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课程标准地理高中
课程标准地理高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地球科学、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相关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发展性。
2. 课程基本理念: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 课程设计思路: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
必修课程包括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两个单元,共六个单元。
选修课程包括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历史上的地理学七个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一个单元或若干活动。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的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地理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选择性要求,保证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空间。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本篇文章将围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展开,从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该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球表层环境及其动态变化,具备利用地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于这一目标,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地理文化,认识人与地关系,掌握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
该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地理基本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地理学科核心理念、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地理基本知识包括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表层、地球的人口与城市、地球的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基本技能包括地图阅读与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测量与实地实习等技能的学习。
地理学科核心理念强调人地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则关注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实地考察、情境模拟等。
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学习和地理实践,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等。
总结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该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地理文化,认识人与地关系,具备利用地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
第一部分 前 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全国版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全国版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全国版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为地理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
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2. 目标与原则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在制定地理课程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地理课程的内容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准确反映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
- 实用性原则:地理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系统性原则:地理课程应按照一定的体系和层次进行组织,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 全面性原则:地理课程应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
3. 课程内容地理课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与水资源、生物地理等。
-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人口迁移、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
- 地理技能:包括地理观察与实地调查、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数据分析与解读等。
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地理课程的目标,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
- 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实验室实验、地图制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 研究性研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理问题的研究和调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地图、卫星影像等,提供丰富的地理资源和案例分析。
5. 评价方式评价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考试评价:通过笔试或口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践评价:对学生在实地考察、实验室实验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202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2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实施条例》,加强普通高中地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本课程标准。
未来普通高中地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地理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具有地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地理科学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总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能力,让学生通过研究地理科学理论和地理实践活动来认识地球和人类的发展、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具有地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重点和难点(一)课程重点1.地理科学基础知识的系统研究: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学科系统、整体、动态、综合和辩证的特点,在地理学基础上建立基本的、系统的、结构化的地理知识体系。
2.地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学生应该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如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问题等,从而增强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课程难点1.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应学会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遥感技术、地理定位和测量技术等现代地理科技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2.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的认识:学生应该在地理教育中加强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理念的教育,提高其全球视野和地球意识,增强对地球社会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
三、课程要求(一)基本要求1.增强学生的地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观念。
2.开发学生地理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关于世界和自然的基本认识和认知能力。
4.加强学生地理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以地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地理现象和问题加以发掘和研究。
(二)具体要求1.课程内容应以学科内涵为主线,建立科学完备的地理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2.利用创新型教学方式和教育科技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本标准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地理教学改革,推进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
一、基本要求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
2. 坚持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当代世界和国家命运与前途。
3. 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分析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原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4. 突出地理学科的基本观念、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培养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和应用地理学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人地关系1.1 人口与城市1.2 农业与农村1.3 产业与能源1.4 交通与通讯1.5 旅游与社会生活2. 自然地理2.1 大气环境与气候2.2 水环境与水资源2.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2.4 地理智慧与地理信息技术3. 地理实践3.1 综合考察与实地考察3.2 组织研究与实证研究3.3 开展实践与服务活动三、教学要求1. 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倡导和谐学风和科学态度。
2. 采用多样化、个性化、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和动力。
3. 坚持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4. 重视评价机制,鼓励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研究。
四、教材建设1. 建立适应新课标和地理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教材体系。
2. 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提高教材互动性和适应性。
3. 加强教材评估,推进素质教育。
五、教师发展1. 加强地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地理教学水平。
2. 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倡导优秀地理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地理教学改革。
本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培养符合当代社会要求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地理1】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内容要求】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5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1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2】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人口,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
【内容要求】2.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2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空间结构的意义。
2.3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4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5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6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7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8 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9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11 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前沿性的学科。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地理学科的基本兴趣和基本素养的形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地理学科的基本兴趣和基本素养的形成。
具体包括,1.了解地球基本形态和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2.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地理问题;3.掌握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4.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二、课程内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与方法等几个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态、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地表形态、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图的使用方法;2.自然地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3.人文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地理、商业地理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4.地理技术与方法,地理信息技术、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等地理技术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
三、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2.注重地理实践和地理技能的培养;3.注重地理思维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4.注重地理素养和地理兴趣的形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1.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相互关系的理解;3.地理技术和地理方法的基本应用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地理学科的基本兴趣和基本素养的形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素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新课程规范标准(完整编辑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普通高中地理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于2020年5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该课程标准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有:
1. 课程性质: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综合性和区域性。
2. 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以及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3. 课程设计思路:从内容选取、课程结构、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4.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5. 课程内容: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分别介绍了各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和要求。
6. 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此外,该课程标准还针对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1. 简介本文件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强调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3.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地图的编制与使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和地图应用能力。
3.2 自然地理涵盖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强调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素养。
3.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
3.4 区域地理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地理特点、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区域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实施与评价4.1 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4.2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宗旨,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地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为目标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目标是:
1、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概念。
2、认识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同自然地貌的形成。
3、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掌握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分布和生活方式,认识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应对策略。
4、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实证研究方法,培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地理人文素质,能够积极参与地球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二、课程内容
1、自然地理环境
(1)地球内部和地表形态:了解地球内部岩石圈和地球外部的水、气层等及其形成和变化;认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类型和形成原因。
(2)气候变化: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自然灾害: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影响,了解预防和救援措施。
2、人类地理环境
(1)人口与城市:了解全球人口的分布,掌握城市和农村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了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问题。
(2)资源与环境: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认识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3、经济地理环境
(1)国际贸易: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趋势,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
(2)产业结构:了解全球各地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和手段。
(3)环境保护:掌握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策略,了解环境保护的实施和效果。
三、课程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和各种地貌形态的形成;了解人类地理环境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地图和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科学研究。
2、思维能力和方法
具备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备保护地球生态和环境的意识,具备国际视野和责任感,具备全球公民的意识和素质。
四、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应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调查和研究等多种形式。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考核方式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考核方式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目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核,包括课堂测试、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等方式。
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