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波输沙规律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斜坡及沟道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技术研究

斜坡及沟道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技术研究

斜坡及沟道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技术研究作者:王昆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34期摘要:斜坡和沟道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即在多种外力作用下,使环境遭到破坏进而造成水土资源的流失,通过构建科学的防护工程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水土流失,对保持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斜坡防治工程和沟道防治工程,来更好的预防水土流失,最终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水土流失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043-01近年来,我国贯彻因势利导,统筹兼顾的方针,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做了众多防护工程,运用沟道防治工程和斜坡防治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其他辅助措施同时并举,让我国土壤侵蚀程度由原来的1475 t/km2·a减少到现在的163 t/km2·a,也让防治水土工程取得了卓越的效果,根据我国的治理目的以及地理环境,我国的防治水土流失工程措施通常分为两种即:斜坡防治工程和沟道防治工程,现探讨如下。

1 斜坡防治工程1.1 山坡防治工程山坡防治工程是将小地形进行改造,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融化后的雪水或雨水因地拦蓄[1],并设法渗入到林地、草地或农田,从而预防或降低面径流,最终实现增加牧草、林木以及农田的土壤水分。

与此同时,还要使那些未能及时拦蓄的山坡径流流入中小型蓄水大坝。

同时,亦可在坡地发生重力侵蚀时,通过支撑建筑物和修筑排水设施来防止滑坡现象。

而山坡防治工程的常规防护措施有水平沟、山坡截流、梯田、水平阶、挡土墙以及拦水沟埂等多种防护措施,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1.2 坡面防治工程坡面防治工程是山区农业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防治水土流失要沟坡并举,而坡面防治工程是重点。

坡面防治工程的常规防护措施有两种:陡坡稳固工程和山坡截流沟。

山坡截流沟是根据山坡的实际距离,科学修筑分段且高坡度的沟道,截流沟在山区农业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径流流速,从而截断距离过长的坡度,进而减少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土流失[2]。

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模拟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模拟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模拟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模拟试验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黄土高原是我国范围最大的土地退化区,其中土地水土流失是其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文循环和土壤水分分布非常不均匀,地形复杂,坡面流和沟谷流相互作用,使得水沙运动十分复杂。

因此,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进行模拟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模拟试验,可以深入探究坡面水沙运动过程中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为土地利用规划、水源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过程中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和输沙特征,并探究其与坡度、土壤类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 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对坡面水沙运移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建立坡面水沙运移的模拟试验装置和相关分析算法,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本研究旨在为深入探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对黄土高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坡面径流和输沙过程,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人工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坡面径流和输沙过程,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其中,坡度、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环境因素将被考虑在内。

其次,将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等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建立相应的模拟试验算法,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掌握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深入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坡面水沙运移的影响机制,建立相应的模拟试验装置和算法,并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预期成果如下:1. 研究报告:对研究内容、方法、结果以及结论进行全面和准确的论述。

缓倾岩层斜坡稳定性研究与防治对策

缓倾岩层斜坡稳定性研究与防治对策

缓倾岩层斜坡稳定性研究与防治对策【摘要】近些年我国南方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尤其缓倾岩层斜坡塌方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加强缓倾岩层斜坡稳定性研究并提出防治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2004年因降雨引起的滑坡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缓倾岩的稳定性研究和防治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成因;防治方法引言降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暴雨频繁,多处山体产生滑坡,其中2004年9月的重庆市天台乡特大滑坡就属于暴雨引发的滑坡典型事例。

2004年9月5日天台乡区域在特大暴雨的诱发下,发生了长1200 m、宽1600 m、平均厚度23 m、体积约25X106m3的特大岩体滑坡。

该滑坡的摧毁了112km2区域内所有的建筑物,同时又使大部分山体倾入河内,使其堵塞河道,并形成了宽1.5公里和高20米的天然水库。

并造成了上游五宝镇两岸居民5770户民居、农田4930亩被淹没。

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并对滑坡山体采取了综合治理工程。

下面我就结合重庆市天台乡山体滑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其稳定性和防治决策进行研究。

一、天台山滑坡成因暴雨是引发重庆市天台乡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其地质构造为地处五宝山背斜东南侧。

地层为砂岩互层、侏罗系遂宁组泥岩。

坡体的浅表层为5米厚的残土基层和植被土,下面为20米厚的泥沙岩,泥沙层下为坚硬的厚岩岩,在砂层周边为两组裂缝,将整个地层切割成多个小块。

岩体的走向和岸破走向近乎平行,属于典型缓倾岩质斜坡。

根据以往研究理论,如果没有特殊外在原因的干扰下,不可能出现大规模滑坡。

通过事后调查发现,引起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范围降雨诱发的滑坡发生。

经过调查事故杀生时降雨为257毫米。

在加上在山体上发现余家河沟、麻柳树沟、凉水井沟、大河沟等四条冲刷河沟,在暴雨期间由于冲刷沟局部出现堵塞,造成地表水不能及时排出,使其在排水沟内形成了流状覆盖坡面,在加上水塘内的充水迅速外溢,形成滑坡。

降水对滑坡体的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降水强度的变化和降雨历时增长。

2024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港口与航道工程实务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港口与航道工程实务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港口与航道工程实务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铺设土工织物时,应留有(),以免因棱体的不均匀沉降拉坏织物。

A.褶皱B.搭接C.错缝D.缝隙【答案】 A2、采用无纺布作倒滤层材料时,其单位面积质量宜为()g/m2。

A.100~300B.200~400C.300~500D.400~600【答案】 C3、南方大气区预应力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得大于()。

A.0.55B.0.50C.0.45D.0.40【答案】 B4、土颗粒越细、级配越好,其渗透性()。

A.越强B.越弱C.衰减越快D.衰减越慢【答案】 B5、斜坡堤堤心石水上抛填块石,应根据水深、水流和波浪等自然条件对块石产生的()的影响,确定抛石船的驻位。

A.漂流B.位移C.变位D.移位【答案】 A6、护滩带边缘预埋压石应()等,面层宜用粒径相对较大块石。

A.粒径均匀B.尺度规则C.表面平整D.级配良好【答案】 D7、标准贯入试验击数Ⅳ值系指质量为63.5kg的锤,从()的高度自由落下,将标准贯入器击人土中30cm时的锤击数。

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结合当地经验确定砂土的密实度、砂土的内摩擦角和一般黏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A.36cmB.56cmC.76cmD.96cm【答案】 C8、当缺乏打桩设备且具有干地施工条件时,板桩码头可采用()结构。

A.无锚板桩B.斜拉桩式板桩C.地下墙式板桩D.有锚板桩【答案】 C9、浅滩整治的疏浚挖槽与中枯水主流向的交角不宜大于()度。

A.10B.15C.20D.30【答案】 B10、调整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的前提,是依据该单项工程量的变化幅度和对合同总价影响幅度确定。

当变化幅度达()时可调整。

A.单项超10%且总价超2%B.单项超10%且总价超3%C.单项超20%且总价超2%D.单项超20%且总价超3%【答案】 C11、在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土工织物软体排,主要是利用了土工织物的()作用。

垦西斜坡带沙三段沉积组合特征及其应用

垦西斜坡带沙三段沉积组合特征及其应用
入解 剖沉积 组合特 征类 型及其 应用 ,为高勘 探程度 的 复杂断 陷盆地 的下 一步 针 对隐 蔽油 气藏 的勘探 提 供 可借 鉴 的经 验 。
1墨西 斜坡带 地 质概 况 垦 西断 裂带 构 造位 置上 处 于沾 化 凹陷 中部 ,孤 岛 凸起 西南 倾末 端 ,西
北为渤 南洼 陷,南过 垦西 断层 为三合村 洼 陷,是 由孤西 断层与 一组近 东西 向 垂直于 孤西 断层 的断裂 构建 的 “ 梳状断 裂构 造带 ”
垦西斜 坡带 沙三段 沉积 时期 ,主 要受 东部孤 岛凸起 物源 的控制 ,发育 扇 三角洲 一半深 湖沉积 体系 。在近 几十年 的勘 探 中,垦西斜 坡带 沙三段 相继 成
功 探 明垦 6 2 2 块等 砂砾 岩体岩 性 、构造 一岩性复 合油 藏,显 示 出巨大 的勘探
( )成藏 必要条 件 : 1 ①半 深湖 泥岩 、油 页岩作 为 区域 盖 层 ,纵 向封 堵油气 的 能力较 强 。 ②具 有合 适断距 的 断层 ,可 以起 到 侧 向封 堵 的作用 。
应 用技 术
l ■
Caiedcoyv h e hl i isnaTngew nccne oRe
垦西斜坡带 沙三段沉积组合特 征及其应用
徐建永
( 中海 石油研 究 中心 北京 1 0 2 ) 0 07 [ 摘 要] 本次 研 究通 过对 沽化 凹陷 中部 垦西 断裂 带沙 三 段 扇三 角洲 沉积 环 境进 行剖 析 ,提 出 了沉积 组 合特 征 的概 念 ,沉积 组合 ,主 要 是指在 一 定 的 沉积 环境 下,一 些有 利于油 气储 集与成 藏 的沉 积相 带在 时间与 空间上 的组合 方式 ,实际上 就是沉 积体 系下 的不 同沉积微 相 的组合关 系 。通过 此概念 的提 出,并 应用 于实 际勘探 中去 , 决 了 目前 勘探过 程 中有利储 集相 带不 能储油 的难题 ,取 得 了较好 的 勘探效 果 , 高勘探 程度 复杂 断陷盆地 的 下~步 针对 隐蔽油气 藏的 解 为 勘探 提 供 可 借 鉴 的经 验 。 [ 关键 词] 沉积 体系 沉积组 合模 式 扇三 角洲 中图分类 号 :U 1 .+ T 4 36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9 4 2 1) 30 1— 1 10 ~ 1X(00 2— 3 00

坳陷湖盆斜坡带辫状河砂体分布与有利目标预测——以陕北绥靖油田延长组长213为例

坳陷湖盆斜坡带辫状河砂体分布与有利目标预测——以陕北绥靖油田延长组长213为例
研究区延长组长 2 。砂体展布方 向与沉积微相 平面展布基本一致 ,大致呈北东一南西 向条带状 ,河 道交织分叉现象明显。砂厚主要分布在 4-- ̄16m 之 间,平均厚度 15.5m。
长 2 。储层铸体薄片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平均孔 隙 直 径为 95.23~ 134.85 m,平 均 值 为 115.36/zm, 说 明样 品间 差异 不是 很 大 (表 1)。从 孔 隙直 径 分布 看 ,均 质程 度均较 高 ,各样 品的直 径均 有一 个主 要分 布 区间 ,并 且主要 偏粗 。结 合面 孔率 看 ,该 层位 储层 的物性较好 。压汞结果分析表明,最大孔喉半径为1. 669~6.3449m,平均最大孔喉半径为 3.339/ ̄m,平 均孔喉半径为 0.5297"--1.2670/ ̄m,平均孔喉半径均 值为 0.9114/ ̄m;排 驱 压 力 以及 中值 压 力 分 别 为 0. 118~O.449MPa和 0.5413--,1.4670MPa,平均 分 别 为 0.301MPa和 0.9629MPa(表 2),长 21。储层 属 大 孔细 喉储 层 。
随着勘探开发与研 究程度的不断深入 ,陕北斜 坡现有 的认识程度很难满足勘探与开发工作 的需 要 。受 无地 震资 料 的限制 [3],目前 陕 北斜坡 延 长组 沉 积 微相 、储 层 展 布 以及 有 利 目标 预 测与 评 价 等 方 面 的研 究 很少 ,严重 制约 了下 ~步 油气 勘探 与开 发 。
本 文 在前 人 研 究 成果 的 基 础上 ,以绥 靖 油 田延 长 组 长 2 。为例 ,利用 岩 芯 、露 头 、测井 、录 井 分 析 化 验资料 ,通过对该区岩心岩相和测井相分析,详细研 究斜坡带沉积微相展布和砂体分布规律 ,并在此基
收稿 日期 :2Ol1一O5—18 基金 项 目:国家重大科技专 项课题 资助项 目(2008ZX05002-005)。 作者 简介 :王羲 (1982-),女 ,湖 南永 州人 ,中南大 学在 读硕 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 究。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挠曲坡折体系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挠曲坡折体系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姚 家 组 西 部 坡 折 带 的 成 因 及 演 化 [] 石 油 勘 探 与 J.
开 发 , 0 5 3 ( ) 3 ~9 . 2 0 ,2 3 :3 0
[]李 群 , 4 王英 民 . 相 盆 地 坡 折 带 的 隐 蔽 油 气 藏 勘 探 战 陆
略[] 地质评论 ,0 3 4 ( )4 5 4 . J. 20 ,9 4 :4 —48
探 已经转 入 岩性 油 气 藏 勘 探 阶段 。古 构 造一 地 古 貌一 序一 层 沉积 学一 藏 的综合 研究 是地 层岩性 油气 成
藏 勘 探 中 必 不 可 少 的 重 要 技 术 支 撑 环 节 , 别 是 特
[ ]王 颖 , 英 民 , 志 魁 , . 辽 盆 地 南 部 泉 头 组 四 段 3 王 赵 等 松
探 中发 挥 了不可 或 缺 的重 要 作 用 , 岩 性 油 气藏 是
勘 探发 现 的 决定 性 因素 之 一 r ] 1 卜¨ 。勘 探 实 践 表
[]周 立 宏 , 6 肖敦 清 , 秀 刚 , 陆 相 断 陷 湖 盆 复 式 叠 合 蒲 等. 油气 成 藏 与 优 势 相 富 集 新 模 式 [] 岩性 油 气 藏 , J.
F g 1 Th r p c a a t r n i a d g s a c mu a i n mo e n S — r f e i i. 0 e ta h r c e s a d o l n a c u lt d li W NE p o i n o l
t eQie so e ( r sn tu t r) h b i lp p e e tsr cu e
- I]王 颖 , 英 民 , 晓 洲 , . 辽 盆 地 西 部 坡 折 带 的 成 7 王 王 等 松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长6油组3砂组沉积体系及勘探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长6油组3砂组沉积体系及勘探前景

[收稿日期]2009211220 [作者简介]吴新伟(19752),男,1999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工作。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长6油组3砂组沉积体系及勘探前景 吴新伟,王勇刚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湖北荆州434023)[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长63砂组沉积体系研究,在成岩作用和沉积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工区长63砂组的储层进行了评价。

通过沉积体系研究、储层评价、构造分析及已发现油层平面展布图等4图叠加,结合工区的成藏条件和成藏因素分析,查明了研究区长63砂组的有利勘探区域,认为621R 岩性圈闭和622R 岩性圈闭及623背斜构造和624鼻状构造是有利的勘探区。

[关键词]沉积微相;勘探潜力;长63砂组;陕北斜坡[中图分类号]TE12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10)0120208203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是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产量最高的采油厂。

随前早期发现的长62砂组以上层位开发程度的加强,目前主要面临着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块和层位的任务。

陕北斜坡采油三厂的勘探开发区长63砂组勘探程度较低,该层位于深湖、半深湖区边缘的三角洲前缘,邻近长7油组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近3年来,在吴420区块长63砂组探明储量面积38175km 2,探明储量894×104t ;因此,陕北斜坡采油三厂范围长63砂组沉积体系描述及勘探前景研究,对挖掘新层位的勘探潜力,对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质概况根据盆地现今构造形态、基底性质及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可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陕北斜坡、天环坳陷及西缘冲断构造带6个一级构造单元[1]。

研究区(采油三厂)位陕北斜坡带中部,处于安五油田和靖安油田之间,勘探面积2978km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期处于内陆盆地阶段;湖盆经历了湖盆初始发育、湖盆扩张、湖盆持续发展、湖盆收缩、湖盆消亡5个主要阶段[2,3]。

浅谈河流泥沙的运动规律

浅谈河流泥沙的运动规律

浅谈河流泥沙的运动规律摘要:泥沙在河流水流的作用下,有一定的运动形式,沿河底滑动、滚动或跳跃,这种运动形式称为推移质;被水流挟带随水流悬浮前进,这种运动形式称为悬移质。

由于天然河道同一河段流速随时间、沿程发生变化,各河断及各时段在流速较小时,细沙也可呈推移质形式运动;而流速增大时,粗砂也可转化为悬移质。

因此,实际情况中推移质和悬移质处于不断调整中,情况很是复杂。

本文着重讨论了悬移质泥沙的运动规律。

由于脉动,不同瞬时或短历时测量的悬移质含沙量就不会稳定,不能反映它的变化趋势,因此,悬移质含沙量等水文要素的测量应持续一段时间,最好大一个脉动周期。

关键词:河流泥沙;运动;规律;挟沙能力;脉动该式结构特点表明,河流流速大、泥沙颗粒小、水深浅,则挟沙能力强。

水流挟沙能力一般指各级颗粒的沙源均为充足条件下的平衡含沙量,并不代表水流的实际含沙量,各级颗粒的沙源不充足会出现非饱和输沙,条件特殊时也会出现超饱和输沙。

但是,水流挟沙能力仍是分析河床冲淤或平衡问题的常用概念,当水流挟带的悬移质泥沙超过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这个河段必将发生淤积;反之,则会发生冲刷。

2悬移质的时空分布规律2.1河流泥沙变化的影响因素河流从流域挟带泥沙的多少与流域坡度、土壤、植被、季节性气候变化,降雨强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河流泥沙随时间的变化,也就取决于这些因素随时间的不同组合和变化。

来源于地势、地形、土壤性质和植被状况等下垫面条件不同的地区河流的洪水,挟带的泥沙将会有显著的差别,多沙河流与少沙河流与流域下垫面状况紧密相关。

另外,对于冲积性河流,其承水河床由长期冲积的泥沙构成,水流流经这样的河段,常会挟带或沉积大量泥沙。

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对河流泥沙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汛前由于降水少,土壤疏松、干燥、抗冲能力差,因此,初夏的暴雨洪水常挟带较多的泥沙,秋末洪水含沙量较少。

降雨强度对河流泥沙的影响是:雨强大,则侵蚀能力强,从而使河流挟带的泥沙增多。

西南陡坡山区坡面产流输沙动力学特性

西南陡坡山区坡面产流输沙动力学特性

坡 面流 系指 降水 扣除地 面截 留 、 洼 与下 渗后 在 坡 填
根 据运 动波理 论 , 求 解 上 式 时 常用 运 动波 假 定 , 在
S= f 面上 形成 的一种 水 流 , 水 力 特 性取 决 于 许 多 因素 , 其 如 使运动方程简化为 : 。 S。 山区流域坡 面 比降陡 、 糙率 大 , 水流 流态 多 为紊 流 。 降雨 强度 和历 时 、 土壤 质 地 和 种类 及 前期 水份 条 件 、 植
我 国是一 个多 山 的国家 , 山地 约 占全 国面积 的2 3 /。
部 分 明渠水 力学 的方法 来模 拟 。
在西南 地 区 , 区所 占面 积 高 达 9 % 。山 区 流 域 由于 1 1 坡 面 流偏微分 基本 方程 山 5 . 受 特有 的 自然 条件 影 响 , 水 文 、 貌及 泥沙 等 方 面 具 其 地 程迅 速 , 峰呈尖 瘦状 , 洪 洪水 过程 陡涨 陡落 , 输沙 能 力 产 性关 系 。本 文拟 针对 西南 陡坡 山区坡 面产 流输 沙 特性 , 从宏 观着 眼 , 观人手 , 微 将地 貌学 、 文学 和河 流动 力学 水 方法 结合起 来 , 重对 建立本 地 区流域 产流输 沙动 力学 着 模型带有 基础 意义 的几个 关键 问题及 其 有关 的 机理 、 影 最 早 进 行 坡 面 浅 层 水 流 研 究 的是 美 国学 者 R E ..
面流 输 沙 受 雨 滴溅 蚀 作 用和 径 流 冲刷 作 用 的 主 次 关 系 , 定 了 G y坡 面流 输 沙能 力 公 式 的 应 用范 围。 确 u 关键 词 : 面 流 ; 坡 雨滴 溅 蚀 ; 效坡 段 有 中 图分 类 号 :P 3 33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12 2 0 ) 1 0 2 4 0 80 1 ( 08 0 - 3 - 0 0

斜坡稳定性评价及其思想原理

斜坡稳定性评价及其思想原理
表1 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汇总
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 1.自然历史分析法 2.工程地质类比法 3.图解法 定量评价 1.极限平衡计算法 2.数值计算法 3.概率分析法
2.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思想原理
2.1 定性评价 (1)自然历史分析法 通过研究斜坡形成的地质历史和所处自然地质环境,它的外形和地质结构, 变形破坏形迹, 以及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特征和相互关系,从而对它的演 化阶段和稳定状况做出评价和预测。 自然历史分析法应该从区域背景、斜坡地形地貌特征、地质结构、岩性组合 几方面综合考虑。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具体分析,注意掌握某一斜坡变形的外形和 内部变形迹象,据此,确定变形破坏演化所处阶段。 区域背景研究,通常应考虑斜坡所处构造、斜坡所处区域地壳运动以及区域 性大片出露的易滑地层;坡形和坡高及地貌形成历史对斜坡稳定性评价都很重 要,一般来说,高陡边坡稳定性较差;软弱岩层和结构面的产状及其斜坡方位关 系,岩层厚度变化,物质成分,连通率对斜坡的变形形式和破坏方式判断十分重 要。
表2 土质边坡容许坡度值
土的类别 碎石土 老粘性土 一般黏性土
密实度或黏性土的状态 密实 中密 稍密 坚硬 硬塑 坚硬 硬塑
边坡高度 5m 以下 1:0.35-1:0.50 1:0.50-1:0.75 1:0.75-1:1.00 1:0.35-1:0.50 1:0.50-1:0.75 1:0.75-1:1.00 1:1.00-1:1.25 5-10m 1:0.50-1:0.75 1:0.75-1:1.00 1:1.00-1:1.25 1:0.50-1:0.75 1:0.75-1:1.00 1:1.20-1:1.25 1:1.25-1:1.50斜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斜坡破坏是较为常见、较为严重的灾害,严重困扰着生产生活,因此,做出 合理科学的斜坡稳定性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进行斜坡稳定性评价?初步可分 为两大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历史分析法、工程地质 类比法、 图解法; 定量评价主要包括极限平衡计算法、 数值计算法、 概率分析法。 现对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综合(如表 1) 。

水文测验复习思考题(含参考答案)

水文测验复习思考题(含参考答案)

答: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

按目的和作用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和辅助站;按其观测项目可分为:水位站、流量站、雨量站等。

答: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

站网密度:世界平均值:每万站;我国:每万km2站。

答:1)满足设站目的,确定测验河段的大致范围;2)保证各级洪水安全操作与测验精度,建立尽可能简单的水位流量关系;3)满足1)2)的前提下,尽可能照顾生活、交通、通讯上的便利。

答:假如在测站附近(通常在其下游)有一段河槽其水利特性能够使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保持单一关系,则这个断面或河槽便称为测站控制;如果测站控制作用发生在一个横断面上,则称为断面控制;如果测站控制作用靠一段河槽的底坡、糙率、断面形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来实现,被称为河槽控制。

答:1)河道顺直、稳定、水流集中、便于布设测验设施的河段;2)尽量避开变动回水、急剧冲淤、分流、斜流等不利影响;3)尽量避开易发生冰坝、冰塞的河段;4)顺直长度应不少于洪水时主槽河宽的3~5倍;5)河段的底坡、断面形状、糙率等水力因素比较稳定。

答:①基本水尺断面;②流速仪测流断面;③浮标测流断面;④比降水尺断面;⑤基线;⑥基本水准点。

答:在水流平面图的测绘过程中,在平面图上将各个浮标经过各断面的位置绘出,并按顺序用虚线连成折线,选择虚线走向比较一致的断面为初选断面,在该断面上,计算出的各部分面积的部分流量,即为部分虚流量,按比例绘制各部分虚流量的矢量线,将各部分虚流量的矢量值用推平行线法连成矢量多边形,作为最后确定的测流断面。

答:一个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是指基本水尺断面水位与通过该断面的流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测流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应该是一个断面,且测流断面应该垂直于断面平均流向。

答:推算测验垂线在断面上的位置(起点距),在岸上布设的测量线段,称为基线;基线应垂直于断面设置,基线的起点恰在断面上。

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规律.

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规律.

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规律摘要:为了确定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分布规律,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

利用砂体孔隙、断裂和构造之间分布关系,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进行研究,找到了西斜坡区存在的4条主要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第1条由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第2条由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和阿拉新;第3条由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富拉尔基;第4条由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

区内萨二、三油层组油气分布明显受油气运移通道控制:油气主要分布在4条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上或附近;油气富集程度受运移输导量控制,油气输导量越大,油气富集程度越高。

关键词:运移输导通道;油气藏;萨二、三油层;松辽盆地西斜坡中图分类号:TE122.1文献标识码:A引言西斜坡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构造上包括泰康隆起带、富裕构造带和西部起覆带3个构造单元,面积约7500km2,是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截至目前,已钻井272口,48口井获油气流,发现他拉红、白音诺勒、二站、阿拉新、富拉尔基和平洋等油气田。

油气主力产层为姚家组萨尔图油层二、三段,油气主要来自齐家一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一段源岩。

关于西斜坡区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研究和探讨已经很多,并且已经形成共识——萨二、三段是否存在油气侧向运移的输导通道,是西斜坡区油气能否聚集成藏的关键。

但由于受资料和认识限制,对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认识并不准确,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急需开展西斜坡区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加强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指导油气勘探工作。

1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特征西斜坡区位于齐家一古龙凹陷西侧,在西斜坡区聚集成藏油气必需由齐家一古龙凹陷向西斜坡区侧向运移,油气运移输导通道是否存在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关键。

由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发现,西斜坡区虽然发育断裂,但规模较小,而且断层走向多为北北东向,与油气由齐家一古龙凹陷向西斜坡区运移方向垂直,因此,断裂不能成为油气向西斜坡区侧向运移的输导通道。

全沙排沙漏斗浑水流场特性及输沙规律(1)综述

全沙排沙漏斗浑水流场特性及输沙规律(1)综述

全沙排沙漏斗浑水流场特性及输沙规律(1)本文通过全沙排沙漏斗三维流场的测试,分析了清、浑水流场流速分布特性和泥沙输移规律,揭示了因泥沙的存在使清、浑水流场流速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和高效输沙的原因。

关键词:全沙排沙漏斗浑水流场泥沙模型试验1 前言在多沙河流上引水所带来的泥沙问题一直是重研究课题。

通常采用沉沙池等设施对进入引水渠道的泥沙进行二次处理。

由于沉沙池的截沙率很低,而排沙耗水率很高,一般为30%左右,甚至更高。

而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渠道的引水比不断提高,一般为70%,甚至更高,冲沙水量贫乏,人们不愿耗水冲沙,沉沙池很少使用或不用,造成池内泥沙的大量淤积,产生恶性循环,直至沉沙池报废,使引水渠道的泥沙危害更为突出。

全沙排沙漏斗是近年研究成功的泥沙二次处理的科研成果。

它不但可以有效地处理推移质泥沙,而且可同时处理悬移质泥沙,与沉沙池相比,不但结构尺寸小,而且截沙率高,对于粒径大于0.5mm的推移质泥沙截沙达100%,粒径大于0.05mm的悬移质泥沙截沙率达90%以上,而平均排沙耗水率仅为3%,是一种高效排沙节水型的最先进的泥沙处理设施。

不仅可广泛用于灌溉、发电、水产养殖、工业供水和人畜饮水,还可用于挖泥船排出的泥浆脱水等领域。

2 全沙排沙漏斗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1 全沙排沙漏斗的基本结构全沙排沙漏斗一般设于渠首后的引水渠道上,其基本结果如图1所示,主由进水闸、进水涵洞、圆形漏斗室、水平悬板、调流墩、曲线形溢流堰、回水道、可调式排沙底孔和排沙廊道等结构组成。

2.2 全沙排沙漏斗的工作原理全沙排沙漏斗之所以具有高效稳定的排沙节水性能,是由其结构型式所产生的水流特性决定的。

① 进水涵洞② 漏斗边墙③ 调流墩④ 溢流边墙⑤ 悬板⑥ 排沙底孔⑦排沙廊道⑧ 引水渠道图1 排沙漏斗结构示意图Sketch of the Sand Funnel structure当具有一定动能的含沙水流由进水涵洞切向进入漏斗室后,在漏斗圆形边壁约束下促使水体产生一强迫涡,而漏斗中心排沙底孔的存在,由于重力作用使水体在底孔附近产生一自由涡;与此同时,因调流墩和水平悬板的调流作用产生多种副流。

重庆开县砂岩地区斜坡变形规律之研究

重庆开县砂岩地区斜坡变形规律之研究
Ya gJa Di g Yu n in n
( y L b r t r f o o ia a a d n Th e r e s r or Ar a Ke a o a o y o Ge l g c l z r so r e Go g sRe e v i H e ,M i it y oo i aTh e
关键 词 : 砂岩 ; 堆 积层 ; 斜 坡 ; 变形 规律 ; 成 因机 制
中 图分类 号 : 6 2 2 P 4.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9 8 2 ¨) 50 5 —4 l 7~4 X( O 0 — 0 00
Re e r h o f r a i n Pr pe te fS o e a s a c n De o m to o r i s o l p t S n s o e Be o k i a x a a d t n dr c n K i i n,Ch n qi o g ng
第 3 卷 3
第 5 期
三峡大学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o hn reGog sUnv ( tr l ce cs fC iaTh e r e i. Nau a in e ) S
Vo ’ 3 No 5 l3 .
Oc . 11 t 20
21 0 1年 1 O月
重 庆 开 县 砂岩 地 区斜 坡 变 形 规律 之研 究
杨 建 丁 瑜
( 三峡 大学 三峡 库 区地质 灾 害教 育部 重 点 实验 室 ,湖北 宜昌 4 30 ) 4 0 2
摘 要 : 于砂 岩地层 上 的堆积层 斜坡 是 重 庆 开 县广 大 农 村 居 民 的主 要 生 活 生产 场 所 , 位 移 变形 位 其 直接 关 系着住 户 的生命财 产安 全. 根据 现 场 调查 指 出人 口密度 大 、 度 开 垦是 导致 斜 坡 变 形 的 重 过

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

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

摘要本文以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通过资料收集、岩心观察描述,在测试分析、钻井、测井、地震解释等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沾化凹陷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进行沉积相研究,确定沉积相的主要类型,总结砂体的分布规律。

以孤岛西部斜坡带的120余口探井为数据基础,对23口井700余米岩心的精细观察为工作基础,从各类相标志入手,详细总结了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的各类沉积相标志特征,通过关键井取心段沉积学分析,描述连井、平面沉积学特征,刻画其砂层组级别的沉积相和砂体时空展布规律。

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扇以及湖泊相五种沉积相类型。

湖泊相主要由滨浅湖、(半)深湖和滩坝亚相组成。

近岸水下扇以扇中亚相为主,由碎屑流、辫状水道、水道间和前缘砂组成,扇端亚相较少见。

扇三角洲相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主要由碎屑流、水下辫状河道、水下辫状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组成。

辫状河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垂向多为进积层序。

滑塌扇相以近端和中端亚相为主,前者可分为滑动滑塌和碎屑流沉积,后者主要为碎屑流和近源浊积岩沉积。

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沉降中心位于研究区西北部,地层厚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

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全区与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相比,深湖—半深湖发育的面积缩小,东部、南部出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中部发育滑塌扇沉积,东部地区仍旧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

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南部地层的剥蚀面积增大,湖盆残余面积进一步缩小。

在古水深变浅的沉积背景下,自下而上由深水环境的(半)深湖、近岸水下扇、滑塌扇沉积演变为浅水的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沉积;平面上呈向研究区北部进积的趋势。

西南部及南部持续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东北部持续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沙三上亚段沉积晚期处于暴露状态。

关键词:沉积相;砂体展布;沙三段;孤岛西部斜坡带;沾化凹陷Sedimentary Facies and Sandbodies Distribution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Gudao West Slope BeltCao Yu(Geology)Directed by Prof. Yuan JingAbstractGuided by the modern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ion,core observation,utilizing data of test analysis,drilling,well logging,seismic explanation,and other technical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main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summarize the sedimentary pattern and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in the sand group level.Based on the data of more than 120 exploratry wells and detailed observation of more than 700 meters core of 23 main wells,in most parts of the western slope of Gudao,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was summarized.Through the sedimentary analysis of the core section of key wells, the features of wells,sand bodies and plane sedimentary deposits are described to characterize the sand formations.There were found five sedimentary facies:fan delta facies,braided river delta facies,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lump fan and lacustrine facies.The lacustrine facies are composed of shallow lakes,(semi-)deep lakes and beach bar.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contains middle-fan mainly,but terminal-fan is rare.Fan delta facies is dominated by fan delta front subfacies,including underwater braided river,braided river channel,mouth bar and sand sheet microfacies.Braided river delta facies compose delta front subfacies mainly,distributary channel,mouth bar and sand sheet are developed,vertical strata are progressive sequences mostly.Slump fan includes fan-root and fan-middle.In the lower part of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the subsidence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the thickness of the strara is increase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gradually.In the middle submember of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the region is still dominated by deep lake—semi-deep lake subfaces.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lower formation,deep lake area reduced,braided river delta front is developed at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the eastern areas are still developing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In the upper submember of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the denuded area in the southern strata increased,and the residual area of the lake basin decreased.With the background of shallow palaeowater depth,facies in deep water environment like deep lake facies,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lump fan became to shallow water environment like braided river delta facies and fan delta facies in vertical and had progradational trend to the north of research area.There are braided river delta facies in the southwest and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in the northeast,and the formation is exposed in the upper submember of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late.Key words: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of sandbody; Shahejie formation; west slope of Gudao; Zhanhua depression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2.1 研究现状 (1)1.2.2 存在的问题 (2)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1.3.1 研究内容 (2)1.3.2 技术路线 (3)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4)2.1 地质概况 (4)2.2 构造概况 (4)2.3 地层特征 (5)2.4 沉积特征 (6)第三章主要沉积相标志及沉积相特征 (10)3.1 沉积相标志 (10)3.1.1 泥岩颜色 (10)3.1.2 岩石类型与成分 (11)3.1.3 粒度特征 (13)3.1.4 沉积构造特征 (16)3.2 主要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19)3.2.1 湖泊相 (19)3.2.2 扇三角洲相 (21)3.2.3 辫状河三角洲相 (23)3.2.4 近岸水下扇相 (24)3.2.5 滑塌扇相 (26)第四章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 (28)4.1 关键井取心段沉积学特征 (28)4.1.1 垦628井 (28)4.1.2 义125井 (29)4.1.3 罗353井 (30)4.1.4 义98井 (33)4.1.5 义137井 (35)4.2 全井段沉积相特征 (37)4.2.1 罗355井 (37)4.2.2 义137井 (39)4.2.3 垦622井 (41)4.3 连井沉积相分布特征 (43)4.3.1 剖面1:罗65~垦64井连井剖面沉积相特征 (44)4.3.2 剖面3:罗351~孤北29井连井剖面沉积相特征 (45)4.3.3 剖面4:孤南斜203~垦761-斜30井连井剖面沉积相特征 (46)4.3.4 剖面6:垦73~义633井连井剖面沉积相特征 (48)4.4 平面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 (54)4.4.1 沙三下亚段 (55)4.4.2 沙三中亚段 (57)4.4.3 沙三上亚段 (64)4.4.4砂体充填模式 (65)结论 (67)参考文献 (6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2)致谢 (7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1.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孤岛西部斜坡带位于垦西油田以北,孤岛油田以西,渤南洼陷以南,罗家油田以东,被孤西断层与垦西断层所包夹,孤岛凸起的一部分为其基底,工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状逐阶下掉,是渤南洼陷生成油气后往南部运移的通道,成藏条件非常优越。

坡面降雨径流泥沙起动规律初步研究

坡面降雨径流泥沙起动规律初步研究

坡面降雨径流泥沙起动规律初步研究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降雨量变化越来越明显,洪水越来越严重。

河流和湖泊中泥沙的输入量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环境变化,这种状况越来越突出。

因此,研究坡面上降雨径流泥沙起动规律在我们把握降雨径流特征和防洪治沙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坡面上的降雨径流泥沙起动规律主要涉及坡面上降雨径流的淤积特性、护坡、隔离、淤泥分布、护坡材料及材料施工技术等几个方面。

首先,在坡面上降雨径流的淤积特性方面,可以采用模型计算,研究坡面上降雨径流淤积过程中湍流特性、体积流变特性和地形粗糙度等。

在护坡方面,主要是研究坡面护坡结构对径流特性的影响,以及护坡施工的技术要求。

其次,在隔离方面,采用实验室模拟分析,研究坡面隔离层的阻抗机理,以及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坡面的流量和悬浮物的阻滞效果。

最后,在淤泥分布方面,可以研究坡面上淤泥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设置护坡后对淤泥分布的影响,以控制坡面上淤泥的沉积,从而改善坡面上的水环境。

在护坡材料及其施工技术方面,在坡面上采用何种技术材料,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可以抵御径流蚀,对防止坡面上的洪水淤积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研究坡面上施工技术时,需要考虑施工条件和质量检验等因素,以确保护坡施工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利用实际坡面模型,在实验室设计完善的河流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坡面上径流泥沙起动规律,对预测洪水出现的程度和水土保持工程进行量化评价,进而研究不同条件的淤泥分布规律,将有助于研究坡面降雨径流泥沙起动规律。

综上所述,坡面降雨径流泥沙起动规律的研究为我们了解降雨径流特征,把握洪水泥沙输入量,改善坡面环境,建立水土保持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事宜请以法律法规为准。

- 1 -。

西北干旱区压砂地坡面垄作模式入渗规律研究

西北干旱区压砂地坡面垄作模式入渗规律研究

西北干旱区压砂地坡面垄作模式入渗规律研究西北干旱区常见的压砂地坡面垄作模式是一种适应该地区干旱缺水条件的农业种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在地坡上建设一系列的沟壑和拦沙垄,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分流失,并改善土壤质量。

本文将从入渗规律的角度对这种垄作模式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北干旱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

该地区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较低,土壤含水量较少。

因此,水分管理和土壤保持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垄作模式中的沟壑和拦沙垄起到了水分集中和保持作用。

沟壑能够收集在地坡上降雨和灌溉水的入渗,并将其引导到下部的作物根区。

拦沙垄则用于防止水和土壤的流失,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入渗是水分从地表向土壤内部渗透的过程。

研究垄作模式的入渗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水分的运动和利用方式。

一般来说,入渗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入渗和缓慢入渗。

快速入渗阶段是指降雨水在沟壑和拦沙垄周围的裸露土壤上快速渗透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土壤表面的水分容易被沟壑和拦沙垄收集并引导到地坡下部,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缓慢入渗阶段是指降雨水进一步渗透到土壤的深层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沟壑和拦沙垄的作用逐渐减弱,土壤内部的孔隙和毛细管力起到主要的作用。

土壤质地和含水量决定了水分在土壤中的传导速率。

研究表明,垄作模式下的入渗规律与土壤质地、坡度和降雨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较粗砂质土壤的入渗速率较快,而较细粉质土壤的入渗速率较慢。

降雨强度越大,入渗速率越快。

同时,较大的坡度也会加速入渗的速率。

研究还发现,垄作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调控也非常重要。

合理地管理沟壑和拦沙垄的排水系统,可以调节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这对于西北干旱区的农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非常有益。

综上所述,西北干旱区压砂地坡面垄作模式在入渗规律方面有一系列的特点。

快速入渗阶段通过沟壑和拦沙垄的作用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缓慢入渗阶段受土壤质地、坡度和降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水分在土壤中通过孔隙和毛细管力的传导逐渐渗透到深层。

沙坡运动实验结论

沙坡运动实验结论

沙坡运动实验结论
沙波形成后产生的形态阻力是冲积河流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沙波的发展消长,沙波阻力也相应发生很大变化。

根据水流及泥沙条件,可以预报床面出现的沙波形态及其阻力。

也可以利用沙波的尺寸和运动速度来推算推移质输沙率。

其次,沙波运动与水流阻力和床面形态有密切的关系,正确预报沙波运动的发展阶段、沙波形态及沙波阻力对于防洪、航运、给水等部门都很重要。

影响:1. 沙波运动是推移质运动的主要方式。

凡是推移质运动达到一定规模的地方必然会出现沙波。

因此对于一个河段如果知道了其沙波运动的性质,规模和发展趋势,则推移质运动的规律便随之明确了。

2. 沙波的消长对河流阻力损失有很大的影响。

观测资料表明:沙波对糙率系数的影响远较河床组成的粗细对糙率系数的影响大。

3. 沙波的消长对航道的水深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较大的沙波经过浅滩滩脊时,便有可能为航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斜波输沙规律的初步研究∗陈江波,周济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190)摘要:自然情况下,近岸水波的非线性效应不可忽视,深入探讨斜波对泥沙输运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非简谐振荡平板诱导的流动模拟斜波边界层流动,利用大涡模拟方法模拟典型斜波边界层的壁面切应力过程,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斜波的输沙率,对比典型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外流速度过程特征对输沙率的影响规律,初步获得了斜波波形偏斜指数与输沙率的关系。

关键词:斜波,大涡模拟,输沙率,波形偏斜指数1 引言泥沙运动是河口海岸地区的一种基本的物质运动,岸滩演变、港口回淤、航道淤积、水工建筑物基础淘刷等许多实际工程问题都与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运动有关,高雷诺数下波所诱导的湍流边界层流动行为是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过去的相关研究大多基于线性波理论。

然而,自然情况下,近岸水波的非线性效应不可忽视,深入探讨非线性波对泥沙输运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Ribberink & Al-Salem,Nadaoka, et al. 利用U型振荡水槽来产生非线性波,研究发现波的非线性对湍流边界层以及泥沙输运有重要影响[1-3]。

Dibajnia & Watanabe在振荡水槽中研究了非线性、非对称、无规则振荡波的输沙规律,他们用波浪叠加的泥沙起动机理,从速度分布获得与实验吻合良好的净输沙率[4-5]。

Watanabe & Sato在实验中,进一步考虑了加速度的不对称度对泥沙输运的影响[6]。

Nielsen, et al.等[7-9]改进Meyer−Peter & Müller[10]输沙公式,分析了加速度对Sheet Flow近壁面切应力和输沙率的影响。

Suntoyo, et al.研究了粗糙床面上的锯齿波湍流边界层及泥沙输运规律,综合考虑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瞬时波边界层摩擦系数对泥沙输运的影响,提出可以直接计算壁面切应力的新方法[11],在此基础上得到斜波(Skew wave)的输沙率,其结果与Watanabe & Sato[6]吻合良好,比Nielsen[9]的模型吻合程度更高。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批准号:11172307,10932012).- 1237 -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 1238 - 本研究以斜波为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获得壁面切应力过程,并应用于研究斜波输沙的规律。

首先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获得了Watanabe & Sato [6]实验1~33各组次的壁面切应力过程,然后利用Watanabe & Sato [6]的实验数据,对Suntoyo, et al.[11]的输沙率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分析。

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波形偏斜指数对泥沙输运的影响。

2 输沙率计算方法Suntoyo, et al.[11]提出瞬时输沙率可表示为 {0.5****()sign {()}()()cr q t A t t t ττττ=− (1)其中,s ρ是泥沙密度,ρ是水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50d 是泥沙平均粒径。

A 是系数,其大小跟波形参数有关,实际计算中根据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选取,*()t τ为Shield 数,*050()()()s t t gd ττρρ=− (2)0 ()t τ是瞬时壁面切应力。

*crτ是泥沙起动的临界Shield 数,可以根据Tanaka & Van To [12]的方法计算。

对式(1)进行周期平均可以得到净输沙率net q ,积分仅仅在**|()|crt ττ>所在的相位区间,当**|()|crt ττ<时积分为0。

通过大涡模拟可以获得瞬时壁面切应力0()t τ,在此基础上可很方便地计算出净输沙率。

3 壁面切应力的大涡模拟利用Watanabe & Sato [6]的实验数据开展研究,因此首先需要获得与实验各组次外流速度相应的壁面切应力过程,这里采用大涡模拟方法[13-14]获得壁面切应力。

Watanabe & Sato [6]的实验波形为前倾波(Forward-leaning wave ),如图1所示。

波形偏斜指数定义为2cu T T α= (3) 式中,cu T 是波速上升阶段零点和波峰之间的时间。

α=0表示锯齿波,α=0.5表示正余弦波。

Watanabe & Sato [6]没有给出速度的直接表达式,但其加速度近似于一阶椭圆余弦波,本研究采用Abreu, et al. [15]的一阶椭圆余弦波近似公式获得加速度的变化,然后对加速度进行时间积分可获得速度的变化。

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 1239 -图1前倾波示意图4 结果与分析如图2所示,净输沙率的实验值与数值解吻合很好,随着速度最大值max U 的增大,净输沙率net q 也随之增大,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同时波形偏斜指数α越小,说明波形偏斜得越大,净输沙率也愈大。

(a ) d 50=0.20mm ,T =3s (b ) d 50=0.20mm ,T =5s图2 不同波形偏斜指数下速度最大值与净输沙率的关系速度最大值max U 相同时波形偏斜指数与净输沙率的关系如图3所示,可见速度最大值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波形偏斜指数增大,净输沙率近似于线性减小。

由此可以推断,速度最大值相同时,正余弦波的净输沙率最小,锯齿波的净输沙率最大。

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 1240 -图3速度最大值相同时偏斜指数与净输沙率的关系(T =3s ,max U =1.00m/s )Suntoyo, et al [11]和Nielsen [9]曾分别提出不同的净输沙率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和Watanabe & Sato [6]的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 2=0.655和Nielsen [9]的R 2=0.557。

我们对本研究关于输沙率的计算结果与Watanabe & Sato [6]的实验结果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如图4所示,净输沙率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 2=0.8059,明显地优于Suntoyo et al. [11]和Nielsen [9]的结果。

从线性相关系数R 2来看大涡模拟壁面切应力很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能够比较好地预测输沙率变化情况,但系数A 的选取需要大量的实验与数值分析,对应于α=0.320、0.400、0.453,经验证系数A =11是合适值。

图4 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净输沙率的相关程度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5 结论本研究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在详细模拟Watanabe & Sato[6]实验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前倾波的输沙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大涡模拟方法获得的壁面切应力过程,得到Watanabe & Sato[6]各组次实验的斜波净输沙率,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应实验数据的吻合情况比Suntoyo et al. [11])及Nielsen[9]计算结果精度更高。

(2)速度最大值越大和波形偏斜指数越小,净输沙率越大;当速度最大值保持不变时,随着波形偏斜指数增大,净输沙率近似于线性减小。

参考文献1 Ribberink,J. S.,and Al−Salem,A. A.,1995. Sheet flow and suspension of sand in oscillatory boundary layers. Coast. Eng.,25,205−225.2 Nadaoka,K.,Yagi,H.,Nihei,Y.,and Nomoto,K.,1994.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t structure in asymmetrical oscillatory flow. Proc. Coastal Engrg.,41,141−145.3 Nadaoka,K.,Yagi,H.,Nihei,Y.,and Nomoto,K.,1996. Turbulent structure of asymmetrical oscillatory flow. Proc. Coastal Engrg.,43,441−445.4 Dibajnia,M.,and Watanabe,A.,1992. Sheet flow under nonlinear waves and currents. Proc. 23rd. ICCE.,2015−2028.5 Dibajnia,M.,and Watanabe,A.,1998. Transport rate under irregular sheet flow conditions. Coast. Eng.,35,167−183.6 Watanabe,A.,Sato,S.,2004. A sheet flow transport rate formula asymmetric forward leaning waves and currents. Proc. 29th ICCE,Lisbon,World Scientific,1703−1714.7 Nielsen,P.,2002. Shear stres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calculations for swash zone modeling. Coast. Eng.,45,53−60.8 Nielsen,P.,2006. Sheet flow sediment transport under waves with acceleration skewness and boundary layer streaming. Coast. Eng.,53,749−758.9 Nielsen,P.,and Callaghan,D. P.,2003. Shear stres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calculations for sheet flow under waves. Coast. Eng.,47,347−354.10 Meyer−Peter,E.,and Müller,R.,1948. Formulas for bed−load transport. Proc. 2nd Congress of the Int. Ass.,Hydra. Str. Res.,Stockholm.11 Suntoyo,Tanaka,H.,and Sana,A.,2008.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s over a rough bed under saw−tooth wav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ediment transport. Coast. Eng.,55,1102−1112.12 Tanaka,H.,Van To,D.,1995. Initial motion of sediment under waves and wave−current combined motions. Coast.- 1241 -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Eng.,25,153−163.13 陈江波,2012. 非对称波边界层流场及泥沙输运规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14 J. B. Chen,J. F. Zhou and Q. Zhang.,2011. Large-eddy Simulation of Asymmetric Wave-induced Flow. Pro-ceeding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304-307.15 Abreu,T.,Silva,P. A.,Sancho,F.,and Temperville,A.,2010. Analytical approximate wave form for asymmetric waves. Coast. Eng.,57,656−667.A preliminary study on sediment transport under skew wavesJ. B. Chen,J. F. Zhou*(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Mechanics,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 Email: zhoujf@)Abstract: In natural circumstance of coastal areas, the nonlinearity of water waves is no negligible, which is meaningful for sediment transport. This paper uses the nonharmonic oscillatory plate to induce near−wall flow for simulating nonlinear wave boundary layer. The wall shear stress of skew wave boundary layer is obtained by using large eddy simulation approach. Firstly we verify the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with experimental data under skew waves. Then the relation between flow field and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under skew waves is explored.Key words: nonlinear waves, large eddy simulation,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wave skewness- 124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