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变迁
【课标要求】
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

【授课对象】
蕲春四中高一(8)班学生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感强,学生与互联网的共同发展,对互联网较为熟悉,但由于的报刊和影视的兴起年代久远,对其发展历程欠缺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近代不同时期与报刊、影视、互联网相关的图片与材料,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了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进步发展历程;
2、根据自身体验,发现大众传媒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影响;
3、通过分析材料和阅读课本,课堂解决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生活上的影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读材料的技巧;
4、作为大众传媒(报纸、电视、电影、网络)变迁的见证人,体会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5、通过分析材料中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报道,学会在信息海洋中保持理智,结合现实历史地看问题,培养历史的敏锐感和眼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根据教材与学生具体情况,把教学重点设定为:报刊与影视的发展,把难点设为报刊与广播影视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的发展
兴起——近代报业的开端
发展——垄断、受限
繁荣——丰富多彩
二、影视的发展
(一)电影
无声→有声;
黑白→多媒体
国内→世界
奢侈→平民化
(二)电视——全民普及
(三)广播
三、互联网的兴起齐全、快速、便捷、便宜。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教案标题: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媒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和变迁;3. 分析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4. 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大众传媒的定义和作用;2. 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和变迁;3.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2. 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学生手册和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众传媒方式和内容,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和个人有何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大众传媒的定义和作用,包括传递信息、娱乐、教育、引导舆论等方面。

2. 分析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和变迁,包括印刷术的发明、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崛起等。

三、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2.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具体案例,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电视剧对观众的塑造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大众传媒的影响,并引发学生对媒体的批判思考。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大众传媒的变迁及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

2. 提出拓展问题:未来大众传媒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预测。

六、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讨论大众传媒对自己的影响,并提出自己对未来大众传媒发展的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讨论与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和变迁,并分析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媒体素养。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课标要求: 1、 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 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3、 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4、 感受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教学过程【检测】【自主学习】阅读p72 — 75并思考:1、 列举大众传媒的四种媒介2、 列举维新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 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3、 列举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知识构建】一、近现代报刊业的发展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1)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英文刊一一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中文刊一一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是中国境内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

1872年外国人创办的 《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的报纸。

2) 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开始办报: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 ,开国人办报之先河。

3) 维新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 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 新 青年》,成为宣传新思想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1949)中共先后创办的《 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 要作用。

【1931年在瑞金创办的《红色中华》,1938年在武汉创办的《新华日报》(现为江苏省委机关报),1941年在延安创办的《解放日报》(现为上海市委机关报)】3、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 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 容比较丰富。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 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2.掌握新闻媒体、广告媒体、电影、电视等媒介的特点;
3.培养同学们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大众传媒的定义、特点和兴起;
2.各种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三、教学难点
1.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
1.大众传媒的概念和兴起
1.大众传媒的概念
2.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
2.新闻媒体、广告媒体和电影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1.新闻媒体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2.广告媒体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3.电影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3.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1.电视的兴起和发展
2.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五、教学方法
1.归纳法:运用归纳法,概括大众传媒的定义、特点和兴起;
2.讲授法:运用讲授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新闻媒体、广告媒体、电影、电视等媒介的特点、发展历程和现状;
3.比较法:比较分析各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现状和对社会的影响;
4.观看视频法:观看有关大众传媒的视频,并结合教案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讲授、分组讨论和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
2.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考试等方式,测试同学们对大众传媒概念、特点、现状和对社会的影响的掌握程度;
3.评价内容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考试成绩等方面。

教学设计《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设计《大众传媒的变迁》
我的教学设计
课题:大众传媒的变迁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高一
课时
1
提供者
武姝
单位
山西省孝义中学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概念:第三媒介、第四媒介
(2)了解和掌握报刊业的起步、发展、繁荣情况,认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掌握影视事业的发展情况。认识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媒介”——互联网的普及及其优势。
种类多、数量多,报业集团化等。
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实行舆论监督。
在此过程中,学生讲报刊业的起步、发展情况一一介绍出来。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资源共享。
锻炼学生整合所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思考分析中,使学生理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社会发展所起得作用。
3、影视事业的发展
报刊组总编介绍: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大众报刊业”特别为广大读者奉上《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史》专刊。(展示历史小报,并传阅)设有一下栏目:报纸的故乡——中国、报刊与时代的变迁、报刊业发展的前景与困惑等。下面请本期报纸的各位栏目编辑为大家一一进行介绍。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回答。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5、以小组的形式汇总搜集到的资料,制成宣传片,展示大众传媒的变迁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训练自己的设计和编辑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媒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组织学生参观传媒博物馆、报社、电视台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
(3)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传媒领域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学生分享自己对传媒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各种传媒形式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报纸:介绍报纸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强调其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广播:介绍广播的诞生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分析广播在传播信息、教育、娱乐等方面的优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采用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大众传媒变迁的兴趣。
1.教师展示一组不同时期的传媒图片,包括古代的报纸、近代的广播、现代的电视和互联网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传媒形式的变化。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传媒形式的发展历程吗?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这些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大众传媒的变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传媒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传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传媒现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问题中的重要性。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篇一:16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2)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2)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3)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民社会生活发展史,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人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2 教学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标签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师: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生: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师:很好,这些都属于大众传媒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近代以来,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的大大加强,就越来越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

于是大众传媒出现,最先是报刊,随后是广播、电影、电视等相继出现。

目前已形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两大体系,并正在崛起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体系。

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一、背景介绍大众传媒是指广泛传播信息的媒体机构,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供信息,还能够塑造社会舆论和影响公众思想。

本课教案将重点介绍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关于大众传媒变迁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媒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大众传媒对社会变迁的影响;3. 分析历史时期下大众传媒形式的变化和原因。

三、教学内容1. 大众传媒的定义和分类- 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 新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2. 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 印刷术的发明与报纸的兴起;- 电报、电话的发明与信息传播的加速;- 电视的出现与影视娱乐的兴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新媒体的崛起。

3. 大众传媒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社会舆论的塑造:通过大众传媒,政府和媒体能够向公众传递信息和宣传政策,影响公众思想;- 文化的传播:大众传媒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地区的文化传递给大众,促进文化的交流;- 经济发展的推动:大众传媒行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推动了广告、电影、音乐等产业的繁荣;- 社会组织与凝聚:通过大众传媒,人们可以获得信息、参与社会活动和组织社交网络,加强社会凝聚力。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述法:通过讲述大众传媒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大众传媒的基本知识;2. 图片分析法:通过展示历史时期下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媒体的特点和变化;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大众传媒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辩论。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报纸的历史图片,引起学生对大众传媒变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2. 介绍大众传媒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对大众传媒有一个基本的了解;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总结该时期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对社会变迁的影响;4. 汇报和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5.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汇报,对大众传媒的变迁和影响进行总结和归纳;6. 小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众传媒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大众传媒变迁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媒的定义及其分类。

2. 传统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特点和发展。

3. 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的产生及其影响。

4. 我国大众传媒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5. 大众传媒变迁中的问题和挑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众传媒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新媒体的产生及其对传统大众传媒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众传媒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大众传媒的冲击和影响。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大众传媒变迁中的问题和挑战。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相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安排课堂讨论时间和小组活动。

3. 准备相关问题,用于课堂提问和互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众传媒的发展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众传媒的变迁。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大众传媒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3. 发展历程:介绍传统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4. 新媒体产生:讲解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大众传媒变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6. 案例分析: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大众传媒的冲击和影响,如报纸、杂志的数字化转型。

七、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新媒体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变化。

2. 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3. 总结讨论: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出新媒体对大众传媒的主要影响。

八、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传统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在传播方式、受众范围、传播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6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6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1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大众传媒变迁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众传媒的变迁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2)强调大众传媒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素养。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完成,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信心。
4.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古代印刷术、制作新闻报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大众传媒的变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大众传媒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要关注时代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与大众传媒变迁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成PPT或展板,展示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
3.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大众传媒变迁相关的书籍、文章,如《传媒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大众传媒史》等,要求学生撰写阅读笔记,分享阅读心得。
4.观察与思考:
(1)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众传媒,如电视、报纸、网络等,思考它们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影响。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关注大众传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能力。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2014-01教学实践《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文/李先卫一、教材地位1.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容。

2.本课选取了中国近现代报刊、广播、影视和互联网这四大媒介,以点带面,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的历史变迁,同时揭示出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教学内容1.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刊业的发展过程;掌握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认识互联网优势。

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调动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深化知识理解;教师学生互动,共创高效课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四大媒介的学习,感受社会的发展,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传媒人物的学习,激励伟大理想,立志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报刊业、影视业的发展基本史实。

难点:大众传媒的变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学生情况1.有利学情(1)本课跟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浓厚的兴趣。

(2)经过学科训练,在学习能力方面,已经基本掌握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参与讨论等基本的学习方法。

2.问题诊断学生对知识更多的是停留在“知道”和“了解”层面,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对新的史学观点、史学研究方法比较陌生。

四、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材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的视频,引入课堂教学。

设置情境:概念阐释。

引导学生说出四大媒介方式———报刊、广播、影视和互联网。

第一环节:梳理教材,了解知识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块白板,分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选取五四运动(1919年)以前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梳理其发展史实。

第二组:选取五四运动(1919年)以后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梳理其发展史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5.3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5.3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大众传媒变迁的小论文。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
(1)论技术进步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
(2)我国大众传媒政策与管理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3)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角色
(4)从大众传媒变迁看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3)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深入研究大众传媒的某个领域或问题,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2)组织实地考察或采访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大众传媒的现实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开展跨学科学习,如与语文、政治等学科相结合,探讨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政治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讨论后,每组整理出一份讨论报告,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悟。
5.请学生关注近期热点新闻,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通过学习大众传媒的变迁,使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尊重和关注。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大众传媒政策及管理制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众传媒的定义、功能及变迁过程;不同时期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其代表形式;技术进步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我国大众传媒政策及管理制度的演变。
2.难点:分析技术进步对大众传媒变迁的作用;理解我国大众传媒政策及管理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现实生活中大众传媒现象。

课时16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设计与

课时16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设计与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
1.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大众传媒变迁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分析题:出一道或两道分析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传媒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讨论题:设计一道讨论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完成教材第十六章课后习题,加深对大众传媒变迁知识点的理解。
-搜集并整理不同时期的大众传媒案例,分析其特点、影响和原因,形成书面报告。
2.选做题(任选一题):
-针对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大众传媒形式,如社交媒体、网络新闻等,分析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未来大众传媒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3.思考题:
-思考大众传媒在传递信息、塑造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和媒介素养。
4.小组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大众传媒变迁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制作成PPT或小视频,下节课进行分享。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媒现象进行理性评价,提高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众传媒变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历史意识,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学习方法,对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
3.开展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作业与测试: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和测试,检验学生对大众传媒变迁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定义和作用。

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变迁过程。

1.2 教学内容大众传媒的定义和作用。

大众传媒的变迁过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媒的定义和作用。

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大众传媒的变迁过程。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大众传媒的了解。

讲解大众传媒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大众传媒的变迁过程。

第二章:传统媒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传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传统媒体的了解。

讲解传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章:互联网的兴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兴起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兴起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兴起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

讲解互联网的兴起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第四章:社交媒体的崛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交媒体的崛起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社交媒体的崛起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交媒体的崛起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4.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了解。

讲解社交媒体的崛起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第五章:大众传媒的未来发展趋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未来发展趋势。

5.2 教学内容大众传媒的未来发展趋势。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媒的未来发展趋势。

5.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大众传媒未来发展的看法。

讲解大众传媒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数字媒体的普及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字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6.2 教学内容数字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字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6.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数字媒体的了解。

讲解数字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设计(高三年级复习课历史必修二)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卫然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众传媒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2.了解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理解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掌握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大众传媒的含义、发展历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2.图示法:通过展示各种大众传媒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大众传媒的变迁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本课时为复习课,共2课时,建议用时1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大众传媒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2)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众传媒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并提问:大众传媒的定义是什么?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讲授新课:(1)大众传媒的含义和发展历程提问:大众传媒的含义是什么?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大众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讲解:大众传媒是指以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信息传播媒介。

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报纸时代(17世纪至19世纪初)这个时期,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媒形式之一。

报纸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受众面广。

第二阶段:广播、电视时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广播和电视的出现,极大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广播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

电视的特点是图像、声音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设计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设计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传媒形式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内容制作等方面的差异,并举例说明。

3. 学生了解我国大众传媒的政策法规,认识到传媒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潜在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传媒现象,具备一定的传媒鉴赏和批判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和分析大众传媒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和表达,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媒事业的热爱,认识到传媒在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增强网络道德观念。

3. 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提高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历史与社会学科领域,结合现实生活,关注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

学生特点: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现实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媒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介绍古代传媒形式,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分析其发展演变的原因及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探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崛起,对比分析新旧媒体在传播方式、内容制作、受众互动等方面的差异。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我国大众传媒政策法规:讲解我国传媒政策法规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大众传媒与社会发展:分析大众传媒在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众媒体的变迁课程设计

大众媒体的变迁课程设计

大众媒体的变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众媒体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媒体形式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科技进步对大众媒体发展的影响,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与挑战。

3. 学生能够认识我国大众媒体的发展现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大众媒体变迁的资料,提高信息处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大众媒体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学生能够运用新媒体工具进行信息传播,提高网络素养和自我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大众媒体的变迁,认识到媒体在传播信息、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网络和新媒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信息,保护个人隐私。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的变迁,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媒体素养。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时代更好地适应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大众媒体的发展历程- 古代传播方式:甲骨文、竹简、丝绸之路等。

- 近代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

- 现代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等。

2. 科技进步与大众媒体的关系- 演讲、讨论:探讨科技进步如何影响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

- 案例分析:以电视、互联网为例,分析科技发展对媒体产业的影响。

3. 我国大众媒体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 教材相关章节学习:了解我国大众媒体的发展现状、政策法规。

- 小组讨论:针对媒体政策法规,分析其对社会、个人的影响。

4.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案例分析:以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为例,探讨其传播特点、社会影响。

- 小组合作:分析新媒体时代给个人、企业、社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教学设计6: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设计6: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理解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优势;知道四大媒介。

(2)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出示投影的“知识结构”,学生自学基础上,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展史。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时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相传唐代时我国就出现了初步具有新闻传播功能但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由此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走向繁荣的报刊业:1、近代报刊业的起步:(1)外国在华办的报刊:(19世纪中期前后)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西方传教士于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期刊,其主旨以传播西学为主。

②《中国丛报》(1832年):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中国丛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

它是由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主编的月刊。

主要发行地点是广州。

③《万国公报》(1868年):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19世纪后期,该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是任何一种中文期刊不可比拟的。

大众媒体的变迁课程设计

大众媒体的变迁课程设计

大众媒体的变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的历史变迁,掌握不同时期媒体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大众媒体的发展历程,理解当前媒体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3. 帮助学生认识到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了解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形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媒体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筛选和评估的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加深对媒体变迁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对媒体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关注媒体变迁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通过媒体变迁的学习,认识到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媒体信息,培养健康、积极的媒体素养。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了解大众媒体变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大众媒体概述:介绍大众媒体的定义、功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关联教材第一章内容。

- 媒体的种类及其特点- 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 大众媒体的变迁历程:分析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关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 互联网新媒体的诞生及影响3. 当前媒体现状及挑战: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以及新兴媒体的发展机遇,关联教材第三章内容。

-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竞争与合作4. 媒体素养与价值观:强调在媒体变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正确价值观,关联教材第四章内容。

- 媒体素养的含义与培养- 抵制不良媒体信息,树立正确价值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大众媒体概述第二课时:大众媒体的变迁历程(一)第三课时:大众媒体的变迁历程(二)第四课时:当前媒体现状及挑战第五课时:媒体素养与价值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章节,按照教学进度逐步展开,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和价值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设计(高三年级复习课历史必修二)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卫然
一、学习目标
1、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2、通过近现代大众媒体发展的四次高潮理解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涵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3、通过中国纪录片之父黎民伟的事迹体会近代媒体人的家国情怀;
4、以当今自媒体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开展讨论,以史为鉴。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我赴顺德开展公开课交流活动进行的设计。

与新课不同,高三复习课整体性和整合性更强,同时还需要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进行深度挖掘。

学生经过第一轮学习,已经有相关知识,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应当设计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发言,加深认识的同时检测学习。

三、教案内容分析
1、重点: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变迁过程及影响大众传媒变迁的原因;
2、难点:大众传媒变迁对民族国家的作用、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五、教案资源
1、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

2、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3、陆弘石:《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

4、吴果中:《左图右史与画中有话——中国近现代画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六、教案评价
A、课堂问答
学生作答需做到史论结合。

如回答“为何世纪末世纪初”会出现三次办报高潮?学生要能答出甲午战败的影响、戊戌变法、《临时约法》鼓励言论自由、新文化运动等具体史实,不能空泛答“思想解放”、“政治运动推动”等。

、纸笔测试。

例:
.(·山东日照一模·)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各种新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其中有《晨报》《国民公报》《新生活》《觉悟》《新社会》等,形成报刊业繁荣的局面。

这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
.鸦片战争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愿望.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五四时期追求真理和个性解放的潮流.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涨
.(·广东惠州月模拟·)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
营利之举”,或是“莠民之贱业”。

然而年到年,国人所办报刊就达余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维新变法的推动.民族危机的加深
.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工业的发展
.(·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卷·)(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电影发展史(节选)
——摘编自蹇河沿《中国电影观念史))等从材料中提取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
材料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二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

(分)(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