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学中节奏的把握
对体育课堂教学艺术节奏的研究
对体育课堂教学艺术节奏的研究[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理论等多种学科,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体育课堂教学艺术节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艺术节奏讲解与示范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普列汉诺夫曾明确指出:“对节奏的敏感,正如一般音乐能力一样,显然是人类的心理和生理本性的基本特质之一。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愈来愈重视节奏的效应和节奏的美感。
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就要深入研究教学的节奏。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其艺术节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快与慢体育教学中的快慢是指教学进程的速度而言。
教学速度的安排,既包括对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活动各步骤的时间分配比率,更强调对教学进程中时间消耗速率的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
教学内容有易有难、有重点有非重点,有复习教材,又有新授内容。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内容安排错落有致,时间分配合理得当。
怎样才算是教学艺术节奏快慢得宜呢?使用快节奏时,“优生”吃的饱,“差生”跟的上,不致出现掉队现象;使用慢节奏时,仍能保持学生适度紧张的学习和练习,不致使学生觉得乏味,注意力涣散。
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快慢节奏交替出现“柔性”转换,可使教学组织结构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
2动与静体育教学中的动与静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外部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体力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巧妙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如把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练习教师观察指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学科的顺序和节奏规律有机组合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比如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和练习之后,教师进行讲解示范,课堂气氛就由动转为静,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达到动静相成,动静相生的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跑步姿势与技巧
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跑步姿势与技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跑步作为一项基本的运动项目,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跑步姿势与技巧,帮助学生正确、高效地进行跑步训练。
1. 步态与姿势正确的步态和姿势是跑步的基础,它们能够提高速度和减少受伤的风险。
(1)站姿:保持直立、放松的姿势,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
注意腰背挺直,目光平视前方,保持头部与脊柱的垂直。
(2)臂部:双臂自然下垂,90度弯曲于身体两侧。
注意手部自然地握拳,手掌面朝内,不要过度紧握。
(3)步伐节奏:保持稳定而均匀的步伐频率,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步幅。
注意脚部着地时应该从脚跟开始,逐渐滚动到脚掌再到脚趾。
2. 呼吸技巧合理的呼吸技巧对于跑步时的氧气供应和体能发挥起到重要作用。
(1)深呼吸:在跑步前进行几次深呼吸,让身体充分吸入氧气,准备好运动。
(2)顺畅吸气:注意跑步时的呼吸要顺畅自然,避免过度用力或过浅的呼吸。
尽量将呼吸与步伐协调,比如两步一吸气、两步一呼气。
(3)鼓鼓腹式呼吸:跑步时可以采用鼓鼓腹式呼吸,也就是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使呼吸更加深入。
3. 转身技巧跑步中常常需要进行转身,掌握正确的转身技巧可以提高速度和平稳度。
(1)转身姿势:在跑步过程中,转身前先减速,保持身体重心向后倾斜,然后用前方脚的外侧触地转向,并将另一只脚迅速追上前方脚的位置。
(2)转身路线:转身时应选择较大的弧线路线,避免直接扭转或向后转身,以免引起膝关节或脚踝的受伤。
4. 节奏感和原地跑技巧(1)节奏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感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步伐频率,使跑步更有活力和舒适感。
(2)原地跑技巧:原地跑是跑步训练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可提高爆发力和耐力。
在跑步过程中,双臂和腿部应保持协调的节奏,稳定的呼吸器官和阻力器官的控制能使得跑步效果更好。
5. 评价与反思指导小学生的跑步姿势与技巧不仅要注重正确地示范,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
培养体育节奏感
培养体育节奏感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体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
它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我们的体育节奏感。
体育节奏感是指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能够准确把握节奏,从而掌控身体的运动。
它的培养对于我们的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养体育节奏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协调和灵敏性。
体育活动往往需要我们根据节奏进行各种动作,如篮球运动中的运球、投篮、过人等,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育节奏感,我们就很难在比赛中与队友的配合紧密,并且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的行动时机。
而培养体育节奏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掌握动作的节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活性。
其次,培养体育节奏感还可以增强我们的运动能力。
无论是进行长跑、游泳还是其他体育项目,都需要我们有很好的耐力和节奏感。
只有在有规律的节奏下运动,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节律。
通过不断地进行体育训练,我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体育节奏感,进而提高我们的运动能力,使我们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更加从容地运动。
此外,培养体育节奏感还可以改善我们的身体素质。
现代人由于长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出现。
而培养体育节奏感可以让我们在体育活动中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从而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我们的身体素质。
节奏感的培养不仅仅可以让我们在体育活动中享受运动的快乐,还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最后,培养体育节奏感也是培养我们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团体体育项目中,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
而身体的节奏感是实现配合的前提。
只有每个队员都能够准确掌握体育活动的节奏,才能够完成各自的动作,并与队友协同配合。
通过培养体育节奏感,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与队友合作,凝聚团队力量,共同实现胜利。
总之,培养体育节奏感对于我们的身体协调性、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良好的体育节奏感,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表现。
滑冰音乐的节奏控制在动作中准确掌握节奏变化
滑冰音乐的节奏控制在动作中准确掌握节奏变化滑冰是一项优雅而富有艺术感的运动,而音乐则是滑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通过掌握音乐的节奏变化,在滑冰动作中准确地表达出来,可以使整个演出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滑冰中控制音乐的节奏,以及如何准确地在动作中表达出这种节奏的变化。
一、理解音乐的节奏在掌握滑冰音乐节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音乐的节奏。
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的重复和变化的有规律的时间感觉,体现了音乐的速度和节奏感。
通过仔细聆听音乐,我们可以分析出其中的节奏特点,掌握整个曲目的节奏结构。
二、选择合适的滑冰音乐在滑冰表演中,选择适合的音乐非常重要。
优秀的滑冰音乐应该具有明确的节拍,旋律优美并且与滑冰动作相协调。
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结合滑冰表演的主题来进行选择。
同时,还可以参考专业滑冰教练或者音乐导师的建议,以确保选择到最适合的音乐作品。
三、分析音乐的节奏变化一首音乐作品中,往往包含了节奏的变化。
有些部分会较快,有些部分会较慢,这些变化都需要在滑冰动作中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对音乐进行分析时,可以将音乐分为几个不同的片段,每个片段对应着不同的节奏特点。
通过仔细分析每个片段的节奏,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动态变化。
四、融合节奏与动作在掌握音乐的节奏变化后,接下来需要将节奏与动作融合起来。
这需要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断地提高对音乐的敏感度,并且将节奏感融入到滑冰动作中。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提高对音乐的敏感度:积极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反复地演练,使自己能够准确地感受到音乐的每一个细微的节奏变化。
2. 动作与音乐的呼应:将滑冰动作与音乐的节奏进行呼应,根据音乐的速度和节奏感来调整滑冰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例如,在音乐的高潮部分可以选择加大动作的幅度,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3. 节奏控制的准确性:在滑冰动作中,需要准确地掌握音乐节奏的变化,将每个音符、每个节拍都体现在动作中。
一年级体育节奏与舞蹈
一年级体育节奏与舞蹈舞蹈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形式,可以表达出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舞蹈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创造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体魄和节奏感。
本文将探讨一年级学生在体育节奏与舞蹈中的学习和发展。
第一部分:体育节奏训练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往往会安排一些节奏训练,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节奏训练可以包括简单的击打节奏、拍手节奏以及身体动作配合节奏等。
这些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节奏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节奏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第二部分:舞蹈基础动作一年级学生在舞蹈中学习的第一步是掌握基础动作。
这些基础动作包括手臂的挥动、腿部的踏步、身体的转动等。
学生要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节拍进行动作的变化和切换,从而使整个舞蹈看起来更加协调和流畅。
第三部分:舞蹈编排与表演一年级学生在掌握了基础动作之后,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舞蹈编排和表演。
舞蹈编排是指根据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将一系列的动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他们的舞蹈技巧,使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他们的动作。
第四部分:团队合作与表现舞蹈除了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在舞蹈表演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协调动作和配合节奏,形成一个整体的演出效果。
这要求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互相支持和帮助,并且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第五部分:舞蹈的意义和价值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有许多其他的意义和价值。
舞蹈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培养积极的情绪。
此外,舞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身体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舞蹈的学习和表演,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品味。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舞蹈已经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体育节奏与舞蹈,可以提高自己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浅析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节奏美
般 来 说 ,在 一 堂 室 外 体 育 课 中 ,从 头 至 尾 的
“ ”或 自始至 终 的 “ ”都 不符 合体 育 教 学规 律 。一 动 静
味 地 “ ” 会 使 学 生 筋 疲 力 尽 ,不 堪 忍 受 ; 一 味 地 动
“ ”则 使学 生感 到 索 然无 味 ,无 精打 采 。但 有些 教 师 静
具 有生 理上 适 应节 奏 的 习惯 。每 当 我们 在感 受 对象 时 , 就会 自然 而然 地用 节 奏 的尺 度来 衡量 对 象 。如 果这 个 对 象 的运 动方 式 符合 一定 的节奏 规 律 ,人们 就 会 感觉 到 愉 快 、舒 适 ;如果 这 个对 象 的节 奏 失调 ,就会 感 到别 扭 。 由此 可见 ,节奏 是美 的一 个重 要 因素 ,朱 光 潜先 生 也认
味地 张 或一 味 地驰 ,都 有 损 于体 育教 学 活动 的完 美 。心 理 学 实 验表 明 ,某 种 强度 的刺 激 信号 如果 长 时 间作 用于
7
谭耗 屯
E C RR CU R S A I H W U I I UM E E IC
我们 的 感官 ,就 会产 生疲 劳 ,感 受性 就会 发 生 障碍 。 人
潭” 、 “ 昏昏欲 睡” ,而是静 中有动 ,是有 生气 的静 。
一
张 与 驰 也 是 体 育 教 学 节 奏 美 的 重 要 因 素 。 所 谓
“ ” ,就是 紧 张 、急促 、强烈 ;所 谓 “ ” ,就 是放 张 驰 松 、舒 放 、从 容 。张 与驰 既 是对 立 的 ,又是 统 一 的 ,一
暑L ,I 定 ● ' D
练 习 、竞赛 、游 戏 ,以及 踊跃 发 言 ,热 烈讨 论 ,甚 至 出
中长跑的技术要领主要在呼吸和节奏上【精选】
中长跑的技术要领主要在呼吸和节奏上,注意整个过程要坚持三步呼吸法(跑三步一呼,再跑三步一吸),口鼻呼吸(不能大张口呼吸),感觉非常难受的时候(极点时间)要稍降步幅,保持节奏,加强摆臂,不能双手叉腰,大口呼吸,咬牙坚持正确姿态一段距离就会度过极点期。
中长跑的摆臂也很重要,双臂要配合腿的节奏摆动,不用象短跑那样幅度大,但一定要有节奏,有力度。
上面人好多都是扯淡,晕,有些是训练运动员的方法,根本不适用告诉你几个注意点:1。
呼吸,找到自己的呼吸点,一般3-5步,鼻子吸,嘴呼,关键在于保持住,比如说开始跑5步1吸5步1呼,到了一定程度身体累了,呼吸会感觉跟不上,4步就需要呼吸了,这时候坚持几次(可能4步就呼完了,但是一定要等5步后再吸),到实在不行了,再换到4步1吸4不1呼,再后来换3步1吸1呼。
换呼吸之间的坚持,是身体素质提高的关键。
2。
摆臂,小臂与大臂夹角略小于90度,双手握拳(保持拳,但是用不着握的非常紧)。
往后摆要用力,节奏把握好,有空可以站在地上双脚不动,联系摆臂。
3。
身体姿态。
身体略前倾,这个可以这么理解,站在斜坡上,身体前倾,就会有向前摔倒的趋势,这时候腿会自然的提起向前,比较省力。
4。
跑法。
两种,一种是大腿要高抬,迈大步,平时多训练高抬腿,跑时候蹬地要用力。
另一种是小步高频,腿自然抬,先前,刚刚离地就好,看过竞走比赛么,就是那种姿态放快点,他们同时只能有一只脚离地,跑步没有限制,这种跑法的好处是省体力,当然,缺点是大腿会酸。
需要平时多训练,多跑,还有蛙跳。
5。
策略。
平时注重耐力训练,觉得跑圈单调就练练跳绳,球类活动等,训练的要点就在于到达极限时候的坚持,如果一到极限就停下来,那么成绩永远没有进步,每次坚持多一点,才能提高成绩。
6。
其他:心态很重要,要兴奋点(当然,没必要兴奋剂),关键是心里自信,积极地心理暗示,比如买瓶红牛,呵呵。
状态的好坏对成绩影响很大。
先写这么多,如果碰到什么问题,发我消息好了。
大班体育教案:运用节奏感提高跨栏能力
大班体育教案:运用节奏感提高跨栏能力运用节奏感提高跨栏能力背景介绍跨栏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项目之一,其涉及到的技能包括跑步、起跳、跨越障碍物等等。
因此,在运动员进行跨栏时需要有着出色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才能顺利完成这项运动。
在大班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跨栏能力呢?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跨栏这项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技巧要领。
2.学生能够运用节奏感完成跨栏,有更高的成功率。
教学准备跨栏训练器材、各种运动服装和鞋子、教师所需要的文本材料和视频资料、计时器。
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跨栏这项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技巧要领1.回顾跑步和起跳的基本要领。
为了成功完成跨栏,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跑步和起跳基本功,教师应该对此进行回顾。
分别将跑步和起跳的要点进行介绍和演示,并鼓励学生参与练习。
2.介绍跨栏的基本要领和难点。
在学习跨栏项目时,学生需要掌握跨栏的基本要领和难点。
教师应当通过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料进行介绍,提醒学生应该在哪些关键时刻放松或者加强力度以完成跨栏。
第二步,运用节奏感完成跨栏1.练习节奏感为了成功地完成跨栏,学生需要具备出色的节奏感。
教师应该设置练习课程,提醒学生练习节奏感。
2.运用节奏感完成跨栏通过多次练习,学生需要运用节奏感完成跨栏。
教师可以组织比赛或者演示课程,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从而达到跨栏能力更加顺畅的效果。
第三步,通过计时器检测学生跨栏能力为了检测学生跨栏的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使用计时器完成跨栏,记录每个学生的跨栏速度及成功率等相关数据,提醒学生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练习来提高跨栏水平。
总结在大班体育教案中,通过运用节奏感来提高学生的跨栏能力不仅可以使课程更加有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关注,及时介绍相关的技术知识和训练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跨栏水平并且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体育课如何把握教学节奏
体育课如何把握教学节奏节奏,一般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它被认为是艺术美的一种重要形式。
体育课作为一门教学艺术,它通过动、静、张弛,收放、疏密等多种对比和转化,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并把体育艺术的节奏转化为学生心理节奏,引起共鸣,产生美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组织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设计好整体节奏。
一堂课的整体节奏设计,应避免单一化、要注意张弛相间,变而有度,变而有序地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生动的整体。
如根据教材的特点、学校场地设施的实际、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不同年龄和性别等情况,巧妙安排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和练习内容、运动量与密度,做到结构紧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条不紊,有规律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中的听、看、想、练交替调度,给他们以和谐、美好的感受,表现出明显的节奏美。
其次,要掌握好练习节奏。
根据“生物节奏”的观点,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因素,掌握好练习节奏,无疑会使课堂气氛和谐,富有节奏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除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外,还要善于观察学生面色、神态、呼吸和排汗量等生理反应,及时调整课堂练习节奏。
如发现学生已经紧张到濒于疲惫时,就要有意识地改变练习手段,减少练习密度,降低运动量与练习难度;当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表现漫不经心时,则应加快节奏,适当穿插一些有趣的练习、游戏、比赛等,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生理机能,使他们的情绪过度到正常状态,以利教学任务的完成。
再次,要运用好语言节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讲课的语言不能老是一个节律,一种板眼,而要做到长短缓急、快慢起伏、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节奏感。
如向学生下达任务,鼓舞其学习热情时,语言节奏要短促有力;在运动强度大,学生疲劳难受时,语气宜亲切,语言节奏宜缓慢柔和;当学生练习情绪高涨,过于兴奋时,教师则应压低声调,放慢语言节奏,防止大脑皮层兴奋扩散。
体操运动中的音乐和节奏感
体操运动中的音乐和节奏感体操运动是一项需要高度协调性和艺术表演的体育活动,而音乐和节奏感在体操运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装点赛场气氛,它更是运动员们的指挥棒,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动作的节奏、提高技巧的完成度和增添艺术气息。
本文将探讨体操运动中音乐和节奏感的重要性以及其对运动员的帮助。
首先,音乐和节奏感在体操运动中起到了动作指导的作用。
在进行复杂的技巧动作时,运动员需要准确地掌握每个动作的节奏和节拍。
而音乐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可以依靠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的完成,使得整个动作更加凝练、协调。
例如,在跳跃动作中,如果配合上快节奏的音乐,运动员就可以更好地掌握跳跃的速度和高度,从而达到更为完美的技术要求。
其次,音乐和节奏感对于提高体操动作的艺术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体操是一种有着高度审美要求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动作需要展示出美感和艺术性。
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为体操运动增添更多的情感和表现力。
通过选择与动作风格相匹配的音乐,运动员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完成技巧动作的同时,传递给观众更具感染力的演绎。
此外,音乐和节奏感也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精神状态和动力。
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常常需要面对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困难。
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以唤起运动员内心的激情和激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持专注。
研究表明,音乐的节奏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可以减轻焦虑情绪,提升注意力和表现力。
然而,要想充分发挥音乐和节奏感在体操运动中的作用,还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运动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有所了解,并能够准确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与音乐进行互动。
此外,掌握良好的动作节奏感和动作控制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跟随音乐动作的反复操练。
综上所述,体操运动中的音乐和节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指导运动员完成复杂的技巧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完成度,还能增加动作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也谈体育课教学节奏
也谈体育课的教学节奏摘要:该文主要对体育课的教学节奏问题进行主要分析,指出体育课的教学节奏是由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阐明了影响体育教学节奏的因素;论述了结合教学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节奏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育特点节奏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186-01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某个练习项目,还是整个课的教学过程,都具有一定的节奏。
节奏在体育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掌握好体育课的节奏,有利于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体育课的教学节奏内涵体育课的教学节奏是由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
一方面是教学速度的快慢及课堂教学的节奏,另一方面包括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在教学中一些规律性的变化,这些构成了体育课的节奏。
不同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它反映了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生理机能的一系列变化。
运动负荷含量和强度,练习量是由练习的次数、时间的多少、距离的长短来决定的。
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
1.2 运动密度体育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运动密度两种。
综合密度指一节课中多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之和与实际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运动密度又称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2 影响体育教学节奏的因素2.1 教师的教学艺术对教学节奏的影响教学艺术表现在动作示范,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对学生的感染力就越强,就越能在教学中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使教学具有了审美价值。
就越能形成适宜的教学节奏,反之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产生不良的教学节奏和消极作用,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调控教学节奏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调控教学节奏课堂教学的节奏,一般指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变化。
作为体育教师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节奏很重要,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去做:1.教学中做到快慢适中教学中学生的练习速度过快,动作容易变形。
如:学生刚开始学习高抬腿时,教师重点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不要要求速度太快,一部分学生只追求速度而把动作做变形,达不到教学目标。
速度太慢会使学生注意力转移,纪律松散,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状态等调整教学速度。
例如:新教材难点重点环节学习时,就应放慢速度,让学生体会动作,掌握要领,给予消化的时间;在复习课和身体素质练习中,应适当加快练习速度,保持兴奋度,以保证练习的质与量,提高运动负荷。
另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应随时监测与观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这也是我们进行快慢调控的依据。
如:学生大汗淋漓,脸很红。
教师就要调整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不要让运动量过大导致学生体力不支。
2.教学中要动静搭配如果一堂课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学生就会兴奋过度,就可能导致课堂失控;反之,课堂一直处于静态之中,课堂气氛就可能受到抑制,就偏离了体育教学的本质。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动静”交替的节奏来调控课堂。
对于“静”态的环境。
教学的起始,教师对动作要领、方法的讲解与示范、目标、要求、练习的意义、以及对学生心理的激励。
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方法时学会倾听,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做,多观察、多练习才能把动作做好。
如果学生太过兴奋,注意力不集中,教师的讲解就白讲。
所以静态环境在教学中很重要。
对于“动”态的环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动作要领时,能认真的领悟动作要领,并积极的参与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在快乐中练习。
3.教学中要起伏有致运动负荷的高低,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设计教学,教师在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时,应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波浪式地进行。
体育赛事解说中节奏的把控技巧研究
体育赛事解说中节奏的把控技巧研究体育赛事解说中,节奏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一个好的解说员能够根据比赛的进展和节奏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解说方式,使观众得到更好的观赛体验。
本文将从节奏的定义、节奏的作用以及节奏把控的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
节奏是指一段时间内事件发生的速度和频率的变化。
在体育赛事解说中,节奏通常指比赛的进展速度和比赛局势的变化。
同一场比赛中,节奏可能是快速的连续动作,也可能是缓慢的默契配合。
不同的比赛项目和不同的比赛阶段,节奏的变化都不尽相同。
节奏在体育赛事解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节奏可以增加比赛的紧张感和悬疑感。
如果解说员能够把握住比赛节奏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解说方式,将会给观众带来更加刺激和紧张的观赛体验。
节奏的把握也可以增强比赛的趣味性。
如果解说员能够在比赛的低潮时段引入一些趣味话题或者解说技巧,将会增加观众的兴趣,提升比赛的观看体验。
那么,如何把握好比赛的节奏呢?解说员需要全面了解比赛规则和各个项目的特点。
只有了解比赛的规则和特点,才能知道比赛的节奏变化和重点。
解说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灵活性。
比赛中,解说员需要时刻关注比赛的进展和局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解说方式。
解说员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准确的语言描述和适当的语速把握,解说员可以有效地把握比赛的节奏变化,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赛体验。
在具体的解说过程中,解说员可以采取一些技巧来把握好比赛的节奏。
解说员可以通过短句和断句来增加比赛的紧张感。
比赛中,解说员可以使用一些短小精悍的话语来描述激烈的比赛场面,使观众感受到比赛的紧张氛围。
解说员可以通过变化的语调和语速来反映比赛的节奏变化。
比赛中,随着比赛的进行,解说员可以加快语速和提高语调,使观众感受到比赛的激烈和紧张。
解说员还可以通过技巧性的转述来增加比赛的趣味性。
比赛中,解说员可以引入一些趣味话题或者解说技巧,让观众在比赛的间歇时间里有一些放松和娱乐。
学前教育体育游戏的节奏与节律
学前教育体育游戏的节奏与节律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体育游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体育游戏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体魄、增强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而体育游戏中的节奏与节律对于儿童的发展和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
一、体育游戏的节奏与节律对儿童身体协调发展的影响体育游戏的节奏与节律指的是游戏活动中的动作速度和顺序。
儿童参与体育游戏时,他们需要根据游戏的要求,以一定的节奏和节律进行身体动作。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的肌肉和骨骼,还能培养他们的平衡感、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例如,儿童在进行操场跑步时,他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步伐和节奏跑动,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步态和跑步习惯。
二、体育游戏的节奏与节律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体育游戏往往需要儿童与其他小伙伴合作完成,这种合作要求他们在游戏中互相配合、相互帮助。
而体育游戏的节奏与节律对于儿童的社交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在体育游戏中,儿童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奏和节律完成动作,并与其他小伙伴进行配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儿童在进行双人跳绳时需要与搭档配合,掌握好节奏和节律才能保持良好的跳绳效果。
三、体育游戏的节奏与节律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体育游戏中的节奏与节律也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体育游戏中,儿童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节奏进行动作,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空间意识和时间感知能力。
例如,儿童在进行跳远游戏时,他们需要根据起跑线的位置和跑道的长度,按照一定的节奏和力度完成起跳和着地动作,这样能够培养他们对空间距离的准确感知和判断能力。
四、体育游戏的节奏与节律对儿童情绪管理的影响体育游戏的节奏与节律还对儿童的情绪管理有一定的影响。
在体育游戏中,儿童需要按照规定的节奏和节律进行动作,这样能够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和控制情绪。
例如,在进行冲刺比赛时,儿童需要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状态,这要求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在紧张的情况下保持集中和冷静。
高中体育中长跑中节奏训练方法分析
高中体育中长跑中节奏训练方法分析摘要:中长跑是高中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中长跑训练可以锻炼学生耐力、挖掘学生运动潜力。
本文针对高中体育中长跑中节奏训练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体育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中长跑;节奏训练;方法分析引言中长跑是高中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中长跑训练缺乏兴趣,训练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节奏训练方法提高高中体育中长跑教学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体育中长跑节奏训练问题(一)缺乏正确的节奏观念部分学生在进行中长跑训练时,对于节奏的认知不够清晰,认为只要不断提高速度就能提高成绩,导致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和损伤。
(二)节奏训练方法单一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教练员的经验和感觉,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这样,便很难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影响到训练效果。
(三)学生自主训练不足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于教练员的指导过于依赖,缺乏自主进行节奏训练的意识,导致训练效果不理想【1】。
这样导致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一旦离开教练员便不知怎样操作,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进步也极为不利。
二、高中体育中长跑中节奏训练方法分析(一)呼吸控制法长跑作为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于学生的身体锻炼和意志品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很多学生在进行长跑训练时,往往忽略了呼吸控制的重要性,导致训练效果不佳。
在长跑中合理引入呼吸控制法,能够很好提高提高氧气利用效率、稳定心率以及减轻疲劳。
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运动表现。
具体应用方法如下:一是鼻吸口呼法:在长跑过程中,采用鼻吸口呼的方式,吸气时让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氧气利用效率,减轻呼吸肌的负担;二是腹式呼吸法:在长跑过程中,采用腹式呼吸法,使肺部充分膨胀,增加氧气摄入【2】。
在呼气时,尽量将肺部气体排出,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次吸气;三是呼吸与步频配合:在进行长跑训练时,要求学生将呼吸与步频相结合,保持呼吸与步伐的协调。
短跑比赛中的节奏感与速度掌控
短跑比赛中的节奏感与速度掌控短跑比赛是田径项目中最为激烈和精彩的竞争之一。
作为一项需要身体爆发力和技术配合的赛事,短跑比赛中的节奏感与速度掌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身体机能、节奏感的培养和速度掌握等方面,来讨论短跑比赛中如何在赛道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一、身体机能对短跑比赛的影响短跑比赛主要注重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
而这些因素与身体机能息息相关。
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快速起步并保持高速度。
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肌肉爆发力和耐力,以应对比赛过程中的高强度运动。
因此,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机能是短跑运动员的首要任务。
二、节奏感的培养在短跑比赛中,良好的节奏感是提高速度和保持稳定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具备良好节奏感的运动员能够获得更高效的动力输出,减少能量的浪费并有效地掌控赛道中的节奏变化。
因此,培养节奏感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运动员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节奏感。
在平时的训练中,运动员可以结合音乐或节拍器等工具,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节奏。
通过不断的模仿和练习,逐渐形成自己的节奏感,提高对速度掌控的准确性。
其次,心理因素也是影响节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保持冷静和专注,不被外界干扰。
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赛道上的节奏变化,从而作出相应的应对。
三、速度掌握的技巧与方法在短跑比赛中,速度的掌握是一门技术活。
掌握好速度,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首先,起跑技术是速度掌握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起跑可以帮助运动员迅速进入最佳速度状态。
起跑时,运动员应该摆好出发姿势,注重爆发力的释放,并保持良好的动作协调性。
其次,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速度目标。
过快的速度可能导致疲劳,而过慢的速度则无法达到最佳表现。
因此,根据比赛的距离和特点,运动员需要在比赛前进行合理规划,掌握好比赛的整体速度控制。
最后,短跑比赛中的转弯也是速度掌握的重要环节之一。
节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更强调对教学进程 中时间消耗速 不变 的, 而是受不 同的身体 活动 内容影 响而呈 现波浪 式的 变 活动各步骤的时间分配 比率 , 率 的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 。体育教学中教学 内容有难有易 , 有 化; 当人体活动到一定 的时间以后 , 机体开始出现疲劳 , 生理 功
堂: 室
节奏 l i c a t i o n o f Rhy t h m i n t h e Te a c h i n g o f Ph y s i c a l Ed u c a t i o n
童建 军
D O N G J i a n— — j u n
K e y wor d s:r h y t h m;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中图分 类号 : G 8 o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0 2 5 6 ( 2 0 1 3 )1 0— 0 0 6 1 — 1
d o i : 1 0 . 3 9 6 9 /i . i s s n . 1 0 0 5—0 2 5 6 . 2 0 1 3 . 1 0 . 0 3 0
a n d s h o u l d p a y a t t e n t i o n t o t h e t e a c h i n g o f t h e r h y t h m.I t i s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p h y s i c l a a n d m e n t l a
o n e o f t h e. b si a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u m n a p s y c h o l o i g c a l a n d p h y s i o l o g i c l a n a t u r e .
浅谈节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0 0 2年
第 l 9卷
第 41 J { 】
张 家 口 医学 院学报
浅 谈节奏在体 育教学 中的作 用
田 丰 内蒙 古 医学 院 体育 教学 部 0 0 5 10 9
【 要】 高校 体 育教 学 中的节 奏 要根 据 教 学 内容 、 摘 教学 对象的 年龄 特 征 , 及学生 对 运 动 负荷 以 适 应 能 力 和 个体 差异 等来 掌 握。 恰 当 的掌 握 、 制 好 教学 节奏 , 控 能使 学 生 始 终 保 持 精 力 充沛 , 动作 迅捷 的状 态 , 利于 取得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 有 【 关键 词】 体 育 教学 ; 学节 奏 ;合 理 掌 握 教 【 图分 类 号 】 G 0 【 中 8 7 文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 编号 】 1 0 0 5—8 9 ( 0 2 0 7 6 2 0 ) 4—0 2— 2 7 0 节 奏通 常是 音 乐 中 交 替 出 现 的 有 规 律 的 强 弱 、 长 3 节 奏要 根据 学 生 个体 差 异 思考
个重 要手 段 , 紧 张 的节 奏则 有 利 于 巩 固 三基 。 可 而 以想 象在 轻松 愉 快 的 音 乐 伴 奏 下 , 毯 上 自 由体 操运 地
慢节奏, 甚至还可 以回过头来进行示范讲解, 以使多数 学生跟 上 。 当发 现 多 数 同学 已 紧 张到 濒 于 疲 惫 时 , 就
的教 学本 身是 一 项 需要 思 维和 身 体 共 同参 与活 动的 特
殊 教 学过程 , 紧张 的 节奏 有 助于 使 学生 的注 意力 、 较 思 维、 意志 、 体活 动 保 持 积极 状 态 , 对 公 共 体 育 课 教 身 这 学 的效 果和 发展 学 生 的 运 动能 力 都是 有益 的。 紧 张的 节 奏还 有利 于 创造 公 共 体 育 课 的 活 动 气 氛 , 也 是 激 这 发 学生 学 习、 习 兴 趣 的有 效 方 法 之 一。 积极 参 加 的 练 活 动是 学生 掌 握体 育 基 本知 识 、 本技 能 、 基 基本 技术 的
初三体育锻炼注意节奏
龙源期刊网
初三体育锻炼注意节奏
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初中版》2016年第04期
第一阶段:9月-10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面的身体素质打好基础。
在教学训练中应采用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运动机能水平。
在全面发展素质的同时,一般应以发展速度、弹跳为重点,应以中等运动训练量为主。
第二阶段:11月-1月
此阶段应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和提高力量素质,特别是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及腰腹肌力量,并结合跑、跳、投等考试项目,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杠铃、沙包、健身器等,发展各个项目必须具备的专项素质,尽快提高掌握各项技术的速度。
第三阶段:2月-3月
该阶段时间约2个月。
要在第二阶段大运动量训练的基础上,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并逐步以提高和巩固运动成绩为目的。
在教学训练中,坚持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相结合,为适应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当然,此阶段的训练强度应偏大。
第四阶段:4月
考试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个短时期进行集训,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小型多样的比赛、模拟考试训练等,从运动技能、技巧及心理承受能力上为学生适应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体育教学中节奏的把握
体育教学中的节奏,包括教学过程中的速度、张驰,也涉及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
它们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
体育课讲究教学节奏的意义在于不同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适宜的节奏,会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而不当的节奏,则对教学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因此可以说,它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那么,怎样把握正确的教学节奏呢?
一、把握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中的节奏
制定正确的教学计划和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之一,同时又是搞好中
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使之能全面地、有目的、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育工作。
二、把握方向,建立正确思路
1.分析教材,拟定教学计划。
教师首先根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列出各年级主要教材
的重点和难点,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衔接,教材与运动量的大小,要节奏分明,一个阶段练什么?通过重点练习要提高什么?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表现出来。
然后,再根据《大纲》所规
定的时数和考核项目及标准,结合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学生的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实际
情况有条不紊地建立正确的教材思路。
在拟定计划时,应尽可能把有条件的教学项目和教材
内容列入优先考虑范围,暂时有困难的项目也可努力创造条件,分清缓急,力求逐步得到解决。
2.因地制宜,安排教学。
针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情况,教师制定计划和安排教材内容,
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有利优势。
如:可利用陡地开展上、下坡跑或走,爬山等
活动;可利用空地或草坪进行跳、投、武术和体操中的一些技巧动作,又如有些项目不需要
更多的场地器材,且教学内容大致相同,尽可能把各年级的课安排在同一时期内进行(但运动
负荷、密度技巧等方面要求应有区别)。
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地区气候的特点,进行安排。
3.因材施教,有区别地进行教学。
初一、二年级的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
们具有好奇心强、善模仿的长处,又有兴奋与抑制不易控的弱点,教师应选择一些简单易懂,难度和负荷小、节奏性慢,自然活泼,便于模仿的动作内容,可多选用一些教材与相关、适
于儿童心理的游戏,使学生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初三年级的学生,身体各器官发育基本完成,记忆力、理解力都比较强,可安排一些难度大、活动力度较强的动作内容。
女生比较心细,又善于表达感情,同时又具有柔韧、协调性较好的特点。
为此,教材内
容更应多安排一些姿势优美、柔和、韵律性强的动作。
在全面活动和培养良好身体姿态的基
础上,加强她们的腿、臂部力量。
三、科学、合理设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节奏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课的教材编排,教材内容有易有难、有简有繁、有浅有深、
有复习有新授,教师在教学教程中应合理地搭配。
课前的准备活动,应针对课的主要内容进
行安排,起到实施主要教材的辅助作用,让关节、肌肉、内脏得到充分活动,使大脑皮层产
生兴奋。
如:一堂课中既有上、下肢力量练习,又有灵敏度等素质练习。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
身体状况、季节、年龄等不同情况,有节奏安排一个时期内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以期在周
而复始的循环练习中,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提高。
2.设计新颖教学法,改变教材的组织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一些较为简单的
或已学过的却又与主教材相关的动作加以诱导或启发。
有些教材如按教材规定的组织方法进
行教学,既不便于组织,又会减少学生的练习时间,教学环境也自然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四、从实际出发,灵活控制和调整课堂的教学节奏
1.合理安排时间,灵活掌握教学进度。
体育课的显著特点,就是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
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建立动作定型。
所以,为了保证课的顺利进行,增强学生的练习时间,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对每一环节仔细考虑。
例如:场地、器材的合理
配置;练习时的组间距;每组人数等等,每项练习顺序安排要科学,当练习达到一定的强度
和密度时,教师通过观察、测脉搏等方法发现学生出现疲劳,应采用组与组的短休息,阶段
与阶段间的长休息。
休息的方式可采用:消极休息,如:原地踏步深呼吸,慢跑;积极休息,如:原地坐下,互相按摩等。
2.教学活动要张弛结合。
体育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施以生理负荷应用波浪式有节奏地
提高。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张弛结合。
在教学过程达到高潮时,学生处在紧张而热烈的
兴奋阶段,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和生动活泼的身体练习,谓之“张”。
高潮体现了整堂课
的主旋律,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理负荷,有助
于准确地掌握知识技能,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时机。
所谓“弛”,是指休息阶段,让学生的
思维和练习处于相对松弛状态。
课堂教学持续一定时间的练习后,可让学生采用积极性休息,或消极性休息方式,使大脑、身体的疲劳得到迁移,这些都由教师根据判断来决定。
3.“收”与“放”的节奏。
课堂中的“收”是指集中教学,是教师在课的进行过程中教的活动,在课堂开始部分的集中注意力及其他引导活动,课堂中的讲解和示范,以及课中的集中指导
和课后小结,既能为教学任务服务,又可调节练习密度和学生身心负荷。
“放”是指学生练习、巩固、提高技术、技能、发展身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与学、练有关的活动,它是学生相对
脱离教师直接指导下从事的体育学习。
因此“收”与“放”在教学中都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过多
的集中或过分的学生自练都会造成教学单一,缺乏节奏,达不到课堂效果,甚至违反合理安
排运动负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