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密度b级标准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943fc98453610661fd9f41d.png)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
水平标准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https://img.taocdn.com/s3/m/3a129940a8114431b90dd87d.png)
4.3.2 控制水平(外环境)
4.3.2.1 A 级控制水平(d≤1) 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1。 4.3.2.2 B 级控制水平(1<d≤3) 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3。 4.3.2.3 C级控制水平(3<d≤5) 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
城镇分类(在城镇范围内,选择不同方位的区域,
随机取样 )
人口200万以上; 人口100万~200万; 人口50万~100万; 人口10-50万以下; 人口10万以下。 *单位类型全包括,单位数量递减。
房间数和外环境延长米不变(10间/单 位;100m/单位)。
单位类型(室内)
餐饮店; 商场、超市; 机关、企业单位; 饭店宾馆‘ 农贸市场; 学校; 医院; 建筑拆迁工地; 居(家)委会; 机场或车站。
15m2折算1间; 不足15m2也算1间。 阳性房间:只要有1处鼠迹的房间就算阳性房
间。
鼠迹的检查
1. 活鼠、鼠尸、洞穴 2. 鼠道 3. 鼠脚印。前足4趾,后足5趾。 4. 鼠粪 新鲜、陈旧。褐家鼠、小家鼠尖,
黄胸鼠钝 5. 鼠咬痕
鼠粪
鼠粪
鼠咬痕(木门) 食物褐家鼠半个半个吃,小家鼠转边(圈)吃。
重点检查部位
查看室内阴暗地方: 靠墙的家具下面,厨房角落、冰箱或冰柜 的压缩机内、室外安装在较低地方的空 调机机壳内,长期堆放食品、粮食及下 水管道、暗室是否有鼠粪、鼠咬痕、鼠 脚印以及是否新鲜。
大型商场(或写字楼、宾馆)
重点检查楼房地下层的供暖、供电机房和 管道层及车库的角落与及休息室、宿舍、 水房是否有鼠粪、鼠咬痕、鼠脚印以及 是否新鲜。如有并且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即可判断当地 有鼠。
农贸市场
重点检查下水道、垃圾堆放处,水产品 存放处、杂物间,建筑物周边,出现 残破的墙角是否有鼠粪、鼠咬痕、鼠 脚印以及是否新鲜。
鼠密度b级标准
![鼠密度b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0c4bd1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1.png)
鼠密度b级标准鼠密度是指一定区域内老鼠的数量,通常用每平方米或每公顷的老鼠数量来衡量。
鼠密度的评价标准分为A级、B级、C级三个等级。
而本文将重点介绍鼠密度的B级标准及相关参考内容。
B级标准是指在一个区域内,鼠密度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阈值,但尚未达到严重的程度。
根据专业标准,B级鼠密度的区域应满足以下条件:1. 通风条件:鼠密度高的区域通风要求较好,以减少鼠类在此地方滋生的可能。
2. 清洁度:B级鼠密度标准要求区域保持一定的清洁度,包括减少杂物和垃圾的堆积。
清洁的环境可以阻止鼠类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3. 整洁度:B级鼠密度标准要求区域整洁,中空结构、电线等暴露部分没有被鼠类破坏。
4. 防护设施:B级鼠密度标准要求区域内存在一定的防护设施,如防鼠网、捕鼠器等,以防止老鼠进入。
5. 防治措施:B级鼠密度标准要求需要进行适当的鼠害防治措施,如定期巡查清扫、设置鼠夹和使用环保鼠药等。
参考内容:1. 鼠密度监测方法:可采用鼠害密度调查方法,通过设置定点和定期进行鼠类的调查和统计。
通过捕捉或使用鼠类识别工具,记录捕捉数量和种类,并将其与标准进行比对,以确定鼠密度的级别。
2. 鼠害预防与控制:对于B级鼠密度的区域,可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鼠害预防和控制。
比如,封堵鼠洞、清除垃圾、保持室内清洁、消除食物和水源等措施,以减少鼠类的滋生和扩散。
3. 定期巡查和清扫:B级鼠密度的区域需要定期进行巡查和清扫,以确保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此外,还可以针对潜在的问题区域,加强防护设施的安装和维护。
4. 组织员工培训:对于在B级鼠密度区域工作的人员,应进行鼠害防治的培训,包括鼠类的生态习性、防护设施的使用和检查方法等。
只有全员共同参与,才能有效控制鼠密度的上升。
5. 监测和记录:为了及时了解鼠密度的变化和控制效果,建议建立鼠密度的监测和记录系统。
通过建立档案,可以对鼠密度的趋势和变化进行掌握,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结起来,B级鼠密度的标准要求区域在通风条件、清洁度、整洁度、防护设施、防治措施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
鼠密度b级标准
![鼠密度b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0ded3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5.png)
鼠密度b级标准鼠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鼠类数量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或某一环境中鼠类数量丰富程度的重要指标。
鼠密度的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鼠类群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以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目前,关于鼠密度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A级和B级两类,下面将详细介绍鼠密度B级标准。
鼠密度B级标准是根据实际调查研究结果,结合鼠类种类、数量以及地区环境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在鼠密度B级标准中,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调查方法:鼠密度的评价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进行,包括采用捕捉、饲饵或其他鼠类调查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调查方法的要求也需要符合相关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2. 调查时长:评价鼠密度时,需要充分考虑调查的时长,通常要求至少连续调查一年,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因为鼠类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的分布与数量可能有所差异,连续调查可以减少这种差异的影响。
3. 数据分析:鼠密度的评价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
通常采用统计学方法,如密度指数(Density Index)等,对鼠类数量进行估计。
同时,还需结合实地观察数据,对鼠类群落结构、活动范围和食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全面评价鼠密度。
4. 研究区域:鼠密度B级标准还会根据评价的研究区域进行相应的考虑和调整。
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鼠类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因此评价标准也会有所调整,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和科学。
5. 人类活动影响:评价鼠密度时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鼠类数量的影响。
人类活动,如农作物的种植、堆积物的储存以及卫生条件等,都会对鼠类的生存环境和数量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在评价鼠密度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鼠密度B级标准的制定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而具体的评价标准又会因地区、环境以及调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鼠密度监测方法
![鼠密度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4e4db5f8c75fbfc77db2a8.png)
.鼠密度监测方法灭鼠(一) 国家标准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20厘米滑石粉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鼠迹不超过5处。
(二)计算方法1.粉板阳性率(密度)例:在某大型单位50个房间内(15平方米放2块)布放100块粉板,一夜后发现阳性粉板4块。
该单位粉板阳性率(鼠密度)为4/100×100%=4%2.鼠迹房间阳性率例:在某单位抽查50间房,一间发现鼠粪一处,另一间发现鼠咬痕一处。
鼠迹房间阳性率为2/50×100%=4%3.灭鼠效果(灭效)计算鼠密度监测室内采用粉迹法,室外采用食饵丢失法或鼠夹法。
例1:灭鼠前在某街道室内布粉板200块,一夜后发现阳性粉板16块,当采取一系列灭鼠措施后15天,又在该街道室内原位置上布粉板200块,一夜后发现阳性粉板2块,请计算该街道行业单位灭效是多少?灭效=灭前鼠密度-灭后鼠密度/灭前鼠密度×100%灭前鼠密度为16/200×100%=8%灭后密度为2/200×100%=1%灭效=(8-1)/8×100%=87.50%例2:某街道灭鼠前室外投放花生米做鼠密度监测,室外共投放200堆,每堆10粒,一夜后盗食25堆,80粒。
灭鼠半个月后做鼠密度监测,在灭前原位置上投放花生米200堆,每堆10粒,一夜后盗食2堆,8粒花生米,请计算该街道外环境灭鼠的灭效是多少?灭前室外鼠密度=25/200×100%=12.5%灭后室外鼠密度=2/200×100%=1%灭效=灭前鼠密度-灭后鼠密度/灭前鼠密度×100%=(12.5-1)/12.5×100%=92%(三) 防鼠设施1.重点场所食品库和食品原料库的货物垫高30厘米,离墙10厘米;有合格的防鼠门板(高80厘米、下端30厘米钉铁皮,门与板之间缝隙小于0.6厘米)。
我国实验动物等级划分
![我国实验动物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e6e1a73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8.png)
我国实验动物等级划分
我国实验动物等级划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实验动物管理的通知》(国务院令第245号)进行规定,将实验动物分为四个等级,包括:
1. A级:这是最高等级,适用于无论是临床药理、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还是基础性免疫学研究等方面的实验。
通常情况下,挑选A级实验动物要求为同名、同品系,性别服从随机分组或对照设计。
这些实验动物在其生长、免疫功能、应激反应、人工饲养或人工环境条件方面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2. B级:此等级适用于微生物学研究、繁殖生物学或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实验。
与A级实验动物不同,B级实验动物根据不同情况可能可以有一定的波动,例如:品系或机构来源的不同。
但在实施试验之前应遵循明确的方法来进行随机分组。
3. C级:C级实验动物适用于繁殖生物学、营养学、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与A、B级实验动物相比,C级实验动物在性别、品系、遗传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更大的差异。
4. D级:这是最低等级,适用于环境污染、农业资源的利用、环境管理等实验研究。
这些动物品系、种群来源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变异和差异。
这些等级的划分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合理选择和使用实验动物,并确保其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daa0b560740be1e650e9afa.png)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
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760c83a5e9856a561260e8.png)
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为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监测意义(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二、监测范围根据甲方要求填写三、常规监测频次1.成蚊密度:每月监测2次,两次监测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天;2.蚊幼密度:每月监测1次;3.苍蝇密度:每月监测1次;4.蟑螂密度:每月监测1次;5.鼠类密度:每月监测1次;以上监测项目以月为统计单位,并在每月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将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上报甲方。
四、监测方法1、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光诱法。
每个监测点布放诱蚊灯2盏,监测时间从当地日落20分钟后开始,诱集6小时以上,第二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将诱蚊灯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一《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内。
成蚊密度计算:成蚊密度(只/晚)=捕获蚊虫数/灯数2、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
每个监测点各布放100个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4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将诱蚊诱卵器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二《诱蚊诱卵器监测记录表》内。
诱蚊诱卵指数计算:诱蚊诱卵指数=阳性诱蚊诱卵器总数/回收诱蚊诱卵器总数×100%3、成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
每个监测点布放5个诱蝇笼,在居民区和公园采用红糖食醋做诱饵、在餐饮和城中村采用隔夜鱼肠做诱饵,每次放置6个小时,上午9-10时布放,下午3-4时收回,收笼后,用药杀死捕获蝇类,同时对捕获蝇类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将诱蝇笼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三《蝇类监测记录表》内。
成蝇密度计算:成蝇密度(只/笼)=诱蝇总数/诱蝇笼总数4、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
标准--全国爱卫会关于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20090414发布
![标准--全国爱卫会关于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20090414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d62e499a80eb6294dd886c80.png)
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全国爱卫办发布时间:2009-04-14一、鼠密度监测(一)、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1、外环境建筑工地(折迁工地)10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00米延长线,河湖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2、室内: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和上报时间: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各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4次。
(三)、监测方法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 m。
"2、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单位为"粘捕鼠数/张"。
每个餐馆布放5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50张粘鼠板。
二、蟑螂密度监测(一)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监测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医院1个、单位食堂1个、居民2户、食品制售或商场(店)1个。
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每年2月、4月-10月、12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9次。
(三)监测方法采用粘蟑纸法。
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蟑螂数。
密度单位为"粘捕只数/张"。
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5张粘蟑纸,每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10张粘蟑纸,每次监测共在6类场所布放60张粘蟑纸。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5c4487c6c85ec3a86c2c562.png)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
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
全国四害密度监测方案(简化)
![全国四害密度监测方案(简化)](https://img.taocdn.com/s3/m/da141b8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e.png)
全国四害密度监测方案(简化)(一)鼠密度监测1. 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200有效夹夜。
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各市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
2. 监测时间:每月中旬进行调查,以月作统计单位。
3. 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
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见附件1),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
室外每5m布夹1只。
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4. 统计与计算鼠密度(捕获率)= 捕鼠总数(只)/ 有效夹数(只)×100 %有效夹数= 布夹总数-无效夹数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
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和头体长(见表1),汇总表见表2。
(二)蚊密度监测1. 成蚊监测:定时、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人工小时法:①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
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城市中心2个居民区,城郊结合部3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调查4户,农村选择自然村2个,每个自然村调查农户4户,不相邻的牛棚和猪圈(或其它牲畜棚)各2处。
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共2户)。
进行室内成蚊密度监测。
②监测时间和方法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
日落1小时后,用电动吸蚊器(见附件3)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捕捉15分钟,分类计数。
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doc
![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doc](https://img.taocdn.com/s3/m/c4b76145f46527d3240ce089.png)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国标区域控制指标控制等级水平A级B级C级GB/T 27770-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城镇防鼠设施合格率≥97%≥95%≥93%室内鼠密度阳性率≤1%≤3%≤5%外环境鼠密度:路径指数(处/1000m)≤1处≤3处≤5处单防鼠设施:0/≤300/≤200/≤10制水平鼠类位不合格间数/房间数1/>301/>201/>10室内鼠密度:0/≤600/≤300/≤20阳性间数/房间数1/>601/>301/>20外环境鼠密度:活鼠和鼠洞、鼠尸等鼠迹000GB/T 27771-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城镇小型积水蚊虫密度:路径指数(处/1000m)≤0.1处≤0.5处≤0.8处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1%≤3%≤5%蚊幼(蛹)数/阳性勺≤3只≤5只≤8只外环境蚊虫密度:成蚊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0.5只≤1只≤1.5只单位各类和水容器阳性数000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000GB/T 27772-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城镇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场所成蝇000室内蝇类孳生地000室内成蝇密度:有蝇房间阳性率≤3%≤6%≤9%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间≤3只≤3只≤3只室外孳生地阳性率≤1%≤3%≤5%防蝇设施合格率≥98%≥95%≥90%单位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场所成蝇000室内成蝇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0/≤100/≤301/11-300/≤601/31-60≤3/31-601/61-100≤3/61-10≤6/61-100室内成蝇密度:只/间3只3只3只国标区域控制指标控制等级水平A级B级C级GB/T 27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城镇成若虫侵害率:≤1%≤3%≤5%平均每阳性间小蠊大蠊≤5只≤2只≤10只≤5只≤10只≤5只卵鞘查获率:≤1%≤2%≤3%平均每阳性间卵鞘数只≤2只≤4只≤8只蟑迹查获率:≤3%≤5%≤7%单位成若虫侵害率:0/≤60≤1/≤60≤2/≤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1/>60≤2/>60≤3/>60卵鞘查获率:0/≤60≤1/≤60≤2/≤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1/>60≤2/>60≤3/>60蟑迹查获率:0/≤60≤2/≤60≤3/≤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2/>60≤3/>60≤5/>60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国标监测方法操作步骤密度计算GB/T23798-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计步器室内鼠密度:检查房间内鼠迹,如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活鼠等。
鼠密度b级标准
![鼠密度b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48796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e.png)
鼠密度b级标准
鼠密度B级标准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而有所不同。
在农田中,B级标准主要根据作物类型和生长阶段制定。
例如,小麦、玉米等农田中,幼苗期的鼠密度在每亩地的20只以下为B级标准。
在城市环境中,B级标准通常根据
城市面积和人口密度制定。
例如,每平方公里鼠密度保持在100只以下,
并且每户住宅区的鼠密度保持在10只以下为B级标准。
此外,在某些特定场所,如单位或室内环境,防鼠设施和鼠密度控制水平也可能有B级标准。
例如,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或者房间数30间以下的单位防鼠设施完全合格,超过30间的单位不合格房间数不超过1
间等。
在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方面,B级标准可能是阳性房间数不超过1间,具体取决于房间的数量。
总的来说,B级标准在不同场合下的具体数值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核心都是将鼠类控制在较低的密度水平,以减少其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鼠害密度标准(一)
![鼠害密度标准(一)](https://img.taocdn.com/s3/m/c4aa2f5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7.png)
鼠害密度标准(一)
鼠害密度标准
引言
•鼠害是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鼠害密度标准是评估和管理鼠害的重要依据
什么是鼠害密度标准?
•鼠害密度标准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或环境中鼠类数量的规定•通常以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鼠类数量来衡量
鼠害密度标准的作用
•评估鼠害程度,帮助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中鼠害的管理
•为制定防治鼠害的措施和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鼠类种群的动态变化,预测鼠害爆发的可能性
鼠害密度标准的分类
•农业鼠害密度标准:以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程度为基础,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城市鼠害密度标准:以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基础,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鼠害密度标准的制定原则
•经济性原则:结合经济效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和标准
•可行性原则:基于现有技术和资源的可行性,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预防性原则:根据鼠类种群变化的预测,采取提前预防措施,控制鼠害发生
鼠害密度标准的评估方法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鼠类的繁殖和活动情况,对鼠害密度进行评估
•捕捉法:利用捕捉装置捕捉和计数鼠类,获得精确的数量数据•痕迹法:通过观察鼠类遗留下的尿液、粪便和咬痕等痕迹,推测鼠害密度
结论
•鼠害密度标准是评估和管理鼠害的重要工具
•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鼠害密度标准
•进一步研究与完善鼠害密度标准,提高防治鼠害的效果和效率注:文章内容仅为示范,实际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调整。
灭鼠知识简介汇总
![灭鼠知识简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338f7c984868762caaed586.png)
4.化学药物灭鼠: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以药物杀灭为主。 (1)灭鼠药物:本次灭鼠药物为溴敌隆谷物混合毒饵,特 殊场所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配制毒水、新鲜水果毒饵等。 (2)投药方法:①居民区、办公楼、商店、副食店、食堂 (饭馆)、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投药重点是二楼以下和地下 室,15平方米房间投放1~2堆毒饵,每堆约为20克,毒饵放 置毒饵盒内,投放到隐蔽场所,即沿墙基摆放;外环境沿墙 根每隔50米左右设毒饵站1个并投放毒饵30克。②下水道、窨 井可吊放毒饵或蜡块。③公园、绿地等见鼠洞投放鼠药,每 堆15~20克。④对以上投药场所相隔2~3天检查1次,吃多少 补多少,吃光加倍,共检查4次;对其他场所和环境参照上述 投饵方法。 (3)注意事项:鼠药应专人负责保管,专人负责发放,做 好领用管理工作;投毒饵期间做好宣传工作,教育小孩不要 误食,管好家畜及其它动物;投放毒饵要有明显标识。维生 素k1是抗凝血类灭鼠药物的特效解毒剂。抗凝血类灭鼠毒饵 误食后应及时口服维生素k1或肌肉、静脉注射,严重者及时 送医院救治。
3.断绝鼠粮:这是提高灭鼠效果的关键, 要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在灭鼠前,把粮 食、畜、禽饲料收藏保管好,饮食店、 食堂、餐厅等老鼠活动频繁的地方,应 把一切食品用有盖用具封闭存放,食堂 和饮食店等的泔水和垃圾容器做到及时 清理冲洗加盖,严禁乱扔乱倒剩余饭菜, 尤其在全面投放毒饵和器械灭鼠实施期 间。
专业资料三鼠类防制技术措施专业资料无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天然有机杀虫剂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卫生杀虫剂卫生杀虫剂吡霜天然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砷氟磷硫等只具有胃毒作用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其它灭鼠剂胃毒剂熏蒸剂绝育剂单剂量灭鼠剂急性灭鼠剂抗凝血灭鼠剂中草药灭鼠剂第一代第二代化学熏蒸剂烟剂除四害药物除四害药物专业资料防治方法环境治理防鼠设施物理灭鼠化学灭鼠专业资料环境治理作好环境卫生杜绝鼠类的食源水源和隐藏筑巢的条件
灭鼠前鼠密度和蚤指数检测结果
![灭鼠前鼠密度和蚤指数检测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612cb716650e52ea55189871.png)
灭鼠前、后鼠密度和蚤指数检测结果
灭鼠前
1、鼠密度检测:在疫点室内投放150个鼠笼,方法为每10㎡间房布1个,共2天,共投放鼠笼300个,捕到活鼠26只(黄胸鼠20只,褐家鼠6只);室外投放150个鼠夹,方法为沿墙脚或田埂每5米布1个,共2天,共投放鼠夹300个,捕到活鼠14只(黄胸鼠12只,褐家鼠2只)。
笼夹均为晚放晨收。
笼、夹的鼠密度分别为8.7%和4.7%。
2、蚤指数检测:在捕到的40只鼠中,有20只鼠带蚤,共发现蚤12匹,蚤指数为0.6。
3、地面游离蚤指数检测:在疫点室内放150张以上粘蚤纸,方法为每间房布5张,四脚及中心各1张,晚放晨收,共捕到鼠蚤32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21。
灭鼠后:方法同前。
1、室内投放鼠笼300个,捕到活鼠2只(为褐家鼠);室外共投放鼠夹300个,捕到活鼠1只(为黄胸鼠)。
笼的鼠密度为0,夹的鼠密度0.3%。
2、蚤指数检测:在捕到的2只鼠中,未发现鼠蚤,蚤指数为0。
3、地面游离蚤指数检测:在疫点室内放150张以上粘蚤纸,方法为每间房布5张,四脚及中心各1张,晚放晨收,共捕到鼠蚤5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3。
鼠类防制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鼠类防制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b74016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f.png)
鼠类防制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在实施鼠害预防与控制时应按照以下操作程序进行:鼠情调查、制定防制方案、实施灭鼠措施及防鼠设施、鼠尸处理、考核与评价。
1、鼠情调查(一)鼠患发生原因;(二)鼠种组成、优势鼠种、鼠的空间分布情况、鼠迹阳性率或鼠密度。
(三)鼠类室外迁移途径、包括建筑物与外界相通的大于0.6cm 的缝、孔、洞;(四)调查做到记录详细、全面。
2、制定防制方案(一)针对靶鼠的分布及密度、确定灭鼠方案及环境综合治理措施;(二)准备好所需的灭鼠器械及药物;(三)确定实施灭鼠的步骤、时间、人力安排及价格预算;(四)对参与灭鼠人员进行防制方法和要求的培训。
3、实施灭鼠措施及防鼠设施(一)灭鼠措施1.投放毒饵要强调到位率,即鼠繁殖活动的场所、鼠患阳性的场所、可疑场所和可能出现鼠活动的场所,不留空白点。
2.使用毒饵主要使用抗凝血剂,抗凝血剂包括第二代抗凝血剂:溴敌隆、大隆、杀它仗等,以及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杀鼠醚、敌鼠钠盐等;外环境可使用磷化锌,但必须专业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投放,加强管理、及时回收;禁止使用剧毒灭鼠剂。
3.室内灭鼠应将毒饵投放在鼠道、墙基、物体旁及角落。
一般15m2房间投放毒饵2堆,每堆3~5g。
室外灭鼠应将毒饵投放在垃圾房、垃圾堆、鼠洞附近、破损的下水道周边和建筑物周围;在绿化地带、河道两侧、农贸市场周围、城乡结合部中小饭店周围,每点投放毒饵10~20g。
投毒灭鼠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及时补充,如发现鼠洞及时投放毒饵,堵没鼠洞。
毒饵一律要容器存放或放于毒饵盒内或建室外毒饵站。
4.特殊行业采用自配毒饵,根据不同鼠种,采取相应方法。
若毒饵灭效差,可采用其它剂型,如毒水、毒粉以提高灭效。
5.投毒后要加强检查,每隔二日检查1次。
毒饵保持新鲜,及时更换,盗食后要及时补足。
每次都要做好记录。
抗凝血剂毒饵均需保持10天以上。
6.食品加工点、饮食店、厨房、变电站、高压电间不采用毒饵,而以粘鼠板及灭鼠器械等方法灭鼠。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https://img.taocdn.com/s3/m/2b47ca0e915f804d2b16c1a9.png)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 16882—1997^~`前言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至1995年底,已判定的自然疫源地分布于我国17省(区)234个县(市、旗)。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通过对鼠疫动物病的监测,掌握疫情动态,考核控制效果,为疫情预测预报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我国在鼠疫监测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现场实践经验,使其在有关章节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参加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李书宝、刘纪有、李铁华、李超、马永康。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媒介、病原体及血清学各项监测标准,监测的质量控制及其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喜马拉雅旱獭、灰旱獭、长尾旱獭、蒙古旱獭,达乌尔黄鼠、阿拉善黄鼠、长尾黄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大绒鼠及家鼠(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监测。
监测以县(市、旗)为单位。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78—1995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 15991—1995 鼠疫诊断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通过媒介蚤在宿主和其他动物间传播,不依赖于人类,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并能酿成人间鼠疫流行,这种现象称之鼠疫自然疫源性。
有自然疫源性的地方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3.2 动物鼠疫监测:在鼠疫疫源地内定期定量地监测动物鼠疫流行动态,观察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生态,研究动物鼠疫感染、传播、保存规律及地理分布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密度b级标准
鼠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鼠类数量的多少。
在农业生产、城市环境管理以及疾病控制等领域,鼠密度的评估和标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鼠密度的评估方法以及B级
标准的参考内容,以提供参考。
鼠密度的评估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评估主要依据观察和经验,根据场地的鼠类迹象和损害情况,对鼠密度进行判断。
而定量评估则需要根据样本调查和统计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计算鼠密度的具体数值。
B级标准是指鼠密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
具体的参考内容如下:
1. 农田鼠密度的B级标准:
根据农田作物的类型和生长阶段,鼠类对作物的威胁程度不同。
B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农田类型和作物阶段制定。
例如,小麦、玉米等农田中,幼苗期的鼠密度在每亩地的20只以下为B级
标准。
2. 城市环境鼠密度的B级标准:
城市环境中的鼠类主要是害鼠,对人类的健康和城市卫生环境造成威胁。
B级标准可以根据城市面积和人口密度制定。
例如,每平方公里鼠密度保持在100只以下,并且每户住宅区的鼠密度保持在10只以下为B级标准。
3. 疾病控制鼠密度的B级标准:
某些疾病的传播与鼠类密切相关,如鼠疫、莱姆病等。
B级标
准可以根据疾病的传播路径和鼠类宿主的传染性制定。
例如,在疫情高发地区,每2000平方米内鼠密度保持在5只以下为
B级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B级标准仅为参考内容,实际制定和应
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
在评估鼠密度时,还应考虑鼠类种类、季节变化以及防治方法等因素。
总结起来,鼠密度的评估和B级标准的制定对于农业、城市
环境管理以及疾病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以及综合实际情况制定B级标准,可为鼠类防治提
供科学依据,提高生产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