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

合集下载

2-5平均速度的测量

2-5平均速度的测量

10
5
9876
53
33 4 35
6
37
22 51
20
49 18 47 16
8 39
10 41 12 45 14 43
停表(秒表)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 是 30s ,分度值 是 0.1s ;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 是 15min ,分度值是 0.5min
使用方法说明
启动、 暂停
回零键
59 0 31
28 57
手持式测速雷达
车载式测速雷达
实践活动 实验一: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 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s/t 3.活动器材:停表或手表、卷尺、小红旗.
4.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5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 整,不少于5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60m的路程, 每隔 2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
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
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某同学骑自行车的记录请计算它的平均速度
s/m
t/s
V/(m.s-1)
400
40.0
10.0
800
78.4
10.2
1000
99.0
10.1
1.实验目的:用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 速度 2.实验原理:v=s/t 3.实验器材: 4.实验方法和步骤: 5.实验记录和结果:
第二章 机械运动
第5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新课引入
观察与思考
如图所示为一苹果由静止自由下 落的频闪照片,你需要知道哪些 条件才可以测出苹果下落过程中 任一阶段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

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ﻫ 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速度1、假如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能够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ﻫ2、平均速度的计算:ﻫ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ﻫ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ﻫ3、实验过程:(1) 使斜面保持特别小的坡度;(2)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ﻫ (4) 依照公式:算出平均速度。

ﻫ (5)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要点诠释: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如此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ﻫ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特别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特别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ﻫ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ﻫ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ﻫ【答案】Aﻫ【解析】AB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课本实验再现一、实验原理:tsv =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 三、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金属片垂直固定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1s 。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1t ,将小车通过的路程1s 和所用的时间1t 填入表格中。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2s 和所用的时间2t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4)利用公式tsv =,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v 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v ,即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11t s v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22t s v =。

(5)整理器材四、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程段,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拓展训练1.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为了测量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C.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D.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AB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 段的路程50.0cm =B.如果测得段的时间 2.5s AC t =,则AC 段的平均速度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BC v ,可以将小车从BC v 点静止释放4.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 )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 BC t t <B.AB BC t t =C.AB BC v v >D.AB BC v v <5.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一、引言平均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可以用于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来计算平均速度。

本文将介绍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基于以下两个基本概念: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速度的单位通常使用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来表示。

2. 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所运动的平均速度。

它可以通过物体所经过的总距离除以所花费的总时间来计算得到。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在实验中需要准备一个直线轨道、一个计时器和一个测量距离的工具(如标尺或测距仪)。

2. 将物体放置在轨道的起点,并确保轨道是水平的。

3. 使用计时器开始计时,并立即将物体推动或释放,使其在轨道上运动。

4. 在物体到达轨道终点时停止计时。

5. 使用测量距离的工具测量物体在轨道上所经过的距离。

6. 记录物体所经过的总距离和所花费的总时间。

7. 使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将总距离除以总时间,即可得到物体在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实验装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尽量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 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 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避免因摩擦等因素导致速度的变化。

5.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五、实验应用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运动学中,可以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交通工程中,可以通过平均车速的测量实验来评估交通流量和道路通行能力。

六、总结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和应用速度的相关知识。

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得到有效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装置的准备和稳定性,以及测量工具的精确度。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测量平均速度是一项基础实验。

通过测量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其平均速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并通过数据分析,深入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2. 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

实验材料:1. 一条直线跑道;2. 一个计时器;3. 一个测量长度的工具;4. 一个物体(如小球)。

实验步骤:1. 在跑道上选择一个起点和终点,并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2. 将物体放置在起点,并准备计时器;3. 开始计时,同时将物体推动并让其运动到终点;4. 停止计时,并记录下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5.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实验数据:在本实验中,我们进行了5次实验,并记录下每次实验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距离(米)时间(秒)1 10 22 10 2.53 10 2.24 10 2.35 10 2.1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次实验物体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 = 距离 / 时间。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每次实验的平均速度如下:实验次数距离(米)时间(秒)平均速度(米/秒)1 102 52 10 2.5 43 10 2.2 4.54 10 2.3 4.35 10 2.1 4.8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实验得到的平均速度都在4米/秒左右,说明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稳定。

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来源。

首先,测量距离的工具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其次,计时器的精确性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物体的运动方式(如滚动、滑动等)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进行距离测量;使用更精确的计时器进行时间测量;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物体的运动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以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为标题,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一、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简单直接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测量速度恒定的物体,例如一个沿直线运动的汽车。

我们只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记录物体的位移,并除以时间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二、刻度测量法刻度测量法适用于测量速度不恒定的物体,例如一个加速运动的小车。

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设置一系列等距的刻度,并记录物体经过刻度的时间。

然后通过计算物体经过的刻度数与时间的比值,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三、跑道计时法跑道计时法适用于测量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我们可以在跑道上设置起点和终点,并在起点和终点处放置计时器。

当运动员从起点出发后,计时器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器停止计时。

通过计算运动员在跑道上所花费的时间,并除以距离,即可得到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四、速度计测量法速度计测量法适用于测量物体在空气或水中的平均速度。

速度计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或流速的变化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例如,在船上可以使用流速计来测量船的平均速度。

五、雷达测量法雷达测量法适用于测量飞行器或车辆的速度。

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测量物体的速度。

通过测量电磁波的频率变化,即可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六、GPS测量法GPS测量法适用于测量车辆或人的速度。

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我们可以测量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变化,并计算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总结一下,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刻度测量法、跑道计时法、速度计测量法、雷达测量法和GPS测量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测量平均速度。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准确记录时间和位移,并进行正确的计算,以得到准确的平均速度。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节《测量平均速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如米尺、秒表)测量物体的路程和时间。

3. 掌握计算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路程和时间。

2.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秒表、计时器、交通工具模型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校园内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校车等)的运动,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平均速度。

2. 讲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解释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公式为v=s/t。

3. 示范测量物体路程和时间:使用米尺和秒表测量教具(如小车)的路程和时间,展示计算平均速度的过程。

4.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速度。

5.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v=s/t2. 测量物体路程和时间的步骤:a. 使用米尺测量路程b. 使用秒表测量时间c. 计算平均速度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已知路程为2000米,时间为10分钟(600秒)。

答案:v=2000m/600s≈3.33m/s2. 题目:计算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已知路程为500公里,时间为3小时。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运动的总距离与运动所经过的时间之比。

在物理学中,测量平均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简单常用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物体在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通过在物体运动过程中记录物体所经过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并用标尺或测量仪器测量物体在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然后,我们再用时钟或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所经过的时间。

最后,通过将测得的距离除以测得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平均速度。

2. 光电门法光电门法是一种精确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它适用于物体在直线运动且速度较快的情况下。

这种方法利用了光电门的原理。

光电门是由发光器和接收器组成的设备,通过发射一束光束并在接收器接收到光束时触发计时器。

我们可以将光电门放置在物体运动的轨道上,当物体经过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计时器开始计时。

当物体通过另一个光电门时,光束再次被遮挡,计时器停止计时。

通过测量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然后将其除以计时器所测得的时间,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平均速度。

3. 高速摄像法高速摄像法是一种适用于测量高速运动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并通过分析图像来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首先,我们需要将高速摄像机放置在物体运动的轨道上,并设置合适的帧率。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来测量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最后,将物体所移动的总距离除以所用的时间,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平均速度。

4. 雷达测速仪雷达测速仪是一种常用于测量车辆平均速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雷达原理来测量物体的速度。

雷达测速仪通过发射一束无线电波,并接收被物体反射回来的波,从而测量物体的速度。

当物体靠近雷达测速仪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增加;当物体远离雷达测速仪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减小。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一、引言物体的运动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量度,而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特性,对于物理学和运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介绍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步骤。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直尺: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移;2. 秒表: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3. 物体:选择一个具有一定尺寸的物体,如小球或砖块。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直尺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确保直尺的刻度清晰可见;b. 使用秒表进行校准,确保秒表的准确性;c. 选择一个平坦的表面作为物体运动的参考面。

2. 进行实验a. 将物体放置在起始位置上,并记录下物体的初始位置;b. 启动秒表,并同时开始推动物体;c. 当物体到达目标位置时,立即停止秒表,并记录下物体的到达时间和目标位置;d.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3. 数据处理a. 计算每次实验的位移:将目标位置减去初始位置,得到每次实验的位移;b. 计算每次实验的时间:将到达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得到每次实验的时间;c. 计算每次实验的平均速度:将位移除以时间,得到每次实验的平均速度;d. 计算所有实验的平均速度:将每次实验的平均速度求平均,得到所有实验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直尺和物体运动的参考面水平,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2. 在推动物体时要尽量减小外界因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避免风的干扰;3. 每次实验后要重置物体到起始位置,确保每次实验的起点相同;4. 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可靠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每次实验的位移、时间和平均速度。

将这些数据整理并计算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可以得到物体的平均速度。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的平均速度,可以观察到物体运动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特性。

六、实验扩展1. 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或形状,观察对平均速度的影响;2. 可以改变推动物体的力度,观察对平均速度的影响;3. 可以改变物体的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观察对平均速度的影响。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均速度是____________

+
1
2
设上、下半程的路程各为s,则对应的时间分别为:
t1=


、 t2=
1
2
由平均速度公式推出结果如下:


= =
2
1+2
=
2


+
1 2
=
212
1+2
3.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
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
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0.2s。
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
度v1=0.35m/s。
s1=0.70m
t1=2.0s
v1=0.35m/s
②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
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
属片的距离s2=0.35m.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
滑过斜面上半段s2所用的
如果障碍物质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物体移动的速度。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03
PART
课堂小结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测量
速度
测量平均
速度
现代测速
s
测量原理: v
t
测量的物理量:长度s、时间t
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用位置传感器测速
雷达测速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实验目的
①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②测量人的手掌移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器材
位置传感器、小车、斜面、计算机等。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2.5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2024-2025-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2.5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2024-2025-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知1-练
1. [期末·德阳] 如图所示为小月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 度”的实验装置。
感悟新知
知1-练
(1)该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停__表___。 (2)由于测量__时__间____(填“时间”或“路程”)的误差较大,
所以要多练习几次再进行测量。 (3)正式测量时,小月进行了如下操作:
感悟新知
知1-讲
方法点拨 间接测量法:将一个不易测量的量转换为若干个可
直接测量的量加以测量,再根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 式进行计算,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测量方法。平均速 度的测量利用的就是间接测量法。
感悟新知
知1-讲
实验思考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小球下落的运动具有什 么特点? 实验要点
可以得出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 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小车运动过程中通过BC段所用的 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 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通过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BC段 的时间,因此该同学的方案是不正确的。

感悟新知
知1-练
(6)图4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 下滑运动的是___C__(填字母)。
(2)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应尽量缓一些。
感悟新知
知1-讲
(3)金属片的作用:可以作为让小车停止运动的挡板,保证 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4)测量小车滑下的路程应以小车的前端(或后端)为准。 (5)不同小组测得的平均速度不同的原因:斜面坡度不同,
斜面长度不同等。
感悟新知
知1-讲
分析思考: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分析结果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

学,科网(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利用公式v =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刻度尺 停表 很小 撞击挡板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从A点到F点的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参考答案:(1)变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2)小于(3)EF(4)C 试题解析:(1)由题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B点运动到D点,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间的距离为s1=4.5 cm–0.5 cm=4 cm=0.04 m;小球运动的时间t1=0.4 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1=s1/t1=0.04 m/0.4 s=0.1 m/s;从A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F间的距离为s2=12.50 cm=0.125 m,小球运动的时间t2=1 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2=s2/t2=0.125 m/1 s=0.125 m/s,所以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一、引言平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测量平均速度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内容,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二、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测量方法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测量其平均速度也相对简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1. 物体在固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法这种方法要求物体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沿直线运动,然后测量物体通过的路程。

通过测量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可以得到物体的位移。

将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固定的时间,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2. 随时间变化的位移法这种方法要求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已知的。

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可以得到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然后计算位移的平均值,除以时间的变化量,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三、曲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测量方法对于曲线运动,由于物体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可能不同,因此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相对复杂一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1. 切线法这种方法要求物体在一个时间段内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已知的。

通过在不同时间点上绘制物体的速度矢量,并连接各个速度矢量的端点,可以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

然后在曲线上选择两个点,画出通过这两个点的切线。

切线的斜率即为该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2. 面积法这种方法要求物体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已知的。

通过在不同时间点上绘制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

然后在曲线的某一段区域内,计算该区域下方的面积。

将下方面积除以时间的变化量,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四、其他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除了上述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如:1. 光电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物体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通过在物体的运动轨迹上设置光电门,当物体通过光电门时,会触发计时器。

通过测量物体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和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是一项常见的物理实验,它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来计算出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一、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它的步骤是先测量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再除以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例如,我们可以用一个计时器来测量小车在10秒内行驶的距离,然后用测量的距离除以时间10秒,即可得到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其他已知量来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速度计算器。

速度计算器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自动计算出平均速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复杂的运动情况,例如曲线运动或变速运动。

三、图像分析法图像分析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它通过对物体运动轨迹的图像进行分析,得到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然后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物体的变速运动或非匀速运动。

四、多点测量法多点测量法是一种通过在物体运动轨迹上选择多个点进行测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在物体运动的起点、终点以及中间选择几个点进行测量,然后根据这些测量结果计算出平均速度。

五、计算机模拟法计算机模拟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物理实验的方法。

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物体的运动模型,并输入物体的初始条件和外力等参数,可以模拟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然后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总结起来,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图像分析法、多点测量法和计算机模拟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这些测量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 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2
金属片
s3
s1 t3
t1
s2 t2
5.通过计算 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 下半段时间t3=t1-t2
(460s)
已知:桥长S1=6700m 火车长S2=200m
前40秒路程S=600米 t=40s
求: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t
解:火车的速度v= =
15m/s
火车全部通过走过的路程
S总=(S1+S2)=6700m+200m=6900m
s 火车全部通过的时间t= S总 / V=
=460m/s
答: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需要460m/s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
运动时间(s) t1=4 t2=2.5
0.3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0.15
V2=
0.12
1.5
V3=
0.2
①.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 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
②.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不能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 速度
【器材】 斜面、 停表、
小车、 挡板。
刻度尺、
设计实验:
S1
金属挡板
t1
S2
s3
t2
t3
【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笔记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笔记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笔记
一、平均速度的定义
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为:平均速度= 路程/ 时间。

这个公式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基础。

二、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路程:选择一个合适的距离作为测量对象,可以使用直尺、卷
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2.计时:使用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记录物体通过所选路程所需的时间。


意要确保计时准确,避免误差。

3.计算平均速度:将所测得的路程和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得出
平均速度的值。

三、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确保测量工具准确:在进行实验前,要对所使用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查,确
保其准确性。

2.控制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如物体
的质量、形状等。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
终结果。

四、平均速度的应用
平均速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交通领域,平均速度可以用来描述车辆或行人的移动速度;在工业生产中,平均速度可以用来评估生产效率等。

五、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并了解了平均速度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应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确保测量工具准确等细节问题。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应用。

平均速度的测量公式

平均速度的测量公式

平均速度的测量公式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距离的平均速率。

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

为了计算平均速度,我们使用以下测量公式: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在这个公式中,总位移是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相对于参考点的总位移量,而总时间则是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总时间。

平均速度的单位通常是距离单位除以时间单位,例如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这个公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况,无论物体是以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对于匀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将得到一个恒定的平均速度。

而对于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在某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计算总位移和总时间来获得平均速度。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汽车在3小时内行驶了240公里。

我们可以使用平均速度的测量公式来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总位移是240公里,总时间是3小时。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平均速度 = 240公里 / 3小时 = 80千米每小时因此,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0千米每小时。

这个值告诉我们,在给定的时间内,汽车每小时平均行驶80千米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仅仅是对物体运动的一个整体描述,它不能提供关于运动的具体细节。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速度变化情况,我们需要使用其他的速度测量方法,如瞬时速度的计算。

总而言之,平均速度的测量公式是一个用于计算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数学公式。

它可以应用于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情况。

了解这个公式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动的特征和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一、学情分析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四节,这一节是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设计一个课时。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启下: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

尽管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
理解。

(二)教学难点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懂得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四、教学方法
1、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通过这三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

2、本节课以探究式的课堂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在上节课学习了速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实际的小车进行测量,提出猜想,小车下落是怎样的一种运动,有什么办法证明这就是你的猜想,引导学生从平均速度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比较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

3、实验过程中发挥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精神,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应用于生活,与高中知识相衔接。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两部汽车的行驶过程
提出问题:您知道这两部车做什么运动吗?
学生看到这张图片,一部做匀速直线运动,一部做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经验,学生马上判断出来,为下面测量办法的设计有了很好的铺垫,从而无形中把学生引入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上。

(二)实验探究,培养能力,新课讲授
1、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S/t
(3)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挡板、刻度尺、秒表
(4)猜想
a、小车下落时是一种怎样的运动?
b、这种运动有什么特点?
根据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小落时的运动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引导,“小的时候有玩过滑滑梯吗?下落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吗?”从而引导学生猜想是一种变速直
线运动,这次的运动有先慢后快的特点。

(5)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平均速度证明猜想是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两种实验方案并派代表说出实验方案:
A、时间相同,路程不同,平均速度就不同。

B、相同路程,时间不同,平均速度就不同。

评估A方案,由于要控制时间相同的难度大,人手操作误差大,因此选择方案B.方案确定后,小组讨论:1)实验过程中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由于下面半段的时间是比较难准确测量的,让学生换位思考,能不能不测下半段的路程和时间,以其他办法间接求出,让学生讨论。

设计表格并记录实验数据
(6)分析实验数据
(7)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V上V下,教师引导总结: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目的: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同学间交流评估,互助提高,最终找到最佳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8)评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此次实验中,有哪些地方你认为存在误差?如何减少误差?
实验过程中,只有一组数据,应该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实验过程中,
可以选择更为精确的仪器进行测量。

例如课本的拓展性实验,利用传感器测量速度。

2、生活、物理、社会
测量人走路的平均速度。

要求:人走教室一圈,有刻度尺和秒表,求出人走路的平均速度。

解:用刻度尺量出人的脚步为L
总路程为S=nL
用秒表测出时间t总
六、教学资源:
课件(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课件)
七、课时录像、文字实录
(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课时实录)
八、练习与作业
(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练习)
九、反思与建议
《测量平均速度》是第一章的第四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的心得体会: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建构起平均速度的概念,延伸平均速度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的平均速度,进而推导出小车下落的运动情况,考验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思路设计与实现。

成功之处:
(一)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二)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时有三个地方推动学生知识的前进步伐。

引入部分,提问学生两部小车分别做怎样的运动,提醒学生因为平均速度的不一样,小车出现两种运动状况,暗示学生,小车的运动特点可以观察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并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小车下落时运动的特点猜想,学生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此时引入一幅图片“小的时候玩滑梯有什么感觉?”推动课程
进一步深入猜想。

最后课堂中,让学生测量人走路的平均速度。

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把物理融入到生活中。

有待改善之处
上完整节课后感觉有些地方可能让学生思考地不够,可以再慢一些。

习题方面找不到多些与生活有关的例子,更紧密联系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