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临床实践指南在指导临床决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肿瘤领域权威的指南之一,《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为胃癌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最新的、证据基础的建议。
本文旨在对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以帮助医疗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新的推荐。
通过对比之前的版本,本文将重点介绍指南中更新的内容、更新的原因、以及这些更新可能对胃癌临床实践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解读,希望能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的最新版本。
二、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内容概览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相较于之前的版本,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修订。
本次更新主要围绕胃癌的诊断、分期、治疗以及随访管理等方面展开,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指导,以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诊断方面,新版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提倡通过胃镜、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新版指南还增加了关于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等新型诊断技术的推荐,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选择。
在治疗方面,新版指南对胃癌的分期和治疗策略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
对于早期胃癌,新版指南推荐采用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进展期胃癌,新版指南则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组合应用。
新版指南还针对特殊类型的胃癌,如HER2阳性胃癌、MSI-H/dMMR胃癌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在随访管理方面,新版指南强调了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胃癌复发或转移的情况。
新版指南还提出了关于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的建议,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胃癌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恶性肿瘤,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上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中医药的诊疗方案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医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强调病因病机、证候辨证、治疗防治相结合,可以较好地控制胃癌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下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胃癌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中医认为胃癌与体质、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胆湿热:肝胆湿热是引起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肝胆湿热引起的胃癌一般症状为胸闷、反酸、恶心等。
2.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导致胃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血不足引起的胃癌常常表现为胃痛、乏力、纳差等。
3. 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也是导致胃癌的原因之一,它会加重肝胆湿热和气血不足。
4. 饮食习惯:刘河洲医案中所说:”日食肥甘,夜食寒凉,导致寒凝而成癌症。
”饮食习惯不良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尽量避免。
二、证候辨证在掌握了病因病机之后,就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胃癌的证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肝胆湿热症型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胸闷、反酸、口苦舌黄、恶心、呕吐等。
治疗方案是清热解毒,宜用黄帝内经中的“四苦汤”,即苦味大黄、黄芩、黄连、连翘。
2. 气血不足症型主要症状是:乏力、纳差、神疲、面色萎黄、体重下降等。
治疗方案是补益气血,宜用香砂六君子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
3. 痰湿阻滞症型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反酸、胃胀、吞咽困难等。
治疗方案是化痰行滞,宜用消积汤,即泽泻、枳壳、莱菔子、陈皮、白术、茯苓、半夏、干姜。
三、治疗防治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前面提到的药方,还有比如诃子、葛根、熟地、山萸肉等,也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用药期间一定要遵医嘱,并严格控制饮食。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对于胃癌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应尽量避免生冷、辛辣、肥腻、刺激性等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
NCCN指南解读胃癌NCCN指南
NCCN指南解读胃癌NCCN指南NCCN是由一群在胃癌领域内有权威和专业知识的专家组成的组织,他们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指南。
这些指南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评估和治疗胃癌患者,提供了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促进了临床实践的规范化。
NCCN胃癌指南主要包括对不同临床阶段的胃癌患者的治疗建议,其中包括早期胃癌、局部进展胃癌和晚期/转移性胃癌。
对于早期胃癌,NCCN建议根据肿瘤的深度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选择胃部切除术,包括全胃切除术和部分胃切除术。
另外,术后辅助化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
对于局部进展胃癌,NCCN建议采用前庭切除术,即切除胃的一部分,同时保留胃底和幽门,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包括放疗和(或)化疗。
对于晚期/转移性胃癌,NCCN建议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NCCN指南对胃癌的其他管理问题也提供了一些建议。
例如,对于手术后的营养支持,NCCN建议应根据患者的胃功能、手术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来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
对于辅助治疗中的恶心和呕吐问题,NCCN建议建立预防和治疗呕吐的有效药物组合,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
需要强调的是,NCCN指南是一份基于证据的指南,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
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化的情况来确定。
因此,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的意愿和资源的可行性来制定治疗计划,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共同决策。
总之,NCCN胃癌指南提供了一套科学、全面的治疗建议,为医生和患者在胃癌治疗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医生在应用指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胃癌诊治
胃癌中西医诊疗规范一、诊断中医诊断:胃癌(TCD:BNA000)西医诊断:胃癌(ICD-10:C16)二、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7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胃癌诊疗规范(2011版);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版)。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辅助检查。
①内镜检查。
胃镜: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超声胃镜: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②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③影像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评价胃癌病变范围、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磁共振(MRI)检查: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状态。
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判断胃原发病灶的范围及功能状态,(4)胸部X线检查:可用于评价是否存在肺转移和其他明显的肺部病变,侧位相有助于发现心影后病变。
超声检查:对评价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表浅部位的转移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术前分期的初步检查方法。
胃癌中医推荐治疗方案
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在胃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胃癌中医推荐治疗方案,包括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养等方面。
一、中医辨证分型1. 湿热蕴结型症状:胃脘胀满,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苦口干,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2. 气滞血瘀型症状:胃脘疼痛,固定不移,拒按,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干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 脾胃虚弱型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面色萎黄,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中止痛。
4. 气阴两虚型症状:胃脘隐痛,绵绵不休,五心烦热,口干口渴,乏力,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和胃止痛。
5. 肝胃不和型症状:胃脘胀痛,情绪抑郁,胸闷胁痛,嗳气吞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二、中药治疗1. 湿热蕴结型推荐方剂:茵陈蒿汤加减药物组成:茵陈、黄芩、黄连、栀子、大黄、白术、茯苓、泽泻、猪苓。
2. 气滞血瘀型推荐方剂:失笑散加减药物组成:五灵脂、蒲黄、香附、川芎、延胡索、丹参、郁金、白芍、甘草。
3. 脾胃虚弱型推荐方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生姜、大枣。
4. 气阴两虚型推荐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扁豆、山药、莲子、砂仁、大枣。
5. 肝胃不和型推荐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陈皮、甘草、白术、茯苓。
三、针灸治疗1. 针灸穴位: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肝俞、内关、太冲。
2. 针灸方法:采用毫针针刺,每次选3-5个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四、饮食调养1. 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如鱼、肉、蛋、奶、豆制品等。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20200501065200)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
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
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对于胃癌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诊疗方案。
以下是中医诊疗胃癌的一般方案:一、辨证施治1.根据中医辨证,首先需要辨别病因病机,进而划分到具体的证型,如胃热病型、胃气逆乱病型、胃阴虚病型等。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2.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胃癌多与脾胃虚弱有关,因此首要任务是调理脾胃,增强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可以采用健脾益胃的中药治疗,如黄芪、党参等,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3.清热解毒:对于胃热病型的胃癌患者,中医采用清热解毒的方剂进行治疗,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如清热解毒片、五味子等。
4.滋阴养胃:对于胃阴虚病型的胃癌患者,中医采用滋阴养胃的方剂进行治疗,以滋养胃阴,如六味地黄丸、虫草花等。
5.祛瘀散结:对于胃气逆乱病型的胃癌患者,中医采用祛瘀散结的方剂进行治疗,以疏通气血,舒缓脾胃,如血府逐瘀汤等。
二、中药辅助治疗1.中药化疗: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复制,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等方式,起到辅助化疗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三七等。
2.中药放疗:中药对于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放疗后的低血小板等问题。
常用的中药有白芍、黄芪、丹参等。
3.中药抗转移治疗:中药在对抗转移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转移细胞的侵袭能力,预防和减轻转移的发生。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山药、玄参等。
三、中医养生调理1.饮食调理:中医重视饮食调理,建议胃癌患者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鱼肉、豆浆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等。
另外,饭后可以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消化。
2.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胃癌患者来说,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面对病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轻病情。
3.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对胃癌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肠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理诊断为胃癌、结直肠癌。
2.胃癌根治手术(D1、D2、D3)术后、结直肠癌术后、手术后恶性肿瘤化学治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癌诊疗规范》(2012年),《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2年)。
CSCO《结直肠诊疗规范》和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化疗医嘱(以下方案选一)1)CAPOX3周奥沙利铂 130mg/m2+5%GS500ml ivdrip 3-6h D1卡培他滨 1000mg/m2 bid po D1-142)SOX 3周奥沙利铂 130mg/m2+5%GS-500ml ivdrip 3-6h D1替吉奥 40-60mg bid po D1-143)替吉奥(S-1)3周S-1 40-60mg bid po D1-14 ×1年4)卡培他滨 3周卡培他滨 1000mg/m2 bid po D1-14 ×24周(四)标准住院日为3-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手术后恶性肿瘤化疗疾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证,无化疗禁忌。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化疗前准备(化疗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生化全套、电解质;(3)胸片、心电图;(4)胃镜和/或消化道吞钡检查、腹盆腔CT或MRI、全身骨显像(可选择),和/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2024《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全文)
2024《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全文)摘要2024年3月7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更新了2024年第一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二代测序、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系统治疗方案和术后营养缺乏监测等方面作出了更新。
特别是针对近年来晚期胃癌腹膜转移采用腹腔内化疗或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热点问题,该指南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治疗适应证、综合治疗模式、疗效评估等内容。
在知识和信息迭代更新的时代,NCCN指南也不断地作出更新以适应新的挑战。
新的分子检测手段在胃癌精准诊疗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在内的微创治疗手段也随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被纳入指南中,充分体现了外科医师对于病人长期生存和生存质量的无限追求。
同样,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为代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在胃癌系统治疗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也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积极推动多学科协作和全程化管理,才能真正追求实现所有治疗指南的终极目标。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每年都会根据新出现的临床试验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指南适时进行更新,并发布不同版本,其更新速度之及时、收录证据之全面,提供信息之完整,远超其他各国的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
同时,不断进行纠错和调整也充分体现了其尊重客观试验结果、不盲从权威、不做主观臆断的科学精神。
2024年3月7日,2024年第一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NCCN指南)发布,其中对于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二代测序、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系统治疗方案和术后营养缺乏监测等方面作出了更新。
本文将对该版指南中的主要更新内容变化和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并加以解读和分析,以期把握胃癌诊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1 首次增加了早期胃腺癌内镜治疗的流程随着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检出率的逐年升高,原在东亚地区较为普遍接受的内镜治疗理念和技术也逐渐为欧美学者所适应和接受,各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的更新也为此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而美国和欧洲胃肠内镜协会也在近年相继发布了内镜黏膜下切除(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治疗指南[1-2],因此,NCCN指南也与时俱进地首次增加了早期胃腺癌的内镜治疗路径,指出首先需对EGC进行内镜的评估和活检,基于组织学类型进行分层,如分化较差或弥漫型,则属于非适宜内镜治疗的EGC而建议接受胃切除手术,反之则建议内镜治疗(优选ESD),术后由胃肠病理专业的病理科医师进行治愈性切除评估,其中治愈性切除是指黏膜下层浸润<500 μm、非低分化或未分化类型、无淋巴及脉管浸润。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
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镜或放大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胃镜/超声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
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解读
D1 or D2 ? ——循证医学证据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JGCA)
表2 日本胃癌学会(JGCA)分期 (1998年第13版*)
原发肿瘤(T) T1 肿瘤侵犯粘膜层和/或粘膜肌层(M)和/或粘膜下层(SM) 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MP)或浆膜下层(SS) † T3 肿瘤穿透浆膜(SE) † T4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SI) ‡ Nx 不明
(GAST-3): R0术后分期T2 N0M0及以上者,如术前采用ECF方案化疗,术后 可选择ECF继续(1类) (GAST-5): follow up:近端胃大部或全胃切除者,应监测并补充Vit B12
(GAST-A):增加综合治疗模式原则新页
(GAST-B、C): 更新外科及系统化疗原则
(GAST-A): 新增放疗原则新页
对1990-1992年中国的1/10万人口死因抽样调查资料中 胃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 胃癌粗死亡率(crude mortality rate) 25.2/10 万(M:32.8/10 万,F: 17.0/10 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恶性肿瘤死亡中第一位。 (男性是女性1.9倍)
• 中国胃癌世界人口调整死亡率(mortality rates adjusted by the world population)男性:40.8/10 万,女性:18.6/10 万,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 的4.2-7.9 倍,3.8-8.0 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胃癌诊断规范(2011 年版)》和《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10 年初版》。
胃癌的诊断多依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此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胃癌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初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有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痛苦、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初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显然体征。
后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依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阻塞等状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1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一定检查手段,可确立肿瘤地点,获取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需时可酌情采纳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论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奉承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思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确实诊和治疗依照。
(3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惯例、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惯例、粪隐血试验。
(4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 MRI )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 X 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根治术后病例:依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非根治术后及后期病例:未手术患者依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 改道术 / 探查术后患者依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关于胃镜见切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能够诊断为“胃恶性肿瘤” ,并应连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胃镜 / 超声内镜( 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复发。
以影像学检查,包含MSCT、MRI 、胃镜 / 超声内镜( EUS)、 B 超、消化道造影等,必需时行PET/CT ;浅表淋奉承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6.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除了 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有的转移部位,腹膜/ 网膜 / 肠系膜亦是胃癌常有的转移。
关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常没法实时发现,但患者多可出现腹腔积液、肠阻塞等肿瘤有关症状,该部分患者的诊断当前还没有一致标准,介绍病理学检查联合PET/CT 等以助于明确诊断,包含:腹腔积液找零落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腹腔镜探查;手术探查,转移病灶的病理诊断。
(二)证候诊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证候部GB/T16751分》.2-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第一版社,2002 年)、《中医诊断学》(第五- 七版)、胃癌协作分组共十家单位供给的胃癌(后期胃癌为主)辨证分型,综合形成8 类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见下);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为组合,如脾虚痰湿、气血两虚、热毒阴虚等。
1.性情虚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辨证重点。
2.胃阴虚证:以胃脘喧闹、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辨证重点。
3.血虚证:以体表肌肤黏膜组织体现淡白以及浑身衰弱,舌质淡,脉细无力为辨证重点。
4.脾肾阳虚证:以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辨证重点。
5.热毒证: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与实火症状共见,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重点。
6.痰湿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阻碍及痰湿内盛症状共见,苔腻为辨证重点。
7.血瘀证:以固定痛苦、肿块、出血、瘀赤色脉征,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为辨证重点。
8.肝胃不睦证:以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为辨证重点。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8类基本证型用药规范以下述;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用药有机组合。
1.性情虚证治法:健脾益气。
介绍方药:四君子汤化裁。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2.胃阴虚证治法:养阴生津。
介绍方药:益胃汤化裁。
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等。
3.血虚证治法:补血益气。
介绍方药:四物汤化裁。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4.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
介绍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化裁。
人参、干姜、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炙甘草等。
5.热毒证治法:清热解毒。
介绍方药:清胃散或泻心汤等化裁。
红藤、藤梨根、龙葵、半枝莲、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当归身等6.痰湿证治法:化痰利湿。
介绍方药:二陈汤化裁。
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等。
7.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
介绍方药:膈下逐瘀汤化裁。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等。
8.肝胃不睦证治法:疏肝和胃。
介绍方药:柴胡疏肝散化裁。
柴胡、枳壳、芍药、陈皮、香附、川芎、炙甘草等。
9.对症加减呃逆、呕吐:酌选旋复花、代赭石、橘皮、姜竹茹、柿蒂、半夏、生姜等。
厌食(食欲减退):酌选焦山楂、焦六曲、莱菔子、鸡内金等。
反酸:酌选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乌贼骨、煅螺丝壳等。
腹泻:酌选石榴皮、秦皮、赤石脂、诃子等。
便秘:酌选火麻仁、郁李仁、瓜蒌子、肉苁蓉、大黄等。
贫血:酌选黄芪、当归、鸡血藤、大枣、阿胶等。
出血:酌选三七粉、白芨粉、乌贼骨粉、大黄粉、仙鹤草、血见愁、茜草等。
胃脘痛:酌选延胡索、川楝子、白芍、甘草、徐长卿、枳壳、香橼、八月札等。
黄疸:酌选茵陈、山栀、大黄、金钱草等。
腹水、肢肿、尿少:酌选猪苓、茯苓、泽泻、桂枝、车前子、冬瓜皮、防己等。
发热:酌选银柴胡、白薇、生石膏、板蓝根、紫地丁、蒲公英等。
10.辨病用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能够加用拥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山慈菇、天龙、夏枯草、蛇舌草、藤梨根、野葡萄藤、半边莲、半枝莲、龙葵、蛇莓等。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依据病情选择应用安替可胶囊、消癌平片、华蟾素片等中成药,也可依照当地实质状况选择应用其常用中成药。
各医院院内制剂,酌情使用。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依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鸦胆量油乳剂、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也可依照当地实质状况选择应用其常用中药注射液。
(四)外治法依据病情选择中药导管滴入法、贴敷疗法等外治法。
中药导管滴入法:适应于消化道不完整性阻塞;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腹胀症状者;无法耐受口服中药者,增添用药门路。
用药:大黄、芒硝、枳壳、八月扎、大腹皮、红藤、天龙、槟榔等,按中医辨证用药、随证加减。
方法:中药浓煎至150m1后至40℃放入输液瓶中,若行胃滴则患者留置胃管,取输液皮条将输液瓶与胃管连结后,控制滴速为40 滴/ 分,迟缓将中药滴入,并夹闭胃管尽可能使中药在体内保存时间延伸(大于 1 小时 )。
若行肛滴取输液皮条将输液瓶与十二指肠引流管连结后,患者侧卧取胸膝位,将该管自肛门口迟缓插入起码 30cm ,控制滴速为 40 滴/ 分,迟缓将中药滴入,并尽可能使中药在肠中保存时间延伸(大于 1 小时 )。
以上胃滴和肛滴治疗每天一次,14 日为一疗程。
贴敷疗法:如中药外服(皮硝)治疗腹胀及腹腔转移出现腹水,蟾乌巴布膏外用治疗癌性痛苦等。
(五)针灸治疗依据病情及临床实质可选择应用体针、电针、耳穴埋籽等。
常用穴位:脾俞、胃俞、公孙、丰隆、照海、足三里,内关、列缺、上脘、中脘、下脘、三阴交、阴陵泉、血海、气海、关元、章门。
依据病情选用穴位,提插补泻,也可配合电针增强刺激增强疗效。
如固执性呃逆可针刺两侧内关、足三里,平补平泻。
胃癌呕吐可针刺内关、足三里、公孙,平补平泻以降胃气止呕。
耳穴埋籽合用于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取穴主要为:神门、交感、胃。
操作方法: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于穴位上,每天按压3-5 次,每次 10-15 下,每贴七日。
(六)其余疗法依据病情需要选择现代适合技术,如超声胃镜评论疗效,内镜支架植入术、ERCP 术或PTCD 术缓解胃肠道阻塞及胆道阻塞等,可依据病情酌情采纳适合的中医诊断设施以提升疗效,如射频肿瘤治疗仪等。
(七)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含出血、阻塞、倾倒综合征、痛苦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参照《临床诊断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5.11 第 1 版)拟定。
(八)护理包含基础护理,如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论(一)评论标准1.总生计期察看中医治疗对患者生计期的影响。
评定指标:总生计期(OS):指患者从入组之日至任何原由的死亡(或失访)之间的时间。
2.中医证候察看中医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胃痛、腹胀、食少、泛酸、乏力、消瘦及大便性状改变等中医症状的改良状况。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依据临床察看分为 4 级:(0 )无症状;(1)轻度;(2 )中度;( 3)重度。
治疗状况依据症状出现的状况记录。
评论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状况比较(治疗前/ 治疗后)显效:症状消逝,或症状积分减少≥2/3 ;有效:症状减少,积分减少≥1/3 ,< 2/3 ;无效:症状无减少甚或加重,积分减少<1/3 。
3.生活质量察看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判断。
评定指标:生命质量检查表( EORTC QLQ-C30 )。
4.临床获益反响察看病人的 KPS 评分或 ECOG 评分和体重变化、患者的痛苦强度、镇痛药物耗费量等。
评定指标:体力状况评论: KPS/ECOG 评分。
体重变化:依据量化表格拟定的分层指标变化评论疗效。
5.肿瘤评论(1 )无进展生计期( PFS):察看中医治疗对患者无进展生计期的影响。
评定指标:无进展生计期( PFS):指患者从入组之日至客观的肿瘤进展或死亡(或失访)之间的时间。
(2 )有效率察看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
评定标准: RECIST 疗效评论标准。
1)靶病灶的评论。
完整缓解( CR):全部靶病灶消逝。
部分缓解( PR):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基线状态比较,起码减少30% 。
病变进展(PD ):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治疗开始以后所记录到的最小的靶病灶最长径之和比较,增添 20% ,或许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
病变稳固( SD):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
2)非靶病灶的评论。
完整缓解( CR):全部非靶病灶消逝和肿瘤标记物恢复正常。
未完整缓解 / 稳固( IR/SD ):存在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和/ 或肿瘤标记物连续高于正常值。
病变进展( PD ):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 或已有的非靶病灶明确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