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医院感染原因探析并文献复习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控制对策。
方法回顾136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1360例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71例,感染率为5.22%,早产儿发生率为12.14%,足月儿发生率为2.16%。
结论应针对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预防控制或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目前,随着新生儿急救及监护技术的提高,新生儿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内的危重新生儿,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有报道新生儿医院感染爆发占整个医院感染爆发的60%,这不仅严重影响着抢救的成功率及存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该研究对该院NICU2010年1月—2013年5月71例医院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入住该院NICU﹥48 h 的新生儿1360例,男812例,女548例。
早产儿428例,足月儿932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198例,吸入综合征5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78例,新生儿窒息9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75例,肺炎286例,化脓性脑炎48例,其他120例;气管插管(反复吸痰、机械通气)103例。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查阅1 36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
1.3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以及目标性监测的结果及临床表现。
2 结果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1 360例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71例,感染率为5.22%。
早产儿428例,发生感染51例,发生率为12.14%。
足月儿932例,发生感染20例,发生率为2.16%。
感染部位:呼吸道48例(67.6%),皮肤粘膜9例(12.7%),胃肠道8例(11.3%),血液4例(5.6%),其他2例(2.8%)。
早产儿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预防
早产儿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预防(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张晓丽牛晓桂张雪雁沙凯辉王辉【关键词】早产儿医院感染预防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1]。
早产儿各系统发育未成熟,抵抗力低,易发生医院感染,而预防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早产儿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其存活率,我们对我院2001年1月1日一2003 年12月31日452例早产儿医院内感染情况和部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1年1月1日一2003年12月31日住院早产儿4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272例,女孩180例,由经治医生填写统一规格的报告表。
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认病例。
按胎龄分组,37〜34周9例,34〜32周45例,32〜30周218例,V 30周180例。
主要入院诊断是早产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入院时无任何感染性疾病。
住院期间其中42例早产儿患呼吸道感染,20例早产儿患皮肤软组织感染,8例早产儿患胃肠道感染,2例早产儿患泌尿道感染,6例早产儿患其他部位感染。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病房医院感染由兼职监控医生、兼职监控护士负责查看,观察早产儿住院全过程,发现感染病例,采取措施治疗和护理,并填写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
由院感办收集感染病例调查表,进行汇总。
2结果2.1 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452例中发生医院内感染78 例,感染发生率为17.25%,明显高于同期我院总感染率的5.17% 和足月新生儿感染率的7.15%(P V 0.05),在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早产儿中,死亡30例,死亡率为38.46%,胎龄愈低,死亡率愈高,而未发生医院内感染的374例早产儿中,死亡52例,死亡率为13.90%,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V 0.05 )。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3 2 加 强 病 室 管 理 , 防 呼 吸 道 感 染 调 查 发 现 , 吸 道 感 染 . 预 呼
占新 生 儿 感 染 的 2 . 5 , 首 位 。 原 因 : 新 生 儿 呼 吸 道 狭 5 4 居 ① 窄 , 膜柔嫩 , 管丰富 , 毛运 动差 , 肺 巨噬 细胞 功能不 足 , 黏 血 纤 且
中 图分 类 号 : 437 R 7.2
d i l . 9 9ji n 10 —6 9 . 0 9 0 . 3 o : O 3 6 /.s . 0 9 4 3 2 0 . 5 0 0 s
文章 编 号 :0 9 4 3 2 0 ) B一0 2 —0 1 0 —6 9 (0 9 2 48 2
室 的 医 院管 理 、 毒 隔 离 、 洁 等 制 度 及 质 量 控 制 方 案 , 明 确 消 保 并 分 工 , 任 到 人 。对 新 生 儿 病 房 进 行 改 建 , 房 设 置 单 独 的 出人 责 病
11 一般资料 .
20 0 3年 1月 1日一 2 o 年 5月 3 日出 院 的新 07
生 儿 共 10 3例 , 中男 5 6例 , 4 7 ; 产 儿 12例 , 月 8 其 9 女 8 例 早 6 足
儿 9 1 , 中 新 生 儿 窒 息 2 9例 ; 龄 出 生 1 n至 2 , 2例 其 3 年 0mi 8d 平 均 住 院 目 9 1d . 。 12 监 测 方 法 及 标 准 . 参 照 卫 生 部 2 0 年 颁 发 的 《 院 感 染 01 医 诊 断 标 准 》试 行 ) 由 感 染 管 理 科 制 定 医 院 感 染 监 测 汇 总 表 , ( , 根 据 监 测 项 目, 月 汇 总 各 科 监 测 表 并 存 档 , 每 由住 院 医 师填 写 医 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新获得的感染,可见于各个年龄群,免疫力低下人群尤为高发,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获得的感染或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均为医院感染。
美国新生儿感染检测资料显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内NI发生率高达12%,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更高。
NI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严重影响预后,尤其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威胁更大,社会影响大。
NI也是全球卫生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挑战[1]。
本文总结了NICU科的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对策。
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感的高危因素1.1 收治的早产儿、低体重儿多,是感染和定植的高危人群。
体重<2Kg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是体重≥4kg者的2.5倍。
1.2 NICU内特殊的诊疗需求,侵入性操作因素多。
吸痰、胃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多;呼吸道和粘膜屏障功能降低;有逆行感染途径。
1.3 配方奶人工喂养多,喂奶器具的消毒管理及操作不规范。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1.4 抗生素的应用因素:引发二次感染及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多重耐药增加[2]。
由于广谱抗生素在NICU的长期使用,多重耐药问题正在成为NICU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即使在发达国家,NICU内抗生素使用亦缺乏统一规范[1]。
1.5 医护人员配置不够,病房布局不合理,面积较小,床位多,病人的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等。
1.6 手卫生依从性不到位。
1.7 物品环境消毒不彻底或共用;隔离不及时或没有有效隔离。
2 新生儿院感防控措施2.1 手卫生是关键环节。
我国医院感染率约10%,初步估计30%的院内感染由没做好手卫生造成。
虽然目前手卫生指导和要求很多,但是全球范围内的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函待改善和提高[3]。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
患儿 机体的大量繁 殖 , 并诱 导耐 药菌株 的出现。国外 有研究 指出 , 造成细菌耐药及 传播 的主要 原因是抗菌药 物的广泛使
用, 且第三 、 四代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等广谱强效抗茵药物的
使用 , 可导致二重感染 , 特别是真菌感染的发生 . 9 ] 。
3 . 4 早产儿医院感染 的防治措施 3 . 4 . 1 重视科 室的 医院感 染管理工作 针对性地制定相关
用, 也大大增加 了各种 病原 菌侵袭 早产 儿 的机会 . 2 】 。为 了 解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 的危险 因素 , 探讨 相应的防治措施 , 回 顾分析我院 2 0 1 0年 7 月一 2 0 1 1 年 6月收治 的早产儿 发生 医 院感染 的影响因素 , 现总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最多 , 占4 4 %, 具 体见表 3 。
表 3 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分 析( n= 2 5)
感染 的机会也 随之增 加 。住 院 日数 的延 长, 增加 了医院院 内 病原菌侵入患儿机体 的机会 ; 同时 , 大量抗 菌药物 的使用 , 破
坏机体内正常 的微生物 菌群 的平衡性 , 导致侵入性病 原菌在
性、 减 少侵入性操作、 缩短住院 日数、 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 可降低早产儿 医院感染的发生 。 关键词 早产儿 ; 医院感染 ; 危险 因素 ; 防护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m. 1 6 7 2— 9 6 7 6 . 2 0 1 3 . 1 3 . 0 8 7
・
1 4 5・
2 . 4 早产儿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析
5 3例医 院感 染患儿送 3 . 3 住院 日数 >1 0 d 、 抗菌药 物使 用与医院感染
121例早产儿院内感染分析
[5] Horan C,Andrus M,Dudect M,et a1.CDC/NHSN sur-
veillance def inition of hea lth ca r e.associated in fection and cr iter ia f or specif ic types of infections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 [J].Am J Infect Control,2008,36:309.332. [6]吴 仕孝 .当前新 生儿感染 诊断 与治疗 问题 [J].临
床儿科 杂志 ,2003,21 (2):70-72. [7]宋 燕燕 .新 生儿 重症 监护 室感染 的 临床 表现 [J]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3 (22):1717—1720. [8]仁 志 田博司 .超 未成 熟儿 的临床 实践与管 理 [M] .
上海 :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 ,1999:35-36. (收稿 日期 :201I一04—28)
121例早 产儿 院 内感 染 分析
吴 志 华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院 区 (510180)
【摘 要 】 目的 探讨早产儿发 生医院感 染的危 险 因素和 防 范对 策 ,防止 和减 少感染 的发 生。方法 回顾 性 分析发 生感 染的早产 儿临床 资料。结果 2008-2010年 间 l 215例早产 儿中发 生感染 121例 ,感染 率 9.96% ,其 中以 肺 炎为主 (占 61.16% ),出生体重 1001~1500g感 染率 为 34.04% ,发 生新 生儿 窒息 43例 早产 儿 中发 生院 内感 染 l6 例 (占 37.21% )。结论 预 防和减少早产儿发生感 染的危险 因素 ,必须 严格执行 消毒 隔 离制度 和无 菌操作原 则 ,加 强手卫 生消毒 ,是 降低 早产儿 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早产儿医院感染原因探析并文献复习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分析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造成早产儿感染的菌株种类,了解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探讨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从2008年5月~2010年5月转入本院NICU 治疗的325例早产儿中筛选出76例院内感染的患儿,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谱分析;并选取80例未感染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来筛选易感因素。
结果:导致NICU 早产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80.6%),其中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早期的临床症状有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体温异常、黄疸消退延迟等。
早产儿的易感因素主要为机械通气、静脉全营养、体重、胎龄、胎膜早破。
结论:早产儿感染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临床表现多样,某些缺乏典型性,故应密切关注,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对于合并感染因素较多的早产儿应进行预防性处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strains’ types caused the infections of preterminfants in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to lear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explore therelevant factor of the infections, s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preterminfants’ infection. Methods: 76 cases of infection were chosen from 325 preterm infants admit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8 to May 2010. Several item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such a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spectral analysisof thebacteria and curative effects. 80 cases of normal preterm infants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 and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employed to screen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Results: Gram-negative bacteria (80.6%) had caused the majority infections of preterm infants,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 was the prevalent component. The early infection presentations include apnea, feeding intolerance,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delayed jaundice, et al. Predisposing factors in preterminfantsa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travenous nutrition, weight, gestational age,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Conclusion: Varietie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involved in the infections of preterminfants, because some lack of representativeness, so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We should use the antibiotic reasonablin the course of therapy,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can be provided if the infants own several predisposing factors for infection.[Key words] Preterm infants; Intensivecareunit; Nosocomial infection; Klebsiella pneumoniae早产儿是指孕期未满37周生产的新生儿,在我国的发生率为10%,死亡率占新生儿总死亡率的75%~85%(尤其是21 d者9例(11.8%);胎龄为(31.5±1.5)周,其中2 500 g者16例(21.1%)。
文献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_沈红五
问题得分在经过动作疗法后不降反升的情况,在与产妇沟通时发现该产妇对自己社会支持系统不满。
产妇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夫妻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对产后抑郁起到正性作用,该对象治疗后没有显著改善,考虑单纯的动作疗法治疗对夫妻关系的改善没有作用。
治疗师与产妇沟通中还发现,某些产妇存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障碍,这些问题并非动作疗法治疗短期可以解决,加之病人大都存在人格方面问题,人格作为成年后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短期内心理治疗难有改善,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综合心理治疗。
动作疗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治疗师和护士掌握,初期沟通结束后由治疗师交与护士时,某些产妇不信赖护士,仍希望治疗师从头至尾给其治疗,这对动作疗法的疗效也有一定影响。
因本研究的样本偏小,对治疗结果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偏倚,最后结论还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2] C ox JL ,H olden JM ,Sagovsky R .Development of the 10-item Edin -bu 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J ].Br Psy chiatry ,1987,150(6):782.[3] 彭涛,王联,范肖东,等.EPDS 在产后抑郁筛查中应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8-19.[4] 沈宁,刘华平.医学心理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559.[5] Gltin M J ,Pas now RO .Psychiatric synd romes linked to rep rodu c -tive fun ction in w omen :A review of cu rrent know ledge [J ].AmPsychiaty ,1989,1413-1422.[6] 常姣娥,张蕴景,崔丽侠.产后抑郁症病人胎盘激素的变化[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6):342-344.[7] M ichels R .Psychiatry (revised edition )[M ].Philadelphia :J Lip pin -cott Company ,1993:11-13.[8] 杨丽达,季益富,张刚,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心理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198-199.[9] Smith C ,Thienemann M ,S teiner H .Defen se sty le and adaptationin adolescents w ith depression s and eating disorders [J ].Acta Pae -dopsychiat ,1992,55:185.[10] Luoma I ,Tamminen T ,Kaukonen P ,et a l .Longitudinal s tudy ofmaternal dep res s ive sym ptom s and child w ell -bing Am [J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1,40:1367-1374.[11] 刘哲宁.产后抑郁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l998,25(1):42-45.作者简介 夏艳婷(1976—),女,江苏省苏州人,护士长,主管护师,本科,从事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工作单位:215300,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高超工作单位:215300,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黄辛隐、刘佳工作单位:215000,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因素及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的387例,住院天数大于7天的早产儿的基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胎龄、体重、抗生素应用时间、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围生期异常情况均明显增高院内感染发生率。
标签: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分析;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危重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院内感染是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现就我院NICU2012年0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早产儿的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寻找合理的防治措施。
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2012年9-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胎龄15×10 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小于1.0×10 9/L或CRP>8mg/L,或血小板5天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明显增加[4] 。
第三、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及时间。
为患儿实施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及时间。
为患儿实施侵入性操作同时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5] 。
第四、缩短住院时间及肠外营养时间。
住院时间越长,定植菌数越高,医院感染风险越高。
早产儿在静脉输注脂肪乳剂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可造成细菌与霉菌的生长,这同样也会增大感染的概率。
早产儿由于其特殊原因难免发生感染,发生医院感染后,死亡率明显上升,住院天数明显延长,住院医疗费用明显增高,所以预防、控制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是新生儿科医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多中心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J] .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7):460 ,465.[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1):25-28.[3]Clark R,Powers R,White R,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in the NICU:a medical complication or unavoidableProblem[J].J Perinatol,2004,24(6):382-388.[4]Ariffin H,Navaratnam P,Kee TK,et al.Antibioticresistance patterns in nosocomial gram-negative bacterialinfections in units with heavy antibiotic usage[J].J TropPediatr,2004,50(1):26-31.[5]母得志,李熙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J] 临床儿科杂志,2009,27(6):505.。
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目的探讨早产儿院内感染原因及预防策略。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早产儿188例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笔者所在医院188例早产儿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2例,肺部感染14例,胃肠道感染6例,皮肤感染17例,败血症20例,口炎19例。
引起败血症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
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可显著降低早产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标签:早产儿;院内感染;护理近年来重症监护室(NICU)诊治技术的发展对新生儿尤其是对早产儿存活率的提升作用显著。
出生后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早产儿感染,如自身抵抗力低下、生存环境、护理过程等,尤其是环境的清洁程度、护理人员操作、婴儿用品等[1]。
因此关注早产儿院内感染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成为儿科护理人员的重中之重。
1?临床资料188例早产儿均为2010年3月~2011年10月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胎龄28~36周,平均(31.5±2.9)周,体重1 130~1 957 g,平均(1 876±51)g。
其中面色紫绀37例,60例剖宫产娩出,5例脐带水肿,采取及时的护理措施后无一例发生感染。
2?结果NICU感染部位分布显示,188例早产儿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2例,感染率为6.4%;肺部感染14例,感染率为7.4%;胃肠道感染6例,感染率为3.2%;皮肤感染17例,感染率为9.0%;败血症20例,发生率为10.6%;口炎19例,感染率为10.1%。
败血症感染的20例患儿进行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8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4例,大肠埃希菌感染5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例。
3?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3.1?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操作或者清洁问题造成早产儿感染的几率非常高[2]。
(1)护理人员对抗感染认识。
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早产儿护理培训,提高他们预防感染的意识,并要求将抗感染理论付诸于实践。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与控制措施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与控制措施近年来国内早产儿发生率有上升趋势,NICU中收治的早产儿也是逐渐增多,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而早产儿医院感染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早产儿因其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各种病原菌侵袭,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
医院感染成为导致早产儿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为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对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NICU感染的常见原因1、不完善的设备和环境的管理:设备和环境的病菌监测及消毒不达标。
2、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不规范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及各种侵入性检查、诊断、治疗等手段是引发N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不规范的洗手:手是NICU内细菌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但NICU繁重工作与低人员配制等问题影响了医护人员正确洗手的进行。
4、不注意穿戴医疗防护用具:如:隔离衣、鞋等不定期更换消毒,无菌操作不注意带帽子、口罩、手套等。
5、频繁的操作和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增加,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了。
早产儿侵入性操作多,如吸氧、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洗胃、动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等各种护理操作刺激,易导致皮肤、黏膜损伤,天然屏障被破坏,为细菌侵入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感染的机率。
特别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6、滥用抗生素是目前早产儿疾病治疗的一个严重问题。
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前多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中大部分为预防性用药。
二、控制感染方法1、病室管理专室专人管理入NICU专室,保护性隔离。
允许进入新生儿室的只限与医疗和护理直接有关的人员。
2、空气管理空气不流通,湿度过高,人员过多,室内的空气洁净度降低,都可增加污染机会。
每日通风换气,冬季两次,夏季三次,尽量减少单位时间内NICU中工作人员的数量。
每周大扫除1次,大扫除前后应作空气培养1次。
3、物品管理含氯消毒液擦拭NICU内物体表面2次/d,物表消毒的效果以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所有接触病儿的被服经高压灭菌后使用,每日更换,衣物消毒以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NICU内物品每月做细菌培养。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唐玉莲【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预防措施以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2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感染部位和病原菌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使用抗菌药物、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机械通气、PICC置管及住院天数(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PICC置管、住院天数>7d进入方程,可认为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97例,占60.25%,病原菌检出76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35例,占46.05%.结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PICC置管、住院天数>7d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9)001【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作者】唐玉莲【作者单位】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富川 54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3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全,易遭受各种病原菌的侵袭,因此容易发生早产儿院内感染,而院内感染又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侵入性操作相应增多,且早产儿住院时间较长,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3]。
本文旨在了解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选用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1 367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550例,剔除21例入院不足48 h者,共有529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44例,女185例,胎龄23~37周,平均胎龄(30.28±5.91)周,出生体重1 200~2 000 g,平均(1 670.45±65.90)g,其中阴道分娩101例,剖宫产428例。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4篇,新生儿院感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4篇,新生儿院感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6、个别科室器械包、器械清洗不干净。
供应室布局不合理,全院未开展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应室未3、积极和市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展开合作签定协议,定期对医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选派人员学习微生物(已经在地区医院学习中)。
在新医院组建微生物室。
4、开展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要深入每个临床科室,认真仔细收集病人各种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确定病人感染原因,结果,预防,落实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并将结果分析,按每个月反馈到各个科室。
5、加强培训,通过统计各科室洗手液、速干手消液用量,提高各科室手卫生依从性。
6、各个科室一定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按规范要求工作。
每月对供应室压力锅及无菌物品生物监测,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器械集中清洗在新医院组建中完成。
7、在院领导,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决定后,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开展耐药菌监测。
8、院感科加强检查。
9、污水处理按国家消毒标准,要有日常运行监测记录,加药后浓度监测每日两次;按粪大肠细菌培养每季度一次,致病菌监测半年一次。
医疗废物警示标识齐全。
10、传染病报告要按年计划要求,做到每天下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完善各种项目,准时准确网络直报,绝对不能迟报,瞒报,漏报。
立即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
新生儿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2(一)、存在的问题1、管理组织与制度欠缺。
首先,表现在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很少过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加上全院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单薄,存在着硬件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等问题。
2、各项制度不全面。
医院有消毒隔离制度,但各重点部门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欠缺。
3、科室布局。
部分科室布局不合理,治疗室、处置室三区划分不明确,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
4、消毒隔离措施。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分析与控制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分析与控制背景新生儿病房作为一个重要的医疗场所,针对新生儿疾病提供综合治疗服务。
然而,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其易感性较高,因此新生儿病房内的医院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院内感染不仅会加重患儿病情,还可能造成其他患儿的感染和传染。
对新生儿病房内院感的控制和治疗,一直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原因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主要原因如下:1. 湿度和温度不合适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
如果新生儿病房的温湿度不适宜,就容易造成新生儿感染。
2. 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医护人员是新生儿病房的主要从业人员,对环境和器械的消毒和清洁等规范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新生儿感染率的高低。
3. 治疗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不良新生儿病房内的治疗设备和器械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之一,如果其维护和管理不佳,就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导致感染。
4. 病房内其他患儿的传染新生儿病房内患病婴儿和管理机构的不规范管理,如不及时击退传染源,不足的人员限制等,也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析对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问题的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特殊人群新生儿是一个特殊人群,免疫功能不强,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差。
因此在病房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新生儿的隔离、环境消毒、病房温湿度等条件的控制,以防范新生儿在病房内感染。
2. 器械和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内的器械和设备管理需要严格执行医疗设备管理规定,通过定期检查、保养、消毒等措施,保证器械完好、易清洗,并且避免交叉感染。
3. 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医护人员应规范操作、认真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
在新生儿病房中,医务工作者应该注意与幼儿保持一定距离、不要与患儿直接接触感染点、手部清洁和消毒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减少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发生率。
4. 实行多项检查及咨询在新生儿病房内,医院管理者与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实行多项检查、快速检测和咨询等措施,来评估病房感染的风险、提高幼儿保健质量、打击感染和广泛传播源头。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探讨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方法回顾性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近一年时间内新生儿病房收治的5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以上患儿的主要病原菌、胎龄和出生体重进行分析,探究其关系。
结果以上156例出现新生儿医院感染患儿中,多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呼吸道感染最多,占66.03%,胎龄越低,体重越轻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中最主要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早产儿出现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情况较多,需要对早产儿加强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早产儿新生儿医院感染通常是指在新生儿住院过程(>2d)中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会对新生儿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由于新生儿出生时间较短,免疫力低下再加上其他疾病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新生儿医院感染,现每年新生儿医院感染死亡率高居不下。
基于此,本次研究特选取5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新生儿病房中收治的所有患儿(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住院时间<2d患儿。
1.2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上5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新生儿胎龄、体重、相关疾病、治疗情况和治愈情况,发生医院感染患儿的感染时间、感染疾病、细菌培养结果和其他相关性情况,并将以上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
1.3效果判定1.3.1 患儿在入院2d后在医院发生的感染,主要包括住院期间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另外在原有感染的前提下,出现在不同部位的新的感染或者是在同一感染部位上又出现新的病原体也属于医院感染。
1.4统计学方式采用SPSS.2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n/%)进行表示,经由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儿临床资料。
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共305例早产儿中发生感染72例,感染率23.61%。
其中以肺炎最多见(占50.0%),其次为败血症(占20.83%),出生体重≤1000g感染率为100%,出生体重1001~1500g感染率为43.10%,1501~2500g感染率为14.95%;胎龄28~32周感染率为41.30%,33-35周感染率为18.45%,36-37周感染率为6.67%;发生窒息早产儿感染率为46.15%,有侵入性操作早产儿感染率为75.0%。
结论预防和减少早产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发生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加强早产儿的呼吸道管理、手卫生及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基础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防范措施早产儿因其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各种病原菌侵袭,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影响预后。
本文统计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305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72例,现将早产儿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关的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305例,其中男174例,女131例,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23.61%。
28~32周92例,33~35周168例,36~37周45例;体重≤1000g 13例,1001~1500g 58例,1501~2500g 214例;出生有窒息史65例,有侵入性操作16例。
全部病例入院后均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1.2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住院新生儿588例的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呼吸道感染32例,占50%,其中足月儿15例,早产儿17例;胃肠道感染14例,占21.88%,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7例;脐部感染10例,占15.63%,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5例;眼部感染8例,占12.5%,其中足月儿4例,早产儿4例;。
感染部位以皮肤、呼吸道为主;感染的病毒以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低体重和Apgar评分、置暖箱、侵袭性操作、长时间住院、非母乳喂养。
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培训护理人员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拟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改善新生儿室的环境及器械消毒,规范化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等,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医院的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护理措施新生儿病房多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的新生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差和侵入性操作多等是其共同特点.因而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因此,新生儿病房作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1]。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本院从2006年2月份开始,遵循医院感染的要求,建立建全了相关制度,对住院新生儿实行全程监护,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护理用品严格消毒和做好生物监测等综合管理,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具体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住院新生儿588例,其中医院感染64例,男40例,女24例。
1.1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1.2 统计处理采用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儿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儿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儿科相对其他的科室来说,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病区,年龄越小的患儿,感染几率就越高,这不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加强对儿科病区感染的管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几率的发生,对患儿康复,减轻经济负担以及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都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儿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对策研究一、儿科病区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分析1、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相对缺乏无论是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是患儿家属,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和常识都相对缺乏。
一些患儿家属互相串病房,相互之间进行玩具及食品的交互,甚至为照顾患儿,允许患儿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这样不仅会使病区环境卫生得不到保障,还增加了疾病的感染率和传播机会。
医护人员对患儿家属教育的不到位,没有及时提醒并纠正患儿家属的行为,致使疾病在患儿之间进行了传播。
2.病区内床位的频繁周转,空气质量较差很多医院的儿科病区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病床,给患儿提供有效供给,病区的走廊及病房内常年加床,为方便患儿家属休息,床位移动频繁。
患儿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用品较多,且走廊内未设置通风换气设备,尤其是在冬夏气温偏低或偏高的时节,由于患儿家属不愿开窗通风,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空气质量因此下降。
由于探望的人员、陪护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多菌环境也因此形成。
病区在床位紧张时,不同病况的患儿同住一室,病种的繁复混杂,使得医院内感染机会不断增加。
3.病区内床单位的污染床单位污染是当前临床中的重要污染源,患儿在康复出院时,医护人员会及时对床单、被罩、枕套等进行更换,而褥子、枕套以及棉胎却并不是每床一换的,而是反复的应用,在儿科病区,由于患儿的疾病特征及年龄特点,一些患儿会将排泄物解在床上,被褥及床垫也被弄脏,医院并未对患者所用物品进行更换和消毒处理,物品的重复利用导致患儿发生感染,从医院感染控制方面来说,解决病区内床单位的污染,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
[1]4.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不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医院感染原因探析并文献复习
余新华;张丙宏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13(26)9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医院感染早产儿3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17% (101/324).原发疾病为新生儿贫血201例,羊水吸入性肺炎172例,低血糖症91例,高胆红素血症74例,颅内出血68例,低钙血症65例,新生儿窒息47例,湿肺24例,低蛋白血症18例,动脉导管未闭14例,败血症1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部分患儿同时患有2种或以上疾病.经分析明确与早产儿医院感染相关的因素按作用强弱依次为机械通气时间≥3d、应用抗菌素时间≥14 d、延迟喂养≥7 d,住院时间≥14 d、静脉营养及留置胃管.结论除外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等客观因素外,静脉营养、延迟喂养、侵袭性操作、滥用抗菌素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临床防护的重点.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余新华;张丙宏
【作者单位】430071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30071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3
【相关文献】
1.早产儿急性阑尾炎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J], 朱丽敏; 张艳平; 孔祥永; 徐海宾; 韩金宝; 武玉斌
2.单卵双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外科结扎两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J], 曹祥;陈小丁;羊玲;陈仁伟;李艳;莫泽来;向伟
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并发脓胸早产儿1例并文献复习 [J], 成莺莺;叶科军
4.利多卡因治疗早产儿惊厥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刘丽梅;黄志;李云送;吴文杰
5.早产儿PICC相关胸腔积液1例并文献复习 [J], 张京;陈丽;金红梅;陈光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