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共34张PPT】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eefd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9.png)
5、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
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
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 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 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静电计的外壳一定是金属的,金属外壳与 内部的金属杆及金属指针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电 容器,它在静电计工作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 验电器外壳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气流的影响 ,它一般是用玻璃制作的。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1)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完全 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 ,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问题:
• 我们如何才能使物质带上电呢?请 同学们想一想,探讨探讨。
二、起电的方法
知识回顾
原子的构成
质子(正电) 原子核 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则A_______,B_______.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中性)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1、某人做静电感应实验,有下列步骤及结论:①把不带电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 (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导体接触,电荷会重新分配,若不受外界影响,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1cc611376baf1ffc4fadfc.png)
得到电子:
带负电
失去电子:
带正电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 一个物理模型:自由电 子(e)属于整个导体, 在导体内自由运动,正 离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 动。
三、静电感应与感应起电
将一对有绝缘底座的枕形导 体A与B紧紧靠在一起,这时 它们并不带电,所以贴在导 体下端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 接触的导体A,B。可以看到 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
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 金属箔就会闭合。
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 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 B仍带有电荷。
如果再让A和B接触,它 们就不再带电。
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 的是等量异种电荷,重 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 发生中和。
1、静电感应: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的现象。 2、感应起电: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3、感应起电的实质: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SUCCESS
THANK YOU
2019/8/6
讨论探究
师:静电感应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微观分子结构分析 起电的原因。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江苏省黄桥中学物理组 张姗姗
新课引入
一、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1、正电荷: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
荷,用正数表示。 (+Q) 负电荷: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 电荷,用负数表示。 (-Q) 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为电量。符号:Q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3f6bc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a.png)
(1)摩擦起电适用于绝缘体,感应起电、接触起 电适用于导体。
(2)无论哪种起电方式,发生转移的都是电子,正电荷不会 发生转移。
二| 典题研析
例 1 (多选)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 球都带电的是(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以上方法都不能使两导体球带电
带负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中性物体接触,电子由带负电的物 体转移到中性物体上。
(3)感应起电判断方法 ①带电体靠近导体时,靠近带电体的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离 带电体的远端带同种电荷。 ②凡遇到接地问题时,该导体与地球组成一个导体,则该导 体起电的步骤 感应起电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如图所示,(1)使带电体 C(假 设带正电)移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 A、B;(2)保持 C 不动,再用 绝缘工具分开 A、B;(3)移走 C;则 A 带负电,B 带正电。若操 作步骤颠倒,如(2)、(3)颠倒,导体最后不带电。
4. 三种起电方法 (1)接触起电:指一个_带__电__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__不__带__电__ 的金属导体_相__接__触___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 方式。 (2)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物 体分别带上__等__量__的_异__种___电荷。
(3)感应起电:把一带电物体_靠__近__导体使导体带电的方 式。如下图所示,将带电体C去靠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B,由 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A、B上分别带 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和B两 导体上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想一想 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金属球接触后会发生电荷的 中和,此时电荷被消灭了吗?
高中物理课件: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课件:电荷及其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58438006c85ec3a87c2c5c6.png)
-19
C.
栏 C;②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 目 链 接
(2)对元电荷的两点理解:①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因为最小的 电荷量为 1.60×10
-19
荷相等,但不能说它们是元电荷. 3.比荷.
即电荷量与质量的比,比如电子的比荷数学式子为 1.6×10 19 e 11 = C/kg. - 30 C/kg= 1.76× 10 me 0.91×10
②电荷量分配:接触起电时,两个物体最终的电荷量分 配很复杂,大多靠实验才能确定,但有一种情况能确定电荷 量分配,即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把剩余电荷量 平分.
栏 目 链 接
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
镀有铝膜,在 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 b,开始时 a、 b都不带
栏
变式 迁移
(2)设 A 带的电荷量为 q,B 带的电荷量为-q,则第三个小 q 球先与 A 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分别为 ,再与 B 接触,先中 2 1 q+-q 2 q 和,然后静电荷再平均分配,分别带电荷量为 =- . 2 4 所以,接触后 A、B 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2∶1. 答案:(1)2∶3 (2)2∶1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栏 目 链 接
静电植绒
栏 目 链 接
利用静电在布底以及其他材料的面上栽植短纤维,或在 布底上栽植花纹,叫做静电植绒.右图是静电植绒的工作示 意图.1是一块接高压直流电源(40~50 kV)正极的金属平板,2 是一个接高压直流电源负极的金属网框,上面放着绒毛.用 黏合剂涂成花纹的纺织品紧贴着金属板.当接通高压电源以 栏 后,金属网和金属板之间就形成很强的电场.开动马达使卷 目 链 轴 3和 4转动,纺织品就匀速地经过强电场.绒毛在电场中被 接 极化,接近下面金属板的一端带负电,远离金属板的一端带 正电,从而下端受到金属板的吸引,上端受到金属网的吸引 而直立起来.由于绒毛上端与金属网接触,正电荷被中和, 失去了金属网对它的吸引力,便在它下方金属板引力的作用 下急速落到纺织品上.
C.
栏 C;②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 目 链 接
(2)对元电荷的两点理解:①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因为最小的 电荷量为 1.60×10
-19
荷相等,但不能说它们是元电荷. 3.比荷.
即电荷量与质量的比,比如电子的比荷数学式子为 1.6×10 19 e 11 = C/kg. - 30 C/kg= 1.76× 10 me 0.91×10
②电荷量分配:接触起电时,两个物体最终的电荷量分 配很复杂,大多靠实验才能确定,但有一种情况能确定电荷 量分配,即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把剩余电荷量 平分.
栏 目 链 接
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
镀有铝膜,在 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 b,开始时 a、 b都不带
栏
变式 迁移
(2)设 A 带的电荷量为 q,B 带的电荷量为-q,则第三个小 q 球先与 A 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分别为 ,再与 B 接触,先中 2 1 q+-q 2 q 和,然后静电荷再平均分配,分别带电荷量为 =- . 2 4 所以,接触后 A、B 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2∶1. 答案:(1)2∶3 (2)2∶1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栏 目 链 接
静电植绒
栏 目 链 接
利用静电在布底以及其他材料的面上栽植短纤维,或在 布底上栽植花纹,叫做静电植绒.右图是静电植绒的工作示 意图.1是一块接高压直流电源(40~50 kV)正极的金属平板,2 是一个接高压直流电源负极的金属网框,上面放着绒毛.用 黏合剂涂成花纹的纺织品紧贴着金属板.当接通高压电源以 栏 后,金属网和金属板之间就形成很强的电场.开动马达使卷 目 链 轴 3和 4转动,纺织品就匀速地经过强电场.绒毛在电场中被 接 极化,接近下面金属板的一端带负电,远离金属板的一端带 正电,从而下端受到金属板的吸引,上端受到金属网的吸引 而直立起来.由于绒毛上端与金属网接触,正电荷被中和, 失去了金属网对它的吸引力,便在它下方金属板引力的作用 下急速落到纺织品上.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66d4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6.png)
电场与电势
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会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 力。在静电感应过程中,导体内部电场为零,电势相等。
电荷移动与电流
在静电感应过程中,电荷会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流向遵 循右手定则。
静电屏蔽的应用
高压输电线的屏蔽
为了避免输电线路上产生的静电 感应影响周围环境和设备,通常 采用金属网或金属管进行屏蔽。
电子设备的屏蔽
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和静电感应对电 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用金属盒或 金属网进行屏蔽。
人体静电屏蔽
为了避免人体产生的静电对电子设 备的影响,通常采用防静电服、防 静电鞋等措施进行人体静电屏蔽。
06 静电场的计算与测量
静电场的计算方法
高斯定理
通过高斯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封闭曲面内的 电荷量,从而确定电场强度和电势。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电荷的基本概念 • 电荷守恒定律 • 电场与电势 •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 • 静电感应与静电屏蔽 • 静电场的计算与测量
01 电荷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定义
总结词
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表示带 电体的带电量。
详细描述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表 示带电体所带的电量。电荷有两 种,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分别 带有正电荷量和负电荷量。
02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总结词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数 量是恒定的,不会因为任何物理过程而改变。
详细描述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非常简单明了,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是发生何种 物理过程,如电荷的转移、电场的变化等,系统中的电荷数量始终保持不变。这 个定律是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的基础之一,适用于任何封闭的物理系统。
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会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 力。在静电感应过程中,导体内部电场为零,电势相等。
电荷移动与电流
在静电感应过程中,电荷会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流向遵 循右手定则。
静电屏蔽的应用
高压输电线的屏蔽
为了避免输电线路上产生的静电 感应影响周围环境和设备,通常 采用金属网或金属管进行屏蔽。
电子设备的屏蔽
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和静电感应对电 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用金属盒或 金属网进行屏蔽。
人体静电屏蔽
为了避免人体产生的静电对电子设 备的影响,通常采用防静电服、防 静电鞋等措施进行人体静电屏蔽。
06 静电场的计算与测量
静电场的计算方法
高斯定理
通过高斯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封闭曲面内的 电荷量,从而确定电场强度和电势。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电荷的基本概念 • 电荷守恒定律 • 电场与电势 •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 • 静电感应与静电屏蔽 • 静电场的计算与测量
01 电荷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定义
总结词
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表示带 电体的带电量。
详细描述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表 示带电体所带的电量。电荷有两 种,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分别 带有正电荷量和负电荷量。
02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总结词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数 量是恒定的,不会因为任何物理过程而改变。
详细描述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非常简单明了,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是发生何种 物理过程,如电荷的转移、电场的变化等,系统中的电荷数量始终保持不变。这 个定律是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的基础之一,适用于任何封闭的物理系统。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3905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5.png)
(2)原子电性: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与核外电子负电荷的 数量_一__样__多___,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的位置表现为_电__中__性____.
4.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_电__子__往往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表现为电中性的物体由 于得到电子而带_负_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正___电.
思路图解: 接触带电能使 A、B 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
感应起电能使 A、B 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解析: 要使 A、B 带等量的同种电荷,首先让 A、B 接 触,再让另一个带电体 C 接触一下 A 或 B,然后先移走 C,最 后将 A、B 分开,A、B 就带上了等量的同种电荷;要使 A、B 带等量的异种电荷,首先让 A、B 接触,再让另一个带电体 C 靠近小球.先将 A、B 分开,再移走带电体 C,则 A、B 就带 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4.应用 (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检验时,把物体与金属球接触,如 果物体带电,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片金属箔片上,金属箔 片由于带了同种电荷,彼此排斥而张开,所带的电荷越多,张 开的角度越大;如果物体不带电,则金属箔片不动. (2)识别所带电荷种类:当已知物体带电时,若要识别它所 带电荷的种类,只要先把带电体与金属球接触一下,使金属箔 片张开.然后,再用已知的带足够多正电荷的物体接触验电器 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增大,则表示该带电体的 电荷为正;如果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减小,或先闭合而后张开, 则表示带电体的电荷为负.
则转移的电子数 n=ΔeQ=14.6.8××1100--199 =3.0×1010 个. 答案: 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转移的电子数为3.0×1010个.
异种电荷的电荷量分配与同种电荷不同,应用 q′1=q′2=q1+2 q2,要注意代入的值有“+”“-”号.
4.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_电__子__往往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表现为电中性的物体由 于得到电子而带_负_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正___电.
思路图解: 接触带电能使 A、B 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
感应起电能使 A、B 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解析: 要使 A、B 带等量的同种电荷,首先让 A、B 接 触,再让另一个带电体 C 接触一下 A 或 B,然后先移走 C,最 后将 A、B 分开,A、B 就带上了等量的同种电荷;要使 A、B 带等量的异种电荷,首先让 A、B 接触,再让另一个带电体 C 靠近小球.先将 A、B 分开,再移走带电体 C,则 A、B 就带 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4.应用 (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检验时,把物体与金属球接触,如 果物体带电,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片金属箔片上,金属箔 片由于带了同种电荷,彼此排斥而张开,所带的电荷越多,张 开的角度越大;如果物体不带电,则金属箔片不动. (2)识别所带电荷种类:当已知物体带电时,若要识别它所 带电荷的种类,只要先把带电体与金属球接触一下,使金属箔 片张开.然后,再用已知的带足够多正电荷的物体接触验电器 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增大,则表示该带电体的 电荷为正;如果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减小,或先闭合而后张开, 则表示带电体的电荷为负.
则转移的电子数 n=ΔeQ=14.6.8××1100--199 =3.0×1010 个. 答案: 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转移的电子数为3.0×1010个.
异种电荷的电荷量分配与同种电荷不同,应用 q′1=q′2=q1+2 q2,要注意代入的值有“+”“-”号.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ppt课件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cee0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3.png)
二、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_
思考: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会看见什么现象?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会看见什么现象?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 相互靠近,会看见什么现象?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 程中电荷的代数和守恒。
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与带正电的金属导体B接触之后也带 正电,原因是() A、B有部分正电荷转移到A上 B、A 有部分正电荷转移到B上 C、A有部分电子转移到B上 D、B有部分电子转移到A上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一、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原子的构成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原子(中性)
微观解释: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P6
甲、乙两个金属小球相互作用。已知甲球带正电荷,在下面两种情况 下,判断乙球是否带电,如果带电,带哪种电荷? (1)两小球相互排斥; (2)两小球相互吸引。
(1)乙球带正电荷
(2)乙球带负电荷或者不带电
三、电荷量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荷。单位:库仑 C 最小的电荷量————元电荷:电荷量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
四、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高中物理第1节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第1节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35e59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b.png)
2、电荷的根本性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1μC =10-6 C 1 nC =10-9 C
符号:Q 或 q 表示:正、负数 表示
单位:库仑〔符号C〕
1. 电荷根本知识
4
4、元电荷
注:元电荷
〔1〕元电荷: 在数值上等于电子电量的绝对值。 既不是质子、
e=1.60×10-19C , 它是电荷构成的最小单元。 也不是电子!
〔2〕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3〕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
5、比荷〔荷质比〕
带电体的电荷量Q和质量m的比值叫该带电体的比荷,例如
电子的比荷为:
e
1.60 10 19
1.76 1011 c / kg
m 0.91 10 30
1. 电荷根本知识
5
例1、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 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那么 (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C
AB
3. 电荷守恒定律
13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电荷发生转移,使正、负电荷不能够 完全中和,从而带电,并非人为创造了电荷,电荷的总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三、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 从物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 不变。
2. 起电方式
7
〔1〕现象:用带电体去接触另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使导体带电的
现象,叫做接触起电。
〔2〕本质:自由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A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9b0eba1a37f111f1855bff.png)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 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 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 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阅读课本,了解以下几个物理概念:
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 接触带电 感应起电
二、电荷守恒定律
三、几个概念
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例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 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 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 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 值叫元电荷.
磁的世界也比机械运动的世
界更加错综复杂。
从这章开始,我们将进入更
有趣的电和磁的世界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
电荷亦称电,是实物的一种属性.人们对电的认 识最初来自摩擦起电现象和自然界的雷电现象.例 如,在公元3世纪,我国晋朝张华的《博物志》中就 有记载:“今人梳头,解着衣,有随梳解结,有光 者,亦有咤声.”这是世界上关于摩擦起电引起闪 光和噼啪之声的较早记载.古人发现,用毛皮摩擦 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随后人 们进一步发现,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并 不是琥珀所独有的,像玻璃棒、火漆棒、硬橡胶棒、 硫磺块或水晶块等,用毛皮或丝绸摩擦后也能吸引 轻小物体.
第一章:静电场
牛顿曾说:“我认为自己不过像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 不时地寻找比较光滑的卵石或比较漂亮的贝壳,以此为 乐。而我面前,则是一片尚待发现的真理的大海。”是 的,牛顿并没有发现值得我们知道的每一样东西,其中 包括电现象和磁现象……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 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 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 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阅读课本,了解以下几个物理概念:
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 接触带电 感应起电
二、电荷守恒定律
三、几个概念
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例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 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 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 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 值叫元电荷.
磁的世界也比机械运动的世
界更加错综复杂。
从这章开始,我们将进入更
有趣的电和磁的世界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
电荷亦称电,是实物的一种属性.人们对电的认 识最初来自摩擦起电现象和自然界的雷电现象.例 如,在公元3世纪,我国晋朝张华的《博物志》中就 有记载:“今人梳头,解着衣,有随梳解结,有光 者,亦有咤声.”这是世界上关于摩擦起电引起闪 光和噼啪之声的较早记载.古人发现,用毛皮摩擦 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随后人 们进一步发现,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并 不是琥珀所独有的,像玻璃棒、火漆棒、硬橡胶棒、 硫磺块或水晶块等,用毛皮或丝绸摩擦后也能吸引 轻小物体.
第一章:静电场
牛顿曾说:“我认为自己不过像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 不时地寻找比较光滑的卵石或比较漂亮的贝壳,以此为 乐。而我面前,则是一片尚待发现的真理的大海。”是 的,牛顿并没有发现值得我们知道的每一样东西,其中 包括电现象和磁现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97570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a.png)
下吸引中和,不再带电,所以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C错误;先把A、
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
应电荷完全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D错误。
答案:AB
探究二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验电器进行了一些探究实
验。如图所示,小明使验电器带了负电荷,经
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毛皮
与橡胶棒摩擦,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
棒带负电,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探究一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与各自遵循的规律
同学们到超市购物,是如何打开新塑料袋的呢?请做下面的实验
并解释:将新塑料袋铺于平滑的木质桌面上,沿垂直于塑料袋底线
到带正电的物体上。
(3)带正电的物体与带负电的物体接触,电子由带负电的物体转移
到带正电的物体上。
【例题1】 (多选)
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柱
支撑的金属导体,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
属箔片,起初它们不带电。C是带正电
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后,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导体C,A、B上的金
1.物体带电的实质
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使物体不带电也不是消灭了电荷。
实质均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电荷的重新分配。
2.守恒的广泛性
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
任何电现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也涵盖了近代
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
2
C=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 B 球转移到 A 球,自身的“净”电荷全部中
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
应电荷完全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D错误。
答案:AB
探究二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验电器进行了一些探究实
验。如图所示,小明使验电器带了负电荷,经
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毛皮
与橡胶棒摩擦,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
棒带负电,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探究一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与各自遵循的规律
同学们到超市购物,是如何打开新塑料袋的呢?请做下面的实验
并解释:将新塑料袋铺于平滑的木质桌面上,沿垂直于塑料袋底线
到带正电的物体上。
(3)带正电的物体与带负电的物体接触,电子由带负电的物体转移
到带正电的物体上。
【例题1】 (多选)
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柱
支撑的金属导体,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
属箔片,起初它们不带电。C是带正电
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后,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导体C,A、B上的金
1.物体带电的实质
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使物体不带电也不是消灭了电荷。
实质均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电荷的重新分配。
2.守恒的广泛性
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
任何电现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也涵盖了近代
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
2
C=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 B 球转移到 A 球,自身的“净”电荷全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4、元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称为元电荷.
5、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 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1、使一个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它们是 、 和 ,在这三种方式中,电荷既没有被创造, 也没有被消灭,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而且电 荷的总量不变,这个结论也被称之为 定律。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 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元电荷
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
理学家测定的?
元电荷的值 e 1.601019C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
(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
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
电子的比荷为:e me
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
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6、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 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 电,则 :A.B、C球均带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2、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 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3、在原子物理中,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元电荷 的电量为______ ;一个电子的电量为_____ ,一个质 子的电量为______ ;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电量或者等 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或者是它们电量的______.最早 测出元电荷的数值的是美国物理学家 ,这位科学 家还测出了电子电量和质量的比值,叫做电子的 。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 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7、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
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 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 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
1.60 1019C 0.911030 kg
1.761011C / kg
小结
1、自然界存在两者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2)感应起电-近异远同 (3)接触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再分开
接触后 +Q -3Q
再分开
1Q 1Q 22 -Q -Q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
1.三种起电方法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2.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
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3.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
原子的构成
原子 (中性)
(正电)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负电)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
而脱离原子
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实质: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 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 正电。
4、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 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 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5、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 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 叫做感应起电.
静电计(指针式验电器)
验电器
验电器
++
- - + ++
-
-
++ ++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 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1)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 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一、电荷
电荷是一种物质属性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_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 是什么?
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 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 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
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 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方 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 荷总数保持不变.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
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三、元电荷
(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单位:库仑 C 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 电荷量的正负不表示电荷量的大小,只代表电荷的性质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完全 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 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1)定量测量两导体间的电势差。 (2)定量测量某导体的电势。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3、接触带电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接触后 ++QQ
静电感应
金属导电机理: 金属内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自由电子 正离子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异
+
+
+
+
远同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 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4、元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称为元电荷.
5、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 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1、使一个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它们是 、 和 ,在这三种方式中,电荷既没有被创造, 也没有被消灭,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而且电 荷的总量不变,这个结论也被称之为 定律。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 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元电荷
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
理学家测定的?
元电荷的值 e 1.601019C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
(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
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
电子的比荷为:e me
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
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6、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 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 电,则 :A.B、C球均带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2、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 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3、在原子物理中,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元电荷 的电量为______ ;一个电子的电量为_____ ,一个质 子的电量为______ ;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电量或者等 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或者是它们电量的______.最早 测出元电荷的数值的是美国物理学家 ,这位科学 家还测出了电子电量和质量的比值,叫做电子的 。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 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7、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
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 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 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
1.60 1019C 0.911030 kg
1.761011C / kg
小结
1、自然界存在两者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2)感应起电-近异远同 (3)接触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再分开
接触后 +Q -3Q
再分开
1Q 1Q 22 -Q -Q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
1.三种起电方法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2.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
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3.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
原子的构成
原子 (中性)
(正电)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负电)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
而脱离原子
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实质: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 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 正电。
4、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 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 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5、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 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 叫做感应起电.
静电计(指针式验电器)
验电器
验电器
++
- - + ++
-
-
++ ++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 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1)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 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一、电荷
电荷是一种物质属性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_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 是什么?
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 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 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
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 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方 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 荷总数保持不变.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
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三、元电荷
(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单位:库仑 C 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 电荷量的正负不表示电荷量的大小,只代表电荷的性质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完全 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 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1)定量测量两导体间的电势差。 (2)定量测量某导体的电势。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3、接触带电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接触后 ++QQ
静电感应
金属导电机理: 金属内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自由电子 正离子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异
+
+
+
+
远同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 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