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嘉兴市教育局教研室周爱华
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希望通过我的讲座,能让大家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新的启发。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音乐课堂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从音乐的本体出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理念,我们怎么操作呢?我们设计音乐课的切口在那儿呢?这不能不使我们反问自己,音乐究竟是什么?
音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那么音乐究竟是什么,他具有那些特征?音乐以什么抓住我们的心,他的内容是什么,音乐的是怎样创作的,音乐功能是什么。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搞清楚,也只有首先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尝试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新教材为我们设计了好多可操作方案。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从内容上更趋向现代,时尚,选材优美,版面设计上,音画结合,使音乐更能便于理解,旋律线更加直观,让人同构联觉,内容上分为四块:唱歌、欣赏、演奏、实践与创造。再如湖南版:从故事情节入手,从音乐游戏、听赏、律动、音乐戏剧、模仿、歌表演等等环节入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教材还有6种,这里我不在一一列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教材从哪个角度出发,最终目的都是想通过音乐实践,达成音乐审美教育。那么他们这些角度的依据是什么?换一句话说如果我们掌握了音乐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更大范围的灵活的设计我们音乐课。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那么音乐的载体自然就是声音。声音根据音乐振动规律分为乐音和噪音。那么那些声音可用,那些声音不可用,这些声音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自然界有各种声音,那么是不是这些声音都是音乐,音乐与声音具有怎样的关系。(如果搞清楚这些问题,音乐课堂中的音响探索课就可以尝试设计了)
一、音乐物质材料:
1、了解构成音乐物质材料的特点:(声音1、是物质材料;2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a、是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的物质,非满足生理需要;(感性材料)
(1)是一种艺术媒介
(2)自然界的声音本身不是感性材料,只有被作为艺术媒介时才能称为感性材料。
(一)音乐材料的基本属性
(1)非自然性----创造性。
任何音乐作品中的声音都非自然界声音,是经过作曲家创造的,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还是一部大型交响乐。都同样渗透着一种创造力。自然界的声音有被用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电离》埃德加.瓦利斯主要运用了一组打击乐和汽笛的声音。《片刻》托克豪生,这部作品采用了一个女高音,四个合唱队和十三件乐器,在音乐的开始有一片掌声,然后是说话声,胡噜声、低声细语声,呼唤声等各种自然声响。(他们被剪接,也是一种创造,他们的存在已经腿去了自然性,被付与创
造性了)
因此在教学当中,尤其在小学低段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们提问:小鸡怎么叫,唧唧。小鸭怎么叫,嘎嘎,这也是一种创造,这是一种对自然声音的模仿,事实上已经腿去了自然性,叫出来的声音已经不是小鸡,或者小鸭的声音了。但它不是音乐。
(2)非语义性----表情性
语言和音乐的共性都有声音,语言中的声音具有特定的含义,而音乐中的是没有特定的含义的是非语义的。
语言与音乐为什么又有关联,是因为他们还有共性------表情音调(高低、大小、粗细、刚柔)《邀舞》、《梁山伯与祝英台》(相恋)(楼台相会),语言的音调与音乐音调的相似性。他们都是通过音调的高低,大小,粗细,刚柔等表情因素体现总体含义。音乐家正是利用这点,来表现语言的内容。
(二)音乐材料的对应性特征
自然界的声音是有一定的含义。如潺潺水声表示水在流动,风声表示空气在流动,打喷嚏表示可能感冒,哭、笑等等……所有这些和他的含义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中间不需环节就可沟通,(不假思索)感受到他的存在。音乐的声音,必须依靠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活动才能理解他们的含义。所以音乐与他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中介,这个中介就是表现。小提琴柔美的音色并不代表爱情的表白,定音鼓的声响并不是轰隆的雷声,等等,但我们在音乐中却能感受到他的存在,为什么会有说明音乐声音与含义之间存在着中介因素------表现,和中介结构------想象和联想。
(1)表现性因素之一------模仿性
拿鸟叫举例:对鸟我们总是要抓住纤细、柔美的音色,然后是鸟叫的特有节奏,此外,鸟叫往往温柔可爱,在选择节奏上比较弱小。对雷声,我们一般从音的属性上下工夫,低沉的音色、无规律的节奏,由弱将强等力度变化来表现。《空山鸟语》、《百鸟朝凤》、《田园交响乐》。还有通过节奏和速度来模仿如肖邦《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和海顿的《时钟》乐中的模仿有时往往超出形态特征范围,而带有概括性的含义。即“寓意模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经常使用,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你如果掌握音乐中模仿性的形式,你就会从音色上、节奏上,速度上、表情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模拟得更加形象生动些。但自然界可供直接摹仿的声音毕竟不多。你想给小鸡、小鸭安排在一个故事中,这一点摹仿完全不够的。
(2)表现性因素之二---------象征性
音乐声音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用声音象征声音以外的其他事物。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和他形式上完全不同的现象,他间接给人指定了想象的方向。如德彪西的《大海》,音乐治疗上用于消除疲劳作者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再如用小号的音色象征光明,用铜管乐象征英雄凯旋。音乐声音的象征性主要通过声音的某种属性表现出来的。首先是力度,作者可以通过力度的变化象征某种动态的过程或空间距离。如通过力度的变化象征远和近的空间距离。波兰著名的音乐学家卓菲亚.丽莎把这种通过听觉而感受到的空间距离叫做“视觉-------空间表象”
其次是音色,如《梁祝》小提琴代表女性的纤细、温柔,大提琴代表男性,深沉、庄重,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比较柔富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