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学科美术授课年级高一
言志”。我们把这一类用于抒情的国画作品属于历史上的“文人画”。从而进入课题:文人画。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联系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情境创设进行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力。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通过导入教学环节、创设学习情境、蓄积学习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进入文人画的主题情境。达成相关目标。
环节二:小组探究,探究新知
任务一:文人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教师活动21
观看视频:名家采访话谈文人画的。为学生引导研究方向。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分析出的对作品进行鉴赏,分别找三个小组的分享给全班同学。
倪瓒《六君子图》(图片1)学生活动21
欣赏视频素材,结合教材和搜集整理的素材,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进一步整合知识。
(1)通过任务一:查阅资料,了解三位以上文人画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初步完成学习目标。
小组1阐述研究结论:
(1) 作者: 《六君子图》是元代后期画家倪瓒所画的一幅墨笔画。
(2) 画面内容: 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 描绘了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
(3) 艺术特色:
①此图以平远的章法、简练的笔墨, 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
②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 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 又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③以树喻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
(4)意义: 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黄公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小结,讲解文人画概念及发展历程的核心阶段与重要知识人物的贡献。
(最早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的王维、郑虔等人。
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了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两宋时期,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其中,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使文人画成熟。
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其后逐渐发展,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小组2阐述研究结论:
《潇湘竹石图》(图片2)为北宋苏轼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潇湘竹石图》采用长卷式构图,以湖南零陵以西的潇湘二水合流处为背景,画面上景物不多,只土坡一片、石头两块、疏竹几丛;“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会,遥接洞庭,景色苍茫”,画卷之末,题有“轼为莘老作”字样。《潇湘竹石图》上有元明26家计3000多字的题跋,这些题跋有的叙事,有的赏析,有的仅是发表赞叹之情。
苏轼绘画喜作枯木竹石,所作之物象,多形象简练却寓意丰富。苏轼作画用笔颇具书法意味,为后世文人画“书写化”用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枯木之外,苏轼十分喜爱竹子,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苏轼画竹初师文同之法,但苏轼所作之竹“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是典型的文人画创作风格。
竹与石在中国绘画题材中备受青睐,久盛不衰。苏轼也偏爱“竹石”题材,《潇湘竹石图》正是其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组3阐述研究结论:
《鹊华秋色图》(图片3)
元代画家赵孟頫,元贞元年(1295),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
2美术.美术鉴赏/黄宗贤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7,第50页
明朝中后期,董其昌在苏轼的“士人画”基础上提出“文人画”的理论)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
作者虽然受召于元朝,却终其一生都对隐而不仕的南宋遗臣表达出相当程度的理解和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鹊华秋色图》也是在向那些对南宋一朝忠心耿耿而隐居不仕的士人传达作者自己的真实意图。
在《鹊华秋色图》中,作者以深湛的笔墨功力诠释了即达放逸的山水意境,不仅丰富了文人山水画的表现手段和内涵,更初步确立了元代山水画坛清远自然的整体风格和蕴藉典雅的审美格调,为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任务二: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通过任务二完成学习目标:结合既有的美术知识,体会文人画的特征。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艺术意趣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教师活动22
(1)教师出示
徐渭的《墨葡萄》(图
片4)、潘天寿的《露
气》,结合图片讲解。
师生一起探究文人
画的特征。通过对徐
渭生平的解读,和画
作上提诗“半生落魄
已成翁,独立书斋啸
晚风。笔底明珠无处
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解读,我们了解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性。从而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人画往往借用比兴的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中国文人画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个人情感、心绪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画为心声”体现了文人画的价值追求。学生活动22
鉴赏分析《墨葡萄》师生一起探究文人画的特征。品鉴题诗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托物言志情怀。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画上题诗反映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性。徐渭的画风对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跟随老师鉴赏潘天寿的《露气》(图片5)进一步体会抒情写意的艺术境界。
引导学生得出文人画的艺术特征之一: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4美术.美术鉴赏/黄宗贤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7,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