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012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摘要简要阐述该规划关键内容, 包括: 规划背景, 城市现状分析的结论, 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的现状问题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建设策略;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重点指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分期建设时序;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区的目标、标准, 近期建设的重要项目及投资估算。
海绵城市规划管控体系;海绵城市组织、制度、资金和能力等保障体系。
第一部分规划概述与现状分析1概述1.1城市概况1.1.1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1.1.2自然地理条件描述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河湖水系等基本情况。
1.1.3经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
1.2上位规划概要1.3描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内容, 包括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城市总体规划中与海绵城市规划相关的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水系、供水、城市、防洪等规划内容。
1.4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节水、防洪、水系、绿地系统、竖向、道路交通等与海绵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内容。
2现状分析2.1基础分析2.1.1降雨分析城市多年平均降雨总量、降雨天数、降雨的年内分布情况等基本降雨特征。
2.1.2采用不小于30年的降雨进行分析, 分析论证本市不同降雨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场次分析, 分别分析不同降雨场次频率和不同降雨量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
2.1.3城市下垫面2.1.4对城市下垫面类型进行解析, 按照水体、草地、林地、裸土、道路、广场、屋顶和小区内铺装等类型进行分类。
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选择分类类型。
2.1.5对城市不透水地面进行分析, 确定城市建成区现状不透水地面分布情况与比例。
2.1.6城市面源污染2.1.7对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物的类型、含量、来源等进行分析, 分析城市面源污染对河道污染物的贡献率。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五)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将城市变成一个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
海绵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能够在城市内部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工作原理: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三个步骤。
首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布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将雨水收集起来。
然后,通过雨水储存设施,如地下水库、雨水蓄水池等,将雨水储存起来。
最后,通过雨水利用设施,如雨水回用系统、雨水过滤系统等,将雨水利用起来,如用于冲厕、灌溉等。
三、实施计划步骤:1.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方案: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包括雨水收集设施的布置、雨水储存设施的建设和雨水利用设施的安装等。
2.建设雨水收集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以收集雨水。
3.建设雨水储存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建设雨水储存设施,如地下水库、雨水蓄水池等,以储存雨水。
4.安装雨水利用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安装雨水利用设施,如雨水回用系统、雨水过滤系统等,以利用雨水。
5.进行试点示范:在选定的区域进行试点示范,验证海绵城市的效果。
6.推广应用:根据试点示范的效果,推广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技术,扩大海绵城市的覆盖范围。
四、适用范围:海绵城市适用于各种城市,尤其是那些面临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的城市。
海绵城市的概念和技术可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城市。
五、创新要点:1.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海绵城市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将城市变成一个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减少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和建设:海绵城市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如道路、建筑、绿地等,实现城市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海绵城市是一种以海绵为模型,通过自然系统的方式来调节城市的水文循环,减缓城市洪水排放压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它以城市空间建设为基础,通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措施,减轻降雨洪峰对城市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目前,许多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设计的还是采用分流式排水体系,而这种排水方式容易导致城市排洪管网的负荷过高,无法承受大规模的降雨。
因此,在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中,应该优化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采用渗透性道路和步道、绿地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措施,使雨水得以循环利用,减少对排水管网的负荷。
第二,构建城市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的理念是通过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城市成为一个自然、绿色、宜居的城市。
在设计过程中应提高城市道路和屋顶的渗透性,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并在城市中建立湖泊、水渠和水塘等水体,使城市更加生态化。
第三,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海绵城市的设计还需要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提高城市用水的效率。
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回收污水、提高供水设施的利用效率等手段,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水资源引导计划,鼓励市民使用低碳环保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如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等。
第四,加强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教育。
设计海绵城市不仅仅是规划和建设,更需要引导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中来。
因此,设计方案应该注重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概念和理念的认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海绵城市主题的社区活动、宣传推广会等方式,激发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共同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
第五,完善政策法规支持。
为了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
政府应加大资源投入,制定和完善有关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和机构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惠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惠城区、仲恺高新区)
惠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文本˙公示征求意见稿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目录 (I)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5)第三章海绵城市总体建设思路与空间布局 (8)第四章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与管控要求 (14)第五章海绵城市系统规划 (27)第六章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指引 (44)第七章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规划 (54)第八章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 (68)附则 (73)名词解释 (7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指导和推进惠州市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建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建规[2016]50号),结合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实际,特编制《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以惠城区、仲恺高新区作为规划区域,总面积约为1480平方公里,现状人口约164万人。
第三条规划原则绿色发展、生态优先。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海绵城市建设始终,维育惠州“山水基质、蓝绿廊道、多点分布”的海绵空间结构,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规划引领、系统布局。
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系统布局,强化规划管控,切实提高惠州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统筹建设、协调推进。
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其他各类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各项目标要求落地。
明确惠州市相关部门的主要任务与责任分工,统筹协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试点示范、有序实施。
因地制宜,加强试点示范,分类、分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建立惠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储备制度,明确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提纲:1. 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及背景2.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方案3.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法4.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评估和效果5.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发展和未来展望一、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及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洪涝、内涝等水灾问题也日益严重,海绵城市的建设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海绵城市要求在城市设计中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建造天然的、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补偿机制来减少洪涝灾害、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二、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方案(1)技术原则: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技术原则:a. 自然流动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循环必须得到保护并得到加强,避免因城市化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水资源的无节制消耗。
b. 通过景观规划、生态修复,增加水的渗透、调控、保留能力,以避免单一的水利工程给城市带来的环境负担及其利用上的单一性。
c. 在城市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自然景观,提升城市的人居生活品质。
d. 实现“多元防控”的原则,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控制,具有灵活的、对抗多种水文危险的能力。
(2)技术方案:a. 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包括湿地、绿房、绿墙等。
b. 提升城市道路的渗透性,使用透水材料铺路和透水草皮。
c. 暂存雨水系统建设,包括屋顶绿化及庭院、公园等地面蓄水系统建设。
d. 充分利用自然水体资源,开展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三、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法(1)实施难点:a. 公众意识不足。
目前多数普通市民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概念以及科学性并没有充分的认知。
b. 建筑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传统城市基础之上,对海绵城市建设并没有充分的考虑。
c.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各个部门要形成协作合作,塑造强大的技术和法律团队。
(2)解决方法:a. 提升公众意识。
通过科普教育工作,让市民更好的认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的以及优点。
巴彦淖尔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7-2030)
案例二:巴彦淖尔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7-2030)1规划目标1.1总体目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以生态、安全、活力的海绵建设塑造巴彦淖尔市城市新形象,实现“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水资源丰富”的发展战略,建设河畅岸绿、人水和谐的北部海绵城市。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32km2)的面积达到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128.0km2)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1.2分项目标(1)水生态结合试点区内新城区、老城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难易程度,最终确定试点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以上。
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湖水系岸线进行生态恢复,达到蓝线控制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到2020年,生态岸线比例应达到35%以上;到2030年生态岸线比例达到60%以上。
(2)水安全提高巴彦淖尔市城市的防洪防涝能力,控制城市径流,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巴彦淖尔市城市排水防涝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暴雨不成灾。
地面积水深度不超过0.15m,积水时间不超过2h。
(3)水环境水质环境标准:综合考虑巴彦淖尔市市水功能区划,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和非点源污染治理情况,确定巴彦淖尔市河道水质达到IV类水体要求。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污染控制按ss计,到2020年削减率达到54%以上;到2030年达到65%以上。
(4)水资源提升城市雨水集蓄利用能力,使雨水成为市政用水的良好补充。
主要考虑雨水资源化利用指标。
综合考虑巴彦淖尔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要求,水资源供需、城市135防洪和低影响开发改造的空间,确定巴彦淖尔市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率2020年达到3%以上,2030年达到6%以上。
海绵专项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雨水收集
01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将雨水
进行集中收集。
雨水处理
02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
的杂质和污染物,提高水质。
雨水利用
03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清洗、冲厕等用途,实现
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透水铺装技术
透水材料选择
海绵专项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目录
• 引言 • 海绵城市现状分析 • 专项规划修编策略 • 关键技术措施 •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 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 • 社会参与与合作共赢
01
引言
规划背景与意义
应对城市内涝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问题 日益严重,海绵专项规划修编旨在通 过综合措施,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
绿色屋顶能够滞留部分雨水,并通过植物和土壤的净化作用,提高 雨水水质。
节能与减排
绿色屋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能够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和温室 气体排放。
植草沟技术
植草沟设计
在道路两侧或绿地中设置植草沟,种植草本植物,形 成生态排水系统。
雨水截留与净化
植草沟能够截留地表径流中的部分雨水,并通过植物 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去除其中的污染物。
时间安排与进度计划
2023年10月
完成问题分析和目 标制定工作。
2023年12月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 ,完成方案修改和 完善工作。
2023年9月
完成前期准备和现 场调研工作。
2023年11月
完成方案编制工作 ,并提交专家评审 。
2024年1月
将最终方案报批至 相关部门,并启动 实施工作。
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
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复合型的设施和方案来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不足、洪涝灾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一些城市的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
1.水资源管理: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该方案中将提倡“多源供水、分级利用、多级回用”的原则。
首先,建立多个水源,包括利用城市的降雨水和田间水利用系统,提高用水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通过分级利用水资源,将优质水资源分配给日常生活和重要用水,将较低质量的水资源用于冲洗、景观灌溉等非重要用水。
最后,将废水处理系统与水资源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水的多级回用,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2.流域管理:此方案将推广流域管理,通过建立流域管理机构来协调河流、湖泊等水体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流域管理机构将负责制定并执行流域保护规划,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提高流域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同时,流域管理机构还将注重生态流域建设,保护湿地、河岸带等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3.雨水管理系统:为应对城市的洪涝灾害,这个方案将采用雨水管理系统来收集、储存和利用降雨水。
首先,通过修建雨水花园和雨水渗透系统,将雨水引导到地下,并通过处理后储存到地下水库中。
其次,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城市的绿化、景观灌溉以及地下水补给等方面,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此外,通过雨水管理系统还可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4.自然涵养系统为改善城市的污染状况,本方案将推广自然涵养系统。
通过建立湿地、河道、林地等自然涵养区,通过自然的生物滞留和过滤,净化城市排放的废水和废气。
自然涵养系统还可以保护城市内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5.生态建设为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此方案将推动城市的生态建设。
通过植树造林、建设公园、开展城市农业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绿地不仅可以提供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还可以调节城市的气温、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2024年海绵城市设计研究方案精品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自然的生态系统模拟,利用地表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天然水文循环的城市模式。
在城市区域建设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可以更好地管理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同时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下面是2024年海绵城市设计研究方案的精品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一、整体规划:建立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统筹规划城市水资源的获取、利用和保护,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水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科学布置水网系统,建立起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统,确保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
三、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地比例,营造湿地、河岸带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提供地表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四、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循环性,利用雨水、河水和地下水等水源进行景观灌溉,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建筑物的可调节性和适应性,合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利用设施,减少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六、小区设计:注重小区内部的绿地规划和雨水花园的建设,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小区的景观效果,改善小区内部的水环境质量。
七、水源管理:建立城市水资源管理机构,经营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质。
八、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九、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落实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十、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上推广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经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动全球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一)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水灾和洪涝灾害的频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土地利用、建筑物、道路和绿地等,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渗透、蓄存和净化,从而达到减少水灾和洪涝灾害的目的。
二、工作原理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雨水的自然渗透: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保留足够的绿地和湿地,使得雨水能够自然渗透到地下水中,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2.雨水的蓄存:在城市内部设置雨水蓄存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湖等,将雨水暂时储存起来,减少雨水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3.雨水的净化:通过建设湿地、雨水花园等绿色景观,利用植物和土壤的吸附和分解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减少水体污染。
4.雨水的利用: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冲洗马路、灌溉等用途,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实施计划步骤1.制定规划方案: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建筑物设计标准、道路设计标准等。
2.建设基础设施: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雨水蓄存设施、湿地建设、绿地建设等。
3.推广宣传:通过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
4.监测评估:对已实施的海绵城市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适用范围海绵城市规划方案适用于各类城市,特别是那些经常发生水灾和洪涝灾害的城市。
同时,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也适用于新建城市和城市更新改造项目。
五、创新要点1.综合规划: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等因素,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在建筑物设计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如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系统等,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3.智能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海绵城市的智能管理,提高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创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一、规划设计。
1.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水资源利用、雨水渗透、雨水收集等纳入规划设计范畴,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水系等,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自然渗透。
二、建设工程。
1.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景观设计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2. 在建设排水管网时,要采用透水铺装、透水砖等材料,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雨水渗透面积,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三、管理维护。
1.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确保海绵城市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 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维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四、政策支持。
1.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城市开发建设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2.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技术创新。
1.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对雨水资源利用、城市排水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2.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与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精准利用和智能调控。
六、国际合作。
1. 加强与国际上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2. 积极参与国际海绵城市建设的合作项目,加强国际间的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七、风险防控。
1.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判和防控,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安全可控。
2.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的监测和治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金昌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实践与思考
金昌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实践与思考汇报人:2023-11-28contents •引言•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实践•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思考•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影响与效果•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未来发展与展望•结语目录引言背景介绍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降水较少,干旱灾害频发。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对金昌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是金昌市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有关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金昌市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实践详细规划公示与审批缺乏经验海绵城市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具备生态、水利、市政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技术难度协调难度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思考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公众参与030201规划实施建议生态优先刚性管控弹性适应规划与城市发展关系定期评估动态调整监督与反馈规划调整与修订建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影响与效果生态修复生态教育生态保护03水质改善01水资源保障02水文调控交通便捷绿色交通交通安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未来发展与展望生态修复与保护推广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如湿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植被恢复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
智能化监测与预测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文气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为海绵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雨洪管理技术创新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雨水收集利用等。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政策扶持与激励规划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推动与制度建设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识培养提高公众认知01社会组织参与02搭建互动平台03结语01 02 03规划成果实施建议未来展望结语感谢观看。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九)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以“保水、调水、用水”为核心,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内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净化和城市防洪排涝的目标。
二、工作原理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水: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地、湿地等,增加城市的水源储备,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城市的自给自足能力。
2.调水: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地下蓄水系统等,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3.用水:通过建设节水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减少城市用水量,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4.防洪排涝:通过建设雨水渗透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增加城市的排水能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三、实施计划步骤1.制定规划方案: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海绵城市规划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
2.建设基础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建设雨水花园、绿地、湿地等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的水源储备。
3.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城市的雨水资源,用于灌溉、冲洗等用途。
4.建设地下蓄水系统:建设地下蓄水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供应城市的非饮用水需求。
5.建设节水设施:建设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器具、节水灌溉系统等,减少城市的用水量。
6.建设雨水渗透系统:建设雨水渗透系统,将雨水渗透到地下,增加城市的排水能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7.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四、适用范围海绵城市规划方案适用于各类城市,特别是那些面临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城市。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地理、气候、水资源等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效果。
五、创新要点1.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环境的净化。
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文本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6.12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海绵城市总体布局 (7)第三章海绵系统规划 (8)第四章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指引 (13)第五章建设时序 (21)第六章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指引 (22)第七章近期建设方案 (27)第八章近期建设项目库与投资估算 (28)第九章规划实施与保障 (29)第十章建设施工与运营维护 (32)第十一章监测评估考核体系 (33)第十二章海绵城市建设保障体系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原则1、规划引领、设计协调;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各设计项目要严格执行本次专项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
对现状已完成控规、详规、各相关专项规划及各设计项目要依据本次专项规划补充完善海绵城市相关控制内容。
;2、统筹规划、安全为重;将城市供水及节水专项规划、城市污水及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道路系统专项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城市防洪专项规划及水系专项规划中海绵城市相关内容纳入本次规划统筹考虑。
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处理好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排水、内涝风险控制的关系。
低影响开发城市“小海绵”的建设对缓解城市排水防涝的压力是有效的,但不能代替城市排水防涝系统。
低影响开发是控制与利用大概率的中小规模降雨,对于小概率的短历时强降雨,还必须依靠排水系统和城市防洪系统,以保障城市安全。
3、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结合长春市冬季漫长寒冷的气候特点,采用适合长春本地情况的相关低影响开发措施与技术手段。
老城区相关海绵城市建设要结合棚户区改造、暖房子工程改造、道路改造、排水管网改造、市政广场改造等项目同步建设,以降低海绵城市建设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以修复水生态为前提,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蓝线、绿线,保护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解读
一、海绵城市规划概述 二、海绵城市规划成果分析 三、海绵城市“再思考”
➢ 研究短历时雨强和当地特 征的雨程分配,研究24小 时降雨总量及雨型。
亮点3:多目标雨水管理的系统构建
➢ 流域径流及污染控制系统。 ➢ 源头径流控制系统规划。 ➢ 雨水管渠系统规划。 ➢ 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规划。 ➢ 污水系统规划。 ➢ 黑臭水体治理规划。 ➢ 积水点治理规划。
亮点4:建设可行性研究
➢ 规划建设用地中的海绵体空间保 护格局深度无法为绿线、蓝线 的 划定提供依据。
➢ 排涝体系中的空间管控内容未纳 入到海绵体保护空间格局中。
问题3:深度问题——多目标雨水管理系统方案
➢ 没有提出源头地块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主的水量水质调控系统方案 ,没有分解到管控单元,没有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区结合,无法指导 下层次规划。
污染、城市面源污染负荷量进行计算。 ➢ 源头减排仅关注减排百分比,而忽视污染物负荷量。 ➢ 采用模型计算无污染源排放数据支持、缺乏水质监测数据率定和验证。
问题3:深度问题——山水林田湖空间格局
➢ 山水林田湖的海绵体保护空间格 局划定没有落实到空间管控深度 ,无法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禁限建 分区提出空间管控支撑和范围的 划定。
➢ 根据城市用地性质与建设年代对建筑小区和 公共建筑进行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分析。
主要分为:近年新建(在建)小区、近10年建设小区、 老旧小区、棚户区与城中村、商业区、学校、办公区、 工厂厂区等。主要看用地空间。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做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依据,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条 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根据城市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第五条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可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也可单独编制。
第六条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原则上应与城市规划区一致,同时兼顾雨水汇水区和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
第七条 承担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及以上的城乡规划编制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章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组织 第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建设、市政、园林、水务等部门负责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具体工作。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经批准后,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布;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九条 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收集相关规划资料,以及气象、水文、地质、土壤等基础资料和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
第十条 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中,应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有关意见的采纳情况,应作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报批材料的附件。
第十一条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经批准后,编制或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提出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开发管制要素之一。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1—2035)》的通知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1—2035)》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3.02.02
•【字号】石政办发〔2023〕6号
•【施行日期】2023.02.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
正文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海绵城市专项
规划(2021—2035)》的通知
大武口区、惠农区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属各企事业单位:现将《石嘴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1—203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2日。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与总则一、项目背景二、规划内容1完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2指导海绵城市设计体系3规范海绵城市管理体系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期限五、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2相关规范标准3相关规划六、规划原则1生态为本2因地制宜3统筹规划4合理分区七、规划目标1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2提高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3缓解城市内涝及提高应对超标降雨的能力4优化城市用地空间八、规划思路第二部分项目概况一、城市概况1城市区位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4水资源状况5水环境状况6水安全状况7水生态状况二、上位规划解读第三部分技术路线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指引一、中心城区现状概况1自然条件2现状涉水工程体系及设施二、主要问题分析1水环境2水安全3水资源4水生态三、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分析1拟重点解决的问题2海绵城市建设对解决现状问题的优势四、建设目标与指标1水生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水环境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雨水面源污染削减率3水资源与水资源利用率污水再生利用率4水安全排水防涝标准城市防洪标准5制度建设五、中心城区海棉系统建设格局1自然生态本底分析2大海绵系统建设格局3生态保护策略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分区2分区指标计算方法3一级分区指标控制4二级分区指标控制率及建设指引七、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1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2水环境治理目标3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4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减污方案:通过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从源头着手削减污染产生截污方案:完善中途管网收集系统,减少污染溢流频率加快管网不完善地区管道建设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合流制管道截污工程,减少污水溢流频率污水方案:通过建设生态净化和工程治污措施,加强末端治理能力建设海绵驳岸建设滨水生态湿地,改善水体水质环境就地解决排水口初雨和污水溢流问题,缓解排水管网压力优化污水处理厂运行水平,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控污方案:加大排污监管力度,严格限制偷排乱排行为分散污染源整治重点污染产业整治违规排污企业整治八、建设时序1近期建设重点2中远期建设重点九、相关规划衔接建议第五部分分区海绵城市建设指引1现状概况地形地貌与水系现状现状涉水工程设施情况前期工作基础2主要问题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3建设目标4一级分区及指标分解5二级分区及指标分解6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估算第六部分重点项目设计指引1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及其技术特点透水铺装(适用性、优缺点)下沉式绿地(适用性、优缺点)生物滞留设施(适用性、优缺点)湿塘(适用性、优缺点)雨水湿地(适用性、优缺点)蓄水池(适用性、优缺点)雨水罐(适用性、优缺点)植草沟(适用性、优缺点)绿色屋顶(适用性、优缺点)2道路与广场设计要点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流程3建筑与小区设计要点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流程4山体与绿地设计要点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流程第七部分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工作职责2融资机制保障预算内资金安排推进PPP融资模式加强争取政策性贷款3管控制度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来降低城市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目标是通过改善城市下水道和改善城市绿化体系,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需要合理规划城市下水道系统,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
合理规划城市下水道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并且能够将雨水有效地利用起来,减少城市的用水量。
此外,海绵城市还需要改善城市的绿化体系,增加绿地和植被覆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进行城市的整体规划,制定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用地规划,合理分布城市下水道系统、绿化体系和建筑设施。
其次,需要加强城市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城市的洪涝风险,确保城市的安全运行。
此外,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多部门合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实施还需要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需要解决城市土地和资源的有限性问题,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其次,需要解决政府和市民
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和意识问题,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和参与度,并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
最后,还需要解决资金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总之,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一项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下水道系统和改善城市绿化体系,可以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实施需要从城市规划、监测和预警、部门协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