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三重境界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为人 师表 。 其修养方 法包括 自我解剖 法、
自重 自省 法 、 自警 自 法 、 励 自律 审 独 法 。
它不仅会使教师表现 出强烈 的道德责任
感 ,而 且 能 够 使 其 依 据 一 定 的职 业 道 德
累、 智能 转化 , 用心关 爱 , 让他们 重拾信
心 , 步成长成才。 逐 ( )坚持 学 而 不 厌 、 拓 创 新 的精 三 开
神
原则 和规范 自觉地选择 和决定 其行 为 , 成为 中等职业学校广大教师发 白内心 的 巨大精神动力 ,在教师的行为过程 中起 主导作用 。 实施这种转换 的途径 , 就是 开 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为 学 生 的 良师 益 友 ,成 为 学 生 健康 成 长 的 指 导 者 和 引路 人 。 师德 高 尚的老师不是 爱少数 学生 ,
生、 苦钻研 业务 、 于团结协作 、 刻 善 自觉
对中等职业学校教 师的职业 道德作出 了 明确 的规定 。 其规定操作性强 , 中等职 是 业学校教师 进行职业 道德修 养 的依 据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 括的
一
不好教师 。 但是 ,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存在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部分新 教师缺乏工 作动力等现象 ,培 养教 师忠于人民 的教
《 学记 》中说 :记问之学不足 以为 “ 师 , 也听语乎 。 就是说 : 必 ” 现学现教的知 识是没有融会贯通 的 ,自己的知识不 深
不 广 , 样 能 教 好 学 生 呢 ? 在 知 识 、 能 怎 技 更 新 周 期 不 断 缩 短 的今 天 ,教 师必 须 勤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三种境界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三种境界在高校教师这个职业中,职业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分为三种境界,分别是初级境界、中级境界和高级境界。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境界的特点和要求。
初级境界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起点,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处于初级境界的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他们需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要严守职业道德准则,不以权谋私,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
初级境界的教师应当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一种责任和使命来对待。
他们要认真备课、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中级境界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进阶阶段。
处于中级境界的教师不仅具备了初级境界的基本素养,还在教学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中级境界的教师会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他们还会关注教育研究,关注教育改革,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高级境界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很多教师追求的目标。
处于高级境界的教师不仅具备了初级和中级境界的要求,还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高级境界的教师还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会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可以分为初级境界、中级境界和高级境界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
初级境界是基础,中级境界是进阶,高级境界是目标。
教师应该不断追求进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教师人格修养的三种境界

教师人格修养的三种境界
教育话题
09-02 15:18
1.教师的职业境界——经师。
所谓“经师”,就是像传道士布道一样,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合格教师。
教师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人吹捧时不发烧,也就是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教师的专业境界——能师。
所谓“能师”,就是指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性的教师。
他们既重视经验的积累,为学生倾尽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能做一个有心人,表现出自觉的理论追求,对教学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他们对教育教学内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在教育教学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3.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
所谓“人师”,就是指德行、学问等可以为人表率的教师。
这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
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人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风格或体系,完全进入了教育的自由王国——达到不教之教,可以醉人而不知,可以育人而不觉。
人师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通古晓今,博采众长,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天衣无缝,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
这样的境界,是每个为师者都追求的,但欲达到,非经年积累不成,而一旦达成,享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则心中喜悦,万难形容。
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

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作为教师,师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素质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内在修养,更是一种外在表现。
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学生们的楷模和引领者。
接下来将从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展开探讨。
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首要境界。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
师德修养的高境界是能够不辞辛苦,甘于奉献,终身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正如经典所言,“教书育人,行善积德”。
二、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境界。
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为,做学生的榜样。
只有做到教学相长,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三、平等公正平等公正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境界。
教师应该做到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在评分、评奖、处分等方面要严格公正,不带任何个人情感色彩。
只有做到平等公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四、宽严相济宽严相济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高级境界。
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各种缺点和错误,理解他们的不成熟和过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同时在教育管理中,也要适时严明,对学生的违规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制止。
只有做到宽严相济,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终极境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善于实践,追求教育教学的卓越。
只有做到精益求精,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是每一名教师应该努力的目标。
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握好师德修养的境界,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论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三重境界

论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三重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职业素养重视的不断提高,中职德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职德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是其职业道德水平的表现,更是其工作能力、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三重境界,旨在提高中职德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进一步增强其工作能力,提高自身办事的水平和品质。
一、入门境界所谓入门境界,就是中职德育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这一阶段主要涉及到中职德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等基本方面。
首先,中职德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中职德育教师是教育工作者,他们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和规定,保护学生的安全和利益,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时刻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权益,维护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其次,中职德育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
中职德育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年轻而活泼的青少年,他们的思想比较模糊,对道德的理解和实践都有一定的困难。
中职德育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的本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品德得以提高,在实践中,道德得以升华。
最后,中职德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中职德育教师应该了解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政策,了解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并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背景和思想状况,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成长过程,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思想引导和帮助。
二、深入境界所谓深入境界,就是中职德育教师要在入门境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与提高教学水平。
这一阶段主要涉及到中职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科素养和课程素养等方面。
首先,中职德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
中职德育教师要了解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
此外,中职德育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授课技巧,拓展教学思路,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实效。
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

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师德的内涵: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因此,教师是青少年学生道德的楷模之一。
因此,师德高尚,学识渊博,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修养的内涵:指人的行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为人综合素质的表现。
一身浩然气,二袖清白风,三分傲霜骨,四时勤读写,五谷吃得香,六神常安定,七情有节制,八方广结缘,九有凌云志,十足和善心。
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爱心责任理想一、基础教育必须面对的5大中小学生问题1、留守儿童问题全国妇联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
甘肃、江苏和陕西三省某5县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7.7%。
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在调查中发现,一般农村学校,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比例达到7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85%。
一、是亲情缺乏,心理失衡。
调查显示,70%的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26%的留守儿童“偶尔想念父母”。
二、是习惯不良,学习较差。
调查中发现,36.7%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
三、是教育单一,安全难保。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落到了学校。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
四、是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
五、是留守儿童犯罪率逐渐上升。
资料显示,农村七成少年犯是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已占未成年犯罪的50%以上。
2、单亲儿童问题30年前,“宁拆七座庙,不毁一门亲”;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改变,为“围城”中的婚姻男女冲破重重樊篱打开了大门。
师德的三重境界

敬业、爱生、乐教---师德的三重境界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
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人们常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在想“重要的不是燃烧自己,而是能不能照亮别人”。
我认为做负责任的老师就要做聪明肯动脑的老师,做孩子们认可的老师。
这样,老师的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如何做孩子们心目中的“老大”,得到孩子们真心的认可呢?我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三重境界。
一、爱岗敬业----师德的第一重境界首先要让学生服气必须首先做到教学过硬。
经过多年的教学锤炼,我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我仍然没有止步。
在教学上努力学习和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擅长使用幽默的语言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随机应变的课堂掌控和维持课堂秩序的能力,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积极参加区里的教研工作,尽自己最大能力给新老师以帮助,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两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做区公开课一节,校公开课一节,指导青年教师做区公开课一节,教学设计获市区奖励。
其次,要做一名好教师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做一名好教师还应该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关爱每位学生。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职业道德修养的三个境界

职业道德修养的三个境界一、初级境界:自我约束职业道德修养的初级境界是自我约束。
作为一个职业人士,我们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要有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自己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够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不以个人利益为重,而是以公共利益为重。
同时,我们还要遵守工作纪律,不懈怠工作,不迟到早退,不偷懒敷衍,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
只有通过自我约束,我们才能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中级境界: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修养的中级境界是社会责任。
作为职业人士,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提供优质的服务,为顾客和社会创造价值。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回报社会。
在面对职业道德困境时,我们要勇于担当,坚守正义,不违背职业道德原则,不为了个人利益而背离社会责任。
只有承担起社会责任,我们才能够在职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高级境界:行业领导职业道德修养的高级境界是行业领导。
作为职业人士,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高尚的理想。
我们不仅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优秀的职业能力,还要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要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学习行业的前沿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创新,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推动行业的进步。
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和帮助后辈,传承行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我们才能够影响和引导更多的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职业道德修养的三个境界分别是自我约束、社会责任和行业领导。
通过自我约束,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我们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职业道德修养的三个境界是什么

职业道德修养的三个境界是什么引言:在现代社会,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职业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职业道德修养的三个境界是指在职场中,一个人从初级境界逐渐升华为中级境界,再到最高境界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境界的内涵和特点。
一、初级境界:自律与诚信在职业道德修养的初级境界中,个体主要关注个人的自律与诚信。
自律是指个体在职场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纪律和职业操守。
自律的人注重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遵守工作岗位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工作,不随意调整。
诚信则是指个体始终坚持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保持真实、正直和诚实的行为态度。
诚信的人守信用,言行一致,能够积极履行职责,遵守承诺,从而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初级境界的职业道德修养中,个体需要具备一些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如遵循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不进行欺骗、诽谤或其他不道德的行为。
在处理职场纠纷时,个体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此外,个体还需要始终保持学习和进步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实现更高层次的职业道德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级境界:责任与担当在职业道德修养的中级境界中,个体开始注重责任与担当,积极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
责任是指在工作中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负有的义务和责任心。
担当则是指个体在职场中主动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勇于接受挑战,迎接困难和压力。
具有中级境界的职业人士会在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不退缩不逃避。
他们愿意为团队和组织的目标奋斗,并且愿意承担起失败和挫折所带来的风险。
个体在中级境界的职业道德修养中,需要具备一些高级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团队并协调各方利益。
其次,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
最后,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逆境应对能力,能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稳定,克服困难并继续前进。
教师职业的三重境界 提升职业境界,,感受教师幸福

《教师职业的三重境界提升职业境界,,感受教师幸福》摘要: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处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把工作视为一种事业,幸福,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一种健康、快乐的状态,是一种主观感受,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做一个幸福的人民教师呢蔡元培先生认为,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可以把自己的职业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处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把工作视为一种事业。
也有人把职业分为这样四个境界:敬业、勤业、精业、乐业。
敬业、勤业是精业的基础,精业,是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准的体现,是敬业、勤业的结果,而乐业则是职业的最高境界,到了这一境界,职业就成了事业,工作就成了一种乐趣,或是许多乐趣的源泉。
教师的境界是什么?教师常常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称为“蜡烛”、“春蚕”、“园丁”…… 这些赞美之词,总是给教师的角色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有学者将教师的职业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规范和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良心,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
前两种境界是一种“他律”的取向,后两种境界是“自律”取向。
职业境界不同,职业态度不同,工作效果肯定不同,我们何不去尝试做一个能把自己的职业当着事业去经营,把工作当着享受的教师,做一个充满阳光和幸福感的教师?幸福,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一种健康、快乐的状态,是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既不是纯粹的精神体验,也不是单纯的肉体感官的满足,其本质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与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这个目标与理想的过程中得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当教师的过程中是苦的,结果是甜的。
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好教师的三重境界教师乃教育之本。
好的学校、好的教育,归根结底都源于有好的教师。
一名好教师,大抵应该有这样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乐教。
一个人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大致会有三种基本态度:一为憎然,一为漠然,一为欣然。
所谓憎然,就是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时时事事都不顺眼不顺心,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所谓漠然,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仅仅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已;所谓欣然,就是非常喜欢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乐而忘忧。
显然,第三种情形是一种最佳的生命状态。
做一名具有教育生命力的好教师,首先就应做一个乐教之人,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永葆教育的理想、信仰与情怀。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指出: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必须建立在对发展儿童世界事业的热爱的基础上,至于如何教学,那是次要的。
第二重境界,是懂教。
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不少职业比较起来,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其懂的程度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教师这个职业,往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验证周期,甚至有时候还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表面看起来很不错甚至很有效的教育行为,却是与教育规律、教育本质背道而驰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
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懂心理学,懂教育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所以,培养一名好教师,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应当从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开始。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师,衡量他懂不懂教育,有一个核心标准,那就是懂不懂心理学和教育学,懂不懂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如今的中小学教师,尽管他们在师范院校或者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时候都通过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考试,但考过不等于真正懂得,更不意味着深谙,他们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教师的教育生命成长犹如学游泳一般,下了水才是成长的开始。
第三重境界,是善教。
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

曾记得王国维说过读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西梧》)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应有三种境界:爱自己、爱学生与爱事业。
主要体现为:一、甘于平凡、知足常乐二、关注学生、勤做伯乐三、教书育人、公平公正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那么现如今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努力学习师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
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
第三、加强自身修养,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同时也要不断的塑造自己。
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时刻铭记自己在学生面前要以身作则,不准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去触碰。
我也深知自己的师德修养境界还要不断的提升,但是以下几点我已经能完全达到:一、爱岗敬业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爱岗敬业不仅具有职业道德意义,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得以更好发展的内在需求。
社会上的每一个行业都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也不例外。
教书育人一事,看似简单,实则繁难。
要使一个自然人完成社会化,要把一个平常人造就成一个有用之材并使之学会创造幸福、享受幸福,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
论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三重境界

论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三重境界职业素养是指在某一特定职业范围内需要持有和展示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行为标准,同时也是从事该职业领域必须具备的一种职业素质。
作为中职德育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其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本文将对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的修炼进行浅谈,以三重境界为线索,探究中职德育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突破自我 - 自我意识、自我修养、自我管理作为中职德育教师,首先要有自我意识。
要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定位,清楚职业发展的目标,了解自己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还要有自我修养,坚持定期学习,不断拓展和提升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增强自己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水平。
除此之外,还要有自我管理能力。
要不断评估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职业发展方向,寻找职业突破点,同时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管控,保持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突破自我的关键是做好自我管理。
首先,要细化工作任务,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同时,还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找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此外,还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时刻关注教学中的变化和趋势,具备灵敏的敏锐度和判断力。
只有如此,中职德育教师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转变教育视角 - 把握教育方向、重视教育价值、树立教育榜样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第二重境界是转变教育视角。
教育视角的转变是指中职德育教师从个体层面转变到社会层面,从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到关注个人素质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培养。
在具体实践中,转变教育视角的方法主要有三点。
第一、把握教育方向。
中职德育教师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常识、技能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和生活素养。
因此,中职德育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了解学生的职业需求和生活期望,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第二、重视教育价值。
中职德育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价值,落实“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教育改革与创新,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品德建设,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浅论新时代师德应具备的三重境界

浅论新时代师德应具备的三重境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09 16:06:58
字号大中小
查看( 86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什么才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具有时代内涵的师德精神呢?我以为,爱与责任是师德的基本内涵,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只有这三者达成完美统一的状态,才能构建出师德精神的整体风貌。
首先,这里所说的爱,特指教育的爱,它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爱,一种爱满天下的爱。
只有这种博大无私的爱,才能造就出一个为人师者的宽阔胸怀。
其次,与爱相伴而生的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教育承载着社会和每个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它的责任也应孕而生。
一个不具备“爱教育、爱天下”之情怀的教师,一个不愿担当起“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教师,其师德水平是令人怀疑的。
“责任”应该是为人师者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最后,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来源于教育的爱与责任,来源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来源于渊博的学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和从不满足的精神。
教师的魅力是德才兼备的升华。
一个教师,倘若能自觉地肩负起教育的历史使命,有一份师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为“敬业”之本义;能爱学生、爱教育,继而爱天下,有一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当为“乐业”之思想基础;能在教海中游刃有余、学识渊博、人格高尚、驰骋教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唤起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良知,开启智慧和美的大门,引领社会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当为“精业”之最高境界。
浅谈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培育

浅谈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培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育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道德知识和价值观,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培养一名优秀的中职德育教师需要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这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
本文将就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培育进行浅谈。
一、道德修养中职德育教师首先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德育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只有自己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德育教师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德育教师要学会如何化自身的修养为教育的资源。
通过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阳光、健康的人格。
这就需要德育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成为学有所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知识和技能中职德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德育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道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道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德育教师还需具备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中职德育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德育工作不是单打独斗的,而是需要与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面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只有与其他教师、家长和学校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德育教育领域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中职德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
一个优秀的德育教师需要具备善于关爱学生、富有同理心、乐于助人和勇于担当的情感态度。
只有通过情感的渗透和情感上的导引,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
德育教师的关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活力,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同理心是德育教师能否真正赢得学生的心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真诚的关心和理解,德育教师才能够与学生真正拉近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浅谈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培育

浅谈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培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中职德育教师作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养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教师的素养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和培育。
本文将就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培育进行深入探讨。
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包括专业素养、教育素养、职业素养和情感素养四个方面。
中职德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德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确保德育教育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中职德育教师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素养。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中职德育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对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对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方面。
中职德育教师还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学会理解和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培育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中职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为德育教师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
这样可以帮助德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中职学校还应该重视德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帮助德育教师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职学校还可以借助外部资源,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为德育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中职学校可以加强对德育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激励其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为德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成长。
家庭应该给予德育教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社会应该加大对中职德育教师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在教育事业中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培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中职学校应该将德育教师的素养培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加强相关投入和支持,为中职德育教师的素养培育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帮助。
中职德育的三种境界

中职德育的三种境界摘要德育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如同知识的学习一样无止境;但德育作为一项教化、育人的“灵魂工程”或事业,则如同读书一样有境界。
我国著名职教德育专家蒋乃平先生认为,中职德育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那些低着头、灰溜溜地走进中职校门的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昂着头、挺着胸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因此,本人认为,中职德育应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种境界。
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会做人、做事的同时,成为德技双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三境界德育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如同知识的学习一样无止境;但德育作为一项教化、育人的“灵魂工程”或事业,则如同读书一样有境界。
我国著名职教德育专家蒋乃平先生认为,中职德育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那些低着头、灰溜溜地走进中职校门的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昂着头、挺着胸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因此,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会做人、做事的同时,成为德艺双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人认为,中职德育应达到如下三种境界。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乃第一境界也一直以来哲学留给我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深奥无比、生涩难懂、空洞抽象,令人望而生畏。
但傅佩荣著的《哲学与人生》(第二版)却改变了我对哲学的认识与态度。
原来哲学也可以深入浅出、也可以口语化、也可以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平淡中见真知。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在推荐这本书时说过,一个优秀的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
”这正是我们中职德育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可以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象的描述,即所谓的教育无声,德育无痕。
只有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德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切实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才能真正实现中职德育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境界。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境界及其相互关系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境界及其相互关系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李商隐的这句名诗来颂扬教师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是的,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使者和下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教师道德价值追求有三种境界:第一个层次是职业意识境界。
教师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劳动是作为公民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的专业化社会劳动,由此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完成一定的职责、任务,对社会作出贡献。
同时又在教育劳动中获得利益、地位。
这一境界说的是教师遵守规范道德境界。
正如唐代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能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旅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不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
再者,能够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对工作不敷衍塞责,关心学生,对学生平等、公正,还能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不断进步,完善自己,等等。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些都能认真遵守、履行。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一境界。
第二个层次是事业心的境界。
事业心是职业意识的社会化。
当教师意识到教育劳动是人类文明传承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时,就能自觉地把职业宗旨与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上升到事业心的境界。
这一境界说的是拷问良心道德境界。
斯大林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三重境界
论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三重境界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中职德育教师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中职德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德育教师,并不仅仅需要掌握教育知识,更需要修炼一定的职业素养。
在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再到高级阶段,形成三重境界。
初级阶段:专业技能与教学经验的培养
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培养专业技能和积累教学经验。
作为初级教师,他们首先需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和行为模式,熟悉中职德育教学大纲和相关政策法规。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丰富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引导等,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初级中职德育教师需要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中级阶段:职业认同与教育创新的提升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中职德育教师进入到职业素养修炼的中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形成职业认同和教育创新的能力。
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责任有清晰认识,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中职德育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与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道
德品质和社会责任心。
教育创新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中职德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价值观。
高级阶段:思辨能力与师德操守的提高
当中职德育教师进入到职业素养修炼的高级阶段时,需要进一步提高思辨能力和师德操守。
思辨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高级中职德育教师应该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以更好地引领学生。
师德操守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坚守道德底线,严守职业道德规范。
高级中职德育教师应该具备公正、公平、诚信、负责任的品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总结而言,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的修炼可以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三个境界。
在初级阶段,中职德育教师需要培养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在中级阶段,他们需要形成职业认同和教育创新的能力;在高级阶段,他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思辨能力和师德操守。
通过不断修炼和提升,中职德育教师可以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