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标是为了确保国家什么利益不受损害而赋予国家防卫力量所必须完成的特殊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胡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重要指导方针”这6个字,分量很重、寓意很深。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确立起来,是带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我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对我军建设的新要求,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以党的旗帜为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丰富了党的科学理论宝库,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示出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行动纲领,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思想基础。
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是党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的坚定捍卫者和忠实履行者。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才能使我军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党的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生动运用和具体展开,为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我们一定要从高举旗帜、听从指挥的高度,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增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57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57(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体现法的本质属性和使命的是( )(分数:2.00)A.法的目的价值√B.法的现实作用C.法的评价标准D.法的形式价值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的目的价值。
法的目的价值构成了法律制度所追求的社会目的,反映着法律创制和实施的宗旨,最集中地体现着法律制度本质规定性和基本使命。
因此,本题选择A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价值的是( )(分数:2.00)A.自由B.秩序C.公平D.美感√解析:解析:法的价值种类包括自由、秩序、公平等,并不包括美感。
4.关于法学上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区别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判断的取向不同,前者以主体为尺度,后者以现存的法律制度为判断的取向B.判断的态度不同,前者明显地带有个人主观的印记,后者则尽可能做到“情感中立”或价值中立C.判断的方法不同,前者是一种描述性判断,后者是一种规范性判断√D.判断的真伪不同,前者取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契合,后者主要存在于其与客体真实情况是否符合解析:解析: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区别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C选项中的答案是错误的。
其中价值判断采用的是规范性判断的方法。
关注法律应当是怎样的。
而事实判断采用描述性判断的方法,关注法律实际上是怎样的。
ABD中的表述是正确的。
5.《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军事理论问题详解史上最全
导读:2017年军事理论(张国清新版)考试,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世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A.军事B.经济C.文化D.体育1.0分,12、在1985年中央军委做出了军事战略要由过去立足于大打、早打、打核战争转移到,A.理论B.技术C.战术D.战略1.0分,不搞军事扩张”中国是积极防御()的国防2017年军事理论(张国清新版)考试得分:92 已完成一.单选题(50题,50.0分)1、不变质就是我军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和作风,要经得起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永远要成为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这就是()。
A.信息化 B.不变质 C.高素质 D.高技术 1.0 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2、邓小平为国防科技工业制定了()结合平战结合,而且要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
A.贫民 B.军民 C.工农 D.学商 1.0 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3、习主席强调: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化、正规化建设,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
A.理想B.伟大C.情感D.现代 1.0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4、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的()。
A.威胁 B.问题 C.关系 D.空间 1.0 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5、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东欧变了、苏联解体了,尤其当美俄之间形成了所谓和平伙伴关系的时候,冷战格局就崩溃了,雅尔塔体系也自行消亡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冷战结束进入了()的重要标志。
A.冷战 B.热战 C.缓和 D.战争 1.0 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6、有专家预测再过()年将会有一批微型机器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纳米武器要装备部队。
A.5 B.8 C.10 D.15. 1.0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7、清朝前期中国的版图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西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岛等南至()诸岛,西南一直到印度河的上游流域区域。
军事理论3
3、多级格局
是指多种战略力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相对 平稳的战略关系。
4、多元交叉格局
是一种由两级向多极,或由多极向两级的 过渡性格局。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1、时代性 2、适应性 3、关联性
三、当代世界格局发展趋势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 (二)经济趋向全球化 (三)安全环境复杂化 (四)发展模式多样化 (五)维安组织机制化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 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形成 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内容包括三方面: (1)参战各国与战败国签订一系列条约; (2)国际联盟成立; (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三)雅尔塔体系
1943年底到1946年初,以美苏为主的大国 间所达成的一系列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协 议。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的两级结 构,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多极结构。
位于我国东海之中的春晓油气田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西段长600公里,中段长450公里,东段长650公 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印边界全线从未正
式划定,各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争议区 共有8块,争议总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其中, 西段3块,争议面积3.35万平方公里,除一小部分 由印度侵占外,大部分一直由中国管辖。中段4块, 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大都在印度手里。东 段争议面积最大,约9万平方公里,均在印度控制 之下。
(3)战略手段
a 、政治手段 b、经济手段 c、外交手段 d、军事手段 e、国防建设手段(信息安全、交通建设- 青藏铁路)
3、制定战略原则
第一,有效性原则。 第二,协调性原则。 第三,经济性原则。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变动刺激着国际政治理
论的创新。在理论与现实的互动以及现实主义与其他 理论流派的论争中,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现实主义严格 说来并不是一种大一统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群”, 其内部存在多个分支,并且这些分支之间的差异单凭既
有的传统现实主义(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结构
现实主义)的划分已不能得到很好的说明。
如何对这些分支作进一步的考察,厘清究竟是
哪些理论假设为各分支所共有,而又是哪些假设造成 了各分支之间的差别,这方面的探讨既可加深我们对
现实主义理论及其政策含义的理解,也有助于今后现
实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各理论流派之间
展开更清晰的对话。
近年来在西方现实主义流派中渐渐凸现出的进攻性现
实主义(offensive or aggressive realism)、防御性现实 主义(defensive realism)和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三个分支。
防御性现实主义
• 代表人物:斯蒂芬· 范埃弗拉(stephen van Eve ra ) • 基本思路:如果一个国家是理性的,那么它可以 通过计算扩张的得失损益,通过从以往搞侵略扩 张的国家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制衡而最终导致 失败的历史中汲取教训,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也就是说,无政府的国际体系并不必然导致激烈 的冲突和战争,它也会促使国家采取温和、慎重 和有节制的政策。
•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
国际大班花名册
•
如何解释民族国家的行为,这些国家追 求什么?关于政府发言人在对外政策中力图 实现的目标和目的,决策者是怎样下决心的, 而后分析家们又是怎样解释的?
国家利益容易被利用,成为政客推动政策的手段: 拿破仑以法兰西利益为借口,发动了对俄战争,最 终走上了通往滑铁卢的绝望之路; 林肯认为,对于美国来讲,联邦的分裂比内战更痛苦; 希特勒也是用德国国家利益的名义为其扩张政策而辩 护; 斯大林以苏联利益的名义,消灭或驱逐了数百万俄国 的农场主和反苏维埃分子; 小布什:攻打阿富汗、攻打伊拉克都是打着美国国家 利益的旗号。 小泉:参拜、与东亚各国闹僵也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帜 安倍:不参拜、快速修补中日关系也打着国家利益的 旗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的说明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12.22•【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的说明--2014年12月22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的说明。
一、制定本法的必要性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为应对严峻复杂形势,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对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对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
按照中央部署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制定一部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形势日益严峻,面临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非传统领域安全日益凸显。
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我国已有的国家安全立法同我国所处的战略安全环境、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还远远不相适应。
制定一部应对国家安全各种威胁和风险,统领国家安全各领域工作的法律,有紧迫的现实需要。
二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做好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
为此,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科学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任务,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制度和国家安全保障措施,为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军事战略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军事战略在学术界,军事战略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关乎国家安全,也影响着军队的决策和实施。
对于考研的学生而言,了解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下面将以重要知识点为主线,逐一加以阐述。
一、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1. 维护和平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军事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2. 自卫防御:中国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有能力应对任何形式的军事威胁和侵略行为。
3. 综合斗争:中国特色军事战略注重综合斗争能力的提升,包括陆海空天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协同作战能力。
二、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1. 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是当代军事战争的主要特征,中国特色军事战略强调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作战能力的提高。
2. 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3. 长期积累和突出时机:中国特色军事战略注重长期积累,强调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反应和突出应对。
4. 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军事战争的变化,中国特色军事战略注重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如网络空间、人工智能等领域。
5. 区域冲突防控:中国在邻近地区存在一些争议和冲突,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区域冲突的防控和处理。
三、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灵活运用1. 对外交往与军事合作:中国在军事战略中注重维护稳定的对外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军事合作与对话,以增进国际间的互信与合作。
2. 危机管理和平台的利用:中国特色军事战略中尤为重视危机管理,注重通过平台的利用来解决争端和冲突。
3. 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国在发展军事战略时,注重与其他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合作共赢和维护地区稳定。
四、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发展与展望1. 军事科技创新: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并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加强人工智能、无人系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发。
2. 和平发展理念的倡导: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军事事务,通过和平外交推动理念的普遍性和实施。
战争的战略目标与战争胜利
战争的战略目标与战争胜利战争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历史上无法回避的现象之一,各个时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事件不断上演,冲突、厮杀和毁灭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战争中,每一个参战方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而战争的结果则取决于各方是否能够实现这些战略目标以及采取何种措施来取得胜利。
本文将探讨战争的战略目标与战争胜利的关系。
首先,战争的战略目标是指参战方在发动战争时所制定的目标或目的,它主要与军事、经济、政治和地缘等方面密切相关。
每个国家发动战争的目标大多数是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考虑,例如保卫领土、争夺资源、推翻政权、扩大势力范围等。
不同的战争目标对于参战方来说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也决定了战争的规模、战略和战术的制定。
要实现战争的战略目标,参战方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战略和计划,以及相应的战术手段来实施。
在现代战争中,常见的战略手段包括发动进攻、采取防御、进行包围、实施战术突击等。
这些战略和战术的运用需要充分考虑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战场环境、兵员装备等多方面因素,提高战争的可行性和胜利的可能性。
战胜敌人是所有参战方的共同目标,而战争胜利则是战争的最终目标。
战争胜利的定义取决于战争的目标,有时是通过摧毁敌方军队来取得军事胜利,有时是通过政治手段使敌方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条件来取得政治胜利。
不同的战争目标和战争环境决定了战争胜利的方式和手段,但无论如何,战胜敌人总是胜利的前提。
然而,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
胜利后的国家和社会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困难,例如战后重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
因此,战争中参战方不能仅仅关注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争胜利的取得,还需要考虑战后的建设和发展,以确保战争的胜利能够产生持久的影响和效果。
总而言之,战争的战略目标是每个参战方在战争中追求的目标和利益,战争的胜利则是参战方对战争结果的期待和追求。
战争胜利的实现需要参战方制定合理的战略和计划,采用恰当的战术手段,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始终保持战争目标的清晰性和一致性。
精编宁波发展的国家战略视野
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机遇
企业创新引领发展
宁波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 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产业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方向发展。
产业升级与转型
宁波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 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推 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多 元化产业体系。
资本市场助力发展
宁波积极利用资本市场, 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 动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 业竞争力。
政策环境带来的机遇
国家级战略支持
宁波作为国家重要沿海城市,享有国家级战略支持,如“一带一路 ”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宁波的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 政策支持和保障。
区域合作与发展
宁波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 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精编宁波发展的国家战略视 野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国家战略概述 • 宁波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与作
用 • 宁波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精编宁波发展的国家战略视野
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宁波发展
本报告以宁波发展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在国家战略视野下的地位 和作用。
精编内容
报告内容精编,重点突出,旨在 为读者提供简洁明了、深入浅出 的分析。
主要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二是推进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五是促进城乡融合发 展,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对未来宁波发展的展望
发展趋势
重点任务
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全球产业 变革的加速推进,宁波未来将迎来更 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立法,旨在明确和维护国家的国防安全,保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该法规定了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和国防力量的组织、职责、任务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强调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国防法指出,维护国
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全国各族人民应该团结一致,积极参与国防事业。
这表明了保障国家安全对于国家和民众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国防法还明确了国防力量的职责和任务。
根据法律规定,国防力量的任务主要
包括防御外来武装侵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等。
国防力量必须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挑战,保障国家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此外,国防法规定了国防资源的保障和利用。
国家要合理配置国防资源,提高
国防资源的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益,促进国防科技创新和发展。
同时,法律还强调国防力量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军事力量的实战能力和技术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国防法还规定了公民对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
根据该法,公
民有义务履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需要;同时,公民也有权利享受国家安全的保护和辅助服务。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法律,旨在保障
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通过明确国防力量的职责和任务,优化国防资源的利用和保障,以及强调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国防法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指导。
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知识点归纳
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知识点归纳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发展,其战略目标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
考研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的理解和归纳成为了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这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备考。
一、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实现现代化的建设。
这一目标要求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进现代化建设,并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全面发展。
这包括了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
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还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这一目标要求在政治体制、法治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确保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社会秩序得到维护,法治建设得到加强。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目标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确保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国内外大势中把握好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更加显著的地位与作用。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还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目标要求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公正、合理与有效。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总结起来,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知识点主要包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备考时,需要对这些目标的基本内涵和实践举措有所了解,并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论述。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相信读者能够更好地应对考研中相关的问题和题目。
2019年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朝鲜外部的安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范文模板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朝鲜外部的安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篇一:军事理论新版答案一、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还有国际( D 军事)格局的三大部分。
2当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十分强大的时候它的国力也会随之( C 增强),反之亦然。
3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了以后,它对利益分配很不满意,所以又挑起了第( D 二)次世界大战。
4综合国力的大小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面他享有的一定的地位。
正确5所谓格局就是指一种态势、模式或构架,是几种力量的交错以后出现了一种暂时的平衡状态。
正确二、所谓单极格局,它是指由某一个主要的大国、霸权国或者由一个主要的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当中占据(D 主导)地位。
2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东欧变了、苏联解体了,尤其当美俄之间形成了所谓和平伙伴关系的时候,冷战格局就崩溃了,雅尔塔体系也自行消亡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冷战结束进入了C 缓和的重要标志。
3二战以后,形成雅尔塔体系,就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峙的B 冷战格局。
4二战以后,形成雅尔塔体系,就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
正确5二战以后,实际上是由美国、苏联两大国主持和安排世界事务的格局,形成了美国、苏联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体系。
正确三、1历史上一个格局维持了一段时间以后,最后走向终结或者直接衔接到另外一个格局,或者孕育着另外一个格局。
所以说一个格局一段时间以后,它会产生斗争,会形成下面一个新的(A 格局)。
2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了两大欧洲军事同盟瓜分(C 世界)的战争格局。
2维也纳格局它维持了近(B 50)年。
3雅尔塔体制实际上就是按照美国苏联两大国家实力对欧洲,对亚洲两大洲进行了势力范围的划分的一种体制,这种体制最后导致了二战以后(D 两级)对立的世界战略格局。
4维也纳格局它维持了近100年。
第二章--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和功能
第二章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功能正确认识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功能,对确立相应的动员战略思想,并推动动员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要弄清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首先要理解战略的相关概念。
战略是什么?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和策略。
国家战略是筹划和综合运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和精神力量,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富国兴邦,以达到国家战略目标的科学和艺术。
国家战略其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兴亡。
有什么样的战略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军事战略。
战略思想是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包括对战争的准备和实施以及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等完整的观点,是在对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和自然条件等客观实际分析估计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制定国防政策、战略方针、建军和作战原则的理论依据。
不同的国家、阶级以及它们的战略思想家,都是从其各自国家、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战略思想的,因而它具有鲜明的国家特征和阶级特征。
往往谋求地区、世界霸权的国家,奉行的是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的进攻战略思想。
而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国家,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国防动员是实施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防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国防力量建设与运用,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
日本的战略理论家小山内宏在1972年出版的《现代战略论》一书中说,“国防战略”,“以守卫国土为目的”,“以军事力量保卫国家”,“保卫国民”。
瑞典的国防战略以防止战争、保存国民为目的。
80年代以来,外国和中国广泛使用这一战略概念,有些西方国家使用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政策”、“防务政策”等概念,与国防战略概念近似。
它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受国家战略的指导和制约,通常由最高国防决策机构制定。
美国把国防战略置于国家战略之下、军事战略之上。
国防战略主要目的是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综合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学技术及其他可能使用的手段,遏制和抵御外来侵略,确保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
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
“军事理论”课小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所在院系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环境设计2班姓名学号田雪 ********** 任课教师刘新华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1日人文社科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
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
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
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所以各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
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
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
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
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
国防知识:中国的国防政策
国防知识:中国的国防政策国防知识:xx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政策是由中国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对外政策和历史⽂化传统等因素所决定的。
维护国家利益,⼀是要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统⼀、领⼟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位,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维护统⼀、反对分裂、作为国防政策的出发点和⽴⾜点;⼆是要为国家的改⾰开放和发展提供⼀个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中国根据⾃⼰的国情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活⽅式,不会产⽣对外侵略扩张的因素,因⽽也就不会制定扩张性的国防政策。
中国始终不渝地奉⾏独⽴⾃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主张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国家间的纠纷和争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因此,中国不会对任何别的国家构成威胁,⽽只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要⼒量。
另外,在中国⼏千年的历史中,爱和平,重防御,求统⼀,促进民族团结,共御外侮,始终是中国国防观念的主题。
中国的国防政策渊源于这种优良的历史⽂化传统。
中国国防政策对国防的领导⼒量、国防的基本⽬标、国家军事战略⽅针、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途径、防卫活动的指导原则、对外军事交往及合作的宗旨都作了明确规定。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特别是对武装⼒量的领导,是进⾏国防建设和军事⽃争的成功经验。
国防,是国家⽣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的安全、政权的稳固和长治久安。
《中华⼈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肯定了党在国家⽣活中的领导作⽤,当然也包括党对国防的领导。
根据宪法制定并于1997年通过的《中华⼈民共和国国防法》进⼀步明确规定:中华⼈民共和国的武装⼒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这⼀原则对国防政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它符合国家和⼈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
中国国防政策始终坚持这⼀原则,并将其融会于国防政策的全部内容之中。
⼆、确定正确的基本⽬标和职责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领⼟完整和安全,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标,也是中国宪法赋予中国武装⼒量的主要职责。
国防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
论国防的地位与作用国防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只有巩固和强大。
国家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国防,是国家为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界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利益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生存即安全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而这种安全与发展权益的获得与保障,则是与国防的强大与巩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说,旧中国有国无防、国门洞开饱受列强欺凌的历史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应当永远汲取的教训的话,那么,建国之初我们即依靠军事、国防力量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和捣乱,为年轻的共和国赢得了国际地位与和平建设发展环境的实践,则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创了新纪元。
中国国防政策的防御性与保卫国家利益的坚决性是相统一的。
如果有谁敢于侵犯中国的主权,严重危害中国的安全,中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手段,给予坚决的回击。
从根本上说,中国确定武装力量的规模,必须以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为依据。
武装力量的规模不应低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当然也不应超出这一需要。
一个国家是否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主要不在于它的国力、军力是否强大,而在于它奉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
建设一个与国家安全和利益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防,一支与中国国家地位相称的强大的军队,无论出现什么突发事件,都能从容应付,立于不败之地。
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带全局性的基本关系。
正确处理这个关系,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建设的发展。
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实力还不强,必须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
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国防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中,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_简答__论述答案
1.国防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3.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
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
国际战略环境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影响一个国家(集团)军事斗争的对象、性质、目标和敌友关系,以及据此确定的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基本方向,是各个国家(集团)制定战略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4.天基武器天基武器:指攻击敌方航天器用的卫星及卫星平台。
如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及反弹道导弹动能武器平台和定向能武器平台等。
5.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6.武装力量武装力量动员(国家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转为战时体制。
武装力量是遂行战争任务的主体,武装力量动员是战争动员的核心。
)武装力量(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通常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非正规与正规的武装组织组成,是国防力量的主体。
)7.战争观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起源、战争的本质、战争的目的、战争的性质等所持的态度以及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战争与地理等因素的相互关联的看法或观点。
)8.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它以分为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国际军事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这几种格局的综合,也称“国际格局”。
国防的含义和要素
国防的含义和要素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对国防的表述包含四个要素:①主体要素,国防的主题是国家;②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和武装颠覆;③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④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基本类型:①扩张型;②联盟型;③中立型;④自卫型。
中国国防历史的主要启示:(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盛的基础;(二)政治清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三)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四)军事技术优劣对国防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我国国防法规体系按立法权限区分为四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一)公民的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1)服现役(2)服预备役(3)参加学生军事训练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二)公民的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什么是国防法规?特性?7. 国防法规的特性(区别于其他法规的特殊性)主要表现是:(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司法适应的优先性;(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党和国家高度集中统一地行使领导职权的国防领导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1.中共中央:决定性的领导作用。
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并贯彻2.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中央军委主席、决定其他组成人员人选、决定战争和平、宪法规定的其他职权3.国家主席: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公布法律、授予勋章、荣誉称号……4.国务院:编制国防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国防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5.中央军事委员会:指挥、决定军事战略和作战方针国防建设成就(一)捍卫和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二)铸造了一支现代化强大军队(三)创立了国防科技和工业体系(四)国防后备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民兵组成。
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的含义国家安全战略是从国家和国际的全局高度筹划和指导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方略。
国家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决策都应受其指导并与之协调。
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依据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维护海洋权益。
维护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稳定的周边和亚太地区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和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决定了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特点是内向型、防御型、和平型的。
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永远不会欺侮别人,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也决不容许别国干涉中国内政。
这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和西方大国外向型、进攻型、扩张型的安全战略根本不同之处。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可概括为:“卫主权、求和平、保稳定、谋合作、促发展”。
卫主权,即捍卫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捍卫和维护海洋权益。
求和平,既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周边、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
保稳定,即确保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致力于稳定周边环境。
谋合作,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谋求与所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环保、跨国犯罪等领域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促发展,即以加快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国防力量,发展民族团结,发展生态环保工程,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字号:大中小忧患意识的培养不能松劲忧患意识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建国之初,新中国领导人之所以选择充满忧患意识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就是让人民记住“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以此提醒人民时刻保持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