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现状研究
中国金融脱媒化的经济影响与对策研究
中国金融脱媒化的经济影响与对策研究一、概述金融脱媒化,又被称为“金融非中介化”,是指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金融脱媒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脱媒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而非传统的通过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二是个人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购买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投资,而非传统的储蓄存款。
这种趋势不仅改变了金融市场的结构,也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金融监管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金融脱媒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金融脱媒化有助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脱媒化也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对经济的稳定造成威胁。
如何在充分利用金融脱媒化带来的机遇的同时,有效防范和化解其带来的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金融市场的变革和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中国金融脱媒化现象逐渐显现,传统的银行中介角色被削弱,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快速崛起,金融脱媒化趋势日益明显。
金融脱媒化是指资金供需双方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金融中介,而是通过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渠道进行资金融通。
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改变了金融市场的格局,也对实体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研究中国金融脱媒化的经济影响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金融脱媒化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分析金融脱媒化对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影响,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024年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范文
《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金融脱媒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愈发明显。
在我国,金融脱媒的趋势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背景下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二、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1. 银行业务结构变化金融脱媒现象使得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增强,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逐渐被分散。
银行需要调整业务结构,适应这一变化。
在存款方面,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创新型存款产品逐渐受到市场欢迎;在贷款方面,企业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对传统信贷业务形成冲击。
2. 竞争格局的改变金融脱媒使得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竞争激烈。
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面临来自互联网金融、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另一方面,外资银行也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竞争压力。
3. 技术创新的挑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公司对传统银行业务形成挑战。
银行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1. 调整业务结构,优化服务模式面对金融脱媒的趋势,商业银行应调整业务结构,优化服务模式。
在保持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2. 加强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3. 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银行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同时,要加大线上渠道建设力度,拓展线上业务范围,提高线上业务的盈利能力。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金融脱媒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和创新模式,将金融服务从传统实体银行渠道中解放出来,实现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针对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1. 脱媒加速商业银行业务变革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服务已经开始走向全面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金融脱媒加速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变革,传统的柜台业务逐渐向网上、移动端转移,线上渠道成为了客户获取金融服务的主要途径。
2. 客户需求多元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的金融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银行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商业银行亟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竞争日益激烈金融脱媒带来了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机构的崛起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
与此监管政策的松绑也让民营银行等新兴机构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变得更加巨大。
4. 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面对金融脱媒的趋势,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和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商业银行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创新业务模式,优化经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策略1. 加速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应重点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加大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线上业务的发展,打通线上线下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个性化。
2.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金融产品。
加强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品质。
3.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
浅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路径选择
浅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路径选择【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从加强科技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风险管理、深化金融业务转型等路径选择角度,探讨了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策略和对策。
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启示和未来展望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脱媒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应对并适应这一变革。
在路径选择上,商业银行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风险管理、深化金融业务转型,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结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浪潮中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转型。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科技创新,服务范围,风险管理,金融业务转型,启示,未来展望,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金融行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金融脱媒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产物,正在深刻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转型。
随着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的改变,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正在面临挑战,商业银行必须不断调整战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改变了人们的金融消费习惯,推动了数字化银行服务的普及和应用。
金融脱媒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促使商业银行转变为智能化、数字化的服务提供者。
金融脱媒还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风险管理、深化金融业务转型等路径选择来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完。
1.2 研究意义研究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路径选择对于推动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深入探讨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
浅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路径选择
浅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路径选择【摘要】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日益显现,传统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新形势,商业银行应加强科技创新,提升金融科技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精准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业务边界,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业务风险;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稳健运行,提升金融安全性;建立智能化运营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这些路径选择,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实现良性发展。
结论指出,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金融脱媒的趋势,不断创新发展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影响,路径选择,科技创新,金融科技,数据价值,精准营销,业务边界,风险管理,金融稳健运行,智能化运营体系,服务水平1. 引言1.1 引言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脱媒的趋势逐渐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
本文将从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路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寻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新方向和策略。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脱媒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大势所趋。
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正在被颠覆和重构,商业银行必须适应这一变革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拓展服务范围,加强科技创新与金融科技能力建设,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精准营销,拓展业务边界,实现多元化经营,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稳健运行,建立智能化运营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这些路径选择将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金融脱媒是指金融业与互联网、科技、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
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储、信贷投放、支付清算等职能。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商业银行不仅仅只停留在传统的存贷款和支付结算服务上,逐渐向多元化经营转型,开展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一、多元化经营的背景和意义多元化经营是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一种重要策略,主要包括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提升金融资产配置和管理能力等方面。
从国际经验来看,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降低对传统金融业务的依赖,拓展收入来源,提高业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背景主要包括:一是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提高,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更广阔的市场机遇;二是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金融业务创新和升级;三是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商业银行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盈利能力和业务稳定性,降低经营风险;二是增加客户粘性,拓展市场份额,提升竞争优势;三是激发内部活力,提高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四是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健康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主要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主要包括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产品多元化和金融服务多元化三个方面。
1. 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业务多元化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的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基础上,开展更为多样化的金融业务,如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
这些业务能够提供更为灵活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渠道,满足客户不同的资金需求和风险偏好,同时也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来源。
近年来,不少商业银行积极布局资产管理业务,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等,为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也在不断变化。
而金融脱媒的出现,更是打破了
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
行分析。
一、影响管理模式
传统的商业银行运营模式依赖于对应业务的场所和人力资源,而金融脱媒则使得银行
的管理过程变得更加云化和数字化。
通过互联网渠道和技术手段,金融机构可以实现在线
金融产品的销售、银行卡申请、贷款申请等各项服务。
此外,金融脱媒还让金融机构能够
实现对于用户数据等资料的全面数字化处理,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和工作难度。
二、提升效率和创新力
因为金融脱媒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投入,公司在创新、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
可以重点提升。
比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设计更个性化、更
定制化的投资理财计划。
同时,金融脱媒也给传统的营销渠道和客户服务方式带来了变革,可以在异地、异时间进行线上实时的服务协调,大大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三、面临风险和挑战
不可避免地,金融脱媒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对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和运营管理方
式构成了威胁。
例如,金融脱媒机构可能滥用用户数据、侵犯用户隐私、泄露个人账户信
息等,加大了金融犯罪的风险;同时,金融脱媒还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壁垒,增加了金融
机构间的竞争。
综上所述,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是随之而来的风险
和挑战令人不容忽视,商业银行需要保持灵活性和创新力来应对新的变革。
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多样化研究
年到 20 0 0年 美 国 银 行 业 非 利 息 收 入 在 其 净 营 业 收 人
中的 占 比不 断提 高 ,表 明 银 行 业 收人 多 元 化 的 趋 势 日 益 明 显 。 通 过对 表 1中 的 数 据 分 析 可 以 看 出 ,从 1 8 98 年到 19 9 7年 期 间 欧 洲 银 行 业 的 收 入 结 构 不 断 向多 元
是 ,贷 款 在 总资 产 中 的 比重 相 对 降低 ,资 产 配 置 种 类
日益 多 样 化 。
和 贷 款 利 息 收 入 的 比值 基 本 处 于 上 升 的 过 程 ,表 明资 产 配 置 的 多 样 化 使 我 国商 业 银 行 的 收 入 不 断 多元 化 。
以 中 国 T 商 银 行 为 例 ,其 资 产 中 贷 款 的 比重 由
f 现 金 及 存 放 同 业 团 短 期货 币 市场 工 具 圈 交 易 账 户 资 产 口
圄投 资
I
l ●贷款
园商誉及无 形资产 囡其他资产
l
+
贷款在 总资产 中的占比 一 证券投 资在 总资产 中的占比 辨一
图 1 花 旗 银 行 资产 结构 (0 8 末 余 额 ) 20 年
商业 银 行 的 经 营 产 生 越 来 越 大 的 影 响 。金 融 脱 媒 的趋
鬻
一 …
景
霖
黑
…
黑
…
黑
…
黑
_ _
2
I +
非利息收入在净营业收入中占比 f
势 ,正 在使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的资 产 配 置 由贷 款 占绝 大 多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⑤ 建立月度 信贷风 险例会机 制 ,每月定 期召开 风险例 情况 、 是否涉诉 以及 现有诉讼的进展、 现有 资产 『 青况以及是否 d ) 风险管理 会, 由客户 经理与风 险管理部贷 后管理专 员共 同参 加 , 将 关 有第三方机构对借款人 的资产采取保全措施等 ; 注类贷款最新情况及 时沟通讨论 , 商议有 针对性的贷后管理 部贷后管理专员针对《 贷后检查报告》 反映的情况进行占社会 融资规模 的 5 2 . 1 %, 同比低 6 . 1 个百分点。 2 0 1 3 年1 - 1 1 月社会融资规 模为 1 6 . 0 6万亿元 , 比
p ≯ )
人建立每周的电话沟通 ,了解借款人未来 的现金流人情况和 现有资产 的权属情况 ; c 1 应重 点关 注借 款人外部贷款的还款
查, 必要时参与实地现场检查 , 完成专项 调研 报告 , 如在贷后 管理中发现上述需要重点关注的情况 ,客户经理应当立 即通 知风 险管理 部贷后管理专员和法律合规人员 ; e ) 根据需要 随 时召开贷后风险例会 , 讨论、 制定催 收方案 , 在最短 的时 间内 确定应对措施 。 f 1 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协助公 司参与相 关工作 。总之 , 针对不 良资产 的贷后管理应 当围绕“ 及时掌握
时。 如何 充分借鉴 外 国经验 并及 时把握机 遇 , 在新 的发展 空
间中 锐 意创新 , 发挥 商业银行 自身的优 势来应对危机 。通过
本文我们 了解到在金融脱媒的 大背景 下. 如何应对挑战成 为 我国商业银行 最近 一段 时间亟待 解决的一项课题。于是 商业
银 行 开 始 意 识 到 调 整 收 入 结 构 的重 要 性 . 同 时采 取 多种 措 施
卜 一 ) 表外业务 可规避脱媒 的部分影响 银行表外融资在社会融资 总量 中的重要性上升 , 产生明 显 的替代效应 。银行贷款 在社会融资总量 中的份额从 2 0 0 2 年的~ 2 . 6 %提升到 2 0 1 0年的 2 6 . 9 %。 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研究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和数字化正在改变着金融系统。
以前依赖于传统银行进行融资和支付的客户现在转向了使用数字化支付和在线融资平台。
因此,金融脱媒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一、金融脱媒概念和发展现状1.金融脱媒概念金融脱媒是指将传统金融活动转换到网络上进行,实现无纸化、在线化的金融业务模式。
它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自然延伸,是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型金融形态。
2.金融脱媒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已经从简单的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形式转化为更加复杂的移动支付、P2P平台、众筹、虚拟币等多个领域。
金融脱媒已经成为国内金融行业的热点话题,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的新业务模式,逐渐实现从传统银行向数字金融的转型。
二、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1.新形势下经营策略的变化随着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并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策略。
常规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必须引入新的技术和平台,加强产品创新和推广,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2.客户需求的变化金融脱媒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和更广泛的选择。
用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变更趋势,也是使银行适应金融脱媒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许多客户已经转向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拥有独特的需求和价值观。
银行机构必须扩展金融技术的应用和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
3.技术的变革金融脱媒的高速发展,给百年老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不断地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并研发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投资也不断增长,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增强了对金融脱媒的抵御能力。
4.竞争的加剧金融脱媒引起了金融业竞争的风起云涌,商业银行不仅要对传统的竞争对手进行竞争,还要与新兴的金融公司、技术公司进行竞争。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经营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经营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中,它不仅指存款资金直接流向高息资产,还包括资金需求方抛开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来融资。
同时,金融深化,包括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业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都会导致金融脱媒的深化。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化水平提高和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金融脱媒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一个全球性趋势。
在我国,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也已基本确立并将加速发展,这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特别是传统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金融脱媒发展现状金融脱媒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发生于欧美,成为全球性的长期趋势。
其发生主要是市场环境改变和政策制度改变这两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一方面严重的通货膨胀,市场利率飙升,而银行业仍受有关当局严格的利率管制,银行存款实际收益率呈现负值,导致证券市场分流银行存款,进而分流银行信贷资产;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发展,政策出现松动,金融混业经营缓缓启动。
作为一种趋势的金融脱媒,主要表现为: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
我国金融数据显示,银行信贷增长呈现低迷状态。
2006年2~6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幅在12%~13.5%之间徘徊,银行的信贷增长呈现低迷状态;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却呈现渐升趋势,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28.8%,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
这种现象说明中国金融脱媒正在逐步深化。
具体来讲,我国金融脱媒受以下四个方面影响。
一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将推动金融脱媒发展。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将逐渐消除信息不对称程度,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有助于资金供求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摆脱高度依赖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的局面,促进直接金融的发展。
金融脱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金融脱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金融脱媒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手段,将传统金融业务从传统渠道上解放出来,实现金融服务的在线化、智能化、便捷化和全渠道化。
金融脱媒的兴起,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本文将从金融脱媒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脱媒的现状1.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业务蓬勃发展,包括网络支付、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等领域,这些业务的快速发展为金融脱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移动金融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移动金融正在成为金融脱媒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手机APP,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支付、理财、借贷等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渠道化和便捷化。
3. 人工智能在金融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金融脱媒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包括智能投顾、智能客服、风险控制等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逐渐改变金融服务的面貌,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效率。
4. 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金融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
区块链技术可以保障金融信息的安全,可以实现交易的去中心化和透明化,可以大大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为金融脱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金融脱媒的未来发展方向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金融科技水平金融脱媒需要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
未来,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加速金融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全渠道化。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金融脱媒的健康发展金融脱媒的发展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包括信息安全、隐私保护、风险控制等方面。
未来,政府需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金融脱媒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
3. 加强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脱媒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加强创新,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
包括智能投顾、智能信贷、智能保险等方面,金融机构需要结合新技术,不断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国金融脱媒研究
中国金融脱媒研究中国金融脱媒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金融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被称为“金融脱媒”的变革。
所谓“金融脱媒”,即金融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金融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拓展金融服务形态的目的。
本文将从金融脱媒的概念、背景与原因、发展趋势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脱媒的概念金融脱媒,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将金融服务从传统的机构场所中解放出来,实现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传统金融业务通常需要借助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机构才能完成,而金融脱媒则将金融服务的环节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了金融消费者“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和服务。
二、金融脱媒的背景与原因1. 科技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入应用,造就了金融脱媒的基础设施。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脱媒的进程。
2. 用户需求的变化现代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而互联网上的金融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高效的金融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3. 金融机构转型的压力传统金融机构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时,逐渐感受到了转型的压力。
传统金融机构需要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而金融脱媒正是一种解决方案。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三、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1. 移动支付普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支付手段的多样化,移动支付成为金融脱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支付和结算,从而摆脱了传统金融服务中繁琐的手续和场景限制。
2. 金融数据的价值挖掘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金融机构可以将海量的金融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精准营销等提供支持。
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
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金融脱媒已经成为了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商业银行不得不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以适应金融脱媒的新形势。
本文将从金融脱媒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金融脱媒的定义及特点金融脱媒是指金融机构不再依赖传统的媒介,如银行网点、柜面业务等,而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科技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提供。
金融脱媒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驱动:金融脱媒是由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推动的,在金融业领域,科技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便利性提升:金融脱媒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3. 降低成本:金融脱媒减少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式,提高了效率和盈利能力。
4. 风险挑战:金融脱媒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挑战,如金融信息安全、数据泄露等问题。
二、金融脱媒的影响因素金融脱媒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了几个重要的因素:1. 科技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金融脱媒的出现和发展,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更加追求便捷、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 政策环境:政府对金融脱媒的支持和监管政策也会对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 产业结构:金融脱媒将带来金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原有的金融机构需要调整自身的业务模式和发展策略。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研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脱媒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需要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以适应金融脱媒的新形势。
1. 加大科技投入:商业银行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改造传统业务模式,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 创新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利用科技手段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3. 加强合作与开放: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等合作,共同推进金融脱媒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摘要】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多元化经营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首先探讨了多元化经营的背景,指出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拓展经营领域以增强竞争力。
其次分析了多元化经营的优势,在降低风险、提升盈利能力和满足客户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后分析了多元化经营的挑战,包括经营范围扩展后的管理困难和市场风险等问题。
接着提出了多元化经营的策略,包括兼并收购、大数据应用和互联网金融等措施。
最后分析了多元化经营的效果,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前景、启示和发展建议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将在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上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背景、优势、挑战、策略、效果、前景、启示、发展建议。
1. 引言1.1 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金融服务领域之外,通过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拓展新的业务模式,实现经营多元化,提升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的战略举措。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多元化经营成为商业银行持续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在全球化、数字化和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下,我国商业银行正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多元化经营。
通过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领域,加强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开展跨行业、跨市场的业务合作,实现资产优化配置和风险分散,提升综合经营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在实施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不断优化组织架构, 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提升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 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打造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品牌,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价值创造。
我国商业银行在多元化经营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抓住时机,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2. 正文2.1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探索多元化经营的路径。
金融脱媒对银行业的冲击及对策研究
金融脱媒对银行业的冲击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国银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经营环境的剧变,银行业金融脱媒态势凸显,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较大冲击,所以通过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分析金融脱媒趋势下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经营策略选择,对未来商业银行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何为金融脱媒现象及其产生的国内外历史背景金融脱媒较早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美国,在银行利率管制情况下,投资者发现投资其他非储蓄金融产品获利更高,银行储蓄发生分流,金融业出现了脱媒现象。
广义地讲在分业管理与分业经营的制度背景下,资金储蓄者和资金短缺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行为。
正如当前一些企业需要资金时,直接在市场发债券、发股票或者短期商业票据,而不是向商业银行贷款。
这样,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降低了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银行面临存款流失和贷款减少。
其产生从国际的金融发展大背景来看主要原因是诱致性变迁(市场环境改变)和强制性变迁(政策、制度改变)。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西方国家都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市场利率大幅度飚升,而银行业由于忍受有关当局严格的利率管制,银行存款的实际收益率呈现负值,导致证券市场分流银行存款,进而分流银行信贷资产。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政策逐渐松动,金融混业经营缓缓启动。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金融自由化大大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得到提升,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出现明显下降的脱媒现象。
商业银行在金融资产份额中的下降,导致其传统的借短贷长的稳定的利息收入模式受到挑战,不可避免地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大降低。
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就可能引发银行业的全面性的经营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商业银行由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脱媒的影响,经营业绩出现大面积恶化,利润大幅度下降,全行业亏损严重,破产银行和问题银行的数量急剧增加。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脱媒趋势加快,一方面,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金融脱媒增强了市场份额、流动性水平、稳健性水平和定价能力作用效果,完善和提高了金融市场的中间业务创新能力。
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要完善风险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转变的政策、以风险水平为核心的定价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提高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金融脱媒背景下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建议,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引言:金融脱媒现象最早出现于美国,具体表现为市场的存款利率高于机构给出的存款利率,导致大量资金流向收益率更高的证券市场。
金融脱媒可以解释为资金的交易跳过传统的金融机构,只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资金交易方式。
尼森提出金融脱媒校正效应理论,他认为商业银行是金融的媒介,在金融脱媒的趋势下,金融媒介的作用并不会受到影响而消失,反而会受到正向的积极作用,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融资中介功能的创新更好地发挥功能,形成脱媒校正效应。
为了更好的提高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背景下的竞争力,银行需要强化自身的融资中介地位,积极开展金融业务创新,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风险治理结构与管理体系,消除金融脱媒对银行业务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面对的挑战(一)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在金融脱媒趋势下,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人们的投资渠道增多,可以有股票、基金、保险等多种投资方式,与此同时,随着信托和理财产品进入金融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居民投资选择的增加,影响了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影响了商业银行储蓄资金负债比重,给银行稳健性经营的体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由于资本市场的相关产品收益率高,使得更多居民不愿意将资金存于商业银行,产生存款搬家的趋势现象,造成我国国内大多数银行的存款负债比重增加,对银行的资金管理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风险,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
中国金融脱媒研究
中国金融脱媒研究引言金融脱媒是指资金逐渐脱离传统金融渠道,流向更为灵活便捷的资本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金融脱媒已成为大势所趋。
本文将围绕中国金融脱媒研究展开,针对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进行撰写。
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发展过程。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互动的影响下,传统金融中介机构面临巨大压力。
为了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金融脱媒逐渐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金融脱媒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现状目前,中国金融脱媒主要涉及股票、债券、基金等资本市场领域。
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理财、P2P网络借贷等新型金融业态也逐渐崛起。
资金脱媒的程度逐渐加深,大量资金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流向实体经济。
然而,金融脱媒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波动性增大、风险防控难度上升等。
对策面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协作,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脱媒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金融机构应加强自身创新能力,优化资金配置,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实体经济的多样化需求。
监管部门应完善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在风险防范方面,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
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公众风险意识,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在秩序建设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结论总之,中国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在确保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应相互配合,积极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
要重视风险防范和秩序建设问题,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建设,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化现象逐渐显现。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金融脱媒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金融脱媒的挑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格局,金融脱媒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趋势。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转型升级,通过创新服务与技术手段提高营销效率和盈利水平,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本文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脱媒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竞争压力加大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兴起,民众的消费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引发金融业内竞争的激烈加剧。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主要依靠柜台业务,越来越多的客户正在寻求更加便捷和快速的方式完成金融服务。
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增强数字化服务意识,那么就难以与其他金融科技企业竞争。
2.客户群体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行为和期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银行的客户群体正在逐渐变得老龄化。
这些老年客户逐渐失去了大量的流量红利,商业银行需寻找计算机时代新的流量引擎,为海量的互联网年轻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快速调整策略,与时俱进,就会逐步失去年轻客户的竞争优势。
3.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商业银行在柜台操作方面仍然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企业面临着人力成本、房租成本和配套设施成本等多种费用上升的问题。
另外,由于技术和服务器的不断更新换代,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加大技术支出,实现自己的数字化转型。
如不加以处理好这些运营成本,商业银行利润将会长时间受到侵蚀。
二、商业银行的适应之策1.加快数字化技术创新为了适应金融脱媒趋势,商业银行必须加速数字化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营销、金融科技平台和智能ATM落地、智能客服和虚拟助理等,做到大规模数字化运营,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建立完备的互联网金融网络,实现各种金融业务的在线化、去中心化,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改革营销策略商业银行需要改革营销策略,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现状研究
摘要: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融资和投资的选择更宽泛,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的比例失调,“脱媒”的现象日益凸现,这对依靠存贷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而生存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商业银行在逐渐失去金融中介地位的过程中是否开始寻求新的获利渠道,实施多元化的经营呢?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金融“脱媒”程度以及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现状做出相关性研究,发现银行仅能利用多元化来积极应对资产方面的脱媒,同时也验证了我国金融脱媒主要表现在融资方面“单向脱媒”的判断。
关键词:脱媒;商业银行;相关性;多元化经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与银行存款和贷款相比,直接投资或直接融资在成本与收益方面更占有优势,商业银行在此发展进程中,其“金融中介”的地位被逐渐削弱,一个新的概念“脱媒”便应运而生。
一、我国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现状
1.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金融脱媒现象不断深化的结果是进入资本市场的资本比例越来越多,而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贷款的比例不断下降,这会影响其盈利水平甚至会增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1999~2004年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在6年时间里占比下降了8.85%,外汇上升了8.1%,有价证券投资上升了1.7%,仅2003~2004年短短1年时间里,新增存款少增4668.7亿元,新增贷款少增9335亿元。
金融脱媒后商业银行应如何面对挑战?这个问题受到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
2.商业银行针对脱媒的经营对策研究
脱媒对商业银行造成影响的同时,许多学者对脱媒不断深化后商业银行的对策也进行了研究。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的宋方指出,我国脱媒表现为资产方面的“单向脱媒”,即由于教育、医疗和养老压力仍长期存在,存款比例减少的程度还比较低,脱媒更多地表现在贷款非中介化。
他认为,银行要减少对于传统业务的依赖,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形成鼓励创新的内部环境和氛围,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国家产业政策的跟踪分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增强服务能力。
3.数据选取和模型假设
为了研究在金融脱媒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是否应该进行多元化运作来改善自身的盈利状况,降低流动性风险,本文选取了18家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通过分析1995~2005年11年间每家银行的损益表,计算出历年整个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Y),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衡量银行多元化程度。
通过分析1995~2005年全国的资金流量表,计算出全国非金融机构(住户、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银行贷款融资占总融资量的比重(X1)以及银行存款占金融类总资金运用的比重(X2),作为解释变量,衡量金融脱媒的程度。
可以建立以下计量经济模型:Y=β1X1+β2X2+ε
由表1可以看出,1995~2005年以来,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先大致趋于平稳,2000年后开始有上升趋势,表明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日益扩大。
由表2和表3可以发现,贷款融资比重有不断下降趋势,2003年下降到最低。
存款比重呈现上下波动趋势,2003年最低。
这表明资产方面的脱媒逐渐深化,而负债方面的脱媒呈现上下波动的情况。
针对以上模型和相关数据,可以做出以下假设:由于金融脱媒表现为非金融机构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在融资总量中的比例不断下降,而贷款业务又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对于贷款比重的下降,银行应该会选择进行多元化经营,
更多地进行中间业务的操作,以获得传统业务以外的收益,因此:
假设1:贷款融资占融资总量的比重与银行多元化经营的扩大呈负相关。
另外,金融脱媒还表现在非金融机构通过银行存款的资金占金融类投资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这会导致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数量不断下降,同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会急剧上升,因此,为了防止因为流动性风险而出现危机,商业银行应该会把业务进一步分散,即进行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因此:
假设2:存款占金融类资金运用总量的比重与银行多元化经营的扩大呈负相关。
4.相关性研究
通过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从表4的分析结果中可以发现,整个模型整体线形拟合较为显著(F值在10%的水平下显著),DW检验值接近2,排除了模型的序列相关性,怀特检验值(P=0.7686)拒绝存在异方差的假设,但是调整后的R2仅为0.3598,说明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有限,表明银行多元化程度还受到其他因素制约。
从回归系数来看,X1的T检验值在5%的水平下显著,由于系数为负值,表明贷款融资占融资总量比重X1与银行多元化程度(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Y)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贷款融资比例下降1%,银行多元化的程度将会扩大0.19%,这与假设1相符合。
X2的T检验值在10%的水平下显著,由于系数为正值,表明存款额占金融类总资金运用比重和银行的多元化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即存款比重下降1%,银行多元化程度将会下降0.15%,这与假设2不相符,产生这个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我国脱媒的表现大部分还是集中在贷款融资的比例减少,而存款的比例减少的程度并不明显,以至于银行多元化经营和存款比例呈
正相关的结果,这正好也佐证了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的宋方的“单向脱媒”的研究结论。
二、实证结论分析
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第一,从1995~2005年以来,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收入比重从平缓变为稳步上升,表明银行多元化经营有扩大化的趋势。
第二,非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有下降趋势;存款占金融类总资金运用的比重从平稳发展变成上下波动趋势,表明资产方面的脱媒已经出现并且正逐步扩大,而存款方面的脱媒仍不明显。
根据模型的相关性分析可得出:第三,贷款融资占总融资比重与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表明银行在资产业务非中介化情况下,能够积极地扩大多元化的经营,获得多渠道的利润。
第四,存款量占总金融资金运用比重与银行多元化程度呈现正相关,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我国金融脱媒主要表现在融资的变化而非存款的变化,这验证了其他学者的“单向脱媒”的结论。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应更关注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并对于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多元化的经营策略进行更多的监控,以防由于金融脱媒的进一步深入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和流动性风险的上升。
在适当的时候,对银行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2.商业银行应建立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于内部的存贷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增加中间业务的发展,利用多元化来分散可能出现的风险,其中特别是脱媒对于存款带来的影响,防止存款的比重下降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
3.商业银行应更加注重经营创新,开发一些新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把传统业务存贷和新的投融资业务相结合,以至于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加客户量和信誉度。
积极发掘新的优质客户,与其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以降低由于优良客户的流失导致的不良资产的增加。
(责任编辑:王福生)
参考文献:
[1]唐旭.金融脱媒与多层次金融市场[J].新金融增刊,2001.
[2]Reinhard H. Schmidt, Andreas Hackethal, & Marcel Tyrell (1999), Disintermediation and the Role of Banks in Europe: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V ol.8, pp36–67.
[3]韩莹.试析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J].新疆财经,2007,(01).
[4]冷霜.“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J].特区经济,2007,(02).
[5]杨湘波、李建军.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策略建议[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