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13.罗斯福新政4-部编版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学习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大危机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标要求确立学习目标,通过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表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体会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罗斯福新政。
教学方法问题链设置、合作探究法等。
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
然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
这场危机的特点是什么?美国是如何渡过这次危机的?二、预习检查1.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个国家?2.面对危机,哪位总统领导美国进行了改革?3.美国最终度过危机了吗?从繁荣到危机1.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学生回答: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
学生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大规模运用;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发战争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20世纪初,美国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等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
2.繁荣背后的危机教师活动:在美国经济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内容,分析危机有哪些。
学生回答:贫富分化加剧,工人的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难点: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二、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一)从繁荣到危机(一)从繁荣到危机1.1.简介简介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提示:提示:20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2.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用数据说话,是论证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经济大危机
1.展示数据: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图。
2.出示一对母女的谈话内容。
3.出示美国危机爆发后的图片,感受当时情境。
4.对这场经济大危机进行病症分析。
1.材料阅读,并情景演绎当时父母谈话内容,分析当时美国出现生产与消费的严重脱节。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柯立芝繁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新政。
了解“柯立芝繁荣”背后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的分析,逐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1.小组合作:创意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
2.正反方辩论,论证新政带来的影响。
3.比较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总结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逐条解读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及其带来的效果。
2.重点解读为什么《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核心措施。
3.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新政的影响,得出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再现当年的总统大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内容
环节
一、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教师PPT展示学习目标,并强调下划线内容为课程标准内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1.了解“柯立芝繁荣”与繁荣背后的危机。2.通过材料阅读,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危害。3.通过合作学习,列表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4.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得出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材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内容涵盖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缓解经济危机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美国历史和经济危机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方面,学生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美国经济危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1929年至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让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PPT,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例如:“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的主题是“罗斯福新政”,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它为美国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新政的主要措施、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美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美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在我国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美国经济危机知识,为新课的讲解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和影响。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罗斯福新政》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教材内容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情况,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美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美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罗斯福新政这一知识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和影响。
2.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
2.案例分析法: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用品:准备黑板、粉笔、教案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美国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如经济危机、政治腐败等。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是本学期的一篇重点课文。
本课主要介绍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以及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的一系列新政措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内容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样的复杂历史事件,仍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经济概念和政策理解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政策调整的认识,理解政府在面对危机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意义。
2.难点:经济大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效果。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历史教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影响,然后重点讲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如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3《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3《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内容。
具体包括: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其影响。
重点分析新政中“三R 政策”(救济、恢复、改革)以及它对美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和影响。
2. 使学生解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理解其实质,分析其实施效果。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政中“三R政策”具体实施及其在美国历史上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19291933年经济危机背景,引导学生解危机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
3. 讲解: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影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设想自己是当时美国政府一员,如何解决经济危机。
5. 例题讲解:分析罗斯福新政中“三R政策”,讲解具体实施案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罗斯福新政2. 板书内容:a.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b. 主要内容:“三R政策”(救济、恢复、改革)c. 实施过程:新政实施步骤及措施d. 影响:新政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影响。
b. 分析罗斯福新政中“三R政策”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
2. 答案:a.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主要内容:“三R政策”(救济、恢复、改革)。
实施过程:新政分阶段实施,包括救济措施、恢复经济、改革制度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有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中涉及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一、新课导入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拯救危机的措施?为什么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呢?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从繁荣到危机教师讲述: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是,繁荣的表象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下的产物。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关于危机爆发的标志,始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股票市场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抛售。
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学生识记此次经济危机爆发时间、开始地点和特点。
多媒体呈现第59页的“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图表和第60页的“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图表,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破坏的相关材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 教材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让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罗斯福新政。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借鉴意义。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以及美国政府在此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政策。
本课重点介绍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以及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同时阐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危机中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此外,学生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认识经济危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危机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应对、勇于创新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
2.难点: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及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历史图片和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1929年股市崩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出本课的主题——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及其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措施、特点及其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面对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案例分析: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斯福新政;4.对比分析:将罗斯福新政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突出其特点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课题: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特点、影响等史实。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措施的效果,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认识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的杰出总统,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新政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和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旧知:检查作业,复习上节内容并小结。
请学生回答: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结局如何?该运动在印度历史上有何影响?2、导入本课:有谁知道“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故事?请给大家讲讲。
待学生讲完后,教师小结: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由此转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情况。
请按课文填写完整《历史学法大视野》上预习部分的空格。
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表象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2、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怎样爆发的?3、罗斯福上台是怎样应对经济大危机的?4、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有哪些?(二)课堂探究・合作学习1、探究一经济大危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图2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材料二资本家故意大量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棉花,宰杀幼猪,把大量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付之一炬。
(1)两则材料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引发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析,这次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3)面对材料一中图1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材料二中的资本家为什么还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而不去救济灾民?这种做法反映了什么问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 教材分析教材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全面介绍了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掌握新政的核心措施,认识新政对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够结合已学知识,如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等,更好地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进行评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认识新政对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和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
2.难点:新政的核心措施及其对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等。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政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与不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对比分析:将罗斯福新政与其他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进行对比,拓展学生视野。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资料:罗斯福新政相关图片、视频、文章等。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简要介绍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
教师辅助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分析。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案
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手段和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通过对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介绍,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导读提纲阅读教材,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引文及小字部分生动的描述,从理论方面一般性地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理解这次危机的特点,进而认识到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经济危机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尖锐化。
同时,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不惜大量销毁产品,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引导学生会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3.通过讲述罗斯福的故事,感知挫折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磨砺作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局面。
然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却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这场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些对策或措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影响。
二、教材分析《第13课罗斯福新政》是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第四单元的标题是“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一战结束10年后,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新政发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较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
而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如果讲得太空洞,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所以教师应依托一些文字、图片、表格、图示、声音、视频等资料来创设历史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悟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将罗斯福总统人生经历中的主要事件绘制成纵向的年代尺,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了解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时空观念)。
出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时空观念)。
采用图示推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历史解释),使学生认识到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唯物史观)。
2.借助《罗斯福传》、《炉边谈话》等书中的史料,让学生体会到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摆脱危机的智慧(史料实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调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唯物史观)。
3.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家国情怀)。
通过回顾总结罗斯福总统的人生经历及其处事方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六、教法与学法1.教法:故事导入法、情景创设法、讲授法、谈话法、图示法等。
2.学法:自主学习法、体检式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过渡语: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见面礼。
)(过渡语:让我们反观经济危机爆发的过程,来透视一下其原因。
)通过图示法分析经济大危机的主要原因。
(过渡语:那么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归根到底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通过图示法分析经济大危机的主要原因,并板书(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化大生产。
)(过渡语: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在担任什么职务?案。
通过图示法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过渡语:那么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呢?)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一)首先说一下这节课的设计初衷。
在讲《罗斯福新政》这一课之前,我曾经读过两本《罗斯福传》,深深地被罗斯福总统的精神所打动,更被他的智慧所折服。
于是在设计这一课时,我放弃了常规的先讲危机再讲新政的做法,而是采取了“以人系事”的手法,讲述“人”的故事,注重“人”的体验,促进“人”的理解,立足“人”的培养。
1.讲述“人”的故事。
在历史教学中,“人”不可缺席,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统编历史教材中加入“人物描扫”这一内容,应该也是意在于此。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
这节课以罗斯福总统一生的主要经历为线索,用五个标题串起一节课,即“出身名门,才华出众”、“初涉政坛,身残志坚”、“担任州长,经济危机”、“竞选总统,实施新政”、“连任四届,万众景仰”。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不仅了解了罗斯福总统的“新政”,还了解了他人生的主要经历。
人物有血有肉,事件也就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2.注重“人”的体验。
深刻的认识源于深刻的体验,体验式教育就是通过学习者亲身经历、亲自验证,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经济繁荣和经济危机的视频以及炉边谈话的录音等多种方式,模拟创设当时的历史情境。
再通过给学生发放“股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让他们先感受经济繁荣时股票高涨带来的喜悦,再感受经济大危机爆发时股票急剧下跌所导致的绝望。
3.促进“人”的理解。
在这一课中,最难理解的概念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因为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讲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图示推演和历史漫画(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来解读这一概念。
一方面借助PPT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推导出生产力水平高与消费水平低的矛盾,而这一矛盾激化的结果就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另一方面是通过历史漫画形式的板书设计,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比喻成资本主义社会的树根,而将社会化大生产比喻成土壤,由于二者之间不兼容,所以会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
另外,经济危机中还有一种现象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一方面有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剩余产品被销毁。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呢?我采用的是史料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法。
在导学案里提供了《全球通史》中的一段史料,学生结合这段史料和课文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就不难得出结论。
此外,在这节课里我还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示意图“一图三用”。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借用这个示意图分析出繁荣背后潜藏的危机;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时,用这个示意图展示出经济危机各种表现之间的联系;在1933年罗斯福总统开始实施新政后,再次用这个图示展示经济危机中各种问题的解决过程。
用同一个图示贯穿繁荣、危机和新政,方便学生理解事件的前后关联。
4.立足“人”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立德树人,所以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人的培养。
在这节课中,讲述了罗斯福总统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患小儿麻痹症后积极乐观、身残志坚的人生态度,以及当选州长和总统后应对经济危机的种种措施,体现了他勇于创新、坚定果敢的精神品质。
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此外,还从改革结果的角度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的经济逐渐复苏,但却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因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相适应的,由此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再来陈述一下我的设计理念。
我认为,一节历史课最重要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上,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尽力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这节课中落到实处。
比如在这节课中,通过对罗斯福总统不同阶段人生经历的讲述,让学生了解他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时空观念)。
采用图示推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历史解释),使学生认识到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唯物史观)。
借助《罗斯福传》、《炉边谈话》等书中的史料,让学生体会到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摆脱危机的智慧(史料实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调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唯物史观)。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家国情怀)。
通过回顾总结罗斯福总统的人生经历及其处事方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家国情怀)。
(三)这节课也有一些设计上的缺憾。
1.授课时间偏长。
由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些内容的学习本身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这节课中又加入罗斯福总统的生平事迹,导致授课时间偏长。
2.老师讲的较多,学生主自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
由于罗斯福总统的经历是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教材上补充的也较少,这部分主要由老师来讲述。
经济危机的原因则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也是老师讲述为主。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较少,老师讲授偏多。
3.有一些知识点没有展开讲述。
比如在课后习题中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概括为“3R”,以及提倡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等,由于时间所限,在这节课中都没有提及。
以上就是我对《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教学设计的反思,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日后在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附录:第13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合作探究】材料:1932年2月,美国的一位国会委员描述道:蒙大拿的一些市民告诉我,数千蒲式耳的小麦丢在田里无人收割,因为小麦的价格很低,几乎无法支付收割小麦的费用……数以干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
俄勒冈的牧羊人将羊肉喂了鹤鹑,而我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厅里找剩肉。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芝加哥餐馆的一个人。
他给我讲了他养羊的经验。
他说他今年秋天杀了3000只羊,把它们抛到了峡谷里,因为用船运一只羊要1.10美元,面他卖一只羊当时还得不到1美元。
他说,他已养不起这些羊了,又不能让它们挨饿,所以他只有将它们杀了抛进峡谷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经济危机期间,一方面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另一方面却在大量销毁商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问题思考】材料: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们挽救国家所采用的方法,并比较其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罗斯福邓小平不同点不同点目的:目的:方式:方式:结果:结果:【知识梳理】【牛刀小试】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范围 ( )A.美国 B.美洲 C.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D.整个世界2.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A. 改革美国政治制度 B.兴建公共工程C.对付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D.用行政干预经济3.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A.建立法西斯专政 B.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B.彻底实行资本主义企业国有化C.消除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D.消除经济危机【延伸阅读】1.凯恩斯主义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