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7有趣的测量PPT课件
“部有编本趣”的语测文量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
探究新知 如下图,要测量石块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 与同伴交流。
不能直接用公 式,怎么办呢?
淘气是这样测量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 一说。(单位:cm)
1.准备一个能装下石头的长方体容器, 在里面注入一半的水,并记录水面的长 宽高。
2.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并记录现在 水面的长宽高。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篇1知识技能: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感觉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归纳法。
学法:实验法,交流探索法。
教学准备:水槽、量筒、水、不规则石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那么不规则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
二、自学指导:为了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石头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
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三、精讲点拨: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
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四、当堂训练:1、第4题: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
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六、作业布置:练一练1——3题板书设计:有趣的测量“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面积。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面积。
同时,同学们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测量,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天平、计算器等。
同学们也可以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书本、玩具等,用于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情景引入测量的话题,例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测量一瓶水的质量等,让同学们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接着,我会讲解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和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我会通过实物和图示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进行测量。
例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和宽度,测量一瓶水的质量,测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
我会引导同学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注意单位的转换。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物品,测量其长度、质量和面积,并记录下来。
答案:例如,测量一本书的长度为25厘米,质量为400克,面积为150平方厘米。
2.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题到第5题。
答案:课后练习题的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
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 一粒黄豆的体积说课稿一、实验教学内容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一课中的课后习题第4题:怎样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本课属于综合实践领域内容,在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真实问题为载体。
本实验以《有趣的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为素材,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量感、数据意识、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科融合。
二、实验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一粒黄豆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实验的魅力。
三、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通过升水法和等量代换的方法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实验器材(水和黄豆为固定器材)1.长方体水槽2.大号量筒3.小号量筒4.小正方体块五、实验教学创新点1.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测量的是较大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土豆、石头,而本节课的测量对象是微小的不规则物体黄豆。
2.以往的测量方法大多是使用量杯、长方体水槽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水或溢出水的体积。
而本课回归体积度量的本质,利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块将不规则物体(黄豆)的体积转化为1立方厘米体积单位的数量。
3.实验课程在小组分享汇报环节时,容易受到场地及器材的制约,无法达到良好的展示效果,本节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小组实验操作同步直播在大屏幕上,使展示效果大大增强。
六、实验教学过程:清晰完整(一)触发:回顾旧知唤醒经验学生此前经过《有趣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测量较大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本节课基于学生已有基础,探究微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有趣的测量 -完整版PPT课件
2021/6/2
数学万花筒
2021/6/2
2021/6/2
2021/6/2
2021/6/2
辨字 识题: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dm、,, 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15×02=06(dm )3 2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dm、,水 面高度为2d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 多少?
2×15×(22-2)=06(dm )3
2021/6/2
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2021/6/2
练一练
2021/6/2
方案二: 测量的步骤 1向容器内加满水; 2把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 3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 4直接读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
2021/6/2
方案三: 测量的步骤 1测量长方体容器底面的长和宽各是 多少,计算出底面积; 2把石块放入容器中并向容器内 加满 水; 3取出石块,测量水面下降的高度, 记录下来; 4计算下降部分水的体积,即石块的 体积。
石头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2021/6/2
1、不规则物体一定要完全浸入水中,且水不能溢出; 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平面最低处平行; 3、测量时尽量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4、区分好“升高了”和“升高到”:
“升高了”:是指水面升高的高度; (“升高了”=放入物体后水面的高度—原来水面的高度;) “升高到”:是指放入物体后水面的高度。
方案一:
解法1:放入石块前的水的体积 与放入石块后的体积的总体积之 差。 放入石块后水的体积—放入石块 前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解法2: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 的高度=石块的体积 2021/6/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备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最后一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渗透转化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在本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
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他们对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三、教学目标1. 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等物体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 掌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 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自主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思考解决方法。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可行的测量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进行测量。
3. 交流分享(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第117页,第三章《测量与图形》的第三节《有趣的测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难点:理解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之间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量筒、橡皮泥、计时器。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情景:小明想知道他家客厅的面积和体积,但是不知道如何测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2. 讲解测量方法(10分钟)教师分别讲解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直尺、三角板、量筒等工具。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每组选择一个测量项目(长度、面积或体积),使用教具和学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测量方法解决问题。
例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8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测量方法。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六、作业设计2.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里某个物品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并记录数据。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可以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电子秤、温度计等。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传统测量工具,如尺子、量杯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测量。
2.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度量单位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换算。
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合理运用测量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运用传统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测量。
2.理解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运用测量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理解不够透彻。
2.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测量技能不够熟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出测量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场景:•班级里的某个同学,请他或她举起自己的手臂,由其他同学估测它的长度。
•请学生估测一下课桌的面积、容积等。
•站在黑板前,让学生自愿上来,用尺子测一下自己的身高,然后将结果标在黑板上。
通过引出这些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加准确地测量长度、面积、容积等。
2. 学习传统测量工具传统测量工具是测量长度、容积最常见的工具。
我们需要教导学生什么是尺子,什么是量杯,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进行测量。
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尺子的读数方法、量杯的使用方法等,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试验。
3. 理解度量单位换算原理在学习测量原理之后,让学生探究不同的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类比和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单位换算的原理。
例如,在学习长度换算时,我们可以把小学生比喻成厘米,初中生比喻成米,高中生比喻成千米,然后通过类比方式,让学生可以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4. 练习与拓展在学习了测量和单位换算知识之后,需要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拓展,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技能。
针对课程内容,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他们利用所学的技能解决问题。
例如:1.某种饮料公司准备出售一种新型饮料,为此宣传启动了味道测量,为了尽快推向市场,需要知道1000升饮料大概有多少瓶。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7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有趣的测量》这一章节。
我们会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包括米、厘米、毫米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并能够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实际测量。
难点是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卷尺、量角器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大家感受到测量的重要性。
接着,我会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例题来让大家理解和掌握。
然后,我会组织大家进行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大家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准确地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
我会组织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厘米 1厘米=10毫米毫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米、厘米、毫米分别测量你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请用米、厘米、毫米分别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1. 身高: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2. 客厅长度: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客厅宽度: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客厅高度: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在实际操作中,大家能够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有趣的测量》ppt课件(8篇)
但瓶里的水不够高。
乌鸦一颗一颗的往瓶子里装石子。
瓶里的水渐渐升高。
不能直接用公式求 出体积怎么办呢?
放入石块前
底面长( ), 宽( ),
水面高( ).
放入石块后 水面高( ).
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了多少?
水面上升的高度
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上升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
放入石块.
测量溢出的水
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溢出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 ,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 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数学万花筒
传说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国王 命令金匠制造一顶纯金的皇冠, 皇冠制好后,他怀疑里面掺有银 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解 决这个问题需要测量出皇冠的体 积,阿基米德一直解决不了这个 难题。
块的体积。
方案二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
方案三
测量的步骤
1.测量长方体容器底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计算出底面积。
2.把石块放入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满水水 。 3.取出石块,测量水面下降的高度,记 录下来。
4.计算下降部分水(石块)的体积。
方案四
测量的步骤
• 1.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向甲容器 内加满水,把石块放入乙容器中。
1.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72-55=17(mL)=17(cm3)
2.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dm、宽1.5dm,放 入一
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d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 多少?
2×1.5×0.2=0.6(dm3)
3.将2个西红柿浸没在盛了250mL水的量杯后,水 位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
另外,小组讨论部分,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时间有限,不是所有的小组都有机会分享他们的成果。我考虑在下次的课堂中,是否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不规则图形面积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有趣的测量》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理解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通过实例掌握利用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绳子等)测量不规则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梯形等)面积的基本方法。
2.探索并掌握测量的步骤和技巧,如用拼接法、分割法、等分法等对不规则图形进行测量,以及如何通过计算得出准确面积。结合实际情境,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使用工具测量和不同测量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圆形面积的测量,我会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规则图形面积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 有趣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知识,但对一些特殊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可能还不熟悉。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
2.难点:特殊情况下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测量工具(尺子、卷尺、量筒等),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测量房屋、厨师测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测量场景?测量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测量过程,注意测量准确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给定的长度、面积、体积。
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五篇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7、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一粒黄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们很难看出水面的升高情况,也就很难算出它的体积。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的黄豆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数量,就能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了。
板书设计:
转化
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规则物体的体积
V正=a3芒果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V长=abh石头下降
瓶子溢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学图文课件及当堂练习
提升点 2 借用排水法求长方体的高
6.一个正方体容器,从里面量棱长为 5 dm,容器内水深 4.6 dm。把一个长和宽都是 2 dm 的长方体铁块放入水中 (铁块完全没入水中),水溢出了 2 L。铁块的高是多少分 米? 2 L=2 dm3 5×5×(5-4.6)+2=12(dm3) 12÷(2×2)=3(dm) 答:铁块的高是 3 dm。
四 、长方体(二)
有趣的测量
(建议一课时完成) BS 五年级下册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 体积 )。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 V=a3
探究点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如下图,要测量石块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与同伴交流。
淘气是这样测量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单位:cm) 15×10×(15-10) =750(cm3)
2.你能想办法求出“橡皮泥”和“苹果”的体积吗?请 简要写出你的做法。
可以将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再测量计算; 求苹果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
3.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棱长是30 cm,容器里装有一
些水,放入一块石头后,水深15 cm(石头完全没入水中),取出 石头后,水深10 cm,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3)小路在一个底面积是36 dm2的长方体水槽中放入一个不规则的 铁块(完全没入),水面上升了1.5 cm,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立方分米? 1.5 cm=0.15 dm 36×0.15=5.4(dm3)
答:这个铁块的体积是5.4 dm3。
归纳总结:
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水面升高部分水的体积(或 水满杯时溢出的水的体积)等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将2个西红柿浸没在盛了250 mL水的量杯后,水位上升至 600 mL,平均每个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有趣的测量》。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4.7节《有趣的测量》。
我们将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来巩固和运用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次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够准确地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刻度尺、直尺、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供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个实际的长度测量场景,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我会让学生观察我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2. 讲解与示范: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讲解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我会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来示范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如何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3.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并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们可以互相讨论他们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刻度尺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的长度为9米,宽度为6米,高度为3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引入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比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有趣的测量》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正确的测量方法、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能够正确地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25)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25)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有趣的测量》中的第2课时。
这部分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意义及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测量中。
难点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米尺、直尺、厘米尺,以及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绳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实际的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度、桌子的长度等,引导学生注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长度单位:接着,我会向学生们介绍米、分米、厘米这三个长度单位,并通过实物演示,让他们理解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小组合作测量:学生们分成小组,使用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际测量,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桌子的长度等。
每个小组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记录测量结果。
4. 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和选择的长度单位分享给其他小组,并进行讨论,看看不同小组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以及他们选择的单位是否合适。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我设计了一道作业题目:请学生们测量自己家客厅的长度,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记录。
同时,他们还需要思考,如果他们想要测量自己家房子的面积,他们需要使用哪些长度单位,并简要说明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以及他们在实际测量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6.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几何图形的测量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作业中要体现出测量过程、数据记录和计算过程。
3.家长签字确认,确保作业质量。
4.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发现测量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设计丰富多样的测量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4.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个别提问、集体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计算教室的体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测量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地图,提问学生如何计算学校到家的距离,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思考。
2.实践操作,培养技能: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
-例如,组织学生分组测量课桌、书本等物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在测量过程中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有趣的测量练习题五年级
有趣的测量练习题五年级小明是一个五年级学生,他非常喜欢数学,尤其对测量和几何感兴趣。
今天,小明的数学老师布置了一组有趣的测量练习题,让小明和同学们来解答。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有趣的问题吧!第一题:测量距离小明的学校有一个很大的操场,他想知道从学校门口到操场的距离。
小明知道他的步长是60厘米,他走了100步到达了操场。
解答:小明的步长是60厘米,他走了100步,所以距离可以计算为60厘米 × 100步 = 6000厘米。
答案是6000厘米。
第二题:测量重量小明家里有一只宠物狗,他想知道这只狗有多重。
小明拿了一个称重器,将狗放到上面,称重器显示的数字是25千克。
解答:称重器显示的数字是25千克,所以这只狗的重量为25千克。
答案是25千克。
第三题:测量容量小明喜欢喝果汁,他想知道他的饭碗可以装多少毫升的果汁。
小明拿了一个量杯,将饭碗装满果汁,显示的数字是200毫升。
解答:量杯显示的数字是200毫升,所以这个饭碗的容量为200毫升。
答案是200毫升。
第四题:测量时间小明每天晚上都要做作业,他想知道自己做作业花了多长时间。
小明开始做作业的时间是7点,结束的时间是8点。
解答:小明开始作业的时间是7点,结束的时间是8点,所以他做作业花了1个小时。
答案是1个小时。
第五题:测量温度小明在教室里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
温度计上显示的数字是25摄氏度。
解答:温度计上显示的数字是25摄氏度,所以室内温度为25摄氏度。
答案是25摄氏度。
通过这组有趣的测量练习题,小明巩固了自己在测量方面的知识,并且学会了如何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测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周围的世界。
小明兴奋地和同学们分享了这些有趣的练习题和解答,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并纷纷表示要更加努力学习数学,掌握好测量的技巧。
通过这次的练习,小明不仅巩固了自己的测量知识,还培养了他对数学的兴趣。
他决心以后要多参与数学竞赛和活动,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有趣的测量。
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通过实例来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 能够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 能够通过实例练习,提高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难点: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实例进行测量和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教学卡片;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然后问学生们:“如果我们想测量这条直线的长度,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工具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得出答案。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并解释每个单位的意义。
然后,我会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 实例讲解我会拿出一把卷尺,测量教室的长度。
在测量过程中,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如何正确使用卷尺,如何读取测量结果,并如何进行估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教学卡片,上面有一些测量问题。
学生们需要自己使用学生尺进行测量,并填写答案。
5. 练习反馈我会邀请一些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解释他们的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2. 测量工具:直尺、卷尺;3. 测量步骤: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读取测量结果、进行估算。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和厘米分别测量你的身高,并记录下来;2. 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3. 设计一个测量游戏,邀请你的家人或朋友一起参与。
答案:1. 身高(以厘米为单位);2. 教室长度(以米为单位)、教室宽度(以米为单位)、教室高度(以米为单位);3. 测量游戏设计(包括游戏规则和测量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长度单位和测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导入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但瓶里的水不够高。
乌鸦一颗一颗的往瓶子里装石子。
瓶里的水渐渐升高。
推进新课
如下图,要测量石块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与同 伴交流。
不能直接用公式求 出体积
怎么办呢?
淘气是这样测量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单位:cm) 15×10×(15-10) =750(cm3)
4.怎样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与同伴交流,说一说 你的想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 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 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 就越复杂,越重要。 —— 阿·斯米尔诺夫
2.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 dm、宽1.5 dm,放 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 dm,这个土豆的体积 是多少?
2×1.5×0.2=0.6(dm3)
3.将2个西红柿浸没在盛了250 mL水的量杯后,水 位上升至600 mL,平均每个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 立方厘米?
(600-250)÷2=175(mL)=175(cm3)
15
10 15
下图是另一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
放入石块.
测量溢出的水
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溢出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按照图示的步骤说一说,怎样能知道石块的体积?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用上面的方法测量它的 体积?在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小组交流 讨论。
1.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72-55=17(mL)=17(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