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媒体策划的“QR”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媒体策划的“QR”观念
我们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应尽可能地避免“技术近视”,即:片面夸大它们自身技术的影响与作用,而忽视它们与现有媒体的长远合作效益。“QR”码技术的出现对于广告媒体的快速联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开辟了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最为方便快捷的入口。“QR”码技术不但是一项媒体链接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媒体快速联动的策划观念。
标签:媒体联动QR 技术观念化
一、由媒体形态变化规律得出的启示
媒体形态的变化通常都会对广告媒体策划产生难以预知的影响。在时空与技术紧凑前行的步伐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迎接策划观念的变革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媒体形态变化。作为广告媒体的策划人我们总是在“千人成本”和“到达率”两个指标面前疲于奔命。当然,广告媒体策划关注客观数据无可厚非,但是从深层次解读这些数据还需要凭借一块重要的基石,那就是观念。
广告媒体策划观念的形成往往来自于对客观规律的洞察。如今媒体形态的日新月异让我们应接不暇。的确,新媒体科技消耗了我们太多的注意力,而对于那些“传统”媒体的优势我们渐渐熟视无睹,这样一来在媒体策划中难免会犯重此薄彼,缺乏系统审视的错误。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媒介形态的演进历史,不难发现其实各种广告媒体始终都处于共同演进状态。记得数十年前当网络媒体出现时,许多学者曾大胆地预言纸制媒体的消亡,但至今预言中的消亡迹象仍未出现,相反纸制媒体的发展在今天却有目共睹。由此看来,媒体共存与共进是其形态变化的重要规律之一。其次,媒体的汇聚和交叉是其形态变化的又一重要规律。这样的例子俯首可拾:例如我们总能在一些户外媒体中看到某某网站的宣传广告,而在一些网络广告中也不乏“传统”媒体的影子。
这些媒体形态变化的规律给予广告媒体策划这样一个重要启示: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应尽可能地避免“技术近视”,即:片面夸大它们自身技术的影响与作用,而忽视它们与现有媒体的长远合作效益。也就是说:广告媒体策划应尽可能地寻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并依托先进的媒体技术来实现广告媒体之间的快速联动以得到一个传播的合力,为整合营销传播的实现提供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途径。
二、从“QR”码看网络为中心的媒体快速联动
1.以“QR”码技术为依托的媒体快速联动
图1所示的是一种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的QR码(QR是Quick Response的缩写)。如图所示:QR码的图样呈正方形,常见的图样只有黑白两色。在图样的4个角落中,其中有3个印有较小的,像“回”字字型的正方形图案。这3个正方
形图案是用来供译码软件定位用的,这样一来使用者无需对准,无论以任何角度对图码进行扫描取样,数据仍可正确被读取。作为一种具有超高速识读特性的矩阵二维码符号,它最早由日本Denso公司于1994年9月研制,并广泛运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管理等领域。不过到今天它的应用范围早已经超越了工业领域,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支持这种类型的二维空间识别码。该项技术应用空间的拓展使得其在广告传播领域的价值逐渐浮出水面。在一些国家这种黑白图案的“小方块”就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广告当中,甚至是在T恤和茶杯上。如图3所示,当消费者用带摄像头的手机拍摄下商品包装或店面招牌上的这种QR码后马上就能通过手机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登录该品牌或产品的网站,去了解更多关于品牌或产品的内容。例如,日本的麦当劳就在其食物外包装上印上了这种QR码,用于手机识别,并链接到特定的网站让消费者阅读这种食物的具体营养成分。这种QR码识别技术能够使品牌或产品的传播活动随时随地的网络化,消费者也能通过这种方式非常快捷详细了解品牌或产品的信息。
“QR”码技术对于广告媒体的快速联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开辟了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最为便捷的入口。这样一来,不但弥补了“传统”媒体在交互性上的弱点,同时也迅速地形成了广告媒体于受众的合围之势,有利于扩大广告信息的传播强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可以轻松地穿梭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来扩充信息的接触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来自主选择全面的信息服务。“QR”码的识读过程完全删除了一些像网址输入这样的繁缛环节,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以这种“QR”码为链接进入网络世界去了解更多的有关品牌或产品的信息。
2.以网络为中心媒体快速联动的策划观念
“QR”码技术不但是一项媒体链接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媒体快速联动的策划观念。其实我们说看问题的视角往往决定着观念的产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QR”技术其实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媒体技术,它更多地体现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对于“全面信息”的需求。古往今来那些改变人们生活的技术从来都缘起于人们的某种欲望和需求,比如说:人们为了行动便利而发明了汽车、飞机这样的交通工具,人们为了节省能源于是绿色能源技术开始在这些交通工具上普及,从诸如此类的例子当中我们不难得出:需求才是技术发展的真正动力。“QR”技术的发展与迅速普及体现了人们追求“全面信息”的需求,这种需求离不开媒体之间的快速联动。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联动不单是技术层面的,同样也是创意层面的。
我们说的媒体联动并不是指简单的媒体“组合”(Media Mix),它有着明确的方向性。在这种联动中各种媒体的信息都指向一个价值媒体,而这个媒体通常需要具备互动性,方便信息的反馈。我们知道互动性的广告媒体不但能够方便地收集受众对于广告的反应,而且还能够让受众迅速地将欲望转化为行动,网络购物的飞速普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次,这个媒体需要与广告的受众有着紧密的关联。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一个广告媒体有着大规模的受众群落,如果受众与该媒体的关系并不是很牢固的话同样也不能获得让人满意的传播效果。受众对于该媒体发布信息的信任程度等等都是衡量受众与媒体关系的重要指标。再次,广告
的媒体策划正承受着一些压力,这些压力包括媒体数量的激增攀高所带来的广告干扰度、不充分的媒体数据所带来的繁重工作量、以及策划反应时间的紧缩所带来的顾此失彼等等。面对这些压力有必要选择一种能够具有强大信息存储量,方便进行到达率、覆盖面统计的核心媒体来“坐镇”媒体策划的实施。这样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简化策划初期的媒体调研工作,同时也能简化媒体策划执行的环节,方便于广告执行效果的监控。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从现今来看网络媒体应该是媒体快速联动的最佳“终端”。其实,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与前瞻价值业已公认,加上网络的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日臻显著,所以它成为媒体快速联动的“终端”也是一种时代的必然。
前面提到的“QR”码技术与网络媒体的一些特征应该说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技术作为媒体联动的基础需要予以关注,但媒体快速联动要取得个性化特点的传播效果,其创意策略也不可小觑。如今众多的品牌或产品的媒体策略都越来越趋于相似,尤其是那些同类品牌或产品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媒体策略的这种相似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带来广告传播效力的整体削弱,非常不利于品牌或产品的个性塑造和推广。产生媒体策略相似性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由于在一定区域中的人们接触媒体或媒体阅读行为的类似,这种类似从根本上说是由大的文化环境所引起的,并且所体现出来的特征都相对稳定。当这些类似的媒体接触行为通过调查统计数据化,并成为不同品牌或产品进行媒体策划的依据后,广告媒体策略的相似就在所难免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完全服从,也不能无视受众既定的媒體接触习惯。我们需要给他们自由的信息选择空间,通过媒体链接技术引导他们自主地、有选择地、并全方位地接受广告信息。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媒体策划的创意来实现。
媒体策划的创意并不能完全依赖于额外的媒体投入,而在于从这样两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一是挑选最恰当的媒体组合,使得媒体的购买成本所获得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知道媒体的有效组合能够形成一个立体的信息传播效应,这主要体现在媒体组合能够扩大广告信息的覆盖范围,能够使媒体之间的传播效应相互补充,使媒体传播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此外,一个良好的定量检验系统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有可能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媒体组合视角。二是媒体策划不应只考虑如何科学有效地在媒体中投放广告,而应充分结合投放广告的内容和媒体特征来形成媒体之间的快速联动。就像我们所熟知的那样,每一种广告媒体都有其各自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与受众接触媒体的方式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合理规划不同媒体的广告内容,让广告内容既能够相互呼应,又能够贴合媒体所特有的传播方式,这样才能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
具体落实到以网络为中心媒体快速联动的策划观念中,我们首先应该探讨“网络+X”的媒体组合问题。依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做出“网络+电视”、“網络+杂志”或“网络+电视+杂志”等若干个选择。但做这些选择的前提是要尽力实现媒体的购买成本所实现的收益最大化。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策划人不但会精打细算的省钱,还需要他们能够像赌博一样的大把花钱。我们可以依据目标受众的覆盖率和每次覆盖的相对成本来选择媒体最为合理的组合方式,但还需要依据不同媒体的传播优劣势来组合搭配,保证在一定重复率的基础上,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