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合集下载

高一【美术(人美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

高一【美术(人美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

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三)思考
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不仅有很好的学识修养,诗词文章俱佳,而且热衷绘画。

那么文人参与绘画,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又给中国绘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艺术趣味呢?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花鸟,吟诗作赋,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吧!
图1
图2 【环节解读】教师以“品画—激趣”“咏诗—体会”“思考—入题”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文人画的诗、书、画的情境。

二、设置问题,了解文人画有关知识
教师:文人画一般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

关于文人画有关知识,你知道多少?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美术鉴赏》第51页,学习课本中关于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一段内容,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这里有4道关于文人画知识的选择题,我们来试试看。

(一)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是谁?
1.王维
2.赵孟頫
3.苏轼
4.倪瓒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也表明文人画在唐代就已基本形成。

赏析王维《雪溪图》(图3)和清代画家禹之鼎根据王维诗意作品《幽篁坐啸图》(图4),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耐人寻味的意境。

高中美术鉴赏单元化教学设计初探——以《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为例

高中美术鉴赏单元化教学设计初探——以《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为例

高中美术鉴赏单元化教学设计初探——以《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为例一、教学背景分析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美术鉴赏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使其能够辨别艺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并能够进行个性化的审美情感表达。

而单元化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通过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具体的教学单元,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能力。

本文主要以《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为例,初探高中美术鉴赏单元化教学设计,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了解文人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了解文人画的意境与审美情趣;-掌握文人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其欣赏和分析文人画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其对文人画作品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文人画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其对美的向往和创造欲望。

三、教学内容设计1.教学内容梳理:-文人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文人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特点;-代表性文人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教学方法和手段:-演讲、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文人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视听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代表性文人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互动讨论: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对文人画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文人画风格的艺术创作,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介绍文人画的历史渊源和代表性作品,引起学生对文人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环节:-讲解文人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分析其表现技法和艺术特点;-展示代表性文人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艺术鉴赏,并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2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2

想一想
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笑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墨葡萄图》即是此期之作,一种落寞、凄凉、怀才不遇、 饱经忧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和抗争,尽情抒泄 于笔墨之中,在徐渭的笔下绘画不再是只注重对客体的精 细再现,而是更转为表现主观的情怀。
借景抒情,寓意于物——抒情写意 的价值追求
吾 家 洗 砚
墨 梅 图
满好淡池王
乾颜墨头冕
坤色痕树
。,。,
以诗入画
文 画中 书 人 画 画外 诗
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笔墨交织的审美意趣 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 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不单单是一种画种,而是把学识、修养、 追求融入其中,即使人生不如意,不得志 时,仍挥笔洒墨,通过艺术来延展心灵的 边界。我想同学们在品读完文人画作品后, 能以豁达的心境,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 战,树立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
问题二
• “诗画本一律”概念是谁提出的? • 王维 • 赵孟頫 • 苏轼 • 倪瓒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苏轼评王维的诗画
潇湘竹石图(局部) 中国画(卷) 纸本水墨 28cm×105.6cm 苏轼 北宋 中国美术馆
以竹石寄托文人精神情怀的中国文人画典范之作。画竹用楷书和行书,撇、捺、 竖、横等,画石用飞白,画烟、云、山、水远树则用淡墨点染气韵生动,画法 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探究树木的画法
• 中国传统画作中,对于树干的技法多只用两条线简单的勾勒轮廓,而 赵孟頫却开创性的将树干边线与树皮的纹理结合在一起勾绘,用笔似
。 乎旋转,线条往复重叠,增添了树干的质感
作品对比
雪竹图 中国画 (轴)绢本水墨 151.1cm×99.2cm 徐熙 五代 上海博物馆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2)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2)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教学课题]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教学背景:[课型] 高中美术鉴赏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课时] 一课时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取材于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本节课讲授文人画这一范畴。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针对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征做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掌握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

三、设计理念:1、以"形成学科素养、延续审美"为核心,欣赏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和美术作品一起直观形象地演示,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补课界的大难题,极大调动了学习学生探究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和审美层次的实际情况,抓住学生爱"探究"的心理特点,通过观看、聆听、和参与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记忆,打造高效课堂。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文人画的概念、艺术特征有所认识,理解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点。

过程与方法:识读不同表现语言的文人画作品,理解文人画表现的一般规律。

学生能按照要点分步骤地鉴赏文人画作品。

情感态度:在欣赏画家作品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体验水墨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借助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文人画中包含的艺术特征及理想含义。

、2、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文化是文人画的根基,认识文人画的程式化特征,了解艺术家以形写神的审美趣味。

六、教学准备:教材、导学材料及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新知导入:网络聊天用的最多的表情符号—翻白眼。

高中美术鉴赏单元化教学设计初探——以《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为例

高中美术鉴赏单元化教学设计初探——以《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为例

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师:1.与正常人相比,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标是不正常的?
2.推测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

二、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
师:要知道这个病人的尿液与正常人有差异的原因,需要了解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的过程。

师:血液在每个肾单位中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肾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
讨论:血液流过肾脏,中间经历了哪些过程?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回答。

师总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思考: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边出现了很多的蚂蚁,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生:肾小管。

三、尿液在膀胱中暂存后由尿道排出。

回顾泌尿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说出尿液的排出途径,
输尿管运输暂时储存在膀胱,达到一定量之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思考:膀胱在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中具有什么功能?。

【课件】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谢 谢
程式与意蕴——文人画
程式特征
文人画以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点为基础,强调诗情画 意相辅相成。
意蕴特征
文人画强调以形写神,追求艺术意趣和审美趣味。
文 人 画 家发 展 与 名
发展脉络
起源
文人画起源于唐代,发展至元代、明代和清代,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 趣味。
发展
文人画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艺术趣味上具有独到之处,如元代王冕的《墨梅 图》、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轴》和清代朱耷的《荷石水禽图》等。
美趣味。
文 人 画 鉴 赏
鉴赏方法
识读文人画作品 01
能够按要点分步骤的鉴赏文人画作品,理 解文人画表现的一般规律。
体会水墨表现的效果 02
能够通过欣赏画家作品,体会水墨表现的 效果,培养国画的兴趣和传承民族传统文 化的意识。
鉴赏名家名作
徐渭《墨葡萄图》
徐渭的《墨葡萄图》展现了他独 特的艺术风格。画面以水墨葡萄 为主体,构图随意自然,笔墨运 用豪放不羁,表现了葡萄的质感 与画家的情感。这幅画传达了徐 渭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展现 了文人形象。其艺术价值深远, 为中家作品
元代王冕的《墨梅 图》
王冕的《墨梅图》以墨色表现梅 花的形态,强调以形写神,追求
艺术意趣和审美趣味。
明代徐渭的《墨葡 萄图轴》
徐渭的《墨葡萄图轴》以墨色表 现葡萄的形态,强调以形写神,
追求艺术意趣和审美趣味。
清代朱耷的《荷石 水禽图》
朱耷的《荷石水禽图》以墨色表 现荷花、石头和水禽的形态,强 调以形写神,追求艺术意趣和审
文 人 画 教 学
目录
文人画的概念与特征
文人画发展与名家
文人画鉴赏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学科美术授课年级高一言志”。

我们把这一类用于抒情的国画作品属于历史上的“文人画”。

从而进入课题:文人画。

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联系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情境创设进行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力。

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通过导入教学环节、创设学习情境、蓄积学习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进入文人画的主题情境。

达成相关目标。

环节二:小组探究,探究新知任务一:文人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教师活动21观看视频:名家采访话谈文人画的。

为学生引导研究方向。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分析出的对作品进行鉴赏,分别找三个小组的分享给全班同学。

倪瓒《六君子图》(图片1)学生活动21欣赏视频素材,结合教材和搜集整理的素材,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进一步整合知识。

(1)通过任务一:查阅资料,了解三位以上文人画家的生平及其作品。

初步完成学习目标。

小组1阐述研究结论:(1) 作者: 《六君子图》是元代后期画家倪瓒所画的一幅墨笔画。

(2) 画面内容: 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 描绘了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

(3) 艺术特色:①此图以平远的章法、简练的笔墨, 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

②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 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 又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③以树喻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

(4)意义: 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

与黄公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小结,讲解文人画概念及发展历程的核心阶段与重要知识人物的贡献。

(最早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的王维、郑虔等人。

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了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两宋时期,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

其中,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使文人画成熟。

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

其后逐渐发展,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

【课件】第二单元-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人美版(2019)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课件】第二单元-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人美版(2019)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元
赵孟頫字子昂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 高。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 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 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美景,但鲜为人知的是, 画的作者赵孟頫却非济南人,此画也并非在济南所作, 其中与自称是济南人的周密有关,而画能留存下来还 与乾隆皇帝有关。
文同 北宋
“胸有成竹”这个成 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 的思想。《图画见闻 志》说他的墨竹“富 潇洒之姿,逼檀栾之 秀”画悬崖垂竹,主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潇湘竹石图(局部) 苏轼 北宋
泼墨仙人图,画面透 露出傲骨的仙气神似 以外,人物结构反而 是其次的,寥寥几笔 就把仙人的精气神表 现出来
倪瓒《六君子图》以树喻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 高风的崇尚。这正是宋元以来 文人绘画借物寓志的一大特色 一方面,文人将诗情画意融入 画中,使绘画不再是现实的简 单再现,而是寄托了人们希望 的理想世界。
陈淳,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号白阳山人。
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 藤"。青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 立门户。陈淳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 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 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 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
徐渭 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 "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 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 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 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 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 扬州八怪、齐白石等)影响极大;他 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认为" 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 四"。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墨竹图》是北宋画家文同创作此图以倒垂竹枝为主体,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竿、节、枝、叶均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生趣蓬勃。

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由此可见文同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宣泄情感和抒发胸怀。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卷有题诗一首:"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作者借兰花的自叙,表达自己超凡脱俗、清高自傲的襟怀。

《雪溪图》可以看出他所推崇的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画面富有诗情画意,清晰淡雅,自然超脱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

王维:我国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诗句中描绘了很多优美的画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王维那些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诗;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评王维的诗画王维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一种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因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鼻祖,这也表明文人画在唐代就已经基本形成了。

二、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境界与魅力。

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的作用:1、是用诗文补充说明画意。

2、通过题诗、印增加构图的均衡感。

元代,王冕《墨梅图》这件作品中,有诗文,书法,印章,和绘画,一同构成,画面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补充说明画面意境,同时使画面更加均衡。

)(明代)徐渭《墨葡萄图》画面中墨色层次分明,浓、淡、干、湿、焦应有尽有,整个画面疏密有致,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疏可跑马之感。

画面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正好放映徐渭的生活状态。

(1958年)潘天寿《露气》亦是如此。

作品中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使得画面意境更胜。

高一【美术(现代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

高一【美术(现代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

高一【美术(现代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1. 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高一学生了解和欣赏文人画的抒情与写意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将深入探索文人画的历史背景、艺术表现手法和意义。

2. 教学目标- 了解文人画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掌握文人画的抒情与写意特点;- 能够运用文人画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 文人画的概念与特点;- 文人画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文人画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欣赏;- 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与意义。

3.2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模块化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文人画的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

- 走进画廊: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文人画的经典作品,并进行艺术品鉴与讨论。

-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创造,运用文人画的表现手法进行作品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 小组分享:组织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4. 教学评价- 参观活动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观态度和作品鉴赏能力来评价学生对文人画的理解和欣赏。

-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其应用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以及艺术创造能力。

5. 教学资源- 教材:美术教材中关于文人画的相关章节及素材。

- 画廊/美术馆:组织学生参观文人画相关的展览。

6.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对文人画的了解和欣赏,可以组织相关的文人画创作比赛或文人画展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和交流。

7. 教学反思和调整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上为高一【美术(现代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概述。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中国古代文人画
抒情与写意
contents
目 录
01. 什么是文人画 02. 历史上的文人画家 03. 文人态度
什么是文人画
你觉得谁像文人?
从外在、内在来看,文人都具有明显的特征, 由此产生的文人画同样区别于院体画或工匠画。
文人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
历史上的文人画家------王维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黄庭坚
《偃松图》
历史上的文人画家------赵孟頫 “书画同源”
赵孟頫为好友周密所画。周氏原籍山东,却生长在赵孟頫的 家乡吴兴,从未到过山东。赵孟頫既为周密述说济南风光之 美,也作此图相赠。
《鹊华秋色图》
“华不注山”
“鹊山“
《秀石疏林图》
“飞白”画石
“籀篆”画木
“八法”写竹
历史上的文人画家------ 董其昌 “寄乐于画”
宋代绘画的大发展直接促成了明清时期绘画理论 的丰富,明代董其昌就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如“师古人不如师天地”,“南北宗论”,并且首先提 出了“文人画”这一说法。
董其昌 山水册页
历史上的文人画家
------郑燮
“少少许,胜人多多许”
“水墨最为上”
《霁雪图》
“水墨最为上”----一开始就提出了素雅、含蓄的审美态度。
历史上的文人画家------苏轼
宋代推崇以文治国,文人的社会地位很高。
“得之于象外”
《古木怪石图》
《潇湘竹石图》
乾隆在《偃松图》左上角题诗道:“东坡先生倔 强人,画禅笔阵皆相似。秃毫特写老松枝,老松 枝偃性不死,譬如壮士头可断,古心劲节焉肯毁。 磕敲应作青铜声,虚堂飒飒寒涛起。
梅兰竹菊可以说是文人审美的集中体现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37张PPT)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37张PPT)

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南 宋 梁 楷 《 李 白 行 吟 图 》
荷 兰
17

纪 中国画不满足于“形
维 米 尔
似”,而要求“写神” 和追求 意趣的表达。
“得貌遗神”或“得形
《 倒 牛
忘意”都是文 人画所 忌讳的现象。





历代文人画家作品欣赏
《枯木怪石图》北宋 苏轼 《龙宿郊民图》五代 董源

《 渔 父 图 》
宋 苏轼 《枯木怪石图》
以 形 写 神
《潇湘竹石图》为北宋苏潇轼创湘作竹的石绢图本(水局墨部画),纸现藏本于水中墨国美苏术轼馆。北宋 中国美术馆
苏轼绘画喜作枯木竹石,所作之物象,多形象简练却寓意丰富。苏轼作画用笔颇具书法意味,为后世文人画“书 写化”用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枯木之外,苏轼十分喜爱竹子,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苏轼画竹初 师文同之法,但苏轼所作之竹“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是典型的文人画创作风格。
文人常以书画遣兴抒怀,文人画逐渐兴盛。其后逐渐发展,诗、 书、画、印 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
文 人 画 的 主
二要 特 征 是 什 么
名画鉴赏:文人写意画的巅峰之作 说一说:画面构图有何特征 想一想:这幅作品在表达什么
明· 徐渭 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116.4*64.3cm 故宫博物院
双 桧 平 远 图 》
元元
吴吴 镇镇
《富春山居图》(局部)元 黄公望
《 杏 花 茅 屋 图 》 明
《 看 泉 听 风 图 》 明
唐 寅
唐 寅
《三虾图》 齐白石
《泼墨仙人图》梁楷
《墨竹图》文同
元代 王冕 《墨梅图》

高一【美术(人美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

高一【美术(人美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

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三)思考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不仅有很好的学识修养,诗词文章俱佳,而且热衷绘画。

那么文人参与绘画,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又给中国绘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艺术趣味呢?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花鸟,吟诗作赋,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吧!图1图2 【环节解读】教师以“品画—激趣”“咏诗—体会”“思考—入题”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文人画的诗、书、画的情境。

二、设置问题,了解文人画有关知识教师:文人画一般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

关于文人画有关知识,你知道多少?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美术鉴赏》第51页,学习课本中关于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一段内容,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这里有4道关于文人画知识的选择题,我们来试试看。

(一)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是谁?1.王维2.赵孟頫3.苏轼4.倪瓒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也表明文人画在唐代就已基本形成。

赏析王维《雪溪图》(图3)和清代画家禹之鼎根据王维诗意作品《幽篁坐啸图》(图4),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耐人寻味的意境。

图3 图4(二)“诗画本一律”概念是谁提出的?1.王维2.赵孟頫3.苏轼4.倪瓒苏轼也是一位文人大家,他流传下来的画作并不多,这幅《潇湘竹石图》局部(图5),作品长卷式构图,画面上远山隐约,江面浩渺,近处坡岸和竹丛逸笔草草的书写意趣,表达了作者不求形似的绘画理念。

他提出了“诗画本一律”的概念,使人文画趋向成熟。

这表明文人画在宋代就已趋向成熟。

图5(三)“书画同源”是谁提出的?1.王维2.赵孟頫3.苏轼4.倪瓒我国古代有许多书画家,都承认"书画同源"之说。

最早发现这个道理的是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赵孟頫。

人美版高中美术第二单元 主题二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第二单元 主题二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教案

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学习,学生对文人画的概念、艺术特征有所认识,理解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点。

识读不同表现语言的文人画作品,理解文人画表现的一般规律。

学生能够按要点分步骤的鉴赏文人画作品。

在欣赏画家作品过程中,体会水墨表现的效果,培养国画的兴趣既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基本思路教师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从文人画的常表现题材入手,具体讲解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轴》和清代朱耷的《荷石水禽图》重点了解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借助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文人画中包含的艺术特征及思想含义。

难点中国传统文化是文人画的根基,认识文人画的程式特征,了解艺术家以形写神的审美意趣。

教材分析课本开始选择俗世的《潇湘竹石图》和倪瓒的《六君子图》学习了解文人画的形式特征,分析文人画的风格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文人画是以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点为基础的诗书画印综合为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的画种。

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轴》潘天寿的《露气》分析传统文人画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艺术趣味上的独到之处。

学情分析学生经由初中时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美术欣赏的相关内容,但仍然需要鉴赏方法上的引导。

整体上高中生的知识面较宽,认知水平有所发展、理性思维、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的增强尤为明显。

板书设计程式与意蕴——文人画一、什么是文人画?二、文人画的主要特征?1、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2、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3、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4、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教学过程。

【教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中国文人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欣赏和评述文人画作品2.通过作品的鉴赏能够分析文人画情感的表达3.理解中国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理解文人画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

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理解抒情与写意是文人画的价值追求;“借景抒情,画为心声”是文人画的主要特点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文人画主要特征之一: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人对自然山水花草都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诗人用诗词抒发自己的意志,画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心境,而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不仅有很好的学识修养,而且热衷绘画。

那么他们参与绘画有什么价值追求呢?今天我们走进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以鉴赏八大山人作品为例,和同学们一起探索中国文人画的价值追求。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结合教师独白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进一步探究文人画作品)(二)讲授展示《芙蓉锦鸡图》、《出水芙蓉图》、《莲池水禽图》中国历代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国画作品。

例如《芙蓉锦鸡图》、《出水芙蓉图》、《莲池水禽图》简单介绍它们有着写实细腻、设色柔和华丽的共同点,做好引导性思考。

展示八大山人作品《荷石水禽图》,重点观察画面内容,分析该画在形式和笔法上与工笔画的区别。

(以提问形式与学生互动)我们可以看到整幅画描绘的是荷塘边的景色,画中的荷叶数张,从不同的角度向画面中伸出,形态各异,错落有致,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苞,从花叶丛中钻出来,显出盎然的生机,一支荷叶向右就快要倾倒下来,动感十足。

我们将它与现实生活中的荷叶作对比,可以发现八大山人描绘的荷叶并不真实,可以看出笔法上雄健酣畅,墨色浓淡相容,生动且富有变化,形成一种光怪陆离、出人意表的艺术效果。

画面的下方,横卧着一块顽石,两只水鸭站在顽石上,一前一后,相向而立。

它们在神态和姿态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展示生活照片)与我们生活中的鸭一样吗?姿态:一只鸭脖子扭曲、一只脖子紧缩。

【教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讲课稿-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讲课稿-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老师带来一件宝贝,这件宝贝是老师前几天在网上淘来的,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同学们来猜一猜这幅作品他是谁画的呀?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美术作品呢?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好,我听到同学们的很多答案,说这是古代书画作品,因为它有题字又有绘画,那我们又可以具体叫它什么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这叫文人画,为什么要叫文人画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人画作品究竟是什么?它又有哪些艺术特征和审美情趣呢?(板书: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二、新授活动1:什么是文人画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这是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的一段话,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文人画他更注重的是文人的感想。

接下来我们来鉴赏一下倪瓒的作品《六君子图》。

“元四家”之一,字元镇,号云林,常州无锡梅衹陀村人。

出身江南富豪,家境十分富裕。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我们分享一下它的艺术特征及带给你的感受如何呢?(板书:什么是文人画)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总结:《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疏密掩映,姿势挺拔。

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

全图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用笔简洁疏放。

活动2: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苏轼明确提出“画以适吾意”的艺术观点,主张绘画最重要的价值是抒发胸臆、表达情感。

请同学们结合画家潘天寿的《露气》和徐渭的《墨葡萄图》进行分析,这两幅图对植物的描绘有何特点?分别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积极与同学交流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两幅水墨文人画作品,笔法飘逸,墨色浓淡相宜,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中国文人画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水晕墨痕相互交融,层次变化丰富而生动。
作品不拘泥于描摹葡萄之自然形态,而是略得其意,笔法简率
自由,有“逸笔草草”之妙。
但相对于清俊简逸的元代文人画而言,此图有一股野拙奇崛之
气,流露出强悍的生命力,令人观后为之一振。
画面上以行草书题写七绝诗一首:“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
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抒发了作者郁郁不
水墨 31.9cm×50.9cm王冕 元
故宫博物院
14
3: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15
4: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48.7cm×27.7cm
梁楷 南宋 台
北故宫博物院
16
禅画的发展和文人画的发展是相伴随的,文人画一度成为主流,禅画却还处于暗流但仍绵绵不断。到了南宋中
后期,画风以“形似”为尚,受到禅宗主张抛开外在形式、直指本性思想的影响,便有画家相继作出各种突破画院
二条道路上发展出写意花鸟。
明末的徐渭将第二条道路推向了一个高峰,他的大写意花鸟,承前启后,对后世花鸟画
10
【不平则鸣的笔墨挥洒】
画家以饱蘸水墨的笔纵情挥洒,写出葡萄藤条低垂纷披,以及
果实晶莹透亮的貌。
画家利用生宣纸的泅化渗漫性能,充分发挥水墨画之表现力,
综合运用泼墨、破墨、积墨之法,以迅疾之走笔,随意勾画点染,
整个画面几乎没有对人物作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浑重而清秀、粗阔而
含蓄的大片泼墨使得画中人物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真切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
态和性格特征。
梁楷所画的这幅《泼墨仙人图》中的“仙人”正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凭着他那股子“疯”劲,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使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赵孟頫以书法入画,最后逐渐发展
为诗、书、画、印始成一体。
课后作业
文人画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请同学们课后,补充完成学案填空部分 并认真思考,文人画中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
谢谢
聆听
04 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
文人常以书画遣兴抒怀,文人 画逐渐兴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人画常以书画遣兴抒怀,文人画逐渐兴盛。其后


逐渐发展,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


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


第二章
PART 2 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文人画的特征
结合既有的美术知识,体会文人画的 特征。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在题材内容、 艺术语言、艺术意趣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印 画
弘仁、朱耷、金农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笔墨?这些笔墨的 塑造是为了营造什么样的情景或是你能联想 到什么?
• 特征三: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荷塘忆旧图》 金农
《荷石水禽图》 朱耷
《枯槎短荻图》 弘仁

梁楷、齐白石












泼 墨




《 三 虾 图 》







课堂总结
01
徐渭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 人、青藤道士、明代中期文学家、 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曾 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 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 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 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 得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 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学科美术授课年级高一
言志”。

我们把这一类用于抒情的国画作品属于历史上的“文人画”。

从而进入课题:文人画。

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联系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情境创设进行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力。

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通过导入教学环节、创设学习情境、蓄积学习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进入文人画的主题情境。

达成相关目标。

环节二:小组探究,探究新知
任务一:文人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教师活动21
观看视频:名家采访话谈文人画的。

为学生引导研究方向。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分析出的对作品进行鉴赏,分别找三个小组的分享给全班同学。

倪瓒《六君子图》(图片1)学生活动21
欣赏视频素材,结合教材和搜集整理的素材,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进一步整合知识。

(1)通过任务一:查阅资料,了解三位以上文人画家的生平及其作品。

初步完成学习目标。

小组1阐述研究结论:
(1) 作者: 《六君子图》是元代后期画家倪瓒所画的一幅墨笔画。

(2) 画面内容: 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 描绘了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

(3) 艺术特色:
①此图以平远的章法、简练的笔墨, 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

②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 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 又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③以树喻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

(4)意义: 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

与黄公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小结,讲解文人画概念及发展历程的核心阶段与重要知识人物的贡献。

(最早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的王维、郑虔等人。

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了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两宋时期,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

其中,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使文人画成熟。

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

其后逐渐发展,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

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小组2阐述研究结论:
《潇湘竹石图》(图片2)为北宋苏轼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潇湘竹石图》采用长卷式构图,以湖南零陵以西的潇湘二水合流处为背景,画面上景物不多,只土坡一片、石头两块、疏竹几丛;“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会,遥接洞庭,景色苍茫”,画卷之末,题有“轼为莘老作”字样。

《潇湘竹石图》上有元明26家计3000多字的题跋,这些题跋有的叙事,有的赏析,有的仅是发表赞叹之情。

苏轼绘画喜作枯木竹石,所作之物象,多形象简练却寓意丰富。

苏轼作画用笔颇具书法意味,为后世文人画“书写化”用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枯木之外,苏轼十分喜爱竹子,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

苏轼画竹初师文同之法,但苏轼所作之竹“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是典型的文人画创作风格。

竹与石在中国绘画题材中备受青睐,久盛不衰。

苏轼也偏爱“竹石”题材,《潇湘竹石图》正是其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组3阐述研究结论:
《鹊华秋色图》(图片3)
元代画家赵孟頫,元贞元年(1295),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

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
2美术.美术鉴赏/黄宗贤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7,第50页
明朝中后期,董其昌在苏轼的“士人画”基础上提出“文人画”的理论)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

作者虽然受召于元朝,却终其一生都对隐而不仕的南宋遗臣表达出相当程度的理解和尊重。

从这个意义上说,《鹊华秋色图》也是在向那些对南宋一朝忠心耿耿而隐居不仕的士人传达作者自己的真实意图。

在《鹊华秋色图》中,作者以深湛的笔墨功力诠释了即达放逸的山水意境,不仅丰富了文人山水画的表现手段和内涵,更初步确立了元代山水画坛清远自然的整体风格和蕴藉典雅的审美格调,为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任务二: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通过任务二完成学习目标:结合既有的美术知识,体会文人画的特征。

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艺术意趣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教师活动22
(1)教师出示
徐渭的《墨葡萄》(图
片4)、潘天寿的《露
气》,结合图片讲解。

师生一起探究文人
画的特征。

通过对徐
渭生平的解读,和画
作上提诗“半生落魄
已成翁,独立书斋啸
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
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解读,我们了解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性。

从而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人画往往借用比兴的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

中国文人画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

个人情感、心绪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画为心声”体现了文人画的价值追求。

学生活动22
鉴赏分析《墨葡萄》师生一起探究文人画的特征。

品鉴题诗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托物言志情怀。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画上题诗反映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性。

徐渭的画风对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跟随老师鉴赏潘天寿的《露气》(图片5)进一步体会抒情写意的艺术境界。

引导学生得出文人画的艺术特征之一: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4美术.美术鉴赏/黄宗贤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7,第52页
通过对以下三位文人画家的人生经历与其艺术特色的形成展开讨论,并简要评价其艺术特色。

注明:文中图片引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