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联系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五章联系与发展
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1.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
(1)世界的普遍联系(见表5-1)
表5-1 世界的普遍联系
(2)系统论(见表5-2)
表5-2 系统论
2.物与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联系的种类如表5-3所示。
表5-3 联系的种类
3.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性
(1)运动、变化和发展(见表5-4)
表5-4 运动、变化和发展
(2)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及其方向性
①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
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及其方向性,是通过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转化表现出来,具体内容见表5-5。
表5-5 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方向性
②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总的方向和基本趋势上升性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是以上升性运动为总体特征的。
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具体内容见表5-6
表5-6 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定义,区别及前途
考点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反映联系和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
(1)决定论流派之争
决定论的定义、分类及对立观点(见表5-7)
表5-7 决定论的定义、分类及对立观点
(2)因果联系(见表5-8)
表5-8 因果联系
(3)必然性和偶然性(见表5-9)
表5-9 必然性和偶然性
2.规律及其实现:从可能到现实(见表5-10)
表5-10 规律及其实现
3.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见表5-11)
表5-11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物质与世界)【圣才出品】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见表1-1)(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见表1-1)表1-1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2)辩证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表明,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创立,标志着人们对物质的哲学理解的现代转折,并且同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为唯物主义乃至整个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①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
②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2)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见表1-2)表1-2 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考点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1.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1)人类社会的产生有其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自然前提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基础,则是劳动。
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和现实基础,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
①具体地说,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
②劳动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名词解释,李秀林第五版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一、名词解释1、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指人们对于生活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的观点、根本看法。
2、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即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和问题。
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就是以总结知识成果的形式去表现人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以抽象的概念运动形式,透过一定的认识内容体现出特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
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
3、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第二,意识与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4、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5、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唯心主义:凡是断言精神、意识是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认识路线的,属于哲学唯心主义。
7、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第二性,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认识路线的,属于哲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8、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看作是在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主观自生的,把个人心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9、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因而是第二性的。
他们以不同的形式都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如果把它们进一步偶像化、神化,就会陷入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
中国农业大学_7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 期末试题(2套)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试题(A )卷(闭卷)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30分)1、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 D )A.历史的发展是天意的体现B.英雄人物是神意或绝对精神的受托者C.杰出人物创造社会历史D.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2、唯物史观是真理,因为它( D )A.彻底抛弃了以往的历史理论B.吸收了人类的一切文化遗产C.批判地考察了德国古典哲学D.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 B )A.唯生产力论B.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C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5、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表明事物内部存在着( B )A.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B.质变和量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6、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B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7、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C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9、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D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农业大学_7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 讲义
哲学-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基本观点并 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和集中体现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自己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 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
何为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一脉 相承的科学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反映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已经过时?(2)
实践角度: 革命和建设的每一重大胜利都是靠科学世界 观方法论的指导; 革命和建设的每一重大无不是背离了科 学世界观方法论; 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次重大失误的纠正又无不是从学 上解决问题; 国际上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也是背离马 克 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西方有识之士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态度(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同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恩格斯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第一次科学概括了哲学基本问题; 两种生产理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全面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 了上层建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作用; 阐明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作用; 个人意志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阐明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
科学性:建立了完整严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辩证法唯物论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历史唯物论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笔记
精心整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哲学: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3*4(1)(2)*壤;而具体科学则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它们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的。
首先,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其次,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交织汇合成人类认识真理的长河。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不仅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两个本质的方面,也是两个哲学上最高的范畴。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方面:A: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在哲学史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对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一切哲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
它规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以及解决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
因此恩格斯把对其的不同回答,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B:另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意性问题,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认识能否正确的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属于认识论范畴,涉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实现和可能性问题。
历史上大部分是肯定回答。
但也有些哲学家作否定回答,我们把他们称为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
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是不容割裂的。
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1缺乏科学的论证,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不能彻底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
中国农业大学_7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 模拟题及答案2(2套)
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涨潮和退潮B.日蚀和月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圣才出品】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1)哲学的定义及其要点(见表1)表1 哲学哲学的定义及其要点(2)哲学基本问题在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互相联系①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从人的认识的实际发生过程来说,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
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
②本体论也不可能离开认识论任何关于本体的理论,都是通过一定的认识路线而形成的,本体论总是渗透着一定的认识论。
离开了认识论,离开对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本质、认识过程进行考察的本体论必然是独断的、不可靠的。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见表2)表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1)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见表3)表3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2)唯心主义流派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见表4)。
表4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见表5)表5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见表6)表6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考点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见表7)表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1)批判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见表8)表8 批判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批判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促使马克思深入而全面地探讨了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即现代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2)人类的实践活动。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圣才出品】
第九章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1.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与关系(见表9-1)表9-1 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与关系2.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征(见表9-2)表9-2 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征3.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征(见表9-3)表9-3 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征考点二: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见表9-4)表9-4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反思、建构与虚拟(见表9-5)表9-5 反思、建构与虚拟3.语言符号与认识(见表9-6)见表9-6 语言符号与认识4.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见表9-7)表9-7 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5.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见表9-8)表9-8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6.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见表9-9)表9-9 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9.2 考研真题(含典型题)详解一、名词解释反思(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研)答:反思是主体以自己的思维为对象或内容的思考,表现为人对思索过程反过来的思索,这是一种从后思维、间接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校正纠偏式思维,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反映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思和一般思维相区别的具体表现包括:①反思一般是在事情或过程发生之后进行的,是从事情的结果反过来思考事情的发生、发展,由结果追溯原因,分析事物何以发生,何以如此发生,等等。
②一般思维是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反思是对理性思维的结果再进行思维,是对思维的思维,因而是一种抽象化程度更高的理性思维。
二、简答题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感性和理性既是人的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又是认识运动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生动的直观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一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抽象的思维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华南师范大学参考书目
华南师范大学参考书目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初试参考书: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5.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复试参考书:01.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010102中国哲学初试参考书: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复试参考书:01.冯达文、郭齐勇主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02.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0103外国哲学初试参考书: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复试参考书:01.夏基松著《现代西方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版),2009年010104逻辑学初试参考书: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5.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复试参考书:01.《普通逻辑》(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010105伦理学初试参考书: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5.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复试参考书:02.魏英敏主编.《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10106美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010108▲科学技术哲学初试参考书: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复试参考书:01.01、张华夏、叶乔健著《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是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两个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李秀林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
一、辩证唯物主义1.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李秀林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本质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性的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物质决定意识”,它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意识、思想和精神都是由物质的存在和变化所决定的。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统一、发展、曲折四个方面。
李秀林认为,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来实现的。
统一是指在矛盾的基础上,通过对立面的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的不断变化和前进的历史过程。
曲折是指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不连续的特点。
3.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关系李秀林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学说。
实践是推动世界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第一的立场,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检验。
4. 合理使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李秀林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合理使用,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决定的。
李秀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运动规律等方面。
李秀林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
李秀林辩证维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典型题
李秀林辩证维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典型题李秀林是中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化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涵盖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被广泛认可和赞誉。
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中国哲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李秀林主张的哲学理论,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有机的,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整体。
”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而辩证唯物主义对于发展的观点是“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的、冲突的、各自相斗争的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的原因。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李秀林另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历史是在阶级斗争中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别的动物性社会到人类的文明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理论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和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存在必然的联系。
例如,在中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
在中国的革命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四、典型题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普遍存在”和“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的一切方面”?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意义?3.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唯物是认识的起点,唯心主义是认识的终点”的观点,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指导方面来看,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名词解释1.哲学答:哲学是指把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哲学属于通过概念、原理等逻辑形式以反映现象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凝结着人类认识在一定时代所达到的知识成果。
同时,哲学又体现着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2.主体和主体性(复旦大学2015年研)答:主体是指实践和认识的人。
主体作为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属于统一的物质世界。
主体在改造客体过程中也改造着自身。
主体不同于主观,主观是主体的属性;主体性是指主观主义思想作风。
片面夸大主观作用,轻视客观实际;对人对事只凭主观印象,不作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凭想当然办事。
其特点是片面性、表面性、直线性。
二、辨析题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该观点是错误的。
具体分析如下:(1)哲学与科学的含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
科学是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探索客观世界最可靠的实践方法。
(2)哲学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首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相互联系的,哲学不能囊括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不能否弃哲学,具体科学的发展有赖于正确的哲学的指导。
同时哲学以具体科学作为自己理论的实践来源。
②区别a.从研究对象来说,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在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而具体科学则以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为研究对象。
b.从研究方式来说,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它是一种反思一种思想对现实的反映,而科学是具体的实际。
c.从研究内容来说,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部分)已打印(汇编)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李秀林(第五版)唯物论部分1,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定义: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学会的。
基本问题:A: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本体论的问题(哲学党性)。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认识能否正确的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属于认识论范畴。
意义: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是不容割裂的。
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哲学家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回答,其确定性的内容是由他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所决定的,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的认识实际发生过程来说,都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
即使是那些否定本体论的哲学家,在他们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本倾向和态度中,也总是包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所以,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
当然,本体论也不可能离开认识论。
不仅人们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本身就是认识的结果,而且人们之所以提出并回答本体论的问题,其目的也在于解决认识论的问题,为人们观察、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确立根本的出发点。
2,哲学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主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但他们把世界的物质性只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朴素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正确立场,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成分,但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而且缺乏科学的论证,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不能彻底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历史上有不可抹煞的功绩,它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准备,是同近代科学相联系的、富有成果的资产阶级哲学。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指李秀林对于唯物主义的
两个基本分支的理论阐述。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于事物必须进行辩证
的分析,重视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历史的发展必然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客观规律,认为历史的演进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
李秀林早期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辩证唯物主义上,随后又在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理论探索。
他认为,唯物主义既是科
学的,也是历史的。
唯有理论正确,才能指导实践正确;唯有实践正确,才能证明理论正确。
同时,他也对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等错误
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与革新,推动了中国唯物史观的进步。
总的来说,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既是对
于传统唯物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哲学的基本问题(南开大学2015年研;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从总体上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人与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重要方面:①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物质还是精神。
对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它规定着哲学的性质以及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方向。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这在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它所涉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主要包括:①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第二性,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认识路线的,属于哲学唯物主义;凡是断言精神、意识是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认识路线的,属于哲学唯心主义。
②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是可知论。
而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统一性,否认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则是不可知论者。
2.意识(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研)答: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①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由生物的感觉和动物心理发展而来,与高级神经系统密不可分,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②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5版)笔记和考研
目录分析
复习笔记
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1.1复习笔记
1.2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6.1复习笔记
读书笔记
笔记和纸质书上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部分内容出现错误/重复等。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 广泛采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 业课参考书目。(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 将竭诚为您服务!全国热线:4006-123-191(8:30-23:00),(8:30-23:00)咨询QQ:(8:30-23:00)详情访 问:/(圣才考研网)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 广泛采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 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辅导系列(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 级)。本书是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 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 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 强化读者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真题,部分真 题提供参考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本书特 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考生,也可供 各大院校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师生参考。圣才考研网()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 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圆梦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 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如您 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全国热线:4006-123-191(8:3023:00),(8:30-23:00)咨询QQ:(8:30-23:00)详情访问:/(圣才考研网)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运动和变化的整体,这个整体由对立面和矛盾统一构成,发展是因为矛盾不断地产生和解决,内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
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唯物的、辩证的方法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它认为社会历史也是一个永恒运动和变化的整体,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阶级斗争的发展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强调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胜利必然导致社会的进步,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的理论基础。
在现代社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从宏观上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更好地推进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注重发展生产、促进社会进步、加强人民团结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