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 顿 运 动 定 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t v a ∆∆=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它不是一个实验定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专题三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Fr2/GM严格相等。

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为FF。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区别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力平衡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冉平衡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口抵消,不口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运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形变效果/、能抵消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质的力4.牛顿定律在连接体中的应用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运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1第一节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见P76、77,以及单摆实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物体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第二、三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见B书P93)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2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 F/m(k=1)→F=ma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

国际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1)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4)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

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3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题思路:物体的受力情况?牛顿第二定律?a?运动学公式?物体的运动情况第六节超重与失重超重和失重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视重>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4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理论力学快速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快速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快速知识点总结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它包括三个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它会保持这种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二、运动的描述在力学中,需要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用的描述方法包括:1. 位移和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的数学定义为v=Δx/Δt,其中Δx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2.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数学定义为a=Δv/Δt,其中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 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量的数学定义为p=m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它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况,包括:1.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不受其他力的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g≈9.8m/s^2。

2.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同时具有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斜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量运动。

3.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沿着圆形轨道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向心加速度和物体质量决定。

四、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和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它们遵循守恒定律。

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意味着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动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汇总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是毋庸置疑的难点和重点知识结构核心知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明确物体具有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2.明确力的含义1“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说明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就保持原来的状态(静止或匀速),若受到合外力,其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1.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物体的加速率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即加速率随着力的产生而产生、消逝而消逝、变革而变革。

2.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方程,任一瞬时,a的方向均与合外力的方向保持一致。

3.同体性F=ma中F、m、a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或同一个体系。

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感化力与反感化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感化在同一条直线上。

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1.感化力反感化力感化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感化在同一个物体上;2.感化力反感化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大概是不同性质的力;3.感化力反感化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逝后,另一个大概仍然存在。

2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则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合外力向上,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如图甲所示。

N-G=ma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规律之一,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

这三条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力学和工程领域。

本文将对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物理概念。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平衡,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的要点在于“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不会自己改变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不变。

所以,当物体没有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当我们在一辆车上突然刹车时,人体会继续向前滑动。

这是因为车突然减速,而我们的身体仍按照惯性继续保持匀速运动状态。

当车辆减速至与人体速度相等时,人体停止滑动。

这个例子很好地诠释了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牛顿的第二定律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也是力学计算的基础。

它表述为:“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F = m * a。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它将产生加速度。

而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相同的合力作用于质量较小的物体上,将产生较大的加速度;相同的合力作用于质量较大的物体上,将产生较小的加速度。

举个例子来说明第二定律:假设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1kg和2kg,两者都受到相同的力10N作用。

根据第二定律,质量为1kg的物体将产生10m/s²的加速度,而质量为2kg的物体将产生5m/s²的加速度。

可以看到,虽然两个物体都受到了相同的力,但质量较小的物体产生了更大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的第三定律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本文将对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它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
基础和最重要的一条。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为:物体在其自由状态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它,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

换言之,物体如今所处的状态,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这里所说的“状态”包括位置、速度等等。

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提供了物体如何运动的答案,它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为常见的一条。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
速度。

这个公式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较大的作用力时,其加速度就会较大;当一个物体的质量很大时,即使作用力很大,它的加速度也很小。

三、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为简洁的一条。

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而相反的作用力作用于其它物体。

这条定律就是人们常说的“作用与反作用”,由此可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岩石是否移动,还是小球是否会弹回来,都可以依靠牛顿第三定律得到解释。

牛顿运动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解释了物体的运动规律,还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本文对大家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有所帮助。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阐明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具体表述为:“任何物体继续自身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产生状态改变”。

这一定律的提出是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有关力学的错误观点的彻底推翻,它极大地推动了力学领域的进步。

第一定律的精髓在于“惯性”,物体因为具有惯性而能够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

比如,一个静止的物体不会自发地开始运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会自发地停下来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这是因为物体对外界的作用力表现出了惯性,保持自身运动状态的原理方程式为F=ma,其中的m称为惯性质量,a称为加速度,F为受到的外力。

二、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的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的规律。

具体表述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作用与物体的质量乘积等于物体的加速度”。

也就是说,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

第二定律可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来表示:F=ma。

在这个方程中,F表示受到的外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产生的加速度。

这个方程式揭示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定律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为牛顿的运动方程:F=dp/dt,即外力等于动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这个公式揭示了外力与物体的动量之间的关系,动量是物体在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对于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运动状态和动力学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的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阐明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具体表述为:“任何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一力,另一物体必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个定律的提出对于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一、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理解这一定律时,要注意“惯性”这一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

例如,一辆重型卡车和一辆小汽车,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重型卡车的运动状态改变更困难,就是因为它的质量大,惯性大。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其表达式为 F = ma。

这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当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

比如,用力推一个静止的箱子,推力越大,箱子的加速度就越大;箱子的质量越大,相同推力下产生的加速度就越小。

(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同性质、异体性等特点。

比如,人在地面上行走,脚对地面有向后的摩擦力,地面就对脚有向前的摩擦力,使人能够向前移动。

二、动量守恒定律(一)动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 p = mv。

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二)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例如,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 的小球,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 ,它们发生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 v1' 和 v2'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 + m2v2 = m1v1' + m2v2' 。

(三)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系统所受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如爆炸、碰撞等过程。

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一、牛顿第一定律[要点导学]1.人类研究力与运动间关系的历史过程。

要知道伽利略的成功在于把“明明白白的实验事实和清清楚楚的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物理学从此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2.力与运动的关系。

(1)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2)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

这个实验的事实依据是运动物体撤去推力后没有立即停止运动,而是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停止的,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

抓住这些事实依据的本质属性,并作出合理化的推理,这就是伽利略的高明之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思维方法。

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

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

揭示物体的这一本质属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伟大贡献之一。

6.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7.任何物理规律都有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要点导学]1.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三者的关系。

这个探究目的是在以下两个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小汽车和载重汽车的速度变化量相同时,小汽车用的时间短,说明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竞赛用的小汽车与普通小轿车质量相仿,但竞赛用的小车能获得巨大的牵引力,所以速度的变化比普通小轿车快,说明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有关。

2.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1)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探究的方法采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的方法,也可以彩比较的方法,看不同的外力与由此外力产生的加速度的比值有何关系。

(完整版)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完整版)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2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平衡力的性质呢?)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二力平衡的区别 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力平衡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运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形变效果不能抵消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质的力 三、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数学表达式:F合=ma 3、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x=max,Fy=may,Fz=maz; (3)、同体性:F =m a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4)独立性:每个力的作用是独立的,物体的加速度是各力独立作用共同的结果 (5)、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2.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方法 (1)合成法 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列出分力、合力及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求解. 例: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光滑的斜面,斜面的倾角为,小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有一物体放于斜面上,相对斜面静止,此时这个物体相对地面的加速度是 。 解:1、分析受力 2、加速度的方向 3、合力的方向,合力的大小 4、列方程 a=gtanθ

高中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需要注意的点(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是无法用实验直接证明的.(2)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牛顿第一定律确定了力的含义.(3)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看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不是进行定量计算和求解的具体方法,而在于体现着一个逻辑关系: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必要条件,是受到不为零的外力.(4)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既说明了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在受力的角度等效,也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二、惯性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无关.2.惯性的表现: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惯性大小表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3.惯性的唯一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物体惯性的大小是由其质量决定的,凡是有关惯性的问题都要同质量联系起来,可以减少出错.三、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Fm(表达式中F指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牛顿第二定律突出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明确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要求物体的瞬时加速度,就要搞清相应时刻的作用力,还要注意分析物体在该时刻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再由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的几个特性四、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同性质,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不管两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牛顿第三定律都适用.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4.牛顿第三定律是转移研究对象的桥梁牛顿第三定律在受力分析、处理连接体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当作用力不便直接分析或求解时,可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化为对反作用力的分析或求解,从而实现研究对象的转移.五、超重和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任何一个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知识点:惯性:物体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倾向。

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开始运动,匀速运动变成变速运动等)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 = ma)其中,(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知识点: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关系:一旦作用力发生变化,物体的加速度就会立即发生变化。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体受到作用力时,会对施力物体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其中一个力(称作用力)作用在某一物体上,而另一个力(称反作用力)作用在与之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物体上。

力的性质相同:它们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且不能合成,不是平衡力。

作用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作用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力;而平衡力是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而平衡,是一对以上的力。

通过这三个定律,牛顿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对后世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第章(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一、基础知识点扫描: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定律理解如下:(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永远不会抵消(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大小关系二、夯实基础: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的运动速度大时惯性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A.向北跳最远B.向南跳最远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D.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4、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5、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物体F,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上面成水平,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Array 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6、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7、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B.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D.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8、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9、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10、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以下几种分析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沿斜面的分力B.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就是斜面对它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D.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第四章(2) 牛顿第二定律一、基础知识点扫描:1.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 (其中的F 和m 、a 必须相对应)2.对定律的理解: (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知识点1.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受力平衡时,其静止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力的平衡分析,例如计算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物体加速度的计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加速度,例如计算拉力、摩擦力和重力等外力对物体的影响。

3. 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弹簧力、摩擦力和支持力等。

4. 质量和重力的关系:根据牛顿定律,物体的重力和其质量成正比,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g计算物体的质量。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质量,例如测量天体质量和地球上物体的质量。

5.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分析:根据牛顿定律,斜面上物体受到的平行于斜面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斜面上物体的运动,例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滑动摩擦力。

6. 弹簧振动的分析:根据牛顿定律,弹簧受到的恢复力和弹簧的伸缩变量成正比。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弹簧的振动,例如计算弹簧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7. 圆周运动的分析:根据牛顿定律,物体在圆周运动时会受到向心力的作用,该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半径成正比。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圆周运动,例如计算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

这些应用知识点涵盖了牛顿运动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多个应用领域,对于解决各种与运动相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1.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两种不同认识(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人们的直觉经验提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2)伽俐略通过实验指出,没有使物体改变速度的力,物体就会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3)伽俐略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把可靠的事实和严密的推理结合起来的科学方法,是物理研究的正确方向.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物理意义(1)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物理意义: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指出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说明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3.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应用牛顿第一定律,把握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惯性1.惯性的概念及物理意义(1)物体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是否受力,运动状态如何,处于什么环境—总是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能被克服的。

(3)惯性在解题中的应用:车转弯、刹车、加速,人的感觉是人的惯性的缘故。

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1)惯性的大小: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也称惯性质量),质量不同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亦即惯性大小不同。

同样的外力作用下,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惯性小.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无关(如温度、物态、位置、速度);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惯性。

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一、运动状态的改变1、运动状态改变的含义(1).一个物体的速度不变,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而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改变了,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2)速度是矢量,故无论是速度的大小改变,或速度的方向改变,或两者同时都改变,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3)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也就是物体有了加速度.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矢量式:标量式:F x=ma x F y=ma y(正交分解式)注意:F合为物所受(不是所施的)、外力(不是内力)、的合力(不是分力);F x是合外力在x轴上的分量,F y是合外力在y轴上的分量;a x是a在x轴上的分量,a y是a在y轴上的分量;(3)牛顿第二定律公式的物理意义公式给出了力与加速度的因果关系:什么样的力产生什么样的加速度.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恒定;合外力改变时,加速度也改变;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加速度与产生它的力大小成正比,方向恒一致.公式同时给出了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同样的外力下,质量大的物体加速度小,质量小的物体加速度大、力与质量是决定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外因与内因.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问题有两类情况:①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需要:①做好两项分析——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②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灵活地运用整体法与局部隔离法.③运用数学。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12
考点三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
师生互动
1.两种模型
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具
体可简化为以下两种模型:
13
2.求解瞬时加速度的一般思路 分析瞬时变化前、 列牛顿第二 求瞬时 后物体的受力情况 ⇒ 定律方程 ⇒ 加速度
14
考点四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及应用
自主学习
1.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不变(静止或匀速直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
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9
2.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科学地揭 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明确了加速度 a 与外力 F 和质 量 m 的定量关系.
10
考点二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特性
师生互动
11
2.合力、加速度、速度之间的决定关系 (1)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都有加速度. (2)a=ΔΔv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与 Δv、Δt 无必然联系;a=mF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 ∝F,a∝m1 . (3)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减速运动.
3
2.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_状态或__静__止__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_大___,质量小的物体惯性 _小___.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 力情况_无__关___.

高考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a∝F,a∝1/m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力学单位制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主要贡献者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牛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二、牛顿二定律:a、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b、表达式a = F合/m 或F合=ma (合外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注:牛顿第二定律揭示出加速度a是动力学与运动学之间的桥梁,在此我们可以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从而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我们还可以利用受力分析求出物体的合外力,进而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再用运动学公式求解运动学量。

c、解题方法:先确定受力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利用F x合力= ma x F y合力= ma y进而求出加速度a(如果以加速度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y=0,a=a x= F x合力/md、超重与失重e、在用图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实验研究a—1/M或a—F的图像注意(1)平衡摩擦力(过大,过小)(2)M远大于m图一,造成①这种图像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②的曲线段出现的原因是M 远大于m 的条件不在满足。

③的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图一②分析:对于M 、m 的整体受析,F 合=mg=(M+m )aa=m M mg +==MMm mg 11∙+当M 远大于m 时,a=mg·M1,即a 正比于mg 当不满足M 远大于m 时,M 减小,使1+m/M 增大,使得Mm mg+1减小, 即a —1/M 图像的斜率减小。

图二,造成①这种图像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大,②的原因是为平衡摩擦力或没有平衡摩擦力过小,③的曲线段出现的原因是,a=mg FM m M m=++,随着m 的逐渐增加,M 远大于m 的条件不在满足,使得1M m+不再是一个常数,加速度a 的变化率逐渐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主要探讨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
运动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三个方面,即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当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时,物体将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不会自发改变其运动状态,
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给出了物体运动状态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
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物体受力大小与
加速度大小成正比,物体质量与加速度大小成反比的关系。

例如,相同大小的
力作用在质量较大的物体上会产生较小的加速度,而作用在质量较小的物体上
会产生较大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
上的力,都会有所谓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施加者身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句话说,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当我们坐在椅子上时,我们的身体向下对椅子施加一个重力,椅子同样
会对我们的身体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解释物体在空气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解释了一系列运动现象,如物体的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等。

同时,牛顿运动
定律也是力学建模和分析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各种物体的运动行为。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的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它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物体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和预测各种运动现象,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