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浅议洱海水环境保护
旅游活动压力
洱海作为著名旅游景区,游客数量逐 年增加,旅游活动给洱海生态环境带 来一定压力。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
洱海生态保护需要限制部分经济发展 活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长期面临 的挑战。
02
洱海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ຫໍສະໝຸດ 生态价值已取得的成效
01
02
03
水质明显改善
经过持续治理,洱海水质 明显改善,部分指标达到 或接近国家水质标准。
生物多样性提高
随着水质的改善,洱海内 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 高,一些濒危物种的数量 开始恢复。
公众环保意识增强
通过宣传和教育,公众对 洱海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明显提高。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面源污染难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仍然是洱海污 染的重要来源,由于农户分散经营,污染难以集 中控制。
科技支撑不够:虽然目前在洱海保护方面已经采 取了一些科技手段,但总体来说,科技在治理中 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
治理资金不足:洱海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 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缺乏社会资本的参与 。
综上,洱海水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洱 海的水质持续改善,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澈的 洱海。
04
未来展望与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
生态优先趋势
未来洱海水环境保护将更 加注重生态优先,保障湖 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
智能化管理趋势
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实 现洱海水环境的智能化监 测和管理,提高保护效率 和精准度。
社会共治趋势
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将 更紧密合作,共同参与洱 海水环境保护,形成社会 共治的良好格局。
洱海环境保护方案
长期与短期保护目标
长期目标
确保洱海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 平,生态系统健康、完整,实现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短期目标
加强洱海流域水污染治理,减少 入湖污染负荷,改善湖泊生态环 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原则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01
在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
畅通监督渠道
设立洱海环境保护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 方便公众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
通过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 洱海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 参与的良好氛围。
加强与民间环保组织合作
与民间环保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洱海环 境保护宣传、教育、监督等工作,推动洱海环境 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如生产有机肥、沼气等,减少养殖
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有机农业
鼓励农民种植绿肥、使用农家肥等有 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农膜回收利用
建立农膜回收制度,鼓励农民回收废 旧农膜,减少农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 染。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方案
01
02
03
04
建设污水处理厂
洱海环境保护方案
汇报人:XX 2024-02-02
目录
• 洱海环境现状及问题 • 保护目标与原则设定 • 关键治理措施及方案 • 监管体系完善与执法力度加强 • 科技创新支撑与智能化监测预警 • 宣传教育普及与社区共治模式推广
01
洱海环境现状及问题
水质污染现状分析
01
02
03
工业污染
洱海周边工业发展带来的 废水、废气排放,对洱海 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2024年生态文明视角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范文
《生态文明视角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篇一摘要:本文旨在以洱海流域为例,探讨在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式。
文章通过分析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耦合模式,以期为其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洱海作为云南省的重要湖泊,其流域的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研究对于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围绕洱海流域展开讨论,探究其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式。
二、洱海流域概况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流域面积广大,包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其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式研究不仅关系到湖泊自身的健康状况,也关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保护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洱海流域生态与经济现状分析1. 生态环境现状: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也面临着水体污染、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2. 经济发展状况: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旅游业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调整和升级。
3. 生态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经济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产生着影响。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的构建1. 模式构建原则:遵循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协调共生的原则,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 具体模式:通过分析洱海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绿色发展等手段,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和耦合发展。
具体包括:加强水体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发展绿色产业,推进循环经济等。
五、模式实施策略与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为耦合模式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范本
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范本洱海是我国七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宾川县、漾濞县和弥渡县境内,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和旅游胜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洱海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制定洱海保护计划势在必行。
下面将给出一个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背景分析1. 洱海的现状洱海受到城市化、农业发展和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面临着水质污染、湿地减少、渔业资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湖泊的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湿地的减少导致了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衡;过度的渔业捕捞使得洱海渔业资源减少。
洱海的生态环境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退化迹象,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 目标与原则(1)目标:通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洱海水质达标、湿地面积增加、渔业资源恢复等目标,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原则:科学、可行、可持续、公正。
二、保护措施1. 水质治理(1)加强污水治理和排污管网建设,确保城镇污水达标排放。
(2)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促进农田环境的改善。
(3)强化工业涉水企业的环保监管,防止工业废水对洱海水质的污染。
(4)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洱海周边水资源的利用。
2. 湿地保护与修复(1)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和功能分区,强化湿地保护管理。
(2)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推动湿地植被恢复和湿地生态演替。
(3)提升湿地的管理能力和保护意识,加强湿地监测和应急响应。
3. 渔业资源恢复与管理(1)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建立渔业资源监测系统。
(2)加强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3)加强渔业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渔业捕捞活动。
4. 地方政府参与(1)加强政府的环保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洱海保护的工作机制。
(2)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一、引言大理洱海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素有“西南明珠”之称。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洱海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对大理洱海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洱海污染现状1. 工业废水排放大理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许多工厂和企业将废水直接排放到洱海中,导致水质急剧恶化。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洱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是大理地区的主要经济产业,但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通过径流进入洱海,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这些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洱海的水质。
3. 生活污水排放大理地区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
目前,许多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洱海中,严重污染了湖泊水质。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一步加剧了洱海的富营养化现象。
三、洱海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 水质恶化洱海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明显。
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形成藻华,进一步消耗水中的氧气,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威胁。
2. 生物多样性减少洱海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但由于污染问题,许多物种的数量和种群密度急剧下降。
一些珍稀濒危的鱼类和水生植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3. 生态系统破坏洱海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对其造成了严重破坏。
水生生物的减少导致了食物链的破裂,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四、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活动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并加大执法力度。
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应依法进行处罚,确保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工业企业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同时,农业活动中应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对洱海的农业面源污染。
洱海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洱海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洱海也不再是一个孤岛,而是融入了周边的城市群,而洱海的环境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洱海是云南省的著名景点之一,它不仅是白族、汉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之地,也是一片美丽的自然风光,但是近年来却因为大量的排放和破坏,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在洱海环境保护和治理上下更大的功夫。
一、洱海环境现状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南部,地处滇池流域,汇聚了许多支流形成了墨江、洱江、红江等三条主要水系,它面积有330多平方公里,最大深度达21米,多年以来一直是云南省的知名景点之一,也是白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之地。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洱海的环境质量却在逐渐恶化。
1.1 水质污染由于周边城市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过快,洱海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了破坏。
同时,农业、养殖、造纸、水泥、纺织等行业的排放也加剧了水质污染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非法生产厂家违规排放废弃物等违法行为,也对洱海的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1.2 水面漂浮垃圾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洱海上游冲刷的垃圾往往被带入洱海,严重影响了洱海的水质。
同时,一些不文明的游客会随意扔掉垃圾,增加了水面漂浮垃圾的数量。
1.3 湖岸退化湖岸的水泥路面、码头、石胡、砖石堤坝等工程,对洱海生物栖息和湿地保护造成了严重破坏。
同时,湖滨村庄、庙宇、墓田、桥梁等建筑物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湖岸的退化。
二、治理环境的良方洱海作为滇池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洱海的环境,开发洱海的资源,是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呼吁的主题。
下面就罗列出一些治理洱海环境的良方。
2.1 强化法律意识应当依法治理,加强环保法律的监管和执行,严重打击破坏洱海环境的违法行为。
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实现有效监察和有效处理。
2.2 发展生态旅游洱海作为云南重要的旅游资源,传统旅游业已深入人心,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不规范,给洱海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
2014-2015学年上学期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摘要:从洱海湿地与周边环境入手,重点分析了洱海湿地污染现状与保护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洱海湿地污染保护治理对策洱海湿地概况:洱海湿地位于云南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中段东部交界处的大理市境内,海拔1974.13m(海防高程,下同)时,南北长42.5km,东西宽4~9km,湿地面积25100hm2,湖容量27.4m3,岛屿面积74.8hm2,最大水深21.3m,平均水深10.6m,透明度4~8m,天然出湖河流为西洱河,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一、湿地资源概况1、水资源:洱海湿地水资源较为丰富,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和少量融雪水是湿地水资源主要来源,入湖大小河流共117条。
主要入湖河流为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
平均入湖水量为8.25亿m3,平均出湖水量为8.63亿m3。
1996年前,水体理化性质良好,水质总体达到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标准,适合旅游、渔业、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全年水温适宜,一般在10℃~20℃之间,给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2、植物资源:湿地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6科44属61种,其中沉水植物19种,挺水植物11种,浮叶植物7种,飘浮及悬浮植物6种,其它植物18种。
湿地植被按生活型可划分为挺水、浮水、沉水3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
其中湿生挺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酸模叶蓼群落分布最广;浮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荇菜群落、野菱群落分布最广;沉水植被带有9个群系,以黑藻群落、苦草群落分布最广,其中海菜花属国家级保护。
黑藻、苦草、微齿眼子菜、金鱼藻、等植物是湿地的优势种。
3 、动物资源洱海湿地共记录到鱼类4科8属16种(不含引入种),以鲤科鱼类13种,构成鱼类主体,占湿地鱼类总数的81.3%;土著特有种9种,占湿地鱼类总数的56.3%,形成富于特色的鱼类区系;其中大理裂腹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理鲤、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
湖泊水生态系统评估
湖泊水生态系统评估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水生态系统之一,担负着地球的淡水资源储存、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为了保护和管理湖泊水生态系统,评估湖泊的水质、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湖泊水质评估、湖泊水文评估和湖泊生物多样性评估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湖泊水质评估湖泊的水质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质评估旨在了解湖泊中水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特征,并评估湖泊水质潜在的风险。
评估水质时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浊度等。
常见的水质评估方法包括野外观测、水样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等。
2. 湖泊水文评估湖泊的水文特征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文评估主要关注湖泊的水位变化、水流速度和水文周期等。
通过监测湖泊的水文数据,可以评估水体的径流量、蒸发量、补给量等,并进一步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特征。
水文评估的方法包括水位测量、流速测量和径流观测等。
3. 湖泊生物多样性评估湖泊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湖泊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湖泊生物多样性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湖泊中的物种组成、数量变化和生物群落结构。
了解湖泊中的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重要物种,并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全面评估湖泊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综上所述,湖泊水生态系统评估是了解湖泊状况、制定保护措施和管理决策的重要手段。
通过湖泊水质评估、湖泊水文评估和湖泊生物多样性评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湖泊的状况,为湖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更好地保护湖泊水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不断改进评估方法、加强监测力度,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减少湖泊受到的人类活动的压力,实现湖泊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洱海湖滨带的生态现状与修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 F 2 .2 33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8 1 8 0 7— 7 1 2 0 )7— 9一o 4
Cu r n oo ia i a i n a d Ec l g c lRe t r t n me s r s i k s d z n fEr a k r e tEc l g c lS t t n o o i a so a i a u e n La e i o e o h iLa e 【 u o o e
摘
要: 目前洱 海富营养化、 水质 恶化 、 生态 系统退化等环境 问题加剧 , 致使 湖泊生 态 系统的 良性循 环遭到破 坏 , 尤其
是洱海流域 内最敏感和脆 弱的湖滨带区域 , 生态破 坏 更为严 重。为 了从 一定程 度上缓 解这 一现状 , 文在 洱 海湖滨 本 带的生态现状调查和湖 滨带生态修 复理论 的基础上 , 绍 了湖滨带 生态修 复和重 建的相 关技 术 。结 果表 明: 滨带 介 湖
( 北京佳成建筑 劳务分包有 限公司 , 1 北京
3山东济宁供水集团 , 山东济宁 5湖南安仁 防疫站 , 湖南安仁
10 2 ; 0 6 12上海 禹洪水处理设备有 限公司 , 上海 2 10 0 0; 1
10 8 ; 0 0 3 583 ) 10 1
22 3 ; 7 0 7 4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 北京 430 ; 2 6 0 6深圳市水务 ( 集团) 限公 司,广东深圳 有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洱海流域是云南省重要的生态经济区之一,其经济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同时也需要保障生态绿色发展。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路径,以期能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洱海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生态保护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
要加大生态修复的力度,修复湖泊、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并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推动绿色发展洱海流域可以开展以旅游业、农业等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实施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等创新,推广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模式,打造特色绿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此外,还需要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循环利用,推动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
三、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对生态经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经济体制,调整和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政策,加强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投入,推出支持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治理,促进洱海流域的经济生态化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长江、珠江甚至南海的生态系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
可在经济合作、技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洱海流域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外资和外资企业的投资,实现经济生态化发展。
总之,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国际合作。
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全面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推动洱海流域经济生态化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目...
摘要摘要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
目前洱海处于富营养化初级阶段,水质相对较好,但其沉积物氮、磷营养水平已高于大多数富营养化湖泊。
高有机质、高氮磷底质条件必然存在较大释放风险。
本研究选择洱海不同湖区3 个点位柱状沉积物,在现场原位模拟条件下,研究pH 值和溶解氧耦合作用对上覆水氨氮、硝氮浓度变化以及沉积物氮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厌氧条件下上覆水氨氮浓度均高于好氧条件下的氨氮浓度,最高可达好氧条件下的5 倍。
但厌氧条件下的上覆水硝氮浓度与其在好氧条件下的浓度差异较小,三个点在不同溶解氧条件下的上覆水硝氮平均浓度均保持在0.1mg/l 到0.12mg/l 之间。
(2)好氧条件下不同pH 值之间上覆水氮浓度差异较小,而厌氧条件下不同pH 之间洱海氮浓度变化则较为明显。
(3)不同溶解氧和pH 状态培养体系上覆水中的氮浓度在培养过程中都有升高现象。
但在不同柱子之间存在差异,其中一点在pH=6,厌氧的条件下,上覆水中氨氮浓度上升的最高,但另外两点均是在pH=10,厌氧条件下,氨氮浓度上升最大,而硝氮浓度变化在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别甚小。
(4)由于选取的这三个点沉积物理化性质差异,造成溶解氧对沉积物各形态氮释放转化影响程度不同,培养后氮污染程度较高的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含量明显低于氮污染较轻的沉积物,培养后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目前洱海水体整体上均处于好氧阶段,通过本研究结果可推断水体pH 值的变化将不会对洱海上覆水中氮浓度有太大影响,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洱海周围的外源污染,一旦暴发大面积水华,极有可能引起水体环境条件变化,溶解氧含量降低,pH 值升高,根据本实验结果得知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将会使上覆水氨氮浓度上升,使原本受外源污染较小,不易发生水华的区域上覆水氨氮浓度极有可能会由于内源污染加重而受到巨大影响。
因此要加大洱海外源污染控制,避免因外源污染而造成环境条件变化从而引起内源污染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加剧洱海水体的富营养化。
浅析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
●
一、当前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及综合 管理现状
1环境保护及综合管理取得了较为显 著的成效
自开展环境保护及综合管理工作以 来,洱海流域范围内的各行政部门齐心协 力。生态工程、污水处理、面源污染防治、 规章制度齐抓,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环保成 效。第一,全面启动洱海生态工程。洱海 流域环境保护及综合管理相关部门积极落 实“双取消”、“三退三还”工程,在改 善海鱼区系结构及维护植被生态修复方面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二,积极建设污水 处理厂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厂,同时完成 了多项截污干管工程,有效地避免了污水 对于洱海流域的污染,实现了源头上的截 污作用。第三,全面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工 作。近年来,洱海流域相关部门积极开展 干部培训。定期向农户发放科学施肥宣传 资料。大力查处高毒农药市场。全面实施
2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及综合管理存在 的缺陷
当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洱海 流域环境保护及综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 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仔细审视,不难发现 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缺陷。第一,公众 参与制度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公众的知 情权尚未得以充分保障,公众参与的覆盖 面不够高及公众参与的途径不够丰富和便 捷。导致公众的利益和呼声未得到充分的 考虑和保障,同时也造成了公众智慧及其 全面监督职能的浪费。第二。洱海流域环
境保护及综合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有待完 善。虽然相关部门已制定了包括《大理市 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管理规定(试 行)》、《大理州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管 理实施办法》等在内的相关规章制度,但 与当前相对复杂的管理形势及日益提高的 管理要求相比,仍有待完善和发展。
二、提升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履综合 管理效率的途径调、共同推进洱流域的环境保护及综合 管理工作。
3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及综合管理工作是 一项复杂、长期的重大工程,单靠政府相 关部门的单一力量远远不够。相关部门应 高度重视公众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地 位和作用,不断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为公 众提供更多合理、便捷的参与方式,共同 做好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及综合管理工作。 首先.要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证公 众的及时知情权益,让公众明确当下的最 新情况,从而更为针对性地参与到环境保 护工作中来。其次,要结合互联网+时代 的技术优势,为公众提供更多便捷化的参 与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的覆盖面.让公众 真正参与到环境保护及综合管理制度的制 定及实施监督当中去,充分发挥、借助公 众智慧,提升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及综合管 理的成效。 4完善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及综合管理 制度及相关立法 制度和法律是促进洱海环境保护和综 合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开展的重要保 障,因此,根据时代发展动态不断完善相 关制度和立法,是促进洱海流域环境保护 和综合管理成效的必要举措嘲。洱海环境 保护和综合管理部门应在《水污染防洽法》 及既有的《大理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 《大理州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实施办 法》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 实际,积极研究国外的先进管理制度及立 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 法规,以前瞻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制度 法规为指导,实现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及综 合管理工作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牛小丹.基于上下游合作的跨界 河流水环境保护研究『D1.华东师范大 学,2018. 【2】杨志云,殷培红,流域水环境保护 执法改革:体制整合、管理变革及若干建 议Ⅱ】行政管理改革,2018(02):38—42.
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改善策略
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改善策略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水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人类提供水资源,还拥有多样的生物群落和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湖泊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改善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其当前状态并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包括对湖泊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湖泊的水质状况。
水质是湖泊健康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监测水中的营养盐、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物质的浓度和组成,可以评估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污染情况。
此外,还需要关注水中的溶解氧、pH值等指标,以评估湖泊的生态状况和水质的适宜性。
其次,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是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湖泊是生物的家园,它们承载着多样的生态群落,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鸟类等。
通过对湖泊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监测,可以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评估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同时,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可以揭示湖泊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生态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除了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的评估,还需要关注湖泊的生态功能。
生态功能是指湖泊在维持自身稳定性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的能力。
湖泊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评估湖泊的生态功能可以通过研究湖泊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来实现。
此外,湖泊还可以提供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生态服务,通过对这些生态服务的价值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湖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针对湖泊水生态系统评估的结果,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以促进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首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湖泊的污染源。
人类活动是湖泊污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排污、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环境监管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湖泊的污染负荷,提高水质的改善。
洱海保护调研报告
洱海保护调研报告洱海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洱海作为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是云南省重要的水资源和旅游景点。
为了了解洱海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旨在为洱海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方式。
我们先通过实地考察洱海的周边环境,了解湖泊的水质和周边的生态系统。
然后,我们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洱海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我们收集了关于洱海保护的数据和研究报告,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洱海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主要是由于过度捕捞和农业活动引发的污染。
调查显示,洱海的水质已经达到了劣Ⅴ类,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和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2. 洱海周边的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由于过度开发和旅游,湿地和草地的面积大幅缩减,导致许多植物和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3. 当地居民对洱海保护的意识不足。
在我们的访谈中发现,很多当地居民不了解洱海保护的重要性,缺乏环保意识。
一些居民为了赚取经济收益,依然从事着对洱海生态的破坏性活动,如过度捕捞和乱倒垃圾。
四、调研分析1. 洱海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不足导致的。
政府仅仅停留在制定政策和法规的层面,没有有效地进行监管和执法,导致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持续受损。
加强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度非常重要。
2. 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需要提升。
教育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加大对当地居民的环境教育力度,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居民正确的认识洱海的重要性。
五、调研建议1. 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加强对洱海保护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
2. 加大对当地居民的环境教育力度。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大众参与洱海保护的主动性。
大理洱海环境保护分析
大理洱海环境保护分析大理洱海环境保护(改)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洱海管理条例、三退三还、两取消、两禁止等主要水环境政策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其中最主要问题是政策执行的资金投入严重缺乏。
通过和新?水污染防治法?比较, 洱海水环境政策存在忽视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缺失、违法成本低等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洱海;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水环境; 水污染防治法;前言洱海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 跨大理市和洱源县, 湖泊面积250km 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洱海集城市生活供水、农业灌溉、发电、水产养殖、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被视为白族和其它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近年来, 由于周边人口压力的增大和旅游业的发展, 给洱海的水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
洱海水资源的生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洱海地区的生态安全, 在对洱海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 采取对策和措施保护洱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 是洱海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洱海流域水环境演变( 一) 洱海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就20世纪70年代以前, 洱海水质良好, 至70年代以后, 随着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沿湖水污染状况的加重, 洱海水质开始恶化。
洱海污染最初以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COD 为主, 90 年代开始实施截污干管建设后, 工业废水大部分被截流, COD 的影响降低。
总磷、总氮成为洱海的主要水质污染因子和富营养化影响因子。
l996年和2003年, 洱海两次爆发全湖性的“蓝藻”危机, 对洱海的水环境状况敲响了警钟。
经过大理州、市等各级政府的努力,洱海水质逐步取得了好转。
2001 年洱海为Ⅱ类水质, 2004—2007年几年间, 洱海全湖的水质从2003年的局部下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的Ⅳ类标准, 恢复到总体水平达到和保持Ⅲ类。
洱海治理保护工作计划范文
洱海治理保护工作计划范文为了有效地治理和保护洱海,云南省政府近年来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计划和政策,以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拓展和完善洱海的治理保护工作,以下是我们未来三年的工作计划:一、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1. 继续加大对洱海水质的监测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并定期发布水质监测数据,以便公众了解洱海水质情况。
2. 加强对洱海流域的农村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所有废水都要经过处理达标排放。
3. 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力度,改善洱海周边的环境卫生条件,有效改善水质。
二、强化湖岸生态保护1. 加强湖岸生态修复工作,对湖岸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修复湖岸带生态系统的功能,保证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限制开发建设对湖泊周边的影响,建立起保护带,严格控制湖滨生态区域内的违法建设活动。
3. 积极推行湖岸植被绿化项目,以增加湖泊的氧气供应、净化湖水和增强湖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调查1. 组建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团队,定期对洱海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工作。
2. 实施湖泊生物多样性监测规划,建立湖泊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库,为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研究,开展湖泊生态系统动态监测和评估,为湖泊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四、开展宣传教育和科普推广1. 加强洱海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洱海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洱海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组织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洱海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
3. 建立洱海生态文化展示项目,以提升公众对洱海的认知和了解。
五、加强跨部门合作和国际合作1. 与周边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洱海治理保护工作。
2. 加强与国际环保组织和相关国际机构的合作,获取国际技术和资金支持,共同推动洱海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六、加大执法力度1. 严格执法水污染和湖岸破坏行为,对于那些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大理洱海是云南省境内的一个天然淡水湖泊,也是诸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重要生态环境资源。
然而,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洱海逐渐遭受各种形式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为了解洱海污染现状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我们对洱海周边区域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1. 洱海水质:洱海水质自入选全国十大淡水湖保护区以来一直以中度污染水平为主,近年来水质有所变好,但仍存在部分污染源,如各类工业废水、污水、农业化肥等。
2. 河流和地表水:洱海周边有多条河流,其中部分河流水质达到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
同时,周边地表水也存在被农业化肥、农药等污染的情况。
3. 工业污染:在洱海周边工业园区和某些个体工业企业,存在工业废水直排现象。
据了解,这些企业几乎没有进行污水处理,直接将废水排放到附近河流中,严重影响周边河流水质和洱海生态系统。
4. 垃圾污染:洱海周边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家庭垃圾被随意扔在河边或道路上,形成垃圾污染的现象。
5. 旅游污染:洱海周边有众多景点和旅游设施,但无论是旅游人数增加还是旅游设施扩建,都加重了洱海的污染和破坏。
如游客在洱海畔野餐、露营等行为,都会对洱海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固定游船和民船在湖上行驶中也会产生噪声、废气等负面影响。
三、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洱海是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性,是野生动物、水生植物和农民的家园,但由于大量人类活动对洱海水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导致洱海生态系统无法自我恢复。
1. 水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丧失:由于水质的污染,洱海水生植物数量已经大幅减少,海中的很多物种都受到了威胁,野生动物遭受破坏的情况也很严重。
2. 生态平衡失调:污染对洱海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已经严重破坏了洱海的生态平衡。
特别是湖泊中某些类群的类群数量或总体数量变化是动态的,这已经造成了重要生态组织和生物物种的出现和消失。
3. 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水源:当地河流和地表水的水质由于污染无法承担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用水需求。
洱海的心得
洱海的心得洱海的心得篇1洱海,这个美丽的名字,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心灵寄托和情感的释放。
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云南的人,我有幸能够有机会游览洱海,并在这里分享我的心得。
初见洱海,我被它的广袤和宁静深深吸引。
湖面犹如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的云彩,将天地融为一体。
那天的风,是轻柔的,水是碧绿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和和谐。
站在湖边,我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呼吸,心跳与洱海的水波一致,轻轻地摇曳。
随着深入了解,我发现了洱海背后的丰富生态系统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洱海是云南高原湖泊之一,被誉为“高原明珠”。
洱海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湿地、森林和草地等多个生态单元。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再后来,我沉浸在洱海的美景中,它带给我无尽的思考和感受。
面对洱海,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脆弱。
人类需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同时,洱海的美景也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的来说,洱海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
它的美景、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一次来到洱海,我都能感受到新的体验和感悟。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感受洱海的美,思考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洱海的心得篇2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来到了洱海,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宏伟画卷:蓝天白云下,湖面如镜,蓝天碧波交相辉映,山间绿树成荫,花儿盛开,鸟语花香,一派迷人的景象。
我们一行人乘船入湖,微风拂面,湖面泛起涟漪,清澈的湖水映出天空的蓝,山的绿,以及游人的笑颜。
船行至一处湖湾,只见一群白族人正在湖边劳作,他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欢快地撒网捕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随着船行至湖中央,我们惊叹于洱海的美丽。
湖中央有一座小岛,岛上有一座白族神塔,塔身洁白如玉,与周围的湖水、山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称绝。
洱海生态廊道介绍
洱海生态廊道介绍
洱海生态廊道,是指连接洱海周边森林、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
的一条生态走廊,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洱
海生态廊道的建设旨在保护和修复洱海湖泊和周边生态系统,提高区
域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洱海生态廊道覆盖面积约为3500平方公里,包括了洱海流域的若
干湖泊、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植被类型。
通过建设生态连接带,满足了洱海周边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求,为珍稀动植物提供了合适的栖
息环境,促进了它们的繁衍和生存。
同时,生态廊道的建设还有助于
减少洱海湖泊的富营养化和水土流失,促进土地的保水和保肥,改善
水质和生态环境。
洱海生态廊道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加强的工程,需要涵盖社会、经济和生态几个方面进行治理。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这个生态廊道,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HI i EHIi
i 1
n
(1)
(6)
式中: EHI 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 n 为选取的 标价指标的个数,本研究中 n =5; EHIi 表示第 i 个 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分指数;ωi 表示第 i 个指标 的权重值,其公式为[23]: r2 (2) i n il 2 ril
中国环境科学 2012,32(4):715~720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张红叶 1,2,蔡庆华 1*,唐 涛 1,汪兴中 1,2,杨顺益 1,2,孔令惠 1 (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
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comparison of lakes’ ecosystem health in Erhai watershed. ZHANG Hong-ye1,2, CAI Qing-hua1*, TANG Tao1, WANG Xing-zhong1,2, YANG Shun-yi 1,2, KONG Ling-hui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 Ec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 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2,32(4):715~720 Abstract: The Ecosystem Health Index (EHI) and Trophic State Index (TSI)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cosystem health and eutrophic status of Erhai Lake and three small lakes (Haixihai, Cibihu and Xihu) in Erhai watershed. According to the field survey carried out in May 2009, all lakes in Erhai watershed were in an eutrophic status (averaged TSI =53.9) and in a worse ecosystems health status (averaged EHI =38.3). Further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EHI has a high spatial variability among and between the lakes in Erhai watershed. Haixihai lake (EHI=42.7) and Cibihu lake (EHI = 42.1) had a median score of EHI; however, Xihu lake (EHI=33.5) and Erhai lake (EHI=37.9) had a lower score of EHI. Among Erhai lake, the north and central region had a higher score of EHI than the other regions. A comparison between EHI and TSI in assessing lake ecosystem’s status revealed that lakes in Erhai watershed belong to the response ecosystem that basically show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utrient and biomass, and the EHI is a good index in assessing ecosystem health of lakes in Erhai watershed. In addition, the EHI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Erhai lake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ecosystem health of Erhai lake is degrading. The worst ecosystem state was observed in 1997, with a EHI value of 36.7. Key words:Erhai watershed;plateau lake;ecosystem health;trophic state assessment;spatial variability
此后在河流、 湖泊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领 保护与管 域取得了进展[3],它为生态系统的利用、 [4] 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目前生态系统健康 已成为国际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 , 也是地球科
收稿日期:2011-07-29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526002-07) * 责任作者, 研究员, qhcai@
指数[26],选取藻类叶绿素 a(Chl.a)(g/L)、透明度 (SD)(m)、总磷(TP)(g/L)3 个指标计算营养状态 分指数,最后用相关加权营养指数法进行营养状 态评价,计算公式[27]为:
TSI(Chl.a) 9.81ln(Chl.a) 30.6 TSI(SD) 60 14.42ln(SD) TSI(TP) 14.42ln(TP) 4.15
4期
张红叶等: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717Leabharlann 生 物 量 (BA) 作 为 基 准 指 标 , 浮 游 动 物 生 物 量 (BZ) 、浮游动物生物量(BZ)与浮游植物生物量 (BA) 的 比 值 (BZ/BA) 、 能 质 (Ex) 和 结 构 能 质 (Exst)作为扩展指标 ;再计算 5 个指标的生态系 统健康分指数 (EHIi) 及各指标的权重值 ( i) [21]; 最后通过下列公式 [22] 计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EHI).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 境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1].生态系统健康是 保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前提 , 一个生态系统 只有保持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 并具有抵抗 干扰和恢复能力 , 才能长期为人类社会提供服 务 , 因此 , 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根本保证[2].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
摘要:基于 2009 年 5 月对洱海及其流域内的海西海、茨碧湖和西湖 3 个小型湖泊的水环境和浮游生物的调查 ,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EHI) 和营养状态指数 (TSI)法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综合评价 . 结果表明 : 洱海流域湖泊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 健康状态较差 ; 各湖泊健康状态存在空间差异 : 海西海和茨碧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为中等 , 西湖和洱海健康状态为较差 ; 而洱海湖泊内健康状态同样存 在空间差异 , 北部和中部深水区较其他区域健康状态好 .2 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 洱海流域湖泊属于营养盐和生物量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响 应型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EHI)适用于洱海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此外 , 整理分析洱海浮游生物历史数据 , 同样采用 EHI 法评 价得出近 20 年来洱海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呈逐渐恶化趋势 , 尤其 1997 年健康状态最差 . 关键词:洱海流域;高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营养状态评价;空间差异 中图分类号: 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2)04-0715-06
716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2 卷
学、 生态学、 经济学及社会科学等学科研究相互 [5] 结合的桥梁 ,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 了新的希望.湖泊是地球表面非常重要的淡水贮 藏库,它们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实现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水体污染和富营 养化是我国湖泊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导 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严重退化 , 因此 对湖泊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十分重要[7]. 洱 海 (25°25N~26°16N,99°32E~100°27E) 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是典型的内陆断 陷湖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半封闭性特点[8].由 于受境内地形气候影响较大,湖盆较封闭,湖泊补 给系数小、换水周期长,造成其生态系统环境的 km 脆弱性[9].近 20 多年来,随着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人口的急速增长,人类对其自然资源的开发不 断加剧,使其富营养进程加剧,水质呈不断下降趋 势,生态环境逐渐恶化[10 11].本研究采用生态系统 健康指数(EHI)法于 2009 年 5 月对洱海流域四个 图 1 洱海流域 4 个湖泊样点分布 静水水体(海西海、茨碧湖、西湖和洱海)的生态 Fig.1 The sampling sites of the four lakes in Erhai 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 并收集历史数据 , 分析 watershed 20 年来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的变化趋 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势,以期为洱海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4 个样点分别采水样和浮游动物样品 : 用 1 材料与方法 5L 柱状采水器采集 5L 表层水样,取 610mL 水样 用 于 藻 类 叶 绿 素 a(chl.a) 含 量 的 测 定 ; 另 取 1.1 研究区域概述和样点设置 洱海地处云南中部偏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中 1220mL 水样现场用鲁哥试液固定,经 48h 沉淀浓 心地带,跨洱源、大理两县市,流域面积 2565km2, 缩后添加甲醛保存,用于后续的浮游藻类及轮虫 呈狭长形点分布.是沿湖人民生活、灌溉、工业 鉴定及定量分析;取 610mL 水样,现场添加浓硫 用水的主要水源 , 也是旅游的主要景区 [12]. 海西 酸,调整 pH<2,低温保存,用于水化学指标的测定, ++ 海、茈碧湖和西湖均位于洱海北部(图 1).海西海 后带回实验室利用连续流动水质分析仪(SAN , 湖泊面积 2.24km2, 南北长平均 4km, 东西平均 Skalar)测定.用 5L 柱状采水器采集 30L 表层水样 1.6km,平均水深 10m,最大水深 16m,经弥苴河而 并混合,用 25 号浮游生物网过滤后,添加甲醛保 流入洱海;茈碧湖湖泊面积约 8km2,平均水深 3m, 存,用于后续的甲壳类的鉴定及定量分析.野外采 最深 32m,湖呈狭长形,南北长 6km,东西宽 3km; 样及样品处理等参照《水域生态系统观测规范》 出 水 汇 入 弥 苴 河 最 终 注 入 洱 海 ; 西 湖 湖 面 进行[14];叶绿素 a 浓度测定方法参照文献[15];浮 4.66km2,最大水深 8.3m,一般水深 2~3m,经罗时 游生物计数、鉴定方法参照文献[15-19]. 1.3 评价方法 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12 13]. 本研究于 2009 年 5 月在洱海流域采样.其中,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EHI)参照徐福留等[20] 洱海湖区共设置 18 个样点,其余 3 个湖泊分别设 提出的相关方法和思路,遵循可测性、可比性、 置 2 个样点.样点分布见图 1. 灵敏性及综合性的指标选择原则,选取浮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