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语文课教案
《我的母亲》语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以及母亲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内容介绍。
2. 分析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 讨论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教育意义,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文章启示和教育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我的母亲》的内容。
2. 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如慈爱、勤劳、善良等。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 讨论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如孝敬父母、尊敬父母等。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母亲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 评价学生对文章启示和教育意义的理解,是否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提出如何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我的母亲》的相关资料,包括课文原文、作者简介等。
2.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教育意义。
3.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分析作者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孝敬父母、尊敬父母的文章,拓宽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举办孝敬父母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够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b.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c.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b.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b.增强对家庭、亲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b.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a.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b.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a.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吗?你们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的?2.自主阅读a.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b.学生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讨论a.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4.学习生字词a.教师出示生字词,请同学们认读并组内交流。
b.学生认读,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a.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母亲》,你们对课文有什么感受?2.学习课文写作技巧a.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仿写练习a.请同学们以“我的母亲”为主题,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b.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小结a.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1.检查仿写作业a.教师挑选几篇学生的仿写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拓展阅读a.请同学们阅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进一步了解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
b.学生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小结a.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亲情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欣赏和感激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 如何让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打印稿。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母亲》。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2. 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感受母亲的关爱。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母亲》。
2.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了解母亲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母亲的辛勤付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亲情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初二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及反思模板
初二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及反思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熟悉课文的基本内容,并学会分析七个段落的写作技巧。
3.能够正确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并能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母爱的伟大和深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包括描写、对比和抒情等手法。
2.制作反思模板,帮助学生思考和记录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准备1.课文《我的母亲》的复印件。
2.反思模板的制作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标题《我的母亲》,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和表达。
第二步:课文导读(10分钟)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感受课文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2.合读课文,依次学习每一段,理解每一段的组织结构和写作手法。
第三步:分析课文(25分钟)1.将课文分为七个段落,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每一段的写作技巧,并记录在白纸上。
2.合班讨论,让每个小组依次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和其他小组交流。
第四步:情感表达(30分钟)1.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描述母亲的形象和付出。
2.设计一些情感表达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第五步:反思模板制作(30分钟)1.介绍反思模板的概念和作用,并给学生提供制作模板的材料。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属于自己的反思模板。
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反思模板,寻找灵感和共同点。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反思模板,并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反思模板的制作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不过,为了更好地巩固课文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节课需要适当安排一些写作练习和交流活动。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词汇、句型等知识,理解并朗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懂得珍惜母爱,传承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词汇、句型的学习和运用;文章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母亲》。
2.学习词汇与句型(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常用句型,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3.阅读文章(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根据课前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理解和解读,学生可借助词典、课文译文等辅助理解。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各自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包括母亲的特点、习惯、爱好等,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
5.听力练习(1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个人表达(10分钟)学生从自身的角度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包括母亲的特点、对自己的爱、平时的行为等,并在课堂上互相分享。
7.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并教师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四、教学活动设计: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文章中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英语作文,内容可以是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对母亲的赞美等。
3.诗歌朗诵:让学生背诵一首关于母爱的英文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1.关于母爱的英文词汇和句型。
2.学生分享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描述。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语言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更在对母亲的理解和关爱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母爱、尊重母亲,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2024年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以及母亲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3.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我的母亲》,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如作者为何对母亲充满感激和敬爱之情。
5. 实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特点。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家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家人的感情,让学生学会沟通与交流。
8. 课堂展示:选取部分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展示。
9.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我的母亲》。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人的作文。
3. 收集有关孝敬父母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课后跟踪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3. 结合学生的孝敬父母行为,评价其在家庭中的表现。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识记有关老舍文学常识B、了解记叙文可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阅读目标:体味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亲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曾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今天让我们大家再来学习一片描写母亲,母爱,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
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
第一部分,介绍作者。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我们在过往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老舍先生的文章,那位同学能够将你所了解的关于老舍的信息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学生回答,两名同学相互补充完成,教师最后整理,帮助学生记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
出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满族家庭,幼年家庭贫困。
19一三年近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我们曾经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济南的冬天》就是创作于老舍先生在济南任教期间。
老舍先生在英国游学时,写出了他的英伦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著名长篇小说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著名话剧作品《茶馆》《龙须沟》,老舍先生因其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第二部分,讲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
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提示学生发现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稳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勤劳、吃苦——3自然段B热情好客——10自然段C贫而乐施——随份子等D善良隐忍——对姑母的态度E乐于助人——11自然段F坚强——一三自然段3、文中写到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却曾经留下了四滴眼泪。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了解《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尊敬父母、感恩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 《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3. 散文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难点1. 老舍幽默、独特的写作风格2. 文章中深层情感的把握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散文的鉴赏方法等。
2. 学生预习《我的母亲》,了解文章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老舍的作品风格。
2. 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等。
3. 讲解散文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语言美、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散文。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父母、感恩他人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介绍老舍的其他代表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让学生了解老舍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 引导学生关注老舍作品中的社会现实,探讨老舍如何通过作品反映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学批判精神。
七、情感教育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仰之情,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2.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评估与反思
评估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借助于教案设计,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与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我的母亲》教案设计进行评估与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教案设计评估1.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学的灵魂。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明确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点。
在《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既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目标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教学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我的母亲》教案设计中,我们设置了针对文章的背景阐述,同时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语汇和句式。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
一个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我的母亲》教案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4.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当教学过程合理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在《我的母亲》教案设计中,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了背景知识讲解,全课阅读,及小组合作学习三个环节。
这种分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展阅读范围和加深理解,同时融合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
二、教案设计反思1.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教学目标的明确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于一些学生而言,教学目标的设置并不够明确。
因此,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清晰设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的母亲》教案改进
近年来,我国教育战线不断加强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以《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为例,探究和反思教案的制定和改进。
一、教案的制定1.主题:根据教材《新标准》三年级下册的要求和学情调研,确定本课教学主题为《我的母亲》。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让学生更加了解母亲的辛苦和付出;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3.教学内容: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和观察图片,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讲解和理解。
同时,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激发出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通过学生的宣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4.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并配合使用“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互相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教案的改进1.教学重心:在制定教案时,需要更加注重教学的重心。
应该通过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好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让学生在了解母亲辛苦和付出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同时,还要加强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加深体验与实践的深刻联系。
2.教学策略:需要在教学策略上进行改进,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
同时,还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在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意义和应用方法。
3.教学评估:需要增加教学评估的方法和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收获。
应该采用“多元评估”的方法,包括日常作业、小组讨论、课堂测验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系统评估。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对象:初中生单元:家庭生活教学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母亲的特点、生活、为人处事等情况,感恩母亲。
2.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认识到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增强家庭意识。
3.让学生理解家庭中的合作共赢思想,与家人相互关心、支持和扶持,真正做到家庭和谐。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让学生描述母亲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
2.配合家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中的合作共赢思想,真正做到家庭和谐。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与展示2.实践操作3.案例分析教学素材:1.教材:《我的母亲》2.视频素材:《舌尖上的中国》太仓版3.家庭故事:母亲养育自己的经历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请学生们拿出手机,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太仓版中的关于母亲的内容。
2.讨论视频中呈现的母亲形象,并引导学生们从中获取灵感,提取有用素材,帮助学生们构想属于自己的母亲描述文章。
第二步:阅读文章,描述母亲1.将《我的母亲》整体阅读一遍。
2.小组内讨论母亲的形象与主题表达,然后让学生们撰写一份关于母亲的文章,同时可以配合小短诗或文言文。
3.在结束之时,指导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文章,在磨砺中互相学习。
第三步:分享家庭故事,增进家庭意识1.请学生们分享母亲为自己付出的经历,鼓励学生们把满怀感激的情感倾诉出来,给予自己的母亲最深的赞许与回报。
2.可以请一些着名母亲代表,或是学生的家长代表来到教室,分享他们的母亲故事,这样可以更贴切地给学生们带来亲身体验。
第四步:案例分析,悟出合作共赢思想1.从学生们分享的内容中,引导他们讨论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并且通过共同思考的方式,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案。
2.学生们可以采用教材或者网络上的案例,帮助他们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共赢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想到的家庭合作方案,同时鼓励他们回家实践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我的母亲》教案指导
《我的母亲》教案指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能够运用现代汉语语言技能陈述自己对母亲的感慨和思考。
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深刻领会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懂得珍惜母亲的爱,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孝心,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方法:1、归纳教学法2、演示教学法3、情境教学法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母亲对我们的爱及对我们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1、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认真阅读《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主旨。
2、让学生自己把作文中的优美语言摘抄下来,分析一下它们的文体、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再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尝试写出一篇自己的作文;或者带领学生编写一首感恩母亲的诗歌、演唱一与母爱相关的歌曲等等。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思想,参与课堂讨论,表达感想和情感,这样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母亲的理解和尊敬。
五、板书设计:《我的母亲》母亲的爱;我们的感恩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和精神内涵;是否能够清晰地用现代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也能够考察他们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是否有所提高。
如果家长也能够积极关注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学习进展,那么评价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和全面,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提高。
《我的母亲》语文课教案
《我的母亲》语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内容介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我的母亲》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
4. 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 写作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我的母亲”为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对课文内容和技巧的运用情况,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我的母亲》的原文。
2. 多媒体教具: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辅助教学。
3. 参考资料:关于母亲的相关文章或故事,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母亲”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布置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母亲”的作文,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悟。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5篇]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5篇]《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备课时,我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几易其稿,力争以最佳效果向大家汇报。
从实施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首先,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
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并且让每个学生提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
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在上课过程中,我以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推动课堂进程,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
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
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落实了“四基”。
我没有放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
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
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
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
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
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在情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寻找母亲的`感人细节、诵读表现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赏感人图片“非洲1962”、听我讲唐山大地震中的故事等手段,不断调动、积累学生的情感。
后来,在听我讲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时,十多个同学在下面抹眼泪,其他同学及老师也眼圈红红。
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
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
可以说,这一节课让师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礼。
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点评+反思(小编整理)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点评+反思(小编整理)第一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点评+反思《我的母亲》一、设计理念:构建本色课堂,突出语文味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任何文本或话语都是由一定言语材料组合而成的,它外显为一定的语言文字形式,内含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课的味道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
二、文本解读:《我的母亲》节选自《胡适自传》中“九年的家乡教育”部分,文章重点不是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写母亲对胡适的训导和影响,表达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激之情。
文章语言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三、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干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作者质朴的文字中品读出母亲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感激之情。
通过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体味母亲、学会理解、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文章重点写了母亲对胡适的言教和身教,整堂课立足这一点,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句、词来感受和体会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
因为母亲这种的教子方法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胡适的心理,从而理解母亲的这种独特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照片、简介。
学生谈对胡适的印象、感觉。
教师引出课文:许多名人、伟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二)与作者对话。
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找到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段落(4、13两段)并朗读,细细品读关键词句,如:第4段中的“恩”和第13段中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都”等词句,从中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情,并理解文章主旨:感激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04
个别指导
对于个别参与度较低的学生, 我进行个别指导,了解他们的 困难并给予帮助。
03
教学成果反思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主题、结构 和语言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表 现出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和掌握。
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了更清晰 的认识,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答。
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要求,对教材内 容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和调整。Biblioteka 教学目标设定0102
03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 够掌握文章的主题、结构 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
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 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 之心和家庭责任感。
课堂氛围的营造
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 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 氛围中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果。
我注重及时、公正地评价学生 的学习成果,这有助于学生认 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 向。
未来教学计划
1 深化教学内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深化对《我的母亲》这篇 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
教学内容安排
讲授新课
按照教材的顺序,逐段讲解文章 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 主题和思想内涵。
作业布置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当 的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和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01
导入环节
通过提问、情境创设等方式,引 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02
03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5篇_1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5篇《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曾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课不新就不要拿出来。
”是的,循规蹈矩、平平淡淡的课有什么必要给人看呢?反思我的课确有独特之处,但与几位教师相比,真的很难说出一个“新”字来。
首先,文本解读不够独特深刻,解读的角度也不够新颖。
没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个性解读,也就没能更高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这堂课仅围绕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体验和品读,过于平淡和肤浅;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进入课文的设计也较直接。
然而,我虽认识这一点,却因为自身解读能力的限制,让学生还是始终停留在文本的浅层进行阅读和感受,最终使这堂课显得平淡无奇。
由此我深感一名语文教师提高自己文本解读能力的重要性,这真是任重而道远。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更要广泛地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出现教师独特而深刻的解读,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情感。
其次,主问题的设计不够新颖,缺乏深度。
整堂课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在作者的心中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母亲与家人相处时,作者感受到什么?”这两个问题难度不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很难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然而,在这堂课中始终找不到一个最佳的主要问题,课堂呈现的一些不足就是问题的设计不佳造成的。
看来一堂课的成功关键是问题设计的成功,真正成功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新颖而有深度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维兴趣,能真正起到“点燃”和“碰撞”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并不成熟的反思,一方面是为了梳理自己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些思想碎片,能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清醒地走好每一步;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机会能得到同行们的指点和帮助。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2上课是个人思想的整合,评课是众人思想的碰撞。
评课越深入,思路越清晰。
《回忆我的母亲》在设计教案时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讲背景,作者字词,__结构层次。
第二课时,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品质。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5篇)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5篇)《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母亲》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胡适对母亲的爱、母亲对他的爱满溢于全文,这是学后的最大感受。
虽然作者的笔调很平实,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与歌功颂德,但是正是因为它的平实,所以才令此篇散文的光彩持久、柔和。
看到他的母亲想到自己的母亲,虽然我现在早已成家,但她对我的关心更甚从前,每个星期的吃、用都是她准备好给拿来。
昨天是二月二,打电话说给送糖豆。
我说太冷别送了,但她坚持。
我知道拗不过她,下午顶着风和爸一起除送来糖豆还有调好的饺子馅。
我无言,这就是一个母亲对子女永远的牵挂与爱吧。
爱,这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感情中最最宝贵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是我们生命中完整的一部分。
我想如果一个人缺失了爱与被爱,那么他的人生会有多么的的遗憾与不堪啊!在胡适平实的笔调中见识了世间伟大母亲的一种,这使我更加地珍惜、感恩现在的生活与所拥有的一切。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220xx年3月19日,我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讲了一节语文生本汇报课:《我的母亲》(作者:胡适)。
我个人感觉《我的母亲》还没有完全放开,其实事实也是这样。
出于对课本重点的考虑,还是先让学生分析课本一半时间,课外拓展一半时间。
如果完全放开,课内知识可以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课外知识可以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就会很快上来。
课后领导说:“活而不乱,把传统课堂与生本课堂的优点有机融合,打造了全新的高效生本课堂。
”老师说:“有思想、有高度、有方法,确实让我们学了不少知识。
”学生说:“连校长都知道我写的诗好,真高兴!”附学生原创诗:骨肉情诗/刘信志 20xx级2班骨肉亲情千世缘,母爱如瀑剪不断。
母亲宽容皆为我,我身为子怎偿还?如果您认为我只会吹牛,那就错了。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9篇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的母亲》教学反思9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我的母亲》教学反思9篇(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供大家赏析。
《我的母亲》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教案一、教材依据《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
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二、设计思想:《我的母亲》极鲜明地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以“致力于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且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
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感受母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
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3、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4、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为教学的重点,五、教学难点: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
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教案一、教材依据《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
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二、设计思想:《我的母亲》极鲜明地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以“致力于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且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
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感受母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
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3、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4、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为教学的重点,五、教学难点: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
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六、教学准备:上课前,准备好二首歌曲,一是阎维文的《母亲》,二是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一首钢琴曲《给母亲的信》。
一首诗孟郊的《游子吟》。
课件由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个环节,按照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层层展开。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名人对母爱的描绘: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2、整体感知课文,按照提示概括内容。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第17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母亲有那些优秀品质?从课文中找出能概括母亲性格特征的语句,并加以概括总结。
(学生快速勾画)老师投影总结。
第三段:母亲勤俭诚实第十段:热情好客第十一段:最会吃亏第十二段:不软弱,软而硬的性格,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4、重点分析13段中的细节描写的运用,从中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
首先:齐读此段,要充满感情。
第二步:第13节从哪三件事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答案: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步:找出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所体现出的感情。
模仿示例,进行分析细节描写:一笑、一楞、一叹(抓住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描写)示例分析:“她楞住了”写出了母亲听说儿子还须辞母返校时感到突然的神态,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
“母亲笑了”写出了母亲看到儿子在除夕夜请假回家看望她,深感欣慰的神态。
“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了母亲不舍得让儿子走,但又明白事理,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对儿子体谅及对他工作的支持,表现了母亲爱子情深。
5、母亲的爱让我受益终生,我对母亲也充满了感激、怀念之情,具体读读这些段落。
6、情感体验,欣赏感悟第一步:请你想一想:你曾为母亲做了什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让我们边欣赏歌曲边思考。
(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第二步:当堂思考:抒写母爱,表达感激如果让你为母亲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让你对妈妈讲一句你最想说的话,你要说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三)、总结,布置作业请大家今天回家将自己写下来的要对母亲说的话,做的事,说给妈妈听,做给妈妈看,并仔细观察妈妈的反应,将它写下来,就是最好的文章了。
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
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
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朋友,都请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本课教学由课前的倾听母亲和课堂上的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构成。
本文在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写作线索、整体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阅读及语言品味。
(一)音乐欣赏:倾听母亲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正在享受着无私的母爱,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特有的家庭地位,使很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认真的咀嚼与反思。
因此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欣赏震撼心灵的音乐阎维文的《母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升华母亲形象。
(二)导读启示:走近母亲带着课前欣赏音乐的那份感动,教师顺势激情导入: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
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
我们曾经了解过朱德的母亲,那是一位勤劳善良且富有远见的女性,今天我们学习的老舍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一位女性。
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的母亲。
由此展示教学目标。
使学生一目了然本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关键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发现和提出那些有思考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讨。
(三)赏析探究:认识母亲本步骤要针对某一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整体感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品味是在阅读的基础上,经过用心体会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为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的自然过渡,在认识母亲之前,先展示上节课板书设计,让学生根据板书设计及课文内容以“母亲是…….的人”为格式造句,整体感知母亲形象;这一问题的设计有利于了解学生阅读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也是认识老舍母亲的关键所在,为重点阅读、语言赏析打下基础。
2重点阅读母亲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体现在文章字里行间,尤其是课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动的,也是最精彩的。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13段,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你认为哪件事最感人?为什么?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采取分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学生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我可用师生对话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细节。
并板书“母爱无边”3、品味语言在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出本文语言的第一大特色: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讲完此问,我再配乐钢琴《给母亲的信》朗读此段,带学生再来品味简朴的语言下蕴含的伟大母爱。
朗读完毕,我由第13段的语言特色拓展开来,再次激疑追问:本文语言在其它方面还有哪些特色!“白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一语言特色时,可先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把诗的前四句与第13段的感人细节比较,引出白描,后指出: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什么是白描?我主要联系美术中的白描画法,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并以孟郊的《游子吟》的前四句讲析,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运用白描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辨识纠正,并重点赏析以下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2、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3、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以上语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对母亲描写的角度上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对第三点语言特色: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浓厚的感情,我变换角度。
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这样设疑:母爱是伟大的,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感激、怀念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学生通过阅读大多都会将目光集中在这样的句子上。
并板书“儿女有报”。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2、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因此在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四)、评价归纳:升华母亲本步骤要让学生比较评价,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收敛,学生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在此由老师简单概述本节课讲述的内容,并由学生从写作方法和表达主题两方面自由发言,谈本文的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