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所创造、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学、美学、道德伦理等方面内涵的文化体系。
从对自然的理解到人际之间的相处,从道德到宗教,从建筑到绘画,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涵盖了文化领域的所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文化自身的延续和发展。
传承使中国文化得以不断扩充、完善,丰富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人生、社会的认识,同时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价值,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其中最为重要的价值是以人为本,注重道德伦理的价值观。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了和谐共处的理念。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和谐共存的境界。
第三章传统文化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化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之一。
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推出了一批现代艺术作品,成为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
传统文化的跨界融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之一。
透过各种文化交流,例如课程引进、国际艺术节等,中西文化产生了交融,形成了更广泛的学术视野和产品创新。
第四章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尽管传承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教育和传媒方面,缺乏对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和传承的重视,使得现在的年轻一代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文化,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
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艺术家总体受到社会经济形态的压迫。
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夹缝中,古老的文化传承和创新面临了快速衰亡的危险。
第五章技术创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当今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是需要实实在在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思维,不易通过传统模式灌输。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大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传承是为了让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而创新则是为了让文化更加有活力和融入现代社会。
在传承和创新中,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多种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和教育。
1. 家庭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传递文化知识给孩子。
这种传承方式非常普遍,通过亲人间的交流,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比如说,爷爷奶奶和孩子们一起在春节期间贴春联、包饺子、看戏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2. 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也应该在教育中得到传承。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到教学中,这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体现。
比如说,可以在语文课上教授古诗词和经典故事,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而创新则是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多种方式,其中最突出的是文艺和文化活动。
1. 文艺表现文艺表现是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艺术形式,如京剧、山东秧歌、西安鼓乐等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创新。
比如说,将传统的京剧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可以创作出新的京剧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2. 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也是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文化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来。
比如说,组织春节晚会、诵读经典、展览传统文物等都是非常好的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
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深受世界各地的尊敬和喜爱。
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使中国文化焕发新的活力,继续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传承与创新的概念传承,指的是将前人的智慧和成果传递给后代,并得以保留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文化传承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通过人们的学习、继承和传扬,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创新,指的是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思维和方式,使文化得以更新和发展。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中国文化的传承之道1. 教育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注重教育,良好的教育传统使得中国文化有了较完整的体系。
在当今社会,教育仍然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相辅相成,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精心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2. 文化演出传承:戏曲、音乐、舞蹈等文化演出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承这些传统文艺形式,既要保留其原有的魅力和特色,又要通过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培育新的表演方式,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
3. 文化节日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是中国人民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
传承中国的文化节日,除了保留传统的庆祝方式和活动,还应该以科技手段推广,让更多的人分享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中国文化的创新之路1.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文化创新。
例如,通过互联网将传统戏曲、音乐等呈现给更多的观众,使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产生联系。
2. 跨界融合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融合,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产品。
例如,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和传承。
3. 创新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情趣,还涵盖了民间习俗、传统技艺、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成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1. 传承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的根脉。
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未来的责任。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道德和审美,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2. 传承的方式(1)教育传承:学校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程设置、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家庭传承:家庭是文化的最小单元,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习惯对孩子传承传统文化有着直接影响。
(3)社会传承:通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社会活动,让公众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1—3. 传承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快餐文化的流行、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1. 创新的必要性传统文化如果不创新,就会失去活力,甚至被时代淘汰。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必由之路。
2. 创新的途径(1)内容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2)形式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技术、网络平台等,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扩大其影响力。
(3)实践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如传统服饰的现代设计、传统节日的现代庆祝方式等,让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新的体现。
3. 创新的原则(1)尊重传统: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转化。
(2)贴近生活:创新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指将古代的思想、价值观和艺术形式传递给后代,并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其独特性和活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传承。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和社会秩序,这些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的传承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得到了传承。
中国的传统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
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意境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传统音乐和舞蹈则通过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内涵,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和道德观念得到了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和道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
这种传统的礼仪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和发展,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融入了新的元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式。
例如,传统的京剧艺术通过电子音乐和舞台效果的运用,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注重实践和应用。
传统文化的创新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例如,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农耕文化也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强调个性和创造力。
传统文化的创新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加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首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诚实、忠诚、孝敬等传统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以孝敬为例,中国人尊敬长辈、关心家人的传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促进家庭和睦,增强社会凝聚力。
保持这些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不仅能够维护社会文明秩序,也能够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
其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持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文化是连接各个民族的纽带。
通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不同民族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国民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使中国在国际交流中展现出独特魅力和自信。
再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传统文化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可以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与传承。
例如,将传统曲艺和新媒体结合,使得传统曲艺以更加现代、快速的方式得到传播;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文创产品中,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商业价值。
最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及时吸纳新的思想、技术和价值观念。
在新时代,儿童和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群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教育方式,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并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丰富多元的文化体系。
总之,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能够继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保持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传统文化是指在某个特定地区和历史时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一系列习俗、信仰、价值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文化要素。
作为一个民族的记忆和精神血脉,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1. 口口相传:传统文化往往通过祖辈长辈的口述和传承来保留和传播。
例如,祖辈们会讲述古代的故事,传授传统技艺。
2. 社会活动:社群的各种传统活动,如庆祝节日、集市等,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3. 文化机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团体等文化机构通过展览、演出、讲座等方式将传统文化推广给公众。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挑战与原因1. 人口老龄化: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长辈与年轻一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人口老龄化导致了长辈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日益加深。
2. 社会现代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被遗忘的风险。
四、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1. 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新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例如通过手机APP、网络平台等方式让年轻人更加方便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2. 融合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
3.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培养,让学生从小接触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1. 传承传统: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将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念和精神传递给后代,维护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2.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够让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对话,促进民族和谐与多元的文化交融。
3. 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六、结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时代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创新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递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彩。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底蕴的国家,其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史前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准确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思想。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也遭遇了一些危机,怎么去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一直都是中国文化学界和社会各层面关注的焦点。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演变起伏不定,但它的在中国民众的生活中的地位却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传统文化有生命力的原因是:它是取之不竭的,不仅资源充足,而且蕴含着丰厚多彩、博大精深的思想财富,涵盖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方面,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是体现中国本民族的文化,富含着几千年的历史痕迹和中华民族辉煌文化的底蕴,有助于巩固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它是跨越时空的,贯穿历史的长河,与现代文化联系紧密,甚至成为源头和灵感补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品质。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机械的复制和继承,而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
传承需要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开拓民间文化中的新思路。
传承还需要创造自己的艺术,并使其与传统文化融入一体。
对于传承,一个人可以从学习优秀的古典文化作品开始。
诸如《论语》、《道德经》、《红楼梦》等名著都可作为学习的范本。
同时,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也是传承的重要方向。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戏曲、音乐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对于传承中国文化而言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另外,参加传统文化文艺活动,如乐器演奏、古诗朗诵、京剧表演等都是很好的传承方式。
三、传统文化的创新传统文化不仅要保持传承,还需要进行创新。
传承中只是挖下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时代的进步需要以新的方式来充实中国文化的其他部分。
创新的过程不等于改变传统文化的核心,而是更多地去搜索元素,并以新的方式呈现它们。
风靡全球的京剧变身为《战狼》中的打戏,水墨画通过3D技术呈现出更为立体的效果,软件技术可以被使用来守护中华文学的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积淀的产物,包含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思想、艺术、哲学、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其丰富的内涵和历史价值是当代社会应该传承的重要财富。
1.价值观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庸之道、仁爱之心、孝悌忠信等等都是近年来备受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才得以统一新时期的人们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更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有利于缓解当代社会道德风险。
2.思想方法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方法,如儒家思想的“仁者爱人”、道家思想的“非为而为”等等,长期以来已被广泛接受并深深的融入社会生活中。
在信息化时代,只有我们认真去研读传统文化经典,才能找到价值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通过守正创新,兼容并蓄,不断融入当代社会以便创造全新的思想方法。
3.艺术传承从八大项传统文化艺术,到普及化的儒雅之风和侗族鼓舞,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内涵永恒。
以故事为开端,再将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将精神魅力铸造为一件件艺术作品。
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应该推陈出新,让新锐艺术家更多地发挥创意,打破传统,实现创新。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与传承不同,在发展传统文化时必须注重保持既有的传统之美,同时也要尝试创新和发展中华文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1.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传统文化都是引领文化发展的引领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文化产业发展起推动作用。
这包括更广泛的文化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多样化的投影和品牌化的策略等等。
从这角度来说,文化产业在不断创新和改进的道路上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传统节日和庆典发展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文化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除夕等各种节日可以让人们在欢乐中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在传承的基础上,可以将它们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如更多的聚餐活动、社交方式或微商模式的尝试等等,使更多的人参与和分享。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文化交流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自然也不能脱离这种趋势。
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成为当前中国文化事业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传承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特韵和内涵。
传承中国文化,就是要让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品牌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1、重视教育教育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育中注重学生国学、历史、地理、文学、语文等方面的学习,将有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下一代人的思想和生活中,促进这些文化活动的延续和发展。
2、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拥有众多优秀的文化遗产。
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要加强管理力度,提高保护技术,还要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
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和爱护中国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下去。
3、坚持发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
坚持发扬民族精神,就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思想,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接新的挑战。
二、创新中国文化与传承中国文化相对应的是,创新中国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将是中国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任务。
1、文化创新重点要依赖人才文化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要在国内外寻找并吸引优秀的文化人才。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也要突出重点,加强各种文化类专业的教育培训,不断拓宽人才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充分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
2、加强与国际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过程。
要加强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吸收国外的文化元素,使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动力。
同时,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也能够更好地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3、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创新和传承的重要支柱之一。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中国文化向社会市场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发展。
因此,应该坚持科学规划、扶持产业优势企业,培育示范企业,建立文化产业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措施,切实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中国文化的创新积累更多的发展动力。
中国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创新一、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具有无穷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文化承传发展的重要方面。
如果说传承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保护的话,那么创新则是对这一文化的活化和推陈出新的体现。
传承需要尊重传统,保持连续性和延续性,而创新则需要坚持先进性和创造性,开拓新领域,以推动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
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开拓性和显学性,且历久弥新。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思想启示了全世界,儒道统治下的礼仪文化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天人合一、尊卑有序、仁爱为本的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当今社会。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1. 教育传承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应当融入中小学教育中,向青少年传授文化常识和文化思维方式。
2. 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传统活动和文艺作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和民乐、民歌之类的传承活动,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1. 跨界合作和创新在深度及广度上丰富中华传统文化,挖掘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着眼于当下需求的文化产品。
2. 互联网时代下的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下,创造富有丰富内涵、多样性的文化精品,以及推广优秀文化产品。
3. 地方文化特色的开发和创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也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从而更好的进行传承和创新。
五、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1. 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中华传统文化所蕴藏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礼仪规范、文化传承等,既是现代人应当把握的思维和思考方式和意识,更是现代社会需要的物质文化基础。
2. 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上的价值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与推广,让这种鲜明的文化特色在世界上得以推广,更好地展示中国的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承,是指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代代相传保留;创新,则是指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与当代的社会和文化融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
传承和创新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创新力,才能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和繁荣。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长久的过程,需要世代相传和社会共同努力。
传承意味着保留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1.强化文化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育部门应该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传递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
最初的文化教育应该从家庭中开始,父母应该合理调配孩子的课余时间,带孩子到博物馆、图书馆、民间艺术手工屋、文化广场、基地等传统文化场所参观。
2.打造文化传承基地建立文化传承基地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这些基地可以通过收集、保护和展示传统文化文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历史等方式,传递文化精髓,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些基地的管理和支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公众意识。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政府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制定相应法律规定,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专业团队,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
4.加强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的研究是传承其精髓的前提。
各级学术机构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深入探讨文化内涵,挖掘文化背景,贡献文化成果。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是必须的。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和文化,赢得更多人的认同和喜爱。
1.结合当代社会需求当代社会的需求是传统文化创新的主要方向。
结合当代社会问题,通过传统文化的思维和方式,创造出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既传承古老的文化遗产,又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传承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保护和挖掘中国文化瑰宝的关键。
在传承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和学习古人的智慧,传承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文化经典《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它承载着古代智慧,对人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论语》,我们能够传承古代先贤的思想,继承他们的传统道德观念。
此外,传统文化传承还需要注重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家庭是传承文化的最基本单位,家长应该将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育中,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到正确的文化熏陶。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的活动和课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二、创新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传承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停留在传承上而无法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将无法活跃在当代社会。
因此,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并不意味着舍弃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形式。
首先,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
例如,在文化艺术表演方面,可以运用新技术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互动性的表演形式,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其次,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创造出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产品和服务,如将传统的织锦工艺应用于时尚设计中。
同时,创新还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教育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融入到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育方法上,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相结合,通过故事、实践和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取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多元的文化之一,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和发展,既保留着传统的传承,又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变革。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今天的中国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影响,对家庭伦理、教育和社会秩序的重视;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化精神,精心书写的诗词和绘画作品等。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承,更在于价值观念的传递和生活方式的传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
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宗教信仰,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这些宗教信仰的传承在民间信仰、庙会活动和节日庆典中得到了体现。
比如中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国人民重要的传统习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二、现代文化的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变革。
在现代文化的创新中,科技和艺术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科技的创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中国文化在传播和交流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电影、音乐、综艺节目等文化产品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使得中国文化能够更加广泛地走向世界。
同时,科技的引入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挖掘,如数字化技术让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将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下去。
艺术的创新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中国画、书法、戏曲和木雕等传统艺术形式不断进行创新,同时也融合了西方的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现代艺术风格。
新锐艺术家们勇于实验和挑战传统形式,创作出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推动着中国艺术的发展。
三、跨文化交流的融合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国内,而是逐渐走向世界。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密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瑰宝,是中国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
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和当代价值,挖掘出其中的精髓和价值,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要保护那些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的遗产,如古建筑、古文物、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为后代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同时,还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为现代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再次,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要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功底、熟悉传统文化、具备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深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感。
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1.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其中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支持。
2.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技术手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手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为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3. 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经过创新和推广。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一文化经过长时间的传承与创新,一直以来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挑战,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诗词、书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个方面。
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在社会上组织和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并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传统文化展览、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保护工作也至关重要。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传统文化只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推动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
传统文化的创新可以使其与现代社会结合,充分发挥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与科技的结合来创新,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古建筑、传统手艺等,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形式的融合也是创新的一种方式。
例如,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或者在传统戏曲中加入现代元素,使得传统文化更加接地气,贴近现代生活。
传统文化的创新可以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也是实现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科技和产业提供灵感和创新思路,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
传统文化还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宣传和推广等方式,实现文化的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承与创新是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既要传承古人智慧和优秀成果,又要创造出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新文化,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一、传承——传统文化的根基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我们拥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基础。
无论是儒家思想、道家理念、佛教教义,还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学作品等,都蕴含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成就。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学习和研究古人的经典著作,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内在精神。
其次,要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之心,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创新——传统文化的活力传承是为了创新,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既要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的元素和方式,又要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
例如,中国传统戏曲在现代舞台上融入了当代元素,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传统的绘画艺术结合了现代科技,创造出了数字绘画的全新形式。
通过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将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并进一步传承发展下去。
三、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重要条件要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心。
文化自信心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充分自信地认识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掘其价值和特色。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自豪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既要善于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又要推动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只有树立起文化自信心,我们才能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保持独立性和独特性。
四、政策支持——传统文化的保障传承与创新的良好环境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保障。
政府在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机构与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的融合:将传 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培养具有传 统文化素养的人才
感
谢
观
看
汇 报 人 :
各地方政府: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 如庙会、灯会、民俗表演等,让传统文化 得以传承和创新发展。
活与传
第 四
的现统 章
融代文
合生化
融合的必要性及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需要传承和发扬 现代生活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导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的传播: 通过文化交流、 教育、旅游等方 式,将中国传统 文化传播到世界
各地
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具 有深厚的历史底 蕴和独特的艺术 魅力,对国际社 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传统文化的创新: 在新时代,中国 传统文化不断进 行创新和发展, 使其更加符合现
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文化的国际 地位:中国传统 文化在国际舞台 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影响力,成 为世界文化的重
承文景新
第 二
化下时 章
的传代
传统背
传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财富,具有深 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感 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 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发 展的重要资源,可以为 现代社会提供丰富的文 化资源和精神支撑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的重要途径,对于提 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 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未 来发展趋势
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 处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挑战,如传统文化的流失、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等。
新时代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新时代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价值中国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深厚广博、文脉相承。
其价值在于其能够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融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思维方式。
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道德规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准则。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不少关于天人合一,自然伦理,人与社会的道德规范,显现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给人以深刻感受。
这种深入人心的感受,反映在现代社会中,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被视为全民共同责任。
这种责任犹如一面无形的镜子,使人们始终能够保持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想念,并不断将其沿袭下去。
在这个传承过程中,教育与文化机构的作用及其关键性显而易见。
在这一传承过程中,相关教育机构需要引导青少年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日常中的应用,也需要通过许多实际的活动和实践来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例如,学校组织关于春节、端午節、中秋节等中国传统的习俗,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另外,传统民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参观一些重要的文化景点、传统展览会与体验活动都是很有效的手段。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在当下,许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很浅薄,充其量对“传统”这个概念的认知也仅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表面上。
但是,想要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仅要了解其内涵和特点,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它的创新和开发。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含着很多可以为当今社会所应用的精髓。
例如,传统文化中尊重师长,注重人际关系,讲求社会秩序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重视的价值观。
在艺术、文学等方面,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进行转化和创新,防止其只停留在局限的封闭空间里。
以音乐为例,传统音乐在音乐形式上具备着古拙、传统、神秘和庄重的特点。
可以利用现代音乐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改编和发扬光大,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仍散发着独特的光彩。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并创新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是一个深刻认识和学习的过程。
每一个寓意深远的成语、每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教育的普及、文献的整理、老一辈工匠艺人的经验传授,让这些文化元素得以保存和延续。
如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展现,通过师徒相传、培训班教学等方式,使得这门古老艺术在今天依然生机盎然。
仅仅传承还不够,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灵魂。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如果缺乏创新,很可能会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和影响力。
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颠覆传统,而是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和使用功能。
例如,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剧,或是在传统服饰上加入现代设计,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
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例,节日本身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节日的庆祝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
通过创新,比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节日文化的展示和交流,不仅让海外游子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也让更多非华裔群体能够了解和参与这些节日,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国际交流。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应仅限于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项目。
同时,教育机构应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社区和民间组织则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和实践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智慧去思考、用行动去实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尊重和保护传统的同时,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力,让这颗文化明珠永远璀璨夺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
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
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
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
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
(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如“民本”思想。
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
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
(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三)保护文化载体,重视典籍的整理
一是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如文化典籍,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等。
前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后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
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我们对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对文化遗存,对传统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节日庆典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保护。
这就是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我们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之能够有保障地进行。
(四)传统文化要接地气
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走进生活,让人民大众能听得懂,接受得了。
在传统文化普及中通俗性非常重要,如果学者讲得很理论化,大众接受不了,可能就根本不听了,反而起不到任何效果。
于丹将《论语》、《庄子》等经典,获得成功,就是非常好的例证。
首先,她把经典通过自己的语言,搭建了一个声色情感色彩的立体话语世界,把古代经典
变成了可以直接审美感知的对象,让观众可以发现汉语的语音之美和辞藻的华丽,如此赏心悦目。
还有就是把古典与现代的媒体相结合。
(五)重视文化的交流
文化交流是文化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
各民族文化、各区域文化是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由来己久,特别是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这种交流日渐频繁。
(六)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这里的教育既指由国家和政府主办的各个水平层级上的国民教育,也指受国家教育部门主管的担当着基础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国家和政府主办的教育。
无论是国家和政府办的,还是私人团体或个人办的这类教育,他们都有责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为了使学校更好地履行这一教育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出全面规划,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障无论是政府主办的还是非政府主办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要传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育,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仁义、诚信、爱人、敬业、合和等等伦理价值观念,渗透进人们的心中,化为人们的血脉,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价值追求。
三、传统文化的创新
(一)理解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
在珍视本土文化的同时,亟待创新传统文化,采取多元化的视角,沟通融合其他文明,进而使得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
而如何创新传统文化,是有识之士的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曾指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应是“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
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梁启超认为只有尊重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再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方法,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性的把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到现代化之中.才能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当前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种机遇,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广泛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挖掘古典文化,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制定扶持创新政策等成为我国繁荣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如北京朝阳区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巧妙地把现代科技与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结合起来.把本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人文景观与文化符号的兵马俑形象通过中国传统灯彩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创造出的兵马俑景观灯饰引起了中外游客的极大兴趣。
“女子十二乐坊”将中国传统的乐器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完美结合,使传统的经典音乐披上时尚的外衣,从而扩大其欣赏群体很快被广为接受.而且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其音乐专辑一面市就创造了中国音乐唱片海外发行的奇迹。
另外,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景区、文化创意园区、主题公园等的建设和运营结合,借助这些平台,把中国的传统建筑、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演艺节目等在园区里得到孵化和培育,从而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
当今社会已进入资讯、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手段大致相同:大众化传播、组织间传播、人与人之间传播。
文化创意产业既称之为产业就意味着市场化与大众化,传播的手段必然是一种大众传播。
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无地域限制、受众面广等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通过这种区别于古代口耳相传、书籍传播的方式,可以利用文化创意产品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如美国人根据中国古代民族英雄花木兰故事创意改编的动漫《花木兰》获得极大的成功,无疑是借助现代媒体传播浓厚的
文化创意的一个典范。
文化创意产业更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构建一个覆盖广泛、传输快捷、互联互通的网络传播体系。
(四)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一直本着“文化为体、科技为用”的指导思想将科技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那些游离于理性和感性间婉转的表达和解释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极具难度,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文化创意产业可借助科技手段,如将传统文化制作为数码文化产品。
利用数码产品的交互性、虚拟性和智能化、个性化特性提升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得传统文化更容易被大众认同和接受。
(五)对传统文化的形式进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文化的形式创新诗词曲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奇葩,现今依然保留下大量的诗词曲赋。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创新性地将这些诗词曲赋吸收到现代音乐中,以歌唱的形式表达这些文辞优美的诗词曲赋。
就连许多流行歌曲也从传统诗词中吸取营养,如李清照的《一剪梅》、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李白的《静夜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