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解题
比例的运算和解题
比例的运算和解题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关系表示方式,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中,比例的运算和解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比例的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一、比例的运算规则1. 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一般来说,比例是用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比值表示的。
比例通常用符号“:”或“÷”表示。
2. 比例的相等性质对于两个比例a:b和c:d,如果它们的比值相等,即a/b=c/d,那么可以说这两个比例相等。
比例的相等性质可以推导出以下运算规则:(1)等比例代入法则:如果a:b=c,那么a:b=c:d。
(2)等比例分解法则:如果a:b=c:d,那么a:b=(a+c):(b+d)。
(3)比例的加减运算法则:对于两个比例a:b和c:d,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满足以下规则:a/b±c/d=(ad±bc)/bd(4)比例的乘除运算法则:对于两个比例a:b和c:d,可以进行乘除运算,满足以下规则:a/b×c/d=(ac)/(bd)a/b÷c/d=(ad)/(bc)二、比例的解题方法1. 普通问题解题步骤解决比例问题的一般步骤如下:(1)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
(2)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立方程。
(3)解方程,求得未知量的值。
(4)检验结果,判断解是否正确。
2. 常见的比例问题类型(1)等比例分配问题:例如,将一笔资金按照某个比例分配给不同的人或部门。
(2)比例放大或缩小问题:例如,将某个图形的尺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
(3)比例销售问题:例如,某种商品的售价和销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4)比例混合问题:例如,将两种不同成分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
三、比例应用场景举例1. 食谱中的比例做菜时,食谱经常会给出用料的比例。
比如,一份糖醋排骨的配料比例为排骨5:2,糖3:1,醋2:1,那么如果有500克的排骨,需要多少克的糖和醋呢?我们可以通过比例的运算,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比例关系,求解出糖和醋的质量。
比例尺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六年级
比例尺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六年级一、比例尺应用题解题技巧。
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例如,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10米)。
2. 明确数量关系。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 解题步骤。
- 第一步,认真审题,确定已知条件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还是比例尺。
- 第二步,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 第三步,注意单位换算,保证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一致。
二、例题及解析。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
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解析:已知比例尺1:6000000,图上距离15厘米。
根据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可得实际距离为15÷(1)/(6000000)=15×6000000 = 90000000厘米。
因为1千米=100000厘米,所以90000000厘米=90000000÷100000 = 900千米。
2. 一个精密零件的长是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应画多长?- 解析:已知实际距离5毫米,比例尺8:1。
根据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可得图上距离为5×(8)/(1)=40毫米。
3.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已知比例尺1:500000,图上距离4厘米。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即4÷(1)/(500000)=4×500000 = 2000000厘米。
2000000厘米=2000000÷100000 = 20千米。
4. 学校操场长80米,宽60米,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解析:先将实际长度的单位米换算成厘米,80米= 8000厘米,60米=6000厘米。
比的应用题5种解答方法
比的应用题5种解答方法
在比较应用题中,可以使用以下五种解答方法:
1. 比例法:将两个事物或数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比例关系。
例如,如果要比较两个人的身高,可以计算他们的身高比例。
2. 百分比法:将两个数或事物分别转换成百分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例如,如果要比较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可以将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转换成百分数,然后比较大小。
3. 图表法:将数据用图表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观察图表中的趋势和关系,进行比较。
例如,如果要比较不同年份的销售额,可以将销售额用折线图表示,然后观察销售额的增减情况。
4. 逻辑推理法:通过分析问题的内容和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要比较两个产品的优劣,可以分析产品的特点、性能和用户评价,然后进行推理判断。
5. 经验法: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比较和判断。
例如,如果要比较两个景点的美丽程度,可以根据自己去过的景点经验,进行主观评价。
这种方法相对主观,需要注意个人经验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巧用比例解题
例1: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新的分数约分后是 ,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思路导读:新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00+23+32=155,约分后是 ,说明此时分子与分母的比是2:3,根据按比例分配来做。
解:100+23+32=155
分子:155× =62
思路导读:路程一定,圈数比与周长比成反比例
解:设大铁环周长为 厘米。
40 =50( -44)
=220
220×40=880(厘米)
880厘米=88米
11、甲乙两个圆柱体容器,底面积之比为4:3,甲容器水深7厘米,乙容器水深3厘米,再往两个容器注入同样多的水,直到水深相等,这样乙容器的水面应上升多少厘米?
解:加上59。
例3:某车间4天5名工人加工了480个零件,照此计算,要在4天加工672个零件,需要增加几名工人?
思路导读:正比例解,设需要增加X人,所需人数就是5+X人。
答:需要增加2名工人。
例4:用砖铺地,600块同样的方砖铺地15平方米,如果要再多铺200平方米,一共需用这样的砖多少块?
。
答:原来的分数是 。
现学现用:
1、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60,如果分子减19,分母减1,新的分数约分后是 ,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解:60-19-1=40
分子:40×
分母:40×
原来的分数
2、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74,如果分子减12,分母加15,新的分数约分后是 ,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解:(7-3)÷(4-3)×4=16(厘米)
12、甲乙两个正方体容器,底面积之比为2:5,甲容器水深比乙容器水深低6厘米,再往两个容器注入同样多的水,恰好两个容器中的水深都是18厘米,原来甲容器中的水深多少厘米?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一)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一)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在日常生活和数学问题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按比例分配的情况。
这里,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直接比例法直接比例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相对简单的比例分配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已知条件,例如总量、比例等。
2.建立比例关系式,将已知条件用字母表示。
3.根据比例关系式求解未知量。
方法二:增加单位法增加单位法适用于需要在已知比例基础上进行增加或减少的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已知条件,并将其按照比例转化为单位量。
2.根据单位量进行分配,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的量来计算每个单位分配到的数量。
3.根据已知条件和单位量重新计算每个单位的分配数量。
方法三:三角形相似法三角形相似法适用于需要按照特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一般涉及到面积或长度的比例。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已知条件,并建立相似三角形关系。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未知量。
方法四:分数法分数法适用于需要按照分数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将比例转化为分数,比如2:3可以表示为2/3。
2.根据分数比例进行分配,将总量按照分数比例进行划分。
3.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方法五:代数法代数法适用于需要通过代数方程进行解题的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已知条件建立代数关系式。
2.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方法六:综合方法综合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比例分配问题,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进行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1.分析已知条件,确定不同的比例关系。
2.根据不同的比例关系,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进行求解。
3.根据已知条件反复求解,直到得到所有未知量。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按比例分配问题解题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高效地解决各种比例分配问题。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方法一:直接比例法直接比例法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相对简单的比例分配问题。
1.确定已知条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已知条件,例如总量、比例等。
六年级数学《比例》经典例题
比例,甲∶乙=( )。
1、甲比乙多14,这是甲和乙比,乙是单位“1”,也就是说乙有4份,甲比乙解析:甲比乙多14多4份中的1份,也就是5份,因此甲∶乙=5∶4。
解答:甲∶乙=5∶42、爸爸今年28岁,今年丫丫与爸爸的年龄比是1∶7,再过几年他们父女俩的年龄比是19∶7?解析:爸爸今年28岁,今年丫丫与爸爸的年龄比是1∶7,也就是把爸爸的年龄平均分成了7份,丫丫的年龄和其中的1份同样多,因此丫丫今年28÷7=4(岁),求再过几年爸爸和丫丫的年龄比是19∶7,虽然爸爸和丫丫的年龄比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的年龄差是不变的,总是28-4=24(岁),因此用年龄差24除以年龄比的份数差19-7=12,即24÷12=2(岁),所以当丫丫7×2=14(岁),即14-4=10(年)后父女俩的年龄比是19∶7。
解答:28÷7=4(岁) 28-4=24(岁) 19-7=1224÷12=2(岁) 7×2=14(岁) 14-4=10(年)答:再过10年他们父女俩的年龄比是19∶7。
3、在12、8、16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样的数你能写出几个?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出来(每个写一个)。
解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我们可以先看三个已知数中能求出几个积,12与8、12与16、8与16,因此符合条件的数可以写出3个,然后再分别求出第四个数,最后组成比例。
解答:12×8÷16=612×16÷8=248×16÷12=323∶16比例:12∶16=6∶812∶24=8∶168∶12=3234、某工厂三个车间有140名工人,已知第一车间与第二车间的人数比是2∶3,第二车间与第三车间的人数比是4∶5,这三个车间各有多少工人?解析:已知第一车间与第二车间的人数比是2∶3,第二车间与第三车间的人数比是4∶5,其中第二车间比的份数在这两次比中并不相同,我们可以把第二车间的两次比的份数化成相同的,即第一车间与第二车间的人数比是8∶12,第二车间与第三车间的人数比是12∶15,这样一、二、三三个车间的人数比就是8∶12∶15,然后再分别求出每个车间的人数。
六年级比的应用题型归纳
六年级比的应用题型归纳一、按比例分配基础题型。
1. 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解析:首先求出三个班的人数比为46:44:50 = 23:22:25。
总份数为23 +22+25 = 70份。
那么一份是70÷70 = 1棵树。
一班应栽树23×1 = 23棵,二班应栽树22×1 = 22棵,三班应栽树25×1 = 25棵。
2. 一种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现有水泥12吨,需要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才能配制成这种混凝土?- 解析: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例为2:3:5,水泥占2份,已知水泥12吨,那么一份是12÷2 = 6吨。
沙子占3份,所以沙子需要3×6 = 18吨;石子占5份,所以石子需要5×6 = 30吨。
3. 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长、宽、高的比是3:2:1。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解析: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 + 宽+高)×4,所以长 + 宽 + 高=120÷4 = 30厘米。
长、宽、高的比是3:2:1,总份数为3 + 2+1 = 6份,一份是30÷6 = 5厘米。
长是3×5 = 15厘米,宽是2×5 = 10厘米,高是1×5 = 5厘米。
4. 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8,求这三个数。
- 解析: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8,则三个数的和是18×3 = 54。
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总份数为2+3 + 4=9份,一份是54÷9 = 6。
甲数是2×6 = 12,乙数是3×6 = 18,丙数是4×6 = 24。
5. 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5:4,男生比女生多5人,这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解析:男女生人数比是5:4,男生比女生多5 - 4 = 1份,已知男生比女生多5人,所以一份是5人。
六年级比例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六年级比例的应用题解题技巧一、比例应用题解题技巧总结。
1. 理解比例的概念。
-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a:b = c:d,可以写成(a)/(b)=(c)/(d)(b、d≠0)。
-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ad = bc,这个性质在解比例应用题时经常用到。
2. 分析题目中的比例关系。
- 找出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
- 例如:已知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是15,求乙。
这里已知比例关系3:5和甲的值,求乙。
3. 设未知数。
- 根据题目中的未知量设未知数。
通常设一份为x,或者直接设所求的量为x。
- 在上面的例子中,可以设乙为x,根据比例关系得到(15)/(x)=(3)/(5)。
4. 列比例式。
- 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比例式。
- 如: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已知甲速度v_1,乙速度v_2,甲时间t_1,乙时间t_2,因为v_1t_1 = v_2t_2,如果已知v_1、v_2、t_1求t_2,则可列出比例式(v_1)/(v_2)=(t_2)/(t_1)。
5. 解比例式。
-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式。
- 对于(15)/(x)=(3)/(5),根据3x = 15×5,解得x = 25。
二、20道比例应用题及解析。
1. 题目。
- 学校图书馆进了一批新书,按3:4的比例分给五、六年级。
五年级分得90本,六年级分得多少本?- 解析。
- 设六年级分得x本。
- 因为五、六年级书本数量的比是3:4,已知五年级分得90本,所以可列出比例式(90)/(x)=(3)/(4)。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3x = 90×4,解得x = 120本。
2. 题目。
-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
- 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 因为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20÷2 = 60(千米/小时)。
用比例解题的方法步骤
用比例解题的方法步骤比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下面是一种用比例解题的基本步骤:1. 了解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和条件。
2. 确定问题所需的比例关系。
例如,可能需要确定两个比例之间的关系,如数量比或质量比。
3. 列出比例关系式。
例如,如果两个比例关系是数量比,可以列出如下比例关系式:A:B = C:D其中,A、B、C、D 分别是两个比例中的数量,也就是比例关系式中的系数。
4. 验证比例关系式是否正确。
可以通过将比例关系式代入原始问题中进行验证,以确保比例关系式正确表达了问题所需的比例关系。
5. 根据比例关系式进行计算或推理。
可以使用比例关系式进行计算或推理,以解决原始问题。
下面是一些用比例解题的实际例子:例子 1:某工厂生产 A、B 两种产品,A 产品的生产效率是 B 产品的 2 倍,A 产品的质量是 B 产品的 3 倍。
问,如果生产 1000 件 A 产品,需要多少件 B 产品才能与之配套?步骤 1:了解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和条件。
- 问题涉及的产品种类为 A 和 B 两种。
- 问题需要确定生产 1000 件 A 产品所需的 B 产品数量。
步骤 2:确定问题所需的比例关系。
- 比例关系为 A:B=2:3,表示 A 产品的生产效率是 B 产品的 2 倍,A 产品的质量是 B 产品的 3 倍。
步骤 3:列出比例关系式。
- 1000A:1000B=2:3步骤 4:验证比例关系式是否正确。
- 将比例关系式代入原始问题中,得到:1000A:1000B=2:3,这意味着生产1000 件 A 产品需要 1000/2=500 件 B 产品与之配套。
步骤 5:根据比例关系式进行计算或推理。
- 如果需要生产 1000 件 A 产品,那么需要生产 500 件 B 产品与之配套,也就是说,B 产品的生产效率是 A 产品的 1/500。
例子 2:某种药品的治愈率是 50%,什么情况下治愈率可以达到 100%?步骤 1:了解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和条件。
六年级比例解题知识点
六年级比例解题知识点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
在六年级数学学习中,比例解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比例解题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一、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比例是描述两个或多个相关数值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常用a:b表示,读作“a与b的比”。
其中,a称为比例的第一个项,b称为比例的第二个项。
二、相等比例和不等比例1. 相等比例:当两个比例的第一个项与第二个项分别对应相等时,这两个比例是相等的。
例如,1:2和3:6是相等的比例。
2. 不等比例:当两个比例的第一个项和第二个项不对应相等时,这两个比例是不等的。
例如,1:2和3:5就是不等的比例。
三、比例的性质1. 乘法性质:如果一个比例的第一个项与第二个项分别乘以同一个非零数,那么新的比例与原比例相等。
例如,2:3和4:6是相等的比例。
2. 除法性质:如果一个比例的第一个项与第二个项分别除以同一个非零数,那么新的比例与原比例相等。
例如,2:3和1:1.5是相等的比例。
四、比例解题的步骤比例解题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 确定已知条件:阅读问题,了解已知条件,明确要求解决的问题。
2. 设未知数:根据问题的要求,设定未知数,通常用字母表示。
3. 建立比例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和设定的未知数,建立比例关系。
4. 求解未知数:通过等式的变形和化简,求解出未知数的值。
5. 检验答案:将求得的未知数代入原始比例中,进行验证。
五、实例分析以下举例说明六年级比例解题的应用:例题1:甲、乙两个家庭的成员数的比是4:5,如果甲家有28人,求乙家的成员数。
解答:设乙家的成员数为x,则甲家成员数:x = 4:5根据乘法性质,我们可以建立等式:4:5 = 28:x通过变形和化简,得到x = 35因此,乙家的成员数为35人。
例题2:一根铁丝长15米,需要切分成若干段等长的铁丝,每段铁丝长2米,求切分后的铁丝段数。
解答:设铁丝段数为x,则铁丝的总长:x = 15:2根据除法性质,我们可以建立等式:15:2 = x:1通过变形和化简,得到x = 7.5因为铁丝段数是整数,所以切分后的铁丝段数为7段。
30道解比例计算题
30道解比例计算题解比例计算题是数学中的基础题型之一,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来计算未知量的值。
下面是30道解比例计算题,供大家练习和学习。
1. 2:5 = x:15,求x的值。
2. 3:8 = 12:x,求x的值。
3. 4:9 = 16:x,求x的值。
4. 5:10 = x:25,求x的值。
5. 6:15 = x:30,求x的值。
6. 7:21 = x:42,求x的值。
7. 8:12 = x:18,求x的值。
8. 9:27 = x:54,求x的值。
9. 10:20 = 25:x,求x的值。
10. 12:18 = 36:x,求x的值。
11. 15:25 = x:35,求x的值。
12. 20:30 = x:45,求x的值。
13. 24:32 = 48:x,求x的值。
14. 28:56 = x:112,求x的值。
15. 35:70 = x:140,求x的值。
16. 40:60 = x:90,求x的值。
17. 45:81 = x:121,求x的值。
18. 50:100 = 125:x,求x的值。
19. 55:165 = x:330,求x的值。
20. 60:120 = 150:x,求x的值。
21. 70:140 = x:280,求x的值。
22. 75:150 = 225:x,求x的值。
23. 80:120 = x:180,求x的值。
24. 85:255 = x:765,求x的值。
25. 90:180 = 225:x,求x的值。
26. 95:285 = x:855,求x的值。
27. 100:200 = x:400,求x的值。
28. 105:315 = x:945,求x的值。
29. 110:220 = 275:x,求x的值。
30. 120:240 = x:480,求x的值。
以上是30道解比例计算题,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比例计算。
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可以巩固比例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能力。
比例计算是很常见的数学题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会经常用到,因此熟练掌握解比例计算题对于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比例问题的技巧
解决比例问题的技巧比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涉及到不同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解决比例问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比例问题。
一、比例的基本概念在解决比例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
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通常用“:”或“/”表示,例如1:2或1/2。
比例中的两个量分别称为“比例的前项”和“比例的后项”,比如在1:2中,1就是前项,2就是后项。
二、比例问题的分类比例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已知前项和后项中的一个,求另一个;已知前项和后项的比值,求具体的数值;已知前项和后项的比值,求其他相关的比例关系。
针对不同的问题类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三、比例问题的解题技巧1. 交叉乘法法则交叉乘法法则是解决比例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当已知前项和后项中的一个,求另一个时,我们可以利用交叉乘法法则来解题。
该法则的表达式为:前项1 ×后项2 = 前项2 ×后项1。
通过代入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求解未知量。
2. 比例的倍数关系在一些比例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前项和后项的倍数关系来解题。
例如,如果前项和后项的比值为1:2,而我们需要求解的是前项的2倍或者后项的1/2,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3. 分数的化简与扩大在解决比例问题时,有时我们需要对分数进行化简或扩大,以便更好地进行计算。
化简分数可以减少计算的复杂性,而扩大分数则可以使得比例关系更加明显。
4. 代入法代入法是一种常用的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
当我们已知前项和后项的比值,求具体的数值时,可以通过代入法来解题。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数值作为前项或后项,然后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答案。
5. 图表法在一些复杂的比例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图表来辅助解题。
通过绘制比例关系的图表,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解决比例问题的技巧,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六年级比例分配问题解题技巧
六年级比例分配问题解题技巧一、比例分配问题解题技巧。
1. 明确比例关系。
- 首先要从题目中找出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甲、乙、丙三人的数量比是3:4:5”,这就明确了甲、乙、丙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
2. 求出总份数。
- 根据比例求出总份数,对于上面的比例3:4:5,总份数就是3 + 4+5 = 12份。
3. 确定每份的数量。
- 通常题目会给出与总量有关的信息,如“甲、乙、丙三人共有60个苹果”,那么每份的数量就是60÷12 = 5个。
4. 计算各部分的数量。
- 甲占3份,所以甲的数量是3×5 = 15个;乙占4份,乙的数量是4×5 = 20个;丙占5份,丙的数量是5×5 = 25个。
二、题目及解析。
1. 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解析:- 首先求三个班的人数比:46:44:50 = 23:22:25。
- 总份数为23+22 + 25=70份。
- 每份的棵数:70÷70 = 1棵。
- 一班应栽树:23×1 = 23棵。
- 二班应栽树:22×1 = 22棵。
- 三班应栽树:25×1 = 25棵。
2.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多少度?它是什么三角形?- 解析:- 总份数为1+2+3 = 6份。
-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每份的度数为180÷6 = 30°。
- 最大内角占3份,度数为30×3 = 90°。
- 因为最大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长、宽、高的比是3:2:1。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解析:- 长方体棱长总和 =(长 + 宽+高)×4,所以长+宽 + 高=120÷4 = 30cm。
比例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六年级
六年级比例应用题解题技巧一、理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例如,2:3 = 4:6,这里 2 和 3 的比等于 4 和6 的比。
二、判断成比例的条件1.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比如,3:4 和6:8,3÷4 = 3/4,6÷8 = 3/4,比值相等,所以它们成比例。
2. 两个比的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对于比例a:b = c:d,ad = bc。
例如,2:3 = 4:6,2×6 = 3×4,满足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1. 已知两个量的比和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
-例:甲、乙两个数的比是3:5,甲数是12,求乙数。
-设乙数为x。
因为甲、乙两数的比是3:5,所以3:5 = 12:x。
-根据比例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可得3x = 12×5。
- 3x = 60,解得x = 20。
2. 已知三个量的关系,求其中一个量。
-例: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它们的和是45,求甲、乙、丙各是多少。
-先求出总份数,2 + 3 + 4 = 9。
-然后分别求出各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甲占2/9,乙占3/9 = 1/3,丙占4/9。
-最后用总数乘以各数所占的比例,甲数为45×2/9 = 10,乙数为45×1/3 =15,丙数为45×4/9 = 20。
3. 比例的变化问题。
-例: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最小的合数是4。
因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设另一个内项为x,则2/3x = 4。
-解得x = 4÷2/3 = 4×3/2 = 6。
四、总结1. 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是哪种类型的比例应用题。
2. 根据比例的性质进行解题,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 多做练习,熟悉不同类型的比例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
用比例方式解题例举
用比例方式解题例举比例问题反映了各类不同的数量关系。
假设学会把各类数量关系和分数、整数、比等知识充分联系起来,就能够用比例法灵活地解决一串问题。
用比例法解许诺用题不仅思路清楚、单一,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巧解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开辟出新颖、简捷的解题思路。
如:一、解文字题例1:甲数的1/3等于乙数的1/4, 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答:根椐比例的大体性质, 可由乘积式“甲×1/3=1×1/4” 逆推出比例式“甲∶乙=1/4∶1/3”, 因此甲÷乙=1/4÷1/3=3/4, 也即是甲数是乙数的3/4.二、解平均问题例2:某工厂组织400~450名职工参加植树活动, 平均每人植树32棵. 已知男职工平均每人植树48棵, 女职工平均每人植树13棵. 参加植树的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答:依题意, 男职工平均每人比平均数多植48-32=16(棵), 女职工平均每人比平均数少植32-13=19(棵).因为平均每人植树是32棵, 因此男职工多植的总棵数应与女职工少植的总棵数相等. 即: 男职工平均每人多植的棵数×男职工人数=女职工平均每人少植的棵数×女职工人数. 由此可知,男职工人数∶女职工人数=19∶16. 如此参加植树的总人数确实是(19+16)35份. 又因为400÷35=11……15,450÷35=12……30, 参加植树的总人数在400~450的范围内, 因此每份只能是12人. 由此可求出, 男职工有12×19=228(人), 女职工有12×16=192(人). 三、解归一问题 例3:解放军某部进行野营训练。
原打算15天行军525千米,实际提早1天行完了原定路程,平均天天比原打算多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 设平均天天比原打算多行x 千米。
因为总路程不变,因此 原速:现速=14:15. 列比例式:(525÷15):x =1415-14). 解得:X=2.5. 四、解行程应用题 例4: 2.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需2小时,乙行完全程需3小时。
初中数学:比例求值的常见题型及解答方法
有关比例的求值问题,常常可以用下面的四种方法来处理:(1) 运用比例的性质对已知的等式,利用比例的性质,如比例的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进行变换,求出所求式子的值;(2) 代入消元法在求一个比的值时,可根据已知等式,用一个字母表示其它字母,并代入所求的比中,使比的前项、后项都用同一个字母表示,整理后约去这个字母,求出其比的值;(3) 等比设值法对于有等比条件求比值的题目,可设等比为K,把每个比的前项用K与比的后项的积表示,将其代入所求式中,求出其值;(4) 特殊值法对于求比值的填空题,选择题,选取满足已知条件的值,代入所求式中,求出其值。
下面举例说明:例1、若4:(a+2)=3:(2a+1),求a的值.【解】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4(2a+1)=3(a+2)解得a=2/5.【点评】本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化成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a的值.例2、若(x-y):y=1:2,则x:y=_____________.例3、若a:b=c:d=e:f=2:3,则(a-2c+3e):(b-2d+3f)=______.【点评】解法一是利用等比性质求解的,解题过程比较简捷,对于所求比中对应项字母系数相同时,宜采用等比性质来求;解法二是运用等比设值法求解的,其中k=2/3.例4、若x:2=y:5=z:7,则(x-2y+3z):(x-4y+5z)=______.【点评】本题也可以利用等比性质来解,但比较繁杂,而用等比设值法来求就比较简捷。
因此,在解等比条件求值问题时,宜采用等比设值法求解,另外,对等比条件的证明题,运用等比设值法往往可获得巧解。
例5、若x=a:(b+c)=b:(c+a)=c:(a+b),求x的值.【误解】由等比性质得 x=(a+b+c):2(a+b+c)=1/2.【点评】上面的解法只考虑了a+b+c≠0的情况,而忽略了a+b+c=0的情况。
当a+b+c=0时,b+c=-a,c+a=-b,a+b=-c,所以x=-1.故x=1/2或x=-1.所以,我们在运用等比性质解题时,不能忽略后项和为零的情况.。
比例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比例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嘿,咱来说说比例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哈。
有一回啊,我去表弟家玩,他正为一道比例应用题发愁呢。
我就凑过去看了看。
咱先说说这比例应用题啊,其实就是找关系。
就像玩找朋友的游戏一样。
比如说有一道题,苹果和橘子的数量比是3:2,一共有50 个水果,那苹果和橘子各有多少个呢?咱就得先找到苹果和橘子加起来一共是 5 份,这 5 份对应的是50 个水果,那一份就是10 个呗。
这样苹果就是3 份,也就是30 个,橘子是 2 份,就是20 个。
我记得我给表弟讲这道题的时候,他一开始还懵懵懂懂的。
我就拿了一些小积木当水果,摆给他看。
三个蓝色积木代表苹果,两个黄色积木代表橘子,摆在一起让他看清楚比例关系。
然后再一起数数一共有多少个积木,对应着题目里的水果总数。
这么一摆弄,他好像有点明白了。
还有一种比例应用题呢,是根据比例关系来设未知数。
比如说,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4:3,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甲走了20 千米,那乙走了多少千米呢?咱
就可以设乙走了x 千米,根据速度比等于路程比,就可以列出方程4:3 = 20:x,解这个方程就能求出乙走的路程了。
我给表弟讲完这两种解题技巧后,他又找了几道题来做。
嘿,还真做对了不少呢。
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也觉得挺有成就感。
所以说啊,比例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就是找关系、设未知数。
就像解开一个个小谜团一样,找到答案的那一刻可高兴了。
嘿嘿,咋样,我说得够明白不?。
比例法解题
比例法解题
1.果园有桃树和梨树共有184棵,已知桃树的2/5等于梨树有3/4.桃树有多少棵?
2.甲乙有银行共储钱620元,甲的4/5等于乙的3/4,甲乙分别储了多少?
3.果园里桃比梨多180棵,桃的1/4等于梨的2/5.梨树多少棵?
4.春芽小学六1班的3/4等于六2班的2/3,两班相等6人,问六2班多少人?
5.甲乙加工一批零件,当甲完成自己的2/3,乙完成自己的1/4时,两人所剩相等.甲乙准备加
工零件比?
6.甲乙准备各加工一批零件,当甲完成自己的2/3,乙加工自己的1/4时,两人所剩数量相等.
已知甲比乙多做70个,甲乙准备各加工多少个?
7.两袋大米,第二袋比第一袋重15千克,第一袋大米的1/3刚好是第二袋大米的2/7.问两袋
大米各重多少?
8.有两堆煤,第一堆比第二堆多12吨,第一堆用去1/4,第二堆用去1/5后,剩下两堆相等,两堆
共有多少?
9.有甲乙两堆煤共180吨,如果从甲取20吨放入乙,则甲的3/5等于乙的9/10
10.甲比乙多12千克,从甲乙各取出5千克后,甲的2/7与乙的2/5相等,原来甲有多少千克?
11.三种水果共960千克,已知桔的3/4等于苹果7/12,等于香蕉的21/32,三种水果各多少千
克?
12.三种水果共360千克,已知桔子的1/2等于苹果1/3,等于香蕉的1/5,三种水果各多少千克?。
比例解题学习如何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比例解题学习如何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比例解题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理解和应用比例,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与比例相关的数学题目,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比例解题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应用场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比例解题的基本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比例通常以两个数的比值来表示。
比例解题的关键就是找到正确的比例关系和比例因子。
1.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指在两个或多个量之间存在的相对大小关系。
比如,一个物体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为2:1,可以表示为2/1或2:1的比例关系。
2. 比例因子:比例因子是指比例关系中的分子和分母。
在前面的例子中,分子为2,分母为1,即比例因子为2。
二、比例解题的应用场景比例解题广泛应用于与比例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比例的放缩问题:当物体的大小发生变化,但各个部分的比例保持不变时,可以使用比例解题来计算有关尺寸的问题。
例如,已知一张长方形纸的宽度与长度的比例为3:4,如果将纸的宽度放大两倍,问纸的长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 比例的换算问题:比例解题也可用于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问题。
例如,已知1英里等于1.6公里,如果已知一个距离的英里数,可以使用比例解题将其换算为公里数。
3. 比例的时间和速度问题:比例解题还可以应用于时间和速度相关的问题。
例如,已知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行驶,求该车行驶100英里所需要的时间。
三、比例解题的方法在解决比例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列出比例关系:首先根据题目条件,列出各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需要求解的。
2. 求解未知量:根据已知量和比例关系,利用比例关系计算未知量。
可以通过交叉乘积、相乘相等或者倍数关系等方法来计算。
3. 检验答案:最后,对所求出的未知量进行检验。
将所求出的未知量代入原比例关系中,验证其是否满足比例关系。
比例换算练习题
比例换算练习题
1. 问题描述:
一块农田,长100米,宽60米。
现在要按比例绘制一张图纸,图
纸的尺寸是实际农田尺寸的1/20。
请计算图纸的长度和宽度各是多少米?
2. 解题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图纸的比例尺,然后再根据比例尺来计算图
纸的长度和宽度。
3. 计算过程:
农田的长是100米,宽是60米。
图纸的比例尺是实际农田的1/20,根据比例的定义,可得:
比例尺 = 图纸长度 / 实际农田长度 = 图纸宽度 / 实际农田宽度
设图纸长度为x米,图纸宽度为y米,则根据比例关系可得:
x / 100 = y / 60
将上式变形,得到:
x = 100 * y / 60
根据题目要求,可以进一步得到:
x / 100 = 1 / 20
将上式变形,得到:
x = 100 / 20 = 5
将x的值代入原始的比例关系式,可求得y的值:
5 / 100 = y / 60
将上式变形,得到:
y = 5 * 60 / 100 = 3
4. 计算结果:
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得出图纸的长度为5米,宽度为3米。
即按照1/20比例绘制的图纸尺寸为5米×3米。
5. 总结:
通过这道比例换算练习题,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尺寸和比例尺来计算图纸的尺寸。
在实际应用中,比例换算常常用于地图绘制、建筑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们需要掌握计算比例关系的方法,灵活运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这是腊梅一节普通的练习课。
但是我觉得在这一节课里学生收获很多,我的收获也很多……
条条大路通罗马
教学目标:
1、通过多重渠道引导学生创新解题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
体验数学学习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你能用别的方式来表达下列语句的意思吗?
(1)、男女生人数之比是4:5
生1:男生有4份,女生有5份
师:他解释了4:5的含义,还有吗?
生2:总人数是9份的话,其中男生4份,女生5份,男生和女生相差一份
师:哦,他能看到隐含的条件了
生3:男生和总人数的比是4:9 女生和总人数的比是5:9 相差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1:9
生4: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女生占总人数的4/9
(在这位同学回答后,学生的表达一发而不可收拾……)
生5:两者相差的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1/9
生6: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4/5,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1又1/4倍
生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到这里同学们似乎有些思维穷尽的样子,但是过了一会小手再次林立)
生7:总人数相当于相差人数的9倍!
生8: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总人数也是女生人数的1又4/5倍!
师:哇,一句话引来大家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语文学的真棒!
能不能整理一下有条理一些呢?
生(想了想):每一句话都可以反着说呢!比如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可以说成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所以我想能这样一对一对的整理!
根据学生回答一边板书一边帮助标上序号:1、生3:男生和总人数的比是4:9 女生和总人数的比是5:9 相差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1:9
2、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3、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
4、女生占总人数的4/9
5、总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又4/5倍
6、两者相差的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1/9
7、总人数相当于相差人数的9倍
8、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 9、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2)、甲数是乙数的3/7
你能有顺序的用更多的表达方法吗?
生:……
(呵呵,不用我说各位老师也知道这些小家伙的说法了,我还是接着写我后面的部分吧!)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
1、如果老师给你这样一个条件:全班54人再给你这样一个问题:男生有几人?看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解答?
(1)、5分钟内看谁用的方法多
(2)、小组交流,把各种方法尽可能的在小组中就先呈现出来
(3)、汇报:
(各位老师,我打不出来带分数了。
只能说明一下:学生在这里总共用了一种13种方法。
其中归一方法一种,比例两个,分数方法9种)
师:你们好厉害啊!这么多的方法!将这些方法分分类看?
生:按比例分配(其实是转化成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分数方法、归一方法、比例方法
师:那么你们觉得自己用这些方法解题的时候对应哪一句话来解决的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中的具体思维过程)
师:原来你们孙悟空72变化出来的这每一句话都能得到一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师:在这些解法里头,你们觉得哪一些是比较简单又容易理解的?
生:归一法,正比例,还有还有用第2句“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和第三句“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都比较容易!
2、那么老师如果告诉你的条件是“男生比女生多10人,全班有几人”,是不是这些转化出来的语句也都能用来解决呢?
生:能!
师:你会先选那些语句来呢?
学生考虑了一下,很快就圈定在语句6和语句7上。
师:你们为什么要选6和7?不首选别的呢?
想一想:为什么在前一次,大家首选了2和3,现在却要首选6和7?
讨论后学生很快再次达成一致:要看条件和问题,找出能表达条件和问题关系的语句来解决问题,就能列出比较简单的算式来。
师:那么用归一和正比例呢?
生:也比较简单,思路上很快就能通达。
只要看清相差几份、总数几份就可以了。
师: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情绪高涨,叫人不得不说:学生真的是很有趣也很善于表达)
生1:我想黄老师是想告诉我们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很多,就象从学校到我的家,并不止一条路可以走。
你可以走最直最短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从别的地方回到家里。
生2:要走最近的路才好,不要绕来绕去!
学生哈哈哈的笑,我也笑
生3:这个叫做殊途同归!
师:好比喻!我们用归一法能找到回家的路,用正比例也能找到回家的路,用众多的分数方法还是能回到我们的家!
生4:老师我看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形容也可以。
学生鼓掌为他的形容称妙……
(于是就有了我这一节练习课的名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呵呵)
三、扩展延伸
这么说来,分数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还有归一应用题是一家人了,那么一道分数应用题或者是一道正比例应用题也一定能用其他两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解决的了。
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找道归一题或者分数应用题来试试!!
下面是学生从练习册上找的题目:
1、一种钢丝20米重5千克。
称得同样重量的一捆钢丝113千克,这捆钢丝长多少米?
学生将解法罗列了以后,共用了两种归一,两种倍比,两种正比例的方法。
而且一比较自己很自然的就发现:过去所用的倍比法事实上就是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我在这里不罗嗦啦)
2、一段水渠,已经修了100米,比剩下的多20%,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各位知道我们的学生列了多少算式吗?呵呵不说啦!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