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生的关联性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分析
Ap ., 0 8 r 20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表 面 抗 原 与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相 关 性 分 析
徐 立 中 , 谢 金 娜 , 彭 运 生
( 东 省深 圳 市 宝安 区人 民 医 院社 康 科 , 广 东 深 圳 5 8 0 ) 广 1 1 1
I ■ 要: 目的 : 观察 乙型肝 炎病毒 表 面抗 原 与原 发 性肝 癌 的 关联 性 。方 法 : 用 前瞻性 研 究 , 采 自
w m n T eew r i icn ieec m n ieet ru s② t rn f orli e enH sg o e , hr ees nfat frnea ogd r op ; h t do r ao bt e BA gi d f ng e e c e tn w
n r r a i o fh e r lk n 5 y a sbeo e a fe a d p ma y c cn ma o v rwe e ai e i e r fr nd atr; T r r o ny sg i c td fe - i r he e we e n ta i f a i r n in
pi r acnmao vrw r c l l e n ec ru . eut:① I B A oiv ru s teS r ycrio fl e ee a ua d i ahgo p R sl ma i c t s n H s gps i go p 。 MR te h
we e 8. 5 i n a d 1 . 0 i me i r 8 n me 2 5 n wo n,n HBs e a ie g o p h e SMR r 8 n me nd 3 40 i n Ag n g tv r u s,t we e 2. 7 i n a . n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与肝癌关系的前瞻研究
A src Ob ci :o td e e t nh e enhptiBsr c nie( B A ) n e r r vr acr bt t a j t e T u yt l i si b t e eais f e t nH s g adt i yl e ne e v s h rao p w t u a a g h p ma i c
A Prs e t eSt d fh lt n hp b t e p t i r sMare sa d o p ci u yo e Rea i s i e we nHe a isB Vi v t o t u k r n Pr a 、Lv r n e i r ie m , Ca c r S NY n L ex , N n i , a , H N ia ,HE ayn U a, U Pii WA GJ bn WUY n Z A GQn n C NT oag n i g Qdn i r acrntueJ ns 2 2 0 C ia iogLv n e si t i gu2 6 0, hn eC I t ,a
( V ,345 w r e c da t r meo eflw— p R s l :h L n i n eo ew oecha w s1 HB M 1 ,,, e dt t th fs t f h l u . e u sT eP C i d c fh hl oo a 2 ) e e e ei ti t oo t ce t 309 /0 0pro er(Y . e d l ae fh L igoi w s 3 i naeae uv a o 5m nh. h L 4 .0100 esn as ) d g e Cdans a t a vrg ri l f otsT eP C 0 y P T mi e h ot P s 4wh s v 1 ic e c w s in cnl hge i 1 5 g opta h tf te ae op ( ni n e a g i a t i rn4 — 0ae ru hntao o r g g u sP<0 5 . h tre ao HB M pt rs d s f i y h g h r . )T ehe m jr V a en 0 t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与肝癌的相关性分析
[ 2 】 张 明; 湖南 科 技 出版 社 , 1 9 9 3 ;
1 3 8 . 1 41 .
【 3 ] 汪 向东 . 心理卫 生 评定 量表 手册 ( 增订 版) 【 J 】 . 中国心理 卫 生, 1 9 9 9 ,
1资料 与 方法
大 ,按压时 ,患者 感觉疼 痛 ;对患者 进行肝组织 的活检 以及进 行细胞
学 的检 查 ;所有患者都要进行这 些检查并确诊 。 1 . 2统 计学的处理
收 回,评估计分 。 1 . 2 . 3 评定 标 准 :该量 表 第 1 - 2 0 项为 状态 焦 虑量 表 ,评 定 “ 此 时此 刻 ”的感觉 ,得分越高说 明焦虑程 度越高 ,其 内部一 致性信度 系数是
目前 ,全 世界 比较常见 的一 种恶性 肿瘤就 是肝癌 。肝 癌的恶性程 度非常 高 ,医学 上称之为 “ 癌王 ”; 目前 ,我 们国家 的肝 癌发病率排
1 . 1一般资料
我 院在2 0 0 7 年3 Y J 至2 0 1 2 年6 月 期间 ,收治 了6 2 6 例 肝癌患 者 ;其 中有男性 患者5 5 2 例 ,女性 患者7 4 例 ,对 患者 的诊断依 据是 :患者在 临床上 的表 现 :患者在进 行检查 时,发现有不 明原因的肝 区出现或 出 现疼 痛 ;患者 的 胃纳 出现 减退的现象 ;患者 出现 身体乏力 和发热 以及
途径知识 的教育 ,防止对传 染病 患者隔离 的轻视, 麻 痹 以及对病 死传染
病和感染者 的恐惧 倾向 ,减轻她们 心理压 力。
3 . 2 据R o y 的适应模 式 ,人 在面对 压力 时会产 生适应 性反应 ,而 且人 们的生 理调节 和心理调 节是通 过适应方 式的应对 行为表 现出来 的 , 不用 的个体在接受刺 激后采取不 同的应对反 方式 ,越是 用情感 的应对 方式 ,包括 为疾病担 忧 ,发脾气 ,将 自己的情 感发泄在别 人身上 ,其 焦虑程度越 高 ,因此 ,临床工作 中重视家 长一般背景资料 ,注重个 体 性 ;借助心 理学的访 谈技术 ,鼓励 家长一起 交流 ,与家 长建立协调 关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摘要]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
在我国,由于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较多,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宿主基因,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及肿瘤的发生。
通常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预防是接种乙肝疫苗和抗HBV治疗,但在治疗方面方法有限。
目前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
因此,若能从分子机制入手阐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致病机理,可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HBX蛋白;分子机制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很高,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1]。
中国是肝癌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2]。
HBV是一类DNA病毒,其主要攻击肝细胞产生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最终可导致肝癌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数据表明HBV感染与肝癌相密切相关度达80%,而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患肝癌的风险比HBsAg阴性者高25~50倍[3]。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HBV感染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HBV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做出综述。
1乙肝病毒DNA整合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其特点是将自身病毒DNA整合入被感染的肝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突变产生[4]。
研究发现,80%~90%的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基因组中发现有乙肝病毒DNA。
整合后的宿主基因由于缺少基因片段为导致无法正常调节细胞周期,影响增殖、凋亡等[5]。
研究发现,重排的乙肝病毒DNA序列中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S、C、P、X基因,这些启动子和增强子整合进入宿主基因后,主要两个方面作用:一是导致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失控,如S基因主要编码HBsAg,可使体内视黄酸受体β基因的表达失调;二是直接激活了原癌基因,如X基因编码HBX蛋白,可整合到C-myc、N-ras基因序列引起激活表达[6]。
乙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
国外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的重排有关[1]。
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是随机的,整合于染色体上的HBV - DNA是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
HBV - DNA 整合后引起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HBV - DNA整合后通过激活癌基因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癌变,通过整合基因片段研究封闭HBV X或Pre - s基因对阻断HBV后肝癌发生尤为重要[4]。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大约有60%左右的人群感染过HBV.其中10%的人群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2亿),l 200万为慢性肝炎患者。
每年有80~100万人患急性肝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癌及肝硬化[5]。
我国肝细胞癌患者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很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有70%~90%的PHC病人HBsAg(+),其中约1/3可以PCR白血清中检出HBV—DNA,提示仍有低水平病毒复制。
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原发性肝癌与HBsAg携带者的发生率相平衡;②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常有HBV感染抗原抗体之一种和数种,其中以HBsAg与抗一HBc双阳性最为常见.近年发现抗一Hbe阳性亦多见;③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亦见于HBV感染聚集的家庭;④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癌旁组织的细胞内亦可检出HBsAg;⑤组织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可分泌HBsAg和AFP;⑥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有HBV —DNA整合。
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是HBV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其组合模式多种多样,各项指标不同阳性与HBV复制及疾病不同阶段有关[6]。
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的研究进展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的首要肿瘤。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肝癌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肝癌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癌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肝癌的病因研究肝癌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滥用、非酒精性脂肪肝、遗传基因变异等。
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原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机制已逐渐明确。
此外,长期酒精滥用也是肝癌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癌之间发现了密切的关联,这为肝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对肝癌家族病例进行基因测序,已鉴定出一些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有望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二、肝癌的诊断研究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肝癌诊断手段包括肝功能检测、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测、肝脏影像学检查等。
然而,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这些常规检查方法在早期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一定的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技术。
例如,研究人员成功筛选出一些血液中的分子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激活肽(PIVKA-II)等,用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此外,近年来,肝癌影像学检查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肝动脉造影(DSA)等技术的应用,使肝癌的诊断更加准确可靠。
三、肝癌的治疗研究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脏移植、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然而,肝癌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晚期或复发难治的肝癌患者。
因此,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
其中,口服多吉美(Sorafenib)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的靶向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
肝癌的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研究
肝癌的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研究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多年来,人们对于肝癌的病因和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一、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关系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发生炎症和坏死,进而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长期的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DNA损伤和基因突变,促进肝癌的发展。
此外,乙肝病毒的HBx蛋白在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转移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进一步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二、肝癌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系丙型肝炎病毒同样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发生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大量的研究表明,HCV感染可引起肝细胞内炎性反应、细胞凋亡以及抗病毒应答的改变,进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肝癌的发展。
三、肝癌与微生物组的关系除了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其他微生物组成的群落也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
肝组织中的微生物组与肝癌的发展和预后存在关联,通过种群分析和组学研究发现,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存在明显的微生物组变化。
具体而言,晚期肝癌患者肝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较低,而肺炎链球菌、肺炎草状链球菌等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
这些微生物的改变可能与肝癌的恶化和预后不良相关。
四、微生物的干预治疗肝癌的前景针对肝癌微生物组的研究为肝癌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调节肝组织中的微生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可以干预肝癌的发展进程。
目前的研究表明,特定的微生物组可能与肝癌的预后和治疗反应相关,因此可能通过微生物组的干预来改善肝癌的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肠道菌群干预,可以调节肝内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肝癌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总结:肝癌的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到肝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都与肝癌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
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全球和中国的角度出发,分析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一、全球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高发病率的癌症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大约8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肝癌,其中约有70%的病例发生在亚洲地区。
肝癌的患病率在亚洲国家和非洲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中国的肝癌患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肝癌的发病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主要得益于疫苗的推广和普及,例如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
然而,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亚洲国家,肝癌的发病率依然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与病毒性肝炎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高发及饮酒、吸烟、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关。
二、中国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中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地区之一,肝癌在中国的患病率较高。
近年来,中国的肝癌发病率呈现出轻微上升的趋势。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有35万例,每年死于肝癌的人数也高达30万人。
肝癌的发病在中国有一些特点。
首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国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联性非常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发展为肝癌的风险是阴性者的100倍以上。
其次,饮酒和吸烟也是中国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大量长期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吸烟对肝癌的致病风险也有一定影响。
三、肝癌患病率和发病趋势的影响因素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乙肝病毒感染、饮酒和吸烟等已经提到的因素外,以下是一些其他因素:1.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酗酒、肝囊肿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肝硬化的发生,从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2. 脂肪肝:脂肪肝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高脂肪、高糖分饮食以及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增加,进而引发脂肪肝,进一步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肝细胞肝癌发病及术后复发与乙肝病毒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性别 、 烟 、 酒 、 清 HBAg状 态 等其 他 因素 吸 饮 血 e
下 , V- NA载量 与肝 癌 的发 生 密切 相 关。在 HB D I ̄Ag阴性 丙氨酸 转氨 酶 正 常 、 肝硬 化 的参 与 - n 无
长的 O F 编码逆转录酶 、 N R, D A聚合酶 、 N R A酶 H等 , 与 HB 的 复 制 ; 区 编 码 X 蛋 白 , 参 V X 即 Ⅷ3 , Ⅺ 可激 活 多 种 调 控 基 因 。HB 基 因 组 易 V 突变 , 可影响血 清学检测 指标 , 也可能 与肝癌 的发
乙型肝炎病毒 的感染 是 国人 肝细胞 肝癌发生
生有 密切关 系。
的主要病因之一 。流行病 学资料 显示 已经受 乙肝
病毒感 染的患 者 , 细胞 肝 癌 发生 的 危 险性 将提 肝
1 2 乙肝病 毒感 染与肝 癌的发 生 . H 3 基 因组 易 突 变 , 影 响 血 清 学 检测 指 ] V 可 标, 可能与肝 癌的发 生有 密切关 系。
乙肝 病毒直 接或 间接 导致 肿 瘤发 生 , B H V— D A与细 胞染 色体整合 , N 潜在地 导致 细胞 染色体
重组 , 入诱变 , 插 细胞原 癌 基 因激 活 以及抑制 p 3 5 的功能 , 从而 导致 肿 瘤 发生 。有 学者 通 过 随访 观 察 了 1 4例 肝 癌 病 例 和 3 6例 死 亡 病 例 , 清 6 4 血 F V~D 1 B NA 阳性 患 者 随着 复 制数 的增加 发 病率
高 10倍 。由慢 性 乙型 肝 炎逐 步 发展 成 肝 硬化 , 0 到最后 发生癌变 是最 常 见 的 “ 三部 曲” 病模 式 。 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癌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癌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研究进展徐佰国,韩涛,向慧玲(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消化内科,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研究所,天津300170)[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原发恶性肿瘤;肝癌;危险因素;预测因子;H B V;HCC肝细胞癌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
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 H B)是全世界发 生肝癌、肝硬化并发症和肝病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2-4]。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CH B)患者肝脏疾病的进展与病毒的活性 复制密切相关,高水平的HBV D N A被认为是疾病进展的独立 危险因素,因此,通过抗病毒抑制乙肝病毒可以降低肝硬化和 肝癌的发生风险。
干扰素(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及核苷 (酸)类似物的出现明显减低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 癌的发生[5-6],但尚不能完全消除[7],仍有很高比例的正在接 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癌。
肝癌的 早期诊断不仅可提高肝癌的治愈可能性[8-13],更是减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14]。
肝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部分肝切 除、早期肝癌微创治疗、肝移植在内的治疗仍是肝癌为数不多 可行的治疗方法。
然而,只有不到30%的肝癌患者在发现时 有机会进行上述治疗。
因此,为了提高肝癌患者的整体生存 率,迫切需要改进早期诊断方法,以便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 疗。
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因子的研究成为近年 来研究热点,且更新较快,本文就当前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 炎进展为肝癌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的危险因素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宿主因 素、病毒因素和肝脏因素[6]。
宿主因素包括年龄、男性、肝癌 家族史、肥胖、遗传易感性、吸烟、酗酒、糖尿病和免疫状态等[|5]。
病毒因素包括高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 BsAg)、乙型肝 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高水平的HBV DNA、H B V基因 型和H B V突变体[16-17]。
肝癌的遗传易感性分析
肝癌的遗传易感性分析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然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遗传易感性的角度分析肝癌的相关研究,探讨其遗传风险因子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1. 遗传易感性研究方法遗传易感性研究是通过家系研究和群体研究来揭示某种疾病的遗传风险因子。
家系研究主要通过观察亲属之间的肝癌发病情况以及遗传信息来确定遗传易感性。
群体研究则从更大范围收集数据,包括指标性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基因组关联等,以研究群体中的遗传风险因子。
2. 与肝癌相关的遗传风险因子目前,已经发现多个与肝癌发生相关的遗传风险因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肝癌相关基因突变,如TP53、CTNNB1和AXIN1等。
此外,独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也与肝癌的发展有关,如APOB、VDR和IL-1β等基因的多态性。
3. 遗传易感性与肝癌的关系遗传易感性在肝癌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有家族肝癌病史的患者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此外,遗传易感性还可以影响肝癌的生存率和预后,决定治疗的效果。
4. 分子遗传学在肝癌易感性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肝癌易感性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分子遗传学的应用有助于揭示肝癌的遗传机制,为肝癌的早期预测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5. 外源性因素与肝癌遗传易感性除了遗传因素外,外源性因素如病毒感染和环境暴露等也与肝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的遗传易感性。
结论肝癌的遗传易感性是肝癌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肝癌的遗传风险因子对于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早期预测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挖掘与肝癌相关的遗传因素,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注:此文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个人需求做适当修改和扩充。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其发生、发展所致的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衰竭及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慢性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的风险为非携带者的14~223倍[1],并且还增加多种癌症发生风险[2-4]。
为了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之间的关系,实现消除肝炎的目标,改善患者预后,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取得了突出进展,尤其是中国循证医学证据逐渐走上国际舞台,引起广泛关注。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流行现状根据《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5]最新数据显示,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我国乙肝新发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2017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到2019年一直突破100万。
我国约有7000万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包括约2000~3000万例慢乙肝患者[6]。
最新数据显示[7],202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临床研究最新进展李宽,宁会彬,尚佳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郑州450000)【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癌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球一半以上,并且我国肝癌中由乙肝引起的比例高达90%以上。
尽管随着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抗病毒治疗的普及等,我国肝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群较多,随着治疗生存期的延长,肝癌的防治工作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最新进展予以汇总。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癌【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2096-3351.2021.06.004Recent advances in clinical studies on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liver cancerLI Kuan,NING Hul-bin,SHSNG Jia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450000,China 【Abstract】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 and liver cancer are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s in China and all over the world.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liver cancer in China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global cases and deaths,and HBV-induced liver cancer accounts for more than90%of the liver cancer cases.Despite the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liver cancer thanks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free vaccination against HBV and antiviral treatment,China still faces great challen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due to the large HBV-infected population and prolongation of survival after treatment.The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HBV infection and liver cancer.【Key words】Hepatitis B virus Liver cancer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702209)第一作者简介:李宽,硕士,主治医师。
hbv与原发肝癌队列研究
原发肝癌的概述与成因
概述
原发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本身的恶性 肿瘤,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成因
原发肝癌的主要成因是慢性肝炎、肝 硬化和HBV感染,其他成因包括黄曲 霉素、酒精、药物等。
02 HBV与肝癌的关系
HBV感染与肝癌发病机制
HBV是一种DNA病毒,通过感染人体肝脏细胞并 在细胞内复制,引发肝脏炎症和损伤。
HBV相关肝癌的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包括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
介入治疗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可采用介 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化疗等。
局部消融治疗
对于小肝癌,可采用局部消融治疗,如射频 消融、微波消融等。
药物治疗
对于晚期肝癌,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分子靶 向药物、免疫治疗等。
03 研究HBV与其他肝癌危险因素(如饮酒、吸烟等) 的交互作用。
提高公众对HBV与肝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HBV和肝癌相关知识。
加强HBV筛查和预防接种工作,降低感染率。
提高肝癌早期筛查的意识和参与度,实现早期 诊断和治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
HBV通过引发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变,逐渐发 展为肝癌。
3
HBV感染的肝癌患者多有家族聚集现象,表明遗 传因素在HBV相关肝癌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HBV感染的肝癌风险评估
01
长期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感染者。
02
肝癌的发生率与HB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病毒载量 越高,肝癌发生风险越大。
HBV感染控制与肝癌治疗的关系
01
控制HBV复制
在肝癌治疗过程中,控制HBV复 制可以降低肝癌复发和转移的风 险。
乙肝、肝硬化和肝癌这三者的关系
乙肝、肝硬化和肝癌这三者的关系乙肝、肝硬化及肝癌是我国常见的三种肝脏疾病。
其中,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所引发的一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因肝脏细胞长期受到损害而产生的变性而引发的硬化,肝癌则是肝脏细胞因发生恶变而造成的恶性肿瘤。
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三者之间是存在明显关联的。
简单地说就是乙肝有可能会引发肝硬化,而肝硬化又有可能会引发肝癌。
在肝癌患者当中,有相当比例或有过乙肝、肝硬化病史,或曾经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总之,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想要避免产生肝硬化、肝癌这些更加严重的后果,那么就要积极地治疗乙肝,控制病情。
而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平时也要做好对身体的保健,以免发生乙肝而增加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这三者的关系。
一关于乙肝的常识乙肝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
乙肝的确诊需要符合下列条件:第一,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第二,出现乙肝的各种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甚至黄疸等;第三,发病达到半年以上。
“乙肝患者”跟“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微妙的区别。
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呈阳性,但长期并无其他症状出现。
当然,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下也可产生乙肝症状的发作。
乙肝的确诊手段,一般是通过B超及肝功能检测等。
其治疗主要以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等为主。
二关于肝硬化的常识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肝脏疾病。
它的病理机制少则一种,多则数种。
其给肝脏造成的伤害是弥散性的。
引发肝硬化的原因除乙肝之外,还包括酒精中毒和血吸虫感染。
它体现为干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及肝细胞的异常增生、再生等,造成肝脏的变形与硬化。
肝硬化初期,肝脏的代偿机制下,身体可无显著表现。
但到了后期则会产生肝功能的损害及门静脉高压症等表象,具体来说具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等严重症状。
肝硬化的治疗,一般以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为主。
对于终末期的肝硬化,可采取肝脏移植手术。
HBV相关性肝癌的抗病毒研究现状
HBV 相关性肝癌的抗病毒研究现状夏欢综述孙殿兴审校作者单位:050017河北医科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夏欢);05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孙殿兴)通讯作者:孙殿兴关键词:HBV ;肝癌;抗病毒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930(2012)04-0429-03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其严重,在我国,肝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病因之一,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证明慢性HBV 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HBV 感染人群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发病率比对照人群高200倍以上,与HBV 病毒载量密切相关[2]。
我国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目前我国人群HBV 表面抗原(HB-sAg )携带率为7.18%,HBV 相关性肝癌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1HBV 与肝癌密切相关关于HBV 复制水平对HCC 发病的影响,有研究发现HCC 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清HBV DNA 水平[3]。
台湾学者Chen 等[4]在一项有3653个HBeAg 阳性患者群体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血清HBV DNA 高水平与HCC 密切相关。
有研究认为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高病毒载量与肝炎发展成肝癌密切相关[5]。
Kubo 等[6]报道,在肝癌组织分化相同的情况下,高HBV 载量的肝癌组织表现为较强的侵袭性,HBV DNA 的复制可以减弱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
2HBV 的致癌机制有关HBV 与原发性肝癌发病的相关机制研究很多,但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
肝癌的主要分子机制是肿瘤抑制基因、致癌基因的变异以及基因的不稳性,在多数情况下与慢性肝病相关的肝细胞再生和有丝分裂的活性增强有关[7,8]。
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Meta分析
值及 9 C 或可 以转化为 O 5 I R值及 9 C 的数据 ; 5 I 队列研
究的文献; 综述文献等。 14 资料分析 . 按 照 Mea t 分析的要求 整理 数据 , 建立 数据库 , 并核 校数
据 。应 用 Rei n gr. ve ma a e4 2软 件 对 HB 感 染 与 肝 癌 的 关 w V
本 含 量 较 少 的 文献 前 后 , 论 的差 异 。发 表 偏 倚 的识 别 : 斗 结 漏
11 资料 来 源 .
图(u nlpos 分 析、 性 回 归 法 和 失 安 全 系 数 (a-ae fn e lt) 线 fisf l
n mb r法 。 u e) 2 结 果
通过计算机检 索 中 国医学 文 献数 据库 和文 献追溯 的方 法, 收集 国内 1 9 9 3年 1月  ̄2 0 0 7年 7月 间公开发 表的关 于
系进行分 析, 以比值 比(d a i, R) o drdo O 为效应指标 , 计算合并 OR及 9 可信区间 。对研究 文献所得 的 OR值 进行异质 性 5 检验 , 检 验 结果 不 拒 绝 零 假 设 , 以采 用 固 定 效 应 模 型 若 可 ( ne Hanzl )若 拒 绝零 假设 , Ma tl e se法 ; - 应采 用 随机 效应 模 型 ( eSm na n ar 法 ) D r io i a dL i n d 。资料的敏感性分析[ 主要是 : 1 ] ① 比较选择不同统计模 型时, 效应合并值 的差异 ; ②比较剔除样
究对象是 中国人 群 ; 究设 计是 病例 对 照研究 ; 究 内容是 研 研 HB V感染与原发性肝 癌 的关 系 , 中“ V感染 ” 义为血 其 HB 定
流行病肝癌研究报告
流行病肝癌研究报告近年来,肝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这一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策略,我们展开了一项流行病学调查。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
我们发现肝癌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此外,男性患者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
从年龄分布来看,45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肝癌。
研究还发现,肝硬化和乙型肝炎是肝癌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于这些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预防控制策略。
首先,加强对乙型肝炎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人们应积极接种乙肝疫苗,并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同时,公众需认识到预防肝癌的重要性,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等。
此外,及早筛查和治疗肝硬化,也对预防肝癌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我们还调查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肝癌现状。
结果表明,城市地区和高收入人群患肝癌的风险更高。
这可能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以及高收入人群更易受到慢性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关。
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加强对城市和高收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虽然我们在这项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我们的样本容量有限,数据的代表性有待提高。
其次,由于我们只关注了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这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可能还有其他重要的风险因素未被发现。
因此,我们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其他潜在因素,并扩大样本容量。
总之,本次流行病学调查为我们了解流行病肝癌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们呼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肝癌的预防与控制。
只有合理的预防策略和早期诊断,我们才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保障人民的健康。
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及传播途径
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及传播途径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与癌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就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介绍病毒传播的途径。
一、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系1. 病毒感染与癌症的直接关联研究发现,某些病毒感染可直接导致癌症的发生。
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HPV感染可导致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突变,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 病毒感染与癌症的间接关联除了直接导致癌症的病毒感染外,一些病毒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机制增加癌症的风险。
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机体对癌症的免疫防御力下降,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此外,一些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病毒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某些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即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给他人。
例如,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感染他人。
这种传播途径在密闭的环境中尤为常见,如公共交通工具、医院和学校等。
2.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
直接接触传播包括通过皮肤接触、性接触等方式传播病毒。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给他人。
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引起感染,如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再接触口、鼻或眼等黏膜。
3. 食物和水传播某些病毒可通过食物和水传播给他人。
食物和水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病毒传播途径,尤其是在不洁卫生条件下。
例如,诺如病毒可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引起胃肠道疾病。
此外,水生环境中的病毒也可通过饮用水或游泳等途径感染人体。
4. 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病毒从母体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某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感染。
病毒与癌症的关联及其意义
病毒与癌症的关联及其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癌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然而,在癌症的成因中,病毒可能是人们忽视的一种因素,而且在某些类型的肿瘤中,病毒的作用更是不可忽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病毒与癌症的关联及其意义。
病毒和癌症的关系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它需要寄生在其他细胞或生命体上才能生存和繁殖。
而且不同的病毒感染不同的细胞,导致各种不同的疾病。
病毒能够与人体细胞的DNA或RNA发生特定的结合和交互,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感染病毒的细胞可能成为癌变的原因之一。
一些病毒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
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也是肝癌的常见原因之一,艾滋病病毒(HIV)可以导致卡波西肉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因此,病毒的影响对于一些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
病毒与癌症的治疗以人类乳头瘤病毒为例,它可以导致宫颈癌和其他肿瘤的发生。
目前,针对乳头瘤病毒的疫苗已经推广到了世界各地,而宫颈癌的预防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此外,利用病毒本身或利用其途径来攻击肿瘤细胞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
例如,可通过利用病毒本身的肿瘤靶向特性来攻击该种肿瘤细胞。
病毒可以被改造到只针对肿瘤细胞的特殊点而不伤及正常的身体细胞。
如此一来,可以最小化对身体其他部分的负面影响,同时攻击肿瘤细胞。
病毒与癌症的研究意义研究病毒与癌症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肿瘤的本质。
肿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到人体内许多信号传导通路、基因变异和细胞进化等多重因素。
而病毒可能仅是其中的一种因素之一,但也是一种比较明显和直接的因素。
病毒与癌症的研究同时也可以为癌症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病毒与癌症的关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结语病毒与癌症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
虽然不同的病毒与肿瘤的关系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病毒与癌症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病毒感染可能是某些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生的关联性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的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之间的关联性,以寻找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肝炎,
这些人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事实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毒会在肝脏内进行复制,并导致炎症反应。
长期的炎
症反应可能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和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肝癌的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通常是多中心性的,即肿瘤可以同时出现在肝脏的不同部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之间的关联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释。
首先,乙型肝炎病
毒的基因组中包含一个称为HBx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肝癌的发生密切
相关。
HBx蛋白质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形成,包括抑制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增
殖和促进血管生成等。
其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引起DNA损伤和突变,这些
突变可能会导致肝癌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中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激活,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还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应答,从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但同时也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
这种免疫异常可能导致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之间的关联性,预防和治疗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减少肝癌的发生风险。
对于已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及时的治疗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抗病毒治
疗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炎的进展和肝癌的发生。
此外,定期的肝癌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超声波、血液检测和影像学等方法早期发现肝癌病变,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之间存在明确的关联性。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
以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其中HBx基因、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等机制
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和定期肝癌筛查等措施,我们可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的风险,保护人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