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化探轻烃指标间关系与烃运移地表显示——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为例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烃类气藏主控因素及分布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烃类气藏主控因素及分布杨光;赵占银;王建强【摘要】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烃类气藏的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分布和断裂发育特征两种因素控制.早期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烃源岩的分布,形成的是原生气藏;晚期气藏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有沟通气源(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烃源岩)和圈闭的断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形成的是次生气藏.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含气构造(哈尔金、大老爷府及双坨子构造)在营城组末期已见雏形,大多数构造定型于嫩江末期,含气构造形成时间早于主生烃时间.伏龙泉构造形成于嫩江时期,定型于古近纪末期.烃类气藏主要形成于青山口-嫩江时期.营城组火山岩和登娄库-泉头组一、二段的碎屑岩储集层是未来烃类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0(029)004【总页数】6页(P622-627)【关键词】长岭断陷;烃类气藏;烃源岩分布;含气构造【作者】杨光;赵占银;王建强【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松原,138000;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长岭断陷是松辽盆地最大的断陷,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断陷区[1],面积1.3×104km2。
该断陷是由北部的大安断裂、西南部的黑帝庙断裂和东部的孤店—伏龙泉断裂控制的大型裂陷型断陷。
地层主要包括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一、二段。
断陷内烃源岩发育,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成藏条件有利,蕴藏的烃类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近20口井试气获得工业气流(烃类气)。
目前已发现西西里嘎Ⅰ号气藏、长岭Ⅰ号气田、大老爷府气藏、双坨子气田和伏龙泉油气田等5个含油气构造 (图1)。
目前的勘探证实,该断陷最大的含气特征是有机烃类气与幔源成因的CO2气共存,烃类气藏的形成时间 (青山口—嫩江时期) 早于 CO2气藏[2]。
正确认识和区分这两类气体富集成藏规律,是石油勘探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前沿研究课题,认清烃类气藏的成藏规律,可为深层烃类气有利勘探区优选奠定理论基础,从而降低勘探风险。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系储层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因分析
卷 ( lme 2 , ( mb r 3 总 ( o a) l Vou ) 8 期 Nu e ) , T t 11 3 页 ( a e ) 6 1 4 2 0 , , S p , 0 8 P g s 9 — 0 , 0 8 9 ( e t2 0 )
储 层 固体 沥青 不 同 于前 油 沥青 , 主要 通 过原 它
油成 藏后所发 生 的热蚀 变作 用 、 洗作 用 以及 生 物 气
因素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Ⅲ , 而且 还可 能存 在 活性 一 性 极 物质沉 淀作 用 、 热化学硫 酸 盐还原 作用 等 作用 。
火 山岩系 或 火 山 碎 屑 岩 已 成 为 油 气 聚 集 的 重 要 场
【 键 词 】 火 山岩 储 集 层 ; 关 营域 组 ; 固体 沥 青 ; 因分 析 ; 岭 断 陷 成 长
中 图 分 类号 : 6 8 1 O 1 P 1 .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1 8 2 2 0 ) 3 0 6 0 1 0 —6 7 ( 0 8 0 —0 9 — 9
件 优越 , 有 较 好 的 勘探 前 帚 。根 据 长岭 断 陷 Y 1井与 D2井 营城 组 火 山岩 储 层 固体 沥 青 具 S 的 显 微 特 征 、 提 物 中饱 和 烃 与 芳烃 组成 特 征 以及 储 层 流 体 包裹 体 均 一 化 温 度 等 资料 , 抽 分
析探 讨储 层 固体 沥青 的 来 源 、 藏期 次及 成 因机 制 。 结 果表 明 , 究 区储 层 固体 沥 青 为 无 成 研
f. 1 中国石 油 大学石 油天然 气成藏机 理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北京 1 2 4 ; 02 9 1
l
【 摘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精)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东南缘,是下部断陷盆地与上覆坳陷盆地的叠置的陆相含油气盆地。
本文对十屋断陷的构造演化史、结构特征和反转构造带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含油气系统油气系统理论对成藏组合进行了划分,分析其成藏条件,在沉积相、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十屋断陷有机相模式;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油气藏类型、分布特征和运聚特征;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测试成果,结合生烃史和构造演化史,确定了油气成藏的期次和建立了动态成藏过程,分析了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和认识:1、十屋断陷构造演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断陷前期地壳隆升和断陷初期火山喷发阶段、断陷阶段、坳陷阶段和盆地抬升萎缩阶段。
断陷构造层总体为西断东超的不对称箕状断陷,但盆地深层的结构特征比较复杂,发育有数个小型半地堑式断陷。
2、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局限于断陷内,整个十屋断陷可以看作是一个含油气系统。
将十屋地区断陷层划分了3个成藏组合,即深部成藏组合、中部成藏组合和上部成藏组合,深部成藏组合可分为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和上生下储式成藏组合。
3、主要源岩是沙河子组、营城组,干酪根以III、IIB型为主,深凹处存在Ⅰ型。
受构造演化和埋藏史控制,十屋断陷靠近桑树台断层一侧的深凹区及断陷初期的几个小型断陷中的烃源岩都达到过成熟,往东埋藏变浅,处于成熟阶段。
4、十屋断陷深层储层物性很差,储层类型为低孔渗类,属致密储层。
泉二段的泥岩盖层具有区域性封盖作用,断陷层系的泥岩只能作为局部盖层,同一盖层横向上的不均一性直接控制了该区油气藏的分布。
5、十屋断陷层油气藏类型有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以岩性油气藏为主。
纵向上存在二个油气富集带,平面上具有环带分布特征,主要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深部存在垂向运移为主的自生自储型和侧向运移为主的下生上储型两种成藏模式。
6、十屋断陷主要有三个成藏期,即登楼库末期、泉头-嫩江期和嫩江组末期。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油田西部营城组沉积微相精细描述
展 布 特 征 等进 行 了研 究 。 关键词 : 十屋 油 田 ; 营城 组 ; 沉积 相 相 标 志 ; 沉积 微 相 类 型 ; 积 演化 ; 面 展 布 沉 平 中 图分 类 号 :E15 T 5 文献标识码 : A
石英
十屋 油田在构造上位于 松辽盆地南部 十屋 断陷东南 隆起 区 的中央构造带 中部 。 目前 , 十屋油 田西部有 2 6口井钻遇 营城组 地层 , 均见到了良好 的油气显示 。但 由于针对营城组沉积 微相 的 研究 工作开展较少 ,因此对 营城 组沉积微相类 型及平面展布特 征认识还不太清。本文通过对 营城组 沉积相相标志 、 沉积微相类 型、沉积相 的划分与沉积演化特 征以及沉积微相平 面展布特征 等方 面进行研究 ,以掌握营城组 沉积时期 的沉积环 境及沉积体
科技论坛
坝 环境 可 见 。
累 积 曲 线 主要 有 以下 几种 类 型 :
( )沙纹层 理主要见于粉细砂 4 岩中 ,层系厚度一般小 于 3c 反 m, 映能量相对较小 ,为浅湖滩坝边部
沉积( 图 5 。 见 )
1 . 层 面 构造 .2 2
较大( 图 4 , 见 )在分支河道及滨湖滩 图 4 N 4井斜层理 S 6
1 41
( ) 状 层 理 。层 内物 质 均 匀 、 分 和 结 构 无 差 异 、 显 细 层 1块 组 不
谷 成宁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油 田西部 营城组沉积微相精细描述
本刊 E m i j@ x f nt — a: b si o e l b n.
大类 。
1 . 层 理 构 造 .1 2
成, 因此代 表了低 能环境 , 如半深湖
环境 。 平行层理一般 出现在细砂岩 、
中砂 岩、 粗砂岩 中 , 成于较强 的水 形 动力条件 下 , 湖滩环境 , 如 常与交错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油气藏成因
第32卷第2期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32 No.22007年3月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Mar. 2007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NCET 20420345);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No.20050220001);中国石油风险基金项目(No.2005201202).作者简介:卢双舫(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学和油气地球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E 2mail :lushuangfang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油气藏成因卢双舫1,许凤鸣1,申家年1,方 伟2,薛海涛11.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2.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化学研究室,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为了阐明齐家-古龙凹陷所发现的凝析油气藏的成因,结合研究区凝析油气藏所处的地质背景、油油对比认识,设计进行了原油的热蒸发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区内凝析油与下伏的黑油同源,这暗示了其次生成因;实验室热蒸发模拟实验支持上部的凝析油为下部黑油的热蒸发作用所产生.这种热蒸发作用可能是通过断层或微裂缝实现的.热蒸发成因将使区内形成大规模的凝析气藏的可能性减小,勘探的有利目标应该在有利于蒸发作用发生的通道、但目前埋深仍然较大、温压较高的地区.关键词:凝析油;凝析气;热蒸发作用;齐家-古龙凹陷;模拟实验.中图分类号:P618 文章编号:1000-2383(2007)02-0209-04 收稿日期:2006-08-26Origin of Condensate Oil/G as R eservoir :A C ase Study inQ ijia 2G ulong Depression of Songliao B asinL U Shuang 2fang 1,XU Feng 2ming 1,SH EN Jia 2nian 1,FAN G Wei 2,XU E Hai 2tao 11.Facult y of Eart h S cience ,Daqi ng Pet roleum I nstit ute ,Daqing 163318,China2.Geochemist ry L aboratory ,Research I nstit ute of Daqi ng Pet roleum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aqing 163712,Chi naAbstract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origin of condensate oil 2gas reservoir discovered in Qijia 2Gulong depression ,a thermal evaporation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and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condensate oil 2gas reservoir and the oil 2oil correlation.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ondensate oil and the underlying black 2oil are f rom the same source rock ,which hints their secondary origin.The thermal evaporation experiment supports that the condensate oil is f rom the underlying black 2oil by thermal evaporation.This kind of thermal evaporation is possibly realized through faults or micro 2f ractures.The possibility of forming large 2scale condensation gas reservoirs in this area is discounted because of the thermal evaporation origin.Therefore ,the advantaged exploration target should be focused on such areas as where there are pathways propitious to thermal evaporation ,with deeper bury depth and highe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K ey w ords :condensate oil ;condensate gas ;thermal evaporation ;Qijia 2Gulong depress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0 引言大庆油田先后在古109井(许运新,1989)和英51井(申家年等,2005)发现凝析气藏,之后引起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区凝析油气勘探前景的重视.凝析气藏的成因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着其成藏规模和分布规律.但目前对区内凝析油气藏成因的认识还有分歧.许运新(1989)认为古109井凝析油是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高成熟烃源岩烃类生成物直接聚集而成,即所谓的原生型(黄汝昌等,1997)或称初始型(周兴熙等,1998)凝析气藏.这一观点也为其他学者所接受(陈义才和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32卷杨远聪,1997;李延均和陈义才,1997),并作为腐泥型烃源岩高成熟阶段原生型凝析气藏的代表(黄汝昌等,1997).但我们近期的研究显示,凝析油气藏主要烃类组分与下伏油层组分之间的关系与理论计算的相对挥发度十分吻合,因此认为古龙凹陷凝析气并非原生型,而是下部油藏烃类热蒸发向上运移聚集而成(申家年等,2005).本文则主要试图从热蒸发模拟实验来论证这一认识.1 凝析油气藏发育的地质背景齐家-古龙凹陷位于大庆长垣以西,英51井位于古龙凹陷内的西部斜坡区,共有5个产油层.顶部的葡萄花油层(P,位于姚一段地层中)为岩性圈闭凝析气藏,下部的4个油层为断层圈闭,其中高台子油层(对应青二三段)下部(G下)油层含有大量溶解气(图略).古109井位于古龙凹陷腹部,钻井共揭示3个油气层.最上面的黑帝庙油层(H,对应嫩江组三、四段)为低产油层,之下的P油层有2个油气层;上部为背斜型凝析气藏,下部是含溶解气的岩性油气藏(图略).区内主要源岩层是青一段(K1qn1)、青二、三段(K1qn2+3)、嫩一段(K1n1),均为淡水湖相沉积,以Ⅰ、ⅡA型有机质为主,是我国典型的以成油为主的源岩层.qn1、qn2+3、n1的R o值分别在1.1%~1.8%、0.9%~1.7%、0.5%~1.0%之间,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但绝大部分源岩层位于成熟阶段.产物以C+14组分为主(卢双舫等,2007),加上由于地温梯度高,成藏深度浅,压力较低(相对于有利于凝析油气大量成藏的塔里木盆地低得多),并不太有利于原生凝析气藏的形成.2 凝析气藏分布在同源黑油油层上部表明蒸发作用存在的可能性如果利用正构烷烃百分含量来进行对比(图1),则英51井的凝析油与同井的下伏4层油层差别甚远,但从单体烃同位素对比图(图2)和色谱指纹(Kauf man et al.,1987)(色谱指纹的选取方法:选择在气相色谱图上分离较好,含量适中,2个峰在图上的出峰位置较为接近的、位于正构烷烃之间的相邻非正构化合物对计算的比值)对比图上(图3)图1 英51井不同油层正构烷烃含量对比Fig.1n2alkane distribution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reservoirs in well Y ing51图2 英51井不同油层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对比Fig.2Correlation of single hydrocarbon carbon isotope of n2alkane for different reservoirs in well Y ing51图3 英51井不同油层色谱指纹对比Fig.3GC fingerprint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reservoirs in well Y ing51来看,它显然与下伏油同源.尤其是葡萄花油层(P)与高台子油层下部油(G下样)在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数据上极好的一致性,显示出二者的同源性,甚至可能葡萄花油(P)就是来自G下油样.凝析气藏分布在同源黑油油层上部强烈地暗示着它很可能并非原生成因的,否则,下部的成熟度及温压条件应该更为有利于凝析油气藏的形成.关于古109井凝析油的油源问题已有学者做过研究,认为是来自青山口组,与下伏油同源(许运新, 1989;李延均和陈义才,1997).在此不再重复讨论.012 第2期 卢双舫等: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油气藏成因3 热蒸发模拟实验支持区内凝析油气的热蒸发成因3.1 样品与实验为了进行油样的热蒸发实验,本文设计了一套加热装置(图略),实验装置由加热器、装样管、冷凝器、气体收集器和真空泵组成.实验步骤如下:(1)将样品置于装样管中;(2)将整个装置快速抽真空;(3)利用控温装置将样品加热到给定温度恒温4h;(4)装样管中的残留油、凝析物收集管中的凝析物、气体收集器中的气体可分别进行计量和GC分析;(5)重复(1)~(4)步进行下一个温度点的加热蒸发实验.实验所用样品为英51井高台子油层(G下)原油(位于凝析油层之下并与凝析油同源的正常油),分别加热到150℃、200℃、250℃、300℃、450℃. 3.2 结果与讨论图4对比列出了英51井P油层凝析油与G下原样及其在不同受热温度下热蒸发所得冷凝油的GC谱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虽然P凝析油与G下原样差别甚远,与450℃高温蒸发样的差别也较大(此时样品中已检测出烯烃),但与相对较低温度下所得热蒸发产物有明显的相似性.尽管区内油层的实际温度(约90℃)明显低于实验室热蒸发实验所采用的加热温度(>150℃),但地质条件下的蒸发作用是在漫长的地史时间下进行的,故仍然能够达到实验室较高温度下所能到达的蒸发效果.热蒸发作用既可通过升高温度来实现,也可通过降低压力来实现.如果有断层断至富含气体的G下油层,则压力的降低可导致相对轻质组分的蒸发(Thomp so n, 1987).这种蒸发作用也可通过有微裂缝或孔渗相对较高的盖层部分来实现.显然,这一认识与前人有关区内凝析油是腐泥型有机质及其所生成的原油在高成熟度下经强烈裂解后形成的轻质组分直接聚集而成的观点不一致.这对区内的凝析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及方向的影响体现在:按原生成因的观点,区内埋深在英51井和古109井凝析油藏之下的广大地区都有找到凝析油气藏的巨大潜力,且勘探方向应该在目前发现的黑油油层之下、埋深更大、成熟度更高的地区和层位;但若按次生热蒸发成因的观点,则区内凝析油气的勘探潜力会相应减小,勘探的有利目标应该在有利于蒸发作用发生的通道(如沟通下部黑油与上部圈闭图4 英51井凝析油与G下原样及其不同受热温度下热蒸发冷凝油的GC谱Fig.4Comparison of GC trace between condensate and con2 densation of thermal evaporation of crude oils withcommon source in well Y ing51的断层),但目前埋深仍然较大、温压较高的地区.这一要求对以腐泥型有机质为主,且成熟度不是太高,产物以C+14组分为主的齐家-古龙凹陷有些过于严格.加上由于地温梯度高,成藏深度浅,压力较低(相对于有利于凝析油气大量成藏的塔里木盆地低得多),区内并不太有利于原生凝析气藏的大规模形成,这与我们对区内凝析油气资源所做的定量评价认识一致①.①卢双舫,许凤鸣,王跃文,等,2007.腐泥型有机质发育区凝析油(气)、轻质油资源评价方法探讨及其应用(待刊).4 结语(1)油油对比证实,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区(英51井)所发现的凝析油与下伏的黑油同源,这强112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32卷烈地暗示了凝析油藏的次生成因;(2)实验室热蒸发模拟实验支持区内所发现的上部油层的凝析油为下部黑油的热蒸发作用所产生.这种热蒸发作用可能是通过断层或微裂缝沟通富含气体的油层导致压力降低发生的;(3)凝析油气的热蒸发成因将使区内形成大规模的凝析气藏的可能性减小,勘探的有利方向应该在有利于蒸发作用发生的通道(如沟通下部黑油与上部圈闭的断层、微裂缝)、但目前埋深仍然较大、温压较高的地区.R eferencesChen,Y.C.,Yang,Y.C.,1997.Discrimination of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and its favourable area in Gulong sag, Songliao basin.X inj iang Pet roleum Geolog y,18(4): 313-31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Hou,D.J.,Zhu,J.Z.,Tang,Y.J.,et al.,2005.Evaluating fault sealing using geochemical techniques.Earth S ci2 ence—J 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30(1):97-10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Huang,R.C.,Wang,T.G.,Wang,T.D.,et al.,1997.For2 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mmature oil and condensate oil in China.Petroleum Industry Press,Beijing,165-169(in Chinese).Kauf man,R.L.,Ahmed,A.S.,Hempkins,W.B.,1987.A new technique for the analysis of commingled oil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roduction allocation calculations.16th Annual Indonesian Petroleum Assoc.Paper IPA87-23/21,Djakarta.Li,S.M.,Pang,X.Q.,Qiu,G.Q.,et al.,2005.Origi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Ordovician oil f rom well W G1, Dongying depression,Bohai bay basin.Earth S cience—J 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30(4): 451-45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Li,Y.J.,Chen,Y.C.,1997.G enesis of oil and gas and distribution of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s in Putaohua formation in G ulong area,S ongliao basin.J our.of Southwest2China Petroleum Institute,19(3):14-1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Shen,J.N.,L u,S.F.,Li,J.K.,et al.,2005.Analyzing the phase state genesis of condensate gas by use of relative volatility—By taking the Gulong sag in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N atural Gas I ndust ry,25(9):3-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Thomp son,K.F.M.,1987.Fractionated aromatic petroleum and the generation of gas .Geochem., 11(6):573-590.Xu,Y.X.,1989.Analysis of oil2gas formatiom&its charac2 teristics in Gu2109well.Pet roleum Geology&Oil f iel d Development in Daqing,8(4):29-3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Zhou,X.X.,Liu,G.D.,Li,S.J.,1998.Natural gas formation condi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 arim basin.Petroleum Industry Press,Beijing,127-130(in Chinese).附中文参考文献陈义才,杨远聪,1997.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凝析气藏判断及分布.新疆石油地质,18(4):313-318.侯读杰,朱俊章,唐友军,等,2005.应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断层的封闭性.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0(1): 97-101.黄汝昌,王铁冠,王廷栋,等,1997.中国低熟油及凝析油形成与分布规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65-169.李素梅,庞雄奇,邱贵强,等,2005.王古1井奥陶系油气成因及其意义.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0(4): 451-458.李延均,陈义才,1997.松辽盆地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因与凝析气藏形成分布.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3): 14-19.申家年,卢双舫,李景坤,等,2005.用相对挥发度探讨凝析气的相态成因—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为例.天然气工业, 25(9):3-7.许运新,1989.古109井凝析气藏油气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分析.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8(4):29-35.周兴熙,柳广弟,李绍基,1998.塔里木盆地天然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27-130.212。
松辽盆地南部东岭地区断裂控藏机理研究
造 解 释 研 究 后 指 出 , 究 区 构 造 形 态 整 体 上 呈 东 西 分 带 、 堑 相 间 的 构 造 格 局 , 裂 平 面 发 育 具 有 极 为 研 垒 断
明 显 的 方 向 性 , 要 发 育 NE 和近 S 向断 裂 ; 裂 对 油 气 藏 的 形 成 具 有 控 制 作 用 , 裂 控 制 了圈 闭 的 形 主 N 断 断 成 , 成 一 系 列 构 造 油 气 藏 、 造 一 岩 性 油 气 藏 ; 裂 在 活 动 时 期 可 以 直 接 作 为 油 气 运 移 的 输 导 体 } 裂 形 构 断 断
又重 新 开 始 活 动 , 现 继 承 性 特 征 。 期 断 裂 则 对 沉 表 晚 积 不 起 控 制 作 用 , 控 制 局 部 构 造 的 形 成 , 要 活 动 只 主 于 嫩 江 组 沉 积 时 期 , 期 断 层 大 多 消 失 在 泉 二 段 地 该 层之 中 , 数断 开泉 头组 一段顶 面 。 少 2 断 裂 对 油 气 的 控 制 作 用
18 3
内 蒙古石 油化 工
21 年第 1 期 00 3
松 辽 盆 地 南 部东 岭 地 区断 裂 控 藏 机理 研 究
扈 玖 战 , 春 临 谢
( 庆 油 田有 限 责 任公 司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龙 江 大 庆 大 黑 13 1 ) 6 72
摘
要 : 岭 地 区 在 区 域 构 造 应 力 场 的 作 用 下 , 层 发 育 较 多 , 裂 系 统 组 合 复 杂 。 过 开 展 精 细 构 东 断 断 通
形 成 断 层 一 岩 性 复 合 圈 闭 。 研 究 区 圈 闭 大 部 分 受 断 层 控 制 , 层 作 为 形 成 不 同类 型 圈 闭 的 天 然 边 界 。 断 沿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断层与油气运移及成藏
造 , 成 复杂 的断层 系统 。按 照断 层性 质 、 模 、 形 规 形 成 的时 间顺序 和空 间展 布特 征 , 南 隆起 区的断层 东
可分 为 3类 : 期 断 层 、 期 断 层 及 晚期 活 动 的早 早 晚 期 断层 。 早 期断 层是指 J K 。 断 陷活 动 时期生成 的断 层, 包括 控 盆断层 ( 长期 活 动 的 断 层 ) 控 制 沉 积 断 、
层 ( 期活 动 的断 层 ) 营城 组沉 积末 期和登 娄 库组 长 、
沉积末 期构 造运 动 形 成 的断层 。控 盆 断层 为控 制
松辽 盆地 东 南 隆 起 区在 J一 K 。 断 陷 时 期 , 受 控 盆基底 深 大断层 的快速拉 张 、 降盘快 速下 沉影 下 响 , 降速率 大 于沉 积速率 , 成深 湖 、 深湖 沉 积 沉 形 半 环境 , 育 巨厚 的沙河 子组 、 发 营城组 暗 色泥岩 , 有 其 机质 丰度 高 , 以作 为较好 的源岩 。登 娄库组 为 深 可 湖 浅湖 沉积环 境 , 色泥 岩 较 发 育 , 机质 丰 度 暗 有 高, 也可 以作 为较好 的源岩 。随着 区域 压 力场 由拉
2 断 层 系统 及 分 类
松辽 盆地 东南 隆 起 区经 历 过 火石 岭 组沉 积末 期( 简称“ 火末 ” 下 同) 营城组 沉积 末期 、 , 、 登娄 库组
沉积 末期 及嫩 江组 沉 积 末 期等 多 次构 造 运 动 的改
l 地 层 概况
松 辽 盆地 东南 隆 起 区 , 积 3 0 m , 面 60 0k 地层 发育 特点 具 明显 二元 结 构 , 部为 以基底深 大断 层 下 为控 盆断 层 的数 个 断 陷 , 地层 发育 上侏 罗统 火石 岭 组 ( 。 、 白 垩 统 沙 河 子 组 ( h) 营 城 组 Jh) 下 Ks 、 ( c 及 登 娄 库 组 ( ) 上 部 为 统 一 的坳 陷 地 K y) Kd ; 层, 发育 中 白垩统 泉头 组 ( z ) 青 山 口组 ( q ) K g、 Kzn 、 姚 家组 ( ) K . 及嫩 江组 ( ) y K n 。松 辽 盆地 东南 隆 起
松辽盆地南部王府断陷烃源岩地化特征
许 幸
( 中油辽河油 田公司 辽 宁 盘锦 1 4 ) 2 14 1
一 一
耋号 一 一 一一 一 一一 旱 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一享 . _-2_21150_-2 a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 妻 _ . 10_ 5( 20-_80 _ _9 X Q 08 _1 _ 1_
1 道路 桥 梁 病 害成 因 .
在 道 路 桥 梁 结 构 发 生 病 害 后 . 要 采 取 措 施 进 行 加 固维 修 或 需
道 路 桥 梁 结 构 应 具 有 足 够 的 强 度 . 以承 受 作 用 于 其 上 的重 者 更 换 。道 路 桥 梁 加 固工 程 一 般 应 遵 循 以 下 工 作程 序 : 构 可 靠 结 力 和 附加 力 : 构 各 部 必 须 具 有 足 够 的 刚度 . 结 以使 其 在 荷 载 作 用 性 鉴 定 一 固方 案 确 定 一 固设 计一 工 组 织 设 计 一 工 一 收 加 加 施 施 验 下 不 产 生 过 大 的挠 曲 和 变 形 ; 构 各 部 尺 寸 必 须 具 有 适 当 大小 . 结 结 构 可 靠 性鉴 定 , 要 是对 病 害 结构 的病 情诊 断 。 固方 案好 主 加
2 有 机 质 丰 度 、 通 过对 岩 心样 品 的地 化 数 据 的 分 析 . 为从 T C指 标 来 看 , 认 O
O
^ v*繇
腐泥组+ 壳 质组 () %
{ 暑
பைடு நூலகம்
∞
∞
印
如
惰质 组 () % 0
有 机 质 均 达 到 中等 以上 级 别 .尤 其 是 沙 河 子 组 和火 石 岭 组 样 品 T C2 O > %的样 品 高 于 6 % : S + 2来 看 . 机 质 丰 度 的评 价 结 0 从 1S 有 果 要 比 T C评 价低 一 个 级 别 . 可 能 与有 机质 以 陆 生植 物 为 主 . O 这
泥页岩油藏测井评价新方法——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为例
井评 价配 套技术。该技术成果填补 了国内非常规泥 页岩 油藏测井评价技术的空白 ,为 我国泥页岩 油藏勘探 开发提供 了
重要技术支持 和保 障。 关键词 :泥 页岩油藏 ;测井 评价 ;矿物组分 ,岩石脆性 ,有效储层 中图分类号 :P 6 3 1 . 8 文献标识码 :A
e x pl o r a t i o n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g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Gu i d e d b y t h e u n c o n v e n t i o na l i d e a s ,t h e l o g g i n g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me ho t d i s s t u d i e d o n t h e ba s i s o f t h e q ua l i t y o f s o u r c e r o c k, mi n e r a l c o mpo ne n t s ,f o r ma t i o n p r e s s u r e , r o c k br i t t l e n e s s a n d f r a c t u r a l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Th e n, t h r e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p ra a me t e r s— o r g ni a c c a r bo n c o n t e n t o f s h a l e , f o m a r t i o n p r e s s u r e f a c t o r nd a r o c k b r i t t l e n e s s— a r e s e l e c t e d nd a o p t i mi z e d t o e s t a b l i s h t he e fe c t i v e l o g g i n g i de n t i i f c a t i o n nd a q u nt a i t a t i v e e va l ua t i o n me hod t f o r s ha l e r e s e r vo i r s , in f a l l y c r e a t i ng t h e s y s t e ma t i c l o g g i n g e va l u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r f s h a l e r e s e vo r i r s . T hi s t e c n o h l o g y il f l s a d o me s t i c b l a n k i n l o g g ng i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nc u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ha l e r e s e r v oi r s a n d p r o v i d e s n a i mpo r t a n t t e c h no l o g i c a l s u p po r t or f Ch i n a ’ S e x p l o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h a l e r e s e r v o i r s .
轻烃分析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轻烃分析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意义【摘要】轻烃分析在石油地质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轻烃指标的分析,可以在油气勘探过程中确定烃源岩的类型和丰度,帮助找到合适的勘探目标。
轻烃分析也可以揭示油气的运移路径,有助于预测油气的分布情况。
在油藏演化和储层评价方面,轻烃分析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了解地下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储集条件。
轻烃分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为石油地质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有助于优化勘探开发策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轻烃分析将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轻烃分析、石油地质研究、轻烃指标、油气勘探、烃源岩、油气运移、油藏演化、储层评价、发展方向、价值、总结。
1. 引言1.1 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性石油地质研究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方向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石油资源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而石油地质研究则是获取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的关键。
通过研究石油地质,可以了解石油的形成、分布、运移和储集规律,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因此对其勘探开发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和研究,以合理利用资源。
石油地质研究可以为油气田地质条件评价、勘探目标确定、油气资源量预测等提供依据,指导石油勘探与生产的决策。
通过对石油地质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效率,降低勘探风险,推动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着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轻烃分析的定义轻烃分析是指通过对石油和天然气中轻质烃类化合物的成分和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石油地质过程及油气资源性质的一种研究方法。
轻烃是指分子量相对较小的烃类物质,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等。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地表烃类异常特征及油气指示意义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地表烃类异常特征及油气指示意义夏响华;胡凯;秦建中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6(027)005
【摘要】地表油气化探技术根据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异常显示特征预测深部油气藏,已经有70余年历史.大多数人都认可油气藏能发生油气微渗漏这一自然现象,但对深部油气藏与地表化探异常之间的复杂关系尚存疑虑.十屋断陷已知油气藏油气微渗漏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各项化探指标均为低背景非均匀地球化学场特征,异常点浓度较高;与油气藏有关的异常呈环状或复杂环状形态,受断层和盖层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异常为条带状或块状形态.油藏和油气藏微渗漏异常特征不同,气田上方异常强度低,为简单环状;而油气田上为复杂环状(环内也有部分指标异常).
【总页数】7页(P682-688)
【作者】夏响华;胡凯;秦建中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北部深层油气成藏条件 [J], 张玉明
2.油气化探轻烃指标间关系与烃运移地表显示——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为例 [J], 夏响华;胡凯;秦建中;任春
3.十屋组—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的一个新地层单位 [J], 裘松余;王立夫
4.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J], 戴东红
5.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火山岩储层油气成藏规律 [J], 温升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分布特征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分布特征
王德海;周靖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2(022)002
【摘要】@@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面积3.6×104 km2,分布数个J3-K1断陷盆地.目前已有4个气田、2个油气田进行开发,另有数个获工业气流的构造.该区地层具二元结构:下部为早期断陷地层;上部为晚期坳陷盆地.
【总页数】2页(P101-102)
【作者】王德海;周靖
【作者单位】中石化新星东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新星东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含油气系统 [J], 唐振海;朱国同;李淑筠
2.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梨树凹陷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J], 张树林;王艳红;董传瑞;马凤荣;郭巍
3.伸展构造与反转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为例 [J], 李君;黄志龙;刘宝柱;柳波
4.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含油气系统 [J], 吕志彬;唐振海
5.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低压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研究 [J], 王宗礼;李君;林世国;李正文;杨青;任彦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化探异常成因模型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化探异常成因模型
董自强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1996(023)004
【摘要】本文分析了因水土两种介质物质以及其中烃气指标分布特征不同,而导致地表化探指标所反映的油气信息的差异,提出了两种介质中烃异常强度的比值规律,及其与油气藏类型和保存条件的关系。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董自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1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正向构造成因、发育史与含油气分析 [J], 云金表;赵利华;孙淑琴;朱春玲
2.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 [J], 丁悦宽;景成杰;杨振庭;贾可心;白玉玲;李刚
3.松辽盆地南部幔源 CO2充注成因次生油气藏深、浅层分布差异 [J], 明晓冉;刘立;于雷;于淼;曲希玉;杨会东
4.呼仁布其凹陷土壤油气化探异常成因类型及异常模式 [J], 鱼鹏亮;刘建利;屈挺;李明;李冰;黄斐
5.南方内陆盆地油气综合化探方法研究——以广西百色盆地为例油气综合化探异常成因和异常模式(三) [J], 贾国相;栾继琛;陈远荣;张茂忠;朱其胜;黎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及松辽南部油气微渗漏动力学模拟
川西及松辽南部油气微渗漏动力学模拟夏响华;陈银节;姚俊梅;朱怀平【摘要】选择川西孝泉-新场气田和松辽南部后五家户气田为研究区,采集14口井井中化探样品,测试热释烃、酸解烃、荧光等指标,进行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研究.由于岩石物性的影响,热释烃、荧光等指标显示不同程度的正向梯度,但酸解烃指标在油气田井中局部层段垂向分布特征显示负向梯度,或与其它化探指标没有相关关系.建立相应的微渗漏模型,并进行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较吻合.【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3(027)006【总页数】4页(P458-461)【关键词】油气微渗漏;化探指标;动力学模拟【作者】夏响华;陈银节;姚俊梅;朱怀平【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化探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2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化探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2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化探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2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化探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油气微渗漏是油气化探技术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一项长期的课题,除了前苏联的大量研究工作之外,我国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且卓有成效的努力。
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对此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认为油气藏内的烃类不能垂向迁移到地表的认识,已被研究和生产过程中查明的大量事实所否定;烃类垂向迁移机制研究有了新的认识,MacElvain(1969)提出的微气泡迁移机制被人们普遍肯定和接受(Price,1985;Klusman & Saeed,1994)。
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勘探实践表明,油气微渗漏是一种客观现象,在地表和井中均能找到油气微渗漏的证据,为油气化探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1 川西及松辽南部油气微渗漏特征为了提高油气化探方法在川西和松辽南部油气预测精度,在川西孝泉—新场气田和松辽南部后五家户气田等区,进行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研究。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1 1 3 4央构造带孤家子、八屋、四五家子构造都取得 工业天然气流,在后五家户深层也获得好的天然 气显示。深层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八屋、四五家 子、太平庄构造和秦家屯构造,目前勘探成果证
不整合面上、下附近砂岩中次生孔隙发育。 近年来的油气勘探发现, T 不整合面( 营城组 4 顶面) 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控油作用,对油气成藏的
第
6期
刘小平等: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1 1 3 3
k m 左右,由泉头组( K q ) 、青山口组( K q n )和嫩 1 2
1 - 8 ] 江组( K n ) 组成,缺失四方台组—明水组 [ 。 2
9 - 1 2 ] 。十屋断陷近年来在北部 等 5个含油气层系 [
地区 以 及 深 层 火 山 岩 等 领 域 取 得 重 要 勘 探 进
A b s t r a c t :D e e pr e s e r v o i r s o f 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i nt h e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e x p e r i e n c e dm u l t i s t a g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 u l a t i o na n dm u l t i s t a g ee v o l u t i o n s .B a s i ns i m u l a t i o n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g e n e r a t i o na n de x p u l s i o nh i s t o r yo f s o u r c er o c ka n dr e s e r v o i r f l u i di n c l u s i o na n a l y s i s s h o wt h r e ep e r i o d s o f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i n g .P r i m a r yo i l g a s p o o l s f o r m e da t t h ee n do f D e n g l o u k up e r i o d .A t t h ee n do f Q u a n t o up e r i o d ,m a n yk i n d s o f o i l a n dg a s p o o l s f o r m e d o na l a r g e s c a l e . F o r m e r o i l g a s p o o l s e n l a r g e dw i t hc o n t i n u o u s c h a r g i n g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g e n e r a t i n g b y l o c a l m a t u r es o u r c e r o c k s ,a n dt h e f o r m e r c r u d e o i l s c r a c k e di n t o g a s e s .A t t h e e n do f N e n j i a n g p e r i o d ,p r i m a r y o i l a n d g a s p o o l s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i n t e n s i v e l y .Al o t o f g a s p o o l s a n ds e c o n d a r yo i l g a s p o o l s w e r ef o r m e di nt h i s p e r i o d . T w od i f f e r e n t a c c u m u l a t i o np a t t e r n sa r ed e v e l o p e di nt h e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O n ep a t t e r ni sd e v e l o p e di n c e n t r a l u p l i f t c a l l e dm u l t i s t a g ef o r m i n ga n dm i d d l e l a t e s t a g es t r o n ga d j u s t m e n t st y p e ,a n da n o t h e r p a t t e r ni s d e v e l o p e di nd e e pz o n e s a n ds l o p e s c a l l e de a r l y s t a g ef o r m i n ga n dl a t e s t a g ew e a ka d j u s t m e n t s t y p e . K e yw o r d s :h y d r o c a r b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i n gp r o c e s s ;h y d r o c a r b o na c c u m u l a t i o np a t t e r n ;S h i w u 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天然气运移轻烃地球化学示踪--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为例
天然气运移轻烃地球化学示踪--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为例吴小奇;倪春华;马亮帮;王付斌;贾会冲;王萍【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24(51)2【摘要】基于天然气中轻烃化合物组成分析和区域性对比,结合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和水溶及逸散等示踪作用,探讨运移作用对特定轻烃指标的关联效应。
研究表明:①东胜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天然气C5−7异构烷烃含量高于正构烷烃,C6−7轻烃组成呈链烷烃优势分布且芳香烃含量明显偏低(小于4.0%),C7轻烃主体呈甲基环己烷优势分布,整体表现出煤成气特征且受到了水溶等作用影响;②东胜气田天然气经历了自南向北的游离相运移,并在充注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溶作用,其中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什股壕地区天然气在聚集后具有明显的散失;③长距离的游离相运移导致天然气C7轻烃中甲基环己烷相对含量和甲苯/正庚烷值降低、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值和庚烷值增大,水溶作用导致轻烃异庚烷值增大,天然气散失导致什股壕地区天然气中C5−7正构烷烃相对异构烷烃含量增加。
【总页数】12页(P273-284)【作者】吴小奇;倪春华;马亮帮;王付斌;贾会冲;王萍【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部;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天然气运移有机-无机地球化学示踪指标——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侏罗系气藏为例2.天然气轻烃指标的地质意义r——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与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藏为例3.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及其应用4.水溶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以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为例5.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天然气来源和运移相态的约束——以四川盆地西部新场气田侏罗系气藏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地质特征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地质特征蔡尧忠;刘玉梅;袁智广【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02(021)003【摘要】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中生代盆地为断坳叠置式结构。
坳陷层位于松辽盆地边缘,由于受嫩江末期构造运动影响,东南隆起区整体抬升,广遭剥蚀,坳陷层残留厚度在盆地各部位差异很大,生烃能力有限,难以成藏。
断陷层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各断陷之间长期被基底古隆起分割,彼此相对独立。
但它们又是在统一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断陷层又具相似性。
油气能否成藏主要受各断陷盆地资源量及生烃强度的制约。
【总页数】7页(P22-28)【作者】蔡尧忠;刘玉梅;袁智广【作者单位】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东北石油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东北石油局,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1【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预测 [J], 李国一2.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JFD1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品质特征 [J], 代登亮; 朱小锋; 徐银波; 姜福平; 詹天宇3.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JFD6井1000 m以深白垩系青山口组油页岩特征 [J], 付涛; 孙伟国; 詹天宇; 朱小锋; 刘学生; 徐银波4.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中央坳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特征对比分析 [J], 张帅华;刘招君;申林;张朋霖;孟庆涛5.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有机碳含量预测及效果评价 [J],唐佰强;刘招君;孟庆涛;张朋霖;李元吉;王君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不同类型天然气藏产状特征
松辽盆地不同类型天然气藏产状特征
许运新
【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
【年(卷),期】1995(6)1
【摘要】依据松辽盆地天然气勘探实践,将天然气划分为湿气、干气、凝析气三种类型。
湿气主要以油型气为主,其分布形式为气顶气、夹层气和纯气藏气;干气主要以煤成气和次生气藏形式出现;凝析气仅在个别探井中发现。
本文主要阐述湿气岩心的含气产状特征。
综合测井、试气和地化等资料分析判断天然气藏产状。
并指出,及时认真观察试验刚出筒岩心的含气产状特征,直接关系到探井是否下套管及下步勘探部署。
【总页数】4页(P19-22)
【关键词】松辽盆地;天然气藏;类型;产状
【作者】许运新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地层水化学特征与天然气藏的分布关系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J], 金大伟
2.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天然气成藏与富集特征 [J], 谢忱;胡纯心
3.深大断裂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德惠断陷万金塔地区为例[J], 刘玉虎;李瑞磊;赵洪伟;王伟;王晓峰;曹春辉
4.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气藏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气源对比 [J], 刘伟;刘安英
5.松辽盆地北部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J], 黄福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 土壤酸解 烃 、 顶空 气 和 热 释烃 指标 间相 互关 系 , 结 合 已知气 田上方异 常分布 特征 , 释各 项指标 异 解 常的油气 指示 意义 。
谱 分析 。吸附态 烃类 物 质是 土 壤 颗粒 表 面 吸 附 的
地表检测 级 , 主要是 甲烷 , 重烃气 ( 2 C ) 量很 C 一 5含
( 顶空气 ) 吸 附较 强 的烃 类可 以通过加 热脱 附 的方 ,
式 来提取 ( 热释 烃 ) 。溶 解 态烃 系 溶解 在 土 壤层 水
低 。研究 表明 , 与气藏相关 的烃类 气体 , 重烃 含量一 般低 于 5 , 而与 油藏 相关 的烃类 气体 , 烃含 量平 重 均 为 1 . ~1 , 25 5 也有高达百分之几 十的[ 。 7 ]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6 期 20 0 6年 1 2月
文 章 编 号 :O 1 1 22 0 )6 5 6 4 1 0 —6 1 ( 0 6 0 —0 8 —0
石 油 察 劈 饱 属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 ENT M
的提 取方法 可 以是通 过 加 热使 黏 土 矿物 等 形变 释
放( 热释烃 ) 酸解 土壤 碳 酸 盐矿 物 释 放气 液 包 体 或 ( 酸解 烃 ) 。由此 可见 , 地表烃类 异 常的成 因可能 是 多方 面 的 , 即地 表化 探轻烃 指标异 常客 观上存 在 亦
多解 性[ 。本 文 根 据 松辽 盆 地 南 部 十 屋 断 陷 孤 4 ] 家子 、 五家户气 田 区地 表油 气 化探 检 测 结果 , 后 分
类 指包裹 于粘 土矿 物层 间或碳 酸盐 颗粒 之 中的轻
背景 、 高变异特征 ; 酸解烃重烃 比例 为 1. 2 , 8 0 顶空
中 图 分类 号 : El 2 4 T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烃类气 体在地 表 的赋 存方式 大致可 分为 4类 : 游 离态 (reg s 、 附态 ( d ob dg s 、 解 态 fe a ) 吸 a s r e a ) 溶
( i ov d g s 以 及 气 液 包 体 ( a- q i n l- ds le a ) s g sl ud ieu i
烃 和被土 壤 中有机 物 吸附的烃类 , 与地 表生物 成 因
烃 类气 体 密切相 关 , 土壤 物 质成 分 、 受 粒度 、 度 、 温 湿 度等 因素影 响较 大 ; 其含 量也 与地下烃 源 的供给 有 关 , 吸附烃可 以用 顶空 气 法 、 弱 真空 脱 附来 提 取
l 不 同赋存 状 态 烃类 指标 相 互 关 系
赋存 方 式 存 在 。松 辽盆 地 南 部 十屋 断 陷 孤 家 子 、 五家 户 气 田 区 地 表 油气 化 探 检 测 结 果表 明 , 解 烃 、 释 烃 和顶 空 气 烃 类 指 标 后 酸 热
互 不相 关 , 能 有 不 同 的烃 类 来 源 , 多 的 是 反 映 了赋 存 状 态 的 差 别 。各 种 烃 类 指 标包 含 了丰 富 的 油气 信 息 , 可 更 指标 异 常 分 布 区 与 构 造 区域 和 气 田 范 围有 较 好 的 对应 关 系 。气 藏 与地 表 烃 类 指 标 异 常 之 间 的渊 源 关 系表 明 , 部 油 气 聚 集体 中 烃 类 物 质 垂 向 微 运 深 移 至地 表 , 产 生地 表 烃 类 指 标 异 常 的主 要 原 因 。 是 关 键 词 : 气 化 探 ; 烃 ; 移 ; 表 显 示 ; 屋 断 陷 ; 辽 盆 地 油 轻 运 地 十 松
Vo _ 8. . l 2 No 6
D e ., 0 c 2 06
油气 化 探 轻烃 指标 间关 系与烃 运 移 地表 显 示
— —
以松 辽 盆地 东 南 隆起 区 十屋 断 陷 为例 夏 响 华 , 胡 凯 秦建 中 任 春 , ,
(. 1 南京 大学 地 球 科 学 系 , 京 南 209 ; 10 3
2 中 国石 油 化 工 股份 有 限 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研 究 院 无 锡 石 油 地 质 研 究 所 , 苏 无 锡 2 4 5 ) . 江 1 1 1
摘 要 : 类 气 体 在地 表 以游 离 态 (reg s 、 附 态 (dobdg s 、 解 态 (isle a) 气 液 包 体 ( a iu cuin 等 不 同 烃 fe a )吸 a sre a) 溶 dsovdgs 、 g s q i i ls ) l dn o
s n [ 。。游 离 态 烃 指 土 壤 孔 隙 中 的烃 类 气 体 , i )1 ] o  ̄ 是 最活跃 的烃类成 分 , 与地 表生物 成 因烃 类气 体有 密 切关系 , 受气候 条件 、 壤湿度影 响较 大 , 还会 土 它 影 响到吸 附态和溶 解态烃 类 的平衡 状 态 ; 此种烃 类
五家户气 田为 中心 , 展 了 1 9k 地表 油气化 探 开 6 m。 详 查 , 集土壤 和 顶空 气 样 品各 6 6个 , 析数 据 采 7 分
统计 结果见表 1 。研 究 表 明 , 区地球 化 学 场具 低 该
萃取法 提取 ( 溶 烃 ) 水 。呈 气 液包 体 状 态存 在 的烃
20 年 , 01 以松 辽盆地南 部 十 屋断 陷 孤家 子 、 后
体 中的烃 类气体 与 地表 生 物成 因烃类 气 体 有 密切 关 系 , 主要受烃 类物质 溶解度 影响 , 它 温度 、 压力和 水 中矿物 成分也会 造成 一定影 响 ; 其含 量 同样 与地 下 烃源 的供给有 关 , 常采用顶 空气法 和有 机溶剂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