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

合集下载

华北地区降水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

华北地区降水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

(2 0 0 8 ) 0 3 0 1 4 0 0 5


时 间尺 度
演 变特征





胡 志芳
4 5 0 0 72

武汉
武汉

及 地 表过 程 重 点 实


4 500 74
)
摘 要 华 北 地 区 的 水 资 源 短 缺 及 相 关 的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是 中 国 亟 待 解 决 的 问题 之
P
国民
定义



采 用 降水 量 来 定 义 旱 涝 : 降水 量 距 平 百 分 率
生 产 总 值 (G D
32%)

) 超过
3 13 0 0
亿 元 人 民 币( 占全 国 的
25%
为旱

降水 量 距 平 百 分 率 ≥
188 6
25%
为涝


华 北 地 区 的 灌 溉 耕 地 面 积 占全 国 总 灌 溉 耕 地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4 0 6 7 1 0 3 5 ;4 0 6 7 5 0 7 0 ) ; 科 技 部 国 际 合 作 专 项 ( 2 0 0 6 D F A 2 1 8 9 0 ) ; 科 技 部 公 益 研 究 项 目 (2 0 0 5 D B l 3 J 1 0 1 ) 资 助
十几 到二 十几年 尺 度 的扰动 , 别是从 1 6 年 以后 特 5 9 降水 明显 减少 , 这种 干旱 趋 势在7 年 代虽有 所缓 和 , 0 但 7 年 代末 干旱加 剧 , 8 年 代华 北 地 区干 旱 相 当 0 到 0 严 重 ,区域 总 降水量 比 5 年代 约减 少 3 %。这种 干 0 0 旱 趋势 一直 延续 到 9 年 代 初 , 9 年 代 中期 降水量 0 在 0 有 短暂 的增 加 , 在 9 年 代后期 ,降水量又 开始 减 但 0 少 。华北 地 区在 14 年 以前 旱 涝交替 较为 频繁 ,大 99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和极端降水多、少年环流异常特征分析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和极端降水多、少年环流异常特征分析
总量 显 著减少 的背景 下 ,研究 该 区域 降水 和强 降水 发生 频率 和 强度 的变 化 , 有 非常 重要 的意义 . 具
N A C R再 分 析 资 料 中 的 16- 2 0 9 1 0 4年 夏 季 月 平 均 降水数 据 .
1 研 究方 法 . 2
(1用 1 动平 均 和 Molt 1 a滑 1 r 小波 分 析方 法 研 e 究我 国华北地 区夏季降水的年 际和 年代 际变化特征. ( 2 )用 国际最 新 的 百 分位 法 定 义 了极 端 降 水 事
华北地 区夏季 降水 的年 际和年代 际变化特征 , 同量级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 强度 , 端降水 时间多年和 少年 不 极
的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 明, 华北夏季 降水量 总体呈 下降趋 势, 但极端 降水天气发 生的次数 并没有减 少, 强度也 呈增加趋势.华北地 区夏 季极 端降水 多年 , 印度 季风强度较强且 能够伸展到我 国 东北地 区, 副热 带高压强度也
华北地 区夏季降水 变化特征 和极 端降水 多 、 少 年环 流异 常特 征分析

摘 要 :根 据 16 - 2 0 9 1 0 4年
佳 , 牛 玉梅
730 ) 5 0 0
( 宁夏石嘴 山市气象局 , 宁夏 石嘴 山
8月 的逐 日降 水 资料 , Mol 小 波 分 析 和 滑 动 平 均 等 方 法 , 析 了近 4 用 rt e 分 4a来
场 资 料 取 15 9 0年 1月 至 2 0 0 8年 8月 的 N E / C P
生了一次气候跃变 , 最近的 5 0多年北半球中高纬度 地 区极 端 强 降水增 多 ,长 江流 域 和东南 沿海 地 区 的 极端 强降 水频 率也 明显 增 多 ,而华北 地 区的年 降水 量 明显趋 于减少 .在 年 降水 量减 少 的地 区 ,极 端 降 水频率 一 般也趋 于 下 降 ,因此华 北地 区的暴 雨 和极 端降水频率也有减少趋势. 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 , 即在总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减少 的地区,极端 强降水量在总降水量中所 占份额却呈增加趋势. 我 国地处 东 亚季风 区 ,由于东 亚 季风 年 际和年 代 际变 化很大 ,东亚 夏季 风 的年 际变化 会 导致 我 国旱涝 等 重 大气 候灾 害 的发 生 ,而冬 季风 的年 际变 化会 导 致 严 重雪 灾 、寒 灾 和沙 尘暴 的发生 .华 北 地 区位 于 东 亚 夏 季 风 的 北边 缘 ,季 风 变 化 对 强 降 水 影 响 较 大 . 该地 区西部 、北部位于黄土高原 、蒙古高原的过渡 带, 又是全国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 中心 , 水资源短缺 严重 制 约 了经济 和社 会发 展 ,从 而导 致生 态 系统 和 自然环 境 的普遍 恶 化 .在 区域气 候 明显 变 暖和 降水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

评价曹妃甸港有利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水深岸陡;不淤不冻;具有天然深水航道。 经济条件:地处京津塘工业区,有庞大的海运需求; 经济腹地深远,辐射范围可达东北、华北甚至西北地区。
(1)描述图a中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 形成原因。 (2)简析A、B两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06高考模拟试题》
沙尘暴也有益处(2)
2、补充土壤流失的微量元素 由于农业生产、地下水运动等作用,北京的土壤每年都会流失部分微量元 素。林之光表示,这些流失的微量元素可能得到沙尘暴的补充。根据中国环境监 测总站研究,影响北京的沙尘暴大多来源于我国新疆、内蒙以及境外外蒙古等 地。而据分析,能够长距离保持悬浮的沙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土壤中的富有营养 的成分。 根据资料,亚洲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微粒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 旱地区携出、撒落到广阔的太平洋,这给大洋中的生物带来一场营养丰富的盛 宴。如果这一沙尘暴过程终止,太平洋中的生态系统将失去重要的营养支撑而受 到严重打击。 3、减缓温室效应 林之光告诉记者,包括沙尘在内的大气中的微粒(气溶胶),还能大量反射太 阳辐射而降温。由于包括沙尘在内的大气中的微粒的作用,每年因工业大量排放 温室气体造成的地球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导致的全球变暖升温值将有大约20%被抵 消了。
灾害 防治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 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 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 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06高考 全国卷І》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 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程。
沙尘暴也有益处 (1)
沙尘暴是北京春季不变的话题,就在人们谈论沙尘灾害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之光却表示,其实沙尘暴也有不为 人知的另一面,事实上地球离不开沙尘暴。

2001年—2020年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2001年—2020年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2001年—2020年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摘要本文利用TRMM卫星的降水资料,对我国2001年—2020年的平均降水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平均降水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选取了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对其十年间的降水距平和四季的降水距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2005年和2006年全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示:由于我国受季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降水随着空间和时间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变化;华北地区的降水距平高于西北地区,且波动更加剧烈,在西北地区春、秋、冬季的降水距平在零线附近,降水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华北地区四季波动相对强烈。

关键字:降水TRMM 时空变化降水距平目录摘要 (I)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引言 . (1)1.1研究意义 (1)1.2研究现状 (1)1.3本文研究内容 (2)第二章资料和方法 (2)2.1资料说明 (2)2.2方法 (3)第三章数据资料分析 (3)3.1 2001年—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分布特征 (3)3.2 2001-2020年降水的季节平均分布特征 (5)3.3降水距平分析 (8)3.4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 (10)第四章结论 (11)第一章引言1.1研究意义大气中的水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到达地面,称为降水。

其主要形式有降雨和降雪,以及雹、露、霜等。

降水是水循环基础的一个环节,且是水量平衡方程的基本参数之一。

降水是地表径流的源头,也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头。

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与时间变化上的不稳定性是引起洪涝,旱灾的主要原因。

所以对降水的研究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大部分区域位于大陆气流和海洋气流的交汇区,这两种气流汇合形成了我国主要雨带,二者的强弱,消长容易造成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华北地区1951_2009年气温_降水变化特征_张一驰

华北地区1951_2009年气温_降水变化特征_张一驰
[1-3 ]
; 韦 志 刚 等 利用 1980 —1996 年 间 9 个 水 文 站 的月 流量 资
42 个气象站的月降水、 料、 气温资料, 用 EOF 分析 方 法 及高 桥 浩 一 郎 公 式 计算、 分析 了 气候 [4 ] ; 1958 — 1998 29 , 变化和水资源的关系 傅国斌等利用 年间 个站的月降水 日平均、 日 最 高、 multiGCMs 模拟等方 法 分析 了 气温、 日最低气温资料, 应用 Kendall 检验、 降 水 的年 际、 年代 际和未来变化
[7 ] 年代际振荡指数( PDOI) 的关系 ; 褚健婷等利用 海 河 流 域 国 家 气 象局 30 个 气 象 站 1958 —
收稿日期: 2010- 09- 25 ; 修订日期: 2011- 04- 22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计划( 2010CB428406 ) ; 国 家 科 技 支撑 计 划 ( 2006BAC08B0408 ) ; 国 家 自然 科学 基 金( 40901024 ) 。 mail: zhangych@ lreis. ac. cn 第一作者简介: 张一驰( 1978- ) , 男, 山西文水县人, 助研。E* 通信作者简介: 吴凯 ( 1939- ) , mail: wukai1939@ sina. com 男, 江苏盐城市人,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E-
近 50 a 来, 华北地区由于人口 增 长和 工 农 业 生产 快速 发展, 水 资源 供 需 矛盾 越 来 越 尖
3 3 锐: 2008 年我国人 均 水 资源为 2 066 m , 而 华 北 地 区 仅 为 318 m , 其 中, 北 京、 天 津 更 少, 分 3 3 别为 202 m 和 156 m , 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及相关的生态环境恶化早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

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P 2 . 4 66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0 0 5 ( 0 0 0 — 0 4 0 1 0 — 8 2 2 1 )4 0 8 — 4
1 引言
我 国华 北 地 区 资 源丰 富 , 土壤 肥 沃 , 口众 多 , 济 发 达 , 人 经 是 我 国小 麦 、 棉花 、 草 等粮 食 作 物 和经 济作 物 的 主产 区 之一 , 烟 也是 我 国北 方大 型 的综 合 性 工业 基地 ,作 为祖 国首都 北 京 的所 在 地 ,
其 地理 重要 性 不 言而 喻 。但 同 时 , 北 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基 本 属 于一 个 半 干旱 华
降水 的最 可 能 分 布 是 东 部 沿 海 为强 的 干 旱 区 , 其余 地 区 降 水 皆
偏 多 。 们 利 用 不 同时 间 尺 度 的资 料 和 各 种 数 学 统 计 方 法 对 华 人 北 降 水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 到 的 一 些 结 论 为 系 统 研 究 华北 地 区 降 得 水 提 供 了 很 好 的 基 础 和 依 据 。然 而 , 们 的工 作 大 多数 都 是 从 他
根 本 解 决华 北 干 旱 问题 。 于此 , 北 地 区 的 降水 研 究 引发 了社 鉴 华
会 各 界 及气 象 和 水 文工 作 者 们 的广 泛 注 意 和重 视11 2。 - 3 近 年 来 , 对 华 北 降 水 的 研 究 已 有 很 多 , 庆 云 等 出 华 针 张 指
北 夏 季 降 水 年 际 和 年代 际 变 化 与 夏 季 东 亚 西 太 平 洋 地 区上 空
基于夏季降水着手的 , 对华 北 冬 季 降 水 的研 究 寥 寥 无 几 。2 o 08 年 入 冬 以 后 , 国北 方 包 括 华北 地 区 在 内 的 小 麦 主 产 区 出现 了 我 严 重 干 旱 , 农 业 生 产 带 来 了较 大 影 响 。 全 国农 作 物 受 旱 面 积 给 1 3 1 , 常 年 同 期 多 11 1。 , 42 l4 、2  ̄ 0 . x0亩 比 6 . ̄ 0 亩 有 4 x 0 人 2 2 14 头 大 牲 畜 因 旱 发 生 饮 水 困 难 。而 2 0 0 9年 年 底 , 京 、 津 、 北 天 河

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简介

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简介

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简介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8—15℃,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一年两熟,北部部分地区两年三熟。

华北平原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

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少雨,蒸发强烈。

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

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热量热量资源较丰,可供多种类型一年两熟种植。

≥0℃积温为4 100~5 400℃,≥10℃积温为3 700~4 700℃,不同类型冬小麦以及苹果、梨等温带果树可安全越冬。

≥0℃积温4 600等值线是冬小麦与早熟玉米两熟的热量界限。

≥0℃积温大于4 800℃的地区可以麦棉套种,大于5 200℃地区可麦棉复种。

气温黄淮地区年均温14~15℃,京、津一带降至11~12℃,南北相差3~4℃。

7月均温大部分地区26~28℃;1月均温黄、淮地区为0℃左右,京、津一带则为—5~—4℃。

全区0℃以上积温为4500~5500℃,10℃以上活动积温为3800~4900℃,无霜期190~220天。

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南部淮河流域800~1000毫米,黄河下游平原600~700毫米,京、津一带500~600毫米。

光照光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

本区年总辐射量为4 605~5 860兆焦耳/(米·年),年日照时数北部为2 800小时,南部为2 300小时左右。

7~8月光、热、水同季,作物增产潜力大。

9~10月光照足,有利于秋收作物灌浆和棉花的吐絮成熟。

降水降水量不够充沛,但集中于生长旺季,地区、季节、年际间差异大。

年降水量为500~900毫米。

中国大气降水区域的特征

中国大气降水区域的特征

中国大气降水区域的特征中国大气降水区域特征中国大气降水区域的特征是非常多样化的,受到地理、气候和季风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地域广阔,从北到南横跨东亚大陆,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气候区域和降水分布模式。

以下是中国大气降水区域的一些典型特征:1. 季风区域降水:中国东部地区受到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明显的季节性降水变化。

春夏季节常常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和台风,而秋冬季节则相对干燥。

华南、华东和东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区,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相对较少。

2. 西部干旱区:中国西部地区受到青藏高原和阿尔泰山脉的阻挡,形成了典型的山地和盆地干旱气候区。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多为干旱或半干旱。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极少有降水。

3. 华北平原降水: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势相对平坦,温带大陆性气候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由于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量较多,其他季节相对较少。

4. 华南雨季:华南地区地势复杂,被多个山脉环抱,气候湿润。

夏季是华南地区的雨季,降水量很大,常常出现暴雨和台风。

冬季降水量较少,但相对较温暖。

5. 长江流域降水: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流域涵盖了广大的地区。

长江流域地理环境复杂,包括高山、丘陵和平原等地形,气候变化多样。

夏季和秋季是长江流域的降水高峰期,降水量较多。

冬季降水相对较少。

6. 西南地区降水: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山地区域,包括了横断山脉、云南高原和四川盆地等地形。

西南地区气候多样,由于地形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匀。

夏季是西南地区的雨季,降水量较多,其他季节降水相对较少。

总体而言,中国大气降水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匀。

季风和地形是决定中国大气降水的主要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降水模式和变化规律不同。

了解中国大气降水区域的特征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气降水区域的特征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 高山区降水: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一些最高山脉的所在地,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

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区的降水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华北地区的降水变化。

了解华北地区近61年的降水变化特征对于预防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

小波分析是一种非参数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成分。

小波分析在处理非平稳信号和突变信号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研究降水变化特征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通过小波分析可以将时间序列信号进行时频分解,得到不同尺度下的频率成分,从而揭示出信号的局部特征和变化规律。

接下来,我们将对华北地区近61年的降水数据进行小波分析。

我们收集了华北地区近61年的降水数据,包括每年的降水量和时间序列。

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小波分析,得到不同尺度下的降水变化情况。

通过小波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降水变化特征,包括长期趋势、周期性变化和突变情况等。

在进行小波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华北地区近61年的降水变化具有以下特征: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降水量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

这一趋势可能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气候变化导致了华北地区降水量的不稳定和减少,而人类活动则加剧了这一趋势。

华北地区的降水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在小波分析的结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周期性成分,包括年内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多年变化。

这些周期性变化对于了解华北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和预测未来的降水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华北地区的降水变化还存在一些突变情况。

在小波分析的结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突变点,这些突变点可能对于了解华北地区降水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突变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华北地区降水变化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出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的特征。

华北地区地域分异规律

华北地区地域分异规律

华北地区地域分异规律一、华北地区范围华北地区位于北纬32°—42°之间,西邻青藏高原,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东濒黄、渤二海;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南界为著名的秦岭淮河线,具体界线为秦岭北麓,经伏牛山,淮河至苏北灌溉总渠。

主要包括京津、黄淮、黄土高原地区。

二、华北地区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地带特征:1、气候的地带性分异华北平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春季降水量小,多大风扬沙天气,易发生春旱;夏季多雨水,易发生洪涝灾害。

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以黄淮地区与京津地区为例温度在温度上,黄淮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4~15℃,7月份平均温度为26~28℃,1月份平均温度为0℃;京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1~12℃,7月份平均温度同为26~28℃,而1月份平均温度为-4~-5℃。

由此可见,华北地区平均温度南北相差3~4℃,夏季普遍高温。

表现为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华北地区0℃以上积温为4500℃~5500℃;10℃以上活动积温为3800~4900℃;无霜期200~220天。

降水华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全区夏季降水可占全年50~75%,且多暴雨,尤其在迎受夏季风的山麓地带,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

降水年际变化大。

黄淮地区年均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为600~700毫米,京津地区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

表现为降水量随纬度增加而递减同时也表现为降水年变化率也随纬度增高而变大。

*北京——石家庄——郑州2、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异华北地区地带性土壤为棕壤或褐土,中部低洼处为盐泽土和沼泽土。

受气候影响,华北地区自南向北土壤分布依次为黄棕壤、棕壤、褐土。

由于平原耕作历史悠久,各类自然土壤已熟化为农业土壤。

华北北部至山东山地边缘的山前洪积-冲积扇或山前倾斜平原,发育有褐土;华北平原中部为黄潮土;黄河冲积扇以南的淮北平原未受黄泛沉积物覆盖的地面,大面积出现黄泛前的古老旱作土壤──沙姜黑土(青黑土);淮河以南为水稻土。

华北地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华北地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发 生 了 2次 气候 由湿变 干 的气候 突 变 。 由于 我 国地 形 复 杂 ,
本文 使 用的方 法 主要 有线性 倾 向估 计 。 线性 倾 向估 计 :
用 i 表 示样 本 量 为 1 1 , 的某 一气 候 变量 , 用t i 表示 所 对 应
的 时 间 建 立 与 t i 之 间 的一元线 性回 归方程 为 : 露 i = a + b t i ( 江1 , 2 …… , n ) ( 1 )
资 源与环 境 科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 0 1 3年第 7期
华北地 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蒋 红霞 丁圆 月 范长征 高 飞 胡 顺起
( 山 东 省 郯城 县 气 象 局 , 山东 郯 城 2 7 6 1 0 0 ; 临 沂市 气 象 局 )
摘 要 利 用我 国华 北地 区 1 7个站 1 9 5 1 -2 0 0 3年 的降水 资料 , 分析 了华 北地 区秋 季降 水变化 的 时空特 征 。 结果表 明 : 秋 季 降水量在 2 0 世纪 6 0年代 和 8 O年 代相 对 偏 少 , 7 O年 代 年 际 变化 显 著 , 5 0年代 与 9 0年代 属 于 雨水 丰 沛期 , 多雨期 与 少 雨期 交替 出现 . 整 体 为弱 的减 少 趋势, 从 降 水减 少程度 看 , 华北 地 区东北部 变化 比西南 部显 著。 关 键词 秋 季降 水 ; 时空 变化 ; 特征; 华北 地 区 中图分 类号 P 4 2 6 . 6 2 +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0 7 — 0 2 6 2 — 0 3

上游 区变 干趋 势最 为 显著 : 西北 地 区和 淮河 、 长 江 中 上游 地 区 略 有变 湿 ; 而 长江 中下 游 、 东 北及 、 珠 江流 域 、 华 南沿 海 地 区长 期趋 势 呈波 动 变 化 , 8 0年 代年 降 水 量略 低 于 5 O年 代 。 其中 1 9 6 5年 和 1 9 8 0年 发 生 了 2次 跃 变 , 使得 2 O世纪 8 0

华北四季降水特征及与我国其他地区降水的联系

华北四季降水特征及与我国其他地区降水的联系
的 降 水趋 势 作 了初 步 的估 测 。
关 键 词 : 北地 区 ; 水 ; 波 分 析 华 降 小
中 图分 类 号 : 4 6 6 4 P 2 . 1
文献标 识码 : A
华 北 地 区交 通 便 利 , 济 发 达 , 理 位 置 极 为 重 要 。 该 地 区 长期 缺 水 , 重 制 约 了工 农 业 经 地 但 严 生 产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给 人 民 的 生 活 带 来 了极 大 的 不便 。特 别 是 最 近几 年 , 个 矛 盾 变 得 尤 为 并 这
l 资 料 和 分 析 方 法
本 文 运 用 了 国 家气 象 中心 整 编 的 1 5 9 1年 1月 至 2 0 0 0年 1 2月 中 国 1 0站 月 降 水 量 资 料 , 6 选 取 了华 北 地 区 1 7个 站 ( 德 、 京 、 津 、 家 庄 、 州 、 台 、 阳 、 台 、 岛 、 坊 、 南 、 承 北 天 石 德 邢 安 烟 青 潍 济 临 沂 、 泽 、 州 、 治 、 原 、 汾 ) 为 华 北 地 区 降 水 的代 表 站 进 行 分 析 。 以下 对 文 中所 用 分 荷 郑 长 太 临 作
趋势。
1 2 气 候 趋 势 系数 .
为 研 究 气 象 要 素 在 气 候 变 化 中升 降 的定 量 程 度 , 义 了气 候 趋 势 系 , 定 一
n 厂 — —— — —— —— — —— —— — —— 一
维普资讯
54 0
南 京 气 象 学 院学 报
第 2 5卷
m/) 2。加权平均公式: ∑ CX / , Y一 2 j >L且 Ⅳ一L ; ( CX )∑ C , ≤( ) Y一 ∑ , / ≤L;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
(1)自然环境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海拔高度 气候差异 地形 水文 资源与环境 (2)人类的生产生活差异: )人类的生产生活差异: 农业、工业、交通、人口与城市、民居建筑、 农业、工业、交通、人口与城市、民居建筑、文化景观和 文化行为等方面 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 域差异的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 标志
一、描述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土壤:土层深厚 (如果针对农业土壤优势—土层深厚,平原区土壤肥 沃。劣势—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二、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阶段: 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旱作农业(灌溉农业) --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 便利的河水灌溉、 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 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
一、描述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地形平坦(地势平坦、地势低平) 地形:平坦平原? 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形:地势平坦起伏和缓 ? 地形:海拔多低于1000米或300米? (如果针对农业地形优势—地势低平,土层深厚。)
一、描述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水文:外流河,地表径流较少,流量不大,有结冰期, 水文:所有水系较多,河流广布,水量丰富 ? 水文:黄河经过,因此是外流河,汛期长,冬季不断 水文:河流分布密,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流量较大? 水文:长江入海口,多外流河,流量大,无结冰期? 水文:外流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河流较多? 含沙量大,黄河为地上河,有断流(京杭运河北段纵贯 流,支流多,流域面积广? 其中部) (如果针对农业水文优势—有灌溉水源。劣势—春旱严 重,地表水缺乏,降水集中夏季旱涝灾害严重,黄河有 凌汛)
1、总结东营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并推断发展方向
概括优势区位条件: 概括优势区位条件: 优势区位条件 临海位置、港口位置优势;港阔水深、交通便利、腹地广阔; 资源丰富(石油、盐卤、地热、旅游);土地丰富;人力资源优势; 环境良好;服务优势; 发展方向:立足黄河三角洲,对接天津滨海新区,面向环渤海经济 发展方向: 圈,服务鲁北及晋冀,努力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加 工制造业基地,早日建成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物流节点、鲁北及晋 冀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 发展思路是: 发展思路是:以港带区,港区一体,港城联动,协调推进。产业重 点是:化工、电力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临港产业。

华北地区近55年夏季降水的变化规律及环流特征

华北地区近55年夏季降水的变化规律及环流特征

华北地区近55年夏季降水的变化规律及环流特征摘要:随着气候的变暖,人们越来越重视气候方面的研究,其中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对水资源平衡、工农业生产、水利开发和江河防洪等方面影响很大。

本文利用1961~2015年夏季华北地区51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和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日平均高度场和气温场数据,对华北地区近55年来 6~8月的降水规律及其对应的环流特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流特征;华北地区;时空分布;旱涝变化引言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都关心的重要全球性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类为维持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必须为之的任务。

而降水作为气象要素中的重要一员,其时空变化规律对水资源均衡,工农业生产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知道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和变化格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分区域研究降水量很有必要。

华北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华北干旱严重,水资源不断变化,严重地影响到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首先要研究华北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中夏季降水影响最大,其次还要分析相关的环流特征,这样有利于合理调配和开发利用华北地区的水资源。

近百年来,我国降水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年代际振荡[3]。

张庆云[4]分析华北地区降水变化时指出,华北降水在时间上展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点,1883~1898年和1949~1964年降水较丰沛,1899~1920年和1965~1997年是降水表现为偏少现象,其中1980~1993年的降水表现为持续偏少,干旱严重。

王绍武[5]研究华北地区发现, 20世纪50年代,夏季表现为多雨;60年代,降水略多;70年代,华北的北部地区降水略多;80年代,华北干旱;90年代,华北持续干旱。

近年来华北干旱更加严重,水资源严重不足,严重地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关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特征和旱涝变化的成因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故本文通过研究近55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在时间上的趋势变化、突变点、周期变化,空间分布以及环流变化,从而明确其降水变化特征和降水异常的成因。

华北平原知识点总结

华北平原知识点总结

华北平原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于中国东部偏北。

它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抵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两省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

华北平原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七省市,面积广阔。

二、地形地貌华北平原的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自西向东微倾。

它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冲积而成,是典型的冲积平原。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华北平原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

平原内多低洼地、湖沼,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

三、气候特征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在600~9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蒸发量上升,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少,常会出现春旱的问题。

四、土壤与农业华北平原的土壤肥沃,以潮土、褐土和盐渍土为主。

这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但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河床逐年淤高,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以致黄河决溢、泛滥、改道频繁,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经济与交通华北平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这里分布着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干线,如北京、天津、石家庄等。

六、地质构造与形成过程华北平原是华北地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基底形成于太古宙和元古宙,盖层构造主要受燕山运动影响。

在新生代时期,断块作用导致平原内地貌的多样性和变化。

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也对华北平原的地貌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资源与环境问题华北平原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然而,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华北平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风沙、旱涝等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与农业、经济与交通以及地质构造与形成过程等特点。

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采用全国584个台站1961年~201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第95个百分位降水量定义为极端降水阈值讨论全国的极端降水的年与四季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同时将全国分为八个区域,讨论分析了51年来中国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极端降水的阈值及极端降水量较大。

从长期年变化趋势来看,在我国西北、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呈上升趋势,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呈下降趋势。

而从季节变化趋势上看,春季在我国北方呈上升趋势,南方呈下降趋势;夏季在我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华北地区为下降趋势;秋季除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量为增加趋势,其他地区为整体减弱趋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尤为明显;冬季降水最少,却呈现出整体增加的趋势。

整体上看,全国极端降水量的变化为增加趋势。

关键词:阈值;极端降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季节性Analysi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in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ears and seasons based on the 95th precipitation as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threshold of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584 stations all over china during 1961 to 2007.And the whole country is pided in to eight sub-regions’ serie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51 year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shold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and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Southern China are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long-term changing trend, an increasing trend is found in theNorthwest China, Southern China and the Mid-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but decreasing trends in Northern Southwest China. Andaccording to the seasonal changing trend, in the North of China showsan increasing trend in spring, but in North of China shows adecreasing trend; it shows an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 summer except that Northern China is decreasing; in autumn, except that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is obviously increasing, it shows anoverall decreasing trend in spring and autumn, especially in the Mid-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Southern China; although there is the smallest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winter, but the overall trend has been rising. On the whole, the varia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s increasing.Key words: Threshold; Extrem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Distribution; Seasonal1引言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对降水变化特征的研究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十七世纪以来华北中部夏季降水的特征、趋势与影响

十七世纪以来华北中部夏季降水的特征、趋势与影响
收集 新近发 表 的气 候重 建数据 的基 础上 , 利用统 计分 析获得华 北 中部具 有较 大代表 意义 的综合 曲线 , 然 后借助奇异谱计算 , 分析过去近四百年以来降水变化的特征并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 最后探讨降水变化
对社 会进 程 的可 能影 响.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包括 l 条新近发表的降水( 2 旱涝) 替代序列 ( 1 . 图 )其中的9条是基于区域网格化 重建结果m , 9 这 条夏季降水网格化曲线 , 根据树轮宽度指标与气象降水资料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降
水指标的转换方程 , 恢复了 10 2 0 D之间东亚季风区54个网格点的降水序列. 00~ 00A 3 其中的 2条( A P 和P , B 见图 1 来 自树木年轮与历史文献记录的综合重建 , 2条夏季降水 曲线 , ) 这 根据综合树轮宽度
综合与旱涝指数建立降水重建方程 , 了华北中部 10 20 D期间的夏季降水. 恢复 60— 00A 另外 l 图 1 条( )
第6 期
易 亮 等 : 七世纪 以来 华北 中部 夏季 降水 的特 征 、 势 与影 响 十 趋
9 3

来 自黄爷洞石笋记录的降水指示 , 这条曲线是黄爷洞石 笋高分辨 率氧同位素 曲线根据 , 指示 了 18 3

20 D间较 大 区域 的旱涝情 况 . 02A 根据 对 比这 l 序列 的共 同 区间 , 定 本研 究 的 时 间 区间 为 10 2条 确 60
换 的方 法 , 它把 给定 的一组 相关 变量 通过线 性 变换转 成 另一组 不相 关 的变量 , 这些 新 的变量 按照方 差依
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 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 , 使第一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 , 称为第一主成 分, 依次类推. 目的是希望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来资料中的大部分变异. 其 本文进行趋势预测所采用的是奇 异谱方法 (S ,i u r pc a A a s )这是一种研究周期振 S A S gl etl nl i , n a S r ys 荡行为的分析方法 , 它是从时间序列的动力重构 出发 , 并与经验正交函数相联 系的一种统计技术. 分解

华北平原气候时空演变特征

华北平原气候时空演变特征

华北平原气候时空演变特征华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区,其气候特点被视为支撑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人们对华北平原气候时空演变特征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华北平原气候时空演变特征,以期更好地理解该区域的气候演变规律。

华北平原气候的时空演变特征首先表现为温度变化趋势。

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华北平原的冬季和春季温度呈增加趋势,而夏季和秋季温度却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最近30年,华北平原夏季气温持续下降,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大气环流变化有关。

研究表明,在未来几十年中,华北平原的冬季和春季气温将进一步升高,但夏季气温可能会逐渐降低。

其次,华北平原的降水时间分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尤其是近年来,华北平原的年均降水量减少,而夏季降水量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此外,夏季旱灾和冬季水灾等极端气候事件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这使得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据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华北平原的降水量将进一步减少,这也预示着该区的农业生产将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最后,华北平原的气候时空演变特征还表现为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增加。

短时强降水、高温干热、冰雹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种变化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还对区域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更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适应华北平原日益变化的气候条件,成为了该区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重要问题。

综上,华北平原的气候时空演变特征在经过长期观测和研究后,得到了初步认识和理解。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发展,这种特征也将继续不断演变。

在这一背景下,加强气候监测和预测,完善气候适应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华北平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河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变化较为明显

河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变化较为明显

河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变化较为明显河北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由于受到青藏高原、西伯利亚高压和太平洋副高等气候系统的共同影响,河北的气候变化较为明显。

本文将就河北的气候特点及其变化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河北的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河北的气候特点主要体现在季风和温度方面。

首先,河北地区明显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夏季降水和冬季干旱。

夏季,受到暖湿季风的影响,河北地区降雨量较多,往往伴随着雷电和短时强降水。

而冬季,受到寒冷的西北季风控制,河北地区往往干燥且寒冷,降雪较为常见。

其次,河北地区的温度变化较为明显。

冬季,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河北地区经常出现寒潮天气,气温骤降,甚至出现严寒天气。

而夏季,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河北地区气温较高,达到酷暑的程度。

由于河北地处内陆,其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夏季,白天炎热,晚上则相对凉爽。

第二部分:河北的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河北地区的气候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降水量和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近年来,河北地区夏季降雨量增加,但其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遭遇强降雨和洪涝灾害的风险增加。

同时,冬季降雪量和雪日数减少,导致河北地区的冬季干燥问题更加突出。

其次,气温上升是河北气候变化的明显特征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河北地区的气温逐年上升,冬季寒冷天数减少,夏季高温日数增加。

高温天气对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对作物生长、水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第三部分:气候变化对河北的影响河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给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为显著。

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干旱和高温天气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增加了农业生产风险。

其次,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降雨量和降水分布的改变导致了水资源的不均衡,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问题。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

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

第三章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 (2)3.1 华北降水特征 (2)3.1.1 年降水 (2)3.1.2 降水年内分布 (3)3.2 华北降水变化 (4)3.2.1 年变化 (4)3.2.2 季节变化 (5)3.2.3 空间分布 (7)3.3 小结与讨论 (11)第三章华北地区降水量及其变化特征在讨论城市化对华北降水序列影响之前,首先对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做一详细的分析,以便下文进一步的分析。

3.1降水量特征本节讨论降水量变化特征所采用的资料为1971—2000年累年均值。

3.1.1 年与季降水量分布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在200—1000毫米之间,平均降水量为535.8毫米。

南北差异较大,各地分布不均,从华北年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基本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华北西北部内蒙古地区为少雨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华北东南部的河南、山东以及安徽和江苏北部为多雨区,年降水量大多在600毫米以上。

图3.1 华北年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图3.3为华北各季节降水量分布。

可以看出,各季节分布趋势与年分布相似,依然是南多北少。

春季,平均季降水量为83.3mm,内蒙地区季降水量在50mm 以下,区域中部大部分地区在50-100mm,南部部分在100mm以上。

夏季,平均季降水量为332.4mm,西北部内蒙地区季降水量较少,在250mm以下,华北西部陕西、山西季降水量也相对较少,在250-300mm,华北东部季降水量多于西部,东南部季降水量最多,在400mm以上。

秋季,平均季降水量为102.6mm,分布同夏季相似,但大部分地区季降水量多于春季,100m线北移。

冬季,平均季降水量为17.5mm,华北北部大部分地区在10mm以下,安徽和江苏北部一带季降水量超过50mm。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图3.3 华北各季节降水量分布3.1.2 降水年内分配根据华北各气象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区域平均方法建立华北地区月降水量序列。

华北降水以7月最多,8月次之;1月最少,12月次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 (2)3.1 华北降水特征 (2)3.1.1 年降水 (2)3.1.2 降水年内分布 (3)3.2 华北降水变化 (4)3.2.1 年变化 (4)3.2.2 季节变化 (5)3.2.3 空间分布 (7)3.3 小结与讨论 (11)第三章华北地区降水量及其变化特征在讨论城市化对华北降水序列影响之前,首先对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做一详细的分析,以便下文进一步的分析。

3.1降水量特征本节讨论降水量变化特征所采用的资料为1971—2000年累年均值。

3.1.1 年与季降水量分布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在200—1000毫米之间,平均降水量为535.8毫米。

南北差异较大,各地分布不均,从华北年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基本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华北西北部内蒙古地区为少雨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华北东南部的河南、山东以及安徽和江苏北部为多雨区,年降水量大多在600毫米以上。

图3.1 华北年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图3.3为华北各季节降水量分布。

可以看出,各季节分布趋势与年分布相似,依然是南多北少。

春季,平均季降水量为83.3mm,内蒙地区季降水量在50mm 以下,区域中部大部分地区在50-100mm,南部部分在100mm以上。

夏季,平均季降水量为332.4mm,西北部内蒙地区季降水量较少,在250mm以下,华北西部陕西、山西季降水量也相对较少,在250-300mm,华北东部季降水量多于西部,东南部季降水量最多,在400mm以上。

秋季,平均季降水量为102.6mm,分布同夏季相似,但大部分地区季降水量多于春季,100m线北移。

冬季,平均季降水量为17.5mm,华北北部大部分地区在10mm以下,安徽和江苏北部一带季降水量超过50mm。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图3.3 华北各季节降水量分布3.1.2 降水年内分配根据华北各气象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区域平均方法建立华北地区月降水量序列。

华北降水以7月最多,8月次之;1月最少,12月次之。

华北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夏季三个月,降水量达332.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2%;冬季各月降水量均不足8毫米,季降水量仅为17.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春秋两季降水基本相当,但秋季降水略多于夏季,春季降水量为83.3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6%,秋季降水量为102.6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9%。

图3.2 华北各月降水量变化3.2降水量变化本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时段为1961-2005年和1980-2005年。

3.2.1 年降水量图3.4给出了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序列。

从1961—2005年华北有的下降趋势,趋势系数为-0.212,趋势较为明显,但没有超过显著性水平。

降水量减少速率为12.6mm/10a。

1961—2005年,降水最多的年份是1964年,最少的年份是1997年。

从5年滑动平均曲线可以看出,在近45年中,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期间波动明显,有三次明显的减少阶段。

60年代、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

60年代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降至平均值附近,而后稍有增多,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降水量下降至均值以下。

华北降水在1965年由明显偏多变成偏少,70年代末又再次减少。

从80年代开始,一直在均值附近波动,降水量缓慢上升。

90年代降水量又出现明显的减少趋势降至均值以下,而后呈迅速增多趋势。

图3.4 1961—2005年华北历年年降水量变化曲线表3.1分别给出华北1961—2005、1980—2005两个时段的降水趋势系数和变化速率,可知,近45年有较明显的减少趋势,变化速率为12.6 mm/10a,但近26年有弱增加趋势,变化速率为10.4mm/10a。

表3.1 华北各时段降水趋势系数(注:标*表示超过0.1显著性水平,标**表示超过0.05的显著性水平)3.2.2 季节变化图3.5给出华北各个季节降水序列。

华北四季降水量,春、夏、秋三季整体上都呈下降趋势,但速率各不相同,春季下降速率为0.8mm/10a, 夏季下降速率为8.1mm/10a, 秋季下降速率为4.4mm/10a。

三个季节中,夏季的变化趋势最明显,春季最弱。

华北冬季有弱增加趋势,变化速率为0.7mm/10a。

图3.5 1961—2005年华北历年各季节降水量变化曲线从波动形式来看,四季降水变化不尽相同。

春季降水从60开始呈减少趋势直至70年代末,但前期变化迅速,后期变化缓慢,从80年代开始,呈增加趋势,直至80年代末期,之后呈明显波动变化,但目前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夏季降水一直在均值附近波动,但起伏较大,至90年代有一明显的减少趋势,2000年之后略有增加趋势,但目前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秋季降水,60—80年代末期呈波动减少态势,90年代之后呈增多趋势。

冬季降水呈“两峰三谷”型波动变化,峰点出现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末期,90年代至今,降水呈明显增多趋势。

分别计算出华北四季不同时段降水趋势系数及变化速率,列表如下。

分析可知:春季近45年和近26年趋势相同,都趋于减少,但近26年变化速率较快。

夏、秋两季,两时段变化趋势相反,近45年为减少趋势,近26年却有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 3.3mm/10a、4.8mm/10a。

冬季,两时段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增加的趋势,但近26年增加趋势明显,变化速率较快,由0.7mm/10a增加至2.7mm/10a。

表3.2 华北四季不同时段降水趋势系数及变化速率(mm/10a)(注:标*表示超过0.1显著性水平,标**表示超过0.05的显著性水平)3.2.3 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图3.6、3.7分别绘出了华北1961—2005年、1980—2005年两个时段年降水量趋势系数分布。

可以看出近45年,华北北部内蒙一带和南部安徽、江苏和河南一带有较明显的变湿趋势,其余大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陕西中部、山西中部变干趋势显著。

近26年,华北变湿范围扩大,尤其在华北东南部河南、山东一带,变湿趋势最为明显;华北的西南部与东北部部分地区降水仍为减少趋势,陕西中部、山西中部变干趋势依然较为明显。

图3.6 1961—2005年华北年降水量趋势系数图3.7 1980—2005年华北年降水量趋势系数图3.8给出了1961—2005年华北各季降水量趋势系数分布图。

从各季节的降水量趋势变化分布来看:春季,华北地区陕西、河南、山西南部以及山东河北交界地区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华北北部大部分地区呈增加的趋势;夏季,华北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尤其河北、北京、天津一带负趋势显著;秋季,华北西部呈减少趋势,尤其在陕西北、中部负趋势显著,华北东部呈增加趋势,河北、北京、天津一带增加趋势明显;冬季,华北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趋势较为明显,区域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尤其北部内蒙一带增加趋势显著。

从地域上来看,山西中、南部和陕西中部春、夏、秋三季均出现变干的趋势,出现连旱的可能性大。

春季 夏季秋季 冬季图3.8 1961—2005年华北各季降水量趋势系数图3.9给出了1980—2005年华北各季降水量趋势系数分布图。

春季,趋势分布与近45年分布相似,但负趋势范围扩大,且减少趋势显著的区域向北移至山西省中南部;夏季,趋势分布与近45年分布相似,但华北东南部变湿区域扩大,且增加趋势显著区域也有所增加;秋季,近26年华北大部为增加趋势,且大部分地区趋势明显,山西北部趋势最为显著。

冬季,趋势分布与近45年分布相似,但变湿区域增加,且显著区域南移至山西内蒙交界一带以及河北西北部。

春季 夏季秋 冬图3.9 1980—2005年华北各季降水量趋势系数3.3 小结与讨论本章对华北地区的降水气候特点及其降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⑴ 华北平均年降水为535.8毫米,呈南多北少分布,南北差异较大。

各季节分布与年分布相似。

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2%。

⑵ 1960—2005年,华北降水有较明显的减少趋势,变化速率为12.6mm/10a 。

前期和末期变化幅度较大,中间阶段波动较小。

各季节中,春、夏、秋三季与年变化趋势相同,夏秋两季变化幅度较大。

冬季与年趋势相反,呈弱增加趋势。

⑶ 1980—2005年,华北近26年与近45年变化趋势相反,有弱增加趋势,变化速率为10.4mm/10a。

各季节中,春、夏、冬三季与近45年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速率均较快,秋季两时段变化趋势相反,近26年有增加趋势。

⑷从趋势分布来看,近45年华北中部变干趋势明显,但近26年,变干范围有所减小。

近45年,夏、秋两季负趋势范围较大,春季较小,冬季大部分地区为正趋势。

近26年春季负趋势范围较近45年增加,但夏、秋、冬三季变湿区域均较近45年增加,且秋、冬两季华北大部分地区季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

对于华北降水变化方面的分析,陈隆勋(1991)、翟盘茂(1999)、左洪超(2004)、王遵娅(2004)、任国玉(2005)等都曾做过相关研究,因研究所选用的资料不同、年代长度不同以及选取的方法不同,因而结果略有差异,但结论是基本相似的。

本文结论也与前人研究成果相同,均表明华北降水有减少的趋势。

华北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是该区域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华北降水在20世纪60年代年由明显偏多变成偏少,并且70年代末又再次减少,造成华北干旱趋势进一步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