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九课时:13.3.2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
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
应用格式:
∵ 在Rt△ABC 中,∠C =90°,∠A =30°,

BC
=
1 2
AB.
B
C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 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的值
例1 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CD是斜边AB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为BC,AC上的点,且 CD=AE,AD、BE相交于点P,BQ⊥AD于点Q,求证:BP=2PQ.
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 AC=BC=AB ,∠C=∠BAC=60°, ∵CD=AE, ∴△ADC≌△BEA.
课堂检测
∴∠CAD=∠ABE. ∵∠BAP+∠CAD=60°, ∴∠ABE+∠BAP=60°. ∴∠BPQ=60°. 又∵ BQ⊥AD, ∴∠BQP=90°, ∴∠PBQ=30°, ∴BP=2PQ.
课堂检测
3.在△ABC中,∠A: ∠B: ∠C=1:2:3,若AB=10,则BC = 5 .
4.如图,Rt△ABC中,∠A= 30°, B
8
AB+BC=12cm,则AB=______cm.
C
A
第4题图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1.在△ABC中,∠C=90°,∠B=15°,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BE=5,则求AC的长.
∵ ∠A= 30°,
∴ ∠ECA=∠BEC–∠A=60°–30° = 30°.
∴ AE=EC, ∴ AE=BE=BC,

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边三角形教案

13.3.2等边三角形(2)教案——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13.3.2等边三角形(2)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三、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已知△ABC,∠A=60°,()。

请你在括号内补充一个条件,使△ABC能成为等边三角形。

2、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的边具有什么性质.活动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拼一拼:你能用两个含有30°角的三角板摆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吗?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吗?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如图1)图(1)2.说一说:你能利用数学语言说一说你的发现吗?学生活动:学生补充条件并说明。

教师活动:教师找学生补充条件,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个角之和等于180°板书课题:13.3.2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生两人一组拼并观察图形,分析数量关系,发现∠BAD=60°, 而∠B=∠D=60°,所以△AB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BD=2BC,进而得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3.3.2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13.3.2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六、教学流程
教具准备:
三角板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具有什么性质.大家可能已猜到,我让大家准备好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它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呢?
问题: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证明:在△ABC中,∠ACB=90°,∠BAC=30°,则∠B=60°.
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如下图)
∵∠ACB=60°,∴∠ACD=90°.
∵AC=AC,
∴△ABC≌△ADC(SAS).
∴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D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师生共析]这位同学能结合前后知识,把问题思路解释得如此清晰,很了不起.下面我们一同来完成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
求证:BC= AB.
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
∴BC= BD= AB.
[师]这个定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例题.
[例5]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柱BD、DE要多长?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AED与Rt△ACB中,由于∠A=30°,所以DE= AD,BC= AB,又由D是AB的中点,所以DE= AB.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案

年级八年级课题等边三角形(2)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2.了解直角三角形边角性质定理的逆定理.3.会用上面性质证明简单的线段倍分问题.过程方法通过探究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对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了解等边三角形与30°角直角三角形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思想看问题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推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我们见过那些特殊形状的三角形(即三角形每个内角度数不变)?二、探究新知探究:1.将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摆放在一起,观察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判断△ABD的形状,依据是什么?(2)BC与CD大小有什么关系关系?为什么?(3)BC与AB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能归纳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吗?归纳: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事实上,上述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它对的角等于30°。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半个等边三角形,除了具有上述边角的特殊关系外,它的三个角度数分别为30°、60°、90°所以它是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学生列举特殊形状的三角形,老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思考、猜测、证明、归纳结论。

教师给出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准确描述,并板书性质。

对以前所学的特殊形状的三角形进行归纳,增强学生对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认识。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证明、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自觉探索几何命题的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为后续学习正多边形和圆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但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但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让学生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用PPT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模型或图片,进行观察和操作,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用PPT呈现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给其他同学。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有三角形的普遍性质,又有自身独特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的性质,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认识误区,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入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发现和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3.3.2 等边三角形(2)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2)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2)【课标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主要内容是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2.3.2第2课时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本教材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本课学习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本课学习是对于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探索与严密证明,这个性质是解决线段之间倍半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求学生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 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2. 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学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究.【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演示法、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法.【课前准备】三角板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设置】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学自检互助点拨1.阅读课本P80 ~81 页,思考下列问题:(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是什么?.填空:如右图,在△ABC中,∵∠C=90o,∠A=30o∴BC=()1 2二、合作互学 探究新知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AB .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证明:在△ABC 中,∠ACB=90°,∠BAC=30°则∠B=60°.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ACB=60°, ∴∠ACD=90°.∵AC=AC , ∴△ABC ≌△ADC (SAS )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自我检测 成果展示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D 、DE要多长? 12C BD C B DCA E B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AD ,BC=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AB . 解:因为DE ⊥AC ,BC ⊥AC ,∠A=30°,由定理知BC=AB ,DE=AD ,所以BD=×7.4=3.7(m ).又AD=AB , 所以DE=AD=×3.7=1.85(m ). 答:立柱BC 的长是3.7m ,DE 的长是1.85m .四、应用提升 挑战自我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AB .证明:五、经验总结 反思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写出来【板书设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备课反思】12121412121212121214D C AE B D C AB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练讲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但不足之处更多: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学情把握不到位,内容设置较多,没有让学生做到很好的练习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观察与推理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好数学、善于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到解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例如: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等边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讨论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2. 学习新知1.引入知识:–提出问题:什么是等边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

2.引入概念:–通过观察等边三角形的示意图,引入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示意图中标记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特点。

3.展示定理:–将“等边三角形的边相等,角都是60°”的定理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 拓展练习1.巩固概念与性质:–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调整纸张的形状,观察等边三角形在平面上的表现,并发现与定理的吻合。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理由。

2.解决问题:–出示一些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进行板书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5.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结,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四、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纸张•笔五、板书设计等边三角形- 定义:三边相等、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实例,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3.2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参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3.2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参考教案

等边三角形(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1.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我们在前两节课研究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我们知道,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演示课件)1.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到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3.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同伴交流.(教师应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时间)[生甲]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又由三角形三内角和定理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都等于60°. [生乙]等腰三角形已有两边分别相等,所以我认为只要腰和底边相等,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生丙]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分别都等于60°,我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也就是说这个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此时,部分同学同意此生看法,部分同学不同意此生看法,引起激烈的争论,•教师可让同学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生丁]我不同意这个同学的看法,•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满足这个条件都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角对等边,三个内角都是60°,所以它们所对的边一定相等,但这一问题中“已知是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是等边三角形”,•我觉得他给的条件太多,浪费![师]给三个角都是60°,这个条件确实有点浪费,那么给什么条件不浪费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Ⅱ.导入新课探索等腰三角形成等边三角形的条件.[生]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师]你能给大家陈述一下理由吗?[生]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顶角是6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和就是180°-60°=12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是相等的,•所以每个底角分别是120°÷2=60°,则三个内角分别相等,根据等角对等边,•则此时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相等的,即顶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生]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同样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师]从同学们自主探索和讨论的结果可以发现:•在等腰三角形中,•不论底角是60°,还是顶角是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结论吗?[生]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结论的证明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点,难点是意识到分别讨论60°的角是底角和顶角两种情况.这是一种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师要关注学生得出证明思路的过程,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师]你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或受到了何种启示?[生]我发现我的证明过程没有意识到“有一个角是60°”,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两种情况:(1)这个角是底角;(2)这个角是顶角.也就是说我们思考问题要全面、周到.[师]我们来看有多少同学意识到分别讨论60°的角是底角和顶角的情况,•我们鼓掌表示对他们的鼓励.今天,我们探索、发现并证明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我们在证明这A个定理的过程中,还得出了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是什么呢?[生]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证明这个结论.(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已知:如图,在△ABC中,∠A=∠B=∠C.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BC=AC(等角对等边).又∵∠A=∠C,∴BC=AC(等角对等边).∴AB=BC=AC,即△ABC是等边三角形.[师]这样,我们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就可以得到.(演示课件)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师]有了上述结论,我们来学习下面的例题,体会上述定理.(演示课件)[例4]如图,课外兴趣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得∠APB=60°,AP=BP=200m,•他们便得出一个结论:A、B之间距离不少于200m,他们的结论对吗?分析:我们从该问题中抽象出△APB,由已知条件∠APB=60°且AP=BP,•由本节课探究结论知△APB为等边三角形.解:在△APB中,AP=BP,∠APB=60°,所以∠PAB=∠PBA=12(180°-∠APB)=12(180°-60°)=60°.于是∠PAB=∠PBA=∠APB.从而△APB为等边三角形,AB的长是200m,•由此可以得出兴趣小组的结论是正确的.Ⅲ.随堂练习(一)课本P54练习 1、2.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它们分别是什么线段?答案: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它们分别是三个角的平分线(或是三条边上的中线或三条边上的高线).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上的高,∠BDE=∠CDF=60°,•图中有哪些与BD 相等的线段?ED C AB F答案:BD=DC=BE=EA=CF=FA=DE=DF .(二)补充练习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D ,BD 、C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E 、F ,求证:BE=CF .21E DC AB F证明:连结DE 、DF ,则BE=DE ,DF=CF .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 ,得∠1=30°,故∠2=30°,从而∠DEF=60°.同理∠DFE=60°,故△DEF 是等边三角形.DE=DF ,因而BE=CF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自主探索、思考了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并对这个结论的证明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这节课我们学的定理非常重要,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56─5、6、7、10题.(二)预习P55~P56.Ⅵ.活动与探究探究: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上分别截取AD=AE .△ADE 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结果:已知: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为边AB 、AC 上两点,且AD=AE .判断△A DE•是否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解:△ADE 是等边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A=60°.又∵AD=AE ,∴△ADE 是等腰三角形.∴△ADE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板书设计 E D C AB§12.3.2 等边三角形(一)一、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问题: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应用例题讲解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参考例题1.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解:在△ABC中,∵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B=∠C=12(180°-∠BAC)=4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AD⊥BC(已知),D CAB∴∠BAD=∠CA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BAD=∠CAD=50°.2.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到E,使CE=CD.求证:DB=DE.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且BD是中线,∴BD⊥AC,∠ACB=60°,∠DBC=30°.又∵CD=CE,∴∠CDE=∠E=12∠ACB=30°.∴∠DBC=∠E.∴DB=DE.3.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交AB、AC于D、E.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已知),∴∠A=∠B=∠C(等边三角形各角相等).∵DE∥BC,∴∠ADE=∠B,∠AE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ADE=∠AED.∴△ADE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EDABD AEB§12.3.2 等边三角形(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学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具准备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具有什么性质.大家可能已猜到,我让大家准备好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它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呢?问题: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Ⅱ.导入新课(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生]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摆出了如下两个三角形.(1)DC AB (2)DC AB其中,图(1)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BD ≌△ACD ,所以AB=AC ,又因为Rt △ABD 中,∠BAD=60°,所以∠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生]图(1)中,∠B=∠C=60°,∠BAC=∠BAD+∠CAD=30°+30°=60°,所以∠B=∠C=∠BAC=60°,即△ABC 是等边三角形.[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自己拼成的图(1)是等边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吗?[生]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师]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你能证明它吗?[生]可以,在图(1)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BC=AC.•而∠ADB=90°,即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DC=12BC.所以BD=12AB,•即在Rt△ABD中,∠BAD=30°,它所对的边BD是斜边AB的一半.[师生共析]这位同学能结合前后知识,把问题思路解释得如此清晰,很了不起.•下面我们一同来完成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求证:BC=12AB.CAB DCAB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证明:在△ABC中,∠ACB=90°,∠BAC=30°,则∠B=60°.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如下图)∵∠ACB=60°,∴∠ACD=90°.∵AC=AC,∴△ABC≌△ADC(SAS).∴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D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C=12BD=12AB.[师]这个定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例题.(演示课件)[例5]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D 、DE 要多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12AD ,BC=12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14AB .解:因为DE ⊥AC ,BC ⊥AC ,∠A=30°,由定理知BC=12AB ,DE=12AD ,所以BD=12×7.4=3.7(m ).又AD=12AB ,所以DE=12AD=12×3.7=1.85(m ).答:立柱BC 的长是3.7m ,DE 的长是1.85m . [师]再看下面的例题.[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 ,求腰上的高.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 求:CD 的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DC 中,AC=2a ,而∠DAC 是△ABC 的一个外角,•则∠DAC=15°×2=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 . 解:∵∠ABC=∠ACB=15°, ∴∠DAC=∠ABC+∠BAC=30°.D C AEBDC A∴CD=12AC=a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师]下面我们来做练习. Ⅲ.随堂练习 (一)课本P56练习Rt △ABC 中,∠C=90°,∠B=2∠A ,∠B 和∠A 各是多少度?边AB 与BC•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B=60°,∠A=30°,AB=2BC . (二)补充练习1.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14AB . 证明:在Rt △ABC 中,∠A=30°,∴BC=12AB .在Rt △BCD 中,∠B=60°, ∴∠B CD=30°.∴BD=12BC .∴BD=14AB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对边分成两条线段.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CD=2AD .证明:在Rt △ABC 中,∠A=90°,∠ABC=2∠C ,D CAB∴∠ABC=60°,∠C=30°.又∵BD是∠ABC的平分线,∴∠ABD=∠DBC=30°.∴AD=12BD,BD=CD.∴CD=2AD.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推理证明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这个定理是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58─11、12、13、14题.(二)预习P60~P61,并准备活动课.1.找出若干个成轴对称的汉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2.思考镜子对实物的改变.Ⅵ.活动与探究在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过程:可以从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辅助线的作法中得到启示.结果:已知:如图(1),在Rt△ABC中,∠C=90°,BC=12 AB.求证:∠B AC=30°.证明:延长BC到D,使CD=BC,连结AD.∵∠ACB=90°,∴∠ACD=90°.又∵AC=AC,DCAB(1)CA∴△ACB ≌△ACD (SAS ). ∴AB=AD . ∵CD=BC ,∴BC=12BD .又∵BC=12AB ,∴AB=BD . ∴AB=AD=BD ,即△ABD 为等边三角形. ∴∠B=60°.在Rt △ABC 中,∠BAC=30°. 板书设计§12.3.2 等边三角形(二) 一、定理的探究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范例分析 三、随堂练习 四、课时小结 五、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例题1.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证明:△ACM 与△CBN 是等边三角形.(2)DC ABCBMN∴∠ACM=∠BCN .∴∠ACM+∠MCN=∠BCN+∠NCM , 即∠ACN=∠MCB . 在△ACN 和△MCB 中,,,,AC MC ACN MCB CN CB =⎧⎪∠=∠⎨⎪=⎩∴△ACN ≌△MCB (SAS ). ∴AN=BM .2.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 ⊥AC ,∠BAC=30°,AB=10cm ,•CB 1⊥AB ,B 1C ⊥AC 1,垂足分别是B 1、C 1,那么BC 的长是多少? 解:在Rt △ABC 中,∠CAB=30°,AB=10cm .∴BC=12AB=5cm .∵CB 1⊥AB , ∴∠B+∠BCB 1=90°. 又∵∠A+∠B=90°, ∴∠BCB 1=∠A=30°. 在Rt △ACB 1中,BB 1=12BC=2.5cm . ∴AB 1=AB-BB 1=10-2.5=7.5(cm ). ∴在Rt △AB 1C 1中,∠A=30°.∴B 1C 1=12AB 1=12×7.5=3.75(cm ).C 1B 1CBA。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介绍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SS判定法(三边相等)、SAS判定法(两边相等且夹角相等)、ASA判定法(两角相等且夹边相等)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针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进行讨论,共同总结规律。
2.互动交流: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质疑,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会有哪些性质?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讲授新知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给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发现并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如:三个角相等,均为60度;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重合等。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教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5.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5)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7)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案新部编本:第九课时:13.3.2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教案新部编本:第九课时:13.3.2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课题
第九课时: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学习 1、理解含 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目标 2、能利用含 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重点: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 难点:会运用直角三角形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内容
一、复习引入: 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___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____度. 3.等边三角形有____条对称轴. 二、自学讨论: 1.用两个全等的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2.量一量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最短直角边与斜边你有什么发现? 3.学习例 5 三、交流提升: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 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B
________. C
A
三、 解答题已知△ABC 中,AB=AC,∠C=30°,AB⊥AD,AD=2cm,求 BC 的长。
A
B
四、拓展提升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150,腰长为 20.求:腰上的高.
D C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探究(一)
纠错反思
1、如图(1),将两个含有 30°角的三角形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 Rt△ABC
的直角边 BC 与斜边 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13.3.2_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修订版

13.3.2_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修订版

1.如图:在Rt△ABC中,∠A=300,AB+BC=12cm 8 则AB=_____cm B C 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 AD⊥BC,DE⊥AB,若AB=8cm, cm 2cm BD=4 ___, BE=____
300
A A
E
B
D
C
3、如图,在△ABC中, ∠ACB= 90°,BA的 垂直平分线交边CB于D。若AB=10,AC=5,则 图中等于 30°的角的个数为( B) A.2 B.3 C.4 D.5
D
A B
150 150
C
变式练习 1、已知:如图,△ABC中,∠ACB=90°, CD是高,∠A=30°. C 求证:BD= 1 AB.
4
2.已知:在Rt△ABC中,∠A=90°, ∠ABC=2∠C,BD是∠ABC的平分线.求 证:CD=2AD. A
B
D
A
D C
B
3.已知:如图,△ABC中,AB=BC=CA, AE=CD,AD、BE相交于P,BQ⊥AD于Q. 求证:BP=2PQ
解:∵DE⊥AC,BC⊥AC,∠A=30°, 1 1 B ∴ BC= 2 AB,DE= 2 AD. D 1 ∴BC= 2×7.4=3.7(m). A E C 又点D是AB的中点, ∴DE=
1 1 AD = × 3.7 = 1.85 ( m). 2 2
答:立柱BC的长是3.7 m,DE的长是1.85 m.
课堂练习,反馈调控
1.如图,在△ABC中,∠ACB=90 °,∠A=30 °, CD⊥AB,AB=4.则BC = 2 ,BD= 1 .
C
B
D
A
2.小明沿倾斜角为30 °的山坡从山脚步行到山顶, 共走了200 m,求山的高度.

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教案)

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d.增加相关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它具有三个相等的角,均为60度。等边三角形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的性质和应用广泛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其面积,或理解它在建筑和设计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通过整个教学流程,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学生们对于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得比较扎实,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等边三角形的特点。但在判定等边三角形时,部分学生对于两边相等且夹角为60度的情况容易忽略,这说明这个知识点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举例解释:
-教学重点示例:通过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模型和动画,强调其三条边和三个角的相等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加深印象。
-教学难点示例:提供一些包含等边三角形的复杂图形,让学生识别出其中的等边三角形,并解释其如何影响整个图形的性质。对于面积计算,可以设计一些不规则的等边三角形,让学生练习如何找到正确的底和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3.2《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3.2《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3.2《等边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三条相等的边和三个相等的角。

通过学习等边三角形,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等边三角形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地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难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或者图片,准备一些关于等边三角形的实际问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等边三角形的特点,从而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如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等,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地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3.2《等边三角形》教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3.2《等边三角形》教

等边三角形导学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会用等边三角形得相关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经历通过探究发现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2、经历通过应用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几何问题的代数解法。

难点: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a)回顾旧知,引入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指出本节课将讨论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给出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3、提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问题: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于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4、提醒学生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例,显然它在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的同时还应该满足一些特殊的性质。

5、一段时间之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归纳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过程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就可以得到:⑴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⑶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运用学生互相交流,并尝试完成,教师巡视班级,观察监督学生活动情况。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给出问题的解答。

尝试其它解法。

形式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与个案补充导学2、随堂练习:课本80页练习1、23、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摆一摆,猜一猜,证一证。

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摆出了如下两个三角形.其中,图(1)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BD≌△ACD,所以AB=AC,又因为Rt△ABD中,∠BAD=60°,所以∠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图(1)中,已经知道它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BC=AC.•而∠ADB=90°,即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DC=BC.所以BD=AB,即在Rt△ABD 中,∠BAD=30°,它所对的边BD是斜边AB的一半.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活动过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求证:BC=AB.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形式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与个案补充3、展示例5: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柱BD、DE要多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AED与Rt△ACB中,由于∠A=30°,所以DE=AD,BC=AB,又由D是AB的中点,所以DE=AB.[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2a,∠ABC=∠ACB=15°,CD是腰AB上的高.求:CD的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ADC中,AC=2a,而∠DAC是△ABC的一个外角,•则∠DAC=15°×2=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三、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1、思考题:展开你的想象,从一个或几个图形出发,利用轴对称变换或与平移进行组合,设计出一些图案,并与同学交流。

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课程名称: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名称:13.3.2 等边三角形学年:2022-2023 出版社:人教版课时目标•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学会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培养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板书。

•白板和黑板笔。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步骤1. 导入首先复习上节课学到的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叙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引导学生回顾等边三角形的特点,以加深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

2. 引入新知2.1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三个边相等,让学生观察一些示例三角形,判断它们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理解判定方法。

2.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向学生介绍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结合示例进行解释。

包括:•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

•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中重合。

3. 巩固练习利用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可利用课件或黑板板书出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题过程,引导他们通过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4. 拓展探究通过拓展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给出一些拓展问题,例如:•若ABCD是一个等边四边形,如何证明它是一个菱形?•若等边三角形的外心和内心重合,它的半径是多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应用等边三角形解决问题。

6.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用不同的题型考察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例如:1.已知△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AB = 6,CD是△ABC的中线,求CD的长度。

2.若△PQR是一个等边三角形,PR = 12,求QR的长度。

3.设△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D为AB上一点,且BD = 4,CD = 6,求△ACD 的周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方 法 2 : 如 图 (3), △ ABC 中 , 延 长 BC 到 D 使 BD=AB , 连 接 AD , 则 △ ABD 是
三角形,BC= 1
=1

A
A
2
2
BLeabharlann CD图(2)
由问题 2,我们得到下面的性质定理:
B
D
C
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 C
A
三、 解答题已知△ABC 中,AB=AC,∠C=30°,AB⊥AD,AD=2cm,求 BC 的长。
A
B
四、拓展提升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150,腰长为 20.求:腰上的高.
D C
探究(一)
1、如图(1),将两个含有 30°角的三角形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 Rt△ABC
的直角边 BC 与斜边 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A
2、你能用所学的知识验证以上结论吗?
B C D 图(1)
方法 1:如图(2),△ABC 是等边三角形,AD⊥BC 于 D,∠BAD= °,BD= BC=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____度.
3.等边三角形有____条对称轴.
二、自学讨论:
1.用两个全等的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2.量一量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最短直角边与斜边你有什么发现?
3.学习例 5
三、交流提升: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课题
第九课时: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1、理解含 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能利用含 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会运用直角三角形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内容
纠错反思
一、复习引入:
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___三角形.
几何语言: ∵∠C=90o,∠A=30o
1
∴BC=
(
)
2
探究(二)
例题:如图(4)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 D 是斜梁 AB 的中点,立柱 BC、DE 垂直于
横梁 AC,AB=7.4m,∠=A=30°,立柱 BC、DE 要多长?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 Rt△AED 与 Rt△ACB 中,由于∠A=30°,所以 DE=

BC=
,又由 D 是 AB 的中点,所以 DE=

B
D
AEC
图(4)
四、精讲释疑 五、检测达标 一、判 断题 1)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另一直角边的一半.( ) 2)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边等于最长边的一半。( )
3)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 4)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 30°角所对直角边的 2 倍.( ) 二、填空(2008 上海中考)如图在 Rt△ABC 中∠C=90 ,∠B=2 ∠A,AB=6cm,则 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