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拓展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拓展探析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语文课堂中的延伸拓展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附加物,而是对课文的有机延伸,开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伸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改革的内涵在于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作必要而有效的拓宽,以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1.从语言品味角度拓展延伸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
在语言品味中进行有效拓展,既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表达与作者情感的深层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可着重抓住第三段进行拓展。
这一段中的第一、三两句围绕“奇”字并列介绍了两处景观。
由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再加上“飞、落、站、伸、指”等动词,把这两块岩石形态之奇表现得十分具体生动。
教学中,可让学生细细体味,感受“奇”处;随后,课件出示图片“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的形态。
看着眼前两块形象逼真的石头,配上悠扬的古筝声,学生不禁浮想联翩。
请看学生的习作片断:天狗望月——好像从天上跳下来的一只狗,安安稳稳地落在山顶上。
它撑起前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山头。
仰望着天上的月亮,好像在苦苦地哀求:“月亮婆婆,请你行行好,把我带回天宫吧!我下次再也不触犯天规了。
”学生写作最头疼的就是“没东西写”与“不知怎么写”,现在有课文作范例,又有多媒体呈现如此丰富多彩的素材,他们的写作兴趣很高,顺利地实现了由读到写的迁移。
2.从情节角度延伸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一课后,让学生想象:“狼扑向小羊后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学生们纷纷展开了想象。
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从主题角度延伸“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导致效果不佳。
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进行观察和探究,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进行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进行观察探究,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引起了教育界和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实践经验、案例分析以及效果评估,从而全面了解这一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我们希望为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素养,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的意义和效果进行评估,为未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挖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的潜力,推动语文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培养和引导。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观察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改进。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用导入敲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大门
用导入敲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大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管 娟用导入的方法敲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是教学艺术中不得不提及的一个发光点,课的一开始就要敲在学生们的内心深处,点燃学生们内心求知的小火苗,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大多数小学生们都拥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以及超高的发现和探索未知事物的主动性,因此,好的导入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能为学生们照亮学习路程上的方向,有效地提高整体小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小学生语文课堂而言,一段精彩的导入显得极其重要。
本文中,我将归纳及总结几种有效而又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们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一、幽默视频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所说的视频是可以与课文相对应的,幽默又风趣的视频往往受到小学生的喜爱,也可以成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通过视频播放将课文与小学生们联系起来,并且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起小学生们对课本的关注和好奇心,主动去学习和阅读课文,以视频作为桥梁,成功地打开课本与小学生们之间的大门,引领小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课本的学习中,满足求知欲。
例如,当我在讲解《乌鸦喝水》一文前,我会提前利用多媒体下载乌鸦喝水的相关视频,在开始讲课文前告诉学生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讲课之前先看一个动画片怎么样?”这样本来各自玩耍的学生们便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随着动画片播放一只乌鸦很渴到处找水喝,终于在一个小河边找到一个瓶子,但是因为瓶口太细,乌鸦无法喝到里面的水,正在焦急地踌躇时,我停止播放,问道:“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让乌鸦喝到水呢?”学生们便各持己见地讨论起来,这时,我会告诉他们:“我们今天将学习这篇课文,下面将书翻到……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好吗?”就这样,小学生们便很快地将课本翻到相应的位置并且认真阅读起来,想要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由此达到以视频为导入将学生们成功引入课文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到课文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薛坪镇薛坪中心小学一、课题的提出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
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语文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本课题针对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的现实问题而提出。
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着。
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二)、本课题针对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惯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
以上分析的常态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都会时常发生,但往往屈从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而怠慢、忽视并最终放弃了对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真正审问、慎思与研究。
造成新课改的理念与现实行为的人为割裂的尴尬。
除此,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与惰性也抑制了教师创新思维的发展,屏蔽了问题解决的新角度与新出路,使得“无效低效”这一重大问题的实际研究与解决始终停留在口头上,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强调了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
其次分析了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指出了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接着探讨了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效果。
对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和改进,总结了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最后展望未来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文章旨在引发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探讨、基本概念、意义、应用、案例分析、实践、评价、改进、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
它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深入探讨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等内容,从而更全面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2. 正文2.1 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等步骤,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研究报告2015年秦皇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qhd125kt2015296 课题负责人:董来一、课题的提出1、选题的背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
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
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
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2课题的实践意义第一、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我将探讨几种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
1.引入课前问题在开课前,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果要上一课关于写人的作文,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身边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人?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作文内容的思考,并且让学生有兴趣提问或了解更多。
2.引导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鼓励他们提问和解答问题。
在阅读课中,老师可以提问:“你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疑问?需要解答什么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给予及时的回答,让学生感到提问是被重视和鼓励的。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动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提问。
老师可以讲述一个神秘的故事,然后问学生:“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或问题?”这样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提问和深入思考。
4.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提问的环境,让学生不害怕提问。
老师可以说:“同学们,如果你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举手提问。
”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回答和引导。
5.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提问,老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视频、实物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学习古诗文时,老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和理解。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合适的方法和资源,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浅谈开放式课堂教学
浅谈开放式课堂教学浅谈开放式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
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过分注重分数,强调“以本为本”,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大纲精神和教材特点,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
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不断构建、升华过程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开拓广阔视野在语文学科中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积极开展有效的开放式语文教学活动,如:根据课文拓展延伸;根据兴趣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工作。
新课程标准下的汉语拼音教学,每一课都配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图”,提供学习字母的情境,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同时配有相应的“语境歌”,帮助识记。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侧重之分,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生看图说话或背诵儿歌中,而要将声母、韵母和拼读练习作为教学重点。
在指导学生看懂情境图的过程中相机学习语境歌,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儿歌,切忌死记硬套,教师更应提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编语境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在教学“ao、ou、iu”时,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按照儿歌一句一行地教,而是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当学生说到小朋友在游泳时学“游泳健儿不怕冷”,谈到小朋友的穿着时教“身穿花棉袄”等,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如教学声母zh时,在学生在观察了表音表形图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编顺口溜“z 加椅子zhzhzh;一只蜘蛛zhzhzh;蜘蛛网zhzhzh;一根树枝zhzhz h”等,学生跃跃欲试,创意纷出。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本着开放性教学的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特点1.时代性。
只有及时引进“活水”,才能激活“死水”。
教师要有意识地吸收学科前沿、时代前沿、世界前沿的成果,才能使课堂教学永远鲜活、富有生命力和时代特色。
2.创新性。
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开放教学的核心。
开放的课堂教学要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新,百家争鸣,不拘一格,多角度、全方位、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主体性。
关注差异、尊重个性是开放教学的逻辑起点。
开放的教育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议,过程让他们走,结果让他们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二、开放性学习的基本原则1.协作性原则。
在运用以上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在小组协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在此过程中,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此培养合作精神。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学习方式就是指灵活多样的、综合化、富有个性特征的,而非单一的学习方式。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而且学习者能根据需要灵活自主地选择某一种或某几种学习方式组合进行学习。
它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特征。
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开放式教学突破了旧有的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并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开放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语文课堂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堂观察的方法1. 选择观察对象在进行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时,首先需要选择观察对象。
通常可以选择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堂进行观察,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语文课程进行观察,比如课文解读、阅读课、写作课等。
2. 观察要点在观察语文课堂时,可以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组织课堂活动、如何提问学生等;(2)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3)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局、学生桌椅摆放等;(4)教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教学课件、教材使用情况等。
3. 观察记录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最好能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可以用笔记、录音、拍照等方式进行观察记录,这样有利于后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1.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观察语文课堂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注重学生参与,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有的教师注重问题导向,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不同的特点,可以借鉴其优点,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语文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各种各样的。
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有的学生则比较 passively,表现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态度较为消极。
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学习困难,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心。
通过观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提供依据。
3. 课堂教学环境在进行观察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各不相同。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
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二、语文课变为“表演”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
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一、基本模型拓展延伸平等对话合作探究自主研读激疑生疑深读启思精读领悟4初读感知模型说明: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本形式和途径,那么,其“探究”也应以“读”为基点,围绕“读”而展开。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按照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初读、精读、深读”三个阶段,由“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平等对话、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构成。
一般而言,六个环节是逐步生成的,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但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二、操作程序(一)初读——探究中感知课文。
初读阶段,主要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行自主研读,在迫切的探究心理伴随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这一阶段一般可分成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三个步聚。
(二)精读——探究中领悟课文。
精读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关键性环节,探究心理、探究性学习方式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阅读、感受、理解、品评课文,最终领悟、吸收、内化课文内容。
这一阶段主要分成合作探究和平等对话两个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当然这两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较多的时候是交叉着进行的。
(三)深读——探究中拓展课文。
在“深读”阶段主要是完成“拓展延伸”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研读,进一步深化课文的学习,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心理,有条件时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最终养成。
三、模型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去收集、分析、处理与文本阅读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始终臵于一种主动探究的状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采用好探究模式,我们应注意教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自已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重新定位,同时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既以教材为主要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思路3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思路3篇第一篇一、开放课堂,以提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差异提出具有生活气息且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讨论的欲望。
学生好比池塘里的鱼,课堂是一潭静水,而教师的提问就是诱饵。
好的“诱饵”可以激起“鱼儿”的兴趣,使得一潭静水也可波澜壮阔。
因此,课堂上教师所提的问题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
如在课文《恐龙》的教学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各种渠道诸如书籍、网络或长辈的讲述等了解恐龙生存的年代有哪几个阶段。
2.除了书上所说的几种恐龙,还有哪些呢?恐龙还有什么特点呢?点呢?3.就“我所知道的恐龙”为题,课堂上大胆介绍一种恐龙,比赛谁说得既准确又生动。
以上的几个问题,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探究思考了恐龙的一些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不但消化了课文中的内容,同时还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因此,我认为探究性学习一定要开放课堂,以提问抓住学生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学生思维,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课堂上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如采取小组练说、讨论、表演等行之有效的形式,点评学生的说、谈、演等,追求更加现实的效果。
同时,教师在平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让学生多读书,让学生将自己所读的书上的精彩片段展示给大家,以用小组竞赛的形式代替传统的汇报形式。
设计形式多样的题型,诸如抢答题、选择题、叙述题、合作完成题等,让语文课堂上掌声不息,欢呼声不断,极大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在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去思考、去记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汇报。
通过阅读汇报的过程,教师可逐步使学生学会读书和思考的方法。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
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
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
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
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一、把握语文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根本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协调发展。
但就每一堂课而言,要针对本堂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切合实际课时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
简单的说,就是要学生获得一点什么知识,掌握一种什么方法,培养一种什么情感。
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首先开门见山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同时,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并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
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
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一堂课结束要检测这堂课师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
二、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是高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都希望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希望通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常常在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究“怎么教”,至于“教什么”也就只能围绕教的形式来确定。
我们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
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
基于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思考
;  ̄ . - I l c 省滦平县红旗镇 中心校 马虹剑
摘要 :我国新 阶段的教育改革 ,不仅针对初中、高中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进行了改善和创新 , 小学教育也是其不容忽视的一项。我国的小 学教育长期处于传统理念的制约之下 ,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死板 ,不能全面调 动孩子们学 习的积极性 ,甚至 一定程度上扼 杀了小学 生们好奇 的天性 ,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小学语文教育的角度出发 , 针 对我 国小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 开放 式教学的可行性及相
习产 生 负 面作 用 。 2 、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中开 放 性 教 学 模 式 的 可 行 性
总而言之 ,开放性 的教学模式对于我 国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具有 重要意义 ,在教学模式 的改革过程 中,增强学生的思维开放性 ,提 高大脑思维能力 ,让小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 中,养成 良 好的思维习惯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加强对生活知识和其他 学科的联系 ,有利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总之 ,各小学要将开放性
【 4 】 姚春杰 _ / J 、 学语文名师课堂深 度解析 … . 上海华东师范人学
版丰 - 卜 , 2 0 0 8 .
[ 5 】 汪潮 . , J 、 学 语 文课 程 与教 学 论Ⅲ . 上 海华 东 师 范入 学 出版
应的策略。
关键字 :小学教育 开放性 教学模式 方法 现如今 ,教育 的改革 和发展 备受 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小学 教育是基础教育更是 占有重要 的位置 。然而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依 旧被束缚在传统 的教学理念 中 ,以课 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以 教科书为主要 的教学 内容 ,使课 堂教 学与外 界完全脱节 ,这不利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究作者:冯胜燕来源:《求知导刊》2019年第18期摘要:新形势下,只有将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行为相结合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新的课程资源观念的引领下,各类教学课程资源都得到开发,為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教材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8-0088-01一、在教材中开发利用资源1.课文内容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中,都会存在着一些引人遐想的空白或者让人脑洞大开的疑问,而这些联想和疑问的地方就是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着手点。
对这些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同时还能解决课文学习后留下的诸多问题,更能有效提升学生领悟课文的能力。
例如在《牧童和狼》这一课的结尾,“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文章的结尾并没有说明牧童的结局,这些地方设置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很多猜测。
这些文章中出现的空白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突破口。
2.图文开发和利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众多“解释性的插图”,其中一些描绘的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另一部分描绘的是课文中的某个片段。
课文中的插图通常意蕴丰富,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设置了疑点。
而针对插图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嫦娥奔月》这篇课文中,就有嫦娥飞天奔月的场景。
根据这幅插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嫦娥在飞上月亮时,心中在想些什么?学生在进行思考后,就更加能够体会到嫦娥舍己为人、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3.标点符号中的资源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结尾是使用省略号的。
省略号在结束一篇文章的同时还为文章的续写提供了条件。
如课文《孔子游春》中的第九自然段,省略号省略掉了孔子谈论“水”的其他内容,而省略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生活经验探讨“水”还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君子品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记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记录《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1.教学的民主性。
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
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
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
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的民主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自主的机会,让
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
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控制权,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探索和发现。
以下是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的几个
方面:
1. 学习任务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自
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
进行展示和分享。
2. 角色转换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角色扮演
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知识的应用。
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
将一篇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改编成话剧,通过表演的方式来理解故事内涵。
3. 学习资源的开放性: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选
择和调整。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
水平进行选择,并在学习中逐渐提高。
4. 学习方式的开放性: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
例如,可以提供多
种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完成、讨论交流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习
惯进行学习。
5. 提供反馈和评价的开放性: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反馈,让学生从中学会自我审
查和改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的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作品把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也需要教师合理引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在开放式教学中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