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学悖论

几何学悖论

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形状和大小等几何关系的数学分支,它在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几何问题,也可能导致令人困惑和震惊的悖论。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几何学悖论,让我们一同探索数学世界的边界。

1. 萨切尔悖论

萨切尔悖论是由英国画家罗杰·萨切尔于1964年设计的一幅画作,名为《无穷循环》。画作中有三个相同的三维立方体,它们看起来在画布上交错排列,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错觉。尽管每个立方体都是合理的,但当我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时,就会感到困惑。

这种悖论的关键在于透视变换的特性,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萨切尔悖论通过合理的透视变换使得三个立方体看起来同时较大和较小,进而打破了我们对物体大小的直观认识。

2. 巴纳姆悖论

巴纳姆悖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巴纳姆的一项实验,他给被试者展示了一系列模糊的人格描述,例如“你是一个聪明而仁慈的人”。然而,这些描述实际上是非常广泛适用于大多数人的,因此被试者容易将其误认为准确描述自己。

这种悖论揭示了我们对信息的主观解读和自我认同的影响。同样的

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几何学中,例如我们对线段长度的判断。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的直觉可能会被愚弄,导致判断出现偏差。

3. 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费马大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它声称当n大于2时,对于任何正整数a、b、c,方程a^n + b^n = c^n没有正整数解。这个问题困扰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之久,直到1994年安德鲁·怀尔斯发表了他的证明。

然而,怀尔斯的证明引发了新的困惑,即所谓的“怀尔斯悖论”。他的证明使用了高度复杂的数学工具,其中一些仅有少数数学家才能理解。这引发了一个问题:是否真的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和验证怀尔斯的证明?这个问题涉及到数学的哲学和基础,引发了对证明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的讨论。

4. 伯努利悖论

伯努利悖论是概率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涉及到无限次试验的结果。假设我们有一枚公平的硬币,每次抛掷时都有50%的概率正面朝上,50%的概率反面朝上。现在,我们进行无限次抛掷,那么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是否会相等?

直观上来看,我们可能认为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应该接近相等,但实际上,正面和反面的出现次数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波动。这是因

为概率事件在无限次试验中的结果并不一定趋近于平均值,这与我们的直觉相悖。

以上是几个著名的几何学悖论,它们揭示了数学世界的复杂性和我们的认知局限。几何学悖论不仅是对我们直觉的挑战,也是对我们思考方式和方法的反思。通过探索这些悖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科学的边界。

悖论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悖论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开场白:一个传说】一个讼师招收徒弟时约定,徒弟学成后第一场官司如果打赢,则交给师傅一两银子,如果打输,就可以不交银子。后来,弟子满师后却无所事事,迟迟不参与打官司。老讼师得不到银子,非常生气,告到县衙里,和这位弟子打官司。这位弟子却不慌不忙地说:“这场官司如果我打赢了当然不给您银子,如果打输了按照约定也不交给您银子,反正我横竖不交银子。”一句话把老讼师给气死了。 类似的: 1)我正在说谎?!! 2)鸡与鸡蛋何为先? 一、悖论的定义 “悖论”(英语:Paradox,俄语:Πарадокс)的字面意思是荒谬的理论,然而其内涵远没有这么简单,它是在一定理论系统前提下的看起来没有问题的矛盾。 关于悖论,目前并没有非常权威性1 的定义,以下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通常认为,一个论断,如果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它,都会导出一个与原始判断相反的结论,而要推翻它却又很难给出正当的根据时,这种论断称为悖论;或者,如果一个命题及其否定命题均可以用逻辑上等效的推理加以证明,而其推导又无法明确提出错误时,这种自相矛盾的命题叫做悖论。这种“定义”,比单纯从字面理解有所细化,也比较容易理解,但仍不够准确。 下述说法是A.A.富兰克尔给出的:如果某种理论的公理及其推理规则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在这个理论中却推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者证明了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它表现为两个矛盾命题的等价式,我们称这个理论包含了一个悖论。这里强调了悖论是依赖于一定的理论体系的,但是,只是说,某个理论体系包含了悖论,而没有言明什么是悖论。 悖论不同于通常的诡辩或谬论。诡辩、谬论可以通过已有的理论、逻辑论述其错误的原因,是与现有理论相悖的;而悖论虽感其不妥,但从它所在的理论体系中,不能阐明其错误的原因,是与现有理论相容的。悖论是(在当时)解释不了的矛盾。 悖论蕴涵真理,但常被人们描绘为倒置的真理; 悖论富有魅力,既让您乐在其中,又使您焦躁不安,欲罢不能; 数学历史中出现的悖论,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悖论的起源 起源之一:芝诺悖论(公元前五世纪) 芝诺(Zenon Eleates,约公元前490年——约公元前429年)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埃利亚(Elea)城,是古希腊埃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nides)的学生。他否定现实世界的运动,信奉巴门尼德关于世界上真实的东西只能是“唯一不动的存在”的信条。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看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和时间无限可分,运动是连续而又平顺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由一小段一小段不可分的部分组成,运动是间断且跳跃的。芝诺悖论是针对上述二观点而提出的。他关于运动的四个悖论,被认为是悖论的起源之一。其中前两个悖论是针对那种连续的时空观而提出的,后两个悖论则是针对间断时空观提出的。 (1) 一物体要从A点到达B D点;而要到达D点,又必先抵达其1/8处之E点。如此下去,永无止境,因此,运动不可能存在。

关于数学悖论

引言 数学常被视为严格、和谐、精确的学科.但纵观数学发展史的,数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完全直线式的,它的体系不是永远和谐的,常常出现悖论. “悖论”一词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是指在某一一定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推理原则推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数学悖论在数学发展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数学也正是在不断消除悖论,解决矛盾中向前发展的,这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一原理.这里,首先对数学悖论进行一个概述,然后介绍数学史中三个著名的悖论产生、消除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历史意义. 1 数学悖论的概述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悖论与通常的诡辩或谬论的含义是不同的,诡辩或谬论不仅从公认的理论明显看出它的错误,而且一般地还可以运用已有的理论、逻辑论述其错误的原因;而悖论就与此不同了,悖论虽然感到它是不妥的,但是从它所在的理论体系中,却不能自圆其说. 1.1 悖论的产生背景及定义 悖论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悖论”由来已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中国的先秦时代.但严格意义下的悖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数学家在研究数学基础过程中发现的.当集合论成为数学的基础之后,随着人类对无穷集合认识的不断深入,就产生了许多悖论.1897年意大利数学家不拉里——弗蒂在超穷序数理论中发现了第一悖论,接着,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于1899年在基数理论中又发现了另一个悖论,1902年罗素在集合论概括原则的基础上又引出著名的“罗素悖论”.1918年,罗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种通俗形式的悖论,即“理发师悖论”.由于一连串悖论的出现,使得许多科学家、数学家忧心忡忡. 那么,究竟什么是悖论呢?对此,当前流行的说法是:“悖论是一种导致逻辑矛盾的命题.这种命题,如果承认它是真的,那么它又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那么它又是真的.”又如“一个命题构成一个悖论,如果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的假,而由它的假又可以推出它的真.”诸如此类的定义法,有它合理的一面,又有不够全面的一面.这里认为,在研究悖论的准确定义时,以下几点必须加以明确: (1)任何悖论总是相对于一定的理论系统而言的.例如,罗素悖论和说谎者悖论,就是分别相对朴素集合论和真理性理论而言的; (2)悖论的最终表现总是体现为一定逻辑矛盾的揭示.这里所说的“逻辑矛盾”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借助于语义学上的概念(真、假)而构成的,称为“语义学悖论”;另一种是借助于数学和逻辑符号得到的,称之为“逻辑-数学悖论”.例如:古代的说谎者悖论,现代集合论中的理查德悖论、格里林悖论等就属于第一类悖论;而康托尔悖论、罗素悖论就属于第二类悖论; (3)对于悖论,不能仅从字面上把它理解为“悖理”或“诡辩”.因为悖论

数学悖论

数学悖论、数学危机及其对数学的推动作用 悖论是让数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悖论出现使得数学体系出现不可靠性和失真理性,这就逼迫数学家投入最大的热情去解决它。而在解决悖论的过程中,各种理论应运而生了,因而悖论在推动数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现在我作如下简单阐述: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2 的诞生。这就在当时直接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危机,从而导致了西方数学史上一场大的风波,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 二百年后,欧多克索斯提出的新比例理论暂时消除悖论。一直到18世纪,当数学家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时,拥护无理数存在的人才多起来。到十九世纪下半叶,现在意义上的实数理论建立起来后,一方面使人类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拓展到实数,另一方面也真正彻底解决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伴随着人们科学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提高,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但是微积分理论是不严格的。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却是混乱的。因而,从微积分诞生时就遭到了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等人的反对与攻击。 数学史上把贝克莱的问题称之为“贝克莱悖论”。贝克莱悖论可以表述为“无穷小量究竟是否为0”的问题:就无穷小量在当时实际应用而言,它必须既是0,又不是0,这无疑是一个矛盾。这一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数学界引起了一定的混乱,由此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产生。 十八世纪开始微积分理论获得了空前丰富。当时数学中出现的混乱局面了。尤其到十九世纪初,傅立叶理论直接导致了数学逻辑基础问题的彻底暴露。这样把分析重新建立在逻辑基础之上就成为数学家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柯西于1821年开始给出了分析学一系列基本概念的严格定义。后来,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给出更为完善的我们目前所使用的“ε-δ”方法。另外,在柯西的努力下,连续、导数、微分、积分、无穷级数的和等概念也建立在了较坚实的基础上。 柯西之后,魏尔斯特拉斯、戴德金、康托尔各自经过自己独立深入的研究,都将分析基础归结为实数理论,并于七十年代各自建立了自己完整的实数体系。由此,沿柯西开辟的道路,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极限理论与实数理论,完成了分析学的逻辑奠基工作。微积分学坚实牢固基础的建立,结束了数学中暂时的混乱局面,同时也宣布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彻底解决。 十九世纪下半叶,康托尔创立了著名的集合论。数学家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可是,1903年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这就是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的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构造了一个集合S:S由一切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所组成。然后罗素问:S是否属于S呢?根据排中律,一个元素或者属于某个集合,或者不属于某个集合。如果S属于S,根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根据定义,S就属于S。无论如何都是矛盾的。 罗素悖论一提出就在当时的数学界与逻辑学界内引起了极大震动并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危机产生后,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对康托尔的集合论进行改造,通过对集合定义加以限制来排除悖论,这就需要建立新的原则。1908年,策梅罗在自己这一原则基础上提出第一个公理化集合论体系。这一公理化集合系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康托尔朴素集合论的缺陷。公理化集合系统的建立,成功排除了集合论中出现的悖论,从而比较圆满地解决了第三次数学危

几何学悖论(5):兰迪先生的奇异地毯.doc

几何学悖论(5):兰迪先生的奇异地毯 M:世界著名的魔术家兰迪先生有一块长宽都是13 分米的地毯,他想把它改成8分米宽21分米长的地毯。M:兰迪先生拿着这块地毯去找地毯匠奥马尔。 兰迪:奥马尔,我的朋友!我想让你把这块地毯裁成四块,再把它们缝在一起成为一块8分米X21分米的地毯。 奥马尔:很遗憾,兰迪先生。您是个伟大的魔术家,可是您的算术竟这样差!13乘13是169, 8乘21是168.这怎么能办得到呢? 兰迪:我亲爱的奥马尔!伟大的兰迪是从来不会错的。劳您的驾把这块地毯裁成这样的四块。M:奥马尔象他所说的那样做了。过后兰迪先生把这四块重新摆一下,再让奥马尔把它们缝在一起,这样就得到了一块8分米x21分米的地毯。 奥马尔:这怎么可能呢?地毯面积由169分米2缩小到168分米2!那一平方分米哪里去了? M:几个月之后,兰迪先生又拿来一块长宽都是12分米的地毯。 兰迪:奥马尔,老伙计!我的电热器翻倒了,结果把这块美丽的地毯烧坏了。把它剪裁一番再缝上,很容易就可去掉这个窟窿。 M:奥马尔表示怀疑,但他还是按兰迪所教的方法做

To 把裁好的几块缝在一起之后,它仍然是长宽各12分米但那个窟窿却消失了! 奥马尔:兰迪先生,请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补上这个窟窿的那一平方分米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古老的故事是这样的令人惊奇和难以解释,值得我们化费一些时间动手按照所说的方法做一做。我们在作图纸上画一个正方形。把它剪成四块,重新安排一下,拼成一个长方形。除非这个图做得很大并且作图和剪裁都搞得十准确,人们是不会发现拼接成的长方形在主对角线附近发生了微小的重叠。正是沿对角线的这点不完美的叠合导致丢失了一个单位的面积。如果学生们不相信这一点的话就让他们计算一下长方形对角线的斜率以及拼接前各片相应边的斜率,再把它们加以比较就会清楚了。 如果先画出上边所说的这个长方形,按图示把它剪成四块,再拼成正方形,这时这个正方形又会怎样呢?这是在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希望探讨的问题。 上文涉及到四个长度:5, 8, 13,和21,我们会认出这是一个著名的数列中的四项。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个数列各项的构成规律。显然,这就是有名的菲波拿齐数列,它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1, 1, 2, 3, 5, 8, 13, 21, 34,......。 学生们可使用这个数列的其它相邻四项来试验上述过程,无论选取哪四项,他们都会发现所作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 1. 【罗素悖论简介】 1900年前后,在数学的集合论中出现了三个著名悖论,理发师悖论就是罗素悖论的一种通俗表达方式。此外还有康托尔悖论、布拉利—福尔蒂悖论。这些悖论特别是罗素悖论,在当时的数学界与逻辑界内引起了极大震动。触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什么是悖论】 解释 让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悖论。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这个命题成立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主要形式 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 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罗素悖论定义】

把所有集合分为2类,第一类中的集合以其自身为元素,第二类中的集合不以自身为元素,假令第一类集合所组成的集合为P,第二类所组成的集合为Q,于是有: P={A∣A∈A} Q={A∣A¢A}(¢:不属于的符号,因为实在找不到) 问,Q∈P 还是Q∈Q? 若Q∈P,那么根据第一类集合的定义,必有Q∈Q,但是Q中任何集合都有A¢A的性质,因为Q∈Q,所以Q¢Q,引出矛盾。若Q∈Q,根据第一类集合的定义,必有Q∈P,而显然P∩Q=Φ,所以Q¢Q,还是矛盾。 这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罗素悖论还有一些较为通俗的版本,如理发师悖论等。 【罗素悖论例子】 《唐·吉诃德》 世界文学名著《唐·吉诃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吉诃德的仆人桑乔·潘萨跑到一个小岛上,成了这个岛的国王。他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律:每一个到达这个岛的人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如果回答对了,就允许他在岛上游玩,而如果答错了,就要把他绞死。对于每一个到岛上来的人,或者是尽兴地玩,或者是被吊上绞架。有多少人敢冒死到这岛上去玩呢?一天,有一个胆大包天的人来了,他照例被问了这个问题,而这个人的回答是:“我到这里来是要被绞死的。”请问桑乔·潘萨是让他在岛上玩,还是把他绞死呢?如果应该让他在岛上游玩,那就与他说“要被绞死”的话不相符合,这就是说,他说“要被绞死”是错话。既然他说错了,就应该被处绞刑。但如果桑乔·潘萨要把他绞死呢?这时他说的“要被绞死”就与事实相符,从而就是对的,既然他答对了,就不该被绞死,而应该让他在岛上玩。小岛的国王发现,他的法律无法执行,因为不管怎么执行,都使法律受到破坏。他思索再三,最后让卫兵把他放了,并且宣布这条法律作废。这又是一条悖论。 理发师悖论 由著名数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A.W. Russell,1872—1970)提出的悖论与之相似: 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

贝特朗悖论(几何概型).doc

一个几何概型试题的题源探究 《中学教研》2010年第09期 第38页 《福建中学数学》2010年第05期 第23页 1 题目 点A 为周长等于3的圆周上的一个定点,若在该圆周上随机取一点B ,则劣弧AB 的长度小于1的概率为 . (2009年福建省数学高考文科试题) 解:如图1,另一端点B 只能在优弧上运动,因此所求概率为 122 3 B B P = =优弧长圆周长. 2 题源 2.1 源于历史名题 初看此题以为是数学史上得一个经典的悖论——贝特朗悖论,其实这是一个根据贝特朗悖论改编的题目.贝特朗悖论:“在半径为1的圆周上任取两点,连成一条弦,问弦长超过其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是多少?” 从不同方向考虑这道试题,可得不同结果: 解法1 如图2,满足条件得弦为AP .不失一般性,先固定其中一点A 于圆周上,则另一端点P 只能在弧BC 上运动,因此所求概率1 =3 BC P = 圆周长. 2B B 1B B B B B B 图1 A C 图2 A B P P P P

解法2 如图3,应用对称性.可预先固定直径AB ,点,C D 为AB 的四等分点.作垂直于直 径AB 的弦,若弦长要大于内接正三角形边长,则半弦长> 1 2 ≤,即弦的中点须在线段CD 上运动(弦中点与弦一一对应),故所求概率为1 2 CD P AB = =. 解法3 如图4 所示,弦长要大于内接正三角形边长,则半弦长2> ,于是弦心距12 ≤,即弦中点必须在以O 为圆心、半径为 1 2 的圆内或圆上,故所求概率2 1()12 4 P ππ == . 这导致同一事件有不同概率,因此为悖论. 同一问题有3中不同的答案,原因在于取弦时采取不同的等可能性假设!解法1假设端点在圆周上是均匀分布的;解法2假设弦中点在直径上是均匀分布的;解法3是假设弦的中点在圆内是均匀分布的.这3种解答是针对3种不同的随机试验,对于各自的随机试验而言,它们都是正确的.因此,在试验术语“随机”、“等可能”、“均匀分布”等时,应明确指明其含义,这又因试验而异. 几何概率是19世纪末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使很多概率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而不用运用微积分的知识。然而,1899年,法国学者贝特朗提出了所谓“贝特朗悖论”(亦称”贝特朗怪论“),矛头直指几何概率概念本身.悖论提出后,在数学界引起很大震动,促使数学家理性反思概率论的基础理论.1932,这个问题才由前苏联的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解决,他在其经典的著作《概率论基础》中建立了在测度论的基础上的概率论公理系统,从而把概率论建立在完全严格的数学基础之上. 图4 图3

几何学悖论 不可逃遁的点

几何学悖论 -- 不可逃遁的点 M:帕特先生沿着一条小路向山顶进发。他早晨七点动身,当晚七点到达山顶。 M:他在山顶做了一夜的考察工作,第二天早晨七点沿同一条小路下山。 M:那天晚上七点钟,他到达山脚。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拓扑学老师克莱因夫人。 克莱因:你好,帕特!你可曾知道你今天下山时走过这样一个地点,你通过这点的时刻恰好与你昨天上山时通过这点的时刻完全相同? 帕特:您一定是在开我的玩笑!这绝对不可能。我走路时快时慢,有时还停下来吃饭和休息。 M:尽管这样,克莱因夫人还是对的。 克莱因:当你开始登山的时候,设想你有个替身在同一时刻开始下山,你们必定会在小路上的某一点相遇。 克莱因:我不能断定你们在哪一点相遇,但一定会有这样一点。你和你的替身当然是在同一时刻经过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我才说在小路上一定有这样一点,你上山和下山时经过这点的时刻完全相同。 这个故事为拓扑学家所称的“不动点定理”提供了一个很简单的例证。其证明是个“存在性证明”,它告诉我们至少存在一个这样的点,并没告诉我们这个点在什么地方。当把

拓扑学应用于其它数学分支或其它各门科学时,不动点定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们一定会对下面这个著名的不动点定理感兴趣。这个定理可以这样来说明:取一个浅盒和一张纸,纸恰好盖住盒内的底面。可想而知此时纸上的每个点与正在它下面的盒底上的那些点配成对。把这张纸拿起来,随机地揉成一个小球,再把小球扔进盒里。拓扑学家已经证明,不管小球是怎样揉成的,也不管它落在盒底的什么地方,在揉成小球的纸上至少有一个这样的点,它恰好处在它盒底原来配对点的正上方!关于这个定理可参见理查德·库朗和赫伯特 ·罗宾斯所著《什么是数学?》一书中“一个不动点定理”这一节。 这个定理首先为荷兰数学家L.E.J. 布劳尔在1912年所证明。它具有许多奇妙的应用。例如,由这个定理可以断言:在任一时刻,在地球上至少有一个地点没有风。用它还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球面完全被毛发所覆盖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所有的毛发疏平。有趣的是,我们却可以把覆盖整个圆环面上的毛发疏平。

数学史上十个有趣的悖论

数学史上十个有趣的悖论 数学史上十个有趣的悖论 1. 贝尔曼-福特悖论:贝尔曼和福特提出了一个悖论,即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更短的路径可能比一个更长的路径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到达。这与我们直觉中的常识相悖,但在一些特殊的网络或图形结构中确实存在。 2. 贝利悖论:贝利悖论是一个关于概率的悖论。它认为,如果一个事件在无穷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为1,那么在有限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也应该接近1。然而,这个悖论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有限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远远小于1。 3. 监狱悖论:监狱悖论是一个涉及概率和信息理论的悖论。它认为,如果一个被告的定罪率很高,那么当一个新的证据出现时,这个被告的定罪率反而会降低。这个悖论挑战了我们对证据和定罪率之间关系的直觉。 4. 伯罗利悖论:伯罗利悖论是概率论中的一个悖论。它指出,在一个非常大的随机样本中,某个事件的概率与在一个较小的样本中的概率可能截然不同。这个悖论揭示了我们在处理大样本和小样本时概率的表现方式的差异。

5. 孟克顿悖论:孟克顿悖论是一个关于集合论的悖论。它指出,如果一个集合包含了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那么它既包含自身又不包含自身。这个悖论揭示了集合论中的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难题。 6. 伊普西隆悖论:伊普西隆悖论是一个关于几何学的悖论。它认为,在一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可以找到两个面积完全相等的形状,但一个形状的周长比另一个形状的周长更长。这个悖论在无限性的背景下挑战了我们对形状和大小的直觉。 7. 赫尔曼悖论:赫尔曼悖论是一个关于游戏理论的悖论。它指出, 在一个竞争性的游戏中,一个玩家的最佳策略可能会使其处于劣势的局面。这个悖论挑战了我们对最佳决策和优势策略的理解。 8. 麦克阿瑟悖论:麦克阿瑟悖论是一个关于进化生物学的悖论。它 认为,自私的个体在一个群体中可以获得更大的优势,但在整个群体中自私的个体却会导致整体效益较低。这个悖论揭示了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9. 巴塞尔悖论:巴塞尔悖论是一个关于级数求和的悖论。它指出, 一个无限级数的和可以是一个有限值,尽管它包含了一个无穷大的项。这个悖论挑战了我们对无限性和求和的理解。

关于数学悖论的探讨

关于数学悖论的探讨 摘要:中西方哲学界和数学界对悖论问题的研究已经持续了长达几十年,这个问题牵涉到逻辑和哲学。具体说来,它还同多种数理逻辑上的实际问题有关。因此,,对于悖论的研究不仅有着哲学上的意义,对于数学逻辑的养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上也有着深远的意义。许多悖论到如今依旧没有在这篇论文中我希望通过阐述几个世界上较为知 名的悖论,并且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来谈一谈我对悖论的理解。关键字:悖论罗素悖论说谎者悖论芝诺悖论逻辑 正文: 一.悖论的基本概念 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悖论的成因极为复杂且深刻,但深入研究有助于数学、逻辑学、语义学、形而上学等等理论学科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最经典的悖论包括罗素悖论、说谎者悖论、康托尔悖论等等。悖论,亦称为吊诡、诡局或佯谬,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在逻辑学上指可以同时推导或证明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理论体系或命题。 二.悖论的主要形式 悖论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 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法打破,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三.悖论的分类 悖论可大致分为三类:逻辑悖论、概率悖论、几何悖论、统计悖论和时间悖论。 时间悖论通常是指因时间旅行或穿梭时空而导致的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的结论,同时假定两个或更多不能同时成立的前提,是一切悖论问题的共同特征。 逻辑悖论总是相对于一个公理系统而言的,如果在一个公理系统中既可以证明公式A 又可以证明A的否定元A',则我们说在这个公理系统中含有一个悖论,因为这时A和A'在系统中是可证等价的。 统计悖论可追溯到18世纪,它是一个非传递关系的典型,这种关系是在人们作两两对比选择时可能产生的。人们也许已经很熟悉传递关系的概念。它适用于诸如“高于”、“大于”、“小于”、“等于”、“先于”、“重于”等关系。一般讲,如果有一个关系R使得xRy(即x对y是R关系)、yRz成立时,则xRz成立,这时R就是可传递关系。 几何悖论所构造的图案是仅存在于2维平面世界里的图形,是一种通过素描,线描等 立体绘画手法表现出3维立体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图像。例如“不可能台阶”是由英国遗传

数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数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数学是一门深奥而又神秘的学科,它隐藏着无限的精彩和奥秘。近年来,许多数学家不断发掘新的研究成果,为数学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数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引力波研究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种预言,几十年来一直没有 被实验直接探测到。但在2015年9月14日,LIGO(激光干涉引 力波天文台)接收到了一束引力波信号,这标志着引力波首次被 探测到。这项研究的成功不仅是对爱因斯坦理论的巨大验证,也 是对物理学家们长期努力的结果。该项研究对于探测黑洞和引力 波天文学的研究将会有重大意义。 二、没想到的几何悖论 几何学中的“悖论”通常指的是计算欧几里德三角形边长比的时候,出现的无理数。但最近,几何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了另一种悖论:高维度空间中的立方体的表面积可以大于立方体的体积。这

一现象违背了我们的感官直觉,但在高维度空间中确实存在这种奥妙的几何关系。 三、数学拓扑学的突破 2014年,两名数学家贝考、乌爾斯当被授予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是因为他们发明了拓扑学中的新领域——拓扑量子场论。这一领域的创新将推动物理、数学等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有望带来更多数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四、素数研究 素数一直以来都是数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神秘的方面。最近,一项有关素数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项研究中,数学家证明了存在无限多个形如$n^2+1$的素数。这一结果虽然不像“最小原根定理”、“费马大定理”那样有着重大的实际应用,但对于素数的研究领域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人工智能与数学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数学领域的交叉已经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直到近年来的深度学习算法已经超过了曾经的复杂矩阵和线性代数方法,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在这方面的研究远未结束,并将有很多新的结果产生,这也将推动着数学的发展。 最后,以上所说只是数学研究中的冰山一角,数学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未来数学的发展还将有许多的进展与突破。我们期待着未来数学学科若干年的发展方向,今天所说的内容也只算是一个小小的介绍。

几何学悖论 未知的宇宙

几何学悖论 -- 未知的宇宙 M:假如一个宇宙飞船发射出去以后始终沿着一条直线飞行,它将分开地球越来越远吗?爱因斯坦认为,未必如此,它说不定会回到地球上来! M:为弄清爱因斯坦这一论点让我们者一看这个可怜的“点世界〞里的居民。他只生活在一个点里,他的宇宙没有维数。M:“线世界〞里的居民生活在维数为1的线上,这正象爬在绳子上的蠕虫一样。假如绳子是无限长的,那么蠕虫可以朝着线的任意一端永远爬下去。 M:但是,假如绳子象圆周那样是封闭的,它就成为一个无端点的线,但它的长度是有限的,不管蠕虫在绳上向那个方向爬,它总要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 M:“面世界〞里的居民住在二维空间的面上。假如他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平面,他可以沿着此平面上的任何方向永远走下去。 M:假如这个面是象球面那样的封闭曲面,它就成为一个有限的、无边界的曲面了。不管这个世界的居民沿着此曲面上哪个方向走,只要走的道路是直的,他还会回到原来出发的点上。 M:你和我都同是“体世界〞里的居民,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也许,它在所有各个方向上都是无限的。 M:但也有可能象爱因斯坦所想象的那样,我们的“体世界〞

在从更高维的空间里来看它时却是弯曲的,构成一个有限的、但却无边界的宇宙。一艘宇宙飞船在这个宇宙里沿总最直的线路飞行将必然会回到它的出发点。 M:二维世界的居民在球面上绕圈运行,这就好象在一个没有扭曲的闭合带子上运行一样。假如他的心脏处在身体的某一侧,那它将永远处在同一侧。 M:但是假如他绕着缪毕乌斯带运行,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带上的扭曲局部使它翻个筋斗,他回到原位置时,心脏已移到身体的另一侧! M:假如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是封闭的,它当然也可能象缪毕乌斯带那样扭曲。这时,假如一个宇宙飞行家在这样的闭空间里环行一周,他回来时已是一个反向的人! 天文学家迄今还不知道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是开放的,还是象爱因斯坦所猜测的那样是封闭的,这完全依赖于在我们的宇宙中倒底有多少物质。按照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物质在空间里的存在会导致空间的“弯曲〞,且当物质数量增加时,空间曲率也成比例地增加。今天,大多数的宇宙学家认为:宇宙中物质的数量还缺乏以产生使空间封闭的那么大的曲率。但这个问题还没有最后解决,因为宇宙中物质的密度如今还不知道。要想详细理解这个问题,请看任何一本相对论成宇宙学方面的通俗书籍。

几何学悖论 月亮的不解之谜

几何学悖论月亮的不解之谜

几何学悖论 -- 月亮的不解之谜M:这个问题就象月亮本身那样令人迷惑不解,月亮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当月球绕着地球转一圈以后.它绕各自己的轴旋转了吗? 甲:作为一个天文学家,我的答复是肯定的。如果你站在火星上,你就会看到每当月球绕地球转一圈,它就绕着自己的轴也转一圈。 乙:它怎么旋转了呢,爸爸?如果它旋转了,我们就会看到它不同的各面,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总是相同的那一面。M:月球绕轴旋转了吗?那个男孩绕姑娘转圈了吗?这些到底是真正的科学上的争论,或只不过是在词义上的分歧?与前一个问题一样,这也只是对词义理解的含混造成的。“绕自己的轴旋转〞这句话确实切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澄清。对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月球没旋转;对处在地球—月球系统外的观察者来说,它旋转了。 一些很有知识的人都曾极认真地研究过这个简单的问题,说起来这是很难使人相信的。奥古斯都·德莫尔干在他所著的?悖论集?一书的第一卷中,对十九世纪出版的探讨这个问题的小册子作了评述,这些小册子那是反对“月球旋转了〞这一观点的。一个伦敦的业余天文学家,叫做亨利 ·皮瑞加尔的人在这场争论中真可谓之孜孜不倦,他的讣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整个一生中,他在天文学上的

主要目标。是使别人相信月球并没有绕轴旋转。皮瑞加尔撰写小册子、构造模型甚至写诗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愿以英雄的豪爽来承当一切努力都毫无所得而引起的一个又一个的失望。〞 我们现在说与这个月球之谜紧密相关的另一个奇妙的问题。让我们在黑板上面两个大小相等、相互外切的圆盘,一圆盘沿着另一圆盘的边缘无滑动地滚动,滚动中保持边缘密切相切接触,这样绕着不动的圆盘转动一周以后,它本身旋转了几圈? 大多数学生将会答复:一圈。可以让他们用同样大小的两个硬币做试验,过后他们会惊奇地发现,那个滚动的硬币实际上旋转了两圈! 还有别的答案吗?这正像地球—月球那个问题一样,其答案也依赖于观察者的位置。相对于固定的硬币来说,它转了一圈,而相对于从上向下看的你来说,它旋转了两圈。这也曾是个剧烈争论的题目。?科学美国人?杂志于一八六七年首次刊登这个问题,于是持有两种锋利对立观点的读者的信如洪水般地涌来。 读者很快就认识到了硬币问题与月球问题之间的关系。那些坚持认为硬币只旋转一圈的人也同样认为月球根本没有绕轴旋转,一位读者以剧烈的口气写道:“如果你抡着一只猫

数学史上三个著名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史上三个著名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关键词:数学悖论,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悖论的提出与勾股定理的发现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从勾股定理谈起。勾股定理是欧氏几何中最 著名的定理之一。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称其为欧氏几何两颗璀璨的明珠之一。它在数学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 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平面几何定理之一。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数学著作 《周髀算经》中就已有了关于这一定理的初步认识。不过,在我国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却是较迟的事情。 一直到三国时期的赵爽才用面积割补给出它的第一种证明。只能说中国是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但没有最 早给出证明。也是一个遗憾啊。在国外,最早给出这一定理证明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因而国外一般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并且据说毕达哥拉斯在完成这一定理证明后欣喜若狂,而杀牛百只以示庆贺。 因此这一定理还又获得了一个带神秘色彩的称号:“百牛定理”。 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 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而“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 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 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2的诞生。小小√2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使毕达 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对于当时所有古 希腊人的观念这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这一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常识的冲突上:任何量,在任何精确 度 的范围内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这不但在希腊当时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仰,就是在今天,测量技术已经高度 发展时,这个断言也毫无例外是正确的!可是为我们的经验所确信的,完全符合常识的论断居然被小小 的√2的存在而推翻了!这应该是多么违反常识,多么荒谬的事!它简直把以前所知道的事情根本推翻了。 更糟糕的是,面对这一荒谬人们竟然毫无办法。这就在当时直接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危机,从而导致了西 方数学史上一场大的风波,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 二百年后,大约在公元前370 年,才华横溢的欧多克索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比例论。他本人的著作已失传,他的成果被保存在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一书第五篇中。欧多克索斯的巧妙方法可以避开无理数这一“逻辑上的丑闻”,并保留住与之相关的一些结论,从而解决了由无理数出现而引起的数学危机。但欧多克索斯的 解决方式,是借助几何方法,通过避免直接出现无理数而实现的。这就生硬地把数和量肢解开来。在这种 解决方案下,对无理数的使用只有在几何中是允许的,合法的,在代数中就是非法的,不合逻辑的。或者 说无理数只被当作是附在几何量上的单纯符号,而不被当作真正的数。一直到18世纪,当数学家证明了基

悖论问题研究

悖论问题研究 悖论问题的探究 过程: 阶段一:收集悖论的资料,广泛征集悖论问题,为后续阶段打下基础。 阶段二:对其具体探究,深入尝试解决问题。 阶段三:在班级范围内推广悖论问题,培养数学兴趣。 阶段四:总结分析探究成果,得出合理结论并进行成果展示。 研究成果: 一.著名的悖论问题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什么是悖论? 我们先来看看几个著名的悖论,对其进行初步了解: 如,著名的说谎者悖论:克里特岛人EPIMENIDES说:“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是说谎者。”以及演变形式:“我总是说谎。”“我正在说谎。”“这个句子是错的”等等。而问题正是这些陈述本身是否也是谎言? 再如,阿基里斯悖论:公元前400多年,古希腊埃里亚学派巴门尼德的门徒芝诺提出了阿基里斯悖论,用来反对赫拉克利特的流动说,以维护埃利亚学派的静止说。古代神话中一位跑得最快的人叫阿基里斯,他永远追不上爬得很慢的乌龟。意思是说,阿基里斯的速度永远大于乌龟,但乌龟毕阿基里斯先行一段距离AB,阿基里斯在A点作为起跑线,乌龟在B 点作为起跑线,当阿基里斯跑到B点时,乌龟已爬到B1点;当阿基里斯跑到B1点时,乌龟又前进到B2点;当阿基里斯跑到B2点时,乌龟该爬到B3点;如此下去,以至于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再如,纸牌悖论:纸牌的一面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对的。”而另一面却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错的。”这是由英国数学家Jourdain提出来的。 又如,理发师悖论:一个理发师宣称:“给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问题是谁给这个理发师理发?这个悖论是由罗素提出来的,似乎他本人也没有解决好这个难题。 悖论是多种多样的,逻辑学家告诉我们,很多悖论找不到逻辑上的解释。然而,倘若我们一旦发现了某些合理的解释,就会觉得绕有趣味。 悖论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 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悖论主要有逻辑悖论、概率悖论、几何悖论、统计悖论和时间悖论等。 二.悖论的发展 笼统地说,悖论是指这样的推理过程:它看上去是合理的,但结果却得出了矛盾。悖 论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能得出不符合排中律的矛盾命题: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为假;由它的假,则可以推出它为真。由于严格性被公认为是数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数学中出现悖论会造成对数学可靠性的怀疑。如果这一悖论涉及面十分广泛的话,这种冲击波会更为强烈,由此导致的怀疑还会引发人们认识上的普遍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悖论往往会直接导致“数学危机”的产生。按照西方习惯的说法,在数学发展史上迄今为止现了三次这样的数学危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