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I).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四月份阶段性测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皇帝制3.“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
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
这实质上反映了A.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D.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4.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
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这一做法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 B.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C.是分封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D.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5.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B. 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出现的一项制度C. 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 东汉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6.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相权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皇权不断加强 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7.秦代派驻各郡的监御史负责监察所在地的郡守和郡尉,出土秦简曾载:南郡的监御史因罪逃亡后,中央便委派正在巡视南郡的廷尉史接管对南郡的监察。
这可用来说明秦代A.重视地方权力监督 B.监察权侵夺行政权C.地方实行三府分立 D.君主权力至高无上8.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高二4月学业模拟考试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5 CDCAB 6-10 AACBD 11-15 DBBCB 16-20 CDCBD 21-25 AABA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3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14分)26.(16分)(1)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2分)贡献:主张“有教无类”;首创私学。
(4分)(2)含义:理之源在天理,即三纲五常。
(2分)(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2分)影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为社会转型做了人才准备。
(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推动了近代化)(2分)(4)目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分)。
战略:科教兴国。
(2分)27.(14分)(1)背景:美苏“冷战”已拉开帷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2分)影响: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分)(2)原因:20世纪60、70年代多极世界格局开始出现。
(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2分)影响: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实现了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等。
(任答两点记4分)(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2分)(4)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际环境等都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实力决定两国的外交政策和地位;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有益于双方国家的利益;对话磋商,增进理解,形成共识,有利于双方避免误解和误判;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灵活应对,捍卫了国家利益;等。
(任答2点记2分)三、简答题(10分)28.(1)可以。
(1分)因为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部4月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班级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48分)1.《左传·昭公》中写道:“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
”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A. 灭亡殷商B. 巩固统治C. 镇压叛乱D. 恩及兄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
根据“以藩屏周”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拱卫王室,巩固统治,而非是为了灭亡殷商、镇压叛乱和恩及兄弟,故排除A、C、D项,故选B。
【点睛】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 强化君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 缓和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制度的完善在于是否适合当时的实际,而非不断地改革,排除A;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丞相权力在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可见加强皇权是改革的核心,故选B;古代中央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加强皇权,而非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排除C;君权与相权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对基本矛盾,这一制度稳定的基础依赖于皇权,排除D。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历史(选修)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调研高二历史(选修) 2019.0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和墨家都认为今不如昔,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甚至希望回到原始社会,这表明上述思想家A.代表没落的阶级B.都提倡了仁政和民本C.对现实政治不满D.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2.《三国演义》开篇叙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灾害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青蛇降落、洛阳地震、雌鸡化雄、山岸崩裂,随后蔡邕上书认为是宦官乱政的结果。
对这种政治思想评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B.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3.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
这表明他旨在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4.李贽讲“人必有私”,并说“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天下尽市道之交也”;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盖皆本也。
”这两种观点都A.体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B.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观愿望C.批判了理学家们的虚假说教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5.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
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B.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C.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6.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关于下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B.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C.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7.严复发表《原强》一文,指出:“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长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
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2.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但客观上又在某些方面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例如,战前法国士兵的服色比较鲜艳,随着战争的发展,换成了新式的为战壕战量身定做的军服。
以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法正确的是( )A.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军率先采用新式武器坦克B.大战后期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流程的改进D.战后英法美建立了国联,倡导集体安全,具有进步意义3. 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过程如下:“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10公里。
7月18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
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
”对这一战役分析正确的是( )A.是一战中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德国视此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C.巨大消耗战之后双方未能分出胜负D.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爆发战争。
以下史实能充分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②英德进行海军军备竞赛③英法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④中日爆发甲午战争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6.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A. 法不阿贵B. 兼爱尚贤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答案】B【解析】“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说明不主张战争,属于墨家思想,主张兼爱尚贤,B正确;A是法家思想;C是儒家思想;D是道家思想。
2.孟子曾对齐宣王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诉)于王。
”孟子的主张是A. 民贵君轻B. 重农抑商C. 政在得民D. 以礼治国【答案】C【解析】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只是君主要处理好君民之间的关系,是实行仁政的表现,但材料强调的是施行仁政的影响,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是战国时期商鞅最早提出,故B项错误;材料中规劝君主,推行仁政,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不涉及礼,故D项错误。
3.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
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
这表明“周孔之道”A. 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B. 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C. 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D. 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答案】A【解析】由材料“‘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可知其与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相符,说明当时的儒家思想是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A符合题意;礼治在周朝初期就已经出现,B错误;C与材料无关;D说法过于绝对。
【精编文档】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选修.doc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调研高二历史(选修) 2019.0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和墨家都认为今不如昔,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甚至希望回到原始社会,这表明上述思想家A.代表没落的阶级B.都提倡了仁政和民本C.对现实政治不满D.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2.《三国演义》开篇叙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灾害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青蛇降落、洛阳地震、雌鸡化雄、山岸崩裂,随后蔡邕上书认为是宦官乱政的结果。
对这种政治思想评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B.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3.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
这表明他旨在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4.李贽讲“人必有私”,并说“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天下尽市道之交也”;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盖皆本也。
”这两种观点都A.体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B.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观愿望C.批判了理学家们的虚假说教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5.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
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B.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C.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6.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关于下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B.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C.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7.严复发表《原强》一文,指出:“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2.3单元试卷页数:4页考试时间:90分钟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井田制 C.分封制D.郡县制2、“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天下为家3、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政”主要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制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度D.清代的八旗制度5、“宗,尊祖庙也”,意思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A.以宗教信仰为纽带 B以血缘家族为纽带 C.以活动地域为纽带 D以土地财产为纽带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8、长春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2018-2019学年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海南省海口市(海口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等)历史学科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共24道大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2.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结果A.德国打败英国舰队并取得制海权B.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C.德国舰队以巨大代价取得了制海权D.英国舰队损失较小并稳固地掌握着制海权3.右图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
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A.英国首先使用B.和飞机同时亮相于凡尔登战役C.首次亮相于1916年,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D.首次亮相于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4.《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
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实力的劣势B.社会矛盾的尖锐C.军事生产的膨胀D.军事战略的失误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6.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
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7.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战胜国都希望建立“和平”。
贵州省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册4月月考试题
24.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25.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
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
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A .秦朝B .a 西汉 C.唐朝 D.北齐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 .众人集体生产B .田庄规模生产C .个体农户耕作D .官府募民耕作 27.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顺序排列是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 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28.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于东、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平衡性。
其中“丁”指的是A.平大国运动B.义和团达动C.戊戍变法D.辛亥革命29.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除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学矛盾不可调和30.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欣倡之于天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众的重要B.戊戌交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康粱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功31.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士张采行极瑞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上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土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人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 .公民的经济生括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32.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安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夏霆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钱穆曾形容西周的分封: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
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抑殷宋於肘掖间,这是西周的一个立国形势,而封建大业即於此完成。
这表明西周的分封A.促进了族群的融合B.稳固了统治秩序C.增进了文化的交流D.保障了贵族特权2.汉代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管理官民上书的机构。
据《廿二史札记》记载,汉代“上书无忌讳”,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东方朔、主父偃、严安等人因“上书言世务”,被简拔为官员。
材料表明汉代A.君主专制的政治风气还没有形成B.自下而上察举选官的方式已被改变C.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D.官民可通过上书参与国家政治生活3.明朝言官(又称“谏官”“谏臣”)的设置是为了弹劾而存在的。
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位卑而权大,特别是皇帝允许其拥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并且不以言获罪。
明朝设置言官A.利于皇帝加强对官员的控制B.是厂卫制度的重要组成C.遏制了专制制度衍生的腐败D.体现了监察制度的完善4.“古代希腊的经济史研究在这100年的争论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史料的基础扩大了,碑铭、考古与文献等史料,新的理论与方法被综合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不仅工商业的研究继续受到重视,而且农业、土地制度、信用、交通、奴隶制等都得到深入研究,一些老问题被从新的角度加以解释。
”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史学成果随着研究深入而不断更新B.史料的丰富推动史学研究不断拓展C.对于古代希腊的研究缺乏辩证思维D.老问题解决取决于新史学研究方法5.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学派,主要有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出现了最著名的盖尤斯、伯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
他们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第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井田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看出是周武王将黄帝之后进行分封,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 皇位世袭B. 皇帝独尊C. 君权神授D. 家天下【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表示地位的悬殊;“‘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表明别人不能用,体现唯我独尊、地位特殊。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未涉及皇位如何传承,排除A项;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3.3.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政”主要是指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科举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通过创立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等措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D项正确。
分封制在秦朝时被废除,排除A。
宗法制是西周是创立,被后世沿用,与材料不符,排除B。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推行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4.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 明代的内阁制度D. 清代的八旗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的内阁制。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目标 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包括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符合题意。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礼乐制度的破坏 D.等级制度的颠覆3、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4、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5、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6、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C.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7、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黄冈市某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 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创新,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主要由于()A.儒学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要求B.儒家思想是古代最进步的思想主张C。
佛教道教思想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D。
儒家吸取各派学说以适应统治需要3、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下列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4、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
”“幼稚"的根源是(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B.儒家纲常思想的束缚作用C.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5、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据此可以推知A。
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
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 D。
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6、如下图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D.繁到简的变化趋势7、学术界公认中国的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IV)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IV)一、选择题(1-24每小題2分)1.一幅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中展现了如此内容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C.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3.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4A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社会阶层流动加强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说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6A.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7.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撒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8.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9.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