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电工技术)第七版 上册 第十章 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电工学-电工技术教案

电工学-电工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1.2 电路模型 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1.4 欧姆定律 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重点:1. 参考方向 2、欧姆定律
难点:参考方向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练习与思考 1.5.4 作业:一、二、三(1.5.1;1.5.2;1.5.3)
其他
教学资源: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5次
课时安排
2
第 3 章正弦交流电路 3.1,3.2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 重点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复习正弦函数的三要素 3.1 正弦电压与电流 复习复数、有向线段的知识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电工学》秦曾煌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学自学参考书》秦曾煌编
《电工学教师参考书》秦曾煌编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分钟,授新课 70 分钟,安排讨论 20 分钟,
布置作业 10 分钟,其他
分钟
授课类型:理论课 √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
教学方式: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教案
院(系、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使用教材
信息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教学与实验中心 电工学-电工技术部分 电工学 上册 秦曾煌主编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1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2,1.3,1.4,1.5
第1次
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目录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3第1.5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3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6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8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1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1.5.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1.6节基尔霍夫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6.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7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10第1.7.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List of Figures1 习题1.5.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习题1.5.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习题1.5.8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习题1.5.1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习题1.5.1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习题1.6.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习题1.7.4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工学第七版电子教案

电工学第七版电子教案

电工学第七版电子教案教案标题:电工学第七版电子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路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电工学概述a. 电工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电工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2. 电路基本理论a.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b.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和计算方法c. 电路中的串联、并联和混联关系d. 电路中的电源、开关和负载3. 直流电路分析a.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b. 电压分压和电流分流定律的应用c. 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分析方法d. 简单直流电路的计算和实验4. 交流电路分析a. 交流电的基本特性和表示方法b. 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和计算方法c. 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d. 简单交流电路的计算和实验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提供实验和模拟电路设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工学的实际应用和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小测验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电工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项目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电路项目,评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电工学第七版教材2. 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视频3. 实验设备和元器件4. 计算机和模拟电路设计软件教学时序:本教案建议按照以下时序进行教学:1. 第一周:电工学概述2. 第二周:电路基本理论3. 第三周:直流电路分析4. 第四周:交流电路分析5. 第五周:实验操作和项目设计6. 第六周:复习和总结以上是一个针对电工学第七版的电子教案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电子教案 电工学(少学时)--吴显金

电子教案 电工学(少学时)--吴显金

i
IS
iS
-U +
+
Is
Ro U
-
R
实际电流源模型
2.电流源的并联 is
is1
is2
isn
is
is is1 is2 isn
n
isk
k1 (外特性不变)
3.电流源一般不允许串联 注意:只有相同的电流源才允许串联。
4.电流源与其它元件串联等效于电流源本身
Ro
Is Is
例1 试将下图所示电路化简成最简形式。
电工学
(少学时)
模拟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及元器件
第 一 章


基 本
本章主要内容






1.1 电路概述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 无源元件 1.4 有源元件 1.5 半导体器件 1.6 集成运算放大器 1.7 集成逻辑门电路
1.1 电路概述
电路:电流流通的路径,由各种元件和器件组成
I
O
U
3、二极管电路分析举例
例1 电路如图所示,VD为理想 二极管。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 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的 电压UAO。
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极电位。 ①理想二极管:若V阳>V阴 ,二极管导通;若V阳<V阴 ,二
极管截止。 ②普通二极管:(以硅管为例,正向导通电压取0.7V) 若V阳-V阴 >0.7V,二极管导通;若V阳-V阴<0.7V,则二极
uS
u 伏安特性
US
(1) 电压源两端电压与外接电路无关;
i
(2) 流过电压源的电流与外电路有关。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目录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3第1.5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3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6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8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1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1.5.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1.6节基尔霍夫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6.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7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10第1.7.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List of Figures1 习题1.5.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习题1.5.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习题1.5.8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习题1.5.1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习题1.5.1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习题1.6.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习题1.7.4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

1.4 电 路 元 件
电路元件是电路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电路元件通 过其端子与外部相连接;元件的特性则通过与端子有 关的物理量描述。每一种元件反映某种确定的电磁性 质。集总参数元件假定:在任何时刻,流入二端元件 的一个端子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端子流出的电流,两 个端子之间的电压为单值量。由集总元件构成的电路 称为集总电路,或具有集总参数的电路。用集总元件 及其组合模拟实际的部件和器件以及用集总电路作为 实际的电路模型是有条件的,本书的第18章将加以讨 论。本书的其余各章只考虑集总电路。电路元件按与 外部连接的端子数目可分为二端、三端、四端元件等。 还可以分为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线性元件和非线性 元件,时不变元件与时变元件等等。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重点: 1.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 电功率、能量
3. 基本电路元件特性 4. 基尔霍夫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一、电路: 由电路器件和电路部件相互连接而成,它 为电流的流通提供路径,具有传输电能、处理 信号、测量、控制、计算等功能。
主要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及开关等构成
1 1 1 2 1 2 2 2 WC Cu ( t ) Cu ( t 0 ) q (t ) q (t 0 ) 2 2 2C 2C
实际方向
i>0
B
1. 用箭头表示: 箭头的指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2.用双下标表示: 如iAB,电流的参考方向由A点指向B点。 i
A
B
2 .电压
两点之间的电位之差即是两点间的电压。从电场力做功概 念定义,电压就是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中一点移至电路中另 一点电场力做功的大小,如图 所示。用数学式表示,即为
(3)说明线性电阻是无记忆、双向性的元件

电工技术教案 电路模型、参考方向、电路状态-2讲解

电工技术教案 电路模型、参考方向、电路状态-2讲解

由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可得,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
关系为即时对应关系,即: R U I
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遵循欧姆定律。即元件通 过电流就会发热,消耗的能量为:
P UI U 2 I 2R R
2)电感元件 Ψ
L
电感产品实物图
电感元件图符号
0
i
线性电感元件的韦安特性
对线性电感元件而言,任一瞬时,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为
通常取 U、I 为关联参考方向。
例:应用欧姆定律对下图电路列出式子,并求电阻R。
+
U
I R
6V –
2A
(a)
+
U
I R
6V –
–2A
(b)
解:对图(a)有, U = IR 所以: R U 6 3Ω I2
对图(b)有, U = – IR 所以: R U 6 3Ω I 2
负载端电压: U = IR 或 U = E – IR0
U 电源的外特性 E
(2) 在电源有内阻时,I U 。
当 R0<<R 时,则U E ,表明 当负载变化时,电源的端电压变
0
I 化不大,即带负载能力强。
b. 电源开路
I


开关断开,隔离电源与负载。E
特征:
Ro
I=0
U0
R
U = U0 = E 电源端电压 ( 开路电压 )
• 《电工学》(上册) —雷勇、宋黎明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 《电工学》(上册)第七版
—秦曾煌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 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理论基础, 并受到必要的电工基本技能训练。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目录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3第1.5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3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6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8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1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1.5.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1.6节基尔霍夫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6.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7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10第1.7.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List of Figures1 习题1.5.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习题1.5.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习题1.5.8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习题1.5.1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习题1.5.1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习题1.6.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习题1.7.4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课件)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课件)
供配电系统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导线等设备, 这些设备的作用是保障电能的安全传输和分配。
3
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
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分为高压、中压和低压, 不同电压等级适用于不同的输配电需求。
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触电及其危害
触电是指人体成为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电流通过人体, 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安全用电的措施
高斯定理
在静电场中,穿过任意闭合曲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等于该闭合 曲面内所包围的电荷的代数和 除以真空中的介电常数。
电流与磁场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大小等于单位 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流的单位是 安培。
磁力线
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中各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和 大小,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 切线方向都与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一致,这些 曲线称为磁力线。
节能型家用电器
购买节能型家用电器,如节能空调、节能冰 箱等,以降低能耗。
合理安排用电时间
错峰用电,尽量在电力低谷时段使用大功率 电器,以降低电费支出。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 法。
02
电工学基础知识
电荷与电场
01
02
03
04
电荷
电荷是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 正负两种电荷。电荷的单位是 库仑。
电场
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场对放 入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 向的物理量。
电场线
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中各点的 电场强度方向和大小,在电场 中画出一些曲线,曲线上每一 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的电场 强度方向一致,这些曲线称为 电场线。
有功功率表示实际消耗的能量,无功功率表示储能元件之间交换 的能量。

电工学电工技术第七版上册电子

电工学电工技术第七版上册电子

(1) 应用KCL列结点电流方程
对结点 a: I1 + I2 –I3 = – 7
因所选回路不包含
(2) 应用KVL列回路电压方程 恒流源支路,所以,
对回路1:12I1 – 6I2 = 42 对回路2:6I2 + 3I3 = 0
3个网孔列2个KVL方 程即可。
(3) 联立解得:I1= 2A, I2= –3A, I3=6A
目录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2.3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4 支路电流法 2.6 叠加定理
2.7 戴维宁定理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要求: 1.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1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I1 I2
+ E1–
R1 I3
R2 + = +
R3
–E2 E1–
R1
I3
R2 R3
+
R1 R3
R2 + I3 –E1
(a)
原电路
(b)
(c)
E1单独作用 E2单独作用 叠加定理
I1
I2
I1 I2
I1 I2
+ E1–
R1 I3
R2 R3
+–E2=E1+–
R1
I3
R2 R3
+
R1 R3
R2
I3
+ –E1
2.1.1 电阻的串联
I
特点:
+
+
(1)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连;
U1 –

电工学(第七版)总复习电子教案

电工学(第七版)总复习电子教案
3. 理解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铭牌数据的意义。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第10章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
本章要求: 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和用途; 2. 掌握自锁、联锁的作用和方法; 3. 掌握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的作用和方法; 4. 掌握基本控制环节的组成、作用和工作过程。
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直接起动控制图)。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本章要求: 1. 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及意义; 2. 欧姆定律、KCL、KVL方程; 3. 电功率(吸收功率、发出功率的求取) 4. 电路中各点的电位的计算。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要求: 1. 电阻等效变换(等效变换的条件、电阻串并联
R3
R4
R0
R3 和 R4 并联,然后再串联。

以 ,R0
R1R2 R1R2
R3R4 R3R4
b
5.8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R4 E +–
a IG
RG G
b
a
R0 +
E' _
RG
IG
b
解:(3) 画出等效电路求检流计中的电流 IG
E 2 IGR 0R G5.81A 00.12A6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由解图:(由c)图I(2b) R2E R3
将1IS0断A开1A 55
将 E 短接
I2 R2R 3R3IS5 5510.5A
所 I 2 I 2 以 I 2 1 A 0 . 5 A 0 . 5 A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对例4,已知 E =10V、IS=1A ,R1=10 ,

电工学第十章

电工学第十章

量和最大输入量的比称为分辨率,即
分辨率=1/(2n-1)
(2)精度:即转换精度
绝对转换精度:就是指每个输出电压接近理
想值的程度。绝对精度与标准电源精度、权电阻
的精度有关。
可用D/A变换器的输出变化量来表示,如几分
之几伏。也有用D/A变换器最低有效位LSB的几分
之几来表示,如
1 4
LSB。
相对转换精度:是更加常用的描述输出电压接 近理想值程度的物理量。一般用绝对转换精度相对 于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来表示,有时也用最低有效 位(LSB)的几分之几表示。
MOV AL,DATAL OUT PORTL,AL MOV AL,DATAH OUT PORTH,AL OUT PORT,AL
※3.带有数据输入寄存器的D/A芯片与系统的连接
内部带有数据输入寄存器的D/A芯片,使用时 可以将D/A芯片直接和数据总线相连。
以DAC0832为例来具体介绍这类转换芯片的工 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1)DAC0832内部功能结构
IOR IOW
A2 A1
地址 信号
译 码

8255
D0~D7 RESET
RD
PA0 ~7
WR
+5V
A1 A0
CS
DAC0832

D0~D7
ILE
WR1 CS WR2 XFER DGND
RFB
IOUT1 IOUT2 +
输出
若改变锯齿波周期,加延时子程 序。
INIT55: MOV DX,PORTCT MOV AL,80H OUT DX,AL
DAC0832的功能示意图见下图所示
工作方式:有三种,即双 缓冲工作方式、仅有输入 寄存器工作在锁存状态的 单缓冲方式或仅有DAC寄 存器工作在锁存状态的单 缓冲方式。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目录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3第1.5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3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6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8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1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1.5.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1.6节基尔霍夫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6.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7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10第1.7.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List of Figures1 习题1.5.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习题1.5.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习题1.5.8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习题1.5.1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习题1.5.1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习题1.6.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习题1.7.4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工学第七版电子教案

电工学第七版电子教案

图4-12 -
解:万用电表可用来测量二端器件的直流电阻值。将被测 万用电表可用来测量二端器件的直流电阻值。 电阻接于电表两端, 电阻接于电表两端,其电阻值可根据电表指针偏转的 角度,从电表的电阻刻度上直接读出。 角度,从电表的电阻刻度上直接读出。为了便于测量 不同的电阻,其量程常分为 × 不同的电阻,其量程常分为R×1, R×10, R×100, R×1k等 × × × 等 档,用开关进行转换。 用开关进行转换。 是一个含源线性电阻单口网络, 图(a)是一个含源线性电阻单口网络,可用戴维宁定理 是一个含源线性电阻单口网络 来简化电路分析。 来简化电路分析。
所示单口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例4-5 求图 - 求图4-8(a)所示单口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所示单口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图4-8 -
解:在单口网络的端口上标明开路电压uoc的参考方向, 在单口网络的端口上标明开路电压 的参考方向, 注意到i=0, 注意到 ,可求得
u = −1V+(2Ω)×2A= 3V oc
戴维宁定理:含独立电源的线性电阻单口网络 , 戴维宁定理:含独立电源的线性电阻单口网络N,就端 口特性而言, 口特性而言,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单口网络 [图(a)]。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单口网络在负载开路时的电压 oc; 图 。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单口网络在负载开路时的电压u 电阻R 电阻 o是单口网络内全部独立电源为零值时所得单口网络 No的等效电阻 [图(b)]。 图 。
在单口网络端口上外加电流源i 根据叠加定理 根据叠加定理, 在单口网络端口上外加电流源 ,根据叠加定理,端口 电压可以分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电流源单独作用(单口 电压可以分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电流源单独作用 单口 内全部独立电源置零)产生的电压 ’=Roi [图(b)],另一部分 内全部独立电源置零 产生的电压u 产生的电压 图 , 是外加电流源置零(i=0),即单口网络开路时, 由单口网络 ,即单口网络开路时, 是外加电流源置零 内部全部独立电源共同作用产生的电压u”=uoc [图(c)]。由 内部全部独立电源共同作用产生的电压 图 。 此得到

2024版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主编PPT课件

2024版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主编PPT课件
根据磁化曲线的不同特点, 铁磁性物质可分为软磁材 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等。
26
铁心线圈电路模型和分析方法
铁心线圈电路模型
将铁心线圈等效为一个电阻和一个电 感的串联电路,其中电阻表示线圈的 铜损,电感表示线圈的磁损。
铁心线圈电路的特点
由于铁心的存在,铁心线圈电路具有 非线性、饱和性和磁滞性等特点,使 得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变得复杂。
2024/1/28
无功功率
比较抽象,它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 率。它不对外作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 就要消耗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在电工技术中是指将单口网络端钮电压和电流有效值的乘积。只有单口网络完全由电阻混联 而成时,视在功率才等于平均功率,否则,视在功率总是大于平均功率(即有功功率),也 就是说,视在功率不是单口网络实际所消耗的功率。
4
第七版上册内容结构
第七版上册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 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分析等内容。
本册内容在编排上注重系统性、连贯性和实用性,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 各电阻倒数之和,即 1/R=1/R1+1/R2+…+1/Rn,同时 电压相等,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13
电源等效变换方法
电压源等效变换
将电压源转换为等效的电流源,使得二者在外部电路中具有相同的电压和电流 表现。具体方法是通过计算电压源的内阻和开路电压,得到等效电流源的电流 和内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B21 SB22 KM
FR M 3~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3 笼型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将电动机接到电源的任意两根线对调一下, 即可 使电动机反转。 需要用两个接触器来实现这一要求。 当正转接触器工作时,电动机正转; 当反转接触器工作时,将电动机接到电源的任意 两根联线对调一下,电动机反转。
断电 断开
M 3~
先断开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3. 电机的顺序控制 控制顺序:M1起动后M2才能起动。 M2既不能单独起动,也不能单独停车。 Q
FU
闭合
按SB1 再按SB2
M1转动 M2转动
SB SB1 KM1 SB2
闭合 通电 KM 1
KM1 FR M1 3~ FR M2 3~
KM2
交流接触器主要结构图
(a) 外形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1.3 交流接触器
弹簧
~
电源
常开
线圈
常闭
铁心
衔铁
主触点
辅助触点
电机
M 3~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用于主电路 流过 KM 的大电流(需加灭弧 动合(常开)主触点 装置) 用于控制电路流 KM 动合(常开)辅助触点 过的小电流(无需加 KM 动断(常闭)辅助触点 灭弧装置) 属于同一器件的线圈和触点用相同的文字表示 常用的交流接触器有CJ10、CJ12、CJ20和3TB等系列。 接触器技术指标:额定工作电压、电流、触点数目等。 如 CJ10系列主触点额定电流 5、10、20、40、75、 120A 等数种;额定工作电压通常是 220V 或于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FR FR 符号
发热元件 结构原理图
~
双金属片
常闭触头
杠杆
工作原理
发热元件接入电机主电路,若长时间过载,双金 属片被加热。因双金属片的下层膨胀系数大,使其 向上弯曲,杠杆被弹簧拉回,常闭触点断开。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热继电器 JRS2(3UA5)系列-4 JRS2(3UA5)
第10章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
10.1 常用控制电器
10.2
10.3
鼠笼式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
鼠笼式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10.4 10.5
行程控制 时间控制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第10章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
本章要求: 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和用途; 2. 掌握自锁、联锁的作用和方法; 3. 掌握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的作用和方法;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1 常用控制电器
10.1.1 组合开关
组合开关也称转换开关。
1. 用途:一般用于电气设备 电源引入开关,也用于小容 量电动机的起/停控制。 2. 结构:对常用的三极开关 来说,每一极有一对静触片 与盒外接线柱相接, 动触片 受手柄控制可以转动,以达 到线路的通 / 断控制。
RT0系列有填料封闭管式熔断器 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交流380V,额定电 流至1000A的配电线路中,作过载和短路保护。 额定分断能力:至50kA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熔断器RT15系列
RT15型螺栓连接熔断器适用于额定电压至 415V,额定电流至400A的电路中,主要作为工厂企 业及电厂等低压配电系统中线路的过载和系统的短 路保护之用。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3. 种类:有单极、双极、三 极和四极等,额定电流有 10、 25、60 和100 A等多种。 用手柄转动转轴时,就可 将三个触点同时接通或断开。
手柄 静触头 转轴
动触头
M 3~
用组合开关起停电动机的接线图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1.2 按钮(手动切换电器)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符号 线圈
KM
10.1.4 中间继电器
通常用于传递信号和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 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 中间继电器触头容量小,触点数目多,用于控 KA 制线路。
线圈 常开触头 常闭触头 KA KA
(a) 外形
(b) 符号 中间继电器外形与符号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2) 控制原理 停车
Q FU
按下停止按钮SB1 , KM线圈断电 KM主触点断开, 电动机停转。 KM辅助触点断开,取消自锁。
FR
KM FR
SB1
SB2
KM
控 制 电 路
断电
KM M 3~
停转
去掉KM辅助触点, 实现点动控制。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2. 既能长期工作又能点动的控制电路
4. 所有电器的图形符号均按无电压、无外力作用下 的正常状态画出,即按通电前的状态绘制。 5. 与电路无关的部件(如铁心、支架、弹簧等) 在控 制电路中不画出。 分析和设计控制电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使控制电路简单,电器元件少,而且工作又要准 确可靠 (2) 尽可能避免多个电器元件依次动作才能接通另一 个电器的控制电路。 (3) 必须保证每个线圈的额定电压,不能将两个线圈 串联。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1.6 熔断器
符号
FU 熔断器额定电流 IF 的选择 (1) 电灯、电炉等电阻性负载 IF > IL (2) 单台电机
熔丝额定电流

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3) 频繁起动的电机
2 .5
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熔丝额定电流

1.6 ~ 2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1.7 自动空气断路器(自动开关)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机械联锁
SB SBF KMR
KMF
KMF SBR
KMF KMR
利用复合按钮 的触点实现联锁 控制称机械联锁。
电气联锁
KMR
鼠笼式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SB
SBF
KMR
先断开
KMF
断电
KMF SBR
闭合 闭合
KMF KMR
通电 闭合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2 笼型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
1.直接起动
组合开关Q 熔断器FU 交流接触器KM 2 1 按扭SB SB 13 SB 2 5
4 M 3~
热继电器FR
(a) 结构图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2 笼型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
(1) 电路
熔断器 Q
按钮常用于接通和断开控制电路。 按钮的外形图和结构如图所示。
常闭触点
SB 常闭按 (停止按钮) SB 常开按 (起动按钮)
(a) 外形图
常开触点
(b) 结构
按钮开关的外形和符号
SB 复合按钮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1.3 交流接触器
用于频繁地接通和断开大电流电路的开关电器。
(a) 外形
常用的有JZ7系列和JZ8系列(交直流两用)以及JTX 系列小型通用继电器(用于自动装置以接通和断开电路。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几种常见的中间继电器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 1.5 热继电器
用于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a) 外形 热继电器外形与结构
(b) 结构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2) 控制原理 起动 Q
FU
合上开关Q 按下起动按钮SB2 , KM线圈通电, KM主触点闭合, 电动机运转。 KM辅助触点闭合—自锁 松开SB2 , 电动机连续运转。
FR
KM
SB1
SB2
KM
控 制 电 路
FR M 3~
通电 自锁
KM 利用自身辅助触点,维持 转动 线圈通电的作用称自锁
Q FU
点动按钮SB3的作用: 点动:按下起动按钮,电动机运转, (1) 使接触器线圈KM通电; 松开起动按钮 ,电动机停转。 (2) 使线圈KM不能自锁。
FR SB1 KM
SB2 SB3 KM
KM FR M 3~
复合按钮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2. 既能长期工作又能点动的控制电路
Q FU SB1 KM FR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Q FU
SBF和SBR决不允许同时按下, 否则造成电源两相短路。 正反转控制电路必须保证正 FR 转、反转接触器不能同时动作。
正转按钮 正转接触器 KMR KMF SB SBF
KMR
KMF
反转触点
FR M M 3 3~ ~
正转触点
KMF KMF KMR SBR
可实现短路、过载、失压保护。
锁钩
过流 脱扣器
释放弹簧
欠压 脱扣器
主触点 手动闭合
连杆装置 衔铁释放 衔铁吸合
自动空气断路器原理图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1.7 自动空气断路器(自动开关)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继电接触控制线路由一些基本控制环节组成,下面 介绍继电接触控制线路的绘制。 在电工技术中所绘制的控制线路图为原理图, 它不 考虑电器的结构和实际位置,突出的是电气原理。 电器自动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原则及读图方法:
热继电器 JRS1(LR1-D)系列-1 D)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0.1.6 熔断器
用于低压线路中的短路保护。 常用的继电器有插入式熔断器、螺旋式熔断器、 管式熔断器和有填料式熔断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