109/L,
Hb87g/L,PLT13×109/L。镜检图中细胞为 主。 该患者的白细胞分类其实没什么异常。从形 态学来看主要是裂片红细胞增多了(图4-8中 均较易见)。所以我们只要报告裂片红细胞 比即可,裂片红细胞增多见于血栓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DIC、微血管病性溶贫等多种 疾病。
水滴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见于各种增生
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以及地中海贫血、脾 功能亢进或 肾病等。
Bite Cell 红细胞
由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变性或沉淀成块,使细
胞呈半圆形,提示可能有红细胞膜的缺乏, 如G-6-PD缺乏症。
镰状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样,
异型红细胞大全
某贫血患者的血涂片,可以见到许多种异常
形态的红细胞。
Mickey Cell--米奇细胞
Mickey Cell--米奇细胞。这种来自肾小球的
变形的红细胞,因其形态特征与米老鼠有点 类似,所以被这样称呼。其实这种红细胞叫 做G1形细胞,如果尿液中红细胞中这类细胞 超过5%,对诊断肾小球肾炎非常有价值。
见于先天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Hb-C病等。
刺毛红细胞
亦称锯凿细胞。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
胞。往往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 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脏疾 病,钻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半月形红细胞
胞体巨大,呈月形,淡红色。为衰老红细胞
在制片时人工造成,或见于某些增生性贫血、 血小管球性肾炎。
各种形态的红细胞
来自一低色素性贫血患者的血涂片
原始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 紫红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明显. 核仁: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兰色且 厚,近核处不见色浅区
早幼红细胞
Cabot环
在红细胞内染成紫红色的纤细的大环形或8字
形物质,常出现于嗜多色性、点彩和含H-J小 体的红细胞内,其确切来源尚不清楚,有人 认为是人工形成的变性蛋白,也有人认为是 残留的纺锤丝或融合的微管。一般很少见到, 偶见于铅中毒或恶性贫血患者血片中,但多 数人认为无显著临床意义。
H-J小体
固缩红细胞
红细胞中有一侧清晰区,而血红蛋白浓缩偏
向另一侧,临床上常见于婴儿固缩红细胞增 多症。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正
常人椭圆形红细胞也可高达15%。这种红细 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这种 红细胞至少占25%,一般要高于25%-50%才 有诊断价值。在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 恶性贫血及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 镰刀形贫血也可见此细胞。
是核的残留物,表现为在成熟或晚幼红细胞
胞浆内有一至数个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点, 大小不一。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 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的骨髓及 血片。
血红蛋白C
HbC溶解度较低,高浓度时则析出棍棒状或
六角形结晶,一般用较厚的血片、缓慢干燥 后作罗氏染色,或在玻片上加3g/LNaCl液2滴, 再加新鲜血1滴,复以盖片,四周涂凡士林, 在 37℃放置一小时后用油镜观察,即可见到.
成熟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7-7.5μ)
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 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原巨红细胞
缺铁性红细胞
胞体:直径<6.5μ
典型的血象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 白的减少较之红细胞的减少更为明显。红细 胞胞体较小,大小和形状很不一致,每一红 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较少,仅周围一圈红色, 中间有大片无色透明的区域(环状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正常成熟红细胞浆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的
淡红色,如呈灰兰色(整个红细胞或其一部 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这种红细胞属 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积多较大, 其染成灰兰色的嗜碱性物质是胞浆中的核糖 体,它随着细胞的完全成熟而消失。目前认 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油兰染色后即表现 为网织红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