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8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广西2020版高考生物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17生物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解析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项正确。
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大,则种群增长的速率越小,所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最强,B项正确,D项错误。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大时,种内斗争加剧,鱼体生长缓慢,每条鱼的质量小;养殖密度小时,种内斗争弱,鱼体生长快,每条鱼的质量大。
所以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鱼产量相同的情况,C项正确。
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呈“J”型增长的种群中死亡率和迁出率都为0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 C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项错误;呈“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个体死亡,B项错误;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C 项正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D项错误。
3.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若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答案 C解析选取样方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1·湖南岳阳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瓢虫在树干上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研究年龄组成时,通常把所有个体分为幼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段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2021·河北保定摸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B .同一种群的K 值稳定不变C .捕捞后大黄鱼种群维持在K 2有利于种群恢复 D .改善环境提高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 .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 .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使植被被破坏,其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6.科研工作者为了预测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1平方千米范围内的田鼠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考点三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精讲)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 ①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 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③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④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 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⑤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⑥增长曲线的种群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是开始时 培养液营养物质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酵母菌大量 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 营养物质大量消耗、pH急剧变化、有害代谢废物不断地积 累,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开始大于出生率,种群 数量下降。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应试例析)
【对接高考-角度1】 1.(2015·全国卷Ⅰ,31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
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1
1
1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 法常用于调查_活__动__能__力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12/9/2021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应试例析)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和柱形图
增长型
曲 线 图 柱 形 图
12/9/2021
12/9/2021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知识精讲)
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试题(含解析)

种群与群落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填空)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生物的______个体。
答案:1.同种 全部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是种群______的数量特征。
②调查方法⎩⎨⎧ ⎩⎪⎨⎪⎧ 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用的样方法有 和 两种 :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③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对农林害虫的__________,渔业上__________的确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________的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________的比例。
(4)年龄组成。
①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5)性别比例: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答案:2.(1)①个体数 最基本 ②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③监测和预防捕捞强度(2)该种群个体总数(3)迁入或迁出个体总数(4)①年龄期②增长型越来越少3.判断正误。
(1)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
()(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4)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5)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6)1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为10/(1000+10)×100%=0.9%。
()答案:(1)×(2)×(3)√(4)√(5)×(6)×解惑:(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呈“J”型增长的种群中死亡率和迁出率都为0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3.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若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4.(2018江苏卷)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右上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20世纪30年代,环颈雉被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如下图实线所示。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高频考点解读】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与迁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 t=N0·λt)。
3.“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4.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热点题型】题型一种群的特征例1、下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提分秘籍】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人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①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少种群密度②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性别比例⎩⎪⎨⎪⎧⎭⎪⎬⎪⎫♀>♂→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种群密度【特别提醒】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201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答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班级姓名学号【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基础知识回顾】一、种群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全部个体。
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如: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
掌握种群的概念要注意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种生物”。
种群和物种相比,谁的范围大?二、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①概念:种群在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季节种群密度不同。
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a.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及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
取样方法:法和法注意事项:①关键是做到。
样方数量不能太少,取所有样方的作为估计值。
②样方大小适中:一般乔木100m2,灌木16 m2 , 草本1m2。
③计数原则:个体若在边界上,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b.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 的动物计算方法:种群密度=(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记个体数。
注意事项: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2)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的比率。
(3)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的比率。
注意: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可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数目的比例。
注意: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三、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包括三种方式,即、、。
人教版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9讲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课时作业29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湖北长阳一中月考)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2月份成熟个体数量大于8月份B.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C.在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该种群数量影响最大D.8月份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解析:2月份成熟个体的比例大于8月份,但二者数量不同,2月份成熟个体数量不一定大于8月份,A项错误;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项正确;2月份成熟个体开始繁殖,在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该种群数量影响最大,C 项正确;8月份该种群的未成熟个体较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项正确。
2.(2020·陕西黄陵中学开学考试)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分析题图1可知,a是出生率,b是死亡率,A错误;E 点净补充量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不是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应该是补充量最大的点,B错误;分析图2可知,F点害虫的增长速率最大,应该在小于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G点净补充量为0,该点代表环境容纳量,即K值,D正确。
3.(2020·江西南昌十所重点中学高三模拟)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甲、乙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岛(均已封闭)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2021版山东新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9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19辽宁葫芦岛六中月考)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 t=N 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B.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C.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D.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3.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4.(2019广东六校联考)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5.(2019山西孝义摸底)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甲、乙、丙3个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组成示意图。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的年龄组成依次为衰退型、稳定型、增长型B.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C.调查3个种群个体数量的方法不一定为标志重捕法D.食物充足的条件下,3个种群的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6.(2019云南民族大学附中期中)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曲线近似于“S”型增长曲线B.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上下波动C.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D.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固定不变二、不定项选择题7.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串讲)(解析版)

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4)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不一定;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迁考点分布重点难点备考指南1.种群的特征2.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理解掌握种群的特征有哪些。
理解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用法。
会用种群数量变化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用标记重捕法。
(2)样方法的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标记重捕法的密度估算公式:种群数量=初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的被标记的个体数。
注意事项:调查期间无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标记物对所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无影响。
3.黑光灯诱捕昆虫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项目 样方法标记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个体数(数量为M ) ↓重捕、计数⎩⎨⎧捕获个体数n标记个体数m↓计算种群数量:N =M ·n /m2.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2)曲线图和柱形图项目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曲线图柱形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示,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增长方式(含解析)浙科版

第29讲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增长方式基础巩固1.图K291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图K291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下表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过程需要注意防止培养液被杂菌污染,以免使实验结果偏大B.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等实验工具C.可以预计,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20 ℃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最大密度比10 ℃条件下大D.实验结果表明,20 ℃左右培养酵母菌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④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⑤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4.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在停止增长时( )A.种群增长约等于零B.成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能力提升5.如图K292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的划定样方,其中大黑点代表要调查的植物。
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K292A.图中共有四个样方B.图中只有一个样方C.按照左上计数原则,该样方内共有13株植物D.样方法同样适合调查麻雀的种群密度6.2012·盐城一模图K293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图K293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7.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K294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K294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逻辑斯谛型增长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庐山上全部的蝴蝶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比率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9.2012·温州模拟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29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讲) 含解析

考情纵览考纲概要考纲解读高考考情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1.了解种群的特征;2.理解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1.2016新课标Ⅱ卷(5)、2016浙江卷(5)2.2015广东卷(4)考向导航考向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2)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3)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3.种群的空间特征(1)均匀分布: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草地上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瓢虫的空间分布。
【例1】(2016年新课标Ⅱ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变式训练1】(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答案】A【知识拓展】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8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湖北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蚜虫的密度C.调查某山坡上樟树的种群密度,样方面积应该取1 m2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解析] 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来计算种群密度,A正确;跳蝻、蚜虫的密度调查用样方法,B错误;因樟树植株较大,选择的样方面积应适当增大,C错误;在对样方计数时除样方内的个体外,还包括顶点和相邻两边边线上的个体,D错误。
故选A。
2.(2019·广西南宁三中高三月考)下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C.图中a点和b点的山羊的种群数量一定相等D.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解析]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出生率/死亡率>1,表示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死亡率,表示种群数量减少,故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B正确;a~b时间段内,由于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此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C错误;b~c时间段内,该种群经历了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等于1和小于1三个时间段,即年龄组成经历了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D错误。
3.(2019·湖北高考模拟)在分析某野生生物种群年龄结构时,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 (丙)三个年龄层,统计各年龄层成员数量所占比例。
当年龄结构处于下列哪项时,预示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 B )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甲=乙=丙[解析] 当甲>乙>丙时,幼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A错误;当丙>乙>甲时,老龄个体较多,种群为衰退型,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B正确;当乙>甲>丙时,成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C错误;当甲=乙=丙时,各年龄个体数量相当,种群为稳定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D错误;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湖北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蚜虫的密度C.调查某山坡上樟树的种群密度,样方面积应该取1 m2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解析]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来计算种群密度,A 正确;跳蝻、蚜虫的密度调查用样方法,B错误;因樟树植株较大,选择的样方面积应适当增大,C错误;在对样方计数时除样方内的个体外,还包括顶点和相邻两边边线上的个体,D错误。
故选A。
2.(2019·广西南宁三中高三月考)下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C.图中a点和b点的山羊的种群数量一定相等D.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出生率/死亡率〉1,表示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死亡率,表示种群数量减少,故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B正确;a~b时间段内,由于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此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C错误;b~c时间段内,该种群经历了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等于1和小于1三个时间段,即年龄组成经历了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D错误。
3.(2019·湖北高考模拟)在分析某野生生物种群年龄结构时,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年龄层,统计各年龄层成员数量所占比例。
当年龄结构处于下列哪项时,预示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B)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甲=乙=丙[解析]当甲〉乙〉丙时,幼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A错误;当丙〉乙〉甲时,老龄个体较多,种群为衰退型,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B正确;当乙〉甲〉丙时,成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C错误;当甲=乙=丙时,各年龄个体数量相当,种群为稳定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D错误;故选B。
4.(2019·新疆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A.调查某地布氏田鼠数量的增长方式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B.种群的特征与个体的特征相同C.调查各种植物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都是样方法D.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解析]调查某地布氏田鼠数量的增长方式属于种群数量变化,则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A正确;出生、性别、年龄、死亡则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具有的特征,B错误;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校园草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对某些簇生植物不易区分植株数,不适用样方法调查,C错误;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
故选A。
5.(2019·广东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描述错误的是(A)A.某丛生植株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C.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解析]丛生植株难于辨别个体数目,所以不宜选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B正确;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C正确;季节的变化会影响某些种群的数量,所以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
6.(2019·广东深圳高中高考模拟)数学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广泛应用,而每个数学模型的应用都具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C)A.在一块稻田中选取稗草较多的地方取样,所取样本的平均数可估算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B.标志重捕法利用了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不同的特点C.利用灯光诱捕昆虫的方法,根据多年数据可绘制出某种群数量动态模型D.采用标志重捕法,可准确统计某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并制定捕捞计划[解析]样方法要求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标志重捕法正是利用了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相同的特点,来估算某种活动能力强、运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B错误;利用灯光诱捕昆虫的方法,可获得一定量的昆虫,如果长期观测、多年积累,可以获得某种昆虫的数量值。
在生产实践中,如果结合田间昆虫的数量和气象因子等环境条件,可绘制出某种群数量动态模型,对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预测,C正确;标志重捕法只能大致估算种群密度,不能准确统计,D 错误.故选C。
7.(2019·辽宁高三期末)样方法是估算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若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C)A.抽样时所选的样本在群体中要有代表性B.若调查的植物个体数目较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处在样方内部和样方四个边界上的个体都需要统计D.要保证每一个个体被抽选与其他个体无直接牵连[解析]采用样方法估算植物种群密度时,抽样时所选的样本在群体中要有代表性,A正确;如果调查的植物种群个体数目较少,则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计数时,应统计处在样方内部的个体和样方相邻两个边界及其顶角上的个体,C 错误;要保证每一个个体被抽选与其他个体无直接牵连,D正确。
8.(2019·辽宁省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期末)下列是种群空间特征的叙述是(D)A.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D.草场上蒲公英的随机分布[解析]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种群的数量特征,A错误;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草场上蒲公英的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分布型,D正确。
9.(2019·广西高考模拟)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酵母菌生长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酵母菌,每隔一段时间测定酵母菌的个体数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实验初期酵母菌增长缓慢是由于种内斗争强B.该实验中常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与营养条件有关D.该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会发生变化[解析]实验初期酵母菌增长缓慢是由于起始种群数量少,A错误;对酵母菌种群数量检测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的方法,B 正确;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C正确;在最大值之前,酵母菌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稳定在K值时酵母菌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故选A。
10.(2019·南昌市八一中学高考模拟)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C)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B.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D.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解析]种群数量达到K值,会在K值处上下波动,A错误;种群数量大于K/2,小于K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培养瓶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C正确;若要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D错误。
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11.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BD)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物种进入该生态系统后,开始都表现出了增长的现象,一段时间后,a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现为“S”型增长,其原因是受自身密度的制约,b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后,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
所以两个种群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但竞争强度是由弱到强再到弱。
12.(2019·湖南长沙一中高考模拟)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D)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田鼠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解析]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但是两者的差值为0,A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错误;在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在K值上下波动,C正确;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影响,D正确。
13.下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A.该曲线揭示了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变量无关B.该曲线CD段种群数量在持续下降C.该曲线可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培养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则捕捞该鱼的最佳时间在E 时期[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该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能够揭示种群数量变化与时间有关,但不能表明种群数量变化与其他变量无关,A错误;该曲线CD段呈下降趋势,说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此时段种群增长速率大于零,种群数量仍然在缓慢增加,B错误;在密闭容器中培养的酵母菌,随着培养时间的递增,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不断积累、溶氧不断减少,导致酵母菌的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当其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酵母菌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所以该曲线可表示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不能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培养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E时期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在C 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最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更新,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则捕捞该鱼的最佳时间应在大于C时期,但不是在E时期,而是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时期对应的水平,D错误.三、非选择题14.(2020·陕西高考模拟)朱鹮有“东方宝石”之称,曾一度濒临灭绝。
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6年的2 200多只.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