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
人教版小学语文《蜜蜂引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蜜蜂引路》课文原文及赏析《蜜蜂引路》课文原文:列宁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天,他一边看书,一边散步,在花丛中看见了几只蜜蜂。
他看着蜜蜂飞来飞去,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蜜蜂是怎么找到回家的路的呢?他看到蜜蜂飞进花丛里,采了蜜又飞出来,心想:“是不是蜜蜂闻到了花香,就找到了回家的路呢?”于是,他决定做个实验。
列宁抓了一只蜜蜂,把它带到了离家很远的地方,然后放开了它。
蜜蜂在空中转了几圈,就朝着一个方向飞去。
列宁跟着蜜蜂走,果然看到了他的家。
列宁高兴极了,他说:“原来蜜蜂是靠记忆和太阳的位置找到回家的路的。
它们飞出去的时候记住了周围的环境和太阳的位置,回来的时候就按照记忆和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方向。
”从那以后,列宁更加热爱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了。
《蜜蜂引路》课文赏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列宁通过观察蜜蜂找到回家的路的过程,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首先,课文以列宁喜欢读书为引子,描绘出一个热爱知识、善于思考的人物形象。
他在看到蜜蜂的行为后,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课文通过列宁的实验过程,揭示了蜜蜂找路的秘密——依靠记忆和太阳的位置判断方向。
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蜜蜂的生活习性,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最后,课文以列宁更加热爱观察和研究大自然结尾,强调了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重要性。
这对于我们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蜜蜂引路》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科学探究,寓教于乐,既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又能引导他们形成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蜜蜂引路的场景,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勇敢、细心、善于观察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中所描绘的蜜蜂引路的场景。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部分句子的理解。
2.如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蜜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蜜蜂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二、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互相纠正读音。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列宁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蜜蜂引路》,谁能分享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列宁爬到树上,对蜜蜂说:‘小蜜蜂,你能告诉我回家的路吗?’”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尝试用课文中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蜜蜂引路》,谁能分享一下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二、拓展阅读1.教师出示相关拓展阅读材料,如《蜜蜂的舞蹈》等。
2.学生阅读,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写作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以《蜜蜂引路》为题,进行写作训练。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尝试用课文中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勇敢、细心、善于观察的品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课件
养蜂人)。
我还会换说法说:
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 许多蜜蜂 ), 他想:蜜蜂采了蜜要飞回( 蜂房),而 ( 养蜂人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只要我 ( 跟着采蜜后的蜜蜂走 ),就能找到 (养蜂人)。
列宁的住处 发 现 观 察 花丛
养蜂人 的家
园子
-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发现……他想…… 他仔细观察,又发现了……他想……
有一回,列宁想请那个人谈谈怎 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 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 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两个带点的词意思一样吗?
• 列宁常常请养蜂人来谈天。 •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 宁只好亲自去找。
区别词义
往常:过去的,一般的日子。 经常: 常常
选词填空 往常 常常
• 1、放学后,他( )到操场上打球。 • 2、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 )得到 老师的表扬。 • 3、我们学校的校车( )都是一个男司机 开的,但最近却( )由一个女司机开。 • 4、他( )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 取得了好成绩。
动脑筋
1.看图猜字
( 明 )
( 件 )
猜谜语啦
嗡嗡嗡,嗡嗡嗡, 成群飞进百花丛,
传播花粉又采蜜,
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
谜底: 蜜蜂
峰
锋
蜜蜂为什么会引路?
蜜蜂给谁引路? 蜜蜂是怎么引路的?
列宁
蜜蜂 果然
谈天
采蜜 惊讶
亲自
引路 养蜂人
利用
附近
tán pài yǐn fēng qiāo fù yà liè
蜜蜂是怎么引路的?读了课文,你能 画一画列宁走的路线图吗?
列宁找养蜂人线路图
园子 蜜蜂 花丛 小路
小房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 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派人 引路 附近
谈天 蜜蜂 惊讶 敲门 莫斯科
列宁 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往常 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 了,列宁就亲自去找。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 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 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 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
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
•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源自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蜜蜂采了蜜就要飞回(蜂房)。
( 养蜂人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 列宁跟着采了蜜的蜜蜂走,就
可以找到(养蜂人)。
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蜜蜂引路》课文原文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个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
《蜜蜂引路》课文赏析
这篇课文以简单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却寓含着深刻的道理。
故事开头,列宁想找一个养蜂人谈谈,但由于不知道他的住址,决定亲自去找。
这里展示了列宁的坚持和决心,同时也为读者设下了一个悬念:列宁能否找到养蜂人呢?
随后,列宁在路上观察到许多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并发现它们飞进了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这里,列宁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线索,也就是蜜蜂的行为,为他找到了养蜂人的住所提供了帮助。
最后,列宁敲开了那所房子的门,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这里既揭示了故事的结局,也验证了列宁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
整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同时也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和教育。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文《蜜蜂引路》PPT课件
) 蜜蜂 )大风 )灯光
)房子 )闪电 )人家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列宁能找到养蜂人,是因为:
1、蜜蜂很聪明、会带路。(
)
)
2、列宁仔细观察,会动脑筋,亲自找到的。(
我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 的线路图。
26
蜜 ài
莫斯科 谈天
tán
附近 惊讶
yà
派出所
莫 派
斯 谈
附 讶
惊讶 讶呆 谈天 谈话 引导 引路 列车 排列 敲打 敲门 附近 附带
派出 养蜂 远近
派送 蜂蜜 很近
两个带点的词意思一样 吗?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只好亲自 去找他。
阅读课文片段,再完成练习 。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
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
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 就是那个养蜂人。
1、“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 ————————————————————————
2、第三句里的 “果然” 表明了:
A · 列宁出乎预料地找到了养蜂人。( B · 列宁所想的完全正确。( ) )
我会填
常常 1、小东和( 2、小东( 道 一( 一( 一( 户 所 往常
)一样很早就来到学校。 )很早就就来到学校。 群 一( 一( 一( 座 束 位 枚 一( 一( 一( 个 阵
) 园子 )邮票 )小山
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使用。
2. 课文中的细节理解和推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和推理,提高学生的思维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蜜蜂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2. 生字词学习:(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读。
3. 课文朗读:(1)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自主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4. 课文理解:(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5. 细节理解和推理:(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蜜蜂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思考。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蜜蜂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蜜蜂和生态环境?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小组合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4. 细节理解和推理: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语文《蜜蜂引路》原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语文《蜜蜂引路》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引、迷、蜂、路”等10个生字,会写“引、迷、路”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白兔对蜜蜂的礼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蜜蜂是如何为小熊引路的。
4.感受小熊和蜜蜂之间的友谊,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会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友谊。
三、教学难点1.理解蜜蜂如何为小熊引路的过程。
2.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蜜蜂,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对蜜蜂的印象。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蜜蜂的知识。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记忆生字的方法。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进行讲解,如“引、迷、蜂、路”。
(四)学习写字1.教师示范书写“引、迷、路”等字,学生跟随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书写成果,互相评价。
(五)感悟课文1.学生讨论:为什么小白兔要请蜜蜂引路?蜜蜂是如何引路的?2.学生分享:从课文中感受到了哪些友谊的元素?(六)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每个写5遍。
2.家长协助孩子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蜜蜂引路》,让学生认识到了友谊的可贵,培养了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理解蜜蜂如何为小熊引路的过程。
同时,注重生字教学,让学生在读写中巩固生字。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学习生字环节,可以设计“生字小火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读生字,增加趣味性。
如:“同学们,我们开个小火车,每个同学说一个生字,下一个同学接着说,看谁的反应最快,记得最牢。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反思1《蜜蜂引路》这篇课文的情节非常简单:列宁去找养蜂人,发现路边有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眼中却有着清晰的规律。
最后他利用此规律找到了养蜂人。
本文的教学更多的是要渗透“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积极动脑,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的探究意识。
教学时,我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点定位在“发现”,通过读、说、摆、演、找等儿童化的`活动,多渠道开展语言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发现列宁的发现—发现线路图—发现列宁思维过程—发现文本中的近义词等等,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实现故事与生活的融合。
初读课文后,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了第三自然段。
我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
一开始,我请学生边读便找,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在文中找到表示它们位置的词语,并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摆一摆。
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我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地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
如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可能就会找到养蜂人的家。
他发现小房子后又是怎么想的?……这样改变了以往习惯于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我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切地感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作为教师,只有紧紧地围绕学生,多给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九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经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读文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2、导语小蜜蜂不仅勤快,还会给人领路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蜜蜂引路》(板书课题)吧!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游戏“蜜蜂采蜜”玩中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字词。
1、联系生活理解“附近、谈天”。
2、换一换掌握“常常”的用法。
3、朗读中体会“果然、惊讶”。
四、深读课文,体会感悟。
蜜蜂真的会给人领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3、再读第二段,谈谈你的感悟。
五、朗读全文。
六、学生交流。
我们该向列宁学习什么呢?七、资料展示。
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课件出示列宁图及资料八、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生字卡片、练习纸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六课蜜蜂引路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六课蜜蜂引路知识点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
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莫斯科】前苏联的首都。
【当地】本地。
本课指莫斯科附近的那个地方。
【谈天】闲谈,很随便地说话。
【往常】过去的一段日子,过去的通常情况。
【亲自】指自己直接去做。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预料的相符合。
【惊讶】吃惊,感到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近义词】谈天──聊天往常──平常仔细──细心往常──平常惊讶──惊奇可是──但是【句子分析】1、是谁把你领到这儿来的?这是养蜂人见到列宁时惊讶的问话。
因为除了那个往常派来找他的人知道他的住处外,其余的人都不知道。
现在列宁没有人带路却自己找来了,所以养蜂人很惊讶。
2、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这句话写列宁是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因为列宁在路边的花丛里发现蜜蜂后,他仔细观察,看到采了蜜的蜜蜂往附近的一个园子里飞,列宁就知道园子里一定有蜂巢。
列宁推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巢附近。
正好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想:那一定是养蜂人住的。
事实也是如此。
列宁就是利用蜜蜂带路,找到养蜂人的,所以称蜜蜂为向导。
1.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 mén jīng yàpài rén xiàng dǎo2.组词。
导蜜蜂采圆异密峰彩园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经常——愉快——壮丽——仔细—一聊天——一兴奋—一洪亮———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一小山—房子一火车一草地—园子一蜜蜂一飞机一 f绢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丽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区别“常常”和“往常” ,会写“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列宁是怎样找到蜜蜂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区别“常常”和“往常” ,会写“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列宁是怎样找到蜜蜂的。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质疑课题
1、今天,老师说个谜语考考大家,好吗?
小小虫,嗡嗡叫,飞到东飞到西,传播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打一动物。
(蜜蜂)
2、 出示蜜蜂图和蜜蜂两个字,(板书“蜜蜂”)边写边数笔画边书空。看到这个“蜂”字 你会想到哪些字?(峰、锋)
3、3、出示图文,这样的字都是形声字。学生读
4、质疑课题
学生交流(为谁、为什么、怎么引)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来的。出示:歹U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 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3、这两句话都出现看可是看的不一样,第一个句子是边走边看,第二句子是仔细观察。
说明列宁除了看他还仔细想。他到花园看到蜜蜂回想?到小园子会想?看到小房子会想?
4、学生交流
1、请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都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带读、齐读
3、出示句子巩固
1922
4
5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学习常常
课文中还有一个有“常”字的句子
出示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 自去找。”
出示”常常、往常”练习,区别。出示填空
列宁不仅仔细观察还认真想,同学们也来观察这个字,猜猜它是什么?(出示课件)
四书写指导“派’
1、指名说“派’要注意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个派字,有几撇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有4撇)
3、书写“派”(咱们今天要好好写写这个字,关键笔画定好位,写字不会左右偏)数笔画 写“四笔平撇像一顶帽子,五笔竖撇先竖后撇像把弯刀,六笔撇像个小喇叭,七笔竖 提在竖中线上,八笔短撇像个小钉子。
4、指名板演。
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列宁通过观察找到养蜂人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板书设计 莫斯科列宁 花丛小园子小房子 六、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反思:
优点:这是一篇很简短的课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 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弓I导学生仔 细阅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 决问题的办法。为了帮助学生探究,我借助简笔画,按照“找”的顺序标出列宁 找养蜂人所走的路线,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找”的经过。
常常:经常、总是。往常:过去、平常、一般。
A、放学后,他()到操场上打球。B、()都是妈妈送我上学。
B、谁能用这两个词语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过度: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第3组句子,咱们再接再厉。
⑷出示“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 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齐读。这两个句子有一个相同的词。——
附近
A附近是什么意思,知道吗?(对!周边、旁边、周围)谁来说说你的周围有什么?学校 附近有什么?(房子、商店)
再读句子。
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相信接下来的学习一定会更认真的。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列宁去找养蜂人,这一路上经过哪些地方,用横线画 出来。
2、 指名交流(看到花丛里 ……小房子)板书你们刚才说看到这些地方是从哪两句话看出-
因为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 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 音,感知字义。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如在句子中巩固。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 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不足:本堂课上的内容比较多,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吃力。学生的自主性不强,我讲的太 多,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让孩子多说,多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