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关键词】药源性疾病;预防与治疗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简称药物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1]。要预防和减少药源性疾病,应针对药源性疾病的产生原因及类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

目前人们获得药物的途径增多、方便、容易,部分人群医药知识缺乏,医护人员还没有完全认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这样就会增加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广大医药人员及社会各界必须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掌握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及时排除药物的危害,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2 加强药源性疾病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2.1 严格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1963年瑞典建立了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1965年全世界成立了国际性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我国80年代初开展此项工作。《药品管理法》规定“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时,相关单位必须在24 h内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要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药品和不成熟药品上市或应用,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单位发现假劣药品及药品中毒事故,必须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999年11月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终止药源性疾病。

2.2 加强药物安全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大力发展临床药学和临床药理学工作,加强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药物安全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加速信息的交流。目前临床药学的任务很重要,一方面对临床药师及医师提供合理和及时准确的医药信息,对于国家新药的种类、应用、临床实际用药情况分析,已有药物的质量及疗效、开发等;另一方面,要促进临床医师和药师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共同开展临床用药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针对病人不同病情选用药物及剂量等,避免不合理用药和滥用药。

建立医院等用药单位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制度。当一种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报道后,及时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会大众反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护人民用药安全。临床用药前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制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情报的收集、咨询等。由于医学科学发展水平、新药临床试验规模等条件的限制,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在审批时难以完全了解。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仍会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上市后药品进行药效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结合上市前获得的信息,即可以对新产

品毒性继续观察,也可以对原有药品质量监测,有利于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地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3 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疾病

3.1 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目前制药工业迅速发展,高科技技术合成药物或基因克隆制药,新药制剂不断出现,所以应随时更新知识,掌握信息,熟悉药学、药理学的最新知识,真正管理好药物。

3.2 用药前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对特殊病人要帮助选择合适的药物,用药方案。要教给病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应急的处理办法。

3.3 因人而异,合理选药,摒弃药物滥用、误用和选药不当当前发现的易致药源性疾病的药物主要有:①抗生素类药;②解热镇痛抗炎药;③中草药;④镇静安眠药类;⑤皮质激素类;⑥心血管药;⑦抗癌药等。选药时,要全面考虑利弊、适应证与禁忌证,分析病人的心血管、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结合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特点和知识,提出合理的用药方案。

3.4 减少和控制药源性疾病以预防为主,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率,一旦发生,需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应做到:

3.4.1 正确、及时停药,去除病因及时停药,去除病因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因为用药时间、发病时间与预后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找到致病药物并停用,防止药物蓄积中毒并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同时使用特异性拮抗药[2]。若不能确定何种药物为致病药,则根据药物的临床病理类型及药物反应规律,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逐一停用或改用其他药物治疗。若因病情需要必须应用某药物巩固疗效或防止复发,而延长用药时间时,要慎用。

停药后若临床症状减轻可考虑为药源性疾病,如滴注液体引起的医源性发热,停药后发热可自行消退。重症患者须进行对症治疗。

3.4.2 加速药物从体内排出,减少药物吸收可通过静脉输液、清除尚未吸收的药物(催吐、洗胃、导泻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利尿、人工透析、血液灌流等),加速药物排泄,减少药物吸收。如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可增加尿量促进毒物排出;应用速尿可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使阻塞的肾小管不断得到冲洗,加速药物的排出。血液透析一般用于血液中毒物浓度明显增加,有并发症、昏迷等,经积极支持疗法而情况日趋恶化者。

3.4.3 及时使用拮抗药物,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利用不同药物间的相互拮抗作用,降低药理活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如西米替丁可抑制苯妥英钠、地西泮等的代谢;肝素应用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使用鱼精蛋白可使肝素失去抗凝活性。

3.4.4 积极处理过敏反应某些病人易产生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有过敏史或

遗传因素决定的HLA不同的类型,药物与免疫球蛋白抗体分子结合引起。发现过敏反应需及时处理。

3.4.5 对症治疗,调整系统功能,减轻器官损害药物可引起各器官系统损害,治疗时可参考其他病因引起的器官损害治疗方法。如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但速度不能过快,碱性钠盐用量不能过多;药物性肝损害保肝治疗与病毒性肝炎治疗相同,可给予多种维生素、适当保肝药,避免滥用和过多用药[3,4]。

药源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药源性疾病的防治技术也会不断提高,相信人类会不断积累经验和防治措施,真正做到控制和减少药源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蒲敬佳.某些药物应用中的矛盾效应.中国药师,2001,4(2):149-150.

2 仲兆金,刘浚.喹诺酮药物的毒性.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2001,22(1):40.

3 吴涛,詹思延,孙宁玲,等.服用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血脂水平影响的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2002,10(1):40.

4 段蕴铀,张沂.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5):3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