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脊髓造影多平面重组(MPR)在椎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影像处理技术在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影像处理技术在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影像处理技术在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影像科 224100【摘要】目的:中央型、周围型肺癌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 MPR影像处理技术,并分析其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周围型肺癌38例,中央型肺癌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并应用MPR技术处理。

结果:MPR检查支气管T、支气管L增厚程度均明显大于横断面薄层CT(P<0.05);MPR对深分叶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横断面薄层CT(P<0.05)。

结论:多层螺旋CT MPR影像处理技术在诊断中央型、周围型肺癌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中央型;周围型;MPR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其发生率仍呈现出上升趋势,有调查显示,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约为138万人[1]。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可分为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由于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因此75%左右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早期诊断并确定病灶分型、分期对患者非常重要。

CT是目前诊断肺癌的最佳手段,且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能够多方位重组图像,提高诊断准确性。

因此,本文将在中央型、周围型肺癌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 MPR影像处理技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已经过手术病理或支气管镜病理证实。

其中,周围型肺癌38例,中央型肺癌46例。

男性57例,女性29例。

年龄24~73岁,平均(63.21±7.69)岁。

临床表现为咯血、发热、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使用GE 256排螺旋CT,使用碘海醇作为造影剂。

检查时,采取仰卧位,双臂环抱上举,将胸部金属物去除,头先进。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上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

CT因其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已经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研究目的是用多层螺旋CT全腰椎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出椎间盘图像,并在矢状位、横轴位多向观察。

以替代传统只扫描椎间盘层面的椎间盘横轴位直接成像方式,使突出的椎间盘显示更直观,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

1 材料与方法1.1 扫描对象回顾性分析148例16层螺旋CT扫描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各向同性扫描的容积数据,其中男96例,女52例,年龄18~71岁,平均45.5岁。

有两例同时作CT造影检查。

1.2 扫描设备及参数采用Philips公司Brilliance16层螺旋CT扫描机,Brilliance2.0板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各向同性扫描参数:矩阵512×512,FOV300 mm,螺距:0.938,重建层厚1 mm。

1.3 扫描及后处理的方法步骤①扫描范围上起自腰1椎体,向下包括部分骶椎;②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以获取薄层轴面图像数据并输入工作站中;③以正中矢状面图像作定位图像,分别重建出平行与L1~S1各间盘的横轴位像,层厚2 mm,层间隔2 mm,每一间隙建4~6层;④以冠状面像作定位像,重建腰椎矢状面像,层厚2 mm,层间隔2 mm,建10~14层;⑤严重腰椎侧弯患者,横轴位重建时,以冠、矢状面同时作定位像双定位法,即先将定位十字线交点移至间盘中央,分别于冠、矢状定位像上调整横轴线使其与间盘方向平行,这样就可得到标准的横断面像;⑥所有图像需经2位工作10年以上CT室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分析,同时诊断结果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本组148例中,共有172个腰椎间盘发生间椎盘突出。

其中中央型41例,侧后型62例,侧旁型20例,髓核游离型6例,schmorl 结节型43例(其中经骨后缘突出型2 例)。

多平面重建MPR在CTM中的应用

多平面重建MPR在CTM中的应用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April ,2008Vol ,3No .82008年04月第3卷第8期作者简介石逸杰(),男,主治医师,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放射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腰痛病之一[1],目前CT 检查是其主要的诊断方法,而椎管造影和CTM 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因此我院骨科的腰椎间盘手术病例术前均行常规的椎管造影和CTM 检查。

现对我院2004年4月~2005年7月经手术证实的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49.3岁。

病程1个月~5年。

1.2临床表现:均有下腰痛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后加重。

18例下肢浅感觉减退。

1.3方法:椎管造影选择Omnipaque300为造影剂,造影前行碘过敏试验,常规腰穿留脑脊液做生化检查。

注入造影剂15ml ,透视造影剂动态充盈情况,摄片位置取俯卧位、仰卧位、双侧位及双斜位。

造影后去枕平卧3-4h 后再行CT 扫描。

CT 扫描机用P Q5000(22例)及GE prospeed&Fast (3例)。

螺旋扫描,机架角度为0,电压120kv,电流时间225mAs,层厚3mm,螺距1.5,重建层距1.5mm;常规扫描范围从L 3椎体上缘至S 1椎体下缘,有1例椎管造影发现L 1-2椎管异常,扫描范围扩大至L1-S 1;使用GE S UN1.0工作站对图像做多平面重建(MPR),常规重建平行于各椎间隙的横轴位图像、正矢状及正冠状位图像,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情况重建斜矢状或斜冠状位图像,重建层厚35,重建层距3。

骨窗窗宽5,窗位3;软组织窗窗宽5,窗位3。

扫描原始图像及M R 图像均存储于医学影像处理系统(PACS ),并可随时回传至GE S UN1.0工作站。

2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椎管造影下的征象:硬膜囊受压,神经根袖起始部弧形缺损,造影剂在椎间隙平面梗阻征象。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脊柱创伤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脊柱创伤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脊柱创伤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脊柱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0例脊柱创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通过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重建处理。

对患者病变部位、范围以及解剖结构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40例患者均发生椎体骨折,椎管狭窄14例,寰枢关节脱位7例,小关节脱位13例。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能有效弥补X线以及普通CT在脊柱创伤患者诊断中的不足。

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重建技术显像更加直观、立体、清晰,降低了漏诊率,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脊柱损伤;重建技术脊椎有着多关节、多联合的复杂结构,受到创伤后发生骨折较为常见,而对病变进行快速、准确以及全面的认识是对患者进行适当治疗的关键[1]。

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广泛普及,CT后处理重建在脊柱骨折病变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逐步突显其特有的优势和价值。

本文对40例脊柱创伤患者多层螺旋CT的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行多层螺旋CT扫描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21~75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车祸、高处坠落、摔伤,分别为16例、18例,6例。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其中瘫痪3例,下肢麻木8例,大小便失禁3例,排尿困难2例。

1. 2 方法采用TOSHIBA Asteion 四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条件为135 kV,250 mA,螺距1.0;扫描层厚5 mm,间距5 mm;重建层厚1 mm,间隔1 mm。

将重建据传到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

2 结果2. 1 不同成像模式对脊柱创伤患者显像结果见表1。

2. 2 本组40例患者均出现椎体骨折,其中颈椎骨折11例,胸椎骨折18例,以C4较多见,腰椎骨折10例,以L1~2较多见,骶椎骨折1例。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作者:赵国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16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上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

CT因其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已经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研究目的是用多层螺旋CT全腰椎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出椎间盘图像,并在矢状位、横轴位多向观察。

以替代传统只扫描椎间盘层面的椎间盘横轴位直接成像方式,使突出的椎间盘显示更直观,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

1 材料与方法1.1 扫描对象回顾性分析148例16层螺旋CT扫描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各向同性扫描的容积数据,其中男96例,女52例,年龄18~71岁,平均45.5岁。

有两例同时作CT造影检查。

1.2 扫描设备及参数采用Philips公司Brilliance16层螺旋CT扫描机,Brilliance2.0板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各向同性扫描参数:矩阵512×512,FOV300 mm,螺距:0.938,重建层厚1 mm。

1.3 扫描及后处理的方法步骤①扫描范围上起自腰1椎体,向下包括部分骶椎;②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以获取薄层轴面图像数据并输入工作站中;③以正中矢状面图像作定位图像,分别重建出平行与各间盘的横轴位像,层厚2 mm,层间隔2 mm,每一间隙建4~6层;④以冠状面像作定位像,重建腰椎矢状面像,层厚2 mm,层间隔2 mm,建10~14层;⑤严重腰椎侧弯患者,横轴位重建时,以冠、矢状面同时作定位像双定位法,即先将定位十字线交点移至间盘中央,分别于冠、矢状定位像上调整横轴线使其与间盘方向平行,这样就可得到标准的横断面像;⑥所有图像需经2位工作10年以上CT室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分析,同时诊断结果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本组148例中,共有172个腰椎间盘发生间椎盘突出。

mpr的检查项目

mpr的检查项目

mpr的检查项目
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检查是一种CT检查后的附加后处理方式,主要用于更好、更清楚的显示病灶,为临床做诊断服务。

MPR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肿瘤、颈椎等疾病。

具体来说,MPR在CT检查后,通过对全角度的病变组织进行扫描成像,可以观察病变组织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浸润性等,有助于更准确的了解病变情况,从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为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MPR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重建不同角度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平面,常规是重建矢状位和冠状位的平面。

这种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式,有助于医生更全面的了解病变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检查项目和检查方式可能因医院和医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任何医学检查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了解相关的检查信息和注意事项。

ct多平面重组原理

ct多平面重组原理

ct多平面重组原理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图像的后处理中。

它通过将连续的扫描层面(slices)按照特定的角度和间距进行重新排列,生成新的图像平面,以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解剖信息。

本文将介绍CT多平面重组的原理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CT多平面重组的原理主要基于CT扫描的数据采集方式。

CT扫描通过旋转X射线源和探测器,以一定的角度和间距在患者体内进行多个层面的扫描,得到一系列的二维图像。

这些图像包含了患者体内各个结构的密度信息。

CT多平面重组利用这些二维图像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算法进行处理,生成新的图像平面,以展示感兴趣的解剖结构。

CT多平面重组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切割(slicing)、插值(interpolation)和重建(reconstruction)。

首先,根据所需的切割角度和间距,选择原始图像中的连续层面进行切割,形成切割平面。

其次,对于每个切割平面的像素点,通过插值算法计算其密度值,以填补切割平面上的空白像素点。

最后,将插值后的像素点重新排列,生成新的图像平面。

CT多平面重组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生成不同的图像平面,如冠状面(coronal plane)、矢状面(sagittal plane)和轴状面(axial plane)。

冠状面是垂直于身体纵轴且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平面,用于观察前后方向上的解剖结构。

矢状面是垂直于冠状面且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平面,用于观察左右方向上的解剖结构。

轴状面是垂直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面,与身体纵轴平行,用于观察上下方向上的解剖结构。

CT多平面重组在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解剖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冠状面和矢状面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扩展范围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医学mpr的定义

医学mpr的定义

医学mpr的定义
医学MPR(多平面重建)是一种医学影像处理技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逐层重建,生成多个平面的图像,以提供更全面、更立体的解剖结构信息。

MPR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手术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MPR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计算机对原始的三维医学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将其重建为多个平面的二维图像。

这些平面可以是与主要血管或解剖结构平行的切面,也可以是与其垂直的切面。

通过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切面重建,医生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感兴趣的区域。

MPR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

传统的二维图像只能显示一个固定平面上的结构,而MPR技术可以根据需要生成多个平面的图像,从而提供更全面、更立体的结构信息。

这对于复杂的解剖结构或病变的定位非常重要。

另一个优点是MPR技术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细节。

通过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切面重建,医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图像信息,从而更好地观察细微的解剖结构或病变。

这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非常有帮助。

MPR技术在不同的医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放射学中,MPR图像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肿瘤、血管疾病等。

在外科手术规划中,MPR图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


牙科领域,MPR技术可以用于牙齿和颌骨的三维重建,以辅助口腔种植手术的规划和设计。

医学MPR技术通过多平面重建,提供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解剖结构信息,对临床诊断和手术规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MPR技术将会在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影像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影像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影像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1. 影像学中,X射线的产生原理是什么?答案:X射线的产生原理是高速电子流撞击金属靶面时,电子突然减速,其动能转化为X射线的光能。

2. 请简述CT扫描的基本原理。

答案:CT扫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后,通过探测器接收衰减后的X射线信号,再由计算机重建出人体内部的横断面图像。

3. MRI成像技术中,氢质子是如何被激发的?答案:在MRI成像技术中,氢质子在强磁场的作用下被激发,当射频脉冲停止后,氢质子释放能量回到平衡状态,释放的能量被接收并转化为图像。

4. 超声波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超声波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产前诊断、心脏疾病诊断、腹部器官检查、血管疾病评估等。

5. 简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过程。

答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过程包括将对比剂注入血管,然后通过X射线成像,再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将血管图像从背景中提取出来,从而得到清晰的血管图像。

6. 影像学中,PET-CT的临床应用有哪些?答案:PET-CT的临床应用包括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复发监测,以及心脏和脑部疾病的诊断等。

7. 影像学中,对比剂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对比剂在影像学中的作用是增强组织间的对比度,使血管、器官或病变区域在影像上更加清晰可见。

8. 请描述影像学中,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的优势。

答案: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从三维数据集中任意角度和方向重建出二维图像,提供更全面的解剖和病变信息。

9. 影像学中,如何减少辐射剂量?答案:减少辐射剂量的方法包括使用低剂量扫描技术、优化扫描参数、采用辐射防护措施以及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

10. 影像学中,伪影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案:伪影产生的原因包括患者运动、设备故障、扫描参数设置不当、金属异物干扰以及对比剂使用不当等。

磁共振脊髓造影对诊断腰段椎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脊髓造影对诊断腰段椎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查及 M M表现进行 了分析 鸯果 R M M显示正 常椎 瞥造影 1 R 5倒 、 椎问盘遇变 及椎瞥狭窄 1 例, 腰 3 硬胰外胂瘤 2 , 蚪硬膜 傍 矗
下肿瘤 4 . 例 髓由肿檀 2 , 恻 神经根袖囊肿 3侧 , 先天性 睡段脊簇晦 出 1 ; 考论 啻。古 i 的结 构, H D重建对显示椎管整体结构及 与病 变的关系伉于常规扫描 。 M M3 l 美蕾词 】 蹲榷 ; 昔病变; 椎 磁共振脊僧造影
(o 3 m; 励次数 ( E 3 快 速因子 (蝴 F v) ̄c 激 N X) ; F

1 ; 阵 30x10 附 加技 术 : 6矩 2 6 ; 血液 补偿 (C 。重 建 F)
报道丈多采用重 加权快速 自旋回波 (s )序列 rE 加脂肪抑制技术获得高质量 的脊髓腔影像 I 3 ] - 。本
n 幽 n 吐u MR c 蚰 出 j i n

s.e r* | tel k  ̄ e t a i u b ̄ ]
t n o m醇 rt 曲 e a’ b dsi eead b c a e oml ai o a t e it ̄ ]] e ,  ̄ v mit
MBI MRM D P rc ntu t n i s p ro o v nin lMBIi ]mo srtt eml1n c rlt ns i e ̄ n telB 曲 a d te 3 MI e o srci s u e rt cn e t a n ̄ o i o o e n taigt a0 d es o hp b t l h l 1 e i . o n h
R M可 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 的信号差较小
【 中圈分粪号】 R 4. ;胡15 【 452R . 文献标讽码】 A 【 文章编号】 l — 8720 )1 00 — 3 ∞9 6 1(120 — 09 0 )

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论文

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论文

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提高腰推间盘突出术前诊断水平,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方法:总结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椎管造影、ctm检查及手术结果。

ctm使用螺旋扫描,而后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得到轴位、矢状位重建图像。

结果:经手术证实,椎管造影及ctm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72.5%(29/40)与97.5%(39/40)。

结论:ctm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可靠的检查方法,如果使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则会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造影 ct ctm 多平面重建(mpr)【中图分类号】r6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96-01目前ct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的诊断方法,而ctm综合了脊髓造影和ct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因此我院疼痛科的腰椎间盘手术病例术前均行常规的椎管造影和ctm检查。

现对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4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6岁。

病程3个月~6年。

1.2临床表现:40例均有腰痛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站立行走后加重;3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1例小腿及足皮肤感觉减弱。

1.3方法:椎管造影选择碘海醇为造影剂,造影前行碘过敏试验,常规腰穿,注入造影剂15ml,透视造影剂充盈情况,摄片位置取俯卧位、仰卧位、双侧位及双斜位。

造影后去枕平卧3~4小时后再行ct扫描。

ct扫描机用ge hispeed nx/i,螺旋扫描,电压120kv,电流时间250mas,层厚2mm,螺距1.5,重建层距1mm;常规扫描范围从l3椎体上缘至s1椎体下缘;使用ge工作站对图像做多平面重建(mpr),常规重建平行于各椎间隙的横轴位图像、正矢状位图像,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情况重建斜矢状或冠状位图像,重建层厚0.7mm,重建层距3mm。

多层螺旋CT MPR、MIP及VRT剖切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 MPR、MIP及VRT剖切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 MPR、MIP及VRT剖切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方法MPR、MIP及VRT结合剖切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87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采取MPR、MIP及VRT进行处理,观察其临床诊断效果。

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其中,MPR和MIP的显示率均为100%,而VRT切割前显示率为94.0%,VRT切割后显示率为100%。

结论:临床中腰椎峡部裂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的MPR、MIP及VRT剖切技术能够有效的观察患者病变部位,MPR、MIP是诊断椎弓峡部裂的最佳方法,VRT的立体感较强。

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滑脱是引起腰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明确腰椎峡部裂提供大量可靠的影像信息。

笔者通过对多层螺旋CT不同的后处理方法的显示效果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VRT结合剖切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87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男45例,女42例,年龄33~78岁,平均(45.4±3.4)岁。

1.2 方法本次研究的87例患者均行腰椎CT检查,采取德国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mAs 300,KV 120,Slice 5mm,并且在扫描完毕后,进行重建成0.75 mm层厚图像,后传至Wizard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1]。

1.3 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对于检查后的情况均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对MPR、MIP、VR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取四格表配对资料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小儿寰枢椎损伤扫描中的应用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小儿寰枢椎损伤扫描中的应用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小儿寰枢椎损伤扫描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组(MPR)在小儿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用螺旋CT对28例小儿寰枢椎行薄层螺旋扫描,并做MPR图像重建,通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得更多平面MPR重建图像。

结果 28例小儿寰枢椎病变中,寰枢椎脱位17例,其中前脱位3例,后脱位3例,旋转脱位8例,咽喉部炎症、感染、脓肿等引起脱位的3例。

寰枢椎骨折8例,寰椎骨折3例,其中前弓骨折1例,侧块压缩骨折2例。

枢椎骨折5例,其中齿状突骨折4例,椎弓根骨折1例。

寰枢椎骨折的8例病例中,其中7例伴有脱位。

齿状突发育不良3例。

MPR诊断28例。

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MPR对小儿寰枢椎损伤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是小儿寰枢椎损伤最理想的检查处理方法。

【关键词】寰枢椎损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图像重建本文收集了本院2003.11—2009.11间的28例寰枢椎损伤患儿,在小儿寰枢椎损伤扫描中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的应用,通过调整窗宽、窗位,从MPR图像的冠状位、失状位和任意斜面观察外伤部位,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小儿寰枢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临床有明确外伤史的患者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5岁,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者局部疼痛、肿胀,大部分病人伴有功能障碍,病程为1—20天不等。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楼梯滑落伤3例,扭伤3例,重物砸伤2例,落枕(家长自行复位未果)2例,先天发育不良3例。

1.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患儿哭闹、颈部疼痛不让人接近18例,活动障碍9例,3例因交通事故出现体肢不同程度的麻木,膝反射亢进等神经压迫症状。

1.3检查方法采用日本东芝ASTEION/V螺旋CT扫描机,病人镇静,标准仰卧位,头先进,扫描平面尽量与寰枢关节面平行,从寰枕关节面上部扫描到C3椎体上缘,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最好,层厚为2-3mm,重建层厚0.5mm,并采用软组织窗和骨窗重建,然后将数据传到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MPR 多平面重建成像,获得多幅不同位置的冠状位、失状位、斜位图像,通过任意平面、任意角度的高质量重建图像,认识微小的隐匿性病变,最大程度的减少误诊及漏诊[1]。

CT多平面重建图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30例报告)

CT多平面重建图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30例报告)

CT多平面重建图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
30例报告)
谭松;薛向东;张云强;樊平;何庆发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
【年(卷),期】2003(009)001
【摘要】目的:探讨CT、MPR图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6月经CT检查的30例椎间盘突出症作MPR的矢状位、冠状位和任意曲线重建.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 MPR图像上分析为三型:1.铆钉型:22例;2.水滴型:5例;3.游离型:3例.结论:CT MPR能直观显示脊柱和椎管内的解剖关系,提高了定位定性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谭松;薛向东;张云强;樊平;何庆发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
【相关文献】
1.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 [J], 王武琦;施昌村;冯志听;倪维玉;林炳剑;李恩治
2.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临床应用(附55例报告) [J], 孔曙兵;周文辉
3.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 [J], 马骥
4.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应用--附19例报告 [J], 连克乾;陈应明;钟小龙;许鸿生;姚惠
5.CT影像在胸腰段爆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附32例报告) [J], 张世斌;郭庆升;董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mpr的定义

医学mpr的定义

医学mpr的定义医学MPR(多平面重建)是一种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利用计算机对三维医学图像进行重建,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

MPR 技术可以将原始的二维医学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多个平面的重建图像,使医生能够在各个平面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MPR技术的核心是对原始图像进行体素(voxel)的重新采样和重组。

体素是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像素,类似于二维图像中的像素点。

通过重新采样和重组,可以将原始图像中的像素点重新排列,生成新的平面图像。

这样,医生就可以在不同的平面上观察和分析图像,从而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

MPR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影像学检查中,如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磁共振)、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

通过MPR技术,医生可以在不同的平面上观察和分析图像,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例如,在CT扫描中,医生可以通过MPR技术将原始图像重建为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等多个平面,从而全面地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解剖结构。

MPR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不仅可以用于常规的临床诊断,还可以辅助手术规划和治疗评估。

在手术规划中,医生可以通过MPR技术对患者的解剖结构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从而确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导航。

在治疗评估中,医生可以通过MPR技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定量评估,从而指导后续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案。

然而,MPR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MPR技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专业的软件支持,对医院和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其次,MPR 技术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引入一些图像伪影和伪结构,影响医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此外,MPR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以正确理解和解释重建图像。

医学MPR技术通过对原始医学图像进行重建,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学的进步,MPR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MPR技术将成为医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种新型脊髓造影剂在椎管疾患中的应用观察

一种新型脊髓造影剂在椎管疾患中的应用观察

一种新型脊髓造影剂在椎管疾患中的应用观察
赵吕国;宋超敏
【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13)001
【摘要】本文报告了使用Omnipaque造影剂进行脊髓造影61例,经临床观察表明该造影不良反应占11.4%,且较轻微,副作用远较使用ConrayDimer-X和Amipaque为低。

结果表明该造影剂是一和中使用安全方便,显影良好,能用于全脊髓造影的较理想水溶性造影剂,本文同时介绍了造影时的注意事项。

【总页数】1页(P23)
【作者】赵吕国;宋超敏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81.1
【相关文献】
1.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脂质包裹微气泡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J], 纪伟英
2.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疾患诊治中的应用 [J], 丁宇;阮狄克;陈波;冀桂珍
3.一种新型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剂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J], 李翔;熊华花
4.脊髓造影在腰椎管疾患诊断中的应用 [J], 王兵;张炳文
5.一种新型胃肠道诊断造影剂Solutrast Gastro:在儿科放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B.Zieger;王天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mpr的理解

对mpr的理解

对mpr的理解关于MPR的理解MPR,全称为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是一种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用于对三维医学影像进行二维重建和展示。

它通过对体素(体积像素)数据进行处理,将其在不同平面上进行重建,从而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内部结构。

MPR技术的原理是基于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或MRI(磁共振成像)等三维医学影像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以体素的形式存储,每个体素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灰度值。

通过对这些体素进行重新排序和重建,MPR技术可以生成在不同平面上的切片图像,如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等。

MPR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医学领域,包括神经学、心脏病学、骨科、乳腺学等。

在神经学领域,MPR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脑部结构,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脑部疾病。

在心脏病学领域,MPR技术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心脏图像,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病。

在骨科和乳腺学领域,MPR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骨骼和乳腺组织的结构,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MPR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提供更准确、更清晰的医学影像,有助于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体素数据的重建,MPR技术可以使医生在不同平面上观察患者的内部结构,从而发现隐藏的病灶或异常。

此外,MPR技术还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然而,MPR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需要高质量的原始影像数据才能进行准确的重建。

如果原始影像数据质量不佳,重建的图像可能会失真或模糊。

其次,MPR技术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处理时间。

对于大规模的三维医学影像数据,重建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此外,MPR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影像学分析能力。

MPR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内部结构。

它在各种医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准确、更清晰的医学影像,有助于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脊髓造影多平面重组(MPR)在椎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

摘要】目的探讨CT脊髓造影(CTM)多平面重组(MPR)在椎管病变诊断中
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7例椎管内病变患者进行CT脊髓造影(CTM)检查,螺旋CT薄层容积数据采集后用多平面重组(MPR)的方法来显示病变,并与手术病理
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 17例患者中,椎间盘退变10例,椎管内肿瘤5例,蛛网膜
囊肿1例,马尾神经粘连1例。

图像能很好显示病变形态,还能多方位观察椎管
内病变与硬膜囊、脊髓的关系,为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

17例患者病变定位准确,5例肿瘤性病变中定性正确4例。

结论 CT脊髓造影(CTM)多平面重组(MPR)对椎管病变定位诊断准确性高,对病变定性有重要
价值。

【关键词】椎管病变 CT脊髓造影多平面重组
椎管病变较常见,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MRI和 CT脊髓造影(CTM)。

现将我院17例患者行CT脊髓造影(CTM)多平面重组(MPR)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17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

1.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7例椎管病变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8—65岁。

检查方法:检查前2h禁食,患者侧卧屈曲,用7号腰穿针选择4、5腰椎间
隙进行穿刺,取5ml脑脊液作常规及生化检查。

然后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omnipaque300mgI/ml10—15ml。

透视下行体位引流,使造影剂流至病变区域椎管内,为避免造影剂高密度形成的伪影,在注入造影剂后4—6小时行局部椎管的薄层CT容积扫描。

检查后患者去枕卧床12h,禁食4h。

CT机器采用东芝ASTEION
四层螺旋CT,层厚2mm,螺距1.5,120kv,200mA,矩阵512×512。

采集数据后用多平面重组(MPR),调整最佳切面行冠状、失状、斜面成像,进行多方位观察。

2.结果
17例患者中,椎间盘退变10例,椎管内肿瘤5例,蛛网膜囊肿1例,马尾
神经粘连1例。

椎管内肿瘤5例中,神经纤维瘤3例,髓外硬膜内脊膜瘤1例,
硬膜外血管脂肪瘤1例。

17例患者病变定位准确,5例肿瘤性病变中定性正确4例。

10例椎间盘退变患者也因临床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

2.1影像学表现
2.1.1椎间盘退变表现:横断图像显示椎间盘膨出、突出,硬膜囊前缘受压后
移或形成切迹。

矢状位多平面重组见椎间盘平面硬膜囊前缘受压形成切迹,向后
深度超过3mm;椎间盘脱出患者可见髓核游离,局部见软组织密度影,对硬膜囊形成条状压迹。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和后纵韧带钙化表现为矢状像椎体后缘条片状
高密度影,压迫硬膜囊。

2.1.2蛛网膜囊肿表现:显示为椎管硬膜囊外的囊状造影剂充盈区,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楚,沿神经根分布经椎间孔突出于椎管外。

2.1.3马尾神经粘连表现:正常马尾形态消失,聚集成束状,偏向椎管一侧。

冠状、矢状重建像呈不规则扭曲条状表现。

2.1.4椎管内肿瘤表现:(1)髓外硬膜下肿瘤,表现为硬膜下与脊髓之间类
圆形充盈缺损,脊髓受压偏向对侧,同侧局部硬膜下腔增宽,冠状、矢状成像见
杯口样充盈缺损表现;对侧硬膜下腔狭窄。

(2)马尾神经肿瘤,表现为硬膜下
腔内类圆形充盈缺损,周围马尾神经受压移位,冠状、矢状成像见圆形、串珠样
充盈缺损表现。

(3)椎管内硬膜外肿瘤,表现为局部椎管呈外压性充盈缺损,
冠状、矢状成像同侧硬膜下腔变窄,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

3.讨论
椎管病变比较多见,临床根据症状、体征可推测病变的存在,但明确诊断还
需要做影像学检查。

以往的检查方法为椎管造影,但因组织重叠、密度分辨率低,对病变的定位观察及性质推测受限制。

CT为断层成像,避免重叠,密度分辨率高。

CTM将脊髓造影与CT两种检查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再
加上高分辨率薄层扫描,可以清楚显示椎间孔周围神经根的情况⑴。

在此基础上
再用MPR进行图像多平面重组,多角度显示硬膜囊腔、脊髓、病变的形态,能较好显示病变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特别在冠状、矢状成像显示肿瘤引起的硬膜下
腔改变,MPR明显优于脊髓造影和常规CTM,提高对椎管病变的检出率,进一步
推测病变性质。

对于开展精确的新手术其优越性显而易见。

在椎间盘退变中,CTM可显示脱出、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的关系,在冠状、矢状图像上可直观显示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的位置,后纵韧带肥厚钙化的形态以
及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的形态,硬膜囊受压程度。

侧隐窝和椎间孔的狭窄用CT检
查较为敏感,特别是在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时更为敏感。

对髓核游离于椎管内的
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椎管造影十分必要,其只适合外科手术治疗而不能行PLD。

CTM后MPR成像提供了立体、直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观察效果优于脊髓造影
及横断CT检查。

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中,脊髓造影是通过肿瘤与造影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杯口形态和患侧蛛网膜下腔改变而区分病变位于髓内或者硬膜内外。

CTM结
合MPR可横断、冠状、矢状多角度成像,密度分辨率高。

直观显示肿瘤形态以及肿瘤与脊髓、硬膜囊、硬膜之间的关系,显示肿瘤引起的相应组织的移位及形态
改变。

CT空间分辨率高,对钙化敏感,能区别囊性及脂肪密度可观察椎骨及椎管
内结构;对占位性病变定位准确性达91.4%,定性准确性达60.3%;CTM对畸胎瘤、转移瘤等含钙化的肿块或者骨源性肿瘤优于MRI。

CTM可完整显示椎管蛛网膜囊肿形态,多平面重组MPR能较好显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椎间孔及周围组织的关系。

在显示马尾神经粘连上,冠状、矢状MPR
可显示粘连的马尾神经整体形态和范围。

总之,CT椎管造影(CTM)后行多平面重组(MPR),以其较好的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多方位立体观察,在椎管病变的检出、定位、定性诊断上,效
果优于传统的椎管造影和普通横断CT扫描,在椎管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水兴,张雪林,周倩静,刘杏元等.脊髓造影CT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745.
[2]孟增东,裴福兴.腰椎管狭窄的影像学检查.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997.
[3]李红,张再沛.椎管造影在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PLD治疗中的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582.
[4]李维金,易文中等.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脊髓造影(包括CTM)与MRI的对比分析.实用放
射学杂志2000,16:2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